1、早春大棚西瓜種植技術
早春大棚西瓜種植技術
一、定植前的准備工作
(一)整地:(1)施肥。按畝2000斤雞糞,過磷酸鈣80-100斤,三元復合肥30-40斤,鉀寶30-40斤,鋅肥1.5斤,硼肥1.4斤均勻撒入地中(2)旋耕。(3)開溝。溝寬80厘米,間距1米,深40厘米。(4)溝內施肥。施肥量同上,然後旋耕。(5)回填土。向溝內填土,溝深20-25厘米。(6)溝內起壟。溝中間起壟,寬30-40厘米,高15-20厘米。
(二)開定植穴。噴施除草劑,覆蓋地膜,按株距37厘米打好定植穴。
(三)扎小拱棚。分別用2米、3米的竹片扎兩層小拱棚,覆上膜。
(四)澆水。定植前10-15天,澆水造墒,將溝內壟澆透。
二、定植。
(一)定植苗齡35-40天,當地溫連續3-5天超過13度時開始定植,一般在雨水前後。
(二)定植株距37厘米,行距2.5――,畝定植660棵。
(三)選擇連續晴天或冷尾暖頭天氣定植,有利緩苗。
(四)定植時覆土要與苗子基質持平,嫁接處不能接觸土壤。
(五)定植後惡澆葯水1斤(多菌靈600-800倍液),植株周圍撒葯餌防治螻蛄等地下害蟲。
三、定植後管理。
(一)從定植到緩苗生長(緩苗期):1、為促進花粉分化和雌花比例增大,光照每日要在8-9時;氣溫白天保持在25-35度,夜間14度左右;空氣濕度50%-60%。緩苗期不澆水,少通風,只在中午氣溫超過35度時進行短時間通風降溫。
(二)從緩苗生長到開花前(開花期)。根據棚內溫濕度,適當通風,調溫調濕。氣溫白天24-32度,夜間不低於15度;地溫白天22-26度,夜間14度以上。空氣相對濕度,白天50%-60%,夜間80%左右。期間一地膜保墒為主,土壤持水量55%-75%為宜,盡量不澆水。為提高西瓜品質,在定植或團棵期追肥時,一般畝穴施豆餅70-100斤,尿素20斤。
(三)從開花到瓜果膨大盛期。期間應增強光照,根據天氣季節變化可撤去小拱棚,棚內溫度上午20-35度,中午40-45度,下午32-22度,夜間20-15度。空氣濕度白天50%-60%,夜間不超過80%。期間結合澆水可追兩次肥,第一次在坐住瓜後,幼瓜雞蛋大小時,每畝追尿素硫酸鉀各60-70斤。第二次在第一茬瓜坐住後15-22天,葉面噴灑」巴內達碧卡葉面肥+磷酸二氫鉀+中微量元素「,6-7天噴一次,連續噴兩次。第一茬瓜採收後,再追一次肥,以提高二茬瓜的產量,用量微第一次的三分之二。
此期間要人工授粉,一般在上午7-9時進行,具體操作方法是先摘取剛開放的雄花,去掉花瓣,露出雄蕊,手持雄花往雌花的柱頭上輕輕塗抹,使整個柱頭粘上花粉,一朵雄花能給3-4朵雌花授粉。
(四)調整植株
1、整枝留蔓打杈。三蔓整枝法,除保留主蔓外,在主蔓的3-5節上選兩側蔓。當兩側蔓伸長到20節時,將兩側蔓分別打頂,保護由上往下數第三節或第四節的葉芽,其餘抹去。保留主蔓第二朵雌花坐果,一般在15節左右。坐果後留5-7片葉打頂。
(五)草害防治
1定植前使用除草劑噴灑地面,防治雜草,常用除草劑有金都爾。
2定植時使用多菌靈葯液(800倍液)灌根。
3定植後要在植株周圍灑上葯餌,防治螻蛄等地下害蟲。葯餌為乙醯甲胺磷拌麩子。
4在緩苗期間若遇低溫天氣,可以噴施天達2116等抗旱葯劑。
5及時通風,使棚內濕度在50%-60%,夜間不超過80%,若棚內鋪一層地膜也可以有效降低濕度,這樣做不給病害的傳播創造條件。
6緩苗後,根據實際情況噴施阿米西達,增強植株的免疫力。
7對西瓜生長的異常現象要及時發現,准確診斷,對症下葯。
三成熟期適時收瓜
西瓜的採收期比較嚴格。適時採收的西瓜,味甜、汁多、顏色艷,風味好,單瓜重量大,耐儲運。
判斷西瓜成熟的方法有計時定熟法,在人工受粉的當日定一標記,參照不同品種的瓜齡期長短,確定是否成熟。
遠運成熟度:運程期在十天以上者應采七到八成熟的;運程期在一周內,應採收八到九成熟;運程期在五天之內者,可以採收九成熟的。
採收西瓜的時間以上午或傍晚最好,因為西瓜夜間冷涼後散發了大部分田間熱,採收後不至於因體溫過高和呼吸作用加強,而引起質量下降和不利於貯運。採收西瓜的方法是用力從瓜梗與瓜蔓的連接處割下,不要從梗基部撕下。
2、早春雙膜西瓜高產栽培技術有哪些
西瓜大棚栽培屬於精細集約栽培,技術性很強必須採取綜合配套措施,才能取得早熟、豐產、高效益的目的。 1、整地施肥。大棚早熟西瓜一般栽培密度較大,因此要求精細整地。如果是利用冬閑大棚,應在冬前深耕25厘米,進行凍袋,使土壤疏鬆。將底肥的一半全面撒施,再翻入土中,整平後開溝集中施肥和作畦。在整地時,應將前茬作物根系揀出棚外。 大棚內的作畦方式一般可採用小高壟和高畦,按行距l-1.2米作畦。在採用支架密植、嫁接栽培、雙蔓整枝和每株留一瓜情況下,按1米行距作小高壟為宜,在地面匍匐栽培時,可用南北向畦(與大棚縱向平行)。 底肥用量和種類:一般畝施優質廄肥4000-5000千克(或腐熟雞糞3000-4000千克),過磷酸鈣50千克,硫酸鉀15-20千克,腐熟餅肥100千克。底肥中的有機肥在普遍耕翻時施入一半,豐產溝內施另一半。 2、移栽定植。大棚西瓜在採用3層薄膜覆蓋情況下,可比拱棚雙覆蓋早定植10天左右。大棚內的栽植密度一般可較拱棚雙覆蓋大些,並要求較精心地整枝,採用支架栽培的要比地面匍匐栽培的密些。大棚內過度密植是不合適的,特別是在春季陰雨多、光照弱的地區。 大棚內西瓜的定植方法;先在扣膜的畦面按株距劃出定植穴位,然後選晴天定植,在上午9時至下午繭時栽完。定植穴的大小應與土坨或營養缽大小相適應。然後向穴內澆適量底水,待水剛滲下時即栽苗。栽苗時先小心脫掉塑料缽,將完整土坨栽入定植穴內,使土坨表面與畦面平齊或稍露出。擺正瓜苗後即填土。沿土坨四周用手將填入的土輕輕壓實,也可在定植當日暫不封窩,次日再補澆一次小水後封窩,以利於緩苗。全棚栽完後,可清掃畦面,並在壟面上插小拱架,其上扣薄膜,呈一條龍式小拱棚。由於大棚內無風,故拱架可簡單些,小拱棚也可用地膜覆蓋,並且不必壓得很牢,以便天暖時晝揭夜蓋。為了補苗,棚內應同時多栽一些後備苗。為了使定植當日能提高土溫,最好在下午2-3時前定植完畢。 3、大棚內的溫、濕度控制。 ①、濕度管理。定植後5一7天內,要注意提高地溫,保持在寞妻度以上促進緩苗。若白天溫度高於35度,則應設法遮光降溫。緩苗後可開始通風,以調節棚內溫度,一般白天不高於3T-32度,夜間不低於15度,此期間可通過開閉天窗來控制棚溫,當瓜蔓長3T厘米左右時,可撤除小拱棚。大棚西瓜盛花期,應保持光照充足和較高夜溫,因為若在人工授粉後夜溫低,則造成落果和影響果實肥大。外溫超過18度時,應加大通風,天窗和棚兩側同時通風,保持白天不高於30度防止過高的日夜溫差和過高的晝溫。此期西瓜進入膨瓜期和成熟期,高晝溫和日溫差過大會導致果實肉質變劣,品質下降。 ②、濕度管理。大棚內空氣相對濕度較高,在採用地膜覆蓋的條件下,可明顯降低空氣濕度。一般在西瓜生長前期棚內空氣濕度較低,但在植株蔓葉滿架(支架栽培者)或封行(地爬栽培者)後,由於蒸騰量大,灌水量也增加,使棚內空氣濕度增高。白天相對濕度一般在60%一70%,夜間達80%一90%。為降低棚內空氣濕度,減少病害,可採取晴暖白天適當晚關棚,加大空氣流通及行間鋪草降低土面蒸發等措施。生長中後期,以保持相對濕度在60-70%為宜。 4、光照及氣體成分的調節。 ①、增加採光量。西瓜要求較強的光照強度。但由於大棚的棚膜表面結露珠或表面不潔凈,常脫射人棚內的光照強度降低,特別是在多層覆蓋情況下。因此,應注意保持棚膜潔凈,不要用透光很差的舊薄膜。大棚內光照主要來源於頂部(上光)和側面(側光),地面薄膜在生長前期也有一定反光作用。在支架密植栽培情況下,距地面1米以上的葉面積的正常光合作用,對西瓜產量影響很大。因此,在西瓜生長期應始終保持棚頂部和兩側面光線暢通無阻地進入大棚內部,使棚內1米以上葉片在生長中後期也能獲得足夠的光照,所有,要嚴格整枝、及時打權和打頂,使架頂葉片距棚頂薄膜有30—40厘米的距離、防止行間、頂部和側面郁閉。在綁蔓時,要注意使葉片層間有20—30厘米的間距,防止相互重疊。 ②、棚內氣體調節。大棚密閉條件下空氣中二氧化碳含量嚴重不足,影響光合作用的正常進行和同化產物的積累,二氧化碳施肥就是人為提高棚內二氧化碳濃度,補充棚內二氧化碳含量不足。方法有:一是在棚內堆積新鮮馬糞,在發酵過程中可釋放二氧化碳,每1立方米的空間堆放5一6千克,二是燃燒丙烷氣可產生二氧化碳。在600平方米面積的大棚內,燃燒1.2-1.5千克,就可使大棚內二氧化碳濃度高到1.3毫升/升,可根據棚的面積確定燃燒丙烷氣的數量;三是應用焦炭二氧化碳發生器,在焦炭充分燃燒時可釋放出二氧化碳;四是最簡易的方是在不被腐蝕的容器中放人濃鹽酸,再放人少量石流(碳酸鈣),通過化學反應可產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施肥的時期主要在西瓜生育盛期,特別是果實發育期;適宜時間是上午10時左右光合作用最旺盛時期,最佳濃度是1-1.5毫升/升。必須採取通風換氣方法,使棚內氣體保持新鮮,防止有害氣體積累。 5、整枝綁蔓。 ①、整枝。大棚密植條件下,要實行較嚴格的整枝。當伸蔓後,主蔓長30-50厘米時,側蔓也已明顯伸出。當側蔓長到20厘米左右時,從中選留一壯健側蔓,其餘全部去掉,以後主、側蔓上長出的側蔓顧時摘除。在坐瓜節位上邊再留10-15片葉即可打頂。整枝工作主要在瓜坐住以前進行,支架栽培情況下,去側蔓(打杈)工作要一直進行到滿架、打頂。在去側蔓的同時,要摘除卷須。 ②、搭架綁蔓。在大棚支架栽培情況下,應採用立架。竹竿,也可用吊繩,但以用粗竹竿為好,因為竹竿不易落瓜。在定植後20多天,主蔓長30厘米左右,去掉大棚內小拱棚後,立即進行插架,可按每株瓜秧插兩根竹竿,在植株兩側,距植株根部10厘米以上,竹竿要插牢、插直立,插立架後開始引蔓、綁蔓。當蔓長30一40厘米時,即可將匍匐生長的瓜蔓引上立竿,每蔓一根竿,綁蔓作業中應注意理蔓,後期綁蔓應注意不要碰落大瓜,綁蔓和整枝工作可結合進行。在地爬栽培情況下,大棚西瓜的理蔓方法與雙覆蓋栽培的基本相同,只是由於在大棚內,故可在伸蔓後及時引蔓和整枝,也可省去壓蔓等措施。大棚內地爬栽培情況下,也應採取較嚴格的整枝,密植時應用雙蔓整枝法。 6、人工授粉。由於棚內西瓜的開花習性,應在上午8-9時進行授粉。陰天雄花散粉晚,可適當延後。為防止陰雨天雄花散粉晚,可在頭一天下午將次日能開放的雄花取回,放在室內乾燥溫暖條件下,使其次日上午按時開花散粉,再用此花給雌花授粉。應從第二雌花開始授粉。以便留瓜。 7、選瓜吊瓜。為提高單瓜重和使瓜形端正,應選留第二雌花上坐的瓜,留瓜過早則瓜小而瓜形不正,過晚則不利於早上市,一般授粉後3-5天,瓜胎即明顯長大,要優先在主蔓上留瓜;主蔓上留示住,可在側蔓上留瓜。在支架栽培情況下,當瓜長到如碗口大得約0.5千克時,應及時進行吊瓜,防幼瓜增大後墜落。在地爬栽培情況下,應如拱棚栽培一樣進行選瓜、墊瓜和翻瓜。 8、追肥灌水。大棚西瓜前期澆水不宜過大。一般在緩苗後,如地不幹,可以不澆水;若過干時,可順溝灌一次透水。此後保持地面見濕見干,節制灌水,提高地溫,使瓜秧健壯。在伸蔓期,插支架前,可灌2次水。水量適中即可。開花坐果期不澆水,以防止徒長和促進坐瓜,幼瓜長到雞蛋大小後,進人膨瓜期,可3-4天澆一次水,促進幼瓜膨大。大棚西瓜的追肥在支架栽培情況下,可在支架前,大棚內小拱棚撤除後,在瓜壟兩側開淺溝施用氮磷復合肥20千克/畝,硫酸鉀5-10千克/畝,以促進伸根發棵,並為開花坐果打下基。幼瓜坐住後,長至雞蛋大小時,再畝施(結合灌水沖施)復合肥20千克,促進長瓜。果實定個後,可用0.3%的磷酸二氫鉀葉面追肥l—2次。在採收二茬瓜情況下,可在二茬瓜坐住,頭茬瓜採收後再追施三元復合肥15千克/畝。 9、病蟲害防治及其他管理。大棚西瓜生長期主要害蟲為蚜蟲,為防治蚜蟲,可在定植前於苗床先噴DDV+樂果 (1:1)2000倍液。膨瓜盛期,棚內蔓葉茂盛,空氣流通較差,蚜蟲發生較重,必須注意嚴密打葯防治。主要病害有白粉病,應及早防治。膨瓜期應開始防治炭疽病,在生長中後期注意加強通風和降低棚內空氣濕度,可大大減輕西瓜病害。大棚西瓜特別是支架栽培,由於西瓜果實處於良好保護條件下,受光良好,因而果形端正,皮色鮮艷,無陰陽面,可生產出高檔的西瓜。
3、如何進行塑料大棚西瓜春早熟栽培?
(1)整地、施肥、扣棚 定植西瓜的土地應在頭年秋作物收獲後進行深耕做畦。畝施腐熟基肥3500~4500千克,過磷酸鈣35~40千克,將基肥的一半全面撒施,另一半施入栽植畦內。大棚西瓜做畦方式同小拱棚雙膜覆蓋栽培。春季提早定植西瓜的大棚因氣溫低,應在定植前15~20天扣棚烤畦,提高棚內溫度。
(2)定植時期和方法 西瓜根系生長的最低溫度為8℃,產生根毛的最低溫度為13~14℃,所以西瓜的安全定植期應在棚內地溫穩定在14℃以上,棚內凌晨氣溫不低於4℃,為大棚西瓜的安全定植期。若在栽植畦內覆蓋地膜,可再提早7~10天左右。華北、西北大棚西瓜一般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定植,若覆蓋地膜可提前至3月中旬至3月下旬。
大棚春早熟西瓜多為早熟品種,應進行密植,一般按行距1.5~1.7米做成0.5米的栽植畦和1~1.2米的爬蔓畦(圖2-2)。定植時在栽植畦上開15~20厘米寬的溝,按株距30~33厘米栽苗。
(3)定植後的管理 從定植後到緩苗前應密閉大棚保溫保濕,保持白天溫度在28~32℃,夜間溫度在12℃以上。緩苗後到坐瓜前適當通風,保持白天溫度在20~29C,夜間不低於15℃,促進植株迅速生長。第一瓜坐住後,因外界溫度逐漸升高,應加大棚內的通風量,保持白天溫度在30℃,夜間溫度在15~20℃,使晝夜溫差在10~15℃左右。空氣濕度以50%~60%為宜,每次澆水後應進行通風散濕。
大棚西瓜植株調整及水肥管理參照小拱棚雙膜覆蓋栽培有關內容。
大棚西瓜早熟栽培,由於氣溫較低,通風時間短,昆蟲也不易進入棚內授粉,需進行人工授粉或用2,4-D蘸花。人工授粉一般在上午7~9時進行,採摘當天開花的雄花,在雌花上輕輕塗抹,使雄花花葯與雌花柱頭接觸,一朵雄花可為3~4朵雌花授粉。也可用20~25微升/升的2,4-D沾花。西瓜進行人工授粉或2,4-D蘸花後坐瓜率高,瓜膨大速度快,可使西瓜早採收、早上市。
4、早春雙大棚西瓜能用銀黑地膜嗎?
早春雙大棚西瓜能用銀黑地膜,可以用黑膜、銀灰膜,有利於降低地溫,促進植物根系生長的作用。
銀黑雙色地膜的銀色作用:
1、添加熒光劑、副射劑可增加地膜功能,
2、促進地膜反光,使昆蟲(如蚜蟲、薊馬等地面上昆蟲)不敢靠近;
3、反光促成果實果色均勻;
4、增溫排溫作用(春作增加土溫,促進根系發育,提早收成,夏秋作可有效降低土溫)。
銀黑雙色地膜中的黑色:
1,防除雜草,節省除草費用,
2、防止土壤沖蝕,保持土壤疏鬆,促進根系發育;
3、保水保肥,減少灌水費用、節省肥料用量;
4、保持土壤高於2℃,使根部成長良好;
5、保持土適當濕度,避免植株受到病害和腐爛。
銀黑雙色地膜的使用方法:
1、開溝放有機肥,適度濕潤土壤;
2、覆蓋時銀色面朝上,黑色面朝下;
3、地膜覆蓋後應固定壓牢,防風吹動,
4、按需要大小打洞,洞勿太大;
5、每栽培結束後應將地膜清理干凈,勿犁入土中。
5、春西瓜種植二膜的管理辦法
西瓜栽培技術西瓜是夏季主要的消暑果品,果瓤脆嫩,味甜多汁含有豐富的礦物鹽和多種維生素,是我國夏、秋季銷售的最大宗水果。為提高產量和品質,現就西瓜栽培技術介紹如下:一、生物學特性
1、形態特徵
(1)根 西瓜的根屬深根系,主根深達1米以上,側根橫向延伸可達4-6米,主要根群分布在10一40厘米土層內,吸肥吸水能力強。根的再生能力弱,受傷以後不易恢復,生產上常採用直播,如果育苗移栽,一定注意根的保護。
(2)莖、葉 西瓜莖又稱蔓,主蔓在5-6片葉之前直立生長,超過30厘米續長出一定長度時,由於機械組織不發達,支撐不住自身重量,便葡匐地面生長。莖的分枝能力很強,可萌發3~4級側枝,但以主蔓3-5片葉腋中發出的側枝較為鍵壯。西瓜的莖節上極易產生不定根,採用壓蔓的辦法,可促使不定根形成,增加吸收面積,固定植株,防止滾秧。葉互生,有深裂、淺裂和全緣等類型。
(3)花、果實、種子 西瓜花小黃色,雌雄同株異花,單生於葉腋。早熟品種在主蔓第六、七節著生第一雌花,中、晚熟品種在第十節以後發生第一朵雌花。雌花間隔節數為7-9節。開花盛期可出現少數兩性花,花清晨開放下午閉合。
果實為橢圓形、球形,顏色有深綠、淺綠、或帶有黑綠條帶或斑紋。瓜瓤有紅、黃、白等。種子有黑、白、或紅色等。西瓜還可按其種子的大小分為大籽型西瓜、小籽型西瓜和無籽西瓜,種子千粒重大籽類型100克~150克、中粒類型40克~60克、小籽類型20克~25克。
2、生育周期
全生育期可劃分為發芽期,幼苗期、抽蔓期和結果期等四個時期。
(1)發芽期 由種子萌動到子葉展開,真葉顯露為發芽期。幼苗出土後,要防止徒長,以促進根和葉的發育。
(2)幼苗期 由真葉顯露到5一6片葉為幼苗期。此期生長量小,栽培上應給予良好的條件,促進幼苗根系和器官分化。
(3)抽蔓期 由5-6片葉抽蔓開始到留瓜節位的雌花開放為抽蔓期。此期生長速度快,生長量大。栽培上要促進莖葉生長,形成一定的營養體.系,同時要控制徒長,保證花器的形成。
(3)結果期 由留花節位的雌花開放到果實開始旺盛生長為止。又可分為座果期,果實生長旺盛期,變瓤期等3個時期。
坐果期 由留瓜節雌花開放到果實開始旺盛生長為止。光合產物開始向果實輸入。栽培上主要調節營養生長和果實發育的平衡,以保證坐瓜。
果實旺盛生長期 由果實迅速生長到果實大小基本固定為止。此期果實生長量大,吸收養分最多,是形成產量的關鍵時期。栽培上應給以大肥,大水,促進果實的迅速生長。
變瓤期 由果實大小基本固定到成熟期為止。此期糖分迅速轉化,外觀具有該品種的固有色澤。栽培上應防止莖葉早衰,以保證產量和品質。
3、對環境條件的要求
(1)溫度 西瓜喜溫暖、乾燥的氣候、不耐寒,生長發育的最適溫度24-30度,根系生長發育的最適溫度30-32度,根毛發生的最低溫度14度。西瓜在生長發育過程中需要較大的晝夜溫差,較大的晝夜溫差能培育高品質西瓜。
(2)水分 西瓜耐旱、不耐濕,陰雨天多時,濕度過大,易感病,產量低,品質差。
(3)光照 西瓜喜光照,在日照充足的條件下,產量高,品質好。
(4)養分 西瓜生育期長,產量高,因此需要大量養分。每生產100公斤西瓜約需吸收氮0.19公斤、磷0.092公斤,鉀0.136公斤,。但不同生育期對養分的吸收量有明顯的差異,在發芽期佔0.01%,幼苗期佔0.54%,抽蔓期佔14.6%,結果期是西瓜吸收養分最旺盛的時期,占總養分量的84.8%,因此,西瓜隨著植株的生長,需肥量逐漸增加,到果實旺盛生長時,達到最大值。
(5)土壤 西瓜適應性強,以土質疏鬆,土層深厚,排水良好的砂質土最佳。喜弱酸性,PH5-7 。二、播種適宜時期 西瓜露地栽培就是在沒有保護設備的條件下的栽培。一般以當地終霜已過,地溫穩定在15℃左右時為露地播種的適宜時間。播種的最佳時間 ,還應根據品種,栽培季節,栽培方式以及消費季節等條件來確定。一般3月中、下旬播種育苗,4月中、下旬定植,6月下旬開始收獲上市;秋西瓜7月上中旬播種,9月下旬開始採收上市。三、整地施足基肥栽培西瓜要選土壤疏鬆、土層深厚、土壤肥沃、排水良好、光照充足、當西曬的地塊;西瓜地不宜連作、一般要4~5年輪作一次。否則枯萎病嚴重;前作以水稻、玉米等禾本科作物為最好,其次是土豆、白菜等蔬菜作物,但前作為瓜類蔬菜種西瓜病害重,不宜選擇。
瓜田必須深耕,最好冬季進行翻地。在深耕過或有深耕基礎的地塊里,四周開排水溝,按照栽培的行距2.4-3.0米包溝(溝寬0.5米)開廂,在畦面一側開溝施基肥,每畝施入農家肥2500~3000公斤,加施磷肥15~20公斤,45%復合肥20~25公斤,硼砂2公斤,鋅肥1公斤。為防地下害蟲可在基肥中混施少量晶體敵百蟲。蓋好基肥溝,並整成瓜壟最後覆蓋地膜,等待播種或移栽。在開廂時應注意廂行與春、夏風向垂直,在風先吹進一邊的廂面開溝施基肥,便於定植後瓜蔓與風向一致。四、浸種催芽1、浸種 浸種前先將種子曬1天,將曬過的種子用不燙手的溫水(大約30℃左右)浸種6-8個小時,然後撈出用毛巾或粗布將種子包好搓去種子皮上的粘膜,為防枯萎病,用1000倍液的甲基托布津再浸4個小時,一般浸種時間要求達到12小時,種皮軟化即可取出用清水沖洗干凈以備催芽。2、催芽 將浸好的種子平放在濕毛巾上,種子上面再蓋上一層濕毛巾,放置於30-35度環境下催芽,72小時基本出齊,發芽85-90%露白即可播種。五、播種或移栽1、催芽直播 在瓜壟上近施基肥處開一條深8厘米~10厘米的淺溝或穴,株距45-50厘米,每穴播入催芽種子1-2粒,(乾旱時澆一次透水後)覆土2厘米~3厘米,催芽直播者經2~3天即可出苗;一般每畝用種150克~200克。2、育苗移栽 苗齡30-35天,瓜苗3葉1心開始移栽,株距45-50厘米,畝栽450-500棵左右,移栽後澆定根水。六、田間管理1.中耕、排水 中耕是在播種齊苗或定植還苗後開始,一般是間苗、鬆土、培土三者結合進行,幼苗期澆水宜少,注意"蹲苗",以利根系生長;在蔓長30厘米時追一次重肥後再培土。西瓜果實大,產量高,需水量大,在旱地栽培注意灌溉,水田栽培則排水工作尤為重要。強調畦溝、田塊四周的排水溝,應做到溝溝相通,雨後田間無積水,這是確保西瓜豐產、穩產的基礎。在果實成熟前6-8天停止灌水,以促進糖分轉化,增加甜度。2、追肥 瓜田追肥的基本原則是:輕施苗肥,先促後控,巧施伸蔓肥,坐住幼果後重施膨瓜肥。 (1) 促苗肥 促苗肥一般是在瓜苗移栽後一周內或直播苗4-5葉期追施,在基肥不足或基肥的肥效還沒有發揮出來時追施少量速效肥。一般每株施尿素8~10克(或硫銨20克),開溝施肥後覆土。 (2)催蔓肥 可在伸蔓前後進行,一般在瓜苗長至40-60厘米時,每畝施尿素10~12公斤,過磷酸鈣8公斤,硫酸鉀13公斤,或者每畝採用45%硫酸鉀型三元復合肥18-22公斤,在距瓜根部25~30厘米或兩株中間開溝施入,溝深10~15厘米。施後覆土澆水,促進肥料的吸收。 (3)膨瓜肥 膨瓜期是西瓜一生需肥量最大的時期,西瓜雞蛋大時根系布滿全畦,許多瓜農會在此時穴施膨瓜肥,由於穴施肥料過於集中,會將施肥點周圍的根系燒壞,同時也不利於肥料的快速分解轉化,與西瓜膨瓜期大肥大水、速效全面的需肥特點大相徑庭;所以,膨瓜肥用人畜糞水加溶解化肥最好。掌握在西瓜雞蛋大時,距瓜根基部30-45厘米左右圍圈(重點瓜蔓伸展一側)澆施糞水加復合肥和尿素,沒有糞水的瓜農畝用復合肥8公斤、尿素4.5公斤、硫酸鉀5公斤溶解後摻水澆施。膨瓜肥濃度宜淡,以水調肥,使肥料在短期內迅速發揮作用,尤其在土壤較為乾燥時,更能獲得立竿見影的膨瓜效果。後期進行葉面噴肥,採用0.4%的磷酸二氫鉀溶液每隔7-10天噴施一次,共噴2-3次。3、整枝 西瓜蔓葉繁茂,如果任其生長瓜蔓相互重疊,不但影響密植,而且推遲結瓜。西瓜整枝方法一般有單蔓、雙蔓和三蔓等。單蔓整枝每株僅留一蔓。將其餘側蔓全部除去,方法簡單,單位面積內株數多結瓜多,但單株葉片少,果實不易長大,產量和質量均較低。雙蔓或三蔓整枝一般除留主蔓外,在主蔓長到30厘米以上時,雙蔓整枝是在基部選留一個健壯側蔓,三蔓整枝留二個健壯側蔓作為副蔓或預備蔓,其餘側蔓一概除去;生產上多採用雙蔓整枝。西瓜整枝時,應注意一是適時整枝。一般當主蔓長40~50厘米,側蔓約15厘米時開始,以後隔3~5天一次;:二是不管採用哪種整枝方式,坐果前要求認真進行,坐果後一般不再整枝,以使有更多的枝葉為果實生長提供營養。當果實開始迅速膨大時,為防止營養生長過旺,可進行摘心。 4、壓蔓 當蔓長30厘米時,應進行整蔓,使其分布均勻,並在節上用土塊壓蔓,促使產生不定根,固定葉蔓,防止相互遮光和被風吹斷傷根損葉,以後每隔5~6節壓一次,直至蔓葉長滿畦面為止。壓蔓方法有明壓和暗壓兩種。在多雨地區,土壤濕度大,為防止爛藤,不必將瓜藤全部埋入土內,只將土塊壓在節位上,節間仍露地面,稱為「明壓」。少雨乾旱地區為促進不定根的發生,應將瓜藤理直全部埋入土中稱「暗壓」。為防止碰斷脆嫩瓜藤,整枝、壓蔓都應在下午進行。無論採用哪種壓法,都應根據植株的長勢來確定。長勢強的應採取重壓、勤壓,長勢弱的輕壓、少壓。一般是隔5-6節壓1次,瓜前瓜後各壓兩處。在留瓜雌花前後各留2-3葉片不壓,以防止積水爛瓜,或瓜長大後受牽制。5、人工輔助授粉 西瓜是依靠昆蟲作媒介的異花授粉作物,在陰雨天氣或昆蟲活動較少時,就會影響花粉傳播而不易坐果。為了提高坐果率和實現理想節位坐果留瓜,應進行人工輔助授粉。 (1)雌花選擇 授粉時應當選擇主蔓和側蔓上發育良好的雌花,其花蕾柄粗、子房肥大、外形正常、顏色嫩綠而有光澤的花,授粉後容易坐果並長成優質大瓜。側蔓上的雌花作留瓜後備。 (2)授粉時間 西瓜的花在清晨5~6時開始松動,8~10時生理活動最旺盛,是最佳授粉時間。陰天授粉時間因開花晚而推遲到9~11時。 (3)授粉方法 用當天開放且正散粉的新鮮雄花,將花瓣向花柄方向用手捏住,然後將雄花的雄蕊對准雌花的柱頭,輕輕沾幾下即可。一朵雄花可授2~3朵雌花。6、留瓜 一般留第二、第三朵雌花結瓜。早熟品種可預留第一至第三朵雌花,瓜坐住後,按「二、一、三」的順序擇優留一個瓜。中晚熟品種可預留第二至第四朵雌花,瓜坐住後按「三、二、四」的順序選留一個瓜。如果主蔓上的瓜沒坐住,在側蔓上也應按這個順序留瓜。每株留1個瓜為宜。7、西瓜果實護理 在西瓜開花坐果和果實發育階段,精心護理果實也是提高西瓜產量和品質的關鍵環節。護理的措施有護瓜、墊瓜、翻瓜、豎瓜、曬瓜和蓋瓜等。 從雌花開放到坐果前後,子房和幼瓜表皮組織十分嬌嫩,易受風吹、蟲咬及機械損害,此時應用紙袋、塑料袋等將幼瓜遮蓋起來,稱護瓜。當果實長到1~1.5公斤時,將瓜下面的土塊敲碎整平、墊上草或細沙土,即墊瓜。翻瓜即不斷改變果實著地部位,使瓜面受光均勻,皮色一致,瓜瓤成熟度均勻。翻瓜一般在膨瓜中後期進行,每隔5~6天翻動一次,可翻2~3次,翻瓜應在晴天下午瓜柄水分減少,不易折斷時進行,用雙手操作,每次翻動的角度不易過大,著地面顯露即可,以免扭傷和擰斷瓜柄,每次翻瓜應朝同一方向進行。到西瓜成熟採收前幾天,可將瓜豎起來,以利果形圓正、瓜皮著色良好,否則,著地處見不到陽光,呈黃白色,不但影響果實外觀,而且果皮的厚薄不均勻,果味淡,品質差。瓜的曬和蓋,以「小時曬、熟時蓋」為原則。在未成熟的綠色果皮中,含有大量葉綠素,所製造的光合產物直接輸給果實,促進糖分的積累,因此小時要曬。當果實快要成熟時,果皮中的葉綠素逐漸分解,.光合作用下降,果實內部主要是有機物質的轉化,而不是製造和積累。如在強光的直接照射下,易引起日燒病,因此當果實快要成熟時,要用葉片遮蓋。8、西瓜催熟 需提前上市時,可以用乙烯利(二氯乙基磷酸)進行催熟處理。處理的方法是,當果實的大小已長足,尚未成熟時(即謝花後25--29天),每公斤西瓜用200毫克的乙烯利溶液於傍晚前後沿瓜面塗抹1遍,溶液中可加少量的中性肥皂粉以增加黏著力,兩天後即可採收上市。處理的果實比自然成熟的可提前3--5天供應市場,且品質不但沒有降低,反而有所提高。9、病蟲防治 西瓜的主要病害有枯萎病、炭疽病、病毒病、白粉病、疫病,主要蟲害有小地老虎、蚜蟲、紅蜘蛛、黃守瓜、瓜蛆、潛葉蠅等。(1)病害防治 實行4~5年以上輪作,選用無病種子,種子用100倍福爾馬林液浸種30分鍾消毒。真菌性病害主要的防治方法:發現病株及時拔除燒毀,病穴內用石灰或50%代森銨400倍消毒。發病初期可在根際澆50%代森銨500~1000倍液防治。推廣西瓜嫁接換根技術。施用腐熟有機肥及增施磷鉀肥。5~7月西瓜生長期間每隔7~10天交替使用70%托布津1000倍液、25%多菌靈500~700倍液、50%代森鋅1000倍液、1:1:200倍的波爾多液等方法防治。 (2)蟲害的防治 對小地老虎、瓜蛆、黃守瓜可採用早春多耕多耙消滅蟲卵,用糖醋誘蛾消滅成蟲,用90%的敵百蟲800~1000倍液澆根或加少量水拌鮮草、拌炒香的餅肥誘殺。紅蜘蛛、潛葉蠅可噴50%樂果1000倍液或噴80%的敵敵畏1000~1500倍液。七、採收 授粉後,早熟品種28天左右成熟,中熟品種32天左右成熟,晚熟品種35左右成熟,因氣溫高低有所變化。直觀判斷,瓜附近的卷須發黃,瓜臍凹陷變小。注意高溫採摘時,可提前1-2天採摘,防止採摘後不能及時出售,瓜成熟過度,品質下降。西瓜的成熟度鑒定可以通過算、看、聽、測等多種辦法鑒定。 (1)算 西瓜從播種至收獲80~100多天,結瓜後早熟種30天,晚熟種35天果實已成熟。 (2)看 成熟果實鄰近果實附近幾節卷須枯萎、果柄茸毛消失、蒂部向里凹、果面條紋散開、皮光滑發亮、果粉退去。 (3)聽 用手指彈瓜,成熟發濁音,反之聲音清脆的為生瓜。 (4)測 用比重法測定,成熟的瓜比重為0.9~0.95,放在清水中沉下去者為生瓜;出水面部分很大為過熟的瓜。成熟度適當的瓜,僅少部分浮出水面
6、懶漢西瓜種植技術視頻
種植西瓜地塊選擇背風向陽平地,不能連茬種植,宜選排灌方便,土層深厚,有機質豐富的地塊種植。
土壤深翻晾曬半個月後,碎土整畦,做成畦面寬1.5米,畦高一般為20厘米左右;在靠高畦一側挖深度為寬度為30厘米的種植溝,溝中畝施腐熟農家肥1000~1500公斤、復合肥25公斤、硼砂1.5~2公斤,硫酸鎂4公斤,溝施時應將肥料和回填的土壤混合均勻。
三、浸種
選用籽粒飽滿的西瓜種子用55℃溫水浸泡,不斷攪動,當水溫降至30℃後,繼續浸泡5小時,洗凈種皮上的黏液,瀝凈水後及時播種。
四、培育壯苗
一般在3月中上旬用營養缽(育苗盤)集中育苗,避免直播。衡陽地區3-4月平均氣溫比較低。在浸種催芽前1周要配置好營養土,用營養缽裝好營養土,再用薄膜蓋好。以免雨水打濕營養缽。在播種時,先用灑水壺把營養土澆透水,然後播種,並蓋上1cm厚的濕細土。幼苗苗齡30-35天,有2-4片真葉時即可移栽大田。移栽前一天對幼苗進行噴葯,預防病蟲害。
五、苗期管理及留苗密度
出苗後,注意及時給幼苗放風,以防幼苗烤死。西瓜幼苗3葉一心時即可定植,每畝種植密度大型西瓜為600~700株、小型西瓜700~800株。
六、田間管理
1.肥水管理。開花座果前多施肥水,以促進營養生長。施肥注意慎施提苗肥,巧施伸蔓肥,重施膨瓜肥。提苗肥在定植後5~7天緩苗後進行,一般用尿素、復合肥按1:2的比例配成0.3%溶液施1次即可;伸蔓肥一般在提苗後20天左右,每株用尿素10~15克、鉀肥15克,在定植點外35厘米處兩側開深25厘米條溝,將肥施於溝中蓋土;膨瓜肥在幼果雞蛋大小時進行,每株用尿素30~40克、過磷酸鈣15克、鉀肥30~40克,在定植點外50厘米處,施用方法同伸蔓肥,但溝位置應垂直於伸蔓肥溝。
春種西瓜必須及時做好雨後排水,做到雨停溝干。坐瓜期遇高溫乾旱,可在晚間採取溝灌,但必須保持畦面略干即排水。
2.中耕除草。中耕除草應在西瓜蔓長40~50厘米時進行,如果蔓過長中耕,不但操作不便,且容易損傷蔓葉致病侵入,而且鋤松的土壤,雨後易濺污葉片、花朵及幼瓜。
3.整枝理蔓。常見的整枝方式有雙蔓式和三蔓式。雙蔓式即保留主蔓及主蔓基部一條健壯側蔓,及早摘除其餘側蔓。這種方式適於密植,坐瓜率高,在早熟栽培或土壤比較瘠薄的地塊較多採用。三蔓式是保留主蔓,並在主蔓基部的第三至五節上選取2條健壯的側蔓,除去其他側蔓。這種方式中晚熟品種應用的比較多。主蔓出藤後至第一朵雌花開放時,每隔3~4天對瓜苗整理一次,使主蔓有規律地向前伸展。開花後,不再進行理蔓。
4.人工授粉。春種西瓜容易出現連續陰雨天氣,影響昆蟲活動,可採取人工授粉,以提高坐瓜率。
5.促進坐瓜。選留主蔓上第二、三雌花結瓜比較理想。離主根很遠部位的雌花所結果實也較小,一般不宜留。
6.果實管理。在多蔓整枝及放任栽培過程中,有時一株上結幾個瓜或坐瓜節位不理想,這時應採取摘瓜措施,摘除低節位或瓜形不正、帶病受傷幼瓜,以保留和保證正常節位正常果實的發育。 中國有機農業網
7、什麼是西瓜雙膜覆蓋早熟栽培
早熟西瓜一般在2月下旬至3月上中旬育苗,由於這段時期氣溫偏低,育苗難度非常大,必須嚴格按技術要求操作。
雙膜覆蓋主要是起到一個保溫的作用
8、西瓜的種植技術與培養的視頻教程
1 選地
西瓜對土壤條件的要求是耕層深厚、疏鬆、排水良好,但它對土壤條件的適應性甚 強 。不論河灘沙地、粘重土壤、酸性土壤、輕度鹽鹼地,經過土壤改良、深耕、多施有機肥料 ,西瓜都能夠良好地生長並可能獲得高產。 西瓜要求土地輪作期較長,切忌連作。一般旱地輪作期7~9年,水田輪作期3~4年。倘若輪 作期短或連作,則容易發生枯萎病,從而導致減產,嚴重時甚至絕收。
2 整地、施基肥
深翻土地可加深耕層,改良土壤物理性,改善根系生長環境。應該實行全園耕翻, 然後再在瓜根的部位深翻。結合耕翻施基肥,基肥以充分腐熟的堆廄肥為主,可配合適量的 化肥,如能施用一些餅肥更好。施肥量應參考前作殘留肥分多少、產量指標確定,由於各種 肥料吸收利用率不同,一般每畝施用純氮7~10kg,磷13kg,鉀10左右。西瓜幼苗期吸收養 分很少,在果實膨大時吸肥量急速增加,所以在施基肥後應該進行追肥。基肥數量可占總施 肥量的60~70%,追肥量為30~40%。
3 播種、育苗
種植西瓜可以大田直播,也可育苗移栽。 育苗移栽,一般幼苗苗齡在20~30天之間,那麼育苗的播種就應在晚霜期20~30天之前。育 苗必須有保護設施,現在多用小拱棚,拱棚的營養缽床下鋪設電熱線。育苗的營養床土應具 備保水性和良好的通氣性,同時含有適量的養分且無發生病蟲害的隱患。 培育子葉苗時利用土塊即可,培育大苗必須利用容器,紙袋、塑料、花盆都行。若培育3~4 葉的大苗時,容器的口徑不宜少於8cm,高度應在10cm左右。 栽培無籽西瓜時,必須育苗移栽不能大田直播,種子一定要破殼處理,浸種催芽後播種,催 芽溫度要高於普通西瓜,以32~33℃較為適宜。 栽植密度,一般早熟品種800~1000株,中熟種600~800株左右,晚熟種株數還應該少,這 只是對雙蔓整枝或三蔓整枝而言。比較乾旱的地區栽植的行距為1 4~1 8m,株距45~60c m左右。潮濕多雨水地區,平均行距2 2~2 3m,株距50cm左右。
4 田間管理
(1)苗期管理 西瓜幼苗期,由於當時氣溫較低,應該盡可能提高地溫以促進根系早發快長。對地 上部分要嚴加保護,保護好葉片(包括子葉)非常重要。整枝多在主蔓長40~50cm以後開始, 雙蔓整枝時,除保留主蔓外選一條子蔓,其餘子蔓都要去掉,三蔓整枝時則選留兩條子蔓。 整枝的原則,要使莖蔓分布均勻,布滿全園,使葉片充分接受光照以利於同化作用。壓蔓主 要是為了固定植株,以防受風吹翻卷莖蔓,可結合整枝同時操作;在嫁接栽培的時候,則不 能用土壓蔓,可改在地面上鋪草供卷須纏繞,同樣可收到防風的效果。
(2)成長植株的管理
在每株留下1瓜的情況下,一般都不留第1雌花座瓜,多半是選留主蔓第2雌花或第3 雌花座瓜(也可選留子蔓第1雌花或第2雌花)。如何判別西瓜生長勢的強弱呢?可用莖蔓生長 點到留瓜雌花之間的距離及莖蔓先端與地面形成夾角的大小來為判斷。植株莖蔓的生長點接 近地面,而生長點到雌花間的距離在20cm以下時,則表示生長過弱;若莖蔓先端過於翹起, 生長點到雌花間的距離50cm以上,則表示營養過多生長過旺;適宜座果的生長勢指標是莖蔓 生長點到雌花之間距離30~40cm。
植株生長過弱,應該加強追肥澆水,促其正常生長,而植株生長過旺,可用捏傷莖蔓先端或 在根部實行局部斷根的方法抑制其生長勢,務必使其座果,果實座穩之後其生長勢自然會得 到緩和。
為確保在理想節位上座果,必須進行人工輔助授粉,對無籽西瓜來說必須用二倍體普通西瓜 的花粉為之授粉,否則無籽西瓜的子房便不能發育。至於雌花的開花周期,最低氣溫為14~ 16℃,以每天1節的速度進展,大約每6天下一個雌花開放。輔助授粉應在雌雄花開放後當天 上午盡早進行,摘取雄花剝去花瓣,將花粉均勻周到地塗抹在雌花柱頭上。在發生梅雨季節 的地區,必須在梅雨到來之前,使西瓜座果、座穩、以求「帶瓜入梅」。
在多蔓整枝條件下,常有1株座果幾個的情況,在幼瓜階段應選留1個形狀周正的,把其餘的 幼瓜摘掉,以確保選留的幼瓜迅速膨大生長。幼瓜下地面要墊高整平,防止降雨時積水。
(3)土壤水分管理
〖HTK〗西瓜很耐乾旱,但又是需要水分甚多的作物,在幼苗期幼苗移栽之後,都應盡量少 澆水以至 不澆水,促使幼苗形成發達的根系。隨著植株的生長,西瓜需水量也逐漸增加,一般在開花 座果之前,還要控制水分防止瘋長。當座果以後,應保證充足的水分供應以利於果實膨大、 增加重量。在採收前7~10天則不宜澆水,使果實積累糖分。如此方可獲得品質良好而碩大 的果實。據調查1株西瓜,從幼苗到果實成熟,累計吸水量約200公斤,每畝西瓜的吸水量可 達130噸之多。
5 小拱棚覆蓋栽培的溫度管理 〖HTK〗西瓜定植以後,為了促進緩苗恢復生長,往往要密封小棚上的塑料薄膜。塑料小拱 棚栽培溫 度管理原則上是生育前期以保溫為主,一般棚內白天溫度要保持25~30℃,夜間保持18~20 ℃。如遇低溫應加蓋草簾防寒。當棚溫升高到30℃以上就應大放風,防止高溫灼傷幼苗。
小拱棚通風管理比較麻煩,但千萬不要怕麻煩,怕費工,千萬不要在溫度稍一升高後就撤去 「天棚」,這樣就達不到早熟栽培的目的。實行小拱棚栽培比露地投資大、費工多,如果不 盡量發揮覆蓋保溫的作用,使其成熟期更早,生產的瓜就賣不上好價錢,獲不到高產值,實 在太可惜。
如果塑料小拱棚覆蓋栽培5月1日前就撤去「天棚」,5月上旬開雌花,6月20日左右成熟。 這樣就使果實發育處在自然氣溫狀態,其平均溫度只有25~30℃,不能滿足果實發 育所需溫度,產量不高,質量不穩。特別是果實發育體積快速膨大的5月中旬至6月上旬,溫 度更低,即使採用了早熟栽培的措施,也達不到早熟的目的。而露地栽培果實體積快速膨大 是在5月底至6月中、下旬,這期間平均氣溫為25~35℃,所以瓜能長大,品質好。
在江淮以及南方地區實行塑料小拱棚覆蓋栽培西瓜,應全生育期覆蓋,開雌花前合理通風保 溫促長,開雌花後把兩邊的塑料揭起來,頂棚蓋著大部分植株與果實防雨淋,可防病、防災 。在此期間,如遇降溫天氣,還可把塑料放下來保溫,更會起到早熟效果,經過努力,把塑 料小拱棚覆蓋栽培的開雌花期提前到四月下旬至五月初,就可在5月或6月初成熟,其產值肯 定比露地要高得多,更能發揮塑料覆蓋的作用。
6 果實的成熟與採收
〖HTK〗西瓜果實的生長發育很快,一般中熟品種在開花授粉後10天可長到1kg左右,20天 可長到4kg,30天可長到5~6kg以上。 西瓜果實的成熟,一般早熟種在授粉座果後30天左右,中熟種35天左右,晚熟種為40天左右 。如果按果實發育積溫來計算,早熟種為800℃,中熟種約1000℃,晚熟種為1200℃左右。 此外果實成熟的快、慢,除受溫度的影響以外,還受光照強度及光照時間的影響。最好是在 開花授粉後,在果實附近做一個標記,註明授粉日期,在予計成熟的時候,採取樣瓜剖開果 實,實際檢測其糖分並品嘗,確認成熟以後按標記分批採收。
7 主要病害防治 〖HTK〗西瓜的主要病害是炭疽病,枯萎病和病毒病等。
(1)炭疽病 〖HTK〗在西瓜產區普遍發生。幼苗期表現為莖部縊縮,變為黑褐色,從而引起猝倒。葉部 受害時,初為小的黃色水浸狀圓形斑點,斑點擴大以後變為黑色,葉片隨之枯縮死亡。 防治方法。選用抗病品種,噴灑農葯,防重於治。常用的葯劑為50%的苯來特、多菌靈、托 布津、甲基托布津500~700倍液。
(2)枯萎病 〖HTK〗西瓜枯萎病也叫蔓割病,是一種土傳病害,幼苗、成株均可發病。發病初期白天萎 蔫,夜晚恢復「正常」。病情嚴重後萎蔫不能恢復直到完全枯萎死亡。病株根系有壞死病痕 ,維管束變褐。
防治方法。避免連作,選用抗病品種。發病之初,扒開根際土壤曝曬並灌注多菌靈、托布津 葯液,有一定的防治效果。最有效的方法是嫁接育苗栽培,但必須選用適宜的砧木,既能防 治枯萎病又不致影響西瓜果實的品質。塑料大棚厚皮甜瓜栽培技術要點
〖HT5K〗近幾年來大棚厚皮甜瓜的栽培發展很快,全國各大城市郊區都在推廣,栽培面積 逐年增加。所謂塑料大棚是指在棚架上覆蓋塑料薄膜而建成的半圓形拱棚。這里介紹的品種 及栽培技術是根據長江中下游地區、江淮地區的自然條件而提出的,供生產上參考。
(一)品種和品種選擇
〖HTK〗棚栽厚皮甜瓜品種很多,基本上是比較早熟的小果型品種。有光皮類型和網紋類型 ,光皮類型中又有黃皮系統、白皮系統;網紋類型有全面網紋和半網紋系統。果肉的顏色有 白肉、綠肉、紅肉等。
厚皮甜瓜是高檔水果,它的商品果實必須是外形美觀,果肉的含糖量高,品質風味良好,耐 貯運和貨架期長。在潮濕多雨地區,還要求早熟、抗病、耐低溫和弱光照。適於該地區栽培 的品種為伊麗莎白、華甜2503、西薄洛托、狀元、玉翠、羅蘭、回里紅等雜交一代品種。
(二)栽培技術
1 育苗、棚栽甜瓜必須育苗,培育壯苗是棚栽厚皮甜瓜的主要環節。苗齡在30~35天左右。 育苗必須有一定的設備。可以利用電熱溫床、釀熱物溫床、火道溫床等等,現在普遍應用的 是電熱溫床,電熱線的功率要求100~120W/m 2。育苗所用的營養土應具有良好的保水性和 通氣性,含有適量的營養成分並不致發生病蟲害。
培育大苗還要利用紙袋或塑料缽,紙袋可自製,塑料缽在市場上購買,育苗容器口徑不應小 於8cm,高度為10cm。 浸種催芽。將甜瓜種子在55℃熱水中浸泡10分鍾,水溫自動冷卻後再浸泡2小時,大部分種 子吸足水分下沉,然後將浸過的種子撈出用干凈的潮濕布包裹,入在28~30℃溫度條件下催 芽。芽長1~2mm時,即可用來播種。
播種前一天將營養缽(或紙袋)排列在苗床中,澆透水(用溫水為好),然後平鋪地膜並在大棚 內的育苗床上架設一個小拱棚以提高床溫。
當床溫穩定在15℃以上時,揭開小棚和地膜播種,每個營養缽中播1粒發芽的種子,上覆營 養 土1~1 5cm。播種後仍平鋪地膜再架小拱棚。幼苗出土前以控溫儀管理苗床,床溫白天28 ~32℃,夜晚17~20℃。幼苗出土後撤除地膜,使幼苗在小棚中生長,白天溫床22~25℃, 夜晚15~17℃。真葉出現展開以後小棚內溫度白天可提高到28~30℃,並注意通風換氣,地 溫可維持在23~28℃。
播種期大約在2月中旬,移栽定植期在3月下旬。
2 定植
大棚內地下10cm地溫穩定在14℃時,30~35天苗齡的大苗可移栽定植在棚內高畦上 。
定植前予先進行整地施基肥,將基肥全面撒勻然後深翻,實踐經驗每畝施腐熟堆廄肥3000kg 、尿素25kg、硫酸鉀12kg、過磷酸鈣30kg。如此,三要素的比例大致是2∶1∶2。翻耕深度3 0~40cm,然後整地做高畦,棚寬5~6m的大棚,一般做高畦3條。
栽植密度因品種、栽培方式、整枝方法不同而異。以伊麗莎白品種為例,單蔓整枝立架栽培 ,每畝株數1400~1600。若6m寬大棚,3行高畦,每畦栽2行,平均行距1m,畦面上小行距0 8m,株距45cm左右交叉栽植。如果是晚熟的網紋甜瓜,株距要增大到50~60cm,每畝株數 1100~1300。若雙蔓整枝則將幼苗定植在高畦中央,每棚3行,株距不變,株數減半。
3 定植後的管理
(1)溫度管理。厚皮甜瓜幼苗定植以後需要較高的溫度,白天棚內溫度應穩定在28 ~30℃,土溫應維持在20℃,晴天中午棚溫超過32℃時就揭膜通風,夜晚棚溫必須保持在12 ~15℃以上。到開花座果和果實膨大階段,棚溫仍須保持28~30℃,夜晚棚溫在15~18℃。 果實發育後期進入糖分轉化階段,外界氣溫已經上升,棚溫可在32℃,夜晚可不再蓋大棚兩 邊「圍裙」,使棚溫與外溫接近以增大日夜溫差利於果實糖分的積累。
大棚栽培厚皮甜瓜應注意防止高溫高濕,在幼苗定植前,鋪蓋在膜防止水分蒸發,基本上能 夠滿足植株生長及果實發育的需要。一般在生育期間不必澆水。
(2)整枝。棚栽甜瓜可單蔓整枝和雙蔓整枝,生產上多利用單蔓整枝。單蔓 整枝是保留主蔓,將座果節位上下的側蔓全部摘除,當植株長到24~26片葉後摘心。以早熟 的伊麗莎白為例,在8~12節留瓜。雙蔓整枝是在植株5~6葉時將主蔓摘心,選留2條子蔓向 左右兩側引開,然後分別吊秧上架。子蔓也在8~12節處留瓜,將其它孫蔓摘除,在子蔓24 ~25葉時摘心。 人工授粉。在預留節位的雌花開花時,採摘當天開放的雄花為之授粉,把花粉均勻地塗地抹 在雌花柱頭上以促使座果,並在座果前一節處留1片葉摘心。
立架綁蔓。大綳栽培甜瓜都採用立架栽培,不僅能充分利用空間改善葉片的受光條件,還可 增加株數以提高產量。立架材料可選用細竹竿或塑料繩。
4 果實管理與採收
在幼瓜生長到拳頭大小之前,應用大眼紗網把幼瓜托住綁吊在立架上。 厚皮甜瓜必須在果實充分成熟時採收。可根據開花授粉的日期推算,配合果實表面是否顯現 出該品種的固有特性。採收時須保留果柄前後各一節的側蔓T形果柄。這是厚皮甜瓜果實商 品性的特殊要求。
5 主要病蟲害防治
主要病蟲害有:白粉病、霜霉病、枯萎病、病毒病、蚜蟲、紅蜘蛛、薊馬等等。防 治方法:選用耐病品種,培育壯苗,加強管理以外,可用葯劑防治。
(1)白粉病用25%粉銹寧可濕性粉2000倍液或50%DT可濕性粉劑500倍液噴灑。
(2)霜霉病用25%甲霜靈600倍液 、70%代森錳鋅800倍液、40%乙磷鋁200倍液、稀醯嗎啉等噴灑葉面。
(3)薊馬用20%雙甲脒乳油1500倍液加25%紅馬吡蟲啉或50%乙醯甲胺磷1000倍液噴灑。
(4)蚜蟲用40%樂果乳油1000倍液或20%速滅殺丁2000倍液,紅馬吡蟲啉;紅馬啶蟲咪等葯液噴灑
9、怎樣早春大棚種植西瓜8424
利用大棚等保護地栽培高檔禮品西瓜,目前已在上海、浙江、山東、北京等地形成較大規模。近年來,在南方各省尤其是長江流域亦開始引進、研究和推廣,產生了較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如市面上常見的「早春紅玉」西瓜在全國大部分大、中城市均有銷售,深受消費者青睞。而利用早春時期大棚栽培禮品瓜,是一條創收增效的好途徑。
大棚構建 南方大棚栽培西瓜,大棚的首要作用是防雨,其次為保溫。西瓜最怕過多雨水,而南方尤其在春夏雨水多,因而造成該地區西瓜產量不穩定,採用大棚覆蓋防雨栽培可較好地解決這一問題。塑料大棚應建在地勢高、易排水、陽光足、適宜種植西瓜的土地上,以水稻田並多年未種植過瓜類的田地為佳。一般設置寬7~8米,長25~30米,高2~2.5米為宜,可採用竹架棚、水泥棚或鋼架棚。該種栽培形式投資較大,選地是關鍵,一般同一地點只宜種植1年,第二年應換到多年未種植過瓜類作物的適栽地塊,所以建大棚應考慮其可拆裝性能。
品種選擇 早春大棚栽培西瓜宜選擇高檔品種,達到高檔、優質、高效益的目的。目前生產上應用最廣泛的品種為早春紅玉,其它品種還有早佳、小蘭、新金蘭、秀麗、秀雅、冰晶、花美人、紅小玉、黃小玉等。
育苗 提早育苗是該技術的基礎。一般應在春節前後的1~2月份有連續7~10天晴天時進行育苗。採用營養缽集中於大棚內育苗,多層覆蓋,並應有保溫防凍設施,如地熱線、大功率燈泡之類,以利催芽播種,盡快出苗,減少凍害發生的機率。1~3月份長江流域氣溫較低,經常有寒流,西瓜育苗時,播種至幼苗階段最易發生凍害,尤其播種至出苗階段,10度以下1~2天即有危險,因此要盡量繞開寒潮或採用加溫保護設施。另外,盡量保持苗床及營養土的乾燥,也是提高抗寒抗病能力的有效措施。為促進幼苗生長,澆灌肥水必須選擇晴天進行,澆灌後1~2天營養土變乾燥,有利提高植株抗寒抗病能力。
覆蓋 早春栽培一般進行3層覆蓋,即大棚、小拱棚、地膜。地膜進行全覆蓋,其優點是:保溫保水性能增強,不長雜草,西瓜藤葉及果實不沾泥土,肥水進行膜下灌概,減少病蟲傳染,改善果實外觀。
施肥 由於地膜進行全覆蓋,追肥相對困難,故在定植前須施足基肥。基肥以餅肥、家畜肥、土雜肥、硫酸鉀復合肥等遲效肥為宜,但須經過發酵,速效肥少施。澆水、追肥採用膜下滴灌,即在蓋膜前距定植50厘米處入置滴灌管,肥料經發酵、浸泡、過濾後進行滴灌,有利於保護西瓜藤葉及果實。每採摘一批瓜後,及時追肥,以利連續坐果。
植株及果實管理 當植株長至1米左右時進行3~4蔓式整枝,以保證每株一次坐果2~3個,一般選擇晴天下午整枝,以免折斷和損傷藤葉,並有利於傷口癒合,減少病害感染。早春由於氣溫低、昆蟲少,坐瓜困難,可採用人工授粉及放蜂等措施促進坐果。為提高經濟效益,低節位亦可坐瓜,提早上市。畸形瓜、裂果及時摘除。小型西瓜一般品質優良,八成熟即具有較高的品質,尤其在高溫季節,坐果後20餘天即可成熟,應及時採摘上市,否則容易過熟。如需長途運輸,則應採用紙箱包裝,以免發生裂瓜。
10、怎樣利用小拱棚和地膜雙膜覆蓋進行西瓜早熟栽培?
春季利用地膜和小拱棚雙層覆蓋栽培西瓜,可增強增溫保溫效果,達到早定植、早收獲、增產增收的目的。
(1)整地施肥 將土地深耕細耙後,按行距1.8~2米做成0.5米寬的栽植畦和1.3~1.5米的爬蔓畦(圖2-2)。
圖2-2 西瓜栽植示意圖(單位:厘米)
1.地膜 2.幼苗 3.蔓及西瓜
做畦後在栽植畦中間開溝畝施農家肥3000~4000千克,施入復合肥50~100千克,然後澆水。地稍干後,將栽植畦兩側的土培至栽植畦面上,使其畦面稍高於爬蔓畦10~15厘米。
(2)定植 扣棚當扣棚後小棚地溫在14℃以上時可定植,華北區一般在終霜前1個月定植。
定植時在栽植畦地膜上按40~45厘米開穴澆水栽入苗坨,覆土封閉膜孔。栽苗深度以苗坨低於畦面1厘米為宜。最好邊栽苗邊插拱扣膜,可用1.5米寬的農膜,每小棚扣兩個栽植畦,以便於管理。
(3)定植後的管理 定植初期密封小棚,提高溫度,促進緩苗。控制棚內溫度白天在30~35℃,夜間在20℃左右。緩苗後,控制棚內溫度白天在25~35℃,夜間在15~20℃。
緩苗後日照加強,外溫逐漸升高,當小拱棚內溫度高於35℃時應進行通風降溫降濕,並逐漸加大通風量。當外界日平均氣溫達到18℃以上時,可撤去棚膜,在撤棚前1周應加強通風,使其適應外界環境。
撤棚前後西瓜蔓可長至14~16節。西瓜主側蔓均可結瓜,雙膜覆蓋栽培的多採用雙蔓整枝,即除留主蔓外,在瓜蔓基部3~5葉處再選留一健壯側蔓,其餘側蔓及早摘除。整枝在撤棚前已開始進行。將主蔓和選留側蔓順向爬蔓畦。當蔓長至50厘米時應進行壓蔓,以後每隔30~40厘米壓蔓1次。注意壓蔓只壓莖,不壓葉。西瓜留第一雌花雖坐瓜早,但瓜產量低。可在11~15節上留第二個雌花坐瓜。主蔓坐瓜後可在瓜前留5~7片葉摘心,使養分集中流向瓜。選留二茬瓜的可在摘心後瓜前留2個側蔓。當第一茬瓜長至25天左右時,選健壯側蔓留1個瓜,並進行人工授粉。
瓜苗緩苗後結合澆水在苗一側10~15厘米處追施尿素或復合肥10千克作「提苗肥」。撤棚後在植株一側30厘米處施復合肥15~20千克作「攻秧肥」。當幼瓜長至雞蛋大小時,在植株另一側開溝施入腐熟餅肥80~100千克或復合肥20~30千克作「催瓜肥」,重施肥後澆大水。選留二茬瓜的在第一茬瓜採收前2~3天,畝施復合肥10~15千克,促進二茬瓜的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