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何測量腿長
測量下肢長度是從髂前上棘到內踝下緣的距離,髂前上棘也就是你系皮帶時皮帶所在的那兩側的骨頭那,至於多長正常,黃金比例你可能知道,在那附近都可以算正常,因人而異。退短的話不知道你多大了,如果骨骺線閉合的話長的可能就很小了。
2、身長和腿長如何測量?
1、上、下身比例:以肚臍為界,上下身比例應為5比8,符合「黃金分割」定律
2、胸圍:由腋下沿胸部的上方最豐滿處測量胸圍,應為身高的一半。
3、腰圍:在正常情況下,量腰的最細部位。腰圍較胸圍小20厘米。
4、髖圍:在體前恥骨平行於臀部最大部位。髖圍較胸圍大4厘米。
5、大腿圍:在大腿的最上部位,臀折線下。大腿圍較腰圍小10厘米。
6、小腿圍:在小腿最豐滿處。小腿圍較大腿圍小20厘米。
7、足頸圍:在足頸的最細部位。足頸圍較小腿圍小10厘米。
8、上臂圍:在肩關節與肘關節之間的中部。上臂圍等於大腿圍的一半。
9、頸圍:在頸的中部最細處。頸圍與小腿圍相等。
10、肩寬:兩肩峰之間的距離。肩寬等於胸圍的一半減4厘米。
3、腿長從哪開始量?
採用從髂前上棘點(或恥骨聯合點)至地面、內踝點、脛骨點的折演算法進行測量(凡涉及大腿段的測量指標均系如此),由於大腿的起點(股骨頭頂端)無法在外表找到確切的位置。
學術上一般採用身高減坐高表示腿長,採用馬氏軀干腿長指數反映上下半身比例。
馬氏軀干腿長指數=[(身高-坐高)/坐高]×100,是探討腿身比最可靠和最具有參照價值的量化指標 ,為研究腿身比奠定了基礎。
用會陰高或身高減坐高表示腿長:同身高,女性腿長大於男性 ;但由於腿身比與身高正相關,身高越大,腿身比也越大;腿身比平均值男性略大於女性,差異顯著(P<0.01) ;腿身比極端值也是男性略大於女性。因此,腿長並非女性特徵 。
(3)抖音測腿長擴展資料:
注意事項
測量時必須大腿與地面平行並與小腿間呈直角 ,絕對不能直接坐在地面上;因為,坐在凳子上,挺直軀干,大小腿所成角度從90°變為180°的過程中,軀干自然收縮。
其次,左右肩胛間的脊柱和骶部保持在一條垂直線上,兩處緊靠立柱 ,絕對不能後腰貼在牆上。
4、抖音裡面的小姐姐 都是那麼高 腿那麼長嗎 還是用的什麼軟體?
抖音里的小姐姐都這么好看,有幾點原因,一,化妝,二,美顏。而且一般都長得有些底子,化完妝,開完美顏相機,個個就都是美女了。這年頭連男的都能給你美化成美女了都。
5、抖音里測量身高的軟體叫什麼
在抖音上有一個十分好玩的功能,大家都開始用一個測量距離軟體來量身高或者腿長,如今非常流行這樣的玩法,那麼這是什麼軟體呢?下面來看一下小編為大家帶來的介紹了解一下軟體名字。
【抖音測量距離軟體】
此乃蘋果新更新的ios12系統中的一個新功能,名字叫做「測距儀」,所以此類視頻就是蘋果用戶的專屬功能了,安卓小夥伴們可以等等官方出類似的特效哦。
6、腿長的測量方法是怎樣的?
全腿長(腿長)一般採用從髂前上棘點(或恥骨聯合點)至地面、內踝點、脛骨點的折演算法進行測量(凡涉及大腿段的測量指標均系如此)。也有以大轉子點作參考測量點進行近似測量。使用不同測點(大轉子點、恥骨聯合點或髂前上棘點)測定全腿長(腿長)有所不同。任何一種測量法都測不出全腿長(腿長)的精確的解剖學長度。
1、大轉子點高
以大轉子點高+23mm為下肢長,與身高比較。
嚴格意義的下肢長應以股骨頭頂點為起點,但在活體測量中,探覓該點十分困難。而以大轉子為起點加上大轉子至股骨頭頂點之間的距離的平均值來計算下肢長也有問題。盡管大轉子形狀突現於人體表面,但它是一個球面,很難定出測點。
2、髂前上棘點高
以髂前上棘點高-40mm為下肢長,與身高比較。在人體測量中常以髂前上棘為起點,減去髂前上棘至股骨頭頂點的平均值來計算下肢長。
3、臀溝高
以臀溝最下緣高為下肢長,以第七頸椎棘突至臀溝最下緣的距離為軀干長,相互比較。
4、會陰高
以會陰高為下肢長,與身高比較。不同參考資料中,會陰點可以是左右兩側坐骨結節最下點的連線與正中矢狀面的交點,也可以位於恥骨聯合下緣。前者測量所得的會陰高其實就是身高減坐高。
其次,測量會陰高時,被測者採取立姿,會陰點往往不好確定,活動直尺卡的位置和松緊程度對測量結果有所影響。在一些文獻中,會陰高數據缺乏參考性。
5、坐高和馬氏指數
以坐高為軀干長,以身高減坐高為下肢長,以馬氏軀干腿長指數反映身體上下部分的相互比例。
(6)抖音測腿長擴展資料
1、由於大腿頂端難以找到確定的測點,所以不易進行精確的測量,股骨頭頂端雖是一個較好的起點,但探尋困難且不易准確。在《用於技術設計的人體測量基礎項目》中,大腿長用「髂前上棘點(is)至脛骨點(ti)的垂直距離」表示,該長度大於真正的大腿長(股骨長)。
在體育測量中,大腿長用大轉子點高(下肢長B)減去脛骨點高(小腿長A)表示,該長度小於真正的大腿長(股骨長)。在《服裝用人體測量的部位與方法》中,大腿長用「腿內側自會陰點至脛骨點(膝部)的垂直距離」表示,該長度小於真正的大腿長(股骨長)。
2、[(大轉子點高-脛骨點高)/身高]×100:亞洲男性平均為25.30,亞洲女性平均為25.75;歐美男性平均為24.88,歐美女性平均為25.13。
[(大轉子點高-脛骨點高)/大轉子點高]×100:亞洲男性平均為49.53,亞洲女性平均為50.30;歐美男性平均為47.70,歐美女性平均為48.00。
[(大轉子點高-脛骨點高)/脛骨點高]×100:亞洲男性平均為98.12,亞洲女性平均為101.21;歐美男性平均為91.20,歐美女性平均為92.31。
7、腿長怎麼測?
人體的完美身材比例:
是上半身/下半身=0.618 以肚臍為界線
這樣子穿衣服是最完美的
如果是女生,最完美的三圍比例應該是: 3:2:3
胸圍=身高(厘米)×0.535
腰圍=身高(厘米)×0.365
臀圍=身高(厘米)×0.565
實際計算得出的指數與標准指數±3厘米均屬標准。小於5厘米,說明過於苗條(偏瘦);大於5厘米,說明過於豐滿(偏胖)。
一般女性三圍的比例是:胸圍約等於臀圍,腰圍比胸圍或臀圍約小23厘米。
人體黃金比例1:1.618
1. 上、下身比例:以肚臍為界,上下身比例應為5比8,符合「黃金分割」定律
2. 胸圍:由腋下沿胸部的上方最豐滿處測量胸圍,應為身高的一半。
3. 腰圍:在正常情況下,量腰的最細部位。腰圍較胸圍小20厘米。
4. 髖圍:在體前恥骨平行於臀部最大部位。髖圍較胸圍大4厘米。
5. 大腿圍:在大腿的最上部位,臀折線下。大腿圍較腰圍小10厘米。
6. 小腿圍:在小腿最豐滿處。小腿圍較大腿圍小20厘米。
7. 足頸圍:在足頸的最細部位。足頸圍較小腿圍小10厘米。
8. 上臂圍:在肩關節與肘關節之間的中部。上臂圍等於大腿圍的一半。
9. 頸圍:在頸的中部最細處。頸圍與小腿圍相等。
10. 肩寬:兩肩峰之間的距離。肩寬等於胸圍的一半減4厘米。
測量三圍的方法:
胸圍:
胸圍反映胸廓的大小和胸部肌肉與乳房的發育情況,是身體發育狀況的重要指標。測量時,身體直立,
兩臂自然下垂。皮尺前面放在乳頭上緣,皮尺後面置於肩胛骨下角處。先測安靜時的胸圍,再測深吸氣時的胸圍,最後測深呼氣時的胸圍。深吸氣與深呼氣時的胸圍差為呼吸差,可反映呼吸器官的功能。一般成人呼吸差為6~8厘米,經常參加鍛煉者的呼吸差可達10厘米以上。測量未成年女性胸圍時,應將皮尺水平放在肩胛骨下角,前方放在乳峰上。測量時注意提醒被測者不要聳肩,呼氣時不要彎腰。
腰圍:
腰的圍度反映腰腹部肌肉的發育情況。測量時,身體直立,兩臂自然下垂,不要收腹,呼吸保持平穩,皮尺水平放在髖骨上、肋骨下最窄的部位(腰最細的部位)。
臀圍:
臀圍反映髖部骨骼和肌肉的發育情況。測量時,兩腿並攏直立,兩臂自然下垂,皮尺水平放在前面的恥骨聯合和背後臀大肌最凸處。
為了確保准確性,測量「三圍」時,一是要在橫切面上,二是要在鍛煉前進行。同時要注意每次測量的時間和部位相同,測量時不要把皮尺拉得太緊或太松,力求仔細、准確。
肚臍的水平線是人體的上半身和下半身的分界線
人體最好的比例就是八個頭的長度:
就是用你的頭的長度(從頭頂到下頜)往下,到胸口-到小腹-到大腿根部-到大腿中間-到膝蓋-到小腿肚-到腳底.
腿:
腿的長度是四個頭的長度為最佳的長度。
肩:
正常人的標准肩寬應該是身高的1/4或2個頭長或3個頭寬。
胸:
先測出胸圍(單位:厘米),再測出凈身高,然後開始計算。胸圍/身高=?得出的結果就是自己胸部的大小系數了。根據結果,看看相應的判斷吧。
胸部較小:系數小於0.49
標准指數:0.5至0.53
美觀標准:0.54至0.6
胸圍過大:系數大於0.6
8、如何測量自己的腿長
睡覺前把腳踩在直尺上
對不起我看錯了,把腿看成腳了,請原諒
9、腿長怎麼量圖解
雙腿合並,把米尺從腳外側踩住即可量腿長。
注重身材的模特界,則會用臀線高代表腿長,一般臀線測量結果會略低於會陰高1-3cm(而臀部下垂等問題也可能造成這個差距擴大),但無論是會陰高還是臀線高,測量起來都不易准確(找他人幫忙測量還可能會有些難言的尷尬),於是另一種腿長表達方式非常有必要。
(9)抖音測腿長擴展資料:
注意事項:
1、腿長正確的計算方式應該是等於(身高-坐著時的高度)/坐著時的高度*100%來計算比例。
2、比例小於74.9的屬於超短腿,75-84.9之間屬於短腿,85-89.9之間屬於正常范圍,超過了90以上的都屬於長腿。
3、一般而言大概只有5.9%的人屬於短腿型,可以在視覺上非常明顯的分辨出來。
4、而屬於長腿的人則更少,大概只有1.3%的比例,其中又以女性居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