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獨行俠》里的一首背景音樂
我也非常喜歡這個音樂,感覺好歡樂。在多米音樂里搜THE LONE RANGER可以找到一個名字為FINAL的音樂就是他,本名威廉退爾序曲。
2、電影《獨行俠》值得一看嗎?
我個人認為《獨行俠》值得一看,並且值得二刷。獨行俠是誰?就是那個戴爛眼罩的人。眼罩中間摳了兩個洞洞露出眼睛的那個美國的西部英雄。《獨行俠》里的主演有現在已經轉行玩搖滾的德普大叔和大家都熟悉的《請以你的名字呼喚我》中的「奧利佛」也就是艾米漢莫。如果只是因為他是甜茶喜歡的另一半而熟悉他的話,那剝離cp之後獨立存在的他也值得一看。
「一個好人,必須蒙上面孔。」這是唐拖對他說的。 那個頭上頂了只鳥的標本,凡事不欠任何人的土著。故事發生在1869年的考爾比德克薩斯,白人瘋狂侵佔土著土地,抓緊分分秒秒修築鐵路,以便運出西部的各種價值連城的礦石。這里沒有法律而言,有的只是血腥暴力和金錢至上。兩人為共同的目標,抓住惡人卡文迪什而結合為所謂的「正義」聯盟。不分晝夜地為民除惡。值得一提的是他倆的搭配。現代與土著中間,理論和經驗中間的沖撞。剛剛起步的獨行俠就像一個生活在美好世界的男孩,認為一切不美好都是可以通過客觀運行的社會法則將之變成美好的事物。作為一個歷經風雨的智者唐拖,則是留足了足夠的時間和事件向他證明世界並不是如他所願的那麼簡單。另外一個有趣的地方在於片中「雞店」老闆的那條瓷腿,那條腿里有一把槍,鞋跟就是槍孔,設計極為精妙。
與其說這是一個環境讓人身不由己成為英雄的故事。倒不如說這是一個關於深厚友誼的故事。並且這份情讓唐拖這一輩子都銘記在心。兩人在一起過去的點點滴滴儼然已經成為了歷史,但歷經的風風雨雨卻早已經幻化成內心的不可磨滅的印記。
3、新電影《獨行俠》的背景音樂是什麼?急求!
這首音樂原曲的確是《威廉退爾序曲》但電影中是Hans Zimmer重新製作的。是為了配合電影再次創作的。和原曲在某些曲調上略有不同。要注意區分。
4、叫我獨行俠你隨便,這什麼歌?
這是一個專輯名字
是胡浩新 發布於2018年9月15日
這首歌叫獨行俠
在百度雲音樂里可以聽到 望採納
5、獨行俠,快結束的時候的背景音樂是什麼,就是他們在火車上打架的時候放的,比較快的那首。
http://music.網路.com/album/64850767
這是獨行俠所有的音樂鏈接。。快結束的時候,他們在火車上打架的時候放的,比較快的那首是這首http://music.網路.com/song/64850911
6、電影《獨行俠》2小時20分鍾40秒(《Finale》Hans Zimmer後面那個)是什麼音樂?
應該是Finale和Silver的混音版本,等完整版原聲發布的時候應該會有,提前發的只有11首曲目,沒有這段音樂。
7、影片獨行俠
這是一部尤其需要去電影院看的電影,那樣你會少些失望。筆者看的是4D版本。當馬飛奔的時候,座椅持續震動顛簸,伴隨激昂的配樂,彷彿身臨其境,自己儼然變成了策馬揚鞭,馳騁於大漠,匡扶正義的大英雄,一種舍我其誰,雄渾豪邁之感冉冉升起。
誠然去掉這些外在砝碼,這部以西部片標榜的電影無論在思想深度,人物設置,戲份分配,情節編排上都有諸多瑕疵,從某種程度上影響了電影的精彩程度,使為西部片買單的人悵然若失,使為船長買單的人費解郁悶。但當仔細分析、歸類這些缺點,它們都指向一個方向——劇作,而在導演,剪輯,後期,美術上都已經做到了良好及以上。例如一些觀眾就發出了具有內地特色的質疑:「這的確是一個關於『去年買了個表』」的故事。
需要說明的是,筆者並不覺得本部電影的劇作是多麼失敗。相反,較以往的獨行俠故事,這部電影已經做了大刀闊斧的改編,這已是一種莫大勇敢。可惜的是,這「大刀闊斧」里少了幾斧頭——為什麼不再砍去些獨行俠的戲份?為什麼不去掉拖沓的情節?為什麼不讓情感再深入人心一些?其實,只需要勇敢一點,再勇敢一點,這部電影就可能成為一部為人稱道佳作。
第一板斧:砍掉些許獨行俠的戲份,增加Tonto的分量。
在《游俠傳奇》的故事裡,主角是獨行俠,Tonto幾次出現都是為了救獨行俠,雖然也重要,但更隱性。而在本部電影里,看宣傳海報及預告片就可以知道,德普扮演的Tonto是以顯性主角的形象出現的,電影做成了雙主角的模式,於是眾多觀眾慕名前去。
從成片來看,「獨行俠」的確並非「獨行」,Tonto由關鍵時刻出現變成了全程陪護;並且改變了敘事視角,由Tonto講整個故事;增設了其本人的故事,成為電影敘事的一條重要線索。這些努力的看似輕松,實質都是不易的。但是,客觀來講,就效果而言,差強人意。鑒於德普的知名度及「大牌度」,無數影迷匪夷所思,反應是:「原來德普是個配角!」
這無疑是個「半決策」性失誤:到底是把寶壓在大家對獨行俠這個傳奇西部故事的熟悉依賴程度上,還是壓在搞怪另類,總以獨特造型瘋癲人物性格博出彩的德普大叔身上?做成雙主角,顯然方向對了,但力度卻錯了。
對中國觀眾尤其如此,他們來不及對這個故事積累深厚的情感,這種看不出明顯傾向的改編更是將他們的疑惑推向惱火——你讓觀眾一路猜著德普到底是不是主角,他們能靜下新來看電影嗎?靜不下心來,觀影體驗能好嗎?觀影體驗不好,你還指望什麼票房?不過話又說回來,就算靜下心來,就能好嗎?這就像有的女人說,我眼光太高,好像她眼光一低,別人就能看得上她似的,所以,導演的部分失誤也跑不了。
人物表演及台詞
Tonto的出現時長並不少,所謂的強度不夠是不夠搶戲。台詞可以更多一些;德普的表演趨於冷靜,其實可以更喧囂,更噪,更瘋癲一些。搭配人物內心的「難言之隱」的痛,人物會狂放恣意而又讓人心生喜愛,情緒調動更深入。現在卻只讓觀眾停留在冷眼旁觀的階段。 主角時不時的一句冷笑話把人逗笑,觸動只停留在表面。或者說,德普的魅力被劇本壓制了。
人物性格及關系
除了人物本身的強化,互動的過程也很重要。
在以往的雙主角故事中,人物關系的處理都是很更具設計性的,好萊塢傳統的形式是「師徒」,「搭檔」,「難兄難弟」等等,雙方的互動可以觸碰到親情、友情等各個方面,無形中多了一層情感推動力。可是本故事中這種互動極少,而且一些地方更是因為搞笑幽默將之弱化,一種拆東牆補西牆的感覺,非常干澀。
試想一個爽氣不諳世事、不知人心險惡的正直青年嚴重碰壁後,經由德普的「馴化」,成為一個有學識,勇敢智慧的獨行俠。而身邊,跟著一個古怪,讓人捉摸不透,搞笑料事如訴的成熟搭檔,連個人關系互補,各種小矛盾,小細節明明可以很出彩。而外在的環境而是有這個氣氛,西部黃沙,兩匹狂奔的駿馬,兩個互相「廝守」搭檔,兩個人之間不經意的碰撞都可能火光四射,激情盎然且基情盎然……
可本能出彩的地方被弱化了,比如白馬認主,在原來的故事中,的確很重要。本電影中結合開頭的處理,都有種魔幻色彩,這沒問題,但是Tonto的作用卻給弱化了,其實Tonto是應該被強調的。
當故事最後,以往的事情解決,獨行俠還是選擇「回歸山野」,這時候,要是遠處出現Tonto的身影,哪怕是一個得意的眼神,都會讓人更動容。可是顯然,越到後來,編劇越不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導演也執著於火車的場面,情感盡失。
德普的魅力是很強大的,但是萬事都有個度,筆者嚴重反對這種對演員透支消費的事情,良好的故事情節是德普型人物及相關電影的必要不充分條件。
第二板斧:把抒情,拖沓,影響節奏的情節砍掉,讓故事緊湊。
商業片中的剛與柔
劇本上出現的第二個軟肋就是情節節奏。一個好的電影,情節節奏是尤其重要的,不是一味槍戰,爆炸,追車就是好的商業類型片,這些東西都屬於「鋼」。中國講究剛柔並濟,「柔」是指情感,情緒,氣氛。但其實「剛柔並濟」不難,難的是多少鋼,多少柔;加什麼樣的鋼,加什麼樣的柔。
拿追車來說,被追的人可能是個小偷,強盜,可柔的成分太低。如果我告訴你,被追的人就是老白一樣的大毒梟,車上有千萬美金,你會不會更感興趣?而如果你是個女孩子,我告訴你,被追的車裡面有個被搶走的小嬰兒,是一個單身母親精神的全部依靠,你會不會更緊張?這都是不同「柔」度導致的,是對觀眾情感的撩撥及干涉程度。
但是,是不是有剛有柔,使勁兒加「柔」就是好的商業片呢?兩者的融合及怎樣融合,融合度,舒適感都非常重要。這就像同樣的食材,做同樣的菜,我們做出的和頂級大廚做出的肯定是不同的。同樣是追車的「鋼」,「柔」的質地、種類不同,感受可能完全不同。
上述的後一個例子(嬰兒被搶)中,如果開車的人是個特工,這個電影很可能是部好萊塢大片;如果小孩兒的父親恰巧也是個特工,那就是個法國商業大片。
如果開車的人是西裝革履一臉嚴肅的中年人,那就可能是個日本電影。
如果開車的人是無良小混混,而且是好幾個小混混,這很可能是韓國電影。
如果開車的人是颯爽英姿,槍法極准,眼神迷人的一個或幾個帥哥,那很可能是香港電影。
如果開車的人是一個猥瑣的中年大叔,別想的多了,這就是內地電影了。
所以,好的電影既要有精彩的勁爆場面,又要有與之貼合,不錯位的情感元素,而且結合的分寸感、時長要把握好。我們必須找到最適合自己電影類型里的剛與柔,
才不會顯得突兀不合時宜。
段落分析一:火車初見
而就本片來講,獨行俠作為作為一部西部片,就應該有西部片的剛柔元素及節奏感。幾段以火車為核心的追逐打鬥場面都非常精彩,壞就壞在不合時宜的「柔」上。這段不僅僅是編劇的問題,連導演的處理也不到火候。
比如,獨行俠初見Tonto的情節段落,是一個非常有戲劇性的連續轉折。你可以想像如果是昆汀、蓋·里奇拍,會是怎樣的節奏嗎?必定是一波三折,鏗鏘有力,節節升級,最後到達一個爆點。
但更差強人意的在後面,就是兩個人一起被關在車廂里的段落。本來這段是為了給下段精彩的追火車情節做鋪墊及情緒積累的。可是不僅表演很壓抑,情緒沒有爬上去,還加了過多累贅的小細節,剪輯極不利索。雖然還是有點幽默效果的,可這些不僅沒有把緊張感升級,反而把原來的緊張感消解了,不是不需要幽默,而是需要有利於矛盾沖突的幽默。非常理解人物首次出場,編劇要塑造人物基本性格的目的,但是如果只是為了表示兩人,尤其是Tonto的機智,有頭腦,不可捉摸,神秘莫測,這種手法過於拙劣。
這導致最大的問題是,情節極為拖沓。筆者一直再想,還不如把這段刪掉,直接讓下一段追逐直接霸上。可是如果可以這樣過快好省,為什麼其他電影還要細心設計呢?其實這樣的問題是,大起大落,一對比,會容易讓觀眾覺得後面的情節無聊枯燥,所以,最好的辦法還是把電影這個場景的節奏感提升,沖突爆出來。
一直有一個觀點是,在商業大片中,人物塑造其實完全可以放在動作單元及沖突當中,一個與場面相結合的細節,而沒必要為了塑造而塑造。把人物塑造放在情節當中才不幹澀。
大家還記得《槍火》中電梯門口的段落嗎,黃秋生被人握手,導致危險發生,吳鎮宇當時一個搖頭的表情,這個被稱為「吳鎮宇成精了」的細節的魅力,看過的人自然明白。它不僅僅塑造了人物性格,還兩個人的關系做了註解,更重要的是,與情節緊密結合,而且是無縫的。包括商場大堂的段落,神槍手MIKE的人物性格,還用得著說嗎?你看他射擊的樣子就明白了。
所以,在商業片尤其是西部片這種雄性氣質的類型片,盡量不要為不必要的人物問題拖沓電影的節奏。
段落分析二:山谷槍殺
山谷的段落是電影前半部分最重要的情節,一個轉折性段落,也是非常激烈悲壯的場景。不知道是不是那隻天上飛的某動物讓我想起《讓子彈飛》的雄鷹,讓我情不自禁對比兩部電影的剪輯處理。最直接的感受是,(或許有一點雞蛋里掏骨頭),這段的剪輯處理真的比火車的部分差了很多,一股子抓不住重點味道,剪輯韻律感不強,節奏慢,剪輯點的銜接也是實在一般,讓人分外可惜。
然後就還是說那隻飛的動物,大概可以明白導演編劇的用意,可是不管你是為了渲染,隱喻,托物言志,還是擬物……勇氣的確可嘉,但真是塊兒雞肋,讓人分外脫戲。導演,這不是武俠片,難道您是金庸的粉絲嗎?這段是亂用「柔」的「典範」。
段落分析三:馬拉火車
為了進一步說明前兩個段落的不足,決定舉一個囊括上兩個情況的正面教材,姜文導演的《讓子彈飛》的開頭「馬拉火車」的橋段。
這也是伏擊段落,盡管視點不同,但還是可以說明問題的。一開始音樂,柔;馬啦火車,視覺沖擊,鋼;車內調侃,柔;伏擊段落,鋼;抓人問話,柔中帶剛。這整體節奏處理好了,我們再具體分析。
伏擊打槍部分,打槍的受力點,明確交代,反應鏡頭極其充足,把槍擊的效果最大化。快速剪輯,而且越來越快,場面也是越來越勁爆,一個y=x2 (x≥0)的曲線。沒有多餘的消解戲劇性,阻塞勁爆程度的對話,包括那句「讓子彈飛一會兒」,都把觀眾情緒進一步揚起,這也是人物性格最開始的表現,「不急,好戲在後頭」——這也是整部電影中最重要的性格,每次以為報仇就該結束了,其實早著呢。最後,錢沒了,搶沒了,別人都急,他還不急,所謂的不急,是心思深,看得遠。
然後就是馬拉火車的結束,審問「湯師爺」,這段落最重要的目的就是為進城做鋪墊,情節上的作用極其明顯,但是還有個重要的作用是人物塑造。湯師爺死活不睜眼,怕被殺;縣長夫人,誰是縣長,我就是誰夫人;等著咱這位土匪頭子拿著個「小鬧鍾」,嚇得湯師爺魂兒都飛了,三個人的性格、關系一下子就明確了。而一次次這樣的橋段,完整的主角形象就塑造出來,與故事情節渾然一體,絲毫不突兀,而搞笑幽默也是滲透到裡面,而不是為了幽默,單獨給出一個做搞怪表情的時間。
趣味鏡頭是一個導演才華的重要表現之一,也是影響電影風格形成的重要因素,更是吸引觀眾的撒手鐧。但是不是所有人都有這個能力,用不好時,不要亂用,不然只會顯得更加笨拙。
第三板斧:增強魔幻、奇幻與幽默,或是,渲染友情、詩意與豪情,至少二選其一。
奇幻
這部電影最吸引我,也是最出彩,往大了說對西部片最大的貢獻是,他增加了德普式幽默(盡管沒做好,流於表面,但不可抹殺)和魔幻奇幻元素,讓人覺得是一種新世紀的西部片。
這種奇幻風格首先是開頭,一個小男孩兒去一個類似「展覽館」的地方,遇見了年邁的德普,喂著烏鴉,最後竟然真的有一隻真烏鴉。再者,中間的白馬處理,一匹馬有智慧,能喝酒,能上樹,還會飛,這些無疑為影片增添了別樣色彩,讓人眼前一亮。還有比如德普在梯子上類似雜技的一段,這種雜技元素絕非西部片固有。那一刻,我脫口說出《死亡詩社》的台詞,「Captain, my captain.」
傳統西部片都是硬漢范兒,或是鐵血柔情,奇幻風格的注入讓硬度減少,又給柔中加了硬度及維度,讓西部片的想像力更加豐富。可惜的是本片關於奇幻的只有可憐的一點點。筆者不確定如果在西部片中多出一個西部奇幻片的分支,會有多少人喜歡看,但是就本部電影來講,稍微多一點點奇幻的渲染,或許是更好的。
比如Tonto本就是印第安人,一個在當代人看起來神秘的人,本身是可以有很多渲染的,這又涉及到第一點提出的人物台詞及表演上。此外老年Tonto給小孩子講故事的段落,其實可以更幽默,更親民,更生動,讓奇幻的風格充分釋放。
豪情
筆者一直覺得,男人看西部片不僅僅是因為西部片能夠激發男性荷爾蒙,更因為西部片中的情感。這種情感不是愛情片里的纏綿緋色,而是壯志豪情,是生活在擁擠都市、狹小城鎮中的熱血男兒的心靈寄託。
西部片里人物角色的情感也不同於其他類型片,他們不打不相識,他們沉默寡言,他們的友情都是在並肩作戰中升華。一個眼神,一次凝視,一個細節就能看清對方內心中的全部想法。他們肝膽相照,為朋友兩肋插刀,也不會為了女人插朋友兩刀,他們可以為朋友付出生命,偷生與背叛是他們最不可容忍的。而他們的愛情,盡管少得可憐,只是一個點綴,但他們愛的女子,都那樣迷人,沒有喋喋不休,沒有爭吵憤怒,笑起來柔情似水,拿起槍的樣子更美得讓人沉醉。這滿足了男人眾多的希望與想像。
或許,同樣的情緒在黑幫片中也能看到,但是當他們在馬奔上狂奔,在一望無際的平原、丘陵、沙漠上飛馳,感覺是真的不同的。
本部電影中最接近這種感覺的一段,無疑是獨行俠的哥哥及一幹人等決定抓不法之徒的時候。在最後追火車的場面也有一段,獨行俠騎著馬在火車上飛奔,與Tonto一起與犯罪分子對抗。其他時候則和少甚至盪然無存,其實這種情緒情感和德普的表演風格是不沖突的,相反如果設計好,會很出彩。很是遺憾。
補充一些優點
這不電影的很多優點是不得不說的,尤其是價值觀,音樂,及之前已經提到的火車場面。
音樂及美術
本部電影最為人稱道的地方無疑是此處了,是《威廉·泰爾序曲》,由浪漫樂派作曲家羅西尼(Gioacchino Rossini1792-1868)創作的。 鑒於這首曲可以找到想盡的介紹資料,筆者就不贅述了。
電影中人物的化妝、造型、服裝設計都讓筆者新生感慨,畫面真的是一種享受。自此,本人看到烏鴉,一定滿心好感。
精彩配角
這部電影中的反派及配角實在太出彩了,海倫娜每出現,必驚艷。再就是馬宏了,一個早年看《越獄》時就給我留下後遺症的反派演員——威廉·菲德內爾,演技了得,《極樂空間》里有些埋沒,但是冷酷的一面還是「一脈相承」的。加上本片里出彩的造型,真的讓人心生喜愛。
價值觀
這部電影並沒有提出什麼驚世駭俗的觀點,而是促進我們思考。每一部西部片都有「好人」和「壞人」,在最早的西部片尤其明顯,發展到現在可以理解成主角及其「對手」。
本部電影明顯屬於後一種情況。大家是否發現,所謂的壞人,其實正是促進社會發展的決定力量。不管出處何種齷齪的目的,修火車本身無疑是促進社會發展的途徑,在中國叫「要想富,先修路」。而那座銀山,「對手」雖然是出於一己私利要掠奪,但社會的發展,何嘗不是一個掠奪征服的過程,說出來不可接受,從情感上也難以認同,但事實如此。對於土著人來說,那是他們的私人財產,可是這些物質一直停在此處,社會該如何進步?
而從Tonto極其族群的角度來說,這種掠奪是可以接受的嗎?為什麼一定要有犧牲品?社會發展讓我們進步,但是,我們是不是也拋棄了很多,背叛了很多?我們是不是也曾不仁不義,因為次數太多,以至於自己都忘記了?那些光鮮亮麗,真的可以掩飾靈魂的空虛,可以逃過道德的審判嗎?
導演及編劇沒有給我們答案及傾向,而是把問題拋到我們面前,讓我們去思考,從這一點,編劇及策劃人員也是值得刮目相看的,細節、技巧都是可以提升的,誰都有馬失前蹄的時候,但是思想境界絕非一日之功。
期待更好的德普
聽說很多人對德普失望了,覺得他無法逾越船長的高峰;抱怨他長得好也沒用,總是不以真面目示人;抱怨他模式化的表演,就不能正常一回嗎……
筆者想說的是,我在期待更好的德普,我們也有充分理由期待更好的德普。因為他是獨一無二的,至少現在沒有人能夠取代。有些人起步很高,以至於他細微的進步,很多努力你都看不到。
看過絕命毒師的人都知道,到了最後小粉也可以將純度提升到96%,但是老白能做到99%,就是這百分之三,決定了毒品製造者和毒品藝術家的區別。這也正是Gale Boetticher 崇拜老白的原因,所以可見越往高處,提升越難。在我心中德普也是一樣,與自己對抗,獨孤求敗。
即便你固執地不看好他,認為他停滯不前,那麼也要清楚,數學中有波峰波谷,人生也有高潮和低谷,所謂停滯是不存在的,那隻是發展的緩慢而已,量變積累會發生質變,所以要耐心地等待那次質的飛躍。如果連等待美好的耐心都沒有,又怎能看到太陽從地平線升起最美的一瞬。是的,德普不是落日,而是在地平線將要升起的朝陽。
這部電影優點、缺點都很明顯,但一定是有意義的,至少是一部拋磚引玉之作,而且是比較高級的一塊「磚頭」。
8、電影獨行俠里氣勢恢宏的背景音樂叫什麼?在線等!
是歌曲《Finale》。
《Finale》是由Hans Zimmer作曲,Hans Zimmer譜曲,是沒有歌詞的純音樂,該歌曲收發在專輯《The Lone Ranger (Original Motion Picture Soundtrack)》中,發行於2013年7月2日,該專輯包含了11首歌曲。
(8)獨行俠抖音擴展資料:
電影《獨行俠》其它歌曲介紹:
1、《Never Take Off the Mas》
《Never Take Off the Mas》是由Hans Zimmer作曲,是沒有歌詞的純音樂,該歌曲收發在專輯《The Lone Ranger (Original Motion Picture Soundtrack)》中。
2、《Absurdity》
《Absurdity》是由Hans Zimmer作曲,是沒有歌詞的純音樂,該歌曲收發在專輯《獨行俠電影配樂》中。
3、《You've Looked Better》
《You've Looked Better》由Hans Zimmer作曲,是沒有歌詞的純音樂,該歌曲收發在專輯《獨行俠電影配樂》中。
9、求 類似for God and for country《獨行俠》 的背景音樂
我找到一些類似音樂如下:
Lone Survivor
Mary's Museum
Main Titles
Dreams(版本2)
Chrysalis Heart
Pirate
Lizard at School!
Brooks Was Here
Lights Of Heaven
The diva dance
【望採納】
10、一個人在空空盪盪的房間里是哪個歌?
算了吧這就是你要的選擇, 可能吧放開手你過的快樂。 也許吧我應該習慣沒有你的笑聲, 但是我還是不想一個人走著。 好了吧我知道你所想要的, 那麼我就朝那個方向走了。 希望吧可以看到你還微笑著, 我就可以不在對你惆悵的說。 一人在空盪的房間裡面, 一人看著那黑白的膜片。 一人吃著泡了許久的泡麵, 不想一人聽著那苦情的唱片。 一人想著還有你的從前, 一人還是想要回到你身邊。 好了吧我知道你所想要的, 那麼我就朝那個方向走了。 希望吧可以看到你還微笑著, 我就可以不在對你惆悵的說。 一人在空盪的房間裡面, 一人看著那黑白的膜片。 一人吃著泡了許久的泡麵, 不想一人聽著那苦情的唱片。 一人想著還有你的從前, 一人還是想要回到你身邊。 不想一人在空盪的房間裡面, 一人看著那黑白的膜片。 一人吃著泡了許久的泡麵, 不想一人聽著那苦情的唱片。 一人還是想要還有你的從前, 一人還是想要回到你身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