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要不要加入抖音上很火的網紅店呢?
2、2018抖音網紅小吃排名都是什麼?
1、粢飯團:這個大家應該會比較陌生,但對於愛吃美食的小吃貨來講應該就不陌生了。外表就是黑米啦裡面再搭配上滿滿的肉鬆跟最讓大家喜歡的蛋黃,想必口感跟味道都吃不差的。如果那粢飯團來當做下午茶的話,吃上一個應該就有飽腹感了。
2、雪花酥:雪花酥的口味較多,方便大家選擇自己喜歡的口味。據吃過的網友說雪花酥雖然是用麥芽糖來做的,但一點也不會甜到發膩,而且還一吃就停下來!難怪會被網友評為網紅食物之一了。
3、奶油布丁可麗餅:現在在大街小巷上很容易看到在賣可麗餅的攤子,有的店家也會在可麗餅上加入冰淇淋跟水果。不過這款網紅食物加的可就是奶油了,在可麗餅上面加滿了奶油而且奶油的表面還有焦糖,這個口味未免也太棒了吧。
4、烏雲冰淇淋:這款美食就算你沒有吃過,但你應該也會在網上看過。因為它的外表就很可愛,很受大家的喜歡,尤其是女孩子很多都會去買,當然不止是它的賣相出眾,它也很好吃呀。
5、神農架炕小土豆:大家光看圖片可能都會覺得這不就是單純的炸土豆嗎?有什麼好稱做網紅的,那你們就錯了哦,這款土豆好吃就好吃在它被高溫油炸後外脆里嫩的,還搭配上店家調制的醬簡直就很加分啊
3、深圳十大網紅餐廳都是哪些?
深圳十大網紅餐廳如下:喜薈翠、花藝輕酒館、空Kong、曉宇火鍋、領地音樂餐吧、潮汕大目牛肉火鍋城、LADY 7、IH DAFE咖啡店、Poké-doke 餐廳、鍋境浪漫花園主題火鍋。下面具體介紹一下喜薈翠、花藝輕酒館、空Kong。
1、喜薈翠
深圳市好當家喜薈餐飲有限公司成立於2015年12月,位於福田區深南中路2038號(愛華停車場內),營業面積近4000㎡,是華強北商圈一家餐飲企業。深圳市好當家喜薈餐飲有限公司主要經營茶點、火鍋、宴席。
2、花藝輕酒館
這個店的環境很棒,晚上七點多的時候就會有駐唱的在這邊唱歌,推薦這里的菜就是一個烤雞,上來的時候一隻雞會在籠子里,用布蓋著的,你拍完之後才會拿下去擺盤,會有三種蘸料,吃飯的整個過程是很有趣的。
3、空Kong
這個店的吃飯環境也很棒,主要是在吃飯的時候可以俯瞰整個深圳的美景,下午會有陽光照進來,非常溫暖舒適,喝個下午茶會有入冬的愜意和滿足感。
4、如何通過抖音使餐飲店火爆?
餐飲企業短視頻營銷指南!
餐企短視頻營銷狀況
我們以抖音為例,在一線和新一線城市中,平均每100個人中有大約25個會使用抖音,滲透率更高的城市能達到30人以上。最為可貴的是短視頻用戶大多為餐飲企業的理想客群——年輕人;這個詞意味著高頻消費、有消費能力、願意嘗鮮等餐企能想到的所有美好詞彙。
截止2019年5月31日,抖音企業藍V賬號共累計粉絲41億,獲得10692億次播放量。
當然用戶的注意力在哪裡,營銷的戰場就在哪裡。幾年以前,餐飲企業標配微博與微信運營,我們也看到有個別的品牌抓住了紅利迅速發展,但「28原則」是客觀存在的事實,能在紅利大潮中拔尖的始終是少數幾個大品牌。
對於中腰部餐飲品牌來講,受資金、團隊等因素影響,推廣的渠道與玩法著實有限;以及整個管理團隊能否跟上時代的變化也是一大難題。
如果把餐企放到工業生產中來看,以前的餐飲人是典型的供應鏈思維,即廚師會炒什麼菜,客人吃什麼菜;而互聯網的發展給餐飲人帶來的最大福利,我認為是徹底在改變餐企的發展思維,即顧客喜歡吃什麼菜,廚師炒什麼菜,餐廳的經營者應該是對此感受最深的崗位。
短視頻與直播幾乎是同時在互聯網上興起,而為什麼眾多的企業把推廣的主陣地選擇在短視頻而不是直播?通過以下的對比我們將會發現,短視頻天生對餐企更加的友好。
直播
往往直播與資金往來強關聯,刷禮物、賣貨等,並且與用戶的粘性更強,畢竟產生了貨幣的流通;往往一場大V的帶貨就可以短時間內清空一個倉庫,創造幾分鍾上千萬的銷售業績;同樣用戶觀看直播的目的性也更強,先有「需求」在有「行動」。
然而主播們為了達到觀看人數的最大化,大多數主播會選擇用戶相對有空餘的時間直播,也就形成了現在我們看到的每天固定時間直播;當直播結束後用戶再想看前幾分鍾的內容或者往期內容時時間成本更高,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去找往期類容,而往期內容因為銷售已經結束,觀看的意義也不大。
短視頻
短視頻與直播有的時候卻截然相反,用戶與內容生產者產生資金往來的幾率非常小,它們之間更多的交流源自於「信息」;短暫的視頻有時候僅傳達一個點,用戶在更短的時間內自然可以接受多的「信息」,被內容吸引的用戶極大的幾率能方便的查閱以往內容,反復接受「信息」,這不就是推廣主們最願意看到的情況嗎?
內容的製作當然也有門檻,策劃、演出、拍攝、剪輯缺一不可,正因為門檻更高,「你看到的是我想讓你看到的」這一特性就更強,完美的規避掉一些人們不願意展示的部分。
餐飲業態的發展決定了大部分餐廳沒有經得起物流快遞的「產品」在線上銷售,作為一個做「吃」的行業,始終是以門店周邊3公里范圍內顧客為主要消費對象,對於推廣、引流、轉化、印象等關鍵詞好像是有天生的需求;而短視頻的推薦機制彷彿就像是為門店量身定製的一樣:推薦給粉絲→推薦給以設備定位為圓心的X公里區域→推薦給同城→推薦給全國用戶。這其中美食類的內容一旦被平台識別並打上標簽,推薦給本地用戶的比例會極具升高,同時我們會發現,依照千人千面的演算法,大部分流量來自於未關注你、並喜愛你生產的內容的人群,這意味著我們幾乎沒有花費成本就獲得了非常非常精準的用戶群體。
上述圖片來自於抖音企業藍V白皮書!
我們時常開玩笑的說「對於餐飲來講,短視頻是有網以來最有效的推廣工具」。
怎麼做短視頻營銷?
首先需要明確的是,為什麼在這個時代餐飲企業也需要不停地做推廣或者是營銷?
時代在變化,我們每天接受的信息量也在呈幾何式的增加,競爭的加劇讓顧客的選址性大大增加,天使客群就餐需求的變化倒逼餐企在傳統模式上作出改變。
我們假設有兩家口味旗鼓相當、到店十分方便的餐廳,區域內的顧客消費又剛好能讓一家餐廳存活下來。一家追求高利潤,不做任何的推廣曝光;另外一家不管生意好壞每月都持續推廣,試問哪一家餐廳能夠存活下來?
答案是顯而易見的。餐廳的流量池就像一個竹簍,竹簍上的空隙好比餐廳的各種漏洞,無時無刻不在因為產品、服務、滿意度等流失顧客,只有當流入的水比流出的水多時這個漏斗才能裝滿水,而這些漏洞因為或多或少的原因不可能永遠封堵。
所以在基本條件都差不多的情況下,堅持不斷推廣的餐廳最終形成了規模化的品牌,而沒有推廣的餐廳發展緩慢,或許因為商圈的改變,可能永遠會淹沒在歷史的長河中。這無異於拱手把市場讓給了競爭對手。
餐飲作為較為傳統的行業,餐飲企業也有濃厚的傳統行業特徵,我接觸的很大一部分歸納起來有三點特徵在開始此項工作前需要正確的看待:
1、不聞窗外事型
這一類企業還沉浸在傳統「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思維里,仍然專注在傳統經營的維度上,對於年輕人的新玩法不重視或者是反應極慢,滿足於對現有消費群體的鞏固,對目標外的消費群體幾乎是一無所知。對於很多新鮮事物主動放棄,錯過了趨勢的爆發期,當已經形成市場氣候時再想涉足,錯失了最佳的時間窗口,當流量紅利不在,很難再有大的起色。
2、沒有方法型
求變已經是這類企業必須走的路,也希望從新平台、新玩法中激活企業的活力,但這類企業從組織上缺乏系統性學習的基因或者說擁抱變化的能力,沒有時間去研究市場趨勢、理解平台規則與分析案例,簡單的說就是這類企業想玩但不知道怎麼玩,抓不住重點,不知道應該把重點放在哪一個部分,最後和業務的結合更是不了了之,無法從中獲得收益。
3、快速變現型
這類企業對市場的敏銳度非常高,它們知道未來流行什麼,用戶喜歡什麼,像互聯網公司一樣強調低成本的快速試錯,快速轉向,強調短時間內獲取經濟效。如果在短暫的投入後沒有達到效果,便會認為數據都是有水分的,推廣沒有效果。當其他人摸索出方向時便會大呼「我們以前早就…」。企業應當正確與理性的評估,如果成功探索出一條路也許就能成為行業標桿,名利雙收。
很多企業對於營銷也是如此,時常以單次動作結果論整體方案成敗;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只有像蓋樓一樣一層一層堅持修築,最後品牌勢能的高樓大廈才能建成。
我們以抖音中的餐企藍V官方賬號為例:
2019上半年,約有41.2%的餐企在通過短視頻做營銷,也就意味著還有一半多的腰部以下品牌未涉足短視頻領域。而76.6%的企業粉絲數低於1萬,遠遠落後於行業平均水平(數據來源:NCBD)。
而點贊量在1萬以下的餐企佔比竟然達到了71.2%,100萬點贊量以上的餐企賬號僅佔4%,與抖音中動輒百萬點贊,千萬播放的內容相比,餐企短視頻運營還處於較低的水平。
從已經開通藍V賬戶的餐企中來看,87%的餐企沒有對賬號進行清晰的規劃,只有13%的賬號內容方向比較統一,並能保持持續的內容輸出。
在餐企藍V賬號中,懂得運營的賬號僅僅佔比5%!高達95%的企業不懂如何展開賬號的運營。
還有大量的餐企在通過廣告的形式進行投放,總體來講整體短視頻營銷處於非常初級的階段,重視度也不足;但同時也是機會,在這種「餛飩」的狀態下,存在很多盲目性,也許很多都沒有想到要如何去研究用戶,研究顧客;我想最終要做到從「企業優先」的角度出發到以「用戶優先」的角度的轉變,才是短視頻帶給餐企的最大收益。
目前餐企在短視頻營銷上基本有三種方式:
1、與官方合作
較大品牌並有充足的資金預算企業往往都選址這種方式展開營銷,流量更大、傳播面更廣。
2、與自媒體合作
與本地大號、本地達人合作,自帶流量;在費用有限的情況下營銷最大化,也是中腰部品牌常用的營銷方式。
3、自建團隊,自主運營
需要餐企長期在運營上投入,但信息的發布與傳播相對自主性較大。
因為中腰部品牌占最大群體,也是對短視頻營銷最迫切的企業群體,所以我們以中腰部企業為例:大多選擇與自媒體合作或者自建團隊的方式做營銷,部分企業與自媒體合作和自建團隊同時進行。
與自媒體合作,原理基本類似廣告投放;作為自媒體賬號,擁有持續的優秀內容輸出與專業的運營團隊,粉絲量級更高,內容製作精良,更容易抓住用戶眼球與滾動到更大的流量池。
短視頻的轉化路徑主要是:內容→地址定位點擊→收藏→到店,由於需要跳轉,主要作用在於對品牌營銷信息進行廣泛的傳播,由於美食類別本地流量更高的原因,非常適合餐企在區域類進行大范圍的傳播。常見且性價比非常高的投放方式為一個大號(100萬粉絲以上)帶數個小號(20萬粉絲以下)逐步推送的方式,一方面獲得更大范圍的曝光,一方面投放費用也相對較低,大多數餐企也能長期承受投放費用。
為什麼是大號帶小號呢?你一定會有疑問不是應該幾個大號流量更高或者是全部小號費用最低嗎?這里需要注意的是大號與小號在內容製作上一定有區別,他們的功能也有不同,大號因為粉絲更多,觸達的用戶更多更偏向於做知名度,就是把信息傳達給更多用戶;而小號作為補充天然對用戶擁有更高的信任度,需要在內容上側重「種草」,把餐廳更多的營銷點、好的體驗傳達給用戶。
短視頻作為一個載體,通過視頻畫面、配音、背景音樂傳達信息,但是仍然不能直接讓用戶感知產品的具體味道,所以在內容製作上過分強調產品口味有時候會適得其反,適當的場景與准確的營銷點配合才能起到「爆款」的效果。
這里不得不提到傳統餐企的一個痛點,到底現在的用戶喜歡什麼?研究用戶並作出正確的應對策略應該是這類傳統餐飲企業重點思考和研究的一個方向。
早期微博時代,通過短文字與圖片給用戶廣泛的傳達信息;微信公眾號時代,媒體通過動圖、文字給潛在顧客傳達信息;短視頻時代,這一作用也沒有根本改變,改變的只是傳達信息的載體變成是視頻。在短視頻流量紅利的當下建立正確認知,不趨之若鶩也不避之若浼,使用好這一工具或渠道會給業績增長提供更強的助力。
餐企自建賬號運營,在運營之初一定要明確賬號的定位,因為只有精準的定位並持續性的輸出同意類別內容才能更多更精準的獲得流量。
比如我們做一個美食相關的賬號,在輸出幾十個美食內容後平台已經堆賬號打上了美食的標簽,突然我們發布一條與美食不相關的視頻內容,這條內容一定會沒有流量,它與賬號的一致性不符,更不可能推薦給與你有相同愛好的用戶,因為其他與你有相同愛好的用戶不喜歡。
在運營的過程中我們時常會遇到「我的流量為什麼這么少」、「為什麼我的類容不火」的問題,總結起來有四個原則,簡稱「四有原則」:
1、有情
能引起用戶的情感共鳴或觸動心弦的內容,這樣的內容最容易觸發用戶與內容進行互動,西安摔酒碗網紅店就是很好的例子。
2、有趣
用戶打開短視頻看什麼?不就是想看自己生活中沒經歷過或者不正常的內容嘛?比如某餐廳的隱藏吃法、某外賣騎手的絕佳廚藝等,非常能吸引用戶的關注。
3、有用
比如廚師教用戶怎麼去做菜、怎麼品嘗不常見的山珍海味,通過給到用戶知識上的利益點,在逐漸去轉化到線下門店消費,我想這個行業天然就適合生產內容。
4、有品
短視頻每天都有大量的內容生產出來,不管是PGC還是UGC的形式,想要脫穎而出,視頻的質量與品質必然是不能打折扣的。別人沒有做過的類型固然火的幾率更大,但堅持高質量的持續內容輸出同樣非常重要。
給餐企做抖音營銷的建議
如果企業自建賬號和團隊運營,我覺得有一點是必須強調的:粉絲是最低優先順序的數據!這一點恰恰與找達人或自媒體投放相反。
我們首先應該思考的是餐廳通過線上流量獲得了什麼?換句話說從餐企的收益中來看短視頻所扮演的角色到底是什麼?對於企業賬號好的判斷標準是什麼?什麼樣的賬號可以說是大號?
我相信大多數企業做短視頻都是看到別人家在做我也做,而沒有真正思考「我」為什麼要做短視頻。
既然是企業,就一定是以盈利為目的的組織,任何市場行為都要講究商業回報,那麼我們通過什麼樣的短視頻布局和賬號策劃去獲得商業利益應該是在做短視頻之前需要想明白的問題,我們平時看到非常多的熱門視頻其實背後都有其商業邏輯。
去年爆火的VR賬號為例,其中一條視頻後台充值DOU+達幾十萬元!為什麼會有如此大的費用投入?是真的錢多買個熱鬧嗎?顯然不是,背後的主體公司通過多賬號布局,總結出了屬於企業的「粗暴」玩法:運營者發現,每產生一定的播放量就會給公司帶來一個加盟商,當產生加盟商的收益超過傳統渠道投入帶來的加盟商收益的時候,企業獲得的效益最大化,利潤最高,所以在短視頻領域大膽的投入並購買播放量。
細心的你一定會發現,通過播放量的滾動也能產生收益,同時衍生出另一個觀點,即流量只有在滾動增長的時候才是有效的,那些已經停止數據增長的內容產生的作用已經微乎其微。
那一個只有數萬粉絲的賬號並能持續產生收益我們應該認為它到底是大號還是小號呢?
希望上述內容對你能夠有幫助!歡迎向天財商龍發起提問!
5、抖音上吃口紅的網紅餐廳烏魯木齊在哪
你可以在評論裡面找到
真的
這個東西真的很好說的
不信你可以可以看
6、你知道哪些值得一去的網紅餐廳呢?
從抖音上看到了重慶的網紅店,有家簽友牛肉串串香,店裡裝修豪華,食材美味,真想去嘗嘗。
7、怎樣打造一個網紅餐廳?
互聯網普及之後,社交網路成為人們了解身邊朋友日常生活的一個窗口。消費水平的提高,讓人們對生活質量也有了更高的追求。於是有人開始高呼:「生活需要儀式感」,「做一個精緻的豬豬女孩」。這種「儀式感」與「精緻」,便被網紅經濟敏銳地捕捉到了。
那麼這一份「儀式感」與「精緻」是如何在網紅經濟里作出貢獻的呢?
排幾個小時的隊去買一杯奶茶,花幾十塊錢去吃一碗在家裡面幾塊錢就能吃得到的泡麵,全家出動輪流換班只為了一個貓爪杯……這些食物的美味與否,物品的可用性我們先姑且不談,這樣的盛況能持續多久,消費者的嘗鮮感能把這些商家推到怎樣的高度我們也尚未得知。但是,就當前的狀況而言,網紅餐飲行業的營銷手段是成功的。
那麼讓我來談談網紅食物成為爆款的幾個原因。
一、網紅店鋪的選址與包裝
網紅餐飲業的選址要符合它的自身定位。高格調的店會開在商場,賣情懷的要「接地氣」地在你常路過的街頭,新潮的店自然就在鬧市區吸引眼球。但不管是開在哪,商家都會考慮客流量自己消費者消費能力的問題。沒有客流,就創造客流。他們「安排」顧客排隊,營造一種「人很多,店很受歡迎」的樣子,這樣一來,會讓真正的消費者產生好奇心,從而提高了消費者進行消費的可能性。
網紅店鋪的包裝都是和當時的流行接軌的。粉紅豹火,店裡就放粉紅豹;音樂樓梯吸引人,店家就在店裡裝一個音樂樓梯……而店內的設計自然也是要下功夫的,雖然現在的網紅奶茶店看起來各有千秋,其實只是產品的定位不同而已,大多都是大同小異。裝修風格概括一下就幾種:ins風、北歐簡約風、原木風……只要裝潢滿足了消費者的場景化體驗,就成功了一半。
二、消費者的新奇感
這點講的就是網紅店鋪產出的商品要與常規的同類商品有所區別,要讓它變得「與眾不同」。這種就分成兩種類型,但不變的仍舊是販賣新鮮感。
A.抓住的是顧客的「儀式感」心態。
泡麵小食堂所打的招牌是「泡的是面,吃的是儀式感的情懷」,「幫你找回小時候吃過的泡麵的味道」。不過泡麵仍然是泡麵。高顏值,小成本,盈利大,雖然不能長久,但不可否認它也的確成功過。
B.與消費者的獵奇心態相接軌。
答案茶走的路線則比較別致,「一杯能回答你問題的茶」。這就滿足了消費者的獵奇心理,「它會給出我一個怎樣的答案」?出於這種心理,消費者會進行消費,但是這種獵奇心態是很難長久下去的,占卜過一兩次就容易讓消費者失去興致。
三、產品的獨特性與顏值
產品的獨特性與顏值,可以獨具其一已經實屬不易,若是二者兼備,那產品的魅力則會更上一層樓。
冒煙冰淇淋、盆栽蛋糕、巧克力火鍋……這種產品主要採取的是視覺化推廣。消費者消費的原因大多是為了「打卡」和「拔草」,沖著味道去的消費者應該人數不多,不過也是通過顧客的「打卡」,網紅店鋪完成了「二次宣傳」。
獨特性以臟臟包為例,其實臟臟包就是巧克力可頌麵包。拿在手上黏,吃進嘴裡黑,說起來總覺得乏善可陳,但卻貼合了新一代年輕人標新立異的心態,然後再加上網路媒介的推廣,臟臟包便成為朋友圈中高出鏡率的明星產品。
從上面看來,網紅餐飲業投入小,盈利大,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事實上若只是單純的販賣新鮮感是無法長久的。無論是餐飲還是別的行業,只有落實到產品身上才有可能在市場上處於不敗之地。店內環境再好只能錦上添花,而只有產品做得好才能推動店鋪獲得更大的進步。
8、抖音蘇州網紅餐廳有小船的在什麼地方?有地址說下謝謝
這個應該是觀前街步行街松鶴樓斜對面的蘇州人家,江浙菜口味還不錯。上次去吃過,對門口的小船特別有印象。
9、有哪些抖音網紅景點去了必後悔?
今年上半年,一部都市情感劇《都挺好》紅火了一把,連帶裡面很多取景地都被帶成了抖音網紅,尤其是石天冬的餐廳——食葷者。
小石做的菜永遠充滿著溫馨和煙火氣,美食讓人看著垂涎欲滴。就像明玉和天冬的戀情,食葷者餐廳是他們溫馨的相聚之地。不光是美食打動了蘇明玉的胃,還用溫暖化解了明玉內心的寒冰。
4月初的時候我去蘇州出差,特意去打卡抖音上網紅的「食葷者」。|「食葷者」取景地位於蘇州的古城區平江路歷史文化街,小橋流水人家。非常漂亮。而「食葷者」現實中叫「翰爾園」。是個典型的蘇式小茶館,可以聽聽蘇州評彈,只供應素食,適合閑暇之餘放鬆,有著傳統的「蘇州味道」。
我興沖沖的到了翰爾園餐廳附近,想去看看能不能吃個飯,嘗一嘗小石的美食,沒想到只看到門口熙熙攘攘的人群,我扒開人群往裡面一看。門口豎了一塊牌子,大概的意思是因為《都挺好》帶來了很多遊客,現在餐廳的預約已經到了一個月之後,抱歉雲雲……
我好失望啊,我出差三五天就要離開蘇州的,一個月之後來不及吃了。於是在人群中拍了一張遊客照就走了。
沒想到月底劇情有了反轉,新聞爆出來這家餐館因為經營問題被責令整改!!!
我好慶幸自己沒有去吃!!
這家網紅景點是我去過最後悔的一次。
反而是平江路步行街很美,有蘇州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