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浪聯合寺庫出的白皮書目的
這是微博消費升級的一部分,以前微博主要是賣廣告,賣熱搜,以後可以搞類似於抖音的網紅經濟加大型平台。以前是粗放式的將來可以精耕細作提高流量轉化率。
2、如何通過抖音使餐飲店火爆?
餐飲企業短視頻營銷指南!
餐企短視頻營銷狀況
我們以抖音為例,在一線和新一線城市中,平均每100個人中有大約25個會使用抖音,滲透率更高的城市能達到30人以上。最為可貴的是短視頻用戶大多為餐飲企業的理想客群——年輕人;這個詞意味著高頻消費、有消費能力、願意嘗鮮等餐企能想到的所有美好詞彙。
截止2019年5月31日,抖音企業藍V賬號共累計粉絲41億,獲得10692億次播放量。
當然用戶的注意力在哪裡,營銷的戰場就在哪裡。幾年以前,餐飲企業標配微博與微信運營,我們也看到有個別的品牌抓住了紅利迅速發展,但「28原則」是客觀存在的事實,能在紅利大潮中拔尖的始終是少數幾個大品牌。
對於中腰部餐飲品牌來講,受資金、團隊等因素影響,推廣的渠道與玩法著實有限;以及整個管理團隊能否跟上時代的變化也是一大難題。
如果把餐企放到工業生產中來看,以前的餐飲人是典型的供應鏈思維,即廚師會炒什麼菜,客人吃什麼菜;而互聯網的發展給餐飲人帶來的最大福利,我認為是徹底在改變餐企的發展思維,即顧客喜歡吃什麼菜,廚師炒什麼菜,餐廳的經營者應該是對此感受最深的崗位。
短視頻與直播幾乎是同時在互聯網上興起,而為什麼眾多的企業把推廣的主陣地選擇在短視頻而不是直播?通過以下的對比我們將會發現,短視頻天生對餐企更加的友好。
直播
往往直播與資金往來強關聯,刷禮物、賣貨等,並且與用戶的粘性更強,畢竟產生了貨幣的流通;往往一場大V的帶貨就可以短時間內清空一個倉庫,創造幾分鍾上千萬的銷售業績;同樣用戶觀看直播的目的性也更強,先有「需求」在有「行動」。
然而主播們為了達到觀看人數的最大化,大多數主播會選擇用戶相對有空餘的時間直播,也就形成了現在我們看到的每天固定時間直播;當直播結束後用戶再想看前幾分鍾的內容或者往期內容時時間成本更高,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去找往期類容,而往期內容因為銷售已經結束,觀看的意義也不大。
短視頻
短視頻與直播有的時候卻截然相反,用戶與內容生產者產生資金往來的幾率非常小,它們之間更多的交流源自於「信息」;短暫的視頻有時候僅傳達一個點,用戶在更短的時間內自然可以接受多的「信息」,被內容吸引的用戶極大的幾率能方便的查閱以往內容,反復接受「信息」,這不就是推廣主們最願意看到的情況嗎?
內容的製作當然也有門檻,策劃、演出、拍攝、剪輯缺一不可,正因為門檻更高,「你看到的是我想讓你看到的」這一特性就更強,完美的規避掉一些人們不願意展示的部分。
餐飲業態的發展決定了大部分餐廳沒有經得起物流快遞的「產品」在線上銷售,作為一個做「吃」的行業,始終是以門店周邊3公里范圍內顧客為主要消費對象,對於推廣、引流、轉化、印象等關鍵詞好像是有天生的需求;而短視頻的推薦機制彷彿就像是為門店量身定製的一樣:推薦給粉絲→推薦給以設備定位為圓心的X公里區域→推薦給同城→推薦給全國用戶。這其中美食類的內容一旦被平台識別並打上標簽,推薦給本地用戶的比例會極具升高,同時我們會發現,依照千人千面的演算法,大部分流量來自於未關注你、並喜愛你生產的內容的人群,這意味著我們幾乎沒有花費成本就獲得了非常非常精準的用戶群體。
上述圖片來自於抖音企業藍V白皮書!
我們時常開玩笑的說「對於餐飲來講,短視頻是有網以來最有效的推廣工具」。
怎麼做短視頻營銷?
首先需要明確的是,為什麼在這個時代餐飲企業也需要不停地做推廣或者是營銷?
時代在變化,我們每天接受的信息量也在呈幾何式的增加,競爭的加劇讓顧客的選址性大大增加,天使客群就餐需求的變化倒逼餐企在傳統模式上作出改變。
我們假設有兩家口味旗鼓相當、到店十分方便的餐廳,區域內的顧客消費又剛好能讓一家餐廳存活下來。一家追求高利潤,不做任何的推廣曝光;另外一家不管生意好壞每月都持續推廣,試問哪一家餐廳能夠存活下來?
答案是顯而易見的。餐廳的流量池就像一個竹簍,竹簍上的空隙好比餐廳的各種漏洞,無時無刻不在因為產品、服務、滿意度等流失顧客,只有當流入的水比流出的水多時這個漏斗才能裝滿水,而這些漏洞因為或多或少的原因不可能永遠封堵。
所以在基本條件都差不多的情況下,堅持不斷推廣的餐廳最終形成了規模化的品牌,而沒有推廣的餐廳發展緩慢,或許因為商圈的改變,可能永遠會淹沒在歷史的長河中。這無異於拱手把市場讓給了競爭對手。
餐飲作為較為傳統的行業,餐飲企業也有濃厚的傳統行業特徵,我接觸的很大一部分歸納起來有三點特徵在開始此項工作前需要正確的看待:
1、不聞窗外事型
這一類企業還沉浸在傳統「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思維里,仍然專注在傳統經營的維度上,對於年輕人的新玩法不重視或者是反應極慢,滿足於對現有消費群體的鞏固,對目標外的消費群體幾乎是一無所知。對於很多新鮮事物主動放棄,錯過了趨勢的爆發期,當已經形成市場氣候時再想涉足,錯失了最佳的時間窗口,當流量紅利不在,很難再有大的起色。
2、沒有方法型
求變已經是這類企業必須走的路,也希望從新平台、新玩法中激活企業的活力,但這類企業從組織上缺乏系統性學習的基因或者說擁抱變化的能力,沒有時間去研究市場趨勢、理解平台規則與分析案例,簡單的說就是這類企業想玩但不知道怎麼玩,抓不住重點,不知道應該把重點放在哪一個部分,最後和業務的結合更是不了了之,無法從中獲得收益。
3、快速變現型
這類企業對市場的敏銳度非常高,它們知道未來流行什麼,用戶喜歡什麼,像互聯網公司一樣強調低成本的快速試錯,快速轉向,強調短時間內獲取經濟效。如果在短暫的投入後沒有達到效果,便會認為數據都是有水分的,推廣沒有效果。當其他人摸索出方向時便會大呼「我們以前早就…」。企業應當正確與理性的評估,如果成功探索出一條路也許就能成為行業標桿,名利雙收。
很多企業對於營銷也是如此,時常以單次動作結果論整體方案成敗;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只有像蓋樓一樣一層一層堅持修築,最後品牌勢能的高樓大廈才能建成。
我們以抖音中的餐企藍V官方賬號為例:
2019上半年,約有41.2%的餐企在通過短視頻做營銷,也就意味著還有一半多的腰部以下品牌未涉足短視頻領域。而76.6%的企業粉絲數低於1萬,遠遠落後於行業平均水平(數據來源:NCBD)。
而點贊量在1萬以下的餐企佔比竟然達到了71.2%,100萬點贊量以上的餐企賬號僅佔4%,與抖音中動輒百萬點贊,千萬播放的內容相比,餐企短視頻運營還處於較低的水平。
從已經開通藍V賬戶的餐企中來看,87%的餐企沒有對賬號進行清晰的規劃,只有13%的賬號內容方向比較統一,並能保持持續的內容輸出。
在餐企藍V賬號中,懂得運營的賬號僅僅佔比5%!高達95%的企業不懂如何展開賬號的運營。
還有大量的餐企在通過廣告的形式進行投放,總體來講整體短視頻營銷處於非常初級的階段,重視度也不足;但同時也是機會,在這種「餛飩」的狀態下,存在很多盲目性,也許很多都沒有想到要如何去研究用戶,研究顧客;我想最終要做到從「企業優先」的角度出發到以「用戶優先」的角度的轉變,才是短視頻帶給餐企的最大收益。
目前餐企在短視頻營銷上基本有三種方式:
1、與官方合作
較大品牌並有充足的資金預算企業往往都選址這種方式展開營銷,流量更大、傳播面更廣。
2、與自媒體合作
與本地大號、本地達人合作,自帶流量;在費用有限的情況下營銷最大化,也是中腰部品牌常用的營銷方式。
3、自建團隊,自主運營
需要餐企長期在運營上投入,但信息的發布與傳播相對自主性較大。
因為中腰部品牌占最大群體,也是對短視頻營銷最迫切的企業群體,所以我們以中腰部企業為例:大多選擇與自媒體合作或者自建團隊的方式做營銷,部分企業與自媒體合作和自建團隊同時進行。
與自媒體合作,原理基本類似廣告投放;作為自媒體賬號,擁有持續的優秀內容輸出與專業的運營團隊,粉絲量級更高,內容製作精良,更容易抓住用戶眼球與滾動到更大的流量池。
短視頻的轉化路徑主要是:內容→地址定位點擊→收藏→到店,由於需要跳轉,主要作用在於對品牌營銷信息進行廣泛的傳播,由於美食類別本地流量更高的原因,非常適合餐企在區域類進行大范圍的傳播。常見且性價比非常高的投放方式為一個大號(100萬粉絲以上)帶數個小號(20萬粉絲以下)逐步推送的方式,一方面獲得更大范圍的曝光,一方面投放費用也相對較低,大多數餐企也能長期承受投放費用。
為什麼是大號帶小號呢?你一定會有疑問不是應該幾個大號流量更高或者是全部小號費用最低嗎?這里需要注意的是大號與小號在內容製作上一定有區別,他們的功能也有不同,大號因為粉絲更多,觸達的用戶更多更偏向於做知名度,就是把信息傳達給更多用戶;而小號作為補充天然對用戶擁有更高的信任度,需要在內容上側重「種草」,把餐廳更多的營銷點、好的體驗傳達給用戶。
短視頻作為一個載體,通過視頻畫面、配音、背景音樂傳達信息,但是仍然不能直接讓用戶感知產品的具體味道,所以在內容製作上過分強調產品口味有時候會適得其反,適當的場景與准確的營銷點配合才能起到「爆款」的效果。
這里不得不提到傳統餐企的一個痛點,到底現在的用戶喜歡什麼?研究用戶並作出正確的應對策略應該是這類傳統餐飲企業重點思考和研究的一個方向。
早期微博時代,通過短文字與圖片給用戶廣泛的傳達信息;微信公眾號時代,媒體通過動圖、文字給潛在顧客傳達信息;短視頻時代,這一作用也沒有根本改變,改變的只是傳達信息的載體變成是視頻。在短視頻流量紅利的當下建立正確認知,不趨之若鶩也不避之若浼,使用好這一工具或渠道會給業績增長提供更強的助力。
餐企自建賬號運營,在運營之初一定要明確賬號的定位,因為只有精準的定位並持續性的輸出同意類別內容才能更多更精準的獲得流量。
比如我們做一個美食相關的賬號,在輸出幾十個美食內容後平台已經堆賬號打上了美食的標簽,突然我們發布一條與美食不相關的視頻內容,這條內容一定會沒有流量,它與賬號的一致性不符,更不可能推薦給與你有相同愛好的用戶,因為其他與你有相同愛好的用戶不喜歡。
在運營的過程中我們時常會遇到「我的流量為什麼這么少」、「為什麼我的類容不火」的問題,總結起來有四個原則,簡稱「四有原則」:
1、有情
能引起用戶的情感共鳴或觸動心弦的內容,這樣的內容最容易觸發用戶與內容進行互動,西安摔酒碗網紅店就是很好的例子。
2、有趣
用戶打開短視頻看什麼?不就是想看自己生活中沒經歷過或者不正常的內容嘛?比如某餐廳的隱藏吃法、某外賣騎手的絕佳廚藝等,非常能吸引用戶的關注。
3、有用
比如廚師教用戶怎麼去做菜、怎麼品嘗不常見的山珍海味,通過給到用戶知識上的利益點,在逐漸去轉化到線下門店消費,我想這個行業天然就適合生產內容。
4、有品
短視頻每天都有大量的內容生產出來,不管是PGC還是UGC的形式,想要脫穎而出,視頻的質量與品質必然是不能打折扣的。別人沒有做過的類型固然火的幾率更大,但堅持高質量的持續內容輸出同樣非常重要。
給餐企做抖音營銷的建議
如果企業自建賬號和團隊運營,我覺得有一點是必須強調的:粉絲是最低優先順序的數據!這一點恰恰與找達人或自媒體投放相反。
我們首先應該思考的是餐廳通過線上流量獲得了什麼?換句話說從餐企的收益中來看短視頻所扮演的角色到底是什麼?對於企業賬號好的判斷標準是什麼?什麼樣的賬號可以說是大號?
我相信大多數企業做短視頻都是看到別人家在做我也做,而沒有真正思考「我」為什麼要做短視頻。
既然是企業,就一定是以盈利為目的的組織,任何市場行為都要講究商業回報,那麼我們通過什麼樣的短視頻布局和賬號策劃去獲得商業利益應該是在做短視頻之前需要想明白的問題,我們平時看到非常多的熱門視頻其實背後都有其商業邏輯。
去年爆火的VR賬號為例,其中一條視頻後台充值DOU+達幾十萬元!為什麼會有如此大的費用投入?是真的錢多買個熱鬧嗎?顯然不是,背後的主體公司通過多賬號布局,總結出了屬於企業的「粗暴」玩法:運營者發現,每產生一定的播放量就會給公司帶來一個加盟商,當產生加盟商的收益超過傳統渠道投入帶來的加盟商收益的時候,企業獲得的效益最大化,利潤最高,所以在短視頻領域大膽的投入並購買播放量。
細心的你一定會發現,通過播放量的滾動也能產生收益,同時衍生出另一個觀點,即流量只有在滾動增長的時候才是有效的,那些已經停止數據增長的內容產生的作用已經微乎其微。
那一個只有數萬粉絲的賬號並能持續產生收益我們應該認為它到底是大號還是小號呢?
希望上述內容對你能夠有幫助!歡迎向天財商龍發起提問!
3、什麼是抖音藍V?
抖音藍v就是企業商家用營業執照認證官方企業號,就相當於是在抖音裡面做生意入場券或者門票,擁有這張門票就有資格在抖音裡面做生意了。
抖音從2016年出來到現在三個年頭,發展迅猛,突飛猛進,現在一躍而起成為短時頻龍頭老大,成為市場佔有率最高的短視頻平台,日活躍人數七月份達到3.2億,相當於一個每天有3.2億人逛來逛去的大商場,企業商家想要在這個流量巨大的抖音平台做生意,就要認證抖音藍V。
開通抖音藍V需要具備的條件:
1、已有抖音賬號,且賬號信息(頭像、用戶名、簽名)符合企業認證信息;
2、提交賬號信息相對應的企業主體營業執照彩色掃描件;
3、提交認證公函加蓋公章的彩色掃描件;
4、其他資質文件。如有請提供:網站ICP備案查詢截圖、商標注冊證掃描件、軟體著作權證掃描件、其他品牌授權文件掃描件。
資料提交後2個工作日完成資質審核,審核過程中將有第三方審核公司向運營人預留手機號碼致電,核實信息,請關注電話。如未通過,請按審核公司要求修改或補充資料。如資質無誤,2個工作曰即可開通認證。
抖音藍V認證都給商家帶來的好處:
一、認證外顯標識
認證可通過搜索、個人主頁、推薦好友、直播profile、私信消息頁面、關注列表得到展現,它能體現平台背書、彰顯官方權威,使賬號更有說服力。
二、昵稱搜索置頂及鎖定保護
興趣用戶全昵稱搜索時藍V認證賬號置於頂部,用戶能第一時間關注到我們的官方賬戶,杜絕冒牌,維護企業形象。同時抖音企業認證昵稱不允許重名,企業認證採取先到先得原則,保護了企業的昵稱權利。
三、視頻內容置頂
提高重點內容主要內優先觀看,3個視頻置頂權,將著重推廣的視頻置頂,加大內容曝光,推廣想要推的內容,針對性要強。
四、官網鏈接和電話組件
主頁可放官網H5鏈接、頭條建站鏈接、京東、淘寶、天貓店鋪鏈接等等,還可放手機號、座機號等直接聯系方式,給用戶更多的企業信息,讓用戶不僅通過抖音了解我們,還能通過其他網站了解我們和我們的產品,最後提供一個有效的聯系方式,建立起快捷有效溝通,產生更多的商業價值。
五、商家頁面
抖音藍V認證企業可擁有自己的商家頁面,品牌信息、產品單頁、POI店鋪信息等都可展示在商家頁面,這樣的添加讓用戶有效了解商家的基本情況。
(3)抖音白皮書擴展資料
抖音在2018年6月份宣布國內日活達到1.5億,在用戶不斷增加,其畫像更加豐富,人群的邊界也不斷擴容,6月1日推出了抖音藍V企業號,藍V發布超過7.5萬條,累計播放產生65億次播放。
用戶規模的增加也帶來用戶注意力的轉移,短視頻在2018年2月爆發,已經超越綜合視頻的關注度,在2018年即時通訊、資訊、短視頻等細分行業中,短視頻的結構發生了巨大變化。
在6月末抖音發布了《抖音企業藍V白皮書》,以前用戶都是在刷抖音,有時看到分析也都是第三方,而此次是官方首次系統分析了抖音藍V生態的趨勢、玩法案例。
抖音藍V目前已經成為品牌進行短視頻內容生產、實現用戶溝通、促進銷售轉化的新陣地。抖音平台也不斷在加強企業號的運營,從線上到線下、從曝光到轉化,正在構建起愈加完善的營銷體系。
4、抖音紅歌排名是怎樣的?
抖音紅歌排名前五名有往後餘生、出山、沙漠駱駝、再也、生僻字。
1、往後餘生——馬良
作為一位翻唱歌手,馬良用自己的詞和聲音感染了眾多的聽眾,繁華的背後總會有無盡的空虛,但往後餘生榮華清貧都能與喜歡之人一起度過,讓眾多的聽眾都感同身受。
2、出山——王勝男
出山是花粥抄襲風波的導火線,有王勝男演唱的版本依舊貫徹了輕快朴實的曲風,沒有太多的修飾,卻能讓很多人沉迷其中。
3、沙漠駱駝——夏雨菲
沙漠駱駝也是2019抖音神曲100首之一,但並不是展展與羅羅演唱,而是夏雨菲翻唱的版本,女聲讓這首歌中隊自由的嚮往之情更加濃烈,同時還有一種獨特的異樣風情。
4、再也——李智
由李智編曲填詞並演唱的原創歌曲,但詞里曲間總透露中一種喪情緒,一股悲傷和挫敗感油然而生,眾人都渴望回到從前,但一切都難以如願。
5、生僻字——陳柯宇
由充滿中華文化的生僻字組成的一首歌曲,朗朗上口的旋律,淺顯易懂的歌詞,彷彿就是來教人識字一般,但深究之下歌詞之間並無連貫和深意。
5、我是做餐飲的店主,怎麼在抖音宣傳自己的店呢?
本質上來說,也就是捧哏逗哏、抖包袱、挖掘槽點這些。在這一類的內容製作上,有一些基本的套路:
劇情反轉類的
類似周星馳的電影里,大鵬的屌絲男士,引人發笑的往往都是前後不搭的180度轉折的劇情銜接。
瘋狂誇張類的
比如大胃王狂吃狂吃,比如用飲水機煮火鍋,比如一根魚線釣出一頭大鯨魚……
羨慕嫉妒恨的
炫富炫技都屬於這一類的,比如那種秀恩愛的,比如那些跳舞的、畫畫的、練書法的,那些喝杯喜茶都要曬一下的,那些喝杯星巴克都要曬一下的,那些喝一杯桃源眷村的豆漿都要曬一下碗底的……
賣萌裝可愛的
最常見的就是曬娃的,自拍的,還有裝嫩的。
我們再回到餐飲這個領域,小餐飲店老闆如何抓住抖音的營銷紅利,零成本為自己的餐廳做出好的抖音營銷呢?
翻轉劇情
劇情反轉就是將兩種相反狀態的故事嫁接在一起。
比如坐在對面一同吃飯,含情脈脈、郎才女貌的,最後竟然是別人的女朋友。比如加了無數料的超級無敵豪華套餐,最後是端給別人的。比如點菜點了一大堆餐廳都沒有的招牌菜,最後只要了一個最簡單不過的青菜蘿卜湯。
展示絕活
如果餐飲老闆或餐廳廚師有絕活,那就可以將這個包裝成一大賣點。比如曾在網上火爆的一根面小哥,比如海底撈的舞面。刀工比較好的老闆可以展示刀工,炒菜比較好的可以展示翻鍋,總之,技藝越覺越有看點。
現場教學
最普遍的一種就是美食教學,製作一道菜,或者演示一個美食小竅門,讓觀看的人感覺有收獲,能夠發現知識點,這樣就更能吸引人關注和觀看。
diy美食
如今越來越多的餐廳更加註重和顧客的互動,因而增加了自助區和diy美食區,比如餃子館可以讓顧客自己包餃子,披薩店可以讓顧客自己定製屬於自己的披薩,還有一些打著為愛下廚口號的店,願意給年輕人一次自己下廚的機會,當這樣的機會擺在面前時,年輕人自然更願意拍個抖音來紀錄這美妙的頗有成就感的一刻。
顏值誘惑
如果說吸引別人再來消費你的美食需要靠味道的話,那麼吸引別人分享你的美食就要靠顏值。菜品擺盤更別出心裁,餐具形狀更奇特,菜品色彩搭配更加絢麗奪目,這些都能夠成為別人抖音嘚瑟一下的理由。
6、抖音網紅城市為什麼大多都在西部?
西部城市多在趨勢線下方,重慶和西安偏離較遠,形象傳播打造明顯比其文化軟實力表現要好,按照飯圈的說法這叫做「才不配位」;東部城市則相反,其抖音播放量表現站位還「配不上」自身的文化實力。拎出東、西部代表城市展開進一步文化實力PK,這里包括文娛活動指數、文化設施指數和文化消費指數,分別代表城市文化藝術生態中的活動內容、承載基礎和群體熱情。抖音是主要平台之一。根據抖音在《2018短視頻與城市形象研究白皮書》中公布的數
據,重慶、西安和成都城市形象短視頻播放量最高的三個城市,排名首位的重慶播放量達113.6億次,是第四位北京的1.5倍。看起來很誇張的播放量背後,西部城市們有著清晰的走紅記憶點:重慶有輕軌穿樓和8D魔幻山城,西安有摔碗酒,成都有美食,都成為了城市極好的視覺承載。截止去年9月,西安美食「毛筆酥」單條短視頻最高播放量達到5644萬。相比之
下,東部城市們彷彿缺少鮮明的面貌——但可能並不是因為這些城市實在寡淡無味。DT君分析了上述各城市在抖音上的同名配樂,都會反復出現如地名、食物名等城市符號。這邊《重慶的味道》里唱著山城和火鍋,《西安人的歌》里有鼓樓和泡饃;另一邊,《杭州》里唱西湖和拌川、《蘇州蘇州》里唱平江路和雞頭米、《南京、南京》唱糖炒栗子和玄武湖。抖音是主要
平台之一。根據抖音在《2018短視頻與城市形象研究白皮書》中公布的數據,重慶、西安和成都城市形象短視頻播放量最高的三個城市,排名首位的重慶播放量達113.6億次,是第四位北京的1.5倍。
7、位元組跳動加持游戲業務,你看好VS看衰?
目前頭條系小游戲與CP的合作主要是分為三種方式:游戲廣告、游戲聯運以及輕游戲獨代。游戲廣告主要是游戲廠商在頭條系產品上做廣告投放,俗稱「買量」。
在決定親自做游戲前,位元組跳動一直在為他人作嫁衣裳。
很早開始,位元組跳動旗下的今日頭條、抖音、火山小視頻等平台就有大量的國內游戲廠商投放廣告,並且發展迅猛。
App Growing發布的《2018年上半年中國手游買量市場分析報告》顯示,超過35%的手游廣告主選擇騰訊社交廣告、今日頭條和百度信息流這三個移動廣告平台,市場呈現三足鼎立的局面。DataEye發布的《2018移動游戲全年買量白皮書》則顯示,今日頭條和抖音兩款產品貢獻給移動游戲的買量總量和「TSA騰訊社交廣告」不相上下。
位元組跳動還將游戲業務拓展到游戲發行和小游戲。6月14日,今日頭條上線了「今日游戲」模塊,包括了各類游戲產品以及游戲自媒體的內容。8月,抖音開通了抖音游戲官方賬號。2018年10月,抖音和今日頭條先後上線小程序,隨後今日頭條正式上線小游戲功能,張一鳴常在官方頭條號分享小游戲,可見其對游戲業務十分關注。
據了解,在聯運合作中,如果是頭條系「獨代」的產品,游戲CP只需要優化產品即可,「買量+營銷」則全權由頭條系來負責,不需要CP自己掏錢。若為普通的聯運合作模式,頭條系平台則只負責導量,分成模式為五五開。
據伽馬數據報告顯示,2018年中國游戲市場規模達2144.4億元,增速5.3%,其中手游市場銷售收入1339.6億元,增速15.4%。相比較小游戲幾十億的市場規模,「游戲聯運」的市場規模顯然更大。
根據界面此前的報道,2019年位元組跳動的營收目標是1000億人民幣,當前位元組跳動的營收主要靠廣告。但隨著國內市場環境的不確定性增強,位元組跳動或需要拓展更多營收途徑。
為什麼加持游戲?對於位元組跳動來說,無論是做游戲發行、游戲直播還是游戲自研,都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首先,互聯網行業游戲、廣告和電商是變現三駕馬車,位元組跳動都要做。廣告市場規模比游戲市場要小,且受經濟大環境影響較為直接,正是因為此,盡管百度在在線廣告市場已經做得很強,但營收和利潤增長都不如AT,體量被阿里和騰訊拉開距離,說到底,阿里滿足的是用戶的物質消費需求,騰訊滿足的則是用戶的精神消費需求,這兩個消費本身都在高速增長。如果位元組跳動只做廣告業務,就是肥水流了外人田,甘為他人做嫁衣,天花板也將很低。
其次,位元組跳動有流量,流量優而游戲是互聯網行業的發展規律1月15日,抖音總裁張楠宣布截至2019年1月,抖音的日活躍用戶已經突破2.5億,月活躍用戶突破5億,張一鳴給位元組跳動2018年設定的整體目標則是跳動系DAU將達到6億。更重要的是,位元組跳動的流量屬性跟阿里、京東不同,用戶來其平台就是要打發時間、獲取快樂和消費內容的,游戲契合這樣的場景。
張一鳴給今日頭條的定位是超級內容平台,現在位元組跳動這一定位依然沒變。什麼是內容?正如馬化騰所言,「無論是消息、短視頻等數字資訊產品,還是網路文學、動漫、影視、游戲和音樂等數字文化產品,海量數字內容的生成與分發正在促成大內容戰略。」既然是這樣,所有內容形態位元組跳動都會布局,游戲,無疑是最重要的內容形式之一。
做游戲和社交在資本層面也是一大利好,關於位元組跳動2019年要IPO的消息已甚囂塵上。
8、抖音怎麼推廣,抖音推廣方案,抖音推廣視頻怎麼推廣
抖音官方在6月末發布了《抖音企業藍V白皮書》,以前是我們刷抖音,第三方分析抖音,而這次官方首次系統分析了抖音藍V生態的趨勢、玩法案例,在仔細研究「白皮書「之後,我發現抖音現階段存在以下三個特點:
① 用戶人群:從年輕走向普世
抖音用戶數據目前男女比例為4:6,30歲以下佔52.26%,30-40歲38.18%,一線城市佔27.32%,大大超過行業均值10.90%,從數據上看一線、30歲以下、女性等標簽,這些互聯網主流用戶群,瀏覽習慣、分享動力、購買慾望等維度下都是最佳人群范圍,隨著用戶增長、人群興趣多元,抖音的用戶也從年輕人群走向普世性的泛人群。在不同年齡、層次多維度都會有受眾出現,這一原因除了短視頻的大勢所趨,還有就是其內容的細分引領了人群擴容。
②內容:內容是粉絲收割機
在《抖音企業藍V白皮書》中,有數據表明「單色舞蹈」是目前抖音上第一藍V,同時占據藍V播放量、點贊量以及粉絲榜首位。在單色舞蹈的主頁中,內容清一色的都為舞蹈教學,其中特別強調了零基礎教學課程。對於抖音這樣最初以潮流+音樂起家的平台來說,也是相當實用的內容領域,每當有熱門網紅歌曲出現,單色舞蹈呈現自己作品的同時,還會拆分總結舞步教學。
保證內容垂直化,緊跟音樂熱點,對用戶有實用價值,可以說是一箭三雕
抖音內容已經從垂直走向多元,有萌寵、萌娃、舞蹈、情感、顏值、創意、搭配、瑜伽、美食等各類型內容出現,從明星到達人,從草根UGC到專業團隊PGC內容,創造有用戶共鳴、可參與性強、有趣味、易模仿的內容,讓爆款內容成為「粉絲收割機」,漲粉速度驚人!哦對了,這就引出了另一個小tips:可互動易模仿。這個特質,無形中增加了話題熱度與討論量,用戶在模仿過程中增加電影影響力,形成二次傳播。
③參與:群體參與,口碑爆發
在抖音上,你會看到一個音樂、一段舞蹈甚至一個手勢……都會引起群體參與,抖音通過豎屏高清、音樂、特效濾鏡等打造了多元化內容生態,加上推薦演算法的助力,更多志趣相投的用戶形成了更緊密的興趣關聯,朋友推薦功能拓展了用戶互動關系鏈,用戶評論及@好友功能也促進了創作者與用戶之間的交流。
除上述之外,深扒《抖音企業藍V白皮書》其實還有一些更值得我們關注的tips。
1、抖音藍V內容發布時間與播放時間相關性不大
之前有第三方建議在平台流量高峰期前2-3個小時發布,播放量會好一些,而通過此次「白皮書」內容以及抖音官方數據表示,兩者關系不大。
從數據看藍V賬號各時段播放量前三是,第一22點,第二是18點和早上8點,第三是早上6點。從發布數據上看,目前應該在上午10點左右,下午16點左右。
2、抖音全平台音樂有4大特徵
特徵一:節奏歡快、節奏感強,2/4、4/4拍流行音樂。比如周筆暢《最美的期待》
特徵二:旋律中帶小提示。比如抖音小助手《拳擊舞》
特徵三:熱門音樂副歌排比句式。比如蕭全《海草海草》
特徵四:中文歌詞通俗易懂(這個我體會比較強,一般遇到一個場景會直接搜所想要的關鍵詞。)比如蕭全/孫語賽《不僅僅是喜歡》
3、抖音的爆款內容引爆方式:中心式、網狀式
兩種方式各有利弊,卻都很典型。
中心式:一般是製作精良的內容,用戶也覺得很贊,形成用戶記憶,通過用戶分享傳播。但此類內容沒有設置用戶可參與的點,所以僅僅是記憶、分享。比較難形成模仿、互動。
網狀式:這類內容抖音上很多,記憶點突出,且容易模仿,形成用戶自己的參與點,推動UGC內容的形成,不過一般此類網狀傳播上就會在不斷擴散下去之後,對品牌的關聯逐漸衰減。
針對「中心式」和「網狀式」內容引爆特點,藍V們其實要發現規律和製作方法,在自有品牌的大傳播鏈路中巧妙應用,比如要形成對「寶駿品牌」的品牌記憶點,從「剛剛好」的品牌主張,到產品體驗,在擴散到抖音的網狀式參與,之後再深度挖掘總結現象,將全民抖音互動進行總結,品牌關聯用整合營銷的思路就完成了。
4、在抖音藍V上該怎麼創造爆款內容,有哪些方法?
在抖音藍V運營上,抖音官方給出了一個「3H+3S」方法論。
3H運營方法:熱點型內容(HOTSPOT)、標簽型內容(HASHTAG)、廣告型內容(HEADLINE)
3S准則:信息點突出(STRESS)、低理解成本(SIMPLE)、易用戶參與(SIMULATE)
藍V創作時要和平台的產品特點相適配。打算用15-60秒的短視頻,傳達完整的品牌故事,這個是不現實的。
看完《抖音企業藍V白皮書》,有很多感觸,每個階段有新平台出現,就有人問,要不要做?怎麼做?猶豫不決時,機會已經過去了。最後我再梳理一下,對白皮書里重點內容的一些啟示:
1、小品牌做內容,實用+有趣:比如空心磚DIY花架。
2、設定好內容的參與點:用有趣的音樂,可模仿的舞蹈手勢、用動畫形象等等。
3、打造連續性標簽型內容:15-60秒短視頻,比較適合連續性標簽型內容,且能保持一定的品牌風格。
4、做運營必須關注熱點:抖音藍V運營,一樣要關注熱點,比如傳統節日、時事熱點等等都圍繞其去創作內容,關注度自然會大幅上升。
抖音做為一個成長迅猛的短視頻平台,不同地域、人群、文化、內容、品牌的聚集,自然形成了我們「各取所需」的價值,這份「白皮書」中不僅僅是告訴我們方法,還有現有大數據的規律,更重要的是我們從「白皮書」中看未來,能否抓住這一波紅利讓自己的品牌在抖音上獲益!
歡迎關注宮粽浩:新疆營銷圈
後台回復案例即可獲得更多品牌營銷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