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踩踏丹霞地貌還拍抖音炫耀的遊客已自首嗎?
2018年8月28日晚,甘肅張掖市政府新聞辦稱,破壞張掖踩踏丹霞地貌還挖坑的遊客共有4人。
28日18時許,許某(17歲)和李某(20歲,抖音視頻發布者)兩男子前往臨澤縣公安局自首,另外兩人身份正在核實中。
張掖市委宣傳部新聞科工作人員表示,經現場調查,該區域屬張掖七彩丹霞景區未開放區域,周邊部分地段圍欄已遭人為破壞。
「這地方不算開發的景點,他們從後山進來的,沒買門票,也不算逃票」,丹霞景區派出所工作人員說。
張掖市旅遊發展委員會辦公室工作人員稱,28日早上接數十名遊客對四川籍遊客踩踏丹霞山體的投訴,涉事遊客或將入不文明遊客永久黑名單。
28日19時許,張掖市政府新聞辦發給澎湃新聞的該事件情況說明顯示,28日上午9時30分許,發現抖音平台轉發的遊客肆意破壞張掖丹霞彩色丘陵地質地貌的信息後,張掖市旅發委、張掖丹霞大景區管委會、市公安機關、市國土資源局、張掖國家地質公園管理局及臨澤縣相關部門速組成聯合調查組,對該事件進行了跟蹤調查,並邀請甘肅省地礦局水勘院地質專家對破壞的地質地貌進行鑒定。經現場調查,該區域屬張掖七彩丹霞景區未開放區域,周邊部分地段圍欄已遭人為破壞。
該說明稱,8月28日中午,張掖市召開相關縣區、部門參加的聯席會議,研究制定了加強地質遺跡保護的具體措施:由七彩丹霞景區負責,安排施工人員對景區的防護欄進行拉網式排查,並於8月29日前完成被破壞和破損防護欄的維修加固;由七彩丹霞景區負責抽調安保人員,對景區外圍地帶進行不間斷巡查,防止遊客破壞圍欄進入地質遺跡保護區域。同時,對已開放的區域,增設警示牌,配強力量,加強監管;利用景區電子屏、語音廣播反復播放地質遺跡保護的相關規定和文明旅遊公約等內容,引導遊客自覺保護地質遺跡,爭做文明遊客;聯合調查組於8月28日下午進駐景區,對景區地質遺跡保護和管理運行情況進行全面檢查,對存在的問題督促指導景區迅速進行整改落實。
28日晚,張掖市政府新聞辦發布的最新通報顯示,28日18時,破壞張掖丹霞地貌的兩名當事人到臨澤縣公安局自首。根據公安部門調查結果,破壞景區山體的遊客共有4人。自首的兩人分別為四川籍男子許某(17歲)、李某(20歲,抖音視頻發布者),其餘二人身份正在核實中,相關調查工作正在全力開展。
2、破壞6000年的丹霞地貌會受到嚴厲處罰嗎?
8月28日,兩段遊客踩踏七彩丹霞岩體的抖音視頻在網路熱傳。視頻顯示,兩名男子和一名女子行走在七彩丹霞岩體的表面,其中一名黑衣男子把鞋脫掉拎在手裡,光腳踩在岩面上。視頻之外還有一名錄視頻的男子,光著腳踢起岩體表面的沙土,並不時在嘴裡說著「我破壞了6000年的(原始地貌)」。目前,相關部門已經介入調查。
玩抖音、踩丹霞、踢岩石……這幾個遊客玩得挺「嗨」,一不小心還成了「網紅」。只不過,美麗的七彩丹霞卻淪為受害者。作為遊客,不破壞旅遊資源,保護自然環境,這是最起碼的常識、最基本的公德,也是最應守住的法規紅線。
旅遊法規定,「旅遊者在旅遊活動中應當遵守社會公共秩序和社會公德,尊重當地的風俗習慣、文化傳統和宗教信仰,愛護旅遊資源,保護生態環境,遵守旅遊文明行為規范」。《甘肅省地質環境保護條例》也明確要求,「具有重大科學研究或者觀賞價值的岩溶、丹霞、峰林等特殊地質景觀,應當予以保護」。環境保護法則規定,「公民應當遵守環境保護法律法規,配合實施環境保護措施」。上述遊客的所作所為,分明將法規視若無睹,理應依法嚴懲。
根據治安管理處罰法,妨害社會管理秩序,「故意污損國家保護的文物、名勝古跡,損毀公共場所雕塑,尚不夠刑事處罰的」,「處200元以下罰款或者警告」。當然,這只是行政法律責任,如果上述遊客的踩踢丹霞岩石等破壞地質環境的行為,對當地的丹霞地貌造成了不可逆轉的破壞,就應當依照侵權責任法等有關規定,承擔侵權責任。
從事發後公眾的態度看,很多人對視頻中的惡劣行徑表示譴責:「強烈建議拘捕!重罰!列入黑名單!」令人遺憾的是,從現行法規看,處罰力度明顯還不夠。根據治安管理處罰法,區區200元不到的罰款,能讓幾個人「心驚肉跳」、行有所止呢?基於法律不能事無巨細的現實,下位立法是很好的補充。經由地方性立法,對破壞地質環境行為處罰標准作出明確,既有利於執法者履行職權,也有利於震懾那些潛在的違法者,不敢輕易觸碰「高壓線」。比如,按照《山東省地質環境保護條例》,「擅自採集標本、化石等破壞地質遺跡」,「情節嚴重的,可處以一千元以上一萬元以下罰款」。翻看《甘肅省地質環境保護條例》,行政處罰針對的主要是探礦權人等,如何將不文明遊客也納入治理對象,這也是地方立法改進的方向。
針對部分遊客的「過界」行為,該景區計劃在明年年初實行遊客實名制購票,不文明的遊客將會被拉入景區黑名單。比起單純的罰款,這種做法會讓一些不文明遊客與美景「絕緣」,也是另一種約束力的體現。如果對類似「踩踏七彩丹霞岩體」的不文明遊客,按照《國家旅遊局關於遊客不文明行為記錄管理暫行辦法》列入旅遊黑名單,啟動聯動懲戒機制,限制向其提供旅遊服務,相信很多人不會再鋌而走險。
不文明行為是旅遊的毒瘤。現實中,除了「踩踏七彩丹霞岩體」,諸如「掰斷溶洞石乳當紀念品」等亂象,翻看新聞也並不少見。法律「長牙齒」,讓違法者付出高昂成本,阻卻肆意妄為的腳步,才能留住一方美景。
來源:中國青年報
3、抖音如何處置踩丹霞地貌網友?
2018年8月28日,有抖音用戶發布視頻,4名青年男女闖進了甘肅張掖丹霞國家公園特級保護區「翻地揚土」,肆意破壞丹霞彩色丘陵。
8月28日18時,破壞張掖丹霞地貌的2名當事人到臨澤縣公安局自首。張掖市旅遊委隨後通報,涉事者已被控制,或將永久進入黑名單。
29日,抖音方面向本報發來聲明,抖音已經對相關視頻做了下架處理,並對相關賬戶予以永久封禁。
據張掖市新聞辦發布的信息,張掖七彩丹霞旅遊景區發現此視頻後,派出景區安保人員、工程人員趕赴現場勘察的同時,向張掖市公安、土地部門進行了報案。隨後,張掖有關部門立即組成了聯合調查組調查此事。景區安保、工程人員趕到現場後發現,張掖七彩丹霞景區未開放區域周邊部分地段圍欄遭人為破壞。
8月29日,抖音公司聲明:
1.關於抖音的審核機制:平台對內容採取機器審核與人工審核的方式,所有視頻都必須過審。在審核標准上,不僅是嚴格執行符合國家監管部門制定要求的標准,從嚴控制違法內容上傳和放出,同時按照積極正向的「三觀」及社會責任、公序良俗角度制定審核標准。杜絕低俗、嘩眾取寵、惡搞、拜金、過度營銷、抽煙喝酒、社會娛樂場所、迷信封建、陋俗、侮辱女性和不利於未成年人內容導向等內容,同時進一步從安全建設角度,杜絕欺詐有害信息、制售假傳播內容、有害微商信息、傳銷洗腦信息、高危行為內容。同時,運營人員在日常工作中會不斷增補審核標准,反復溝通,每周都會對有爭議的視頻內容開會討論,不斷總結新發現的問題。
2.關於相關視頻的處理:抖音已經對相關視頻做下架處理,並對相關賬戶予以永久封禁。此外,抖音平台已邀請丹霞大景區相關負責人參加自律委員會,不斷幫助平台提高在專業內容方面的審核知識。
4、破壞張掖七彩丹霞地貌2名涉事人員找到沒有?
破壞張掖七彩丹霞地貌2名涉事人員已自首。
8月28日,兩段遊客踩踏七彩丹霞岩體的抖音視頻在網路熱傳。
8月28日消息,甘肅張掖市政府新聞辦28日披露,當日18時,破壞張掖丹霞地貌的2名涉事人員到甘肅省張掖市臨澤縣公安局自首。根據公安部門最新調查結果,破壞景區山體的遊客共有4名。自首的2人分別為某省許姓(17歲)、李姓(20歲,抖音視頻發布者)男子,其餘2人身份正在核實中,有關調查工作正在全力開展。
當天,兩段遊客踩踏七彩丹霞岩體的視頻在網路熱傳。視頻顯示,兩名男子和一名女子行走在七彩丹霞岩體的表面,其中一名黑衣男子把鞋脫掉拎在手裡,光腳踩在岩面上。視頻之外還有一名錄視頻的男子,光著腳踢起岩體表面的沙土,並不時在嘴裡說著「我破壞了六千年的(原始地貌)」。
圖為網爆遊客在甘肅張掖七彩丹霞旅遊景區內破壞丹霞地貌視頻截圖。
涉事人員曾將視頻發布網路平台,並附上文字稱:「不是有一個新聞說踩了一腳,要用六十年恢復,我們幾個不知道踩了好多腳,我還弄了沙子。」隨後,該網友又將視頻再次上傳網路,並附文字稱「重要的是發兩遍,我們去的後山不用給門票,比給門票的還要好看」。
甘肅張掖七彩丹霞旅遊景區工作人員張凌龍介紹說,該網友拍攝的視頻中所涉及到的景觀范圍,屬於七彩丹霞核心區域,是目前還沒有正式開發出來的一些特級保護區,這個保護區整體地貌資源非常珍貴,它的表層非常酥軟,有地質專家表示,遊客留下一個腳印需要60年才能恢復。
來源:鳳凰資訊
5、甘肅如何回應遊客踩丹霞地貌事件?
針對「遊客踩踏丹霞地貌還挖坑,拍抖音炫耀」一事,8月28日晚從甘肅張掖市政府新聞辦獲知,破壞景區山體的遊客共有4人,28日18時許,許某(17歲)和李某(20歲,抖音視頻發布者)兩男子前往臨澤縣公安局自首,另外兩人身份正在核實中。
張掖市委宣傳部新聞科工作人員表示,經現場調查,該區域屬張掖七彩丹霞景區未開放區域,周邊部分地段圍欄已遭人為破壞。
張掖市旅遊發展委員會辦公室工作人員稱,28日早上接數十名遊客對四川籍遊客踩踏丹霞山體的投訴,涉事遊客或將入不文明遊客永久黑名單。
28日19時許,張掖市政府新聞辦發給澎湃新聞的該事件情況說明顯示,28日上午9時30分許,發現抖音平台轉發的遊客肆意破壞張掖丹霞彩色丘陵地質地貌的信息後,張掖市旅發委、張掖丹霞大景區管委會、市公安機關、市國土資源局、張掖國家地質公園管理局及臨澤縣相關部門速組成聯合調查組,對該事件進行了跟蹤調查,並邀請甘肅省地礦局水勘院地質專家對破壞的地質地貌進行鑒定。經現場調查,該區域屬張掖七彩丹霞景區未開放區域,周邊部分地段圍欄已遭人為破壞。
該說明稱,8月28日中午,張掖市召開相關縣區、部門參加的聯席會議,研究制定了加強地質遺跡保護的具體措施:由七彩丹霞景區負責,安排施工人員對景區的防護欄進行拉網式排查,並於8月29日前完成被破壞和破損防護欄的維修加固;由七彩丹霞景區負責抽調安保人員,對景區外圍地帶進行不間斷巡查,防止遊客破壞圍欄進入地質遺跡保護區域。同時,對已開放的區域,增設警示牌,配強力量,加強監管;利用景區電子屏、語音廣播反復播放地質遺跡保護的相關規定和文明旅遊公約等內容,引導遊客自覺保護地質遺跡,爭做文明遊客;聯合調查組於8月28日下午進駐景區,對景區地質遺跡保護和管理運行情況進行全面檢查,對存在的問題督促指導景區迅速進行整改落實。
28日晚,張掖市政府新聞辦發布的最新通報顯示,28日18時,破壞張掖丹霞地貌的兩名當事人到臨澤縣公安局自首。根據公安部門調查結果,破壞景區山體的遊客共有4人。自首的兩人分別為四川籍男子許某(17歲)、李某(20歲,抖音視頻發布者),其餘二人身份正在核實中,相關調查工作正在全力開展。
6、破壞丹霞地貌當事人道歉了嗎?
日前,幾名遊客肆意踩踏彩色丘陵地貌事件受到廣泛關注。了解到,被破壞區域位於景區未開發處,外側的護欄遭到人為破壞。8月29日,其中一名涉事成員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對自己的行為深表歉意,對公安機關和景區的處罰全部接受。
破壞丹霞地貌當事人道歉
8月28日,三名遊客私自在丹霞地貌遊玩的視頻在抖音發布並在網路廣泛傳播,拍視頻的人說:「不是有一個新聞說踩一腳要用60年恢復,我們幾個不知道踩了好多腳。」並表示自己是偷偷進去的。
當日下午,上述遊客又在抖音發布視頻稱,將去公安機關自首。新京報記者從張掖市委宣傳部了解,昨日晚,涉事的4人先後到派出所自首。
今日,視頻拍攝者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對自己的行為深表歉意,對公安機關和景區的處罰全部接受。
抖音相關負責人回復,事發後,抖音已經對相關視頻做下架處理,並對相關賬戶予以永久封禁。此外,抖音平台已邀請丹霞大景區相關負責人參加自律委員會 ,不斷幫助平台提高在專業內容方面的審核知識。
7、抖音如何回應踩丹霞地貌炫耀視頻?
8月28日,有抖音用戶發布視頻,4名青年男女闖進了甘肅張掖丹霞國家公園特級保護區「翻地揚土」,肆意破壞丹霞彩色丘陵。
8月28日18時,破壞張掖丹霞地貌的2名當事人到臨澤縣公安局自首。張掖市旅遊委隨後通報,涉事者已被控制,或將永久進入黑名單。29日,抖音方面向蘭州晨報發來聲明,抖音已經對相關視頻做了下架處理,並對相關賬戶予以永久封禁。
據張掖市新聞辦發布的信息,張掖七彩丹霞旅遊景區發現此視頻後,派出景區安保人員、工程人員趕赴現場勘察的同時,向張掖市公安、土地部門進行了報案。隨後,張掖有關部門立即組成了聯合調查組調查此事。景區安保、工程人員趕到現場後發現,張掖七彩丹霞景區未開放區域周邊部分地段圍欄遭人為破壞。
自稱」相關負責人「公司人員隨後發來公司聲明:
1、關於抖音的審核機制:平台對內容採取機器審核與人工審核的方式,所有視頻都必須過審。在審核標准上,不僅是嚴格執行符合國家監管部門制定要求的標准,從嚴控制違法內容上傳和放出,同時按照積極正向的三觀及社會責任、公序良俗角度制定審核標准。杜絕低俗、嘩眾取寵、惡搞、拜金、吃播、「社會」松垮風氣、過度營銷、抽煙喝酒、社會娛樂場所、迷信封建、陋俗、侮辱女性和不利於未成年人內容導向等內容,同時進一步從安全建設角度,杜絕欺詐有害信息、制售假傳播內容、有害微商信息、傳銷洗腦信息、高危行為內容。同時,運營人員在日常工作中會不斷增補審核標准,反復溝通,每周都會對有爭議的視頻內容開會討論,不斷總結新發現的問題。
2、關於相關視頻的處理:抖音已經對相關視頻做下架處理,並對相關賬戶予以永久封禁。此外,抖音平台已邀請丹霞大景區相關負責人參加自律委員會,不斷幫助平台提高在專業內容方面的審核知識。
來源:澎湃新聞網
8、七彩丹霞屢遭遊客破壞遊客自首沒?
8月28日,幾名遊客逃票進入景區踩踏張掖丹霞岩體的視頻在網路熱傳,眾多網友對視頻中的行為和遊客表示譴責。張掖七彩丹霞旅遊景區宣傳部門工作人員告訴北青報記者,經過現場勘查,四名涉事遊客翻越景區護欄,到達景區未開放區域,對彩色丘陵地質地貌進行了人為破壞。目前,四名涉事人員已經主動到當地派出所投案自首。
景區工作人員表示,類似的不文明行為在張掖七彩丹霞旅遊景區多有發生,由於沒有執法權,景區在查處此類行為上有困難。景區計劃在明年年初實行遊客實名制購票,不文明的遊客將會被拉入黑名單。
事件
踩丹霞地貌拍抖音 4人自首
8月28日上午,兩段遊客踩踏張掖七彩丹霞岩體的抖音短視頻在網路熱傳。視頻顯示,兩名男子和一名女子行走在七彩丹霞岩體的表面,其中一名黑衣男子把鞋脫掉拎在手裡,光腳踩在岩面上。視頻之外還有一名錄視頻的男子,光著腳踢起岩體表面的沙土,並念叨說「我破壞了六千年的(原始地貌)」。
踩踏七彩丹霞岩體的視頻源頭來自抖音網友「現場當事人」,他將視頻上傳抖音平台,並附上文字稱:「不是有一個新聞說踩了一腳,要用六十年恢復,我們幾個不知道踩了好多腳,我還弄了沙子。」隨後,該網友再次將視頻上傳到抖音,並聲稱「重要的事發兩遍,我們去的後山不用給門票」。
兩段視頻引來眾多網友指責,有網友稱「公然破壞原始地貌,還沾沾自喜,出言不遜,太囂張」。隨著更多網友到視頻里譴責當事人,兩段視頻被刪除。
張掖七彩丹霞旅遊景區的工作人員對表示,根據公安部門最新調查結果,破壞景區山體的遊客共有4名。目前,這4名涉事人員已到當地公安局自首。
同時,抖音方面向北青報記者稱,抖音已經對相關視頻作下架處理,並對相關賬戶予以永久封禁。抖音平台已邀請景區相關負責人參加自律委員會,幫助平台提高在專業內容方面的審核知識。
現狀
踩踏破壞岩體的情況多次發生
類似這樣的不文明旅遊現象並非個例。8月13日,一女遊客不顧景區工作人員及其他遊客的提示,執意翻越棧道護欄,進到內部踩在保護區地表上面拍照。7月8日,兩男一女三個人用木棍在丹霞旅遊景區的紅砂石上刻字,並錄制視頻上傳到朋友圈,後遭到大量網友聲討。
此外,有多名去過張掖七彩丹霞旅遊景區的網友表示,曾在遊玩的時候遇到遊客翻過護欄站在丹霞岩體上拍照,完全不顧工作人員勸阻和旁邊的警示牌。
來自福建的王女士曾在今年7月份到達丹霞景區遊玩,在游覽期間她看到多名遊客翻越護欄踩到岩體表面,甚至有小孩子直接拿著鏟子揚起沙土。
據王女士回憶,遊客到達景區以後,會由專門的車輛將遊客載到分散的觀景台,觀景台和岩體間有高約一米的護欄隔開,護欄邊上也有告示牌提醒遊客保護景區資源,禁止翻越。然而,她在現場看到仍有遊客跨過護欄,當時現場有工作人員對遊客進行勸阻,但部分遊客還是不聽勸阻踩到岩體表面拍照,「還有家長讓自己的孩子進到保護區裡面玩,幾個小孩子拿著鏟子直接在岩面上鏟出沙土。此外,有一些遊客不走專供遊客行走的階梯,而是直接踩在丹霞七彩岩體上向上爬。」
七彩丹霞旅遊景區工作人員稱,雖然景區內設有防護欄、提示牌,有廣播和人員勸導,但幾乎每天都有不同程度的不文明行為。
調查
景區在防範和查處上存難題
踩踏、破壞七彩丹霞岩體的情況為何會屢次發生?
北青報記者了解到,張掖七彩丹霞旅遊景區范圍面積有50平方公里,以珍稀壯麗的地貌特徵吸引大量的遊客前去游覽。每年七八月份,是張掖丹霞地質公園的旅遊旺季,根據丹霞景區提供的數據,進入8月中旬,景區日接待遊客量達到3萬人左右。
「有的遊客為了拍照,心存僥幸翻越護欄到達保護區域。而有的遊客則為了炫耀,到岩體表面做出擺造型、刻字等不文明的行為。」景區一位張姓工作人員介紹,為了遊客更好地觀賞地貌景觀,景區安裝的護欄不高,真要翻越也不困難。
但景區工作人員對翻越護欄的遊客只能勸阻和教育。「有的遊客聽到勸阻能停止不文明行為,而有的遊客則不會,完全不顧園區的規定。」一名工作人員說,因為景區沒有執法權,對遊客沒有足夠的震懾力,包括在防範和查處上都是難題。
,即便被處罰的遊客,懲罰力度也不高。7月中旬在紅砂石上刻字的遊客,其中一名未成年人未受處罰,兩名成年遊客被當地派出所罰了款,但罰款金額只有200元。有法律人士提出,違法成本較低也是丹霞岩體屢遭踩踏和破壞的原因之一。
9、如何看待遊客破壞丹霞地貌囂張拍抖音?
8月28日9時30分許,抖音發布了一則4名男子肆意踩踏張掖七彩丹霞景區內彩色丘陵的視頻,引發網友廣泛關注。28日晚間,張掖市委外宣辦發布通報稱,張掖市多部門組成聯合調查組,邀請相關專家對地質地貌進行鑒定,將排查景區防護欄。截至目前,四名遊客已向臨澤縣公安局自首。
視頻中,拍攝者語氣興奮,拍攝自己和夥伴私自進入張掖七彩丹霞禁區內遊玩,無視棧道私自進入丹霞地貌「後山」,在景區內肆意踩踏並用腳將塵土揚起,並附文稱從後山進入不用買門票,是偷偷進入的,「不是說踩一腳要60年才能恢復,我們不知道踩了多少,我還弄了些沙子」。
28日晚間,張掖市委外宣辦發布通報稱,張掖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多部門組成聯合調查組,對該事件進行了跟蹤調查,並邀請甘肅省地礦局水勘院地質專家對破壞的地質地貌進行鑒定。
經現場調查,4名男子踩踏的地方屬張掖七彩丹霞景區未開放區域,周邊部分地段圍欄已遭人為破壞。張掖市旅發委回應,涉事遊客或將入不文明遊客永久黑名單。
據悉,這已經是抖音上第二次出現遊客在七彩丹霞景區私自進入棧道以外區域的視頻了,8月13日,就曾發生一位女遊客翻過景區護欄在丹霞彩色丘陵地質地貌上拍照的不文明現象。
為加強地質遺跡保護和景區管理,張掖市安排施工人員對七彩丹霞景區的防護欄進行拉網式排查,並對遭到破壞的防護欄進行維修加固。同時,抽調安保人員對景區外圍地帶進行不間斷巡查,防止遊客破壞圍欄進入地質遺跡保護區域。對已開放的區域,增設警示牌,配強力量,加強監管。
張掖丹霞地貌形成於侏羅紀白堊紀時期,表面是由細砂岩和泥質岩構成,極易被風化侵蝕,類似活化石一樣的存在,是不可再生資源,踩一個腳印至少需60年方可恢復原貌。珍貴的旅遊資源是大自然賦予人類的璀璨瑰寶,公安機關呼籲廣大遊客自覺遵守社會公德,文明出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