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何進行危險源辨識
進行危險源辨識的方法有:
1、按GB/T13861-1992《生產過程危險和有害因素分類與代碼》進行辨識(其中類型):化學性危險、危害因素;生物性危險、危害因素;生理性危險、危害因素;心理性危險、危害因素;人的行為性危險、危害因素;其他危險、危害因素。
2、按照GB 6441-1986《企業職工傷亡分類》進行辨識:物體打擊;車輛傷害;機械傷害;起重傷害;觸電;淹溺;灼燙;火災;化學性爆炸(瓦斯爆炸、火葯爆炸);物理性爆炸(鍋爐爆炸、容器爆炸);其他爆炸;中毒和窒息;其他傷害。
3、根據國內外同行事故資料及有關工作人員的經驗進行辨識。
4、引發事故的四個基本要素:人的不安全行為;物的不安全狀態;環境的不安全條件;管理缺陷。
(1)設備危險源辨識微視頻擴展資料:
危險因素的辨識是確定危險、有害因素的存在及其大小的過程,通常兩者通稱為危險有害因素。危險因素的產生主要有兩種情況:
1、能量、有害物質:能量就是做功的能力,它即可以造福人類,也可以造成人員傷亡或財產損失。一切產生、供給能量的能源和能量的載體在一定的條件下,都可能是危險、因害因素。有害物質在一定條件下能損傷人體的生理機能和正常的代謝功能,破壞設備和物品的效能,也是最根本的危害因素。
2、失控:故障(包括生產、控制、安全裝置和輔助設施等)、人員失誤、管理缺陷,或者是溫度、風雨雷電、照明等環境因素都會引起設備故障或人員失誤。
2、怎樣進行「危險源」辨識?
危險源辨識是識別危險源的存在並確定其特性的過程。危險源辨識可以理解為從企業的施工生產活動中識別出可能造成人員傷害、財產損失和環境破壞的因素,並判定其可能導致的事故類別和導致事故發生的直接原因的過程。
一、 危險源辨識的方法:
危險源辨識的方法很多,基本方法有:詢問交談、現場觀察、查閱有關記錄、獲取外部信息、工作任務分析、安全檢查表、危險與可操作性研究、事件樹分析、故障樹分析。這幾種方法都有各自的適用范圍或局限性,辨識危險源過程中使用一種方法往往還不能全面地識別其所存在的危險源,可以綜合地運用兩種或兩種以上方法。
二、 危險源辨識應考慮「三、三、七」的要求:
所謂「三、三、七」,是指三種狀態,三種時態,七個方面。三種狀態:正常、異常、緊急;三種時態:過去、現在、將來;七種類型(安全):機械能、電能、熱能、化學能、放射性、生物因素、人機工程因素(生理、心理)。
三、危險源辨識工作程序 :
(一)辨識、評價要求
1.對本公司在審核范圍所有危險源進行普查,列出: 1)危險源清單; 2)重要危險源清單; 3)重大危險源清單。
2.辨識、評價要做到充分性,辨識、評價出所有崗位、作業點的危險源不能遺漏。
3.要考慮過去、現有、將來三個時態和正常、異常、緊急三種狀態。
4.方法要簡單、實用和可操作性的特點。
5.辨識、評價要體現動態性、適應性。
(二)辨識、評價准備
1.成立公司辨識、評價組;
2.各部門、各分廠(車間)成立辨識、評價領導小組;
3.由公司辨識、評價組組織人員培訓;
4.制定辨識、評價工作計劃、方法;
5.設計員工危險源普查表(包括行政管理人員以及辦公室在內的危險源普查表;
6.設計公司危險源清單表(車間、站房可通用)等准備工作。
(三)辨識、評價方法和步驟
以咨詢人員作指導,由公司專業人員、管理人員、員工參與來完成。
1.發動每個員工查找出本崗位的危險源,要在專業或者管理人員指導下進行。
1)明確本崗位危險源的主要依據一是設備設施及有害作業點的危險源,可按「安全質量標准化」 中相應的考評檢查表去辨識(按異常狀態);二是員工的不安全行為按崗位安全操作規程去辨識(j安不遵守時,會有危險)。
2)做好試點工作
一是全公司搞幾個試點,組織各分廠(車間1專業、管理人員到幾個試點現場參觀、學習,在全公司推廣;
二是各分廠(車間)搞幾個試點,在試點的基礎上,在全體員工中推廣。 3)指導員工填寫危險源普查表
一線員工填寫本崗位的危險源;行政管理人員填寫本辦公室的危險源。並提出如何控制的措施。
2.做好危險源匯總、統計、歸類工作。
1)以分廠f車間、站房、油庫、化學危險品等)為單位對危險源普查表進行匯總歸類。統計本單位危險源的條數f按每個崗位危險源的條數相加)。
2)按同工種、同作業等進行歸類,如普通車工,歸到普通車床的危險源中去;木型工,歸到木型作業去;起重工,歸到起重機械中去;站房員工,歸到站房中去等。
3)在以上基礎上,公司辨識評價組可組織專業人員、管理人員進行修正、完善、補充(要考慮危險源辨識的充分I生1,整理出整個公司的危險源清單。
3.經公司辨識評價組完善的危險源清單發給全體員工確認、補充,使每個員工進一步辨識出本崗位的危險源;再將危險源清單反饋回公司辨識評價組。
4.公司辨識評價組再組織專業人員、管理人員按D=LEC的公式計算D值。式中:D一危險I生分值。(分值大則危險f生大)卜發生事故可能性大小。
E——暴露於潛在危險環境的頻率。 C一事故發生後可能導致的後果。 根據D值確定企業危險的分級。
3、危險源辨識的方法主要有哪些
危險源辨識方法有幾十種之多,如安全檢查表、預危險性分析、危險和操作性研究、故障類型和影響性分析、事件樹分析、故障樹分析、LEC法、儲存量比對法等。
1、安全檢查表法
安全檢查表法是將一系列項目列出檢查表進行分析,以確定系統、場所的狀態是否符合安全要求,通過檢查發現系統中存在的安全隱患,提出改進措施的一種方法。檢查項目可以包括場地、周邊環境、設施、設備、操作、管理等各方面。
2、預先危險性分析
預先危險性分析(Preliminary Hazard Analysis, PHA)也稱初始危險分析,是安全評價的一種方法。是在每項生產活動之前,特別是在設計的開始階段,對系統存在危險類別、出現條件、事故後果等進行概略地分析,盡可能評價出潛在的危險性。
3、危險與可操作性分析
危險與可操作性分析(Hazard and Operability Study)又稱為HAZOP。是英國帝國化學工業公司(ICI)蒙德分部於上世紀60年代發展起來的以引導詞(Guide Words)為核心的系統危險分析方法,已經有40年應用歷史。
4、故障樹分析法
故障樹分析(Fault Tree Analysis,簡稱FTA)又稱事故樹分析,是安全系統工程中最重要的分析方法。事故樹分析從一個可能的事故開始,自上而下、一層層的尋找頂事件的直接原因和間接原因事件,直到基本原因事件,並用邏輯圖把這些事件之間的邏輯關系表達出來。
5、LEC評價法
該方法用與系統風險有關的三種因素指標值的乘積來評價操作人員傷亡風險大小,這三種因素分別是:L(likelihood,事故發生的可能性)、E(exposure,人員暴露於危險環境中的頻繁程度)和C(consequence,一旦發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後果)。
給三種因素的不同等級分別確定不同的分值,再以三個分值的乘積D(danger,危險性)來評價作業條件危險性的大小。
(3)設備危險源辨識微視頻擴展資料
危險源的控制可從三方面進行,即技術控制、人行為控制和管理控制。
1、技術控制
即採用技術措施對固有危險源進行控制,主要技術有消除、控制、防護、隔離、監控、保留和轉移等。技術控制的具體內容請參看第三章和第四章的有關內容。
2、人行為控制
即控制人為失誤,減少人不正確行為對危險源的觸發作用。人為失誤的主要表現形式有:操作失誤,指揮錯誤,不正確的判斷或缺乏判斷,粗心大意,厭煩,懶散,疲勞,緊張,疾病或生理缺陷,錯誤使用防護用品和防護裝置等。人行為的控制首先是加強教育培訓,做到人的安全化;其次應做到操作安全化。
3、管理控制
可採取以下管理措施,對危險源實行控制。
(1)建立健全危險源管理的規章制度。
(2)明確責任、定期檢查。
(3)加強危險源的日常管理。
(4)抓好信息反饋、及時整改隱患。
(5)搞好危險源控制管理的基礎建設工作。
(6)搞好危險源控制管理的考核評價和獎懲。
4、危險源辨識方法
5、如何識別危險源
明者見於未來萌,智者避危於自無形,禍固多藏於隱微,而發於人之所乎者也。我對於如何辨識風險的問題,看重於: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事前三思,看天看地看人。對周圍環境、人員、設備等進行排查,對於不安全的因素必須採取措施或消除後方再繼續進行下一步的工作。這一點的前提是根據本崗位或工作特點的基礎知識和業務必須扎實牢固,思想上謹慎、業務上精湛。
6、自動化機器設備有哪些危險源?
危險源的識別是整個設備風險管理的首要問題,設備風險管理的實質是對危險專源的管理.對危險源的屬深入分析可以使企業掌握危險源的具體位置和作用機理,有助於設備管理部門發現設備事故發生的根本原因並提出相應改進措施.本文從管理角度出發,將危險源分為三類,即物質性危險源、管理性危險源和控制性危險源,最後,給出了危險源辨識流程
7、危險源辨識ppt有推薦嗎
危險源辨識與風險評估是管理的技術基礎,因其專業性和系統性較強,也使得該項工作成為眾多企業HSE管理的最薄弱環節之一。如果沒有專業系統的風險梳理,更無法實施有效管控,企業的安全管理就失去了「核心」和 「抓手」。
危害辨識過程具體涉及以下幾個方面。
①確定危險、危害因索的分布
將危險、危害因素進 行綜合歸納,得出系統中存在哪些種類危險、危害因素及其分布狀況的綜合資料。
②確定危險、危害因素的內容
為了有序、方便地進 行分析,防止遺漏,宜按廠址、平面布局、建(構)築物、 物質、生產工藝及設備、輔助生產設施(包括公用工程)、 作業環境危險幾部分,分別分析其存在的危險、危害因素, 列表登記。
③確定傷害(危害)方式
傷害(危害)方式指對人 體造成傷害、對人身健康造成損壞的方式。例如,機械傷害 的擠壓、咬合、碰撞、剪切等,中毒的耙器官、生理功能異常、生理結構損傷形式(如黏膜糜爛、植物神經紊亂、室息 等),粉塵在肺泡內阻留、肺組織釺維化、肺組織癌變等。
④確定傷害(危害)途徑和范圍
大部分危險、危害 因素是通過與人體直接接觸造成傷害;爆炸是通過沖擊波、 火焰、飛濺物體在一定空間范圍內造成傷害;毒物是通過直接接觸(呼吸道、食道、皮膚黏膜等)或一定區域內通過呼 吸帶的空氣作用於人體;雜訊是通過一定距離的空氣損傷聽 覺的。
⑤確定主要危險、危害因素
對導致事故發生條件的直接原因、誘導原因進行重點分析,從而為確定評價目標、 評價重點、劃分評價單元、選擇評價方法和採取控制措施計 劃提供基礎。
⑥確定重大危險、危害因素
分析時要防止遺漏,特 別是對可導致重大事故的危險、危害因素要給予特別的關 注,不得忽略。不僅要分析正常生產運轉、操作時的危險、 危害因素,更重要的是要分析設備、裝置破壞及操作失誤可 能產生嚴重後果的危險、危害因素。
賽為安全專業咨詢團隊可以協助您的企業輕松解決「難題」。通過多角度、多渠道、全方位開展危險源的辨識和風險評估;辨識前做好准備工作,劃分合適步驟、拆分功能單元;根據新、老工藝不同,分別採取不同形式;編制辨識清單。
近年來,賽為安全積極投身於互聯網技術在安全生產管理領域的應用相關的研究、開發與應用推廣。其基於現代安全管理理念與方法研究、開發的「安全眼」在線管理系統是以系統化的咨詢方案為基礎,以客戶前端系統(Web端/移動端軟體和移動智能終端硬體)和賽為專業支持平台為抓手,可完美針對企業安全風險特點,與生產運營對接,精準解決安全生產制度落地、員工安全培訓教育、安全生產風險實時監控和科學化決策等最具挑戰的安全管理難題,全面有效地幫助企業解決HSE管理中的典型難題和困惑。( 「安全眼」在線管理系統以其突出的應用效果還榮獲了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 「2017年安全生產重特大事故防治關鍵技術科技項目」。)安全眼可以大大提高風險評估與管控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