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短視頻 > 望江亭南棒子只說是楊微視頻

望江亭南棒子只說是楊微視頻

發布時間:2021-02-07 04:23:57

1、《望江亭》中譚記兒的形象

元政府明文規定,不許婦女再嫁。關漢卿創作《望江亭》,一開場,就讓心如死灰的孀婦譚記兒與躊躇滿志的鰥夫白士中巧遇。庵堂本是情慾禁地,卻成了才子佳人海誓山盟的天堂,體現了濃郁的理想主義色彩。新婚不久,白士中收到京城恩師書信,知曉楊衙內藉助其父勢力,拿著皇帝聖旨、尚方寶劍,來索性命,意欲強奪譚記兒。盡管白士中是堂堂潭州太守,相當於如今的市級領導,有「好爸爸」撐腰的楊衙內也不放眼裡,而皇帝不查虛實,任由奸臣為非作歹。這樣的筆法,在民族壓迫沉重、政治斗爭復雜的元帝國,是何等尖銳、犀利!關漢卿幾乎是擊中政府要害,繼而向觀眾展示了一個弱女子的智慧與勇敢。

望江亭下,譚記兒強作歡顏,虛與委蛇,灌醉楊衙內,偷換聖旨、尚方寶劍,驚心動魄。翌日,當楊衙內來到潭州府,准備宣布白士中罪狀,才發現手上的聖旨換成了自己昨晚寫的淫詞浪句,楊衙內隨即被關入大牢……《望江亭》便在這「好人好報、惡人惡報」的喜劇氣氛中結束,我們和關漢卿一樣,祝福白士中夫婦美滿幸福,白頭到老。但我知,這樣的結局,其實是關漢卿的一廂情願,是他理想主義情懷所致。事實上,整個行動中,第一,譚記兒未必能如願偷天換日;第二,楊衙內畢竟有個「好爸爸」,萬一追查下來,譚記兒盜聖旨、尚方寶劍,必是死罪一條,白士中也未必能倖免。

1956年,王雁在關漢卿原著的基礎上,綜合了川劇《譚記兒》,編寫了京劇《望江亭》,由張君秋先生演出,紅火一時,至今不衰。1958年,上海海燕電影製片廠將《望江亭》拍成京劇電影,張君秋先生將最美的譚記兒永遠地留在了膠片上。

張先生的唱功,毋庸置疑地好,那聲音甜脆清澈,難免讓我發生「他不紅,誰紅」的感慨。張先生的做功,細致委婉,一個托腮,微翹蘭花指,淡若寒梅,盡顯古典淑女的嫻靜幽雅。尤其是張先生悠悠然的勁兒,如茗茶聞香,可意會不可言傳,所謂東方式韻致,莫過如此。

新年,我到長安大戲院看北京京劇院張派青衣王蓉蓉主演的《望江亭》。王蓉蓉在《望江亭》中比較圓滿地完成了「譚記兒」角色塑造,幾段經典唱段,如四平調「獨守空帷暗長嘆」、南梆子「先只說楊衙內又來搗亂」,引得陣陣掌聲。我頗為欣賞譚記兒揣著小鋼刀上島的一幕,譚記兒抱著玉石俱焚之心,決意與楊衙內殊死一搏,其內心的忐忑、堅毅,在王蓉蓉的演繹下,生動感人。

2、京劇的唱腔的特點是什麼

西皮來
戲曲腔調源,京劇唱腔的主要腔調之一,一般認為出於梆子腔,明末清初秦腔流傳至湖北襄陽一帶,同當地民間曲調結合演變成襄陽調,後稱為湖廣腔,又稱西皮。西皮腔流傳亦甚廣,湘劇、桂劇等中稱為「北路」,粵劇中稱為「梆子」,滇劇中稱為「襄陽調」。京劇西皮則是早在乾隆四十四年秦腔演員魏長生入京後,在徽秦合流的基礎上,於道光年間湖北演員王洪貴、李六、餘三勝等入京,帶來所謂楚調,再一次促成徽漢合流而形成的。西皮腔屬板腔體,其結構特徵以七、十字句三個片語首字為標志,為抑揚揚格,即所謂「眼起板落」。旋律多跳進,曲調起伏跌宕,節奏形式多樣,速度較快,胡琴 京劇唱腔
定弦為la,、mi,唱腔最後大多結束在宮音上,具有宮調式的特徵(旦角為徴調),與二黃相比,具有高亢、激越、活躍、明快的情調特點,又用於表現活躍輕快、慷慨激昂的情感。西皮的板式類別豐富,有「原板」、「慢板」、「快三眼」、「二六」、「流水」、「快板」、「導板」、「搖板」、「散板」等,也有反調

3、京劇中的唱腔;南梆子和四平調的區別是什麼?

南梆子和四平調的區別:

1、南梆子京劇曲調,梆子腔的南化,其結構特徵以七、十字句三個片語首字為標志,為抑抑揚格。比西皮多一抑格,因而比西皮更接近梆子腔。

2、南梆子有導板和原板,且只用於旦角與小生。南梆子旋律和情調與西皮相似,然而它更嫵媚柔婉、明快秀麗,因而抒情性更強。

3、胡琴用西皮定弦,過門除前奏的前半部分有其特徵外,後半部分及小過門均和西皮相似。著名的唱段有《霸王別姬》中「看大王在帳中和衣睡穩」,《春閨夢》中「被糾纏陡想起婚時情景」,《望江亭》中「只說是楊衙內又來攪亂」等。

4、四平調戲曲腔調,京劇中亦稱二黃平板。四平調的結構,以七、十字句三個片語首字為標志,其上句為揚抑揚格,下句為抑揚揚格,加上片語內各字的節奏交叉,它兼有西皮與二黃的結構特點。

5、從調式上看,上句落re 、下句落do,和西皮相同。從旋律及過門特點上看,又和二黃接近,這些均和它的歷史淵源和產生流行之地有密切關系。四平調板式有原板、慢板兩種,並用二黃同類板式的過門。胡琴定弦亦和二黃相同。

6、四平調的特點在於句法變化比較復雜,因此常可以容納不恨規則的長短句子,可以是輕快飄逸、閑散敘事的,也可以是委婉纏綿、華麗多姿或蒼涼憤切的等等。

(3)望江亭南棒子只說是楊微視頻擴展資料

在戲曲音樂結構中,聲樂部分是它的主體。中國傳統美學思想認為人聲歌唱比器樂伴奏更為親切動人,更易喚起觀眾的理解與共鳴。其原因在於樂器所奏出的音樂,雖然也能傳情,卻不能表意。戲曲音樂刻畫人物形象,主體依靠聲樂,即優美的唱腔與動人的演唱。

戲曲中無論演唱的是曲牌還是板腔,都可以分為抒情性唱腔、敘事性唱腔和戲劇性唱腔。抒情性唱腔的特點是字少聲多,旋律性強,長於抒發內在的感情;敘事性唱腔的特點為字多聲少,朗誦性強,適用於敘述、對答的場合。

戲劇性唱腔多為節拍自由的散板,節奏的伸縮有極大靈活性,因而長於表現激昂強烈的感情。這三類曲調的交替運用,構成了戲曲音樂變化多端的戲劇性。中國戲曲有很多傳統劇目,其所以能在舞台上久唱不衰,主要得力於其中膾炙人口的唱腔。

4、京劇《望江亭》只說是揚衙內又來攪亂是什麼板式荀派的特點荀派

是南梆子。荀派的話用我們來講就是浪。官方就是柔媚婉約

5、誰能告訴我有關望江亭的故事

惡少楊衙內,想藉其父楊太尉的勢力,企圖霸佔年輕貌美的寡婦譚記兒為妾。譚記兒不允,避至「清安觀」內,為父親抄寫經卷。

一日,觀主白道姑侄兒白士中新任檀州太守,於途中經「清安觀」與譚記兒相識,兩人一見鍾情,結為夫婦,同往檀州任所。事被楊衙內得知,與其父楊太尉狼狽為奸,取得聖旨和上方寶劍,假造罪名,陷害白士中。白士中得恩師李丞相密報後,憤慨萬分。

譚記兒聞知,亦怒滿胸懷。適逢中秋佳節,得悉楊衙內是晚將停泊於「望江亭」,譚不甘坐以待斃,即與白士中商議對策。當晚譚巧扮漁婦,來到楊駐扎之「望江亭」。正當楊衙內貪戀酒色,得意忘形之際,譚智取楊用以陷害白士中的聖旨和上方寶劍。

次日,楊衙內以欽差身份,來至太守府拿問白士中。楊因聖旨和上方寶劍為譚取去,一時狼狽不堪,無言相答,當場被白士中以假冒欽差、調戲民女的罪名,責打40大板,收監問罪。至此,恩愛夫婦白士中、譚記兒終於化險為夷,渡過了難關。

(5)望江亭南棒子只說是楊微視頻擴展資料

《望江亭》京劇角色的分行十分細致,早先分為十行,後來才歸並為生旦凈丑四行。各類角色根據劇中人物的身份、氣質與性格的不同,都有固定的臉譜、扮相和服飾,各行角色的舞台動作也都有規范。

京劇形成的初期,老生最受重視,出現了「老生三傑」程長庚、餘三勝、張二奎和「老生新三傑」譚鑫培、汪秋芬、孫菊仙。

上世紀20年代出現「四大名旦」梅蘭芳、程硯秋、荀慧生、尚小雲後,旦角的地位變得重要了。這是京劇發展的一個重要的變化。

1928年,北京的《戲劇月刊》,發起以「四大名旦」為題的徵文,獲得觀眾熱烈響應。1930年徵文揭曉,集中於梅、程、荀、尚四人,稱梅蘭芳如春蘭有王者之香,程硯秋如菊花霜天挺秀,荀慧生如牡丹占盡春色,尚小雲如芙蓉映日鮮紅。自此,「四大名旦」的名聲流傳全國。

與望江亭南棒子只說是楊微視頻相關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