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短視頻 > 西瓜地套種紅薯技術視頻

西瓜地套種紅薯技術視頻

發布時間:2021-02-05 19:21:07

1、大蒜地能套種紅薯嗎

大蒜 (Garlic)又叫蒜頭、大蒜頭、胡蒜、葫、獨蒜、獨頭蒜,是蒜類植物的統內稱。半年生草本容植物,百合科蔥屬,以鱗莖入葯。春、夏採收,扎把,懸掛通風處,陰干備用。農諺說「種蒜不出九(月),出九長獨頭」,6月葉枯時採挖,除去泥沙,通風晾乾或烘烤至外皮乾燥。

2、西瓜和紅薯怎麼套種

?

3、辣椒地里能套種紅薯嗎

甘薯與辣椒套種,是一種高產、穩產、高效、抗災的套種組合,多在糧食產區推廣。據研究,這兩種作物的綜合利用率都在90%以上,辣椒可延長到10月罷園,甘薯也可到10月上中旬一次性收獲,甘薯與辣椒套種一般每畝產甘薯1500~2000公斤,辣椒2000~3000公斤,合計產值可達5000~8000元。

品種選擇。甘薯最好能選擇短蔓品種,也可選用高澱粉品種YS86、YS13,或中蔓型品種湘薯16號,薯脯加工型品種湘薯15號等。近幾年來,也流行種植特色紅薯品種如水果型紅薯品種,或紫色品種紫金薯。辣椒應選用株型緊湊、結果集中、成熟期一致、抗逆性強、加工利用價值較高的干辣椒品種,也可選用適合貯運或宜作戀秋栽培的湘研19號、寧椒5號等辣椒品種。
套種密度。採用1.2米寬(連溝)的高畦,可於高畦的兩邊各栽植1行辣椒,2行辣椒之間套種1行甘薯,形成2:1的配比,辣椒行距62.5厘米,每穴2株,甘薯行距125厘米,株距33厘米。也可作1.86米寬的弧形高畦,兩邊各栽1行辣椒,中間畦背上栽2行甘薯,形成2:2的配比,辣椒行距為108厘米,穴距30厘米,每穴2株,甘薯行距108厘米,株距33厘米。
甘薯種植。甘薯育苗宜單獨擇地進行,一般在3月中旬至4月上旬育苗,利用塊根無性繁殖,苗齡30天左右,選擇壯苗或薯蔓中上段作為扦插苗移栽,10月初至10月中旬及時收獲。
辣椒種植。辣椒一般在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利用大棚進行冷床播種育苗,越冬前做好保溫防凍等苗期管理,開春後及時澆水追肥,培育壯苗,3月下旬至4月下旬採用地膜覆蓋移栽。
參考資料:http://www.hongshumiao.cn/news/html/?524.html

4、西瓜和紅薯套種模式,會有哪些弊與利呢?

我們說了紅薯套種玉米的栽培技術,今天我們來說下西瓜與紅薯套種,高效利用土地資源的栽培技術,好了,廢話就不多說了,先來看看具體的操作步驟把:

1、准備工作

1.1地塊選擇及肥料准備:選擇肥沃的沙壤土,要求旱能澆,澇能排,五年內沒有種過西瓜,上茬沒有種植過紅薯的地塊。按每畝用雞糞2米3的標准,提前准備,充分腐熟。在地上按每2米的間隔開挖寬40厘米,深40厘米的施肥溝,把雞糞按每1.5米3/畝均勻地鋪到溝內,同時撒施硫酸鉀型復合肥(15-15-15)40公斤,然後把溝填平。移栽前,在溝上覆蓋地膜,提前增溫。地膜最好選用黑色的,以利於提高地溫,減少雜草危害。

1.2西瓜品種選擇:選用當地主栽品種豐收1號(天津武清產),該品種生長期100天,單瓜重7~9公斤,瓜皮深綠,不易裂瓜,極耐貯運,品質優良,抗病力強,深受廣大瓜農歡迎。

1.3紅薯品種選擇:選擇品質優良,市場銷路好,深受廣大消費者歡迎的鮮食或烤食型品種,要求沒有黑斑病的種苗。

2、西瓜的栽培

2.1營養缽育苗:

2.1.1種子處理:3月上旬,用溫水浸種4~6小時,然後撈出瀝干,置於溫暖處催芽,催芽溫度保持在25~30°C,種子大量萌芽時開始播種。

2.1.2播種:選用8×8厘米的營養缽,營養土用耕層壤土與腐熟有機肥按4:1的比例混合均勻,裝入營養缽中。把萌芽的種子播種到營養缽中,每個營養缽播1粒種子,播種完成後放入育苗拱棚中,用噴壺澆足水。為了防止低溫對育苗造成不利影響,事先在育苗棚地面下鋪設地熱線。

2.1.3育苗期的管理:育苗期間,白天中午溫度過高時應及時通風,傍晚及時加蓋草苫,並通過地熱線控制夜間溫度不低於12°C。待長到3葉期准備移栽前,加大通風量,減少澆水,進行練苗。

2.2移栽及田間管理

2.2.1移栽:在4月10日以後,幼苗3葉期,冷空氣過境後,氣溫開始回升時,選擇無風的天氣進行移栽。移栽時注意不要碰散土坨,以防根系受傷。在地膜中間單行栽植,株距40厘米,每畝750~800株,移栽完後及時澆透水,然後覆蓋小拱棚,保證幼苗不受凍害。

2.2.2移栽後的管理,西瓜移栽後正值春季多風的季節,拱棚一定要用土壓實,防止被風刮壞,威脅幼苗的安全。在晴朗無風的天氣,把部分拱棚揭開,通風換氣,同時避免強光對葉片造成灼傷。及時澆水,保證苗期生長的需要。

2.2.3瓜秧整枝:5月上旬以後,隨著溫度的提高,大風天氣逐漸減少,拱棚即可完全揭開。瓜秧進入快速生長期,此時注意壓蔓,防止被大風吹斷。豐收1號屬於大型瓜,要求雙蔓整枝,其餘側枝全部摘除。

2.2.4人工授粉:根據該品種的特性,每株只留一個瓜。保留第二個瓜,既能保證盡早上市,又能保證產量和品質。為了便於管理,要求人工授粉,授粉時認真做好標記,並做好記錄。

2.2.5授粉後的管理:西瓜座瓜以後,進入迅速膨大期,對水、肥的需求急劇增加,此時結合澆水,沖施硫酸鉀20~25公斤。瓜秧生長旺盛,要加強掐尖打蔓,防止瘋長,同時摘除瓜秧上多餘的瓜,保證西瓜正常膨大。此時雨水逐漸增多,要注意及時排水,降低田間濕度,減少病害的發生。

2.2.6西瓜的採摘:西瓜成熟前要注意在午後瓜柄柔軟時進行轉瓜,使其全面受光,色澤均勻,瓜形端正,成熟度一致。該品種在授粉後33天成熟,根據授粉時的標記,分批採摘上市。西瓜採摘後,拔除瓜秧,進入紅薯管理階段。

5、現在紅薯地里可以套種什麼

紅薯由於秧長,來一般不自適宜套種作物,特別是些矮徑的作物。如果一定要套種,就要掌握一定的原則,一是不爭肥,二是可以相促進,種玉米不是最好的選擇,玉米會爭肥的。如果可能,可以進行煙薯套,在煙苗起來後,在煙壟中進行紅薯 種植。

6、小麥套西瓜,小麥收割後西瓜套紅薯,這套種有多大可能性?(請專家們分析下,感謝!)

預留1.2米西瓜套,兩套中間5米種小麥。瓜套用40cm黑色除草膜分開覆蓋,栽雙行西瓜,株距1m。小辣椒沿地膜外邊栽恆20cm一蹲(3棵苗)。收麥後5m麥茬地可栽三行紅薯,梏距5Ocm。我們太康這邊瓜農已種了好多年了。

7、什麼是玉米套種紅薯?? 具體怎麼做?我想知道這個方法

玉米與紅薯間套作是以紅薯為主,玉米為輔的間套種模式,是建立在利用不同作物在共生期處於生長空間不同,高棵作物間套種矮棵作物,互不影響生長且實現生物多樣性控制病蟲發生的理論基礎上,充分利用高桿作物與矮桿作物的空間優勢,是提高復種指數,增加復合產量及產值的有效措施。
1、品種選擇
紅薯應選早熟、高產、抗病品種。海拔1850米以下地區最佳種植品種有卷葉、萬斤苕、山川紫、豫薯12號、徐薯34號等。 玉米以會單四號為主。
2、玉米與紅薯間套種的主要模式
以5行紅薯套種1行玉米,復合帶3米;6行紅薯套種2行玉米,復合帶4米為主要模式,各地可根據栽培習慣及生產水平合理選擇套種模式。
3、適期扦插
適時早插有利於紅薯高產,提高薯塊曬絲率、澱粉含量及品質。玉米、紅薯可同期播種扦插,也可先種玉米後扦插紅薯,6月初開始播種扦插。扦插方法一般採用斜插法,將有4-6個節、長15-20厘米的薯苗,傾斜與地面成一定角度插入土中3節左右。對乾旱地區、土質較瘦和旱季扦插時,宜採用直插法,將長10-15厘米約有3-5個節的薯苗,直插入土2-3節。為保證甘薯扦插後保全苗,應做到「四不插」,即在暴雨不插、西北風不插、光照強烈不插、久晴土燥不插,以防止缺株斷壟。
4、合理密植
紅薯覆膜栽培採用(60cm+40cm)/2×35cm的規格進行雙行扦插,肥地宜稀,瘦地宜密。玉米均採用地膜覆蓋,規格為(60cm+40cm)/2×35cm,密度為3800株。
5、科學管理
扦插後3-5天,查苗補缺,防止缺株斷壟;扦插後15天左右結合追肥進行第一次中耕。在肥水條件較好、生長勢好的田塊,可將薯苗摘頂,以促進基部分枝,多結薯、結大薯;中期管理,以抗旱為主,一方面在乾旱來臨前促進紅薯封壟以提高抗旱力,另一方面進行淺中耕減少水分的蒸發;後期管理,看苗補施根外追肥,防止早衰。紅薯生長中後期如遇連續陰雨,地上部莖葉旺長,應採用提蔓方法,拉斷莖節上發生的不定根,控制地上部份生長以利塊根肥大。
6、合理施肥
紅薯需肥雖較多卻又耐瘠,高產對鉀肥需要量大。在施肥技術上以紅薯為主玉米不再另施:
(1)增施有機肥,畝施有機肥1000-2000公斤;
(2)氮、磷、鉀配合施用,重施鉀肥。高產田施肥量為氮6-10千克(摺合尿素13-22千克),磷3-7千克(摺合鈣鎂磷肥21-50千克,鉀5-9千克(摺合鉀肥10-18千克)。肥力低的土壤按高限用量,肥力高的土壤按低限用量。肥料總用量的60%作基肥,40%作追肥;
(3)追肥應早施苗肥,中、後期看苗適施裂縫肥,後期噴施磷酸二氫鉀。苗肥在插後15天左右施用,一般每畝用人糞尿250-500千克或尿素3-5公斤,兌水澆施,澆於植株基部,兼有抗旱保苗作用;在雨水多、薯苗長勢好時,離薯苗稍遠澆施,以免細根大量發生。
7、適時收獲
玉米成熟較早,達到完全成熟應及時收獲,砍出植株有利於紅薯生長期。紅薯收獲過早,會顯著降低塊根的產量;收獲過晚,塊根常受低溫冷害的影響,耐貯性大大降低,切干率下降。因此,必須適時收獲。一般在地溫18℃以下開始收刨,在枯霜前收刨完畢。

與西瓜地套種紅薯技術視頻相關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