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關於文化自信的話題和內容
我覺得文化自信應該是呃就是對待傳統文化的一種繼承和傳揚。
2、求一部關於自信 自立 自強 勤奮 開拓 創新的微電影或視頻短片
?
3、有關文化自信的名言
1、知人者智,自知copy者明。——老聃
2、天生我材必有用。——李白
3、恃人不如自恃也。——先秦
4、自信是英雄的本質。——愛默生
5、最野蠻的是輕蔑自己。——蒙田
6、信心是命運的主宰。——海倫。凱勒
7、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決。——愛默生
8、應該相信自己是生活的強者。——雨果
9、走你的路,讓別人去說罷!——但丁
10、自信與自靠是堅強的柱石。——英國
11、恢xx士之氣,不宜妄自菲薄。——諸葛亮
12、自信是向成功邁出的第一步。——愛因斯坦
13、沒有自尊心的人,即近於自卑。——莎士比亞
14、人有了堅定的信念才是不可戰勝的。——貝蒂
15、無論如何,「流言」總不能嚇啞我的。——魯迅
16、信念!有信念的人經得起任何風暴。——奧維德
4、文化自信的五個內涵
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為新時代堅定文化自信提供了基本遵循,深刻理解這一思想內涵,對推進新時代中國社會主義事業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具有重要意義。
1、更加珍視優秀傳統文化是新時代堅定文化自信的鮮明特色
中華民族創造的燦爛輝煌的文化,是我們自信的根底。但歷史文化作為不同歷史時期文化的集萃,需要以科學的態度對待之。堅定文化自信,就要傳承和弘揚民族優秀思想文化。新時代繼承弘揚民族文化一定要堅持古為今用、推陳出新,有鑒別地加以對待,有揚棄地加以繼承。
2、更好繼承紅色革命文化是新時代堅定文化自信的鮮明特點
善於繼承才能更好創新。黨領導人民所進行的革命、建設、改革、發展的歷程貫穿著孕育紅色革命精神、傳揚紅色革命精神、彰顯紅色革命精神的文化脈絡。
3、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方向是新時代堅定文化自信的鮮明旗幟
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精髓就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而其精神內核則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當前,堅持文化建設的社會主義方向,需要發揮好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國民教育、精神文明創建、精神文化產品創作生產傳播的引領作用。
(4)有關文化自信的微視頻擴展資料:
文化自信的重大意義
正因為文化自信有著上述獨特作用,它的意義也就特別重大。這些重大意義可從多個維度去作分析。
從國際發展的趨勢看,文化自信是國家文化軟實力激烈競爭的必然要求。20世紀後期,隨著知識經濟、人工智慧、生命科學、互聯網、新能源等的發展,人們認為文化變成了當代國際競爭中的新焦點。19世紀是靠軍事改變世界,20世紀是靠經濟改變世界,21世紀則要靠文化改變世界。
從這一意義上說,誰佔領了文化發展制高點,誰擁有了強大的文化軟實力,誰就能夠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贏得主動。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的:「文化軟實力集中體現了一個國家基於文化而具有的凝聚力和生命力,以及由此產生的吸引力和影響力。
古往今來,任何一個大國的發展進程,既是經濟總量、軍事力量等硬實力提高的過程,也是價值觀念、思想文化等軟實力提高的進程。」
「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關系我國在世界文化格局中的定位,關系我國國際地位和國際影響力,關系『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實現。」
5、文化自信背景
你好
Part 1 文化自信·繼承優秀傳統
一、自信是歷史根脈的守護
1.堅定文化自信,離不開對中華民族歷史的認知和運用。歷史是一面鏡子,從歷史中,我們能夠更好看清世界、參透生活、認識自己;歷史也是一位智者,同歷史對話,我們能夠更好認識過去、把握當下、面向未來。「觀古今於須臾,撫四海於一瞬。」沒有歷史感,文學家、藝術家就很難有豐富的靈感和深刻的思想。文學家、藝術家要結合史料進行藝術再現,必須有史識、史才、史德。
2. 城市是一個民族文化和情感記憶的載體,歷史文化是城市魅力之關鍵。古人講,「萬物有所生,而獨知守其根」。中華文明延綿至今,正是因為有這種根的意識。現在,很多建設行為表現出對歷史文化的無知和輕蔑,做了不少割斷歷史文脈的蠢事。城市建設,要讓居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記得住鄉愁」,就要保護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延續城市歷史文脈,保留中華文化基因。
二、自信是文藝精粹的宣揚
1.中華美學講求托物言志、寓理於情,講求言簡意賅、凝練節制,講求形神兼備、意境深遠,強調知、情、意、行相統一。我們要堅守中華文化立場、傳承中華文化基因,展現中華審美風范。
2.中華文化是我們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最深厚的根基,是我們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的重要途徑。要使中華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與當代文化相適應、與現代社會相協調,以人們喜聞樂見、具有廣泛參與性的方式推廣開來,把跨越時空、超越國度、富有永恆魅力、具有當代價值的文化精神弘揚起來,把繼承傳統優秀文化又弘揚時代精神、立足本國又面向世界的當代中國文化創新成果傳播出去。
範文示例:
了解是自信的前提,認同是自信的歸宿。當我們談及文化自信時,所秉持的態度並非全盤接收民族傳統,而是從經典中汲取養分,灌溉中華文化這棵歷經風霜而屹立不倒的參天大樹。近年來,以中華傳統文化為主題的優秀節目先後出爐,帶給我們煥然一新的感官體驗——《中國詩詞大會》以互動問答勾連詩意文韻、《國家寶藏》以文物源流串聯歷史軌跡、《航拍中國》以故事化敘事安放地理人文景觀。這些成功的文藝作品,無一不是將深刻的理解轉化為靈巧的表達,再以靈巧的表達促成廣泛的認同,把抽象的「文化自信」譜寫為生動的國潮復興。
6、求有關文化自信的作文素材
抄「我平時不讓孩子多看電視襲。但是,這個寒假,我和孩子一期不落看完了《中國詩詞大會》,還把去年的第一季找出來回看。很少有電視節目能夠讓大人和孩子有高度共鳴,但是這檔節目做到了。」上海市民徐明說,「女兒告訴我,她感到詩意在流淌,有一種『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的意境。
心靈有所屬: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不少專家認為,《中國詩詞大會》是文化供給側改革的一次有益嘗試。它已經成為一個引子,將長期默默植根於校園、社會對傳統文化的情感激發出來。
「中國人的詩心一直在,但需要被激活。」活動評委、中央民族大學副教授蒙曼認為,節目的走紅其實暗合了社會中本就埋藏著的了解傳統文化的需求,將娛樂節目模式和文化傳播結合起來。「所謂熒屏清流,『清』指其品質與品位,『流』就是要真正流到觀眾心裡。」
「中國老百姓對於詩詞的喜愛和愛好,從來就沒有斷絕過,古典詩詞的美,根植於文化傳統,是自然而然形成的。」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中國文學史專家駱玉明對記者說,盡管文化傳統在現代社會存在「損壞」的情形,但隨著近年來文化環境和文化傳統得以逐步修復,出現詩詞熱是自然而然的現象。
7、大家有沒有文化自信文化思想方面的黨課
文化自覺,首先是對本民族,本國家自有優秀文化形態的認可、接受和自覺專傳承,這是態度問題屬。文化的范疇可以是區域性的也可以是共生性的、世界性的。所以對國學,對自有文化的認可、接受和自覺傳承不僅要在本國內形成這樣的風氣,同樣我們走出國門以後,也要隨時隨地將它的優勢發揮出來,「美美與共」就是這個意圖。但傳承切忌「一哄而上,一哄而下」的態度,這是對文化自覺的一種侮辱。其次要堅持正確的對待文化的方針和政策,堅持服務的對象是廣大民眾。我們的文化就是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文化,就是「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源於生活高於生活的藝術形式和樣式。所以就要用群眾聽得懂的語言推演自己的故事。
8、關於文化自信的優美作文題目
文化自信
歷史的花開了又謝,謝了又開,千年時光彈指一揮間悄然滑過,回想幾千年前屹立於世界之巔的中國文明--那令人驚嘆的四大發明,先秦諸子的百家爭鳴以及一系列的科學成就,這些無一不昭示著中國文化曾經的繁榮與昌盛。而如今,經歷過近代那場持續一百多年的恥辱的我們,卻不再相信祖先代代傳承至今的古老文化,轉而把西方文化奉為經典,一味的批判中華文化的腐朽與落後。可是,請試想,假如中華文明真的沒有與時俱進,那麼為什麼世界四大古文明如今只剩我們這一支還依然在迸發活力,為什麼經歷了如此多的坎坷,它依舊屹立於世界東方,巋然不倒。我們的文化一直都在創新啊,只是有些人不曾發覺罷了。就拿漢字來說,經歷了小篆、隸書、楷書再到行書,到如今,簡體漢字已被我們應用在生活的方方面面,設想一下,假如我們還要寫那些壁畫繁瑣的字體來表達自己,那麼生活中會平添多少不便!
其實我們應該為自己的文化感到自信,因為它五千年的悠久歷史,因為它為人類的文明進步所做的巨大貢獻,也因為它曾帶領中國沖向世界的巔峰!造紙術、火葯、指南針,哪一項不是改變世界前進步伐的發明啊。而且中國的茶道、功夫、儒學思想更是對世界產生了深遠影響。馬可波羅曾在他的游記中贊美中國是"物產豐富的天朝大國",讓無數的西方人神往。擁有著這樣優秀過去的我們,又有什麼理由不為自己的文化感到自豪!不必依仗於外國人的肯定,我們的文化底蘊本就比他們深,為什麼還要他們來肯定。中國人少的只是那一份對於自己文化的信仰與自豪,只要再多一份自信和從容,我們一定可以讓華夏文明在二十一世紀煥發出無與倫比的活力,讓世界看到中國這頭沉睡的巨石在蘇醒後究竟可以爆發出多麼大的威力。
孔子學院在全球三十多個國家開辦,無數的外國人慕名進入;"中國年"在俄羅斯成功舉辦,吸引了大批外國遊客前往游覽;中國的功夫之鄉每年也都吸引大批外國人前來拜師學藝。這一切都證明了中國文化對於世界的吸引力。文化是一個國家的軟實力,一個國家的文化強大了,這個國家才會真的強大。試問,一個只有GDP支撐的國家,又能在復興之路上走多遠!
我們要不斷發揚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讓文化成為祖國崛起的堅強後盾。作為一名中學生,我們要對自己的文化有堅定的自信。我相信,終有一天中國會令世界刮目相看,中國文化會再次引領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