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短視頻 > 文明禮儀的微視頻

文明禮儀的微視頻

發布時間:2021-02-01 01:59:43

1、小學生演講《崇尚禮儀,從我做起》視頻

大家好,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文明禮儀伴我行》。
三字經中有這樣一句話:「為人子,方少時,親師友,習禮儀。」意思是說:做子女的,年少時就應當學會尊敬師長,親愛同學,學習人與人之間交往的禮節。
那麼,什麼是禮儀呢?簡單地說文明禮儀不僅是個人素質、教養的體現,也是個人道德和社會公德的觀念。
在我們的校園中,也有一些不文明的現象。比如:下課鈴聲響後,有些男孩兒便橫沖直撞地跑出教室,和其他同學大聲說笑,有時還說出一兩句臟話。還有的同學,可能因為一點口角紛爭而不依不饒,甚至拳腳相加。這些不好的風氣大家一定要制止、杜絕。
有些同學認為要好做到講文明,懂禮貌可真難。其實,從許多生活中的小事就能體現出來:在撞到別人時的一聲「對不起」;得到幫助時的一聲「謝謝」;在和他人告別時的一聲「再見」。只不過這些小事微不足道罷了。
文明禮儀不在於嘴上功夫,而是在於真真正正的實踐。我想:如果你失去了今天,你不算失敗,因為明天會再來;如果你失去了金錢,你不算失敗,因為人生的價值不在錢袋;如果,你失去了文明,你是徹徹底底的失敗,因為你已失去了做人的真諦。讓我們都行動起來,做文明禮儀的小主人,讓我們的校園失去粗言,充滿歡聲笑語,讓文明禮儀之花在校園中萬紫千紅的盛開吧!
有時,一句誠實、有禮貌的語言可平息一場不愉快的爭吵;一句粗野污穢的話可導致一場軒然大波。「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就是這個道理。在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過程中,我們做為二十一世紀的小學生,每個人都要學會使用文雅朴實、健康向上的語言,用文明語言處理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真正體現新世紀小學生優秀的精神風貌。
謝謝大家,我的演講完了。

2、校園文明禮儀常識

一、校園文明禮儀常識有以下4點

1)課堂禮儀。遵守課堂紀律是學生最基本的禮貌。   

2)服飾儀表。基本要求是:合體,適時,整潔,大方,講究場合。  

3)尊師禮儀 學生在校園內進出或是上下樓與老師相遇時,應主動向老師行禮問好,學生進老師辦公室或是宿舍時,應先敲門,經老師的允許後方可 進入。在老師的工作生活場所不能隨便翻老師的物品,學生對老師的相貌與衣著不能指指點點。品頭論足;要尊重老師的習慣和人格。  

4)同學間的禮儀。同學之間的深厚友誼是生活中的一種團結友愛的力量。注意同學之間的禮儀禮貌,是獲得良好同學關系的基本要求。在有求於同學時,須用禮貌用語,對於同學遭遇的不幸、偶爾的失敗、學習上暫時的落後等,不應嘲笑、冷落和歧視,而應該給予熱情的幫助。對同學的相貌、體態、衣著不能品頭論足,絕對不能嘲笑同學的生理缺陷,在事關自尊的問題上一定要細心加尊重,同學忌諱的話題不要去談,不要隨便議論同學的不是。

3、校園文明禮儀微視頻怎麼做

你好,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所幫助!
禮儀教育的內容涵蓋著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規范稱為禮節,禮儀在言語動作上的表現稱為禮貌。加強道德實踐應注意禮儀,使人們在「敬人、自律、適度、真誠」的原則上進行人際交往,告別不文明的言行。
學生是學校工作的主體,因此,學生應具有的禮儀常識是學校禮儀教育重要的一部分。學生在課堂上,在活動中,在與教師和同學相處過程中都要遵守一定的禮儀。
1、課堂禮儀:遵守課堂紀律是學生最基本的禮貌。
(1)上課:上課的鈴聲一響,學生應端坐在教室里,恭候老師上課,當教師宣布上課時,全班應迅速肅立,向老師問好,待老師答禮後,方可坐下。
(2)聽講:在課堂上,要認真聽老師講解,注意力集中,獨立思考,重要的內容應做好筆記。當老師提問時,應該先舉手,待老師點到你的名字時才可站起來回答,發言時,身體要立正,態度要落落大方,聲音要清晰響亮,並且應當使用普通話。
(3)下課:聽到下課鈴響時,若老師還未宣布下課,學生應當安心聽講,不要忙著收拾書本,或把桌子弄得乒乓作響,這是對老師的不尊重。下課時,全體同學仍需起立,與老師互道:「再見」。待老師離開教室後,學生方可離開。
2、服飾儀表:穿著指穿衣褲,著鞋襪。其基本要求是:
合體;適時;整潔;大方;講究場合。
3、尊師禮儀:學生在校園內進出或上下樓梯與老師相遇時,應主動向老師行禮問好。學生進老師的辦公室時或宿舍,應先敲門,經老師允許後方可進入。在老師的工作、生活場所,不能隨便翻動老師的物品。學生對老師的相貌和衣著不應指指點點,評頭論足,要尊重老師的習慣和人格。
4、同學問禮儀:同學之間的深厚友誼是生活中的一種團結友愛的力量。注意同學之間的禮儀禮貌,是你獲得良好同學關系的基本要求。同學問可彼此直呼其名,但不能用「喂」、「哎」等不禮貌用語稱呼同學。在有求於同學時,須用「請」、「謝謝」等禮貌用語。借用學習和生活用品時,應先徵得同意後再拿,用後應及時歸還,並要致謝。對於同學遭遇的不幸,偶爾的失敗,學習上暫時的落後等,不應嘲笑、歧視,而應該給予熱情的幫助。對同學的相貌、體態、衣著不能評頭論足,也不能給同學起帶侮辱性的綽號,絕對不能嘲笑同學的生理缺陷。在這些事關自尊的問題上一定要細心加尊重,同學忌諱的話題不要去談,不要隨便議論同學的不是。

4、小學生文明禮儀情景劇

我只知道歌詞(歌詞)來吧來吧來呀!來吧來吧來呀!......
以上回答你滿意么?

5、文明禮儀的歷史故事

1、千里送鵝毛

當時,雲南一少數民族的首領為表示對唐王朝的擁戴,派特使緬伯高向太宗貢獻天鵝。路過沔陽河時,好心的緬伯高把天鵝從籠子里放出來,想給它洗個澡。不料,天鵝展翅飛向高空。緬伯高忙伸手去捉,只扯得幾根鵝毛。

緬伯高急得頓足捶胸,號啕大哭。隨從們勸他說:「已經飛走了,哭也沒有用,還是想想補救的方法吧。」緬伯高一想,也只能如此了。到了長安,緬伯高拜見唐太宗,並獻上禮物。唐太宗見是一個精緻的綢緞小包,便令人打開,一看是幾根鵝毛和一首小詩。

詩曰:「天鵝貢唐朝,山高路途遙。沔陽河失寶,倒地哭號啕。上復聖天子,可饒緬伯高。禮輕情意重,千里送鵝毛。」唐太宗莫名其妙,緬伯高隨即講出事情原委。唐太宗連聲說:「難能可貴! 難能可貴!千里送鵝毛,禮輕情意重!」

這個故事體現著送禮之人誠信的可貴美德。今天,人們用「千里送鵝毛」比喻送出的禮物單薄,但情意卻異常濃厚。

2、孔融讓梨

孔融(153—208 年),魯國人(今山東曲阜),是東漢末年著名的文學家,建安七子之一, 他的文學創作深受魏文帝曹丕的推崇。據史書記載,孔融幼時不但非常聰明,而且還是一個注重兄弟之禮、互助友愛的典型。

孔融四歲的時候,常常和哥哥一塊吃梨。每次,孔融總是拿一個最小的梨子。有一次,爸爸看見了,問道:「你為什麼總是拿小的而不拿大的呢?」孔融說:「我是弟弟,年齡最小,應該吃小的,大的還是讓給哥哥吃吧! 」

孔融小小年紀就懂得兄弟姐妹相互禮讓、 相互幫助、 團結友愛的道理,使全家人都感到驚喜。從此,孔融讓梨的故事也就流傳千載,成為團結友愛的典範。

3、乳姑不怠

崔山南,唐代博陵(今屬河北)人,官至山南西道節度使,人稱「山南」。當年,崔山南的曾祖母長孫夫人,年事已高,牙齒脫落,祖母唐夫人十分孝順,每天盥洗後,都上堂用自己的乳汁喂養婆婆。如此數年,長孫夫人不再吃其他飯食,身體依然健康。

長孫夫人病重時,將全家大小召集在一起說:「我無以報答新婦之恩,但願新婦的子孫媳婦也像她孝敬我一樣孝敬她。」後來崔山南做了高官,果然像長孫夫人所囑,孝敬祖母唐夫人。

4、卧冰求鯉

王祥,琅琊人,生母早喪,繼母朱氏多次在他父親面前說他的壞話,使他失去父愛。繼母患病,他衣不解帶侍候,繼母想吃活鯉魚,適值天寒地凍,他解開衣服卧在冰上,冰忽然自行融化,躍出兩條鯉魚。繼母食後,果然病癒。王祥隱居二十餘年,後從溫縣縣令做到大司農、司空、太尉。

5、玉帛成干戈

公元前592年,當時的齊國國君齊頃公在朝堂接見來自晉國、魯國、衛國和曹國的使臣,各國使臣都帶來了墨玉、幣帛等貴重禮品獻給齊頃公。

獻禮的時候,齊頃公向下一看,只見晉國的亞卿郁克是個獨眼,魯國的上卿是個禿頭,衛國的上卿孫良夫是個跛腳,而曹國的大夫公子首則是個駝背,不禁暗自發笑:怎麼四國是使臣都是有毛病的。當晚,齊頃公見到自己的母親蕭夫人,便把白天看到的四個人當笑話說給蕭夫人聽。

蕭夫人一聽便樂了,執意要親眼見識一下。正好第二天是齊頃公設宴招待各國使臣的日子,於是便答應,讓蕭夫人屆時躲在帷帳的後面觀看。第二天,當四國使臣的車子一起到達,眾人依次入廳時,蕭夫人掀開帷帳向外望,一看到四個使臣便忍不住大笑了起來,

她的隨從也個個笑得前仰後合。笑聲驚動了眾使者,當他們弄明白原來是齊頃公為了讓母親尋開心,特意做了這樣的安排時,個個怒不可遏,不辭而別。四國使臣約定各自回國請兵伐齊,血洗在齊國所受的恥辱。

四年後,四國聯合起來討伐齊國,齊國不敵,大敗,齊頃公只得講和,這便是春秋時著名的「鞍之戰」。

6、文明禮儀文字資料

 1. 禮義廉恥,國之四維,四維不張,國乃滅亡——管子

2. 衣食以厚民生,禮義以養其心——元•許衡

3. 禮義生於富足,盜竊起於貧窮——漢•王符

4. 禮貌是有教養的人的第二個太陽。——赫拉克利特

5. 禮貌經常可以替代最高貴的情感。——梅里美

6. 禮貌像只氣墊,裡面什麼也沒有,卻能奇妙地減少顛簸。——約翰遜

7. 沒有禮貌的人,就像沒有窗戶的房屋。——維吾爾族諺語

8. 人有禮則安,無禮則危。——《禮記》

9. 博學於文,約之以禮。——孔子

10.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 諸葛亮

11. 奢者狼藉儉者安,一凶一吉在眼前。 —— 白居易

12. 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儉;斯以伐根而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長也。 —— 魏徵

13. 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破由奢。 —— 李商隱

14. 侈則多欲。君子多欲則念慕富貴,枉道速禍。 —— 司馬光

15. 善氣迎人,親如弟兄;惡氣迎人,害於戈兵。 —— 管仲

16. 天下有大勇者,猝然臨之而不驚,不故加之而不怒。 —— 蘇軾

17. 禮貌是人類共處的金鑰匙。 —— 松蘇內吉

18. 講話氣勢洶洶,未必就是言之有理。 —— 薩迪

19. 禮貌是村民應該特別小心地養成習慣的第一件大事。

20. 禮貌經常可以替代最高貴的感情。 —— 梅里美

21. 禮貌是最容易做到的事,也是最珍貴的東西。 —岡察爾

22. 禮儀周全能息事寧人——儒貝爾

23. 頭銜愈大,禮儀愈繁——丁尼生

24. 生命是短促的,然而盡管如此,人們還是有時間講究禮儀——愛默生

25. 如果把禮儀看得比月亮還高,結果就會失去人與人真誠的信任——培根

26. 遊子吟: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27. 國尚禮則國昌,家尚禮則家大,身有禮則身修,心有禮則心泰。——清.顏 元

28. 彬彬有禮的風度,主要是自我剋制的表現。——美.愛迪生

29. 禮貌是兒童與青年所應該特別小心地養成習慣的第一件大事。——英.洛克

30. 懷著善意的人,是不難於表達他對人的禮貌的。——法.盧梭

31. 禮貌周全不花錢,卻比什麼都值錢。——西班牙.塞萬提斯

32. 生活里最重要的是有禮貌,它比最高的智慧,比一切學識都重要。——俄. 赫爾岑

33. 良好的禮貌是由微小的犧牲組成。——愛默生

34. 不學禮,無以立。——孔子

35. 凡人之所以貴於禽獸者,以有禮也。——《晏子春秋》

36.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37. 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

38. 生命因你而美麗,世界因我而精彩,村莊因文明而美好!

39. 天空是廣闊的,而比天空更廣闊的是人的心靈。

40. 村莊美麗,從我做起,閃光的青春,從文明起步。

41. 擁有一顆豁達開朗文明之心,能使平凡黯然的生活變得有滋有味。

42. 敬人者,人恆敬之;愛人者,人恆愛之。——孟子

43. 將不可驕,驕則失禮,失禮則人離,人離則眾叛。——諸葛亮

44. 人無禮不立,事無禮不成,國無禮不寧。——荀子

45. 心誠氣溫,氣和辭婉,必能動人。——[明]薛宣《談書錄》

46. 不會寬容人的人,是不配受到別人的寬容的--貝爾奈

47.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山高萬仞無欲則剛。——林則徐

48. 度盡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魯迅

49. 忍耐是痛苦的,但它的結果是甜蜜的。——法.盧梭

50. 世界上最寬闊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寬闊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寬闊的是人的胸懷。——法雨果

51. 沒有寬宏大量的心腸,便算不上真正的英雄。——俄.普希金

52. 不會寬容別人的人,是不配受別人寬容的,但誰能說自己是不需要寬容的呢?——屠格涅夫

53. 唯寬可以容人,唯厚可以載物。——薜渲

54. 人心不是靠武力征服,而是靠愛和寬容大度征服。——斯賓諾

55. 一個偉大的人有兩顆心:一顆心流血,一顆心寬容。——紀伯倫

56. 寬容意味著尊重別人的任何信念。——愛因斯坦

57. 寬宏精神是一切事物中最偉大的。——歐文

58. 忍耐是痛苦的,但他的結果是甜蜜的。——盧梭

59. 學會寬容,世界會變的更加廣闊;忘卻計較,人生才會永遠快樂。——古希臘一位哲人

60. 上善若水,厚德載物。——老子

61. 給人玫瑰,手留余香。

62. 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孔子

63. 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俗語)

64. 土扶可城牆,積德為厚地。 —— 李白

65. 行一件好事,心中泰然;行一件歹事,衾影抱愧。 —— 神涵光

66. 入污泥而不染,站河邊而不濕。

67. 一個人最傷心的事情無過於良心的死滅。 —— 郭沫若

68. 應該熱心地致力於照道德行事,而不要空談道德。 —— 德謨克利特

69. 理智要比心靈為高,思想要比感情可靠。 —— 高爾基

70. 人在智慧上應當是明豁的,道德上應該是清白的,身體上應該是清潔的。 —— 契訶夫

71. 在宴席上最讓人開胃的就是主人的禮節。——莎士比亞

72. 無禮是無知的私生子。——巴特勒 惟賢惟德,能服於人。 —— 劉備

73. 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不恥祿之不伙,而恥智之不博。 —— 張衡

74. 自覺心是進步之母,自賤心是墮落之源,故自覺心不可無,自賤心不可有。 — 鄒韜奮

75. 知恥近乎勇。 —— 孔丘

76. 不是不能見義,怕的是見義而不勇為。 —— 謝覺哉

77. 靜以修身,儉以養德。 —— 諸葛亮 君子憂道不憂貧。 —— 孔丘

78. 貧而無諂,富而無驕。 —— 子貢

79. 強本而節用,則天不能貧。 —— 荀況

80. 侈而惰者貧,而力而儉者富。 —— 韓非

81. 禮者,人道之極也——荀子

82. 安上治民,莫善於禮——孝經

83. 道之以告德,齊之以禮——論語

7、文明禮儀手抄報的資料

可以分成定義、意義、歷史、內容和名人名言進行創作。

一、定義

文明禮儀是人類為維系社會正常生活而要求人們共同遵守的最起碼的道德規范,它是人們在長期共同生活和相互交往中逐漸形成,並以風俗、習慣和傳統等方式固定下來的。

二、意義

文明禮儀不僅是個人素質、教養的體現,也是個人道德和社會公德的體現,更是城市的素養、國家的臉面。所以,我們作為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的「禮儀之邦」,就更應該用文明的行為、舉止,合理的禮儀來待人接客。這也是弘揚民族文化、展示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徑。

三、歷史

對於文明出現的判定標准,主要是城市的出現,文字的產生,國家制度的建立。其中最重要的前提條件是城市的出現,可以說城市是文明的發源地。現而今一般認為,最早的文明大概是在公元前3500年左右美索不達米亞的蘇美爾人那裡出現的。

文化變遷對於文明的產生有很大的作用。農耕方法的改變,勞動的分化,統治階級,也就是中央政府的出現以及社會階層的出現都是文明產生的重要特徵。

四、內容

從內容上看有儀容、舉止、表情、動作,語言,服飾、談吐、待人接物等;從對象上看有禮儀、公共場所禮儀、待客與做客禮儀、餐桌禮儀、饋贈禮儀、文明交往等。在人際交往過程中的行為規范稱為禮節,禮儀在言語動作上的表現稱為禮貌。

五、名人名言

1、良好的禮貌是由微小的犧牲組成。——愛默生

2、不學禮,無以立。——孔子

3、凡人之所以貴於禽獸者,以有禮也。——《晏子春秋》

4、在宴席上最讓人開胃的就是主人的禮節。——莎士比亞

與文明禮儀的微視頻相關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