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瀝青混凝土生產配比中的瀝青比例是怎麼計算的?
根據不同的拌合設備分為兩種:
1、瀝青用量:石子+礦粉+瀝青=100%
2、油石比:石子+礦粉=100% 瀝青回除答外
通常說:油石比5% 瀝青用量=5/105=0.476=4.76%
注意事項
控制要點
1 、嚴格控制配合比:混合料的組成設計嚴格按設計圖紙和《公路路面基層施工技術規范》(JTJ034-2000 )要求進行。 二灰土穩定砂礫基層檢查項目表 項次 檢查項目 規定值或允許偏差。
2、施工氣溫低於 5 ℃ 並有濃霧或降雨時,不進行基層施工。
3、基層施工中確保排水暢通,表面不允許積水。
4、基層碾壓完成後,進行養,養生期不小於 7 天。養生期間行車速度限制在 30km/h 下,但禁止重型車輛和機械通行。
5、務必做好工地揚塵治理。
2、怎樣設計瀝青砼配合比
一般情況瀝青用量在5.2左右,級配這個比例什麼的要根據實際材料確定的,沒有定數的!
一般作版為抗滑表層選權用改性瀝青,粘度大,耐高溫效果好,抗車轍。
瀝青混合料到場後首先檢查溫度,溫度要滿足要求,然後攤鋪的時候要快速眼觀級配油量情況,同時取樣檢測級配和油量以及標准密度。
粗集料 : 細集料 : 礦粉 :瀝青(油石比)
= 65 :30 : 3.0-4.0 : 3.6-3.9
種量比:
瀝青/1立方米混合料=2345÷(65+30+3.0-4.0+3.6-3.9)=23.08—22.78份×3.6-3.9
=82—90kg
瀝青/1T混合料=82—90kg÷2.345=34.96-38.38kg
3、AC-25瀝青混凝土配合比
AC-25瀝青混凝土配合比為:(20~30mm碎石):(10~20mm碎石):(5~10mm 碎石):(0~5mm 石屑 ):機制砂: 礦粉: 瀝青=30: 27: 16: 12:11: 4: 3.8。
瀝青混凝土(bituminous concrete)俗稱瀝青砼,人工選配具有一定級配組成的礦料,碎石或軋碎礫石、石屑或砂、礦粉等,與一定比例的路用瀝青材料,在嚴格控制條件下拌制而成的混合料。
按所用集料品種不同,可分為碎石的、礫石的、砂質的、礦渣的數類,以碎石採用最為普遍。按混合料最大顆粒尺寸不同,可分為粗粒(35~40毫米以下)、中粒(20~25毫米以下)、細粒(10~15毫米以下)、砂粒 (5~7毫米以下)等數類。
(3)瀝青配合比微視頻擴展資料:
瀝青混凝土按所用結合料不同,可分為石油瀝青的和煤瀝青的兩大類 ;有些國家或地區亦有採用或摻用天然瀝青拌制的。
按所用集料品種不同,可分為碎石的、礫石的、砂質的、礦渣的數類,以碎石採用最為普遍。按混合料最大顆粒尺寸不同,可分為粗粒(35~40毫米以下)、中粒(20~25毫米以下)、細粒(10~15毫米以下)、砂粒 (5~7毫米以下)等數類。
按混合料的密實程度不同,可分為密級配、半開級配和開級配等數類,開級配混合料也稱瀝青碎石。其中熱拌熱鋪的密級配碎石混合料經久耐用,強度高,整體性好,是修築高級瀝青路面的代表性材料,應用得最廣。
各國對瀝青混凝土製訂有不同的規范,中國制定的熱拌熱鋪瀝青混合料技術規范,以孔隙率10%及以下者稱為瀝青混凝土,又細分為Ⅰ型和Ⅱ型,Ⅰ型的孔隙率為3(或2)~6%,屬密級配型;Ⅱ型為6~10%,屬半開級配型;孔隙率10%以上者稱為瀝青碎石,屬開級配型;混合料的物理力學指標有穩定度、流值和孔隙率等。
性質
瀝青混合料的強度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瀝青與礦粉形成的膠結料的粘結力;另一是集料顆粒間的內摩阻力和鎖結力。礦粉細顆粒(大多小於0.075毫米)的巨大表面積使瀝青材料形成薄膜,從而提高了瀝青材料的粘結強度和溫度穩定性;而鎖結力則主要在粗集料顆粒之間產生。選擇瀝青混凝土礦料級配時要兼顧兩者,以達到加入適量瀝青後混合料能形成密實、穩定、粗糙度適宜、經久耐用的路面。
配合礦料有多種方法,可以用公式計算,也可以憑經驗規定級配范圍,中國採用經驗曲線的級配范圍。瀝青混合料中的瀝青適宜用量,應以試驗室試驗結果和工地實用情況來確定,一般在有關規范內均列有可資參考的瀝青用量范圍作為試配的指導。當礦料品種、級配范圍、瀝青稠度和種類、拌和設施、地區氣候及交通特徵較固定時,也可採用經驗公式估算。
制備
熱拌的瀝青混合料宜在集中地點用機械拌制。一般選用固定式熱拌廠,在線路較長時宜選用移動式熱拌機。冷拌的瀝青混合料可以集中拌和,也可就地路拌。瀝青拌和廠的主要設備包括:瀝青加熱鍋、砂石貯存處、礦粉倉、加熱滾筒、拌和機及稱量設備、蒸汽鍋爐、瀝青泵及管道、除塵設施等,有些還有熱集料的重新分篩和貯存設備(見瀝青混合料拌和基地)。
拌和機又可分為連續式和分批式兩大類。在制備工藝上,過去多採用先將砂石料烘乾加熱後,再與熱瀝青和冷的礦粉拌和。又發展一種先用熱瀝青拌好濕集料,然後再加熱拌勻的方法,以消除因集料在加熱和烘乾時飛灰。採用後一種工藝時,要防止殘留在混合料中的水分影響瀝青混凝土使用壽命,最好能同時採用瀝青抗剝落劑,以增強抗水能力。
4、跪求 AC-16中粒式瀝青混凝土配合比!!!!
11~16mm碎石:5~10mm碎石:石屑:瀝青(油石比)=32:22:46:4.7
請注意礦料級配的符合,最好還是做馬歇爾試驗,再做驗證試驗復核。
5、瀝青混凝土配合比怎麼做。盡量具體一點
方法如下:
瀝青混凝土配合比的最大粒徑不宜超過該層厚的1/2,中面層瀝青混合料的集料最大粒徑不宜超過該層厚的2/3;瀝青路面結構層混合料的集料最大公稱尺寸不宜超過該層厚的1/3,對於粗的混合料,這個比例還應減小。
瀝青混凝土配合比的設計過程分為三個階段:目標配合比設計、生產配合比設計、生產配合比驗證。
各個階段的工作內容雖有不同,但每個階段最終要解決的問題都是相同的:一是確定礦料的級配比例,二是確定最佳瀝青用量。
這種設計方法的目的是為了使設計逐步深化,設計結果更加符合生產實際,真正將室內試驗與施工生產聯系在一起,充分做到指導施工的作用。
若按《公路瀝青路面施工技術規范》最低要求選擇級配類型,則瀝青混合料集料的粒徑普遍偏大,何況還有0~5%的顆粒超過最大粒徑,這樣勢必對瀝青混凝土路面的施工帶來難以解決的施工難度。
(5)瀝青配合比微視頻擴展資料:
1、生產配合比驗證(生產配合比驗證分為試拌、試鋪兩個階段):
試拌是按確定的目標配合比所調試的皮帶轉速、流量進行冷料上料,按確定的生產配合比礦料級配比例及最佳瀝青用量做為熱料倉的進料比例。
經驗證符合要求的生產配合比在施工過程中不得隨意變更。在生產過程中,當進場材料規格發生細微變化時,應及時調整冷料進料比例,使混合料質量符合要求並保持相對穩定,必要時重新進行配合比設計。
2、在進行配合比設計時,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不能死搬硬套規范規定。在不脫離規范的情況下,根據不同的材料,靈活的進行配合比設計。
3、在配合比設計過程中,要和施工生產的實際情況相結合,不能脫離現有的技術條件;同時要嚴格施工管理,使混合料的生產配合比始終控制在設計的最佳狀態。
4、原材料的質量控制:原材料的質量是整個瀝青混合料質量控制的關鍵,它對瀝青混合料質量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直接影響到瀝青混合料的各項性能指標。
因此在選擇材料時需特別注意原材料級配的變異性、顆粒形狀、0.075mm顆粒含量及針片狀含量等。
5、過程式控制制:將拌合樓每日生產的混合料數據進行採集匯總,並計算出瀝青用量和各種材料用量與生產配合比及容許的波動范圍相比較,評定是否符合要求。
6、求一組瀝青砂漿配合比。
用耐酸瀝清砂漿,配合比為,60號石油瀝清:石英粉:石英砂=1:2.5:5.1=251
公斤回比:632公斤:1278公斤。答
(6)瀝青配合比微視頻擴展資料
瀝青砂漿,就是水泥瀝青砂漿,是一種由水泥、乳化瀝青、細骨料、水和多種外加劑等原材料組成,經水泥水化硬化與瀝青破乳膠結共同作用而形成的一種新型有機無機復合材料。
水泥瀝青砂漿有三大性能:工作性能、力學性能和耐久性。其中工作性能的優劣主要體現在流動度、擴展度和可工作時間三個方面。
力學性能則通過測量其抗折強度、抗壓強度和彈性模量來衡量;而評價耐久性的指標是抗凍性和耐疲勞性能。
在工程應用中,測試的內容主要有:乾料的擴展度、乾料的抗壓強度和水泥瀝青砂漿的膨脹率、擴展度、流動度、分離度、含氣量、力學性能、抗凍融性、抗疲勞性等性能。
7、請問一下根據瀝青混凝土配合比怎麼計算各種材料的用量
M總=R*V=25121.9976t
m瀝青=4.2%*M總=1055.1
m石=95.8*M總
M礦粉=m石*5%
M機制砂=m石*41%
M石灰石1=m石*20%
M石灰石2=m石*34%
體積為V=9921.8m3,密度為R=2.532t/m3,總質量總=R*V=25121.9976t。
(7)瀝青配合比微視頻擴展資料:
瀝青混凝土的結構形式:
《公路瀝青路面設計規范》JTGD50-2006,根據「七五」國家科技攻關研究及修訂該規范的專題研究,統一將瀝青混合料中集料粒徑標准由圓孔篩標准改為方孔篩標准。
其主要原因為:①計量標准向ISO國際標准靠近;②便於參考國外同類結構形式的級配標准;③世行項目增多,便於國際招標、監理及質量檢驗;④許多國外拌和設備均以方孔篩為標准。瀝青混凝土的符號由原LH改為AC。
1.1 按瀝青混合料集料的粒徑分類
1.1.1 細粒式瀝青混凝土:AC—9.5mm或AC—13.2mm。
在文獻資料,考試卷紙中 常以AC—9 或AC—13 形式出現
1.1.2 中粒式瀝青混凝土:AC—16mm或AC—19mm。
在文獻資料,考試卷紙中 常以AC—16 或AC—19 形式出現
1.1.3 粗粒式瀝青混凝土:AC—26.5mm或AC—31.5mm。
在文獻資料,考試卷紙中 常以AC—26 或AC—31 形式出現
其組合原則是:瀝青面層集料的最大粒徑宜從上層至下層逐漸增大。上層宜使用中粒式及細粒式,且上面層瀝青混合料集料的最大粒徑不宜超過層厚1/2,中、下面層集料的最大粒徑不宜超過層厚的2/3。
1.2 按瀝青混合料壓實後的孔隙率大小分類
1.2.1 Ⅰ型密級配瀝青混凝土:孔隙率為(3%~6%)
1.2.2 Ⅱ型密級配瀝青混凝土:孔隙率為(4%~10%)
c、AM型開級配熱拌瀝青碎石:孔隙率為(大於10%)
其組合原則是:瀝青面層至少有一層是Ⅰ型密級配瀝青混凝土,以防水下滲。若上面層採用Ⅱ型瀝青混凝土,中面層須採用Ⅰ型瀝青混凝土,AM型開級配瀝青碎石不宜作面層,僅可做聯結層。
8、請問混凝土,瀝青配合比的圖解法中的這張圖到底是怎麼畫出來的??
根據每個孔徑的通過率連成線,比如13.2mm對應通過率100%、9.5mm通過率12%、4.75mm通過率83%,上一級孔徑與專100%相連,下一級與0%相連,連成屬的線形成了一個范圍。然後畫一條對角線,對角線與每檔集料范圍線相交的點就是中值。
9、瀝青混凝土配合比!
看瀝青配合比的設計報告,上面有各種材料的摻配比例。如果你是工地上自建的拌合場,需要送樣品到專業試驗室做配合比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