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打打打個大西瓜》中最震撼的場景有哪些?
感覺很有創意。最震撼的就要說桌面的戰爭了,中國人能在自學的情況下達到這樣的效果真是太好了。這表明中國永遠不會缺少人才。我看過這部電影兩次。我覺得這個人的精神值得每個製作動畫的人學習。真是太棒了。我聽說作者已經三年沒出門了,除了吃飯。他一直堅持要拍這部電影。
然而,在中國,仍然有不少人才想用這種新的表達方式來表達作者的思想,並提出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讓我們的世界有不同的聲音,除了統治者的聲音,這樣我們才能有更多的想法。元,讓我們有更多的時間和空間去思考,也許這樣我們就能看到許多事物的本質,然後我們就可以為我們的未來做出選擇,而不是由大人物。戰爭只是強者手中的一張牌。
黑梅花國和桃國的兩個領導人在劃分領土時屬於一個島嶼。他們最後在談判桌上撕破了臉,對海、陸、空發動了全面戰爭。在一場空軍戰斗中,黑李國的飛行員會見了紅桃國的飛行員。他們在10000米的高度上奮力拚搏。在激烈的戰斗中,兩架飛機掉到了地上,他們意外地被綁在同一個降落傘上逃跑。
當他們發現自己在一個荒島上時,他們只能放下屠刀,化干戈為玉帛。在遠離火葯煙霧的荒島上,他們忘記了戰爭、痛苦,只有和平與自由的生活。但戰爭離他們不遠。一天,他們目睹了兩國在近海發生的大規模海戰。他們對戰爭的意義表示懷疑。當第三國的救援隊來到島上時,他們選擇了留下。
2、打打個大西瓜 怎麼做的?
jftitf
3、打,打個大西瓜中心思想是什麼 沒看懂
想藉助這樣的新的表現形式說出作者心中的想法,提出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讓回我們的世界除了統治者們答的聲音外還有不同的聲音,讓思想更加多元,讓我們有更多思考的時間和空間,或許這樣我們才能看清楚許多事情的本質,然後才能自己替自己的未來做出選擇,而不是由大人物們來代勞。
戰爭不過是高權人士手中的一張牌。
4、那個挺好看的動畫片名字為什麼叫 打,打個大西瓜?
作者餃克力說:
因為我想取一個不用解釋意義,聽眾都能產生好感的名字。食色性也在潛意識上下工夫效果最好,色不能沾,就定位到食上,這樣大家一聽就流口水了。
皮克斯的英文名字聽起來就像披薩(中文不像哈)。另外老外一提到中國的美食,餃子當然是中國獨一無二的,所以我就把巧克力改成餃克力,這樣就有了中國風味,成了中西合璧。另外chocolate換成了jokelate,前面的joke是笑話, 玩笑的意思,這樣就貼合了我們作品的風格,玩世不恭,具有娛樂精神,還有重要的一點食品中一般來說,最好吃的都是對身體有害的,比如油炸、燒烤、多糖多鹽高熱量的食品;不好吃的一般都是對身體有好處的,比如粗茶淡飯、素的、沒口感的食品。但是巧克力是例外,它既有口感又對身體有好處(當然要適量食用)。所以我們「餃克力」就是要做這樣的食品。觀眾的高興是建立在創作者的痛苦之上的,我們要作踐自己來搏觀眾一笑,要讓看過「餃克力」作品的觀眾嘴巴都變成「餃克力」標志的形狀。
關於「打,打個大西瓜」:
像這么高雅而又有文學氣息的一個標題確實不是普通大眾所能理解的。此乃引經據典耳,據史書《鹿鼎記》最末一場記載,星爺與大反派某某某決戰於東郊黃陵,大戰三百回合,震塌地面,驚現滿清入關時所藏寶藏,星爺所飾韋小寶與大反派某某某均是貪財之輩,拚死拼活乃為了一個財字,於是乎,星爺有感而發:「還打,打個大西瓜啊!」
這部短片表面上是講反戰的,但這其實還不是最內核的思想。我之所以在片頭片尾還有海報上使用了蜘蛛網元素,其實是暗指我們所生活的環境。我們的父母長輩、親戚朋友、上司下屬、街坊鄰里以及周邊的人文環境、自然環境都和我們有千絲萬縷的聯系,我們的一切決定和行動無不受到這些聯系的影響,我們往往會身不由己,迷失在這些牽連之中,做出並不是自己願意的決定。有時候真的需要一些感悟、頓悟、超脫,跳出塵網的束縛,沒有慾望、沒有喜好、沒有悲喜、沒有成見、沒有立場實現思想的裸奔,做一做真正原始的自己。
但那又談何容易,短片畢竟是短片,無法再這16分鍾的長度中展現出超脫的兩難,只是給了一個沒有選擇空間的封閉式結尾,這也是我最大的遺憾。
所以我這部短片畫面風格雖然比較西化,但內核是東方釋家思想。其實這個標題就是指發現了「真我」這個寶藏,那才是人生最大的寶藏,得寶如此,夫復何求?(這段聽起來好像傳教的風格哦)
5、打,打個大西瓜什麼意思
就是還打個雞毛的意思
6、有沒有像 打 打個大西瓜這樣的優秀動漫短片作品???
現在國內很少有人像餃克力那樣苦心准備幾年只為一個動漫短篇…
不過,最近結束的第四屆國際大學生動漫節在北京舉行,有不少出色的動漫作品,你可以看看。
7、打,打個大西瓜 的觀後感
感覺很有創意,國人在一個人的能力下能有如此效果真的很棒,說明,中專國永遠都不缺少屬人才,這個電影我看了兩遍,感覺這位仁兄的精神值得每一個做動畫的人來學習,真的太棒了,聽說這個作者,三年沒出過家門,除了吃飯,睡覺,上廁所就一直堅持做這個電影,還是那句話,中國從來就不缺少人才
8、求,像《打、打你個大西瓜》和《墜落的藝術》經典短劇劇本
相聲《說認字》
(這是為鍛煉小學二年級的孫女提高語言能力素質所作)
女:今天由我們姐倆給大家說段相聲。
男:不對!應該是:今天由我們哥倆給大家說段相聲。
女:是姐倆!
男:是哥倆!
女:好!好!我讓著你點兒。咱們把哥倆說上,從新來!今天由我們姐哥倆給大家說段相聲。
男:咳!應該是:今天由我們哥姐倆給大家說段相聲。
女:你這人幹嘛那麼計較哇?
男:不是我計較,是你不講風格。
女:好!好!咱們從新說。
男女合:今天由我們同學倆給大家說段相聲!
女:相聲的名字叫《說認字》。
男:好!
女:咱們上學都是從一年級起步,從認字開始。
男:對了!
女:我們學的第一個字,就是「人」 字!這個字可不好學!
男:不就是一撇(piě)、一捺(nà)嘛,有什麼不好學的?!
女:我們不但要認得這個人字,還要會寫。你要想把這人字寫好,就不太容易!
男:那怎樣去寫呀?
女:得用心去寫!首先要向老師學好「作人」!
男:對了!
女:學做誠實的人。
男:沒錯!
女:就像你這噶屁兒似的男孩子,就得學作守紀律的人!
男:我呀?
女:我也一樣!
男:這還差不多!
女:咱們中國的方塊字,老祖宗創造得挺有學問!好多字長得差不多!就好像外國人看中國人似的。
男:容易弄混了!
女:你就說這個「人」字,一撇一捺。
男:是呀!
女:可這個一撇一捺,偏偏還有一個「入」字!那次考試,我就把兩個字弄混了!老師也真是的!偏偏給打了一個×子。
男:那是當然了!
女:其實倆字一樣!那個「入」字不就是「人」字回了一下頭兒嗎!
男:有你這么解釋的嗎?
女:中國的字都是象形字演化來的!
男:沒錯!
女:你看那個「吃」字,左邊是個「口」字,右邊是個作「要」字講的「乞」(qǐ)字。
男:是呀!
女:你想吃,你就得向大人要,可是要來了你沒長嘴,就沒法兒到肚子里去了。
男:我幹嘛沒長嘴呀?
女:還有那個「渴」字,左邊是 「三點水」,右半邊上面是個「日」,下邊是個胸(xiōng)脯(pú)的胸字。太陽照在你胸脯子上,你就熱了,流出了三滴汗水,也就渴了!
男:你先待會兒!「渴」字里的「匈」(xiōng)不帶肉月邊兒呀!
女:這個你就不懂了吧!帶肉月邊兒的「胸」字是從不帶肉月邊兒的「匈」字演變過來的!
男:我沒聽說過!
女:我爺爺說,他小時候沒飯吃,餓得胸脯沒肉。現在我們吃得飽,吃得好!還老吃巧克力。你看咱們同學的胸脯都是肉呼呼的。
男:沒錯!可是「渴」字沒有嘴呀!我能喝嗎?
女:是呀!你沒有嘴,那水就都倒在你胸脯子上了!
男:好傢伙!那要是開水非得給我燙出泡來不可。
女:所以「渴」字的三點水換成口字就成「喝」字了!
男:你還別說(對觀眾),還真是這么回事兒!
女:中國的文字,老祖宗創造的太有意思了!
男:可不是嗎!
女:你看那個白顏色的「白」字和自己的「自」字!不就差一橫嗎?
男:可意思大不一樣啊!
女:不一樣也有連帶關系!
男:怎麼個連帶關系?
女:那天我爸爸媽媽帶我到飯店拜訪一位朋友。到飯店門口,我跑過去就推門,結果我手還沒夠著呢,那門就開了!
男:噢!是自動門!
女:可它一自動!我不就白動了嘛!你看這「自」和「白」倆個字是不是有連帶關系?
男:這么個聯系法呀?!
女:我考你一個字,看你知道不?
男:什麼字呀?
女:向下看!(間歇兩秒鍾)兩個「口」字摞起來,念什麼?
男:念「呂(lǔ)」呀!
女:錯了不是!應該是「回」字!
男:不對!「回」字的兩個口,不是摞著的!
女:那是你不會看!兩個口摞起來後,從側面看是「呂」,從上面往下看就是「回」!我出題時就說了,讓你「向下看」!
男:瞧!我被她給忽悠了不是?
女:這個「回」字有幾個意思解釋!一個是來回的「回」;一個是古小說章回的回;還一個是回族的「回」!
男:沒錯!
女:可這三個「回」字,互相也有聯系!
男:怎麼個聯系法?
女:有一次我和爺爺去旅遊,我正看小說《西遊記》呢!
男:「西遊記」與回字有什麼關系呀?
女:它是整整一百回的章回小說呀,怎麼沒關系?
男:這個我倒給忘了!
女:導游阿姨為了安排吃飯,問爺爺是不是回民?我爺爺回答:是!
男:你們家不是漢族嗎?
女:是呀!可我爺爺說:這次旅遊完後,都得回去,不就是「回」民嘛?逗得大家都笑了!
男:你爺爺還真夠有幽默的!
女:我再問你兩個字!
男:哪兩個字?
女:一個是三點水旁加一個目的的「目」字,另一個是三點水旁加一個日光的「日」字!兩個字只差一筆,你可聽清楚別弄混了!
男:這兩個意思大不一樣啊!
女:不一樣,也有聯系,聯系得可深啦!
男:怎麼個深法?
女:目字的方框兒,代表人的臉,中間兩小橫就是眼睛。
男:兩隻眼睛也不能一上一下呀?
女:那不是側身躺著呢嗎?!
男:看來這人也夠懶的!總躺著。
女:眼睛旁邊有三點水,自然就是眼淚的淚字啦!要不是躺著,眼淚能到眼邊兒上嗎?
男:你還真能夠白話(hu)的!那三點水旁加一個「日」字呢?
女:那讀成蜜蜂的「密」字的音,那是一條河,在湖南省境內。可這裡面的「日」字,不是作太陽講的「日」,那是少了一橫的「目」字!
男:你就忽悠吧!
女:不是忽悠,這是學問!說這里的「日」是「目」,那是「淚」流多了,哭瞎了一隻眼睛。
男:沒聽說過!你有根據嗎?
女:據說二千三百年前,有一位愛國的大詩人名叫屈原,國破家亡又報國無門,農歷5月初5那天悲憤自盡,投了江。在死前眼淚流得太多了,哭瞎了一隻眼睛!人們為了紀念他,創造了專用的「汨(mì)」字,冠在這條江的名字上,就叫《汨羅江》。並且還有了端午節吃粽子等一連串的故事。
男:哎!我也聽說過!屈原的故事感動得我直流眼淚,就是流得不多,所以我倆眼都好好兒的!
女:中國文字的創造,都有美好的故事相伴隨,只是有很多大家都忘了,等著發掘(jué)罷了。
男:每個字的產生都是有根據的!
女:是呀!你看那個唱歌的「唱」字,由三個「口」字組成,意思是要大家一起唱。
男:你等等吧!我差點讓你把我給繞進去!「唱」字是由三個「口」字組成的嗎?
女:我說你平時不好好聽講,你還不服氣!
男:你看她倒有理了!
女:那個「唱」字,右邊是兩張摞(luò)起來露著舌頭的口,左邊是一個抿(mǐn)起來沒有露著舌頭的口!
男:還有這么解釋的呢?
女:右邊兩張露著舌頭的口在放聲豪(háo)歌呢!(學唱發音)
男:左邊抿起來的口呢?
女:在練發鼻音呢!(學唱發音)
男:咳!哎!我聽說你很會唱歌!你今天給大家唱一個怎麼樣?
女:改日吧!我今兒唱不了!
男:怎麼啦?
女:右邊露著舌頭的兩個口,前面說了,一個在吃,一個再喝,都占著呢!
男:還有一個沒舌頭的呢?
女:沒舌頭還怎麼唱呀?
男:好嘛!她在這兒等著我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