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野豬現身華科大校園,不顧來往師生悠閑散步,這種動物是否具有攻擊性?
野豬神經敏感,易受驚發怒,嘴長有力,撕咬和拱嘴都有很強的攻擊力,特別是成年的野豬,狼、豺等肉食動物,若單兵較量都懼怕三分。
野豬的性情十分兇猛,平時則遵守著「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准則,一般不會主動攻擊人。但當受到追捕時,特別是受傷時,會瘋狂地向獵人撲過來。獵人們口耳相傳的「三怕」就有「一豬二熊三老虎」之說。因此,古代先民對野豬也十分敬畏,尤其是在北方的紅山諸文化中,就有野豬崇拜現象。其中在紅山文化中還由野豬崇拜發展出豬龍崇拜,出土的玉豬龍還刻有野豬的獠牙。這種造型是中國龍的原始形象,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在世界各地可見,野豬的形象從獵民文化融入戰爭文化,例如米諾斯文化的軍兵戴野豬獠牙作的盔。日耳曼人在男嬰兒搖籃上掛野豬獠牙,以盼望其長大後成為英勇的人。中世紀時,野豬也被歐洲軍事貴族用作族徽。
在狩獵文化中,人們把野豬獠牙視為主要榮譽象徵,高級獵獲物紀念品,西方國家的獵業公會有時候會進行獵獲物比賽和展覽,當時獵人用野豬的獠牙參加比賽,獵獲獠牙最大的野豬的獵人將會獲得獎勵,得獎者繼續參加國際狩獵博覽會(如 EXPO Hunting等)。
此外,有些少數民族文化迄今保留野豬獠牙的神秘作用。例如,中國西南納西族的巫師(東巴),在儀式中手拿著野豬獠牙,根據現代納西族東巴的解釋,野豬獠牙能夠增加他和先人溝通的能力。
說到野豬的威猛,除了由特別發達的上犬齒形成的尖銳獠牙,它們的身體也很強壯,奔跑的速度和耐力都十分出色。最重要的是,野豬平時要花很多時間在樹幹上摩擦它的身體兩側,讓鬃毛和皮膚上塗滿凝固的松脂,在「豬皮」上形成堅硬的保護層。有了這樣的「鎧甲」,不僅虎豹不敢向它們貿然發動進攻,有時獵人的槍彈也奈何不了它們。
如今,野豬棲息的林地逐漸縮小,食物匱乏,人與野豬的矛盾在很多地區愈演愈烈,日益受到人們的關注。野豬喜食的農作物主要有玉米、紅薯、大豆、瓜果、花生等。它們對地面上的植株用啃食的方式,對在地下生長的果實則拱地刨取,破壞嚴重時能造成大面積減,甚至整片地絕收。
另一方面,野豬也是維持生態平衡的關鍵物種,在大多數地方都是當地的保護動物,因此人們已不宜再對野豬「動武」。「保護」還是「獵殺」?人們仍在爭論不休。
2、如何加強校園安全防範措施
幾點建議:
1.健全門衛制度,嚴禁非教學用的易燃易爆、有毒物品、管制器具進入校園,嚴禁機動車輛和閑雜人員進入校園。進出校園要嚴格把關,嚴格登記、驗證。門衛要認真履行職責,絲毫不能懈怠。把好進出校門第一關。
2.校園的路燈,樓道的電燈,樓梯的扶手,走道的欄桿,用水、用電、用氣等相關設施設備經常檢查、維修。
3.加強寢管人員的職責,值班室夜間要有人值班。一旦有事故發生,要保障安全出口、通道的暢通,組織施救、疏散學生。
4.食堂物質定點采購、索證和登記,做好飯菜的留驗和記錄工作。
5.危險化學物品、放射性物質要存放在安全地方,不能讓學生接觸或帶出實驗室。
6.學生有先天性疾病、特異體質的情況要報告老師,建立和妥善保管學生健康檔案,給予特別的關照和留心,並依法保護學生的個人隱私。
7.建立學生安全信息通報制。學生在校、放假、返校時間有非正常缺席或擅自離校情況,要及時通知其監護人。聯系電話要做到及時更正,保證信息暢通。
8.對住宿生的管理要實行夜間巡查、值班制度,特別要加強女生宿舍的安全管理。
9.注意交通安全和接送學生的校車管理。
10.建立安全工作檔案,記錄日常安全工作、安全責任落實,安全檢查、安全隱患消除等情況。
11.注重易發事故的時間:體育課、勞動課、自習課、夜間休息,區域:樓道、走廊、宿舍、廁所, 類型:打架斗毆、翻院牆、交通、用水、用電、火災、自然災害等。
12.大型集體活動,防擁擠踩踏。上課的老師一定要維持秩序,合理安排疏散時間,分時段、分樓層有序下樓。
13.安全知識要滲透到教學活動中,多利用讀報、放假前、開學初、升旗時開展安全教育。
14.校園內發生安全事故及自然災害時,應及時啟動應急預案。全員參與救援、疏散、報警和上報家長及上級部門。保障學生身體健康和人身、財產安全。
15.教師生活區的安全問題同樣不容忽視。
總之,安全無小事,要時時講安全、事事講安全。以人為本,預防為主。增強學生安全防範意識,提高學生自我防護能力,掌握避險、逃生、自救的方法。爭取做到零傷亡,杜絕大型惡性事件的發生。
希望全體教職工高度重視、齊抓共管,共同關注我們的校園安全問題,做好警之於先,察之於後的各項工作,為創建平安校園盡自己的一份努力。
3、北京師范大學校園內有哪些地標性建築?
北京師范大學校園內的地標性建築有:
1. 邱季端體育館。擁有地下層、游泳館、健身房等各種功能的邱季端體育館,是2008年北京奧運會時美國國家籃球隊的訓練館。
2. 北京師范大學圖書館,始於1902年京師大學堂師范館圖書室,於1922年建成第一座館舍。在1931年北平大學女子師范學院圖書館並入和1952年私立北平輔仁大學圖書館並入之後,於1959年又建立起一座館舍。1989年建成建築面積近2萬平方米的現代化綜合型圖書館。
為配合學校學科建設和發展目標,「新圖書館大樓」拔地而起,已於2008年投入使用。校內正在使用中的是新圖書館。原圖書館目前正在進行改造,擬成為辦公區。
2. 先師魯迅浮雕。魯迅先生的一生,和北師大有著密切的關系。魯迅在北師大工作的6年內,因為當時激烈的斗爭生活,使他充滿了戰斗的豪情,是他前期創作力最旺盛的時期。《阿Q正傳》、《華蓋集》、《華蓋集續編》、《墳》、《兩地書》、《彷徨》、《野草》、《中國小說史略》等作品的創作,都是在這段時間里完成的。
3. 劉和珍浮雕。在北師大五四紀念廣場,劉和珍浮雕默默矗立。劉和珍浮雕由青年雕塑家、北師大藝術與傳媒學院教師喻建輝潛心設計,用藝術的手法展現了劉和珍壯烈犧牲的場面,充分表達了全校師生深情紀念革命烈士、學生運動領袖劉和珍君的文化內涵。
4. 一二九運動紀念碑。為紀念1919年五四運動,師大校園里矗立的一二九運動紀念碑,時刻提醒著當代大學生愛國,自救,進步,科學,民主的五四精神。
(3)校園生活微視頻擴展資料:
北師大花很多,春天的櫻花,油菜,桃花,梨花,夏天的向日葵,荷花,月季,薔薇,秋天的芍葯、菊花、滿街的黃銀杏,冬天的松柏。
北京師范大學昌平校區建設秉承,「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以「故宮紅、天壇白、師大灰」作為主色調,並將師大的標志性設計蘊含其中。整個校園按東西和南北軸線,通過景觀大道將校園。分為四個小庭院。中間為中心廣場,同時地下還有四層的停車場和學生活動區域。
校方負責人表示,未來將會有以教育、科技、創新為主的,學科交叉平台陸續進駐新校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