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怎麼評價電視劇《在遠方》?
盡管《在遠方》劇中有些地方不太符合邏輯,與常人的思維習慣有些不同,甚至有時還有些小狗血,但總體不失為一部帶給人們比較多正能量的電視劇,那麼我們應該如何評價這部電視劇呢?
《在遠方》是由陳昆暉執導,劉燁、馬伊琍領銜主演,梅婷、保劍鋒、曾黎、鄭奇、程煜、薛皓文主演的都市創業劇 。該劇以姚遠為主線,講述了他在快遞與互聯網的創業浪潮中百折不撓,跌宕起伏的人生故事。《在遠方》是一部可駐足停留的劇集,編劇的思路與《雞毛飛上天》是一致的。跟《雞毛飛上天》一樣,該劇也有兩條主線,一條是姚遠、路曉鷗的創業線,一條是倆人的愛情線。該劇的創業線很見功力,劇中人物的每一步跨越都那麼難,但天道酬勤——這是觀眾能夠共情的情感體驗。
該劇主創把「大事不虛,小事不拘」作為創作原則,並深刻領會其精髓要義,一方面真實地展現了歷史大事與大勢,另一方面讓虛構的人物和情節恰到好處地為作品增添了藝術光彩,從而令整個作品既有意義又有意思。同時,該劇還通過聚焦新中國外交戰線來回溯歷史的榮光,一方面有助於更好地鑒往知來,另一方面更是生動地詮釋了當下中國的外交思想,能夠引發觀眾共鳴和認可。一個理性、驕傲、有自己的事業追求,也有自己愛情要求的女強者,一個既可為你洗手做羹湯,也可以穿上高跟鞋馳騁職場的「鐵血」女子,簡值就是馬伊琍本人寫照。
大家喜歡這部劇嗎?
2、大胃王阿浩是不是離婚了,都沒看到她媳婦直播的時候。以前經常看到?
這些事情不要亂說亂差,不是你們沒有看到大胃王阿浩的媳婦,就說別人離婚了,也許大胃王媳婦有別的事情,沒來陪阿浩上直播,所以最好不要亂說亂差了,
3、為什麼直播中的「大胃王」可以吃那麼多,還不發胖?
因為你沒親眼看到過,所以很多都是假的,你只是好奇,無聊視頻看看就行別太認真,網路騙人很多。
4、男朋友不讓我在快手對任何一個男性朋友評論,自己卻跟女的評論得很親密,本來這不是什麼大事,我氣的就是
你做錯的事就是沒選好男人,這樣的男子,就該放棄
5、快手大胃王桐桐為什麼離婚?
快手上的大胃王彤彤,她和她的丈夫離婚的原因就是因為她兩個感情上已經說不到一塊兒去了,沒有一致。
6、七鶴大人扇貝是什麼梗
短視頻軟體快手的作者「七鶴大人」的粉絲被稱作「七彩糖」,其中專的一個粉絲為了讓一屬個網友變成七鶴大人的粉絲,滿足了這個網友提出的「隱私部位」的要求。這件事情在快手上影響較大,後來有網友將他的粉絲稱為七彩扇貝。
在前幾天的時候,主播圈子裡面發生了一件讓人啼笑皆非的事情,在斗魚平台上面有一位小主播,名氣並不算是大,沒有任何的才藝和人脈,但是在短短一夜之間,刷爆了網路各個角落!
她在PK的時候,因為系統BUG,不慎暴露了自己的真實顏值,二次元頭像後面的本人竟然是一位臉色蠟黃的五十多歲大媽,頓時整個直播間直接爆炸,粉絲貢獻榜傍一現場銷號逃走了!
發視頻的時候有一個特點,那就是永遠帶著口罩,不管什麼形式的內容,黑色的口罩永遠出現在臉上,這讓他的的神秘感瞬間暴增!就在喬碧蘿事件出現之後,「七鶴大人」也是進入了眾多網友們的視線之內,畢竟誰也不知道他的口罩下面究竟隱藏著什麼樣的嘴臉!
七鶴大人是一名95後,98年出生,據悉是廣東茂名人,因為一直戴著口罩不露全臉引起大家關注,從七鶴大人的照片或是直播看,戴著口罩的七鶴大人還是挺帥的一個小伙,在喬碧蘿事件發生後,七鶴大人的長相更引起了大家的好奇。
7、快手發生什麼大事了嗎?
快手真的是一個烏煙瘴氣的地方。多少洗腦大師成為網紅,多少空手套白狼發家致富。快手的核心就是刷禮物點關注,然後開直播別人刷禮物點關注一級一級的,就是傳銷。很多托所謂的神豪刷禮物搞氣氛,誘導人跟著刷跟著當主播。好多紛紛開啟致富之夢,結果大部分都被快手吞噬干凈。。
快手都是一些沒文化沒素質紋身張口罵娘吃喝嫖賭坑蒙拐騙游手好閑的社會寄生蟲,大部分以東北為主,可能東北人二人轉發源地。每個人東北人都會忽悠吧。主播都喜歡抱團。抱團就可以更好給粉絲洗腦,畢竟粉絲只能打字不能說話。而且質疑的字都會被屏蔽,說不好的被踢出去,留下來的人只能聽,只能被洗腦。有二驢團。劉一手團。張二嫂白小白團。劉媽團。散打團,表哥團等等。主播和主播都是一夥的,大部分都是簽約了快手有托捧的。
主要分析一下洗腦。
洗腦單詞:大哥、老鐵、家人、兄弟、(有)牌面、爹媽,(有)畫面,存在感,點關注、上刺刀、giao、板板整整、滿滿登登、等等
洗腦稱號:驢家軍、散打家族、丈門、嫂家軍、表家軍,仙家軍、6塊錢大隊等等
洗腦語言:兄弟齊心其利斷金個。這是戰爭,兄弟們給我上。驢家軍全體上刺刀。甩人集體去1號麥打啵醬油。老鐵給我上。
洗腦音樂:牌牌琦。等等
洗腦游戲:PK 刷禮物點關注 甩榜 連麥 啤酒互關
洗腦話題:炫富(砸車、秀車牌,秀車鑰匙、秀豪宅、遊艇飛機等) 辦活動(生日、開業、結婚、周年慶等) 干架(主播和主播扯皮吵嘴製造話題) 八卦主播圍著散打二驢添油加醋 土豪刷禮物、二驢今天又掙了50萬、散打今天掙了100萬、粉絲排行榜、禮物榜、炒作(反目成仇)、 拜師收徒
洗腦方式很簡單,就是洗腦單詞+洗腦語言+洗腦稱號+洗腦游戲+洗腦音樂+洗腦話題+主播的發揮(聲情並茂)+美顏濾鏡+托+達到目的後謝謝就好了(個別時候假惺惺開小號談心不要禮物給粉絲洗腦),這就是完美的洗腦方式了 對粉絲進行徹底洗腦。有很多粉絲被洗明白了之後,你會心甘情願送禮物,還有一些會跟著送禮物想當主播。還有一些會被洗了,馬兒跑馬兒還不用草,還給主播去點關注,讓主播可以賣關注掙錢的。還幫主播去維護成為主播的腦殘粉。天天發主播的照片當作品。那叫一個比親爹還要親啊。親爹估計多沒有他對網紅那麼好。腦子估計都被洗壞了。
這樣子就能到空手套白狼。發家致富。成為社會的寄生蟲了。成為一名成功的快手網紅了。傲視群雄。每天禮物收到手軟。完成社會渣渣到社會寄生蟲的完美蛻變了。
8、在冰上跳「鴨子舞」的「奧利給」,是怎麼喊出都市青年的心聲的?
1、我們為什麼要喊奧利給?
《看見》的出現,很大程度上緩解了城市年輕人的焦慮。
在《後浪》當中,我們看到的年輕人在上海參加漫展、在科技館感受前沿技術、在巴黎鐵塔下舞蹈。
在《看見》當中,我們看到的年輕人在田野上歌唱、在大山中起舞、抱著鮮花的女孩與消防員相擁。
說白了,《看見》當中的人們讓我們感覺更加真實,讓我們更有安全感。
相比較之下,《後浪》更像是用最正經的表情放了一個「屁」。
這段視頻在全網走紅的時候,所用的標題是:《我們為什麼要喊奧利給?》
是啊,我們為什麼要喊奧利給?
回溯一下「奧利給」這三個字,其實並沒有什麼特殊的含義,不過是因為這位大叔慷慨激昂的一段「演講」罷了:
「無論我們遇到什麼困難,都不要怕!微笑著面對它!消除恐懼唯一的方式就是面對恐懼!堅持,才是勝利!奧利給!」
這番話正能量么?當然正能量,但這似乎並不是「奧利給」走紅的真正原因。
真正讓「奧利給」走紅的,還是大叔那浮誇猙獰的面孔。
其實,如果去「奧利給」大叔的主頁翻一翻,會發現他在短視頻當中的形象多數都是「猙獰」甚至是「怪異」的。
大冬天在冰面上赤裸著跳「鴨子舞」,亦或是在路上學「恐龍快跑」,畫面看起來多少有些獵奇。
但正是在這種近乎「畸形」的展現當中,才透露出一個人最真實的生存狀態。
在現實生活當中,「奧利給」大叔並沒有什麼固定的正經工作,體育老師、相聲演員、婚禮主持,什麼給錢做什麼。
在家他還要照顧年邁的父親,以及自己腦癱的弟弟,家中的條件比較貧寒,就連直播時觀眾給他刷個禮物都會感動到流淚。
相較於「後浪」們,世界上更多的其實還是像「冬泳怪鴿」這樣的平凡人。
如果不是憑著「奧利給」陰差陽錯的走紅,或許一輩子都不會有人注意到他。
「存在即是完美。」
《看見》的出現,無疑成為了慰藉都市年輕人的一碗老酒,讓大多數人意識到,這個世界上,還有很多與我們相似的人。
或許,這便是我們高喊「奧利給」的意義。
2、能夠活著,便已經是件不容易的事了
最近,一個叫「舊真瞎嗶嗶」的人火了。
這是一個在富士康幹了快十年的人,每天都生活在日復一日的倒班之中,生活中幾乎找不到任何樂趣。
在他的視頻當中,往往都是用一些平淡的語調闡述著自己身邊人的故事,亦或者是自己身上發生的故事,配合以不知所雲的鏡頭,頗有些王家衛的風格。
也正是因為如此,「舊真」經常被網友戲稱為「富士康王家衛」。
前兩天他剛剛更新了一段視頻,講述了自己身邊一名叫「兵哥」的故事。
「兵哥」36歲,至今未婚,也沒談過女朋友,每天都在工廠和出租的筒子樓之間兩點一線的來回跑,幾乎不怎麼出門。
在提到結婚的時候,「兵哥」直截了當的說:
「別害別人了,自己爛就算了,還TMD搞得別人和你一起墮落?」
不知有多少人看到這里,鼻頭一酸。
哪有什麼所謂的不婚主義,只是對於有些人來講,組建一個家庭的成本和責任實在是太高了。
像「舊真」和「兵哥」這樣在富士康一干就是十幾年的人其實還有很多,每個月拿著四千多塊的工資,要麼待在工廠,要麼待在自己的小出租屋當中,夠吃夠喝就足夠了。
至於其他的,實在是不敢想,那太奢侈了。
在《後浪》剛火起來的時候,b站上還有一位小哥火了,在夜晚的工地上,臉上滿是灰塵,對著鏡頭講述著自己一個又一個簡單的願望:每天能夠加班賺300塊,然後帶著姑姑和姑父去北京看看天安門。
共青團福建省委評價:「這才是大多數人的後浪。」
6月5日,社科院副院長發布了一條聲明,盡管我國目前已經實現了全面脫貧,但依舊有6億人的月均收入只有千元,最少的甚至只有600多元,這些人口根本失不起業,也承擔不起長期不工作。
就像曾經紅極一時的「三和大神」們一樣,「夢想」對於他們來講,實在是太過於奢侈。
能夠活著,便已經是件不容易的事了。
3、《看見》成功了,快手還「土」么?
讓我們回歸到事件的本身,其實,無論《看見》再怎樣精彩,它的實質無非是快手的一則宣傳廣告。
不得不承認,這則宣發廣告製作的很成功。
當然,這是建立在《後浪》的失敗之上的。
在沒有看過這則視頻之前,大家對於快手的印象是怎樣的?
土味吃播、土嗨視頻、土味歌手........以及尬出天際的劇情短片。
單單一句「正道的光」,便成為了可以與起床鈴聲媲美的致命「魔咒」。
而在《看見》文案當中的第一句話便是:
「不要冷漠地走入普通人,那些不假思索就說這里不夠潮的人,應該親自來這里看看。」
很顯然,快手太想要改變自己現有的形象了。
自打快手創立以來,所主打的方向便是面向底層群眾的生活百態,藉此打開一個全新的流量缺口,賺取了大量的資本。
為了吸引新用戶,快手甚至不惜花了大價錢與春晚進行合作,藉此增強自己的影響力,在平台的運營上,甚至請到了周傑倫入駐,並買下了周傑倫所有歌的版權,可謂是下了血本。
但實際的效果呢?
只能夠說治標不治本。
在搜狐網給出的調研數據當中顯示,抖音用戶以一二線城市為主,佔比為45%;快手的用戶以三四線城市居民為主,用戶佔比達到了64%。
平心而論,不帶有任何地域歧視的前提下,快手的用戶受眾情況將使整個快手的內容生態趨於一個下沉的姿態,很難在短時間、大規模內進行內容的革新。
相信這也是快手官方所能夠看到的,也應該是《看見》所製作的初衷。
但若沒有《前浪》的失敗,《看見》能否達到預期的效果么?這不敢去武斷。
退一萬步講,就算是《看見》憑著自己的魅力獲取了推廣上的成功,但快手的內容生態會因新涌進的用戶而發生進化么?其實也很難說。
後記面對《看見》的成功,網友其實也是眾說紛紜。
有人覺得《看見》講出了真實的年輕人生活現狀,也有人覺得他只不過是蹭著《後浪》的熱乎勁鞭了波屍罷了。
究竟是站邊「後浪」還是站邊「奧利給」?其實界限並沒有那麼明顯。
其實《後浪》的初衷也不過是讓年輕人珍惜好的時代,而《看見》所想要表達的則是「看清生活,熱愛生活。」
就像文案中說的那樣:「君子和而不同,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
所以,正確的答案到底是什麼,其實並沒有那麼重要。
因為這個時代不僅需要「後浪」,「奧利給」的存在,也同樣重要。
9、流浪大師成月入百萬網紅:垃圾分類了,沈巍的書房在哪裡?
1 都說網路時代,從不缺一夜爆紅的人。 在自媒體興起的今天,一段段短視頻,將上海街頭的一位流浪者捧火了。 如果說「犀利哥」靠的是顏值和時尚,那沈巍靠的是才華和學識。 你很難相信,一個流浪漢,隨身攜帶的除了廢品之外,還有大量的書。
「善始者眾,善終者寡。」「廣交朋友,博覽群書,誠信待人,寬厚處世。」 他讀《戰國策》《左傳》《了凡四訓》《聊齋》《詩經》......
他和周圍人暢談古今歷史、各地典故,思維清晰深刻。 他拒絕路人的資金幫助,說「我不是乞丐」,而在還原他的前半生後才知道,他確實不是。 他是上海本地人,從小喜歡畫畫、歷史、寫字、看書,可父親對此深惡痛絕。 他夢想是能進中文系或者做國際政治研究,可父親卻逼他學了審計。
小時候他就開始撿垃圾去賣,然後買自己想看的書,可在同學眼中,撿垃圾是會被笑話的行為。 畢業後,他進了上海某區的審計局,可因為他總愛在公司撿垃圾,被同事覺得是「神經病」,所以就被病休回家了。 因為撿垃圾,他被家人趕了出來,因為撿垃圾,他被鄰居投訴,最終流落街頭。
他確實也不需要捐助。 原單位一直給他發工資,每月2000多元,卡里還有父親的遺產,拆遷還被分到十多萬。 當地救助站曾向他提供救助但被拒絕,他說他喜歡這樣的生活:
每天撿完垃圾後就分類,再去附近地鐵站看書,看不懂就用買來的二手手機連著商家WiFi查資料,沒事寫寫字畫會兒畫。 他說他崇拜甘地,願意主動過苦行僧般的生活。 有理想有堅持,不被世俗所羈絆,簡單而又純粹。
2
可就在那麼一天,他被包圍了。 3月份的上海,充斥著大量舉著手機、攝像機,滿上海「抓」沈巍的人。 嘴上說著要大師為自己指點迷津,可卻基本沒聽進一個字,只顧著將鏡頭對准,多拍視頻,多拍合照。
甚至有部分女人來找他相親,要嫁給他:
自稱身價百億的男人,要給他當兒子。
西裝革履的男人,帶著攝影團隊來直播「認爸爸」:
包裝成沈巍的老婆,自詡為「流浪師娘」,短短時間攬下58萬粉絲,然後開始賣書。
那時,沈巍是慌亂的。他被人群逼進了牆角,大喊:「我已經三天沒好好睡覺了,你們放過我吧!」
而他也早已看透了現實:「我知道你們是為了錢,現在我就當是一隻猴子,被你們耍。」 那時的沈巍,或許還沒意識到:網紅、流量、直播到底是什麼?又會給他帶來些什麼。
他也像看猴子一樣看著圍著他的這群人,他不想紅,也不覺得這會改變自己的生活,那時的他還帶著屬於讀書人的傲氣: 「這不能改變我的命運,我一輩子沒想過成名,讀書人一輩子有個理想,最好的像諸葛亮一樣,出將入相。如果做不到,就學杜甫,憂國憂民。」
3
可好像誰也無法逃脫真香定律。
流浪大師,就如之前千千萬萬個突然爆火的人一樣,也沒能逃過網紅包裝命運。
他洗了澡、剪了頭發、換了衣服,可還留著標志性的鬍子,因為干兒子說:要讓別人一眼能認出是流浪大師。 他有了助理,有了干兒子,有了團隊,被安排著離開了上海,住高級酒店,輾轉去新疆、成都、杭州、南京等地一路遊玩,走到哪都是「粉絲見面會」,在博物館對著粉絲的鏡頭耐心地講典故。
他開始每天做直播,提前准備好提綱,講歷史、文化、故事、藝術.....慢慢的,他在直播場里越來越自然,學會了怎麼用語言藝術,挑起氣氛逗大家笑。 短短時間,他坐擁90萬粉絲,月入過10萬。
沈巍現在的生活,和以前大不相同。 撿垃圾沒人罵,說歷史有人聽,走到哪都有人叫他大師,豎起大拇指,不缺錢,更不缺尊重。
可網友們卻很失望:流浪大師也逃脫不了直播網紅的命運,他已經「背離初心」,完全沒了之前的與世無爭。 而在這背後,成名後的沈巍也陷入了糾結兩難之中。
他並不覺得自己是大師,卻被包裝成了大師。他懷念以前的日子,因為那時每天還有固定的時間可以用來看書、寫字、畫畫,沒有「任務」要去做,沒有人會打擾他。 而現在,他不再流浪,可看書卻成了奢望。
4他需要被安排著去周遊各地、和粉絲交流、供他人拍視頻、參加各種各樣的飯局,和各種各樣的人周旋、每天花很長時間,對著手機直播......
而就連直播,本著初心是為了傳播文化,類似於「大師講堂」,可沈巍卻坦言:每天對著屏幕說幾個小時,像是高級乞討。他興致勃勃地在直播里談論詩詞歌賦,歷史雜談,可評論里的粉絲,高呼著「大師好牛」「大師好學識」,卻鮮少有人真正關心他在說什麼。
他們更關注的是粉絲數、點贊和禮物量,而更多的人,不過是湊個熱鬧罷了。 剛火之時,他像是網紅成名的工具,而現在他依然像個錢、財、名的工具。
他不再流浪,可他卻好像仍還再流浪,只是換了個更「高級」點的方式罷了。 他渴望著能有一間屬於自己的書房,讓自己能自由自在的看書、寫字、畫畫。 或許連他也沒想到,現在更像是擁有了一間「會客廳」,被強行推入人情世故之中,每天要應付前來拜訪的眾多「客人」。
他曾奢望快手直播室是那間「書房」,又或者他渴望能利用快手賺來的錢為自己搭建一間書房,可卻不知自己其實已經被「直播」「網紅」綁架了。
而在浮華名利過後,賺夠了那間書房的錢,未來大師又是否還能找回曾經純粹的自己,回歸精神自由呢?
5
在流浪大師火了之後,他同學的采訪視頻也火了。 在被圍觀者要求「你們同學幫幫他」時,這位中年男子回答:「不是我們幫幫他,是他幫幫我們。」 「你們覺得他可憐,其實他更可憐你們!你看我們,每天都在苦惱,為沒錢苦惱,為穿的差苦惱,為換大房子豪車苦惱,其實到底誰更可憐?」
為了過自己想要的生活,沈巍選擇做了26年的流浪漢。他是當之無愧不食人間煙火的「聖人」。 而現今他也成為了直播時代的一名「網紅」,和其他網紅最大的差距,或許就是至少他肚子里還有貨。 有人說網友對他的苛責是「見不得他好」,可其實網友的苛責或許是因為:大家害怕,連沈巍也迷失在網紅世界。
曾經一夜爆紅的洗頭小哥,火了之後立刻辭掉了工作,簽了經紀公司,開始拍視頻,學著做網紅,准備包裝出道,可殊不知大眾早已遺忘。
曾經一夜爆紅的「發際線男孩小吳」,說著不會進演藝圈,會繼續好好工作,可後來卻也開始參加節目,甚至膨脹到真把自己當明星「約炮女粉絲」,而被曝光陷入眾嘲。
太多太多的例子告訴我們,在網路時代,名利追捧之下,好像沒有人能逃脫真香定律,迷失的人只會越來越多。
早前,犀利哥出名時,周立波曾評價過犀利哥爆火事件:犀利哥之所以出名,之所以美,因為他是野生的,而不是圈養的。 這句話其實放在現在來看,也非常的現實。
每個能一夜爆火的人,都一定有著他的「特別」之處,獨一無二,無可替代。讓眾人追捧的其實就是你身上的這點「特別」,和別人都不一樣。
沈巍用26年,活出了大多數人一輩子也不敢活出的精神自由。
即使最終他也不能免俗的落入平凡人的世界,我們還仍希望,他的身體不再流浪,可至少還能保持著精神上的「自由」。
不是不讓你爭名奪利,而怕的是,在感受過名利之後,慢慢的,聖人也變成了俗人,身上那點「特別」慢慢的不見了。
那時,丟了「特別」的你,在網路時代已經沒了價值,更可怕的是,回頭看發現自己活成了連自己也不喜歡的樣子。
習慣了充滿鮮花和掌聲的會客廳,還有多少人還願走進空無一人的書房?特別了26年的沈巍,他會和其他人不一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