抖音:中心化。以音樂創意視頻起家,圍繞核心優質原創內容生產者,持續規模化的生產輸出有創意的短視頻。微視:從引入明星網紅,藉助粉絲效應產生差異化,吸引用戶。
2、抖音與微視之間的大PK,大家認為誰會勝出?
抖音會勝出,因為抖音比微視的應用更廣,人們使用抖音更多、更頻繁。
3、騰訊微視為什麼干不過抖音?
微視連快手都不如,何況抖音,差的太遠了
4、微視,抖音,快手,哪個火?
微視抖音快手這幾個都很火,現在用的也是最多的,感覺應該是抖音用的最多吧,基本上每個人都在用。
5、抖音和微視哪個好?
抖音全球最火的,蘋果下載排第一,能甩微視幾條街
6、為什麼馬化騰狂砸三十億扶持的微視也干不過抖音?
近幾年,大批短視頻應用紛紛面世,短視頻內容創作呈現爆炸性增長,與傳統的圖文、語音相比,短視頻具有強大的信息傳播屬性和娛樂屬性,在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APP就是「抖音」了,「抖音」2016年9月面世,截止2018年12月,抖音的日活躍用戶突破1.5億,月活躍用戶突破2.3億,可見「抖音」的受歡迎的程度。
作為互聯網中的大佬騰訊自然也看到了這一份大蛋糕,自然也就想在短視頻領域分一塊嘗嘗甜頭。2013年9月騰訊他推出了微視短視頻app,但在2015年4月到2017年4月的兩年時間里,微視卻停止更新,但基於騰訊爸爸的巨大資金優勢,怒砸30億補貼微視,不得不說,錢還是還用的,大量的短視頻達人加入微視,當然,很大一部分是為了補貼。讓騰訊萬萬沒想到的是,30億補貼也沒能讓微視爆火超越抖音。到今年中期,微視再一次陷入了僵局。
為什麼有著天然社交屬性的微視和巨大資金支持的微視火不起來呢?
首先是產品定位問題,從產品定位來說,到底是做「全領域覆蓋」?還是主打「細分+垂直領域」?微視至今還沒有找到清晰的產品定位。而抖音一開始瞄準的是年輕群體,以炫酷、高顏值等內容吸引用戶,快手針對的是三四線人群的日常生活,兩家都是在完成了用戶的原始積累和內容沉澱後,才開始多領域發展。
微視是「財大氣粗」,所以一開始就想做「全領域覆蓋」,但是因為並沒有用戶基礎和內容沉澱,單純做抖音的模仿者,最後效果並不理想。從推廣的角度上看,微視之前的策略靠砸錢「流量明星+內容補貼」,這樣做的好處,是短時間內可以快速擴充產品內容並吸引用戶。但吸引過來的流量大部分都是羊毛黨,所以當沒有補貼後能留下多少用戶呢!
其次就是產品創新,從功能上講,騰訊在技術上的研發能力是毋庸置疑的。然而現如今,短視頻的格局已經被抖音、快手等巨頭平台框定,騰訊想從中開辟新道路絕不是容易的事情。
針對抖音,騰訊利用自身強大的流量,在微信和QQ上限制抖音短視頻的轉發,希望將騰訊的用戶群都引入到微視之中。也許一時可能會有所效果,但長期下來微視不能讓用戶有新鮮感,在功能還是內容,微視拿什麼留下用戶呢?所以說沒有創新的功是能很難留住用戶。
最後一點是APP命名問題,因為名字能給人第一印象。微視的意思是微信視頻,還是微小視頻?所以,微視這個名字都沒有定位到軟體最核心的特點,也沒有給人很潮很前衛的新鮮感。
回來再看抖音這個名字,感覺就不一樣了。因為APP生產的視頻內容,所以很多公司把設計重點放在「視」上面,這樣一來就顯的平庸許多。而它則把重點放在「音」上面,一下子就做出來區分也有了所謂的新鮮感,再加上一個「抖」字就更能給人一種非常新鮮和潮流的感覺。再看抖音的App圖標,還真是一個抖動的音符,名字和圖標結合得相得益彰。所以抖音的厲害之處。而微視從名字上看就覺得平庸而且一眼就知道是騰訊系的產品就讓人感覺沒有新鮮感。
最後微視想要追上抖音只剩下內容和APP新功能這兩個方面了,因為命名是不能改變了,定位也已經確定了。所以微視不僅要保證核心內容的優質,還要推出全新的功能打破現有格局,這樣才能顛覆短視頻行業才能追上抖音。
7、微視和抖音之間有什麼不同嗎?
1、所屬公司:
微視:屬於騰訊旗下。
抖音:屬於今日頭條旗下。
2、上線時間:
微視:2013年09月28日,微視8秒短視頻軟體IOS版1.0正式上線。
抖音:抖音2016年9月上線,2017年5月開始爆火。
微視,騰訊旗下短視頻創作與分享平台。微視用戶可通過QQ、微信賬號登錄,可以將拍攝的短視頻同步分享到微信好友、朋友圈、QQ空間。2019年6月,微視開啟了 30 秒朋友圈視頻能力內測。用戶在微視發布界面勾選「同步到朋友圈(最長可發布30秒)」按鈕,即可將最長30秒的視頻同步到朋友圈。
抖音,是一款可以拍攝短視頻的音樂創意短視頻社交軟體,該軟體於2016年9月上線,是一個專注年輕人音樂短視頻社區平台。用戶可以通過這款軟體選擇歌曲,拍攝音樂短視頻,形成自己的作品。
8、張一鳴稱微視抄襲抖音是咋回事?
5月8日,馬化騰怒懟張一鳴登上熱搜,引來不少網友圍觀,馬化騰怒懟張一鳴是怎麼回事呢?原來,近日今日頭條CEO張一鳴發了一條朋友圈,慶祝抖音Tiktok Q1蘋果商店下載全球第一,並留言說「微信的借口封殺 微視的抄襲搬運 擋不住抖音的步伐」。沒想到,馬化騰竟然回復了,稱:「可以理解為誹謗」。
馬化騰怒懟張一鳴的朋友圈截圖曝光後,引來網友熱議:「不會又是PS的吧」、「那麼這個朋友圈截圖是P的還是真的?上次那個馬化騰回應的截圖不就是P的么。」、「微視加大推廣,模式差不多應該還是會贏的。抖音想關注一下朋友,太難了,還要記號碼或者搜昵稱去添加。關系鏈還是很重要。」、「原來有錢人的朋友圈都喜歡發這些內容」
5月8日消息,今日頭條CEO張一鳴發了條慶祝抖音Tiktok Q1蘋果商店下載全球第一的朋友圈,沒想到引發了和騰訊CEO的一場「口水戰」。
張一鳴在微信朋友圈表示:「微信的借口封殺,微視的抄襲搬運擋不住抖音的步伐。」公然在朋友圈說自家的不好,這話馬化騰看了當然不高興,回復稱:「可以理解為誹謗。」
隨後張一鳴接著回復:「前者不適合討論了,後者一直在公證,我沒想有口水戰,剛剛沒忍住發了個牢騷,被我們pr批評了。材料我單獨發給你。」馬化騰自然不是省油的燈,回復稱:「要公證你們的太多了。」
事實上,早在去年的時候,兩家曾因為內容引發糾紛。2017年6月29日,北京市海淀區人民法院判處今日頭條賠償騰訊網27萬元,這起因今日頭條未經許可轉載騰訊網287篇文章引發的爭議,以作品版權所屬方騰訊的勝利落幕。
而最近因為微信朋友圈屏蔽抖音一事,雙方再起糾紛。對此,騰訊當時給出的回應是:為避免鏈接刷屏影響朋友圈閱讀體驗,微信對朋友圈內鏈接的傳播設有防刷屏限制。
36氪在今年3月的一篇報道中指出,關於「抖音狙擊快手、滅掉微博、殺死朋友圈」的報道不斷。加上微信、QQ用戶同比增幅的下滑,以及抖音用戶的暴增和使用時長的增加,都讓社交巨頭騰訊提高了警覺。
該報道認為:「表面上,是騰訊怕影響朋友圈體驗或公平競爭,背後卻是一場社交短視頻之戰。」
頻道被關閉、APP被下架、內涵段子被關停、抖音關直播和評論……在今日頭條接連遭到監管重錘之際,騰訊前不久選擇了復活原本已經關停的微視,怒砸30億元補貼的消息在朋友圈傳的沸沸揚揚。
馬化騰怒懟張一鳴,如同這次張一鳴與馬化騰朋友圈針鋒相對你來我往,這背後毫無疑問是兩家公司的商業戰爭。目前看來,導火索還是社交短視頻。
馬化騰為什麼怒懟張一鳴
馬化騰怒懟張一鳴引起網友熱議,很多人好奇,馬化騰為什麼怒懟張一鳴?其實,原因就是微信屏蔽了抖音短視頻,引起張一鳴不滿,諷刺馬化騰微信的借口封殺,微視的抄襲搬運,擋不住抖音的步伐。結果,馬化騰毫不客氣的怒懟張一鳴誹謗。
有很多網友發現,在微信朋友圈中,分享的抖音視頻鏈接被屏蔽了,只能自己可見,好友不可見。很多網友還察覺,在微信朋友圈分享的今日頭條內容的鏈接也被微信屏蔽了。但這是2018年3月4日左右的事情。
對此,微信官方回復稱,微信明確禁止誘導分享等行為。這些鏈接所使用的域名近期違反了相關規定,嚴重影響朋友圈、群聊等功能的用戶體驗。
不僅僅是微信,3月10日晚上,多名抖音用戶反映,抖音的鏈接轉發至微博後,不會出現在個人主頁和信息流,僅自己可見。
也就是說,微博也封殺了抖音。
微博回應封殺抖音稱,從2017年8月開始,因為微頭條(今日頭條旗下產品)非法抓取新浪微博內容,竊取用戶信息,微博便暫停了與今日頭條的全部介面和其他合作,並通過法律手段進行維權。
而抖音正是今日頭條旗下的短視頻app,所以也在中止合作的范圍中。微博方面還稱,「去年就已停止合作,不知道為何這個時候突然跳出來說這個?」
2018年2月12日,微信官方發布「關於打擊違規春節線上活動的公告」,微信表示,根據《微信公眾平台運營規范》及《微信外部鏈接內容管理規范》的規定,微信明確禁止誘導等行為,包括但不限於騰訊體育、拼多多、今日頭條、京東、餓了么等網路平台通過發紅包、會員、優惠券等方式,誘導用戶轉發分享,嚴重影響朋友圈、群聊等功能的用戶體驗。微信已經對違規線上活動在朋友圈的傳播進行了限制。
不過0點過後,抖音分享朋友圈又可見了,或許是單日分享次數過多,觸發屏蔽閥值,第二天又恢復。然而從行業角度看,一場微信、微博、今日頭條間的社交大戰正在上演。
9、如果當年QQ提前推出微視,會不會成為今天的抖音?
早在2011年,騰訊就做過一款視頻通話軟體,名叫「微視」,功能類似於Tango。但由於3G網路在當時並沒有普及,產品視頻畫質不清晰,沒多久,這款名為「微視」的產品就沉寂無聲了。盡管騰訊以微信、QQ兩大「黃金入口」為復活後的微視導流,並給予巨額補貼支持內容生態的建設,但也難以掩飾微視在短視頻賽道的落後與乏力。
微視的誕生,是在新浪微博與騰訊微博結束實質性競爭之後。兩家微博的競爭結果,從新浪的角度看,是新浪微博完勝,但從馬化騰的角度看,盡管騰訊微博始終稍遜一籌,但騰訊狙擊新浪微博的使命,早已被微信提前完成了。隨著騰訊微博被放棄,微視像斷了一條臂膀,失去了賴以傳播的土壤。加上微信也在籌備小視頻功能,微視在騰訊內部的位置愈發尷尬。
在騰訊內部的賽馬機制下,如果匹配了資源但效果不明顯,最終產品線只有被裁撤的命運。抖音自己想做平台上紅人的MCN機構,跟其他MCN存在一定競爭關系。因此,對那些入駐抖音的外來MCN機構比較強勢,甚至規定,不允許MCN機構跟抖音紅人有接觸。
但微視不一樣。有傳媒行業分析師表示,騰訊重回短視頻市場的決心比過去更加堅決,短視頻的用戶規模增長迅猛,短視頻產品正在搶佔用戶的時間,對於熱衷於討論「流量變現」的互聯網公司來說,短視頻是獲取用戶、轉化用戶的重要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