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看完央視《榜樣》視頻後的思想匯報
文秘家園論壇有分享
你去找一下
望採納
2、關於身邊的榜樣 演講視頻30分鍾左右 在線等 急急急!!!
優酷上面很多,可以自己篩選
3、求感動瞬間的微視頻,一分鍾以內的
外國有個幾個宣傳視頻,挺好的。屬公眾視頻,名字不記得了!但也得幾分鍾啊!1分鍾上哪找去!又不是廣告
4、一個叫什麼榜樣的視頻,有李大釗和錢學森的介紹
四十集大型文獻紀錄片:信仰的力量
第二集:《碧血千秋》——李大釗、瞿秋白、蔡和森
第二十五集:《科學之光》——錢學森
《信仰的力量》的主創團隊是一群充滿活力的90後,他們伴隨著改革開放的春風,
啟動儀式
沐浴著新時代的陽光和空氣。2016年初,主創團隊分為3個組攝制組,歷時半年走訪了中國很多地區,用鏡頭客觀真實的記錄那些為信仰堅貞不屈的人工作生活的地方,並尋訪他們的後代,讓觀眾能夠更深入的了解這些歷史上為了信仰拋頭顱灑熱血的人們,讓13億中國人都能引起共鳴
5、貴州貴陽微電影《榜樣》的觀後感
《榜樣》觀後感
《榜樣》講述了一位送奶工人的故事。一天,小明從夢中醒來,見外面正下著傾盆大雨,他想:今天喝不成牛奶了。突然,門響了,小明把門一開,一看,原來是送奶工人——王叔叔,他簡直是一個「落湯雞」,濕淋淋地站在門口,手中還拿著瓶牛奶。小明接過奶,握住王叔叔的手,他的手是冰涼冰涼的,心卻是火熱的。
讀完《榜樣》這篇文章,使我想到了各行各業的人,都有像送奶工的人。為了人們的幸福,都願做人們腳下的路。
拿我們的老師來說吧,他們本來有遠大的理想,本來可以做出一番事業,但是她們為了培育人才,從事了教育方面事業,當了一粒不起眼的小石子,老師無私奉獻著讓一代又一代的孩子從頭上踏過去,攀登新的高峰。老師多麼像送奶工人,在他們身上閃爍著小石子鋪路的光輝,這是多麼有意義的生活呀!
啊!在這個社會里有多少個像他們那樣的無名英雄,他們像鋪路的石子一樣,默默無聞地工作著,他們的工作多麼平凡,但精神又多麼的可貴啊!
他們不正是我們學習的榜樣嗎?
6、新榜樣是視頻授課嗎?
不是。視頻授課學不到東西的!
7、觀看近年感動中國視頻學習榜樣,弘揚美德600字
範文一
看了感動中國後,總覺得那些評選出來的人物都讓人敬佩感動。在這個簡單的卻又內涵豐富的舞台上,閃閃發光的不是那些耀眼的明星,而是我們生活中的普通人。
在2014年的感動中國節目中,雖然感動我的人有十個,有隱姓埋名30年的中國核潛艇之父黃旭華;有為報答戰友深情,幾十年守護天山築路士兵墓園的老兵陳俊貴;有努力改變鄉村面貌的基層好乾部山西村官段愛平但是在這些人之中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年屆90仍然堅持拾荒助學的山東老人——劉盛蘭。
劉盛蘭是位普通村民,年輕時在外打工,後來在一家企業作保管員。73歲的時候,老伴去世,他成了孤寡老人。為了讓自己老了無力行動時,身邊會有一個照顧他的人,他開始了助學。這是老人的初衷。但後來,他助學的規模遠遠的超出了自己的想像。
1998年,劉盛蘭在報紙上看到了一則救助報道,從那時起,73歲的他就將自己微薄的工資捐出去。而受捐助的學生,也逐漸從周邊幾個地市"擴張"到全國各地。最多的時候,他同時資助著50多名學生。
每天清早,劉盛蘭起來弄點簡單的飯菜,就騎著自行車走村串巷去了,直到撿回一大堆破爛。他17年幾乎未嘗肉味,沒添過一件新衣,"吝嗇"的連一個饅頭都捨不得買,可捐資助學總計7萬多元,資助了100多個學生。劉盛蘭一直沒進養老院,這樣能拿到每年4000元的生活補貼。這些錢他全部捐給了貧困學生。
劉盛蘭唯一珍藏的是一個深藍色布袋,裡面裝滿了匯款單和回信。這么多年過去了,老人也不記得匯出去多少錢、收了多少封信。2013年8月,因為腎病,劉盛蘭住進了醫院,但他仍然惦記著捐資助學,擔心匯款中斷和沒到位會斷了孩子們的希望。得知老人住院,很多受資助的孩子回來看望他,照顧他。
還記得那撼動心靈的頒獎詞:殘年風燭,發出微弱的光,蒼老的手,在人間寫下大愛。病弱的身軀,高貴的心靈,他在九旬的高齡俯視生命。一疊疊匯款,是寄給我們的問卷,所有人都應該思考答案。
是他讓我感受到了崇仁厚德!
看過《感動中國》之後,我的內心彷彿受到了神聖的洗禮,在感動與眼淚背後,我收獲的不僅僅是這些文字上的,更多的是內心中無法言喻的那份震撼與動容。
生活中,許許多多的人用自己那一點一滴的小事感動著我們,也感動著他人。生活中從來就不缺乏感動,只不過是在繁忙的學習生活之中,我們忘記了用發現美的眼睛去發現這些讓我們的內心能為之震撼的感動事跡。
用心去看世界,去發現細節的感動吧!
範文二
2014年度感動中國人物播出了,如果不是在姥姥家看了會電視,我還不知道今天就演感動中國。
看完感動中國,我真心覺得,閑著是罪惡的,浪費錢也是罪惡的。閑著,其實就是浪費時間,那麼概括起來,浪費是罪惡的,應該怎麼辦?應該珍惜,珍惜生命,珍惜時間,珍惜金錢,珍惜資源。當有真的感觸的時候,這些詞句就不是空話和口號,不空洞也不高大。98歲的胡佩蘭奶奶一生堅守在工作崗位上;格桑吉德教書的那個地方,拍的那個小孩子,穿的那麼臟,那麼破,我們隨便給他們一點也是好的,既然如此,我們怎麼好意思浪費,怎麼好意思隨便把衣服什麼的丟掉,應該捐出去。還有撿破爛資助孩子上學的劉盛蘭爺爺,他活的那樣勤勞;還有為孩子湊學費在生命的最後搶時間為孩子們綉制清明上河圖的母親姚厚芝,時間對她來說多麼寶貴,我想她每天都會企盼哀求上天能多給他一點時間,這讓我想到了一句話:你所浪費的今日,是昨日殞身之人所期盼的明日。
有的時候我會覺得閑,會覺得不知干什麼好,好像找不到意義所在,而現在,在剛看完感動中國人物之後的強烈感情下,我覺得,有一件事,我們可以花大量的精力去做,以後忙完自己份內的事也不會覺得閑得慌,那就是:慈善。有時候我也會想,有什麼好捐助的啊,他們有那麼窮嗎,再說政府幹嘛去了?
會有這種想法,是因為沒有同情困難人群的感情基礎,我沒有見過那種場面,或者通過媒體看過幾眼已經被歲月沖淡了,但是一旦把那個畫面放到我眼前,我會被震撼,然後內心柔軟的說不出話來。我想這就是為什麼成長環境艱苦的孩子長大了會更加惦念自己當初那種窮鄉僻壤,會更加懂得同情困難的孩子,不是說家庭條件比較好的孩子心硬,而是他們沒見過,沒有那個觸動。所以說,讓所謂溫室里的花朵去「體驗生活」,體驗苦,生活的苦,真的是有意義的。
真的是有很苦的地方吶,真的是有需要捐助的地方(不過還是建議有可能的話少通過紅十字會神馬的中間途徑)。還看到因為急著救孩子跳水導致高位截癱的方俊明,很欣慰他工作的工廠很夠義氣,他的母校也很好,會有孩子們組成專門的義工團去陪伴他,其實這就是他們學校的一個精神楷模。還有自己撿破爛省吃儉用的劉盛蘭老爺爺,在他家裡的牆上貼著義工團的孩子們去陪伴他的照片,他說這讓他很溫暖,我當時就想,原來義工團的工作真的是有意義的,有舍友發說說表示做義工很有意義因為老人們很開心,我當時還想她太傻太天真,你們去哪兒說一些不用不癢的話能有什麼用呢,真的能幫到什麼呢,但也許義工活動真的有它存在的價值。但是轉念一想,做義工也要有好的心理准備,因為畢竟很多需要義工幫忙的老人居住條件也不是很好,做好吃點苦頭的心理准備再去。
今天晚上含著眼淚看完央視播出的,2014感動中國人物頒獎,感受頗深!我被他們的傑出事跡感動著!一個撿破爛為生的古稀老人,能省吃儉用數年來捐出十幾萬元錢,資助那些上不起學的學生。一個身患絕症的村官,能把自己的百萬家產,都用到了村裡的公益事業。自己到最後連住的地方都沒有、她叫唐愛蘭,她說的一句話更讓我感動!那就是你對大家付出了真誠,大家就會對你付出真誠!
絕對真理!一個九十多歲的老將軍夫人,放棄安逸,回到艱苦的農村生活,用他一生的付出實現了自己的崇高理想!還有身患絕症的母親用幾年的時間綉出清明上河圖,用生命詮釋偉大的母愛!還有為了救人落下終身殘疾,笑對人生無怨無悔的見義勇為的英雄!還有義字當先為犧牲的戰友守墓三十年的守墓人。還有為了孩子們上好學舍棄小家的好老師!還有為祖國的航天事業做出巨大貢獻的航天英雄們!等等!他們的事跡使我非常感動!
用他們的話說,做一件好事容易,一輩子做好事就不那麼容易了!那需要毅力,需要忍受很多常人不能忍受的痛苦!這就是我們偉大的中華民族!善良,正直,樂於助人,堅強,奉獻,吃苦耐勞!我要凈化自己的靈魂,向他們學習!在有生之年,為大家,為社會多做好事,作善事,做一輩子的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