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六堆西瓜,其中有一堆是11斤,其餘是10斤,怎樣才能一次稱出11斤的那堆西瓜呢?
猜一堆!
2、一堆西瓜,一半的一半的一半的一半少半個,請問這堆西瓜有多少個?腦筋急轉彎
4個
很簡單 說白了 就是比他多切一半的少了2分之1個西瓜。所以說少切了一半那個就必須是1個西瓜了。因為在用1*2*2=4 在不明白就只能是你對語言的悟性了。
3、一堆西瓜有70多個,如果把這堆西瓜6個裝一箱
最少要裝12箱(看那個多字包含幾,少於2個的情況下12箱,多於2少於8個的情況下13箱,大於8個的情況為14箱)
4、一堆西瓜,一半的一半的一半比一半的一半少半個,這堆西瓜有多少個?
一半的一半的一半為八分之一,一半的一半為四分之一。四分之一減八分之一等於半個西瓜。四分之一等於八分之二。八分之二減八分之一等一八分之一。所以,八分之一等於一半西瓜。四分之一有兩個一半,也就是說:四分之一等於一個。把一堆西瓜分成四份,一份是一個。那就是四個。 答案就是:這堆西瓜有四個。
5、有一堆西瓜5個5個地數剩3個,6個6個地數也剩3個,這堆西瓜至少有多少個?
5和6的最小公倍數為5×6=30
30+3=33
答 這堆西瓜至少有33個。
6、謎語:一堆西瓜,一半的一半比一半的一半的一半多半個。請問這堆西瓜有多少個?
設這堆西瓜有X個,依題意得:
x/4-x/8=1/2
解得X=4
答:這堆西瓜有4個。
7、一棵樹一個李字地上一堆西瓜是什麼成語
瓜田李下
這句話出自曹植的一首詩《君子行》:「君子防未然,不處嫌疑間。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正冠」。
是說一位行端坐正的君子,做事應該懂得避嫌。經過別人瓜田的時候,就算鞋子掉了,也不要彎腰去提,不然容易讓人懷疑你偷瓜。走到別人李子樹下的時候,也不要用手去扶正帽子,否則很像是動手去摘李子。這兩種行為,都容易引起誤會,越是正人君子,越應該盡力避免。
這就是「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正冠。」它告訴我們,做人做事要懂得主動避嫌,尤其在一些有理難辨的場合。《舊唐書·柳公權傳》:「瓜李之嫌,何以戶曉?」
唐文宗時期,皇帝派郭旼到邠寧地方做官,引起了朝野議論,人們認為是郭氏送了兩個女兒入宮才換來這個職位的。文宗向柳公權訴苦,說郭家的兩個女兒入宮其實是為了拜見太後。
柳公權告訴皇帝,事情的真相不是每個人都了解,重要的是您本身處在嫌疑的地位,就難怪別人不非議。「瓜李之嫌」說的就是事件本身容易引起誤會,當事人有口難辯,不能擺脫嫌疑。
生活中,每個人都難免誤入「瓜田李下」,也都有面臨「瓜李之嫌」的時候。坦盪如君子,不該懼怕遭人誤解。
只要自己做事合乎道德禮法,沒有邪念,無論別人說什麼,都不必太在意。但是,畢竟我們每個人都生活在世俗的框架下,活在別人的聲音里,所以適當的時候,還是要避一下嫌。
公生明,偏生暗。「瓜田李下」不可憂,君子避嫌是防微杜漸,只要行得端、做得正,流言遲早不攻自破。正如晚唐詩人韓偓的詩中所言:「提防瓜李能終始,免愧於心負此身」。
8、西瓜視頻為何關閉了推送通知不頂事,還是一堆一堆的推送通知?誰能告訴我怎麼弄?
你打開設置里的應用管理,把西瓜視頻的通知禁止掉,然後再打開西瓜視頻的設置把推送通知也關掉就不會收到一大堆的通知了。
9、有十堆西瓜,有九堆每個十斤有一堆每個九斤,不管用什麼稱,只可以稱一次,怎麼知
第一堆拿一個,第二堆拿二個,如此類推到第十堆拿十個總共是55個西瓜,去稱這55個西瓜的重量
如果都是10斤的西瓜,總重應該是550斤,這是不可能的!
如果少1斤,就是第一堆是9斤的;
如果少2斤,就是第二堆是9斤的;
如果少3斤,就是第三堆是9斤的;
如果少4斤,就是第四堆是9斤的;
如果少5斤,就是第五堆是9斤的;
如果少6斤,就是第六堆是9斤的;
如果少7斤,就是第七堆是9斤的;
如果少8斤,就是第八堆是9斤的;
如果少9斤,就是第九堆是9斤的;
如果少10斤,就是第十堆是9斤的;
這樣就可以稱一次就知道哪堆西瓜是9斤的了
10、有一堆西瓜,第一次
第一次賣出後還剩的西瓜:
(25+2)÷1/2=54
一共有多少個西瓜:
(54+2)÷1/2=112
答:一共有112個西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