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IDC知識 > 電腦主機是啥

電腦主機是啥

發布時間:2020-09-18 01:22:51

1、一台電腦主機是由什麼來組成的啊?

電腦的配置如下。

主機部分:
1,CPU。計算機的心臟,負責運算;
2,顯卡、電腦的顯示核心,用於處理圖像數據。如果是游戲玩家或者圖形工作者,需要獨立顯卡。如果進用來上網,可以不購買獨立顯卡;
3,內存。用於CPU和硬碟交換數據,進行臨時存儲;
4,硬碟。計算機的所有文件均存儲到此;
5,主板。計算機的各部件安插在主板上協同工作;
6,電源。給各部件供電;
7,機箱。用於保護機箱內部的所有部件。

外設部分:
1,顯示器。用於顯示電腦的圖像;
2,鍵盤滑鼠。用於操作電腦;
4,音響。用於輸出聲音;
5,攝像頭。用於攝像、視頻聊天、拍照等;
6,話筒。用於輸入聲音、語音聊天等。

2、電腦主機 是什麼?

在一個區域網內充當伺服器的那台電腦就是主機。

3、主機(host)是指什麼

選B, 與Internet以TCP/IP協議相連的任何計算機 。

主機是指計算機除去輸入輸出設備以外的主要機體部分。也是用於放置主板及其他主要部件的控制箱體(容器Mainframe)。通常包括 CPU、內存、主板、光碟機、電源、以及其他輸入輸出控制器和介面。

在Window系統中有個Hosts文件(沒有後綴名),在Windows98系統下該文件在Windows目錄,在Windows2000/XP系統中位於C:WinntSystem32DriversEtc 目錄中。

該文件其實是一個純文本的文件,用普通的文本編輯軟體如記事本等都能打開。用記事本打開hosts文件,首先看見了微軟對這個文件的說明。

這個文件是根據TCP/IPforWindows的標准來工作的,它的作用是包含IP地址和Host name(主機名)的映射關系,是一個映射IP地址和Hostname(主機名)的規定。

規定要求每段只能包括一個映射關系,IP地址要放在每段的最前面,空格後再寫上映射的Host name(主機名)。對於這段的映射說明用「#」分割後用文字說明。

(3)電腦主機是啥擴展資料:

主機的分類:

1、計算機主機,指計算機硬體系統中用於放置主板及其他主要部件的容器(Mainframe)。通常包括CPU、內存、硬碟、光碟機、電源、以及其他輸入輸出控制器和介面,如 USB 控制器、顯卡、網卡、音效卡等等。

2、internet主機,與internet相連的任何一台計算機都稱為主機,每台主機都有一個唯一的Ip地址,每台主機在互聯網上的地位都是平等的。

3、迷你電腦主機,是一款高性能,低功耗,超靜音的迷你電腦,支持1080P解析度高清影片播放器,同時也是一款時尚裝飾家居的家庭設備,上網,看電影,樣樣毫不示弱。

4、伺服器是不是電腦主機?有什麼作用

這個問題的起源是電腦製造商亂用名字, 最早的計算機沒有所謂『伺服器』這個稱謂。 伺服器是一個軟體概念, 通過網路向其他電腦提供信息或者服務的軟體被稱為『服務端/server' , 負責接收和很用戶交互的軟體被稱為客戶端/client, 後來因為製造廠商為了強調計算機的用途, 把那些專門用來24小時開機, 通過網路提供服務的計算機稱為伺服器/server, 中文翻譯不同但是英文裡面跟軟體的服務端是同一個單詞。 後來這種叫法傳開之後, 伺服器一般指代那些二十四不間斷工作的, 用於通過網路向個人用戶提供服務的計算機, 本質上還是計算機而已,所以任何有計算和網路功能的計算機只要上面有運行服務端軟體, 都可以被稱為』伺服器『。所以別說個人計算機, 連手機,平板按照上說的說法都是』伺服器『。

當然, 現在的專用伺服器在各個方面都做了很多特異化的設置適合於上面的使用環境, 比如雙網口, ECC校驗,雙電源或者多電源冗餘, 硬體RAID硬碟, 15000轉的SAS硬碟,高級的網路晶元(別看都是千兆網口, 伺服器專用的可以承受相當大的負載, 而一般的個人用網口沒有經過特殊設計如果經受高流量沖擊聽說甚至會起火),更快也更大的網路介面比如Infiniband和FC。 總之設計思想就是穩定和性能壓倒一切。

5、電腦主機里的各p是什麼意思?

PC (personal computer),個人計算機一詞源自於1978年IBM的第一部桌上型計算機型號PC,在此之前有Apple II的個人用計算機。能獨立運行、完成特定功能的個人計算機。個人計算機不需要共享其他計算機的處理、磁碟和列印機等資源也可以獨立工作。今天,個人計算機一詞則泛指所有的個人計算機、如桌上型計算機、筆記型計算機、或是兼容於IBM系統的個人計算機等。
在計算機的發展史上,曾經有十段時間,計算機依功能與體積大小而被劃分為:超級計算機、大型計算機(巨型機)、中型計算機、小型計算機、微型計算機。計算機在被發明後的200年內,一般以巨型機為主,一般來說,程序員負責編程,而有專門的錄入人員負責錄入與輸出。因此,微型計算機的普及與廣泛應用,應歸功於Apple電腦的發明(蘋果電腦公司的創始人喬布斯成立公司後的產品),以及IBM公司出品的PC機,因此,PC機與Apple機的區別在於:一個是使用DOS操作系統,另一個則是使用的蘋果機專有的操作系統。
由於蘋果機只是獨家生產,而IBM公司卻將其產品的各個模塊組件的標准予以公布,從而,其他公司可以根據這些介面標准生產具備兼容性的計算機,從而,PC機與兼容機的概念開始流行。
因此,PC機與蘋果機,分別代表兩種類型的機器。同時,也產生了兼容機的概念。兼容機是指兼容IBM PC的計算機。

6、電腦主機是什麼?

是的,一般就是指單獨一個機箱(不包括顯示器、鍵盤、滑鼠、音響、耳機等外設),包括機箱殼子、機箱內的CPU、CPU散熱器、顯卡、主板、內存條、硬碟、電源以及各類連接線

7、電腦主機的作用是什麼?

電腦主機由哪些基本部件組成,各種部件的作用是什麼?

顯示器,主板,內存,硬碟,CPU,顯卡,光碟機,軟碟機,機箱電源,鍵盤,滑鼠
詳細點說就是:
1 硬體系統:

電腦的硬體系統由輸入設備、主機和輸出設備組成。外部信息經輸入設備輸入主機,由主機分析、加工、處理,再經輸出設備輸出。

#1 輸入輸出設備:

電腦只能識別二進制數字電信號,而人們習慣於接受圖文聲像信號。輸入輸出設備起著信號轉換和傳輸的作用。

我們常用鍵盤輸入文字,用麥克風輸入聲音,用數碼像機、掃描儀和攝影機輸入圖像。

常用輸出設備有顯示器、列印機和喇叭。

#1 主板:

也稱主機板,是安裝在主機機箱內的一塊矩形電路板,上面安裝有電腦的主要電路系統。主板的類型和檔次決定著整個微機系統的類型和檔次,主板的性能影響著整個微機系統的性能。

主板上安裝有控制晶元組、BIOS晶元和各種輸入輸出介面、鍵盤和面板控制開關介面、指示燈插接件、擴充插槽及直流電源供電接插件等元件。

CPU、內存條插接在主板的相應插槽(座)中,驅動器、電源等硬體連接在主板上。

主板上的介面擴充插槽用於插接各種介面卡,這些介面卡擴展了電腦的功能。常見介面卡有顯示卡、音效卡等。

#1 CPU:

CPU(中央處理器)是電腦的核心,電腦處理數據的能力和速度主要取決於CPU。

通常用位長和主頻評價CPU的能力和速度,如PⅡ300 CPU能處理位長為32位的二進制數據,主頻為300MHz。

#1 系統匯流排:

系統匯流排是連接擴充插槽的信息通路。

ISA和PCI匯流排是目前PC機常用系統匯流排,主板上相應有ISA和PCI插槽。

#1 輸入輸出介面:

簡稱I/O介面,是連接主板與輸入輸出設備的界面。主機後側的串口、並口、鍵盤介面、PS/2介面、USB介面以及主機內部的硬碟、軟碟機介面都是輸入輸出介面。

#1 串列通訊介面(RS-232-C):

簡稱串列口,是電腦與其它設備傳送信息的一種標准介面。現在的電腦至少有兩個串列口COM1和COM2。

#1 並行通訊介面:

簡稱並行口,是電腦與其它設備傳送信息的一種標准介面,這種介面將8位數據位同時並行傳送,並行口數據傳送速度較串列口快,但傳送距離較短。

並行口使用25孔D形連接器,常用於連接列印機。

#1 EIDE介面:

也稱為擴展IDE介面,主板上連接EIDE設備的介面。常見EIDE設備有硬碟和光碟機。目前較新的介面標准還有Ultra DMA/33、Ultra DMA/66。

#1 AGP:

即「加速圖形埠」,是Intel公司在1996年7月提出的顯示卡介面標准,通過主板上的AGP插槽連接AGP顯示卡。PCI匯流排的傳輸速度只能達到132MB/s,而AGP埠則能達到528MB/s,傳輸速度四倍於前者。

AGP技術使圖形顯示(特別是3D圖形)的性能有了極大的提高,使PC機在圖形處理技術上又向前邁了一大步。

#1 光碟驅動器:

讀取光碟信息的設備。是多媒體電腦不可缺少的硬體配置。

光碟存儲容量大,價格便宜,保存時間長,適宜保存大量的數據,如聲音、圖像、動畫、視頻信息、電影等多媒體信息。

光碟驅動器有三種,CD-ROM、CD-R和MO,CD-ROM是只讀光碟驅動器;CD-R只能寫入一次,以後不能改寫;MO是可寫、可讀光碟驅動器。

#1 內存儲器:

簡稱內存,用於存放當前待處理的信息和常用信息的半導體晶元。容量不大,但存取迅速。

內存包括RAM、ROM和Cache。

#1 RAM:

RAM(隨機存取存儲器)是電腦的主存儲器,人們習慣將RAM稱為內存。RAM的最大特點是關機或斷電數據便會丟失。

內存越大的電腦,能同時處理的信息量越大。

我們用刷新時間評價RAM的性能,單位為ns(納秒),刷新時間越小存取速度越快。

586電腦常用RAM有EDO RAM和SDRAM,存儲器晶元安裝在手指寬的條形電路板上,稱之為內存條。內存條安裝在主板上的內存條插槽中。

按內存條與主板的連接方式有30線、72線和168線之分。

目前裝機常用168線、刷新時間為10ns、容量為32M(或64M)的SDRAM內存條。

#1 Cache:

Cache(高速緩沖存儲器)是位於CPU與主內存間的一種容量較小但速度很高的存儲器。

由於CPU的速度遠高於主內存,CPU直接從內存中存取數據要等待一定時間周期,Cache中保存著CPU剛用過或循環使用的一部分數據,當CPU再次使用該部分數據時可從Cache中直接調用,這樣就減少了CPU的等待時間,提高了系統的效率。

Cache又分為一級Cache(L1 Cache)和二級Cache(L2 Cache),L1 Cache集成在CPU內部,L2 Cache一般是焊在主板上,常見主板上焊有256KB或512KB L2 Cache。

#1 ROM:

ROM(只讀存儲器)是一種存儲計算機指令和數據的半導體晶元,但只能從其中讀出數據而不能寫入數據,關機或斷電後ROM的數據不會丟失。

生產廠商把一些重要的不允許用戶更改的信息和程序存放在ROM中,例如存放在主板和顯示卡ROM中的BIOS程序。

#1 BIOS:

BIOS是一個程序,即微機的基本輸入輸出系統,BIOS程序的主要功能是對電腦的硬體進行管理。

BIOS程序是電腦開機運行的第一個程序。開機後BIOS程序首先檢測硬體,對系統進行初始化,然後啟動驅動器,讀入操作系統引導記錄,將系統控制權交給磁碟引導記錄,由引導記錄完成系統的啟動。電腦運行時,BIOS還配合操作系統和軟體對硬體進行操作。

BIOS程序存放在主機板上的ROM BIOS晶元中。當前586主板大多使用Flash ROM存儲BIOS程序,Flash ROM中的程序(數據)可以通過運行程序更新。

#1 CMOS:

CMOS是主板上一塊可讀寫的RAM晶元,用於保存當前系統的硬體配置信息和用戶設定的某些參數。CMOS RAM由主板上的電池供電,即使系統掉電信息也不會丟失。對CMOS中各項參數的設定和更新需要運行專門的設置程序,開機時通過特定的按鍵(一般是Del鍵)就可進入BIOS設置程序,對CMOS進行設置。CMOS設置習慣上也被叫做BIOS設置。

#1 顯示卡:

又稱顯示器適配卡,是連接主機與顯示器的介面卡。其作用是將主機的輸出信息轉換成字元、圖形和顏色等信息,傳送到顯示器上顯示。

顯示卡插在主板的ISA、PCI、AGP擴展插槽中,ISA顯示卡現已基本淘汰。

#1 音效卡:

多媒體電腦中用來處理聲音的介面卡。

音效卡可以把來自話筒、收錄音機、激光唱機等設備的語音、音樂等聲音變成數字信號交給電腦處理,並以文件形式存檔,還可以把數字信號還原成為真實的聲音輸出。音效卡尾部的介面從機箱後側伸出,上面有連接麥克風、音箱、游戲桿和MIDI設備的介面。

#1 視頻捕獲卡:

用於捕獲從電視天線、錄像機、影碟機等輸入的動態或靜態視頻影像的介面卡,是多媒體製作的重要工具。高級的視頻捕獲卡還能在捕獲影像的同時進行MPEG壓縮,製作VCD。

#1 中斷:

中斷是計算機處理特殊問題的一個過程。當在計算機執行程序的過程中,出現某個特殊情況(或稱為「事件」)時,暫時中止現行程序,轉去執行這一事件的程序,處理完畢之後再回到原來程序的中斷點繼續執行的整個過程叫做中斷。

#1 IRQ:

即「中斷請求」,是其它設備發出的請求計算機響應的信號。計算機將根據IRQ的級別和優先程度決定何時發生響應。原則上每個設備有自身的唯一的中斷請求通道,即IRQ值(又叫IRQ號),如果兩個硬體設備使用同一個中斷通道,必定會發生IRQ沖突。

#1 DMA:

即「直接內存訪問」,是計算機內的一種數據傳輸操作。整個數據傳輸操作過程在「DMA控制器」控制下進行,不通過CPU。數據傳輸過程中CPU只在數據傳輸開始和結束時作一點處理。DMA技術使計算機系統的效率大大提高。

DMA傳輸通過DMA通道進行,如軟碟機、音效卡均佔用DMA通道傳輸數據。兩個設備不能同時用同一DMA通道傳輸數據,否則會發生DMA沖突。

#1 主頻與外頻:

主頻指CPU內核工作時鍾頻率。外頻指CPU與外部(主板晶元組)交換數據、指令的工作時鍾頻率。

系統時鍾就是CPU的「外頻」,我們將系統時鍾按規定比例倍頻後所得到的時鍾信號作為CPU的內核工作時鍾(主頻)。例如某電腦使用Pentium 233 CPU,那麼這台電腦的外頻是66MHz,而它的主頻則是(66×3.5)=233MHz。

系統時鍾(外頻)是電腦系統的基本時鍾,電腦中各分系統中所有不同頻率的時鍾都與系統時鍾相關聯。如當前100 MHz 外頻系統中,系統內存工作於100 MHz (或66MHz),L2 Cache工作於100 MHz,PCI 工作於33MHz,AGP工作於66MHz。可以看出,上述頻率都與外頻有一定的比例關系。

提高系統時鍾(外頻)可以提高整個電腦的性能,但提高外頻必然將改變其它各分系統時鍾頻率,影響各分系統的實際運行情況,這一點對CPU超外頻運行時應該加以充分重視。

#1 DVD:

即數字通用光碟。DVD光碟機指讀取DVD光碟的設備。DVD碟片的容量為4.7GB,相當於CD-ROM光碟的七倍,可以存儲133分鍾電影,包含七個杜比數字化環繞音軌。DVD碟片可分為:DVD-ROM、DVD-R(可一次寫入)、DVD-RAM(可多次寫入)和DVD-RW(讀和重寫)。

目前的DVD光碟機多採用EIDE介面,能像CD-ROM光碟機一樣連接到IDE1或IDE2口上

8、配電腦主機一般是看什麼的

CPU,主板,硬碟,光碟機,內存,顯卡主要看CPU
要雙核的
其次是顯卡
要DDR3

功能上好些內存2G以上
用的時候你就會知道了
硬碟夠用就好
一般160G
足夠了
光碟機DVD
主板么
七彩虹就可以價格也可以接受

與電腦主機是啥相關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