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IDC知識 > 伺服器的分類

伺服器的分類

發布時間:2020-09-14 14:20:42

1、伺服器有哪幾種 ?

伺服器現在的種類很多,新人用的配置,還有企業配置,站群配置,外貿配置等等種類多,只有找到自己合適的才可以,

2、伺服器有哪些類型?

按應用層次劃分為入門級伺服器、工作組級伺服器、部門級伺服器和企業級伺服器四類。

3、伺服器有哪幾種分類?

伺服器可以按結構分:機架式(1U、2U、3U、4U、7U等)、塔式、刀片式等
伺服器可以按應用分:OA伺服器、資料庫伺服器、流媒體伺服器、高性能計算伺服器、游戲伺服器等。
你可以去伺服器廠商(正睿)的網上隨便看看,幾分鍾就清楚了!

4、伺服器系統的系統分類

目前常用的是Windows和Linux這兩大類伺服器系統,細分起來類別就很多了。

win分為 20122016,每個版本裡面還可以細分為server 數據中心版英文、中文等版本。

linux包括的就更多了,有CentOS,Red Hat,Debian,Ubuntu等等。

5、伺服器是什麼? 伺服器有哪些類型?

伺服器是計算機的一種,它是在網路操作系統的控制下為網路環境里的客戶機提供(如PC) 共享資源(包括查詢、存儲、計算等)的高性能計算機,它的高性能主要體現在高速度的CPU 運算能力、長時間的可靠運行、強大的I/O 外部數據吞吐能力等方面。

伺服器的構成包括:處理器、硬碟、內存、系統匯流排等,和通用的計算機架構類似,但是由於需要提供高可靠的服務,因此在處理能力、穩定性、可靠性、安全性、可擴展性、可管理性等方面要求較高。

在網路環境下,伺服器主要為客戶機提供:Web應用、資料庫、文件、列印、存儲、計算等服務。簡單的說,伺服器就是在網路中為其他客戶機提供服務的計算機。

伺服器類型:

按照外形結構劃分:塔式伺服器、機架式伺服器、刀片式伺服器、高密度伺服器、機櫃式伺服器,五種類型。

按照應用層次劃分:入門級伺服器、工作組伺服器、部門級伺服器、企業級伺服器

6、伺服器的分類都有哪幾種?

按用途:游戲伺服器、視頻伺服器、網頁伺服器、備份伺服器、資料庫伺服器
雲伺服器的角度區分,共享型,計算型,通用型、內存型等等,分別對應不同的業務環境和需求。

7、伺服器類型有哪些?

你好,伺服器的品牌有:
IBM Sun 惠普 戴爾 華碩 聯想
英特爾 浪潮 方正 清華同方 NEC
微星 長城 宏碁 金品 致榮 賽天
五舟 超毅定製者 曙光 ……

伺服器類型解釋及選購要考慮的因素

在信息化日益普遍的今天,若能擁有一台功能齊備,價格合理的伺服器,將是愈來愈多人關心的課題。昔日,許多人將選購一台好的PC,當作人生大事,但隨著時間流轉,科技日新月異,高性能的計算機設備不斷更新,價格也相對不斷合理化,現今無論企業或個人,都開始有機會接觸PC伺服器,企業為了節約成本,增加效率,必需使用伺服器,而個人因為資料儲存量變大,數字介面設備不斷增加,例如數字相片,圖形處理,高畫質游戲,數據備份…等的需求,也可能開始接觸入門級伺服器,因此,如何選購一台好的PC伺服器,將與許多人息息相關。

首先,我們必需了解何謂PC伺服器?所謂PC伺服器,即是Intel架構伺服器,與一些大型伺服器如Mainframe, Unix架構伺服器等不同,前者大多運行Windows或Linux等操作系統,使用較為普遍,後者多為專業用途,如銀行,大型製造業,物流業,證券…等行業使用,一般人較少有機會接觸到。一般而言,PC伺服器若以外型來分,大致可分為三類:

(一) 直立式伺服器(塔式伺服器):

為可獨立放置於桌面或地面的伺服器,大都具有較多的擴充槽及硬碟空間。無需額外設備,插上電即可使用,因此使用最為廣泛。

(二) 機架式伺服器:

為可裝上機櫃之伺服器,主要作用為節省空間,機台高度以1U為單位,1U約44mm,因空間較局限,擴充性較受限制,例如1U的伺服器大都只有1到2個PCI擴充槽。此外,散熱性能成為十分重要的因素,此時,各家廠商的功力就在此展現了。缺點是需要有機櫃等設備,多為伺服器用量較大的企業使用。

(三) 刀片伺服器:

可算是比機架式伺服器更節省空間的產品。主要結構為一大型主體機箱,內部可插上許多卡片,一張卡片即相當於一台伺服器。當然,散熱性在此非常重要,往往各家廠商都裝上大型強力風扇來散熱。此型伺服器雖然空間較節省,但光是主體機箱部份可能就所費不貲,除大型企業外較少使用。

了解了伺服器的種類之後,如何能選購一台適用的PC伺服器呢?我們可以從下列幾方面來考慮:

1. 穩定性能:

這是伺服器最重要的因素之一。然而,對許多人來說,「穩定」似乎是個十分抽象的名詞,似乎每一家伺服器廠商都在強調自己的產品十分穩定。其實,「穩定」並非完全沒有脈絡可尋,也並非貴的產品即是穩定者,筆者提供一些小技巧以供參考:

(1) 整體組裝品質: 通常較有規模的廠家所組裝的產品,有一定的品管及製造流程,因此,若可打開機箱觀察,便不難發現若是布線凌亂,機箱用料單薄,組件吻合度不佳或CPU, 內存及硬碟無原廠保固貼紙等,就絕對不該將之列入考慮范圍。

(2)良好的散熱設計: 伺服器大多需要長時間運作,因此良好的散熱性能是十分重要的。散熱性能可以由廠商數據,散熱風力強度或實際測試得知,散熱良好的伺服器往往有著較佳的穩定性能。

(3) 承諾售後服務內容: 對自己所出品的產品有信心的廠家,通常會提供較好的服務內容,

(4)整體口碑: 通常伺服器產品口碑十分重要,選擇有人推薦的品牌或市場上較老的品牌也是一種辦法。但是,有時也會有新的品牌或產品也十分優良的,這些就要靠一些專家的推薦或試用測試。

(5)權威性評比推薦: 一些權威性的雜志常常會有一些評比,也不失為一種參考依據,但最主要的還是要看一些實際運行性能測試,並多比較相關報導,才容易獲得客觀的意見。

(6) 實際測試: 如果可能的話,最好能先購買少量產品進行測試,安裝欲使用的軟體,並且可以長時間運行看看。伺服器應該要能夠長時間運行,最好去網站上下載一些測試軟體,實際運作以觀察其穩定度如何?

2. 升級維護成本:

許多品牌伺服器可能在購買時總價並不高,但卻有著十分可觀的升級維護成本。比方說,在一些國外品牌的伺服器部份,往往為了提高市場佔有率,將開始擁有成本壓的很低,但卻在一些日後升級的配件部份,如CPU,內存,硬碟,磁碟陣列卡…等十分昂貴,另外,在其原廠保固期到期後,其續約的維護成本亦十分昂貴,造成類似「買車容易養車難」的窘境。因此,這也是一個需要考慮的部份。

3. 廠家研發製造實力:

許多廠家都推出PC伺服器產品,有些價格也十分便宜,但使用者真正該考慮的應該是廠家本身的實力如何。一般來說,國際廠牌往往較具有實力,研發經驗也較豐富。重要的是,廠商自己本身要有經驗豐富的研發團隊。然而,近年來由於競爭激烈,PC伺服器價格下降不少,因此幾乎大多數的外商品牌之PC伺服器都是由其它廠商代工,因此,考量這些品牌的伺服器時,就應該排除對品牌的迷信了解其代工廠的實力及研發能力,來考量選購標准,畢竟,我們真正買到的是代工廠的產品,只是掛上品牌罷了。

4. 解決問題的能力:

雖然許多外商在研發技術方面不差,但往往因為研發部門大都在海外,當客戶發生問題時,需由當地銷售據點反應至國外總部, 這樣一來其反饋速度必然受到影響,而國內廠商的研發機構層次相對而言沒有如此復雜,是可以優先考慮的對象。

綜觀以上各點,選購一台好的PC伺服器,最重要的還是符合自己的需要,以及穩定度和售後服務的保障,當然,最有效的方式,無疑是架構一個模擬的環境,實地加以測試運作,才是最保險的方式。消費者也應該站在較為理智的立場,根據各項要點加以評估,千萬不要只是對品牌盲目的迷信,而采購了一台十分昂貴,品質卻沒有比一般品牌高出多少的伺服器。

8、伺服器有幾種類型。

 目前按照外形結構劃分,伺服器可分為塔式、機架式、刀片式三種類型。

塔式伺服器

一般的塔式伺服器機箱和我們常用的PC機箱差不多,而大型的塔式機箱就要粗大很多,總的來說外形尺寸沒有固定標准。

機架式伺服器

機架式伺服器是由於滿足企業的密集部署,形成的以19英寸機架作為標准寬度的伺服器類型,高度則從1U到數U。將伺服器放置到機架上,並不僅僅有利於日常的維護及管理,也可能避免意想不到的故障。首先,放置伺服器不佔用過多空間。機架伺服器整齊地排放在機架中,不會浪費空間。其次,連接線等也能夠整齊地收放到機架里。電源線和LAN線等全都能在機櫃中布好線,可以減少堆積在地面上的連接線,從而防止腳踢掉電線等事故的發生。

規定的尺寸是伺服器的寬(48.26cm=19英寸)與高(4.445cm的倍數)。由於寬為19英寸,所以有時也將滿足這一規定的機架稱為「19英寸機架」。

刀片式伺服器

刀片伺服器是一種HAHD(High Availability High Density,高可用高密度)的低成本伺服器平台,是專門為特殊應用行業和高密度計算機環境設計的,其中每一塊「刀片」實際上就是一塊系統母板,類似於一個個獨立的伺服器。在這種模式下,每一個母板運行自己的系統,服務於指定的不同用戶群,相互之間沒有關聯。不過可以使用系統軟體將這些母板集合成一個伺服器集群。在集群模式下,所有的母板可以連接起來提供高速的網路環境,可以共享資源,為相同的用戶群服務。

9、伺服器類型分幾類

【解答】:伺服器的品牌有:
IBM Sun 惠普 戴爾 華碩 聯想
英特爾 浪潮 方正 清華同方 NEC
微星 長城 宏碁 金品 致榮 賽天
五舟 超毅定製者 曙光 ……

伺服器類型解釋及選購要考慮的因素

在信息化日益普遍的今天,若能擁有一台功能齊備,價格合理的伺服器,將是愈來愈多人關心的課題。昔日,許多人將選購一台好的PC,當作人生大事,但隨著時間流轉,科技日新月異,高性能的計算機設備不斷更新,價格也相對不斷合理化,現今無論企業或個人,都開始有機會接觸PC伺服器,企業為了節約成本,增加效率,必需使用伺服器,而個人因為資料儲存量變大,數字介面設備不斷增加,例如數字相片,圖形處理,高畫質游戲,數據備份…等的需求,也可能開始接觸入門級伺服器,因此,如何選購一台好的PC伺服器,將與許多人息息相關。

首先,我們必需了解何謂PC伺服器?所謂PC伺服器,即是Intel架構伺服器,與一些大型伺服器如Mainframe, Unix架構伺服器等不同,前者大多運行Windows或Linux等操作系統,使用較為普遍,後者多為專業用途,如銀行,大型製造業,物流業,證券…等行業使用,一般人較少有機會接觸到。一般而言,PC伺服器若以外型來分,大致可分為三類:

(一) 直立式伺服器(塔式伺服器):

為可獨立放置於桌面或地面的伺服器,大都具有較多的擴充槽及硬碟空間。無需額外設備,插上電即可使用,因此使用最為廣泛。

(二) 機架式伺服器:

為可裝上機櫃之伺服器,主要作用為節省空間,機台高度以1U為單位,1U約44mm,因空間較局限,擴充性較受限制,例如1U的伺服器大都只有1到2個PCI擴充槽。此外,散熱性能成為十分重要的因素,此時,各家廠商的功力就在此展現了。缺點是需要有機櫃等設備,多為伺服器用量較大的企業使用。

(三) 刀片伺服器:

可算是比機架式伺服器更節省空間的產品。主要結構為一大型主體機箱,內部可插上許多卡片,一張卡片即相當於一台伺服器。當然,散熱性在此非常重要,往往各家廠商都裝上大型強力風扇來散熱。此型伺服器雖然空間較節省,但光是主體機箱部份可能就所費不貲,除大型企業外較少使用。

了解了伺服器的種類之後,如何能選購一台適用的PC伺服器呢?我們可以從下列幾方面來考慮:

1. 穩定性能:

這是伺服器最重要的因素之一。然而,對許多人來說,「穩定」似乎是個十分抽象的名詞,似乎每一家伺服器廠商都在強調自己的產品十分穩定。其實,「穩定」並非完全沒有脈絡可尋,也並非貴的產品即是穩定者,筆者提供一些小技巧以供參考:

(1) 整體組裝品質: 通常較有規模的廠家所組裝的產品,有一定的品管及製造流程,因此,若可打開機箱觀察,便不難發現若是布線凌亂,機箱用料單薄,組件吻合度不佳或CPU, 內存及硬碟無原廠保固貼紙等,就絕對不該將之列入考慮范圍。

(2)良好的散熱設計: 伺服器大多需要長時間運作,因此良好的散熱性能是十分重要的。散熱性能可以由廠商數據,散熱風力強度或實際測試得知,散熱良好的伺服器往往有著較佳的穩定性能。

(3) 承諾售後服務內容: 對自己所出品的產品有信心的廠家,通常會提供較好的服務內容,

(4)整體口碑: 通常伺服器產品口碑十分重要,選擇有人推薦的品牌或市場上較老的品牌也是一種辦法。但是,有時也會有新的品牌或產品也十分優良的,這些就要靠一些專家的推薦或試用測試。

(5)權威性評比推薦: 一些權威性的雜志常常會有一些評比,也不失為一種參考依據,但最主要的還是要看一些實際運行性能測試,並多比較相關報導,才容易獲得客觀的意見。

(6) 實際測試: 如果可能的話,最好能先購買少量產品進行測試,安裝欲使用的軟體,並且可以長時間運行看看。伺服器應該要能夠長時間運行,最好去網站上下載一些測試軟體,實際運作以觀察其穩定度如何?

2. 升級維護成本:

許多品牌伺服器可能在購買時總價並不高,但卻有著十分可觀的升級維護成本。比方說,在一些國外品牌的伺服器部份,往往為了提高市場佔有率,將開始擁有成本壓的很低,但卻在一些日後升級的配件部份,如CPU,內存,硬碟,磁碟陣列卡…等十分昂貴,另外,在其原廠保固期到期後,其續約的維護成本亦十分昂貴,造成類似「買車容易養車難」的窘境。因此,這也是一個需要考慮的部份。

3. 廠家研發製造實力:

許多廠家都推出PC伺服器產品,有些價格也十分便宜,但使用者真正該考慮的應該是廠家本身的實力如何。一般來說,國際廠牌往往較具有實力,研發經驗也較豐富。重要的是,廠商自己本身要有經驗豐富的研發團隊。然而,近年來由於競爭激烈,PC伺服器價格下降不少,因此幾乎大多數的外商品牌之PC伺服器都是由其它廠商代工,因此,考量這些品牌的伺服器時,就應該排除對品牌的迷信了解其代工廠的實力及研發能力,來考量選購標准,畢竟,我們真正買到的是代工廠的產品,只是掛上品牌罷了。

4. 解決問題的能力:

雖然許多外商在研發技術方面不差,但往往因為研發部門大都在海外,當客戶發生問題時,需由當地銷售據點反應至國外總部, 這樣一來其反饋速度必然受到影響,而國內廠商的研發機構層次相對而言沒有如此復雜,是可以優先考慮的對象。

綜觀以上各點,選購一台好的PC伺服器,最重要的還是符合自己的需要,以及穩定度和售後服務的保障,當然,最有效的方式,無疑是架構一個模擬的環境,實地加以測試運作,才是最保險的方式。消費者也應該站在較為理智的立場,根據各項要點加以評估,千萬不要只是對品牌盲目的迷信,而采購了一台十分昂貴,品質卻沒有比一般品牌高出多少的伺服器。

10、伺服器的的分類及其作用

SCSI硬碟的優點:
1、SCSI最大的優點是幾乎不佔用系統資源。用IDE硬碟的朋友可能都有一個感覺,如果在拷貝文件的時候,幾乎耗盡了系統的所有資源,沒法再做其他工作,但SCSI硬碟不同,因為所有的數據讀取任務都交給了SCSI卡,所以讀取數據對系統的影響不大。因此常說SCSI快並不是簡單意義上的快,是指在多程序和任務的情況下的負載能力快!由於SCSI卡本身帶有CPU,可處理一切SCSI設備的事務,在工作時主機CPU只要向SCSI卡發出工作指令,SCSI卡就會自己進行工作,工作結束後返回工作結果給主機CPU, 在整個硬碟操作過程中,主機CPU幾乎無需介入工作。
現在的人用電腦都是同時打開幾個程序,如在上QQ時同時瀏覽網站,還在聽音樂,甚至在下載。特別是如今BT下載盛行的今天更給SCSI提供了一個大展身手的空間,BT下載時既有上傳也有下載,我們都喜歡同時開N個BT線程,這樣對硬碟的損耗就相當厲害,同時系統的響應時間就會越來越慢,而SCSI系統和SCSI硬碟卻顯得從容自如。
2、SCSI的第二的優點是硬碟的質量是IDE無法比的,因為SCSI本身是專為伺服器設計,天天24小時工作都無需擔心,壽命是IDE的幾倍,數據安全更是令人放心。但IDE的脆弱恐怕所有的朋友都領教過了,二手的IDE更是不敢恭維。

普通玩家用SCSI可以感受到的好處:
1、在移動拷貝數據的時候,可以明顯感覺到比IDE反應快。舉例說明:拷貝一個500MB的文件到SCSI盤只花費約30多秒的時間(當然這是最好的盤在單個文件下的速度)。
2、我們都知道做系統用的C盤有著頻繁的數據查找和讀寫,產生碎片和不連續空間,實踐表明IDE盤在系統使用時間久了就會明顯感覺系統響應時間變慢,而SCSI做系統盤之後這樣的感覺幾乎不再有。
3、可以同時做很多事情,可同時聽MP3,玩Q3/CS,後台還在開2,3個拷貝窗口和數個IE窗口,比較明顯的感覺是在分區間拷貝大文件時,SCSI的優勢和速度就表現得淋漓盡至了。
4、 一個單通道的SCSI40M卡可以接14個不同速度的盤,彼此不影響速度,而且只佔用一個IRQ,即是說,以後若想加硬碟簡直爽死了,你可以加到14個硬碟,而這些是IDE是怎麼也做不到的。而且更重要的一點,SCSI硬碟雖然比IDE好用但比IDE便宜得多!這套裝里的SCSI卡幾乎可以說是永遠不壞的卡,以後要加硬碟就直接加SCSI硬碟就行了,如一個18G的SCSI僅需60元左右,而一個5400轉20G的IDE卻要150元左右!

SCSI硬碟便宜的理由:
為什麼SCSI那麼便宜?這是市場的一個怪現象。事實是這樣的,因為現在的伺服器更新非常快,前幾年的伺服器已根本無法滿足現在的需要。舉個例子,現在的郵箱容量動不動就是1G,21CN就離譜,可以到10G,想一下,這種36G的硬碟如果還用在伺服器上,一個硬碟只能幾個用戶使用,天啊,該用多少個硬碟!因為這些大網站的用戶如YAHOO,網易,新浪,TOM,263等,動輒就數千萬用戶!還有其他多如牛毛的網路伺服器一樣要淘汰,這就造成了二手市場上SCSI硬碟的數量起碼是IDE硬碟的數百倍,但因為長期的觀念和知識的限制,許多人還不知道SCSI硬碟,還不知道SCSI硬碟的好處,因此這些SCSI硬碟便無銷路,市場上供過於求,因此便出現了這種高端的產品淪落民間卻無人問津的可憐局面。可以說,在大眾還沒充分認識之前,往往就有便宜好貨、真正的質優價廉東西。

幾點需要強調的:
一是如果單純從啟動系統所用的時間上來比較SCSI和IDE的優劣,那你得到的結果會讓你失望,因為往往SCSI比7200轉的IDE盤在這點上要慢一點,除非是最新的15K盤,那些僅僅注重這點的人建議不要購買SCSI。如果非要撇開SCSI的優點不說,單純比較速度,可以這樣說:40M的SCSI硬碟比ATA33的 IDE硬碟快,80M的SCSI硬碟比ATA66的IDE硬碟快,160M的SCSI硬碟比ATA100、ATA133及SATA150的硬碟都快,320M 的SCSI硬碟目前市面上沒有對手……
二是如果要用SCSI盤做系統盤啟動,只要在主板的CMOS設置里把第一啟動設置成SCSI就可以了。對主板和其他周邊沒什麼特別要求,也不影響其他IDE設備的同時使用。

與伺服器的分類相關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