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雲端、雲下載、雲計算是什麼?拜託了各位 謝謝
雲端 雲端有多種解釋,有詞語雲端,意為雲上,雲中。有網雲端,青年文學團體 2002年由高好雲創辦文學網站定名雲端。在WEB3.0里有雲端的概念,而雲端軟體平台,採用應用虛擬化技術,集軟體搜索、下載、使用、管理、備份等多種功能為一體,為網民搭建軟體資源、軟體應用和軟體服務平台,改善目前軟體獲取和使用的方式,帶給你簡單流暢、方便快捷的全新體驗。更有人名雲端,也有王菲同名歌曲等。 雲下載 「雲下載」是雲計算的一種,雲計算是一種基於網路的架構,它的特點是利用網路使多台計算機共享信息以處理相同或相似的任務,使得計算變得方便快捷。可是,雲計算在這個概念被提出來前就已經存在了,所以也算是故弄玄虛。雲下載給你舉個例子吧:迅雷。 雲計算時代,可以拋棄U盤等移動設備,只需要進入Google Docs頁面,新建文檔,編輯內容,然後,直接將文檔的URL分享給你的朋友或者上司,他可以直接打開瀏覽器訪問URL。我們再也不用擔心因PC硬碟的損壞而發生資料丟失事件。 雲計算具有以下特點: (1) 超大規模。「雲 」具有相當的規模,Google雲計算已經擁有100多萬台伺服器, Amazon、IBM、微軟、Yahoo等的「雲」均擁有幾十萬台伺服器。企業私有雲一般擁有數百上千台伺服器。「雲」能賦予用戶前所未有的計算能力。 (2) 虛擬化。雲計算支持用戶在任意位置、使用各種終端獲取應用服務。所請求的資源來自「雲」,而不是固定的有形的實體。應用在「雲」中某處運行,但實際上用戶無需了解、也不用擔心應用運行的具體位置。只需要一台筆記本或者一個手機,就可以通過網路服務來實現我們需要的一切,甚至包括超級計算這樣的任務。 (3) 高可靠性。「雲」使用了數據多副本容錯、計算節點同構可互換等措施來保障服務的高可靠性,使用雲計算比使用本地計算機可靠。 (4) 通用性。雲計算不針對特定的應用,在「雲」的支撐下可以構造出千變萬化的應用,同一個「雲」可以同時支撐不同的應用運行。 (5) 高可擴展性。「雲」的規模可以動態伸縮,滿足應用和用戶規模增長的需要。 (6) 按需服務。「雲」是一個龐大的資源池,你按需購買;雲可以象自來水,電,煤氣那樣計費。 (7) 極其廉價。由於「雲」的特殊容錯措施可以採用極其廉價的節點來構成雲,「雲」的自動化集中式管理使大量企業無需負擔日益高昂的數據中心管理成本,「雲」的通用性使資源的利用率較之傳統系統大幅提升,因此用戶可以充分享受「雲」的低成本優勢,經常只要花費幾百美元、幾天時間就能完成以前需要數萬美元、數月時間才能完成的任務。 雲計算可以徹底改變人們未來的生活,但同時也要重視環境問題,這樣才能真正為人類進步做貢獻,而不是簡單的技術提升。 (8) 潛在的危險性:雲計算服務除了提供計算服務外,還必然提供了存儲服務。但是雲計算服務當前壟斷在私人機構(企業)手中,而他們僅僅能夠提供商業信用。對於政府機構、商業機構(特別象銀行這樣持有敏感數據的商業機構)對於選擇雲計算服務應保持足夠的警惕。一旦商業用戶大規模使用私人機構提供的雲計算服務,無論其技術優勢有多強,都不可避免地讓這些私人機構以「數據(信息)」的重要性挾制整個社會。對於信息社會而言,「信息」是至關重要的。另一方面,雲計算中的數據對於數據所有者以外的其他用戶雲計算用戶是保密的,但是對於提供雲計算的商業機構而言確實毫無秘密可言。這就象常人不能監聽別人的電話,但是在電訊公司內部,他們可以隨時監聽任何電話。所有這些潛在的危險,是商業機構和政府機構選擇雲計算服務、特別是國外機構提供的雲計算服務時,不得不考慮的一個重要的前提。 雲計算 百科名片 雲計算概念是由Google提出的,這是一個美麗的網路應用模式。狹義雲計算是指IT基礎設施的交付和使用模式,指通過網路以按需、易擴展的方式獲得所需的資源;廣義雲計算是指服務的交付和使用模式,指通過網路以按需、易擴展的方式獲得所需的服務。這種服務可以是IT和軟體、互聯網相關的,也可以是任意其他的服務,它具有超大規模、虛擬化、可靠安全等獨特功效;「雲計算」圖書版本也很多,都從理論和實踐上介紹了雲計算的特性與功用。 雲計算(Cloud Computing)是網格計算(Grid Computing )、分布式計算(Distributed Computing)、並行計算(Parallel Computing)、效用計算(Utility Com 雲計算 puting)、網路存儲(Network Storage Technologies)、虛擬化(Virtualization)、負載均衡(Load Balance)等傳統計算機技術和網路技術發展融合的產物。它旨在通過網路把多個成本相對較低的計算實體整合成一個具有強大計算能力的完美系統,並藉助SaaS、PaaS、IaaS、MSP等先進的商業模式把這強大的計算能力分布到終端用戶手中。Cloud Computing的一個核心理念就是通過不斷提高「雲」的處理能力,進而減少用戶終端的處理負擔,最終使用戶終端簡化成一個單純的輸入輸出設備,並能按需享受「雲」的強大計算處理能力! 雲計算的核心思想,是將大量用網路連接的計算資源統一管理和調度,構成一個計算資源池向用戶按需服務。 長定義和短定義 劉鵬教授對雲計算做了長短兩種定義。 長定義是:「雲計算是一種商業計算模型。它將計算任務分布在大量計算機構成的資源池上,使各種應用系統能夠根據需要獲取計算力、存儲空間和信息服務。」 雲計算架構 短定義是:「雲計算是通過網路按需提供可動態伸縮的廉價計算服務。」 對雲計算的理解 提供資源的網路被稱為「雲」。「雲」中的資源在使用者看來是可以無限擴展的,並且可以隨時獲取,按需使用,隨時擴展,按使用付費。這種特性經常被稱為像水電一樣使用IT基礎設施。[1] 有人打了個比方:這就好比是從古老的單台發電機模式轉向了電廠集中供電的模式。它意味著計算能力也可以作為一種商品進行流通,就像煤氣、水電一樣,取用方便,費用低廉。最大的不同在於,它是通過互聯網進行傳輸的。 雲計算是並行計算(Parallel Computing)、分布式計算(Distributed Computing)和網格計算(Grid Computing)的發展,或者說是這些計算機科學概念的商業實現。雲計算是虛擬化(Virtualization)、公用計算(Utility Computing)、IaaS(基礎設施即服務)、PaaS(平台即服務)、SaaS(軟體即服務)等概念混合演進並躍升的結果。 總的來說,雲計算可以算作是網格計算的一個商業演化版。 雲計算(Cloud Computing)是分布式處理(Distributed Computing)、並行處理(Parallel Computing)和網格計算(Grid Computing)的發展,或者說是這些計算機科學概念的商業實現。 雲計算的基本原理是,通過使計算分布在大量的分布式計算機上,而非本地計算機或遠程伺服器中,企業數據中心的運行將更與互聯網相似。這使得企業能夠將資源切換到需要的應用上,根據需求訪問計算機和存儲系統。 這可是一種革命性的舉措,打個比方,這就好比是從古老的單台發電機模式轉向了電廠集中供電的模式。它意味著計算能力也可以作為一種商品進行流通,就像煤氣、水電一樣,取用方便,費用低廉。最大的不同在於,它是通過互聯網進行傳輸的。 雲計算的藍圖已經呼之欲出:在未來,只需要一台筆記本或者一個手機,就可以通過網路服務來實現我們需要的一切,甚至包括超級計算這樣的任務。從這個角度而言,最終用戶才是雲計算的真正擁有者。 雲計算的應用包含這樣的一種思想,把力量聯合起來,給其中的每一個成員使用。 數據安全可靠 首先,雲計算提供了最可靠、最安全的數據存儲中心,用戶不用再擔心數據丟失、病毒入侵等麻煩。 很多人覺得數據只有保存在自己看得見、摸得著的電腦里才最安全,其實不然。你的電腦可能會因為自己不小心而被損壞,或者被病毒攻擊,導致硬碟上的數據無法恢復,而有機會接觸你的電腦的不法之徒則可能利用各種機會竊取你的數據。此前轟動一時的「艷照門」事件據報道不也是因為電腦送修而造成個人數據外泄的嗎? 反之,當你的文檔保存在類似 Google Docs 的網路服務上,當你把自己的照片上傳到類似 Google Picasa Web的網路相冊里,你就再也不用擔心數據的丟失或損壞。因為在「雲」的另一端,有全世界最專業的團隊來幫你管理信息,有全世界最先進的數據中心來幫你保存數據。同時,嚴格的許可權管理策略可以幫助你放心地與你指定的人共享數據。這樣,你不用花錢就可以享受到最好、最安全的服務,甚至比在銀行里存錢還方便。 客戶端需求低 其次,雲計算對用戶端的設備要求最低,使用起來也最方便。 大家都有過維護個人電腦上種類繁多的應用軟體的經歷。為了使用某個最新的操作系統,或使用某個軟體的最新版本,我們必須不斷升級自己的電腦硬體。為了打開朋友發來的某種格式的文檔,我們不得不瘋狂尋找並下載某個應用軟體。 為了防止在下載時引入病毒,我們不得不反復安裝殺毒和防火牆軟體。所有這些麻煩事加在一起,對於一個剛剛接觸計算機、剛剛接觸網路的新手來說不啻一場噩夢!如果你再也無法忍受這樣的電腦使用體驗,雲計算也許是你的最好選擇。你只要有一台可以上網的電腦,有一個你喜歡的瀏覽器,你要做的就是在瀏覽器中鍵入 URL ,然後盡情享受雲計算帶給你的無限樂趣。 你可以在瀏覽器中直接編輯存儲在「雲」的另一端的文檔,你可以隨時與朋友分享信息,再也不用擔心你的軟體是否是最新版本,再也不用為軟體或文檔染上病毒而發愁。因為在「雲」的另一端,有專業的 IT 人員幫你維護硬體,幫你安裝和升級軟體,幫你防範病毒和各類網路攻擊,幫你做你以前在個人電腦上所做的一切。 輕松共享數據 此外,雲計算可以輕松實現不同設備間的數據與應用共享。 大家不妨回想一下,你自己的聯系人信息是如何保存的。一個最常見的情形是,你的手機里存儲了幾百個聯系人的電話號碼,你的個人電腦sssd或筆記本電腦里則存儲了幾百個電子郵件地址。為了方便在出差時發郵件,你不得不在個人電腦和筆記本電腦之間定期同步聯系人信息。買了新的手機後,你不得不在舊手機和新手機之間同步電話號碼。 對了,還有你的 PDA 以及你辦公室里的電腦。考慮到不同設備的數據同步方法種類繁多,操作復雜,要在這許多不同的設備之間保存和維護最新的一份聯系人信息,你必須為此付出難以計數的時間和精力。這時,你需要用雲計算來讓一切都變得更簡單。在雲計算的網路應用模式中,數據只有一份,保存在「雲」的另一端,你的所有電子設備只需要連接互聯網,就可以同時訪問和使用同一份數據。 仍然以聯系人信息的管理為例,當你使用網路服務來管理所有聯系人的信息後,你可以在任何地方用任何一台電腦找到某個朋友的電子郵件地址,可以在任何一部手機上直接撥通朋友的電話號碼,也可以把某個聯系人的電子名片快速分享給好幾個朋友。當然,這一切都是在嚴格的安全管理機制下進行的,只有對數據擁有訪問許可權的人,才可以使用或與他人分享這份數據。 可能無限多 最後,雲計算為我們使用網路提供了幾乎無限多的可能 為存儲和管理數據提供了幾乎無限多的空間,也為我們完成各類應用提供了幾乎無限強大的計算能力。想像一下,當你駕車出遊的時候,只要用手機連入網路,就可以直接看到自己所在地區的衛星地圖和實時的交通狀況,可以快速查詢自己預設的行車路線,可以請網路上的好友推薦附近最好的景區和餐館,可以快速預訂目的地的賓館,還可以把自己剛剛拍攝的照片或視頻剪輯分享給遠方的親友…… 離開了雲計算,單單使用個人電腦或手機上的客戶端應用,我們是無法享受這些便捷的。個人電腦或其他電子設備不可能提供無限量的存儲空間和計算能力,但在「雲」的另一端,由數千台、數萬台甚至更多伺服器組成的龐大的集群卻可以輕易地做到這一點。個人和單個設備的能力是有限的,但雲計算的潛力卻幾乎是無限的。當你把最常用的數據和最重要的功能都放在「雲」上時,我們相信,你對電腦、應用軟體乃至網路的認識會有翻天覆地的變化,你的生活也會因此而改變。 互聯網的精神實質是自由、平等和分享。作為一種最能體現互聯網精神的計算模型,雲計算必將在不遠的將來展示出強大的生命力,並將從多個方面改變我們的工作和生活。無論是普通網路用戶,還是企業員工,無論是IT管理者,還是軟體開發人員,他們都能親身體驗到這種改變。 通過網路,把多個成本較低的計算實體,整合成一個具有強大營銷能力的完美系統。核心理念就是通過不斷提高「雲」的覆蓋能力,以及「雲」之間的邏輯計算能力,從而達到系統營銷的結果,他可以減少用戶的經濟負擔,最終使用戶簡化到只要在家裡,一台終端,都可以得到近乎無限數量的優質客戶,享受「營銷雲」帶來的強大經濟利益。 狹義雲營銷:幫客戶銷售產品,快速建立全國營銷渠道,獲取經濟利益。 廣義雲營銷:樹立企業品牌形象,獲取更大社會資源等 公眾認可的雲計算的三個服務模式——IaaS、PaaS、SaaS 1、IaaS(Infrastructure-as-a- Service) IaaS(Infrastructure-as-a- Service):基礎設施即服務。消費者通過Internet可以從完善的計算機基礎設施獲得服務。目前,國內的世紀互聯集團旗下的雲快線公司號稱要開拓新的IT基礎設施業務(不過聽說好像是出售了),還有北京的億騰環球也做了個公有雲。 2、PaaS(Platform-as-a- Service) PaaS(Platform-as-a- Service):平台即服務。PaaS實際上是指將軟體研發的平台作為一種服務,以SaaS的模式提交給用戶。因此,PaaS也是SaaS模式的一種應用。但是,PaaS的出現可以加快SaaS的發展,尤其是加快SaaS應用的開發速度。但是縱觀國內市場,只有八百客一個孤獨的舞者(就說這塊市場市場佔有率第一),擁有PaaS平台技術。可見,PaaS還是存在一定的技術門檻,國內大多數公司還沒有此技術實力。 3、SaaS(Software-as-a- Service) SaaS(Software-as-a- Service):軟體即服務。它是一種通過Internet提供軟體的模式,用戶無需購買軟體,而是向提供商租用基於Web的軟體,來管理企業經營活動。相對於傳統的軟體,SaaS解決方案有明顯的優勢,包括較低的前期成本,便於維護,快速展開使用等。比如紅麥軟體的輿情監測系統。 [2]廠商的炒作,加上IT人的自欺,很快就會讓人們對某種技術感到失望。如果你正在考慮雲計算戰略的話,請千萬別被這些虛偽的承諾所迷惑。 如今,無論你去哪裡,都會有人對你說,或者向你兜售和雲計算有關的什麼東東。而你只有剝去其謊言的外衣,還其本來面目,你才能夠了解雲計算是否真的適合於你的企業。下面就是我們列出的關於雲計算的9大必須剝去的謊言。 謊言1: 只有一種「雲」。至少有三種格式的「雲」,每一種都有著不同的利益和風險。它們是1)「基礎設施作為服務」(IaaS,提供按需使用的虛擬伺服器,例如Amazon的EC2);2)Web服務或稱「平台作為服務」(PaaS),提供API或開發平台供客戶在雲中創建自己的應用;3)軟體作為服務(SaaS),例如Salesforce. com的CRM軟體。 你正在運行哪類應用,生成何種數據,都會對你是否以及怎樣採用雲計算產生完全不同的結果。 謊言2: 你需要的只是一張信用卡。如果你是位孤獨的開發者,有的是時間,那麼從命令行上對虛擬伺服器進行配置是沒什麼問題,但如果你掌管著一家企業,那麼如何安裝配置操作系統、多種應用、資料庫連接才能產生回報?都是你必須要考慮的問題。如果你的企業規模夠大,那就還得制定安全、數據格式或數據質量等諸多的標准。 千萬別信一些廠商所說的,「只要去廠商那裡買一台開發伺服器,過去IT部門需要3、4天才能配置好的工作如今15分鍾就能搞掂。」西門子IT解決方案與服務北美公司首席架構師Michael Kollar說,他的公司約有2500台伺服器需要虛擬化,向企業內外部的使用者提供雲服務,然而,雲服務既不安全,也不適合公司的各種標准,無法集成到范圍更廣的IT環境中去。 很多IaaS廠商甚至無法適應企業的應用需求。Sitemasher的創始人兼CTO Phil Calvin嘗試著想找一家雲服務商,去管理他現在自己管理的伺服器。結果呢?「我們找不到一家能夠按需擴展我們的標准伺服器的廠商」,他說。既沒有廠商能夠提供他需要的低延遲性能,也沒有廠商能提供跨數據中心的全球負載均衡。 謊言3: 雲計算可以減少工作量。長期來看可能如此,但是開始的時候,你必須首先考慮哪種模式的雲計算適合於你;哪些應用或服務適合於這種雲;如何保障適當的安全、法規遵從和正常運行。還要記住,監控任何一家廠商的服務性能也需要額外的時間。 「當你在運行生產性應用時,還有大量的問題需要考慮,比如冗餘、可靠性、性能和延遲等,」RightScale的CTO兼創始人Thorsten von Eicken說。在把應用向雲中遷移之前,客戶必須確保上述需求都能滿足。 另外,並非所有應用都能適合雲計算。例如依靠伺服器集群的應用就不太適合與他人分享計算資源的雲環境,因為它們需要每一台伺服器的配置不能隨意變更,並且需要有專門的帶寬等等。 謊言4: 可以將私有雲和公用雲無縫集成。一些雲服務的服務商為我們呈現了這樣兩個美好的世界:你既能擁有由內部數據中心提供的控制權,又能享受到由外部雲所提供的低成本與靈活性,而各類應用、存儲和伺服器都可以按照你的需要隨意地拖放使用。 然而,要實現這一點相當困難。就目前來看,需要大量的跑腿工作,大量的手動重配置和大量的工程設計努力,才能將應用同時遷移到公用雲和私有雲中。只有當客戶在公用和私有雲中運行相同的平台時,無縫集成才會比較容易實現。 西門子的Kollar說,關鍵是需要有一種安全基礎架構,可以跨兩種環境;需要有既安全又節約的方法可以跨兩種雲復制數據或訪問數據。 謊言5: 什麼時候都不可能無縫集成公用雲和私有雲。這同樣是不對的。其實已經有一些廠商正在提供無縫集成。例如Kollar就預計將在12到18個月內,向其客戶提供兩種雲的無縫集成。RightScale的von Eiken推薦了同時適用於公用和私有雲的一些標准化配置、數據模型和自動部署策略。當技術、標准和處理流程都比較完善之時,構建一個可共享公用和私有資源的基礎應該是可能的。 謊言6: 雲計算怎麼都能節約成本。而麥肯錫最近發布的一份引起諸多爭議的白皮書宣稱,只有在雲中運行某些特殊平台,例如Linux時,才有可能節省成本。 Google對此表示了異議。Google Apps的高級產品經理Rajen Sheth認為,麥肯錫的報告只考慮了高度冗餘架構中低成本伺服器帶來的成本節約,這是不全面的。他認為客戶利用「相同的可擴展應用伺服器和資料庫」,而不必再購買、安裝、維護、擴展自己的資料庫和應用伺服器,同樣能節約成本。對此,麥肯錫未給出回應。 也有用戶指出,在現有的許可證和技術支持模式下,客戶們在雲中部署軟體可能要比在企業內部部署軟體,需要向軟體廠商支付更高的費用。 謊言7: 雲廠商能夠確保雲安全。即便雲廠商擁有多項安全認證證書,也不能保證你的特定伺服器、應用和網路是安全的。 以西門子為例,為了確保西門子的雲環境是安全的,則需要「從外部」仔細考察IT系統,保證每一條可以想到的用戶能夠訪問關鍵信息的路徑都是安全的才行,Kollar說。保障每一個平台都是安全的,雖然不算是什麼了不得的挑戰,但是要保障所有需要安全的技術能在一起協同工作,這才是一項巨大的挑戰。 謊言8: 只要運行虛擬機,就是在做雲計算。虛擬化是在多個物理設備之間創建邏輯伺服器或邏輯存儲,它只是雲計算所需要的一部分要素而已。但是,即便有了虛擬機也並不意味著就有了雲計算。要想充分獲得虛擬化的好處,IT部門或雲廠商還必須提供按需伸縮容量的能力,按需付費的定價機制,讓用戶能夠很容易地根據其需要配置新的伺服器和存儲設備。 允許用戶定購虛擬伺服器(尤其是為某些特殊任務重新配置的伺服器)來做某些工作,是雲客戶的一個關鍵性的省錢目標。但要說只是因為你運行了例如VMware的Infrastructure 3,自我服務就會自動發生那卻未必。Kollar說,西門子就投入了「一大筆錢」用於研發虛擬伺服器和相關服務的標准服務菜單,用戶可以按需從其私有雲中定購這些服務。 謊言9: 雲計算只和技術有關。的確,是技術讓雲計算成為可能,但是實現成本節約與靈活性還需要有正確的處理流程。虛擬化是雲計算的基礎,而當客戶要在各種物理設備之間遷移數據和應用時,前者是非常動態、高度變化的。 作為公眾,需要鑒別哪些是真雲,哪些是假雲。為此,劉鵬教授提出判斷是不是雲計算的三條參考標准,供大家參考[3]: 資源來自網路 這是雲計算的根本理念所在,即通過網路提供用戶所需的計算力、存儲空間、軟體功能和信息服務等。 伸縮能力 如果資源節點服務能力不夠,但是網路流量上來,這時候需要平台在一分鍾幾分鍾之內,自動地動態增加服務節點的數量,從100個節點擴展到150個節點。能夠稱之為雲計算,就需要足夠的資源來應對網路的尖峰流量,哪怕是突然出現了「賈君鵬」這樣的熱點。過了一陣子,流量下來了,服務節點的數量在隨著流量的減少而減少。現在有的傳統IDC自稱也能提供伸縮能力,但需要多個小時之後才能提供給用戶。問題是網路流量是不可預期的,不可能等那麼久。
2、如何運行和管理大量的虛擬機並讓遠方的用戶自助使用這些虛擬機
需要IP地址
需要物理伺服器,根據你想開多少個虛擬機來確定物理機性能
寬頻要夠大,可以放到IDC機房
需要虛擬化軟體,如hyper-v或vm
3、有什麼軟體可以解決詩句裡面的生肖?
南北朝·沈炯
(第一首十二生肖詩)
鼠跡生塵案,牛羊暮下來。
虎嘯坐空谷,兔月向窗開。
龍濕遠青翠,蛇柳近徘徊。
馬蘭遠方摘,羊負始春栽。
猴粟羞芳果,雞砧引清懷。
狗其懷物外,豬蠢窗悠哉。
這首詩在首字按序 嵌入十二生肖名,且突出了每種動物的生性特點,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可謂別開生面,文采娛人。同時生動的表達了動物的形態和內涵。
4、哪位老師可以告訴我這是什麼花,最好詳細點,謝謝!
波斯菊,波斯菊[1] 又名秋英、格桑花、張大人花。秋英屬,為一年生草本植物,植株高度30~120cm,細莖直立,分枝較多,光滑莖或具微毛。單葉對生,長約10cm,二回羽狀全裂,裂片狹線形,全緣無齒。細莖直立,單葉對生,頭狀花序著生在細長的花梗上,頂生或腋生。花徑5~8cm。總苞兩輪,內層邊緣膜質,外層革質。舌狀花l輪,花瓣尖端呈齒狀,花瓣8枚,有白、粉、深紅色。筒狀花占據花盤申央部分均為黃色。瘦果有椽,種子壽命3~4年,千粒重約6克。花期夏、秋季。波斯菊株形高大, 葉形雅緻, 花色豐富, 有紅、白、粉、紫等色,適於布置花鏡,在草地邊緣,樹叢周圍及路旁成片栽植作背景材料。其用做草皮效果更好,具有觀賞價值的同時也具有葯用價值。[2]
原產地墨西哥,種植成活率高,容易成活,花期比較長,現全國各地均有種植,以庭院、道路綠化美化為最佳首選花卉品種。
中文學名波斯菊
拉丁學名Cosmos bipinnatus Cav.
別 稱秋英,張大人花,大波斯菊,秋櫻,格桑花,八瓣梅,掃帚梅
界植物界
門被子植物門
綱雙子葉植物綱
目菊目
科菊科
屬秋英屬
英文名Garden cosmos
原產地墨西哥
花 語少女純情
栽培類型一年生花卉
園林用途花鏡、花籬、花叢、地被、切花
目錄
1基本信息
2形態特徵
3生長習性
4地理分布
5品種分類
6主要價值
▪ 園藝價值
▪ 葯用價值
7栽培技術
▪ 種植方法
▪ 養護要點
▪ 防止倒伏
▪ 病害防治
▪ 採收保鮮
8植物文化
▪ 花言花語
▪ 贈花禮儀
▪ 相關傳說
▪ 張大人花
1基本信息
編輯
波斯菊種名:波斯菊
相關圖片(6張)
別名: 秋英、秋櫻、掃帚梅
拉丁名: Cosmos bipinnatus
科名:菊科
屬名: 秋英屬
適宜地區:華東地區
產地分布:原產墨西哥及南美其他地區。在中國各地廣泛栽培。
生長習性:喜光植物,喜光,耐貧瘠土壤,忌肥,土壤過分肥沃,忌炎熱,忌積水,對夏季高溫不適應,不耐寒。需疏鬆肥沃和排水良好的壤土。
生長類型:草本類(一、二年生花卉)
形態特徵:為一年生草本植物。株高120至150cm。莖纖細而直立,株形灑脫。葉對生,呈二回羽狀全裂,裂片稀疏,線形,全緣。頭狀花單輪,先端截形或有小缺刻。花色從白、粉紅至紫紅。盤心管狀花黃色。花期9月至霜降。
觀賞特性: 觀花
園林用途:花境花卉
波斯菊株形高大, 葉形雅緻, 花色豐富, 有紅、白、粉、紫等色,適於布置花鏡,在草地邊緣,樹叢周圍及路旁成片栽植作背景材料。
繁殖培育: 播種、扦插法繁殖。播種可於早春在露地直播。應注意及時間苗。幼苗4片真葉後就可進行摘心,移植。6月初定植,株距50cm左右。春播者至秋天方能開花。也可於初夏用嫩枝扦插。
2形態特徵
編輯
波斯菊(圖2)(3張)
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高1-2米。根紡錘狀,多須根,或近莖基部有不定根。莖無毛或稍被柔毛。葉二次羽狀深裂,裂片線形或絲狀線形。頭狀花序單生,徑3-6厘米;花序梗長6-18厘米。總苞片外層披針形或線狀披針形,近革質,淡綠色,具深紫色條紋,上端長狹尖,較內層與內層等長,長10-15毫米,內層橢圓狀卵形,膜質。托片平展,上端成絲狀,與瘦果近等長。舌狀花紫紅色,粉紅色或白色;舌片橢圓狀倒卵形,長2-3厘米,寬1.2-1.8厘米,有3-5鈍齒;管狀花黃色,長6-8毫米,管部短,上部圓柱形,有披針狀裂片;花柱具短突尖的附器。瘦果黑紫色,長8-12毫米,無毛,上端具長喙,有2-3尖刺。花期6-8月,果期9-10月。[2]
3生長習性
編輯
喜溫暖,不耐寒,忌酷熱。喜光,耐乾旱瘠薄,喜排水良好的沙質土壤。忌大風,宜種背風處。可大量自播繁衍。
4地理分布
編輯
波斯菊(圖3)(2張)
此著名的觀賞植物原產美洲墨西哥,在我國栽培甚廣,在路旁、田埂、溪岸也常自生。雲南、四川西部有大面積歸化,海拔可達2700米。此外,在我國栽培的還有黃秋英 C. sulphureus Cav., 亦稱硫磺菊(廣州常見經濟植物),它的特點是:舌狀花金黃色或橘黃色;葉2-3次羽狀深裂,裂片較寬,披針形至橢圓形;瘦果有粗毛,連同喙長達18-25毫米,喙纖弱,花期7-8月。原產墨西哥至巴西。在雲南西南、南部常見歸化,海拔500-1500米。[2]
原產地墨西哥,種植成活率高,容易成活,花期比較長,現全國各地均有種植,以庭院、道路綠化美化為最佳首選花卉品種。
5品種分類
編輯
園藝變種有白花波斯菊、大花波斯菊、紫紅花波斯菊,園藝品種分早花型和晚花型兩大系統,還有單、重瓣之分。
6主要價值
編輯
園藝價值
波斯菊株形高大,葉形雅緻,花色豐富,有粉、白、深紅等色,適於布置花鏡,在草地邊緣,樹叢周圍及路旁成片栽植美化綠化,頗有野趣。重瓣品種可作切花材料。適合作花境背景材料,也可植於籬邊、山石、崖坡、樹壇或宅旁。
葯用價值
波斯菊 別名:痢疾草
來源:菊科波斯菊Coreopsis tinctoria Nutt.,以全草入葯。
生境分布:各地引種栽培。
性味:甘,平。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化濕。主治急、慢性痢疾,目赤腫痛;外用治癰瘡腫毒。
用法用量:全草1~2兩,水煎服;外用鮮全草加紅糖適量,搗爛外敷。
摘錄:《全國中草葯匯編》 波斯菊與格桑花
7栽培技術
編輯
波斯菊(圖8)[3]
播種或扦插繁殖。
波斯菊用種子繁殖。我國北方一般4~6月播種,6~8月陸續開花,8~9月氣候炎熱,多陰雨,開花較少。秋涼後又繼續開花直到霜降。如在7~8月播種,則10月份就能開花,且株矮而整齊。波斯菊的種子有自播能力,一經栽種,以後就會生出大量自播苗;若稍加保護,便可照常開花。可於4月中旬露地床播,如溫度適宜約6~7天小苗即可出土。在生長期間可行扦插繁殖,於節下剪取15cm左右的健壯枝梢,插於砂壤土內,適當遮蔭及保持濕度,6~7天即可生根。
中南部地區4月春播,發芽迅速,播後7~10天發芽。也可用嫩枝扦插繁殖,插後15~18天生根。
幼苗具4~5片真葉時移植,並摘心,也可直播後間苗。如栽植地施以基肥,則生長期不需再施肥,土壤若過肥,枝葉易徒長,開花減少。7~8月高溫期間開花者不易結子。波斯菊為短日照植物,春播苗往往枝葉茂盛開花較少,夏播苗植株矮小、整齊、開花不斷。
種植方法
(1)繁殖:
常以播種繁殖。4月春播, 發芽迅速, 播後7-10天發芽。也可用嫩枝扦插繁殖, 插後15-18天生根。
(2)栽培:
幼苗具4-5片真葉時移植,並摘心, 也可直播後間苗。如栽植地施以基肥, 則生長期不需再施肥,土壤若過肥,枝葉易徒長,開花減少, 7-8月高溫期間開花者不易結子;種子成熟後易脫落, 應於清晨采種。波斯菊為短曰照植物, 春播苗往往葉茂花少, 夏播苗植株矮小、整齊、開花不斷。
波斯菊性強健,喜陽光,耐乾旱,對土壤要求不嚴,但不能積水。若將其栽植在肥沃的土壤中,易引起枝葉徒長,影響開花質量。
苗高5厘米即行移植,葉7~8枚時定植,也可直播後間苗。如栽植地施以基肥,則生長期不需再施肥,土壤若過肥,枝葉易徒長,開花減少。或者在生長期間每隔10天施5倍水的腐熟尿液一次;天旱時澆2~3次水,即能生長、開花良好。7~8月高溫期間開花者不易結子。種子成熟後易脫落,應於清晨采種。波斯菊為短日照植物,春播苗往往葉茂花少,夏播苗植株矮小、整齊、開花不斷。其生長迅速,可以多次摘心,以增加分枝。
波斯菊植株高大,在迎風處栽植應設置支柱以防倒伏及折損。一般多育成矮棵植株,即在小苗高20~30cm時去頂,以後對新生頂芽再連續數次摘除,植株即可矮化;同時也增多了花數。栽植圃地宜稍施基肥。采種宜於瘦果稍變黑色時摘采,以免成熟後散落。
本種幼苗期需經短日照處理才能正常開花,應掌握適宜的播種時間;宜露地直播,亦可育苗;播種覆土約1cm,約5~10天出苗;幼苗具4-5片真葉時移植。 7-8月高溫期間開花者不易結子;種子成熟後易脫落,應於清晨采種。波斯菊為短曰照植物,春播苗往往葉茂花少,夏播苗植株矮小、整齊、開花不斷;花謝果熟後,波斯菊植株即死亡,種子也自動播下,延續生命。也可在果熟時采種,在翌年3月下旬進行播種育苗,2個月後即可開花。還可選用扦插繁殖,在5月進行,可選取粗壯的頂枝,剪取8厘米至10 厘米長的一段作插條,以3株至5株為一叢插於花盆內,盆宜埋在土中,露出地面4厘米至5厘米,進行澆水遮陰,半個月後即生根。生根後每 15天施薄肥液1次,長到15厘米時再摘去頂芽,促使多分枝。若肥水控製得當,45天左右便可見花。[4]
養護要點
播種
3月下旬4月上旬,將種子播於露地苗床。地溫在較低的15℃時也可發芽,但是如果很早就播種的話,就會長成高度2m的巨株,會因台風或植物的重量而容易倒伏。也有播種之後過50~70天就開花的早開品種,所以要分早開和秋開來播種。
管理
喜溫濕向陽,略耐早霜,對土壤要求不嚴。苗高5厘米即行移植,葉7~8枚時定植。對肥水要求不嚴,在生長期間每隔10天施5倍水的腐熟尿液一次。高中型品種花前需設支柱,以防風災倒伏;其生長迅速,可以多次摘心,以增加分枝。炎熱時易發生紅蜘蛛危害,宜及早防治。如7月下旬至8月上旬播種,經50~60天即可開花,植株矮小而整齊,作國慶節使用。想培育成株矮、不會倒伏的大波斯菊,應採取以下對策:
1
在較遲的7月播種。
2
春播後長到40~50cm時摘心,讓腋芽開花。
3
盡早立起矮竹等支柱。
病與害:一定要採取對付霉病、蚜蟲、葉蟎的對策。對霉病灑苯菌靈,對害蟲灑奧爾托蘭粒劑。
防止倒伏
波斯菊株形相對較高而稀疏瀟灑、花大而美麗,然而往往因此而出現倒伏,大剎風景。對波斯菊的倒伏,可採取以下措施來防止:7~8月份進行播種。在此期間播種的波斯菊10月份就能開花,並且植株矮而整齊。摘心。在波斯菊的生長期需進行多次摘心,一方面可以使整個植株矮化,另一方面還可以促使萌發分枝增加花朵數。少施肥澆水。過多的肥水容易引起植株的徒長而產生倒伏,並且開花稀少。
病害防治
其主要的病蟲害常有葉斑病、白粉病危害。炎熱時易發生紅蜘蛛危害,宜及早防治。
白粉病:症狀發病部位為葉片、嫩莖、花芽及花蕾等,明顯特徵是在病部長有灰白色粉狀霉層(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和菌絲體)。被害植株生長發育受阻,葉片扭曲,不能開花或花變畸形。病害嚴重時,葉片乾枯,植株死亡。
病原蓼白粉菌[ErysiphepolygoniDC.],屬子囊菌亞門。菌絲體生於葉的兩面,分生孢子柱形,子囊果聚生至近聚生,暗褐色,扁球形,附屬絲不分枝或不規則分枝,彎曲,子囊長或短卵形,子囊孢子卵圓形或橢圓形。
病菌的無性階段為白粉孢(OidiumerysiphoidesFr.)。
病菌以菌絲體在寄主的病芽、病枝上越冬,次年產生大量分生孢子,萌發後侵入寄主吸收營養。
防治方法適當增施磷肥和鉀肥,注意通風、透光;將重病株或重病部位及時剪除,深埋或燒毀,以杜絕菌源;必要時,在發病初期噴灑15%粉銹寧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
採收保鮮
【切花採收】收獲部位為波斯菊的帶梗花序。當花蕾半開至盛開時即可採收,操作最好在清晨氣溫較低時進行。產品應立刻插放在水桶中,盡快預冷處理。
【分級】所採收的花材應該在具品種典型特徵、無破損污染、視覺效果良好之前提下進行分級:一級切花的長度為60cm左右;二級切花的長度為50cm左右;三級切花的長度為40cm左右。相同等級的切花長度之差,不宜超過標準的±2cm。
【包裝】將相同等級、品種的波斯菊帶梗花序10支一束捆綁固定,分別碼入標有品名、具透氣孔的襯膜瓦棱紙箱中。
【保鮮管理】波斯菊的切花不耐儲運,為臨時性切花。通常現采現用,不做長期貯藏,在採收後應該盡快使用。
【存放期限】按照上述方法處理,波斯菊的帶梗花序通常能夠存放1~2天而不致影響裝飾效果。
8植物文化
編輯
花言花語
花語:憐取眼前人[5]
大波斯菊的花語是少女的真心、少女的純情、清凈、高潔、自由、爽朗、永遠快樂。
波斯菊(白):純潔。
大波斯菊(紅):多情。
大波斯菊(黑):沒有人可以像我這樣愛你(No One Can Love You Like I Can)、一段浪漫愛情的終結(the end of a romantic love)
贈花禮儀
在玻璃製作的色拉盤中放入各色的波斯菊,擺上幾種葡萄。盤上系扎白色和粉紅色緞帶。 波斯菊的學名有美好、和諧之意。原為秋花的短日照植物,但也有了許多早花品種,花色也有紅、黃、粉、白和復色,多姿多彩。[5]
相關傳說
大波斯菊公主,波斯菊國王的小女兒,巫婆算命說,她是個永遠的孤獨者。這是波斯菊王國里最強的詛咒,沒有任何人能夠破解這個詛咒。所以,波斯菊公主一個人住在公主城堡裡面。
大波斯菊公主一個人在城堡里度過了很久很久,每天日升月落,總是她一個人,寂寞總在無時無刻地侵蝕著她的心。特別是黑夜,因為黑夜總是很長很難熬過去.她常常在夜裡坐在花園里的鞦韆上獨自哭泣。
最後的最後,過了好久好久,一個來自遠方的騎士路過公主的城堡,看到大波斯菊公主一個人,這是一場華麗遇見。騎士和波斯菊公主一見鍾情,兩個人相愛了。幸福的摩天輪降臨,大波斯菊公主的詛咒被解開了。
這個故事裡沒有王子,因為只有勇敢的騎士才可以帶給她幸福。[6]
藏族有個傳說:不管是誰,只要找到八瓣格桑花,就找到了幸福。
張大人花
1906年,清朝宣統皇帝愛新覺羅·溥儀(其實就是慈禧太後)任命張蔭棠為副都統,以駐藏幫辦大臣的身份到西藏辦藏事,藉以挽回政令不通的危局。
1906年11月張蔭棠進入西藏後,嚴厲查辦腐敗的吏治兵制,極力進行整頓,並親自起草上奏了「治藏十九條」致電清廷,張蔭棠的思想和做法得到了朝廷和西藏地方政府以及僧俗民眾的贊賞,人們親切地稱他為「張大人」。
張蔭棠珍視民族團結,更愛花成癖,進藏時,帶來了一包「波斯菊」種子,分別贈送給了當時的權貴和僧人,撒播在寺院和僧俗官員的庭院中。這種花生命力極強,自踏上這片高天闊土,就迅速傳遍到西藏各地。淳樸的藏族人不知這花的原名,只知是張大人贈給的,故一律稱他帶來的這花為「張大人」
大波斯菊原產於墨西哥,在哥倫布發現新大陸之後,歐洲的伸士淑女們,才有緣見這種楚楚動人的花。船員們採下種子,將它帶回歐洲栽種,由於它的長相討人喜愛,又容易栽培,很快的從花園伸向郊野、山林,在歐洲大陸落地生根。此外,大波斯菊也征服了植物學者的心。它的學名Cosmos,希臘文原意有宇宙、和諧、秩序、名譽、善行等正面意義,可見命名者對它實在是厚愛有加。
據說,歐洲的少女們,常常在情書中附上一朵大波斯菊。一朵花,負載了多少情竇初開的少女心思,羞澀中帶著期望,喜悅中藏著不安,以及數不盡「他愛不愛我」的問號。因此大波斯菊的花語是:少女的純情。 自古以來,基督教里就有將聖人與特定花朵連結在一起的習慣,這因循於教會在紀念聖人時,常以盛開的花朵點綴祭壇所致!而在中世紀的天主教修道院內,更是有如園藝中心般的種植著各式各樣的花朵,久而久之,教會便將366天的聖人分別和不同的花朵和在一起,形成所謂的花歷。當時大部分的修道院都位在南歐地區,而南歐屬地中海型氣候,極適合栽種花草。屬菊科的大波斯菊,就是被選來獻給8世紀時牛津的尼僧院院長---聖菲利迪斯衛德。他因為對牛津城及牛津大學有相當貢獻而廣為人知。他對牛津這個地區及牛津大學的發展都有很大的貢獻,可以說是學問的守護神。因此,它的花語是——學術,或者是——永遠快樂,讓有它的人永遠快樂。
5、一些原理 請大家幫忙解答 謝謝!
所謂「刺蝟法則」是說為了研究刺蝟在寒冷冬天的生活習性,生物學家作了一個實驗:把十幾只刺蝟放到戶外的空地上。這些刺蝟被凍得渾身發抖,為了取暖,他們只好緊緊地靠在一起,而相互靠攏後,又因為忍受不了彼此身上的長刺,很快就又要各自分開了。可天氣實在太冷了,它們又靠在一起取暖。然而,靠在一起時的刺痛使它們不得不再度分開。挨的太近,身上會被刺痛;離的太遠,又凍得難受。就這樣反反復復地分了又聚,聚了又分,不斷地在受凍與受刺之間掙扎。最後,刺蝟們終於找到了一個適中得距離,既可以相互取暖,又不至於被彼此刺傷。
刺蝟法則強調的就是人際交往中的「心理距離效應」。運用到管理實踐中,就是領導者如要搞好工作,應該與下屬保持親密關系,但這是「親密有間」的關系,是一種不遠不近的恰當合作關系。與下屬保持心理距離,可以避免下屬的防備和緊張,可以減少下屬對自己的恭維、奉承、送禮、行賄等行為,可以防止與下屬稱兄道弟、吃喝不分。這樣做既可以獲得下屬的尊重,又能保證在工作中不喪失原則。一個優秀的領導者和管理者,要做到「疏者密之,密者疏之」,這才是成功之道。
[編輯]刺蝟法則的運用
法國總統戴高樂
法國總統戴高樂就是一個很會運用刺蝟法則的人。他有一個座右銘:「保持一定的距離」!這也深刻地影響了他和顧問、智囊和參謀們的關系。在他十多年的總統歲月里,他的秘書處、辦公廳和私人參謀部等顧問和智囊機構,沒有什麼人的工作年限能超過兩年以上。他對新上任的辦公廳主任總是這樣說:「我使用你兩年,正如人們不能以參謀部的工作作為自己的職業,你也不能以辦公廳主任作為自己的職業。」這就是戴高樂的規定。這一規定出於兩方面原因:一是在他看來,調動是正常的,而固定是不正常的。這是受部隊做法的影響,因為軍隊是流動的,沒有始終固定在一個地方的軍隊。二是他不想讓「這些人」變成他「離不開的人」。這表明戴高樂是個主要靠自己的思維和決斷而生存的領袖,他不容許身邊有永遠離不開的人。只有調動,才能保持一定距離,而惟有保持一定的距離,才能保證顧問和參謀的思維和決斷具有新鮮感和充滿朝氣,也就可以杜絕年長日久的顧問和參謀們利用總統和政府的名義營私舞弊。
戴高樂的做法是令人深思和敬佩的。沒有距離感,領導決策過分依賴秘書或某幾個人,容易使智囊人員干政,進而使這些人假借領導名義,謀一己之私利,最後拉領導幹部下水,後果是很危險的。兩相比較,還是保持一定距離好。
通用電氣公司
通用電氣公司的前總裁斯通在工作中就很注意身體力行刺蝟理論,尤其在對待中高層管理者上更是如此。在工作場合和待遇問題上,斯通從不吝嗇對管理者們的關愛,但在工余時間,他從不要求管理人員到家做客,也從不接受他們的邀請。正是這種保持適度距離的管理,使得通用的各項業務能夠芝麻開花節節高。與員工保持一定的距離,既不會使你高高在上,也不會使你與員工互相混淆身份。這是管理的一種最佳狀態。距離的保持靠一定的原則來維持,這種原則對所有人都一視同仁:既可以約束領導者自己,也可以約束員工。掌握了這個原則,也就掌握了成功管理的秘訣。
《從優秀到卓越》
在《從優秀到卓越》一書中,作者科林斯重新解釋了刺蝟理論。意思是無論狐狸想任何辦法來謀害刺蝟,刺蝟只需要縮起來,狐狸就無計可施了。由此說明一個企業只要找到一個簡單有效的發展模式,無論市場和對手發生任何變化,都能輕松應付,獲得快速增長。
木桶原理提出者:美國管理學家彼得
水桶效應是指一隻水桶想盛滿水,必須每塊木板都一樣平齊且無破損,如果這只桶的木板中有一塊不齊或者某塊木板下面有破洞,這只桶就無法盛滿水。是說一隻水桶能盛多少水,並不取決於最長的那塊木板,而是取決於最短的那塊木板。也可成為短板效應。一個水桶無論有多高,它盛水的高度取決於其中最低的那塊木板。
又稱水桶原理或短板理論,水桶短板管理理論,所謂「水桶理論」也即「水桶定律」,其核心內容為:一隻水桶盛水的多少,並不取決於桶壁上最高的那塊木塊,而恰恰取決於桶壁上最短的那塊。根據這一核心內容,「水桶理論」還有兩個推論:其一,只有桶壁上的所有木板都足夠高,那水桶才能盛滿水。其二,只要這個水桶里有一塊不夠高度,水桶里的水就不可能是滿的。
產生
水桶原理是由美國管理學家彼得提出的。說的是由多塊木板構成的水桶,其價值在於其盛水量的多少,但決定水桶盛水量多少的關鍵因素不是其最長的板塊,而是其最短的板塊。這就是說任何一個組織,可能面臨的一個共同問題,即構成組織的各個部分往往是優劣不齊的,而劣勢部分往往決定整個組織的水平。
若僅僅作為一個形象化的比喻,「水桶定律」可謂是極為巧妙和別致的。但隨著它被應用得越來越頻繁,應用場合及范圍也越來越廣泛,已基本由一個單純的比喻上升到了理論的高度。這由許多塊木板組成的「水桶」不僅可象徵一個企業、一個部門、一個班組,也可象徵某一個員工,而「水桶」的最大容量則象徵著整體的實力和競爭力。
演變
演變一:一個水桶的儲水量,還取決於水桶的直徑大小
每個企業都是不同的一個水桶,因此,水桶的大小也不可能完全一致。直徑大的水桶,其儲水量自然要大於其它水桶。也就是說,一個企業在進入市場之初,他的起步也是不完全一樣的,有的基礎扎實,有的基礎局促,有的資源面廣,有的資源面窄,這都對企業的最初的發展起到關鍵的作用。
演變二:在每塊木板都相同的情況下,水桶的儲水量還取決於水桶的形狀
學過物理的人都知道,在周長相同的條件下,圓形的面積大於方形的面積。因此圓形水桶是所有形狀的水桶中儲水量最大的,它強調組織結構的運作協調性和向心力,圍繞一個圓心,形成一個最適合自己的圓。
因此,從做企業來說,企業的每一塊資源都要圍繞一個核心,每一個部門都要圍繞這個核心目標而用力,作為總經理來說,偏頗任何一個部門都會對水桶的最後儲水量帶來影響。
有一句話說得好,結構決定力量,結構也決定著水桶儲水量。
演變三:水桶的最終儲水量,還取決於水桶的使用狀態和相互配合
每個水桶總會有最短的一塊板,最初的水桶理論告訴我們,水桶的儲水量取決於最短板的高度。不過,在特定的使用狀態下,通過相互配合,可增加一定的儲水量,如有意識地把水桶向長板方向傾斜,其儲水量就比正立時的水桶多得多;或為了暫時的提升儲水量,可以將長板截下補到短板處,從而提高儲水量。
水桶的長久儲水量,還取決於水桶各木板的配合緊密性,配合要有銜接,沒有空隙,每一塊木板都有其特定的位置和順序,不能出錯。如果每塊木板間的配合不好,出現縫隙,最終只能導致漏水。
一個團隊,如果沒有良好的配合意識,不能做好互相的補位和銜接,最終儲水量也不能提高。單個的木板再長也沒用,這樣的木板組合只能說是一堆木板,而不是一個完整的水桶、一個團隊。
如果把水桶比作企業競爭力的支持元素,那麼儲多少水就是企業的真正競爭力,但是,所有的這一切,都是建立在靜止的並且是理想的一種假設為前提:即所有水桶都是放在同等的取水狀態,比如是下雨的天氣,所有水桶都在接收落下來的雨水,並且不管接住的雨水用於何處、如何使用等等。
因此,這樣一種學術平台,本身就是缺少實踐的土壤。
其實,儲水本身是一個動態過程,做企業、做品牌,也並不僅僅是一個儲水的過程,不是儲水越多越好。其實最重要的還在於如何更有效率地儲水和如何使用所儲之水。
演變四:水桶理論的動態演變
首先,在儲水前要清楚這樣一個疑問,是先有水還是先有桶?先有大水桶還是先有小水桶?按照水桶理論,必然是先有水桶,再有水,然後不斷調整,從小水桶到大水桶,從短水桶到長水桶,沒有哪只水桶一開始就非常大非常深的。然而在實踐上,也許是先有水再有水桶,或者是先有不成形的水桶,甚至只有幾塊木板,而不是桶,然後通過這幾塊緊缺的壟斷的木板資源,賺到第一桶金,然後才做出第一個水桶。
其次,儲水量的多少是動態的,目標設定儲多少水,決定於做多少長的木板,而不是越多越好。多了是浪費投資,少了是不求進取。
儲水量的多少,有時並不是企業競爭的全部,市場競爭並不是所有木板都超過對手,有時為了競爭需要還故意賣個破碇給對手,而以自己的集中優勢攻別人的相對弱勢取得勝利。就如田忌賽馬。當敵眾我寡時,就需要集中一點予以擊破。這就是相對競爭優勢。
演變五:水桶理論中水的使用演變
所有的儲水過程,還在於都是為了讓水得到最大的使用價值,是可資使用的水。
一個水桶,首先它至少要有兩塊最牢固的木板裝成提柄,以能輕松提取。這兩塊長板必須能負荷起整個水桶的重量。這就是板塊的明星效應:光光這水桶的板都一樣長,只是說明你有這個儲水潛力,如何發揮潛力及把它運用出來,必須要有一定的借力,運用提或拉的動作操作起來。
從水桶本身來說,一個水桶至少要有兩塊木板比其它木板更長更牢固,才可以在上面裝上借力的提柄,在裝提柄位置的木塊要特別經得起提拉,所謂提綱挈領就是此意。作為企業,必須要培養核心競爭優勢,以這一二點核心優勢能夠統領整個公司的發展。否則只是作為一個光溜溜的水桶,實在困難將它提起。
同樣,一隻太深的水桶,卻裝著太淺的水,這必將將影響水桶的使用效率。這同樣也不是一個企業追求的最終目標。
事例
一個企業要想成為一個結實耐用的水桶,首先要想方設法提高所有板子的長度。只有讓所有的板子都維持「足夠高」的高度,才能充分體現團隊精神,完全發揮團隊作用。在這個充滿競爭的年代,越來越多的管理者意識到,只要組織里有一個員工的能力很弱,就足以影響整個組織達成預期的目標。而要想提高每一個員工的競爭力,並將他們的力量有效地凝聚起來,最好的辦法就是對員工進行教育和培訓。企業培訓是一項有意義而又實實在在的工作,許多著名企業都很重視對員工的培訓。
根據權威的IDC公司預計,在美國,到2005年企業花在職工培訓的費用總額將達到114億美元,而被譽為美國「最佳管理者」的GE公司總裁麥克尼爾宣稱,GE每年的員工培訓費用就達5億美元,並且將成倍增長。惠普公司內部有一項關於管理規范的教育項目,僅僅是這一個培訓項目,研究經費每年就高達數百萬美元。他們不僅研究教育內容,而且還研究哪一種教育方式更易於被人們所接受。
員工培訓實質上就是通過培訓來增大這一個個「水桶」的容量,增強企業的總體實力。而要想提升企業的整體績效,除了對所有員工進行培訓外,更要注重對「短木板」--非明星員工的開發。
在實際工作中,管理者往往更注重對「明星員工」的利用,而忽視對一般員工的利用和開發。如果企業將過多的精力關注於「明星員工」,而忽略了占公司多數的一般員工,會打擊團隊士氣,從而使「明星員工」的才能與團隊合作兩者間失去平衡。而且實踐證明,超級明星很難服從團隊的決定。明星之所以是明星,是因為他們覺得自己和其他人的起點不同,他們需要的是不斷提高標准,挑戰自己。所以,雖然「明星員工」的光芒很容易看見,但占公司人數絕大多數的非明星員工也需要鼓勵。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對「非明星員工」激勵得好,效果可以大大勝過對「明星員工」的激勵。
有一個華訊員工,由於與主管的關系不太好,工作時的一些想法不能被肯定,從而憂心忡忡、興致不高。剛巧,摩托羅拉公司需要從華訊借調一名技術人員去協助他們搞市場服務。於是,華訊的總經理在經過深思熟慮後,決定派這位員工去。這位員工很高興,覺得有了一個施展自己拳腳的機會。去之前,總經理只對那位員工簡單交待了幾句:「出去工作,既代表公司,也代表我們個人。怎樣做,不用我教。如果覺得頂不住了,打個電話回來。」
一個月後,摩托羅拉公司打來電話:「你派出的兵還真棒!」「我還有更好的呢!」華訊的總經理在不忘推銷公司的同時,著實鬆了一口氣。這位員工回來後,部門主管也對他另眼相看,他自己也增添了自信。後來,這位員工對華訊的發展做出了不小的貢獻。
華訊的例子表明,注意對「短木板」的激勵,可以使「短木板」慢慢變長,從而提高企業的總體實力。人力資源管理不能局限於個體的能力和水平,更應把所有的人融合在團隊里,科學配置,好鋼才能夠用在刀刃上。木板的高低與否有時候不是個人問題,是組織的問題。
在家電的舞台上,百家爭雄,然而海爾卻一步一個腳印地跑在最前列。為什麼?海爾的資本不是比別人厚,引進的國際人才也並不比別人多,人才素質不比別人高……一句話,海爾的「高木板」並不多,但人家有一個好的團隊,其整體績效不比任何「高木板」差。
所以,在加強水桶盛水能力的過程中,不能夠把「高木板」和「低木板」簡單地對立起來。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高木板」,與其不分青紅皂白地趕他出局,不如發揮他的長處,把他放在適合他的位置上。
應用
除了用人,水桶效應在企業的銷售能力、市場開發能力、服務能力、生產管理能力等方面同樣有效。進一步說,每個企業都有它的薄弱環節。正是這些環節使企業許多資源閑置甚至浪費,發揮不了應有的作用。如常見的互相扯皮、決策低效、實施不力等薄弱環節,都嚴重地影響並制約著企業的發展。
因此,企業要想做好、做強,必須從產品設計、價格政策、渠道建設、品牌培植、技術開發、財務監控、隊伍培育、文化理念、戰略定位等各方面一一做到位才行。任何一個環節太薄弱都有可能導致企業在競爭中處於不利位置,最終導致失敗的惡果。
將這個效應用在我們商務代表的業績提升是在合適不過的了。商務代表業績的提升主要是由心態/思維/產品知識/商務禮儀/銷售技巧/行動力/以及市場營銷學知識/企業管理知識/社會科學/心理科學/人文科學/經濟學等知識的掌握來決定的。只有平衡發展積累知識與經驗其才可能穩步提升業績進而從一般商務代表邁向高商/銷工/商務經理/商務總監;否則其永遠也只能是一個普通的商務代表。電腦裝機中認為性能是個整體概念(水桶效應,對性起決定性作用的是最差的那個部分)要發揮電腦裝機整體性能,就要配套地提高各部分性能。
這一效應在很多商業運作以及商業管理方面得到了印證,並受到高度重視,比如人力資源管理,市場營銷以及人體營養平衡等等。事實證明,對水桶效應的重視是非常有必要的。但筆者認為,過分強調水桶效應是一種及其教條的思想和做法,將導致商業運作和商業管理的失敗,甚至是人格和人生的失敗。如果過分強調水桶效應,只顧想盡辦法提高短板,耗費大量時間精力和成本,結果卻收效甚微。想必這就是水桶效應理論的誤區。很多事情是不能直接將水桶效應拿來應用的。商業方面的事情暫且不談,這里來看看關於咱們自己的性格塑造。正所謂人無完人,世界上的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優點和缺點,不可能完美。很多人看到自己的缺點,就認為這是自己的短板,花費大大的精力和時間去改掉或者改善,結果收效甚微,甚至在這種改變中迷失了自己,不知道自己到底是誰,應該成為誰。這里,筆者並不是反對向缺點宣戰,反而支持向缺點宣戰,只是在實施過程中要頭腦清醒,哪些是自己做的到的,哪些是自己做不到的,雖然「萬事皆有可能」,但人的性格有很多特質是根深蒂固的,是一種烙印,是不可能或者不太可能真正改變的。在這些特質上尋求改變,是非常困難的一件事情。然而,很多人卻在苦苦掙扎,為了改掉自己根深蒂固的一些特質,浪費時間和精力,卻收效甚微,最後一事無成。在人的一生中,竭盡全力改變自己的某些所謂的缺點,不如最大限度的發揮自己的優點。只要缺點所造成的損失和傷害以及風險是可以控制的,極力發揮優點將是更加行之有效的方法。筆者始終相信,你是誰就是誰,這是無法或者很難改變的。石頭就是石頭,不管你是尖角的還是圓角的;不管你的稜角被水沖的多麼的平和圓,你始終是一塊石頭。這里筆者並不是說消極的面對自己的缺點,而是說要更加清醒的認識自己,判斷自己,了解自己,然後在發現缺點的同時發揚自己的優點。因為改善缺點是盾牌,而發揚優點確實你的利劍。如何配合使用,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洛克定律:當目標既是未來指向的,又是富有挑戰性的時候,它便是最有效的
提出者:美國管理學家埃得溫·洛克
點 評:有專一目標,才有專注行動。
要想成功,就得制定一個奮斗目標。但是,目標並不是不切實際地越高越好。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點,有別人無法模仿的一些優勢。只有好好地利用這些特點和優勢去制訂適合自己的高目標和實施目標的步驟,你才可能取得成功。對每個人來說,在實施目標時,只有當每個步驟既是未來指向的,又是富有挑戰性的時候,它才是最有效的。
大多數人可能都有過打籃球的經歷,也都知道與踢足球相比,打籃球投進一個球比踢足球進一個球要容易很多。你想過其中的原因沒有?其實,這與籃球架的高度有關。我想,要是把籃球架做兩層樓那樣高,你進球可就不那麼容易了。反過來,要是籃球架只有一個普通人那麼高,進球倒是容易了,但你還會去玩它嗎?正是因為籃球架有一個跳一跳就夠得著的高度,才使得籃球成為一個世界性的體育項目。它告訴我們,一個"跳一跳,夠得著"的目標最有吸引力,對於這樣的目標,人們才會以高度的熱情去追求。因此,要想調動人的積極性,就應該設置有著這種"高度"的目標。所以,洛克定律又可稱做"籃球架"原理。
我們可以為自己制定一個總的高目標,但一定要為自己制定一個更重要的實施目標的步驟。千萬別想著一步登天,多為自己制定幾個籃球架子,然後一個個地去克服和戰勝它,久而久之你就會發現,你已經站在了成功之巔。
[編輯]經典故事
俄國著名生物學家巴普洛夫在臨終前,有人向他請教如何取得成功,他的回答是:"要熱誠而且慢慢來。"他解釋說"慢慢來"有兩層含義: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在做事的過程中不斷提高自己。也就是說,既要讓人有機會體驗到成功的欣慰,不至於望著高不可攀的"果子"而失望,又不要讓人毫不費力地輕易摘到"果子"。"跳一跳,夠得著",就是最好的目標。
在佛教經典《法華經•化城喻品》中講了這樣一個故事: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位導師帶著一群人去遠方尋找珍寶。由於路途艱險,他們曉行夜宿,很是辛苦。當走到半途時,大家累得發慌,便七嘴八舌地議論開了,打起了退堂鼓。導師見眾人這樣,便暗施法術,在險道上幻化出一座城市,說:"大家看,前面不就是一座大城!過城不遠,就是寶藏所在地啦。"眾人見眼前果然有座大城,便又重新鼓起勁頭,振奮精神,繼續前行。就這樣,在導師的苦心誘導下,眾人歷盡千辛萬苦,終於找到了珍寶,滿載而歸。
作為管理者,我們也要學會"化城"的藝術,不斷地給自己的員工"化"出一個個看得見而且跳一跳就夠得著的目標,引導集體不斷前進。曾有人說過一個關於他朋友的成功的"化城"故事。他這個朋友在山東省莒南縣再生資源公司當經理,他剛上任時,接手的是一個亂攤子,企業連年虧損,員工士氣低落。上任伊始,這位朋友就來了個"小步快跑":給每一個分支機構定一個力所能及的月度目標,然後在全公司開展"月月賽"。每到月末,他都親自給優勝單位授獎旗,同時下達下個月的任務。這樣一來,全體員工的注意力都被吸引到努力完成當月任務上來了,沒有人再去談論公司的困境,也沒人抱怨自己的任務太重。半年下來,全公司竟然扭虧為盈。如今,這家公司已經成為在市內小有名氣的先進企業了。由此可見,在管理工作中,只有不斷給員工定出一個"籃球架"那麼高的目標,讓大家都能"跳一跳,夠得著",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對一個企業來說也是如此。魯冠球創立萬向集團時,想法很簡單:改變一輩子當農民的命運,要當工人。二十年後,萬向的企業目標改成了"奮斗十年加個零"(即企業利潤增長10倍);柳傳志創辦聯想時只有兩個目的。用他自己的話,"一個是能養活自己,另一個是在當時的中科院沒有事干,找個能幹事的地方"。當企業發展到一定程度的時候,這樣的目標已不可能凝聚一批人,於是聯想提出了新的做大做強的目標。無論是萬向還是聯想,它們都在自己的不同發展階段制定了一個"跳一跳,夠得著"的目標,並在這個過程中不斷地做大做強了。
[編輯]管理啟示
古語雲:千里之行,始於足下。要想實現自己的人生目標,或是要實現企業的經營目標,我們都要有腳踏實地的苦幹精神。而能長久保持你苦乾熱情的最好方法,就是為自己制定一系列的"跳一跳,夠得著"的階段性目標。要是這些都完成了,那麼成功還會遠嗎?!
二八法則
多種解釋
1、最早是指20%的富人擁有世界上80%財富。
2、所完成的工作里80%的成果,來自於你20%的付出;而80%的付出,只換來20%的成果。
3、帕累托定律,也稱「二八法則」,80%的收入來源於20%的客戶。佔多數的80%只能造成少許的影響,而佔少數的20%卻造成主要的、重大的影響。
股市
1、源於商業的「二八法則」同樣可以運用在股市中:市場上大部分的股票並不能帶來收益,反而還可能造成巨大的損失,只有小部分股票才有可能帶來正收益。這就是股市中的「二八法則」。
2、股票市場多指20%的績優股。
企業管理
國際上有一種公認的企業法則,叫「馬特萊法則」,又稱「二八法則」。其基本內容如下:
一是「二八管理法則」。企業主要抓好20%的骨幹力量的管理,再以20%的少數帶動80%的多數員工,以提高企業效率。
二是「二八決策法則」。抓住企業普遍問題中的最關鍵性的問題進行決策,以達到綱舉目張的效應。
三是「二八融資法則」。管理者要將有限的資金投入到經營的重點項目,以此不斷優化資金投向,提高資金使用效率。
四是「二八營銷法則」。經營者要抓住20%的重點商品與重點用戶,滲透營銷,牽一發而動全身。
總之,「二八法則」要求管理者在工作中不能「鬍子眉毛一把抓」,而是要抓關鍵人員、關鍵環節、關鍵用戶、關鍵項目、關鍵崗位。
6、oppo手機自帶鈴聲鋼琴鈴聲
oppo手機自帶鋼琴鈴聲,OPPO 4G手機自帶來電原機鈴聲詳細如下:
1、ColorOS 3.0及以上版本:未來,美景,調皮,舞動,記憶飄散,哈嘍,傾心,柔和,經典鈴聲,即刻啟程,夏日陽光,漫步海邊,美麗村莊,遠方的寂靜,信號。
2、ColorOS 2.1及以下版本:OPPO 4G手機的來電原機鈴聲有:鋼琴,享青春,索爾,繽紛生活,風中起舞,多彩的一天,午間時光,水滴之舞,樂趣,叮叮當當,愉悅,柔和,傾心,滑稽,海上日出,指尖跳躍,夜,美麗村莊,芭芭拉,隨心而轉。
7、求林子祥<海闊天空>的歌詞.知道的請告訴我,謝謝拉
林子祥的是《天空海闊》,收在《祈望》專輯中
天 空 海 闊
作曲:Billy Joel 作詞:潘源良 編曲:Richard Yuen
遠遠當天 有這小島數個 艇里的歌 透過清風遠播
遙遙星光正似 岸上燈火 總不少也總不多 季節匆匆轉眼過
我記憶中 聽過基督愛我 店鋪之中 也有中西百貨
前來居港移民 逐漸增多 一家七口的居所 遍布山邊擠滿過
工方資方爭執多 天星加斗令竟起了禍
怕見少壯變暴徒 你我拚過右與左
千七點股災的風波 ICAC的慶賀
這里那裡有難民 炒金焉知福與禍
到了今天 看這小島數個 繁榮地位 世界當中遠播
原來好比漁船 逐浪翻波 不管千百尺巨浪 趁風擊漿總會過
九七掀起風波多 中英雙方多唱和
這里那裡國籍人 來來回回沒結果
增加選舉可不可 炒樓通宵街里坐
8、雲計算技術是什麼意思?
雲計算
互聯網技術的飛速發展,信息量與數據量快速增長,導致計算機的計算能力和數據的存儲能力滿足不了人們的需求.大大提高了成本費用。在這種情況下,雲計算應運而生。雲計算將待處理的數據送到互聯網上的超級計算機集群中進行計算和處理,有效地降低應用計算的成本。2008年2月,美國商業周刊發表了一篇題為(Google及其雲智慧》的文章.開篇就宣稱:「這項全新的遠大戰略旨在把強大得超乎想像的計算能力分布到眾人手中。」在此之後,雲計算(CloudComputing)-躍成為ICT領域的耀眼明星,受到了產業界的廣泛關注。
截止至2012年5月,由科技部批準的、已建成或正在建設的雲計算中心,已有北京、無錫、深圳、長沙、天津、濟南、青島七處。其中濟南雲計算中心:作為國內首家能夠提供自主的雲計算整體解決方案的廠商,近年來,浪潮為實現「中國雲」建設的主動權,先後投入10多億元,用於國家「863」重大專項32路高端容錯伺服器、PB級海量存儲、雲海OS操作系統等產品的研發,使得浪潮在核心雲裝備領域具備了與國際領先企業同等水平的產品和技術能力。由此可見,全國各省市自治區將邁入建設雲計算中心的趨勢。
中國的「十二五」規劃綱要明確指出要大力發展計算,加快雲計算服務平台建設。根據IDC發布的一份報告指出,未來電子政務建設面臨的轉變之一就是利用ICT技術實現與政務工作的深度融合。這種轉變預示著電子政務的發展模式正在發生本質性變化,即政府和社會一起共同創新公共服務,共同創新經濟發展。而這一轉型的動力之一,就源於正在涌現的包括計算在內的新興信息技術。現在國內許多城市都在進行智慧城市的規劃和建設,在青島,從雲計算平台和電子政務大一統的模式著手,為智慧城市的建設打下了基礎。以一卡通、一證通、政府郵箱、網上審批、政府在線等政府服務為基礎,吸引各種社會服務資源,打造集電子政務、電子商務、社會服務於一體的網上「市民之家」和「企業之家」,形成了城市服務綜合體系。
一、那麼什麼是雲計算呢?
雲計算概念是由Google提出的,這是一個美麗的網路應用模式。狹義雲計算是指IT基礎設施的交付和使用模式,指通過網路以按需、易擴展的方式獲得所需的資源;廣義雲計算是指服務的交付和使用模式,指通過網路以按需、易擴展的方式獲得所需的服務。這種服務可以是IT和軟體、互聯網相關的,也可以是任意其他的服務,它具有超大規模、虛擬化、可靠安全等獨特功效;
雲端的概念就是代表了互聯網(Internet),通過網路的計算能力,取代使用你原本安裝在自己電腦上的軟體,或者是取代原本你把資料存在自己硬碟的動作,你轉而通過網路來進行各種工作,並存放檔案資料在網路,也就是龐大的虛擬空間上。我們通過所使用的網路服務,把資料存放在網路上的伺服器中,並藉由瀏覽器瀏覽這些服務的網頁,使用上面的界面進行各種計算和工作。
二、雲計算的應用
雲計算已經從概念期走向實踐應用階段。其實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已經不知覺的站在了雲端上。「說個簡單的例子,只要我們輕輕搖一下手機,方圓500米范圍內的空載計程車信息就會出現在手機屏幕上,包括車牌和司機電話」。再如網路為基礎的電子郵件服務像是Hotmail或Yahoo,可以說是雲計算中最早的熱門形式。如果你使用Facebook來與朋友互動,使用Flickr來存放照片,或者是用GOogle Gmail來發送郵件,你已經是在雲端環境中存放自己的資料,同時使用雲端為基礎的技術,也就是新聞說的幕後神奇魔法。
雲端沖浪就像是不論你在哪邊都看得到天空,你可以在任何能夠使用網路訪問的地方,連接你需要的雲計算服務,即便你不是在自己的電腦上走進雲端之中,上網本(netbook)的成功,以及移動網路(如可上網手機)的發跡,讓雲計算的普及性更高,人手一機是雲計算很好的增長動力。上網本與手機通常被定義成較低性能的計算設備,也因此他們消耗較少的電力,同時具備相當程度的便攜性。 一台上網本也許不能把肥大的Photoshop軟體跑得很順,或者是不能存儲超大量的音樂文檔。但感謝雲計算之賜,上網本並不需要具備這些能力,它需要的只是一個瀏覽器,以及網路連接能力,這樣就能夠聽大量的音樂,線上處理照片,或者是在雲端上發送電子郵件給其他聯絡人。
所以,如果你需要的只是打一份文件,也許它同時需要包涵一些基本的格式處理,你並不需要微軟Word軟體的完整計算能力,你只需要上網登錄Google Docs就可以做到類似的效果。 在雲計算中,伺服器並不會管你電腦的計算能量有多強。有的同事在辦公室用PC連上Google Docs,在家則是用Apple MacBook,同時還有很多其他的服務可以通過你的手機或iPhone與Android平台手機上的應用軟體來完成。
多人協同操作的雲計算: 你可以在任何一台電腦上登入使用雲端服務,而一個朋友或同事也可以登入並和你一起在一樣的文件上工作。Google Docs只是能夠協同操作的一種辦公室型態雲計算服務。有些服務甚至還可以讓人在全球不同的地點登入服務並同時在一樣的文件上工作。
簡介
雲計算(Cloud Computing)是網格計算(Grid Computing)、分布式計算(Distributed Computing)、並行計算(Parallel Computing)、效用計算(Utility Com
puting)網路存儲(Network Storage Technologies)、虛擬化(Virtualization)、負載均衡(Load Balance)等傳統計算機技術和網路技術發展融合的產物。它旨在通過網路把多個成本相對較低的計算實體整合成一個具有強大計算能力的完美系統,並藉助SaaS、PaaS、IaaS、MSP等先進的商業模式把這強大的計算能力分布到終端用戶手中。Cloud Computing的一個核心理念就是通過不斷提高「雲」的處理能力,進而減少用戶終端的處理負擔,最終使用戶終端簡化成一個單純的輸入輸出設備,並能按需享受「雲」的強大計算處理能力!
雲計算的核心思想,是將大量用網路連接的計算資源統一管理和調度,構成一個計算資源池向用戶按需服務,這與我國著名雲計算專家劉鵬教授早在2003年就提出的「網格計算池」是完全一致的。
定義
狹義雲計算指IT基礎設施的交付和使用模式,指通過網路以按需、易擴展的方式獲得所需資源;廣義雲計算指服務的交付和使用模式,指通過網路以按需、易擴展的方式獲得所需服務。這種服務可以是IT和軟體、互聯網相關,也可是其他服務。雲計算的核心思想,是將大量用網路連接的計算資源統一管理和調度,構成一個計算資源池向用戶按需服務。提供資源的網路被稱為「雲」。「雲」中的資源在使用者看來是可以無限擴展的,並且可以隨時獲取,按需使用,隨時擴展,按使用付費。雲計算的產業三級分層:雲軟體、雲平台、雲設備。
提供資源的網路被稱為「雲」。「雲」中的資源在使用者看來是可以無限擴展的,並且可以隨時獲取,按需使用,隨時擴展,按使用付費。這種特性經常被稱為像水電一樣使用IT基礎設施。[1]
廣義雲計算
有人打了個比方:這就好比是從古老的單台發電機模式轉向了電廠集中供電的模式。它意味著計算能力也可以作為一種商品進行流通,就像煤氣、水電一樣,取用方便,費用低廉。最大的不同在於,它是通過互聯網進行傳輸的。
雲計算是並行計算(Parallel Computing)、分布式計算(Distributed Computing)和網格計算(Grid Computing)的發展,或者說是這些計算機科學概念的商業實現。雲計算是虛擬化(Virtualization)、效用計算(Utility Computing)、IaaS(基礎設施即服務)、PaaS(平台即服務)、SaaS(軟體即服務)等概念混合演進並躍升的結果。
原理
雲計算(Cloud Computing)是分布式處理(Distributed Computing)、並行處理(Parallel Computing)和網格計算(Grid Computing)的發展,或者說是這些計算機科學概念的商業實現。
雲計算的基本原理是,通過使計算分布在大量的分布式計算機上,而非本地計算機或遠程伺服器中,企業數據中心的運行將更與互聯網相似。這使得企業能夠將資源切換到需要的應用上,根據需求訪問計算機和存儲系統。
這可是一種革命性的舉措,打個比方,這就好比是從古老的單台發電機模式轉向了電廠集中供電的模式。它意味著計算能力也可以作為一種商品進行流通,就像煤氣、水電一樣,取用方便,費用低廉。最大的不同在於,它是通過互聯網進行傳輸的。
雲計算的藍圖已經呼之欲出:在未來,只需要一台筆記本或者一個手機,就可以通過網路服務來實現我們需要的一切,甚至包括超級計算這樣的任務。從這個角度而言,最終用戶才是雲計算的真正擁有者。
雲計算的應用包含這樣的一種思想,把力量聯合起來,給其中的每一個成員使用。
特點
數據安全可靠
首先,雲計算提供了最可靠、最安全的數據存儲中心,用戶不用再擔心數據丟失、病毒入侵等麻煩。
很多人覺得數據只有保存在自己看得見、摸得著的電腦里才最安全,其實不然。你的電腦可能會因為自己不小心而被損壞,或者被病毒攻擊,導致硬碟上的數據無法恢復,而有機會接觸你的電腦的不法之徒則可能利用各種機會竊取你的數據。此前轟動一時的「艷照門」事件據報道不也是因為電腦送修而造成個人數據外泄的嗎?
反之,當你的文檔保存在類似 Google Docs 的網路服務上,當你把自己的照片上傳到類似 Google Picasa Web 的網路相冊里,你就再也不用擔心數據的丟失或損壞。因為在「雲」的另一端,有全世界最專業的團隊來幫你管理信息,有全世界最先進的數據中心來幫你保存數據。同時,嚴格的許可權管理策略可以幫助你放心地與你指定的人共享數據。這樣,你不用花錢就可以享受到最好、最安全的服務,甚至比在銀行里存錢還方便。
客戶端需求低
其次,雲計算對用戶端的設備要求最低,使用起來也最方便。
大家都有過維護個人電腦上種類繁多的應用軟體的經歷。為了使用某個最新的操作系統,或使用某個軟體的最新版本,我們必須不斷升級自己的電腦硬體。為了打開朋友發來的某種格式的文檔,我們不得不瘋狂尋找並下載某個應用軟體。
為了防止在下載時引入病毒,我們不得不反復安裝殺毒和防火牆軟體。所有這些麻煩事加在一起,對於一個剛剛接觸計算機,剛剛接觸網路的新手來說不啻一場噩夢!如果你再也無法忍受這樣的電腦使用體驗,雲計算也許是你的最好選擇。你只要有一台可以上網的電腦,有一個你喜歡的瀏覽器,你要做的就是在瀏覽器中鍵入 URL ,然後盡情享受雲計算帶給你的無限樂趣。
你可以在瀏覽器中直接編輯存儲在「雲」的另一端的文檔,你可以隨時與朋友分享信息,再也不用擔心你的軟體是否是最新版本,再也不用為軟體或文檔染上病毒而發愁。因為在「雲」的另一端,有專業的 IT 人員幫你維護硬體,幫你安裝和升級軟體,幫你防範病毒和各類網路攻擊,幫你做你以前在個人電腦上所做的一切。
輕松共享數據
此外,雲計算可以輕松實現不同設備間的數據與應用共享。
大家不妨回想一下,你自己的聯系人信息是如何保存的。一個最常見的情形是,你的手機里存儲了幾百個聯系人的電話號碼,你的個人電腦或筆記本電腦里則存儲了幾百個電子郵件地址。為了方便在出差時發郵件,你不得不在個人電腦和筆記本電腦之間定期同步聯系人信息。買了新的手機後,你不得不在舊手機和新手機之間同步電話號碼。
對了,還有你的 PDA 以及你辦公室里的電腦。考慮到不同設備的數據同步方法種類繁多,操作復雜,要在這許多不同的設備之間保存和維護最新的一份聯系人信息,你必須為此付出難以計數的時間和精力。這時,你需要用雲計算來讓一切都變得更簡單。在雲計算的網路應用模式中,數據只有一份,保存在「雲」的另一端,你的所有電子設備只需要連接互聯網,就可以同時訪問和使用同一份數據。
仍然以聯系人信息的管理為例,當你使用網路服務來管理所有聯系人的信息後,你可以在任何地方用任何一台電腦找到某個朋友的電子郵件地址,可以在任何一部手機上直接撥通朋友的電話號碼,也可以把某個聯系人的電子名片快速分享給好幾個朋友。當然,這一切都是在嚴格的安全管理機制下進行的,只有對數據擁有訪問許可權的人,才可以使用或與他人分享這份數據。
可能無限多
最後,雲計算為我們使用網路提供了幾乎無限多的可能
為存儲和管理數據提供了幾乎無限多的空間,也為我們完成各類應用提供了幾乎無限強大的計算能力。想像一下,當你駕車出遊的時候,只要用手機連入網路,就可以直接看到自己所在地區的衛星地圖和實時的交通狀況,可以快速查詢自己預設的行車路線,可以請網路上的好友推薦附近最好的景區和餐館,可以快速預訂目的地的賓館,還可以把自己剛剛拍攝的照片或視頻剪輯分享給遠方的親友……
離開了雲計算,單單使用個人電腦或手機上的客戶端應用,我們是無法享受這些便捷的。個人電腦或其他電子設備不可能提供無限量的存儲空間和計算能力,但在「雲」的另一端,由數千台、數萬台甚至更多伺服器組成的龐大的集群卻可以輕易地做到這一點。個人和單個設備的能力是有限的,但雲計算的潛力卻幾乎是無限的。當你把最常用的數據和最重要的功能都放在「雲」上時,我們相信,你對電腦、應用軟體乃至網路的認識會有翻天覆地的變化,你的生活也會因此而改變。
互聯網的精神實質是自由、平等和分享。作為一種最能體現互聯網精神的計算模型,雲計算必將在不遠的將來展示出強大的生命力,並將從多個方面改變我們的工作和生活。無論是普通網路用戶,還是企業員工,無論是IT管理者,還是軟體開發人員,他們都能親身體驗到這種改變。
營銷
通過網路,把多個成本較低的計算實體,整合成一個具有強大營銷能力的完美系統。核心理念就是通過不斷提高「雲」的覆蓋能力,以及「雲」之間的邏輯計算能力,從而達到系統營銷的結果,他可以減少用戶的經濟負擔,最終使用戶簡化到只要在家裡,一台終端,都可以得到近乎無限數量的優質客戶,享受「營銷雲」帶來的強大經濟利益。
狹義雲營銷:幫客戶銷售產品,快速建立全國營銷渠道,獲取經濟利益。
廣義雲營銷:樹立企業品牌形象,獲取更大社會資源等
公眾認可的雲計算的三個服務模式——IaaS、PaaS、SaaS
1、IaaS(Infrastructure-as-a- Service):基礎設施即服務。消費者通過Internet可以從完善的計算機基礎設施獲得服務。目前,只有世紀互聯集團旗下的雲快線公司號稱要開拓新的IT基礎設施業務,但究其本質,它只能實現主機託管業務的延伸,很難與亞馬遜等企業相媲美。
2、PaaS(Platform-as-a- Service):平台即服務。PaaS實際上是指將軟體研發的平台作為一種服務,以SaaS的模式提交給用戶。因此,PaaS也是SaaS模式的一種應用。但是,PaaS的出現可以加快SaaS的發展,尤其是加快SaaS應用的開發速度。但是縱觀國內市場,只有八百客一個孤獨的舞者,擁有PaaS平台技術。可見,PaaS還是存在一定的技術門檻,國內大多數公司還沒有此技術實力。
3、SaaS(Software-as-a- Service):軟體即服務。它是一種通過Internet提供軟體的模式,用戶無需購買軟體,而是向提供商租用基於Web的軟體,來管理企業經營活動。相對於傳統的軟體,SaaS解決方案有明顯的優勢,包括較低的前期成本,便於維護,快速展開使用等。比如紅麥軟體的輿情監測系統。
誤區
[2]廠商的炒作,加上IT人的自欺,很快就會讓人們對某種技術感到失望。如果你正在考慮雲計算戰略的話,請千萬別被這些虛偽的承諾所迷惑。
如今,無論你去哪裡,都會有人對你說,或者向你兜售和雲計算有關的什麼東東。而你只有剝去其謊言的外衣,還其本來面目,你才能夠了解雲計算是否真的適合於你的企業。下面就是我們列出的關於雲計算的9大必須剝去的謊言。
謊言1:只有一種「雲」。至少有三種格式的「雲」,每一種都有著不同的利益和風險。它們是1)「基礎設施作為服務」(IaaS,提供按需使用的虛擬伺服器,例如Amazon的EC2);2)Web服務或稱「平台作為服務」(PaaS),提供API或開發平台供客戶在雲中創建自己的應用;3)軟體作為服務(SaaS),例如Salesforce. com的CRM軟體。
你正在運行哪類應用,生成何種數據,都會對你是否以及怎樣採用雲計算產生完全不同的結果。
謊言2:你需要的只是一張信用卡。如果你是位孤獨的開發者,有的是時間,那麼從命令行上對虛擬伺服器進行配置是沒什麼問題,但如果你掌管著一家企業,那麼如何安裝配置操作系統、多種應用、資料庫連接才能產生回報?都是你必須要考慮的問題。如果你的企業規模夠大,那就還得制定安全、數據格式或數據質量等諸多的標准。
千萬別信一些廠商所說的,「只要去廠商那裡買一台開發伺服器,過去IT部門需要3、4天才能配置好的工作如今15分鍾就能搞掂。」西門子IT解決方案與服務北美公司首席架構師Michael Kollar說,他的公司約有2500台伺服器需要虛擬化,向企業內外部的使用者提供雲服務,然而,雲服務既不安全,也不適合公司的各種標准,無法集成到范圍更廣的IT環境中去。
很多IaaS廠商甚至無法適應企業的應用需求。Sitemasher的創始人兼CTO Phil Calvin嘗試著想找一家雲服務商,去管理他現在自己管理的伺服器。結果呢?「我們找不到一家能夠按需擴展我們的標准伺服器的廠商」,他說。既沒有廠商能夠提供他需要的低延遲性能,也沒有廠商能提供跨數據中心的全球負載均衡。
謊言3:雲計算可以減少工作量。長期來看可能如此,但是開始的時候,你必須首先考慮哪種模式的雲計算適合於你;哪些應用或服務適合於這種雲;如何保障適當的安全、法規遵從和正常運行。還要記住,監控任何一家廠商的服務性能也需要額外的時間。
「當你在運行生產性應用時,還有大量的問題需要考慮,比如冗餘、可靠性、性能和延遲等,」RightScale的CTO兼創始人Thorsten von Eicken說。在把應用向雲中遷移之前,客戶必須確保上述需求都能滿足。
另外,並非所有應用都能適合雲計算。例如依靠伺服器集群的應用就不太適合與他人分享計算資源的雲環境,因為它們需要每一台伺服器的配置不能隨意變更,並且需要有專門的帶寬等等。
謊言4:可以將私有雲和公用雲無縫集成。一些雲服務的佈道者們為我們呈現了這樣兩個美好的世界:你既能擁有由內部數據中心提供的控制權,又能享受到由外部雲所提供的低成本與靈活性,而各類應用、存儲和伺服器都可以按照你的需要隨意地拖放使用。
然而,要實現這一點相當困難。就目前來看,需要大量的跑腿工作,大量的手動重配置和大量的工程設計努力,才能將應用同時遷移到公用雲和私有雲中。只有當客戶在公用和私有雲中運行相同的平台時,無縫集成才會比較容易實現。
西門子的Kollar說,關鍵是需要有一種安全基礎架構,可以跨兩種環境;需要有既安全又節約的方法可以跨兩種雲復制數據或訪問數據。
謊言5:什麼時候都不可能無縫集成公用雲和私有雲。這同樣是不對的。其實已經有一些廠商正在提供無縫集成。例如Kollar就預計將在12到18個月內,向其客戶提供兩種雲的無縫集成。RightScale的von Eiken推薦了同時適用於公用和私有雲的一些標准化配置、數據模型和自動部署策略。當技術、標准和處理流程都比較完善之時,構建一個可共享公用和私有資源的基礎應該是可能的。
謊言6:雲計算怎麼都能節約成本。而麥肯錫最近發布的一份引起諸多爭議的白皮書宣稱,只有在雲中運行某些特殊平台,例如Linux時,才有可能節省成本。
Google對此表示了異議。Google Apps的高級產品經理Rajen Sheth認為,麥肯錫的報告只考慮了高度冗餘架構中低成本伺服器帶來的成本節約,這是不全面的。他認為客戶利用「相同的可擴展應用伺服器和資料庫」,而不必再購買、安裝、維護、擴展自己的資料庫和應用伺服器,同樣能節約成本。對此,麥肯錫未給出回應。
也有用戶指出,在現有的許可證和技術支持模式下,客戶們在雲中部署軟體可能要比在企業內部部署軟體,需要向軟體廠商支付更高的費用。
謊言7:雲廠商能夠確保雲安全。即便雲廠商擁有多項安全認證證書,也不能保證你的特定伺服器、應用和網路是安全的。
以西門子為例,為了確保西門子的雲環境是安全的,則需要「從外部」仔細考察IT系統,保證每一條可以想到的用戶能夠訪問關鍵信息的路徑都是安全的才行,Kollar說。保障每一個平台都是安全的,雖然不算是什麼了不得的挑戰,但是要保障所有需要安全的技術能在一起協同工作,這才是一項巨大的挑戰。
謊言8:只要運行虛擬機,就是在做雲計算。虛擬化是在多個物理設備之間創建邏輯伺服器或邏輯存儲,它只是雲計算所需要的一部分要素而已。但是,即便有了虛擬機也並不意味著就有了雲計算。要想充分獲得虛擬化的好處,IT部門或雲廠商還必須提供按需伸縮容量的能力,按需付費的定價機制,讓用戶能夠很容易地根據其需要配置新的伺服器和存儲設備。
允許用戶定購虛擬伺服器(尤其是為某些特殊任務重新配置的伺服器)來做某些工作,是雲客戶的一個關鍵性的省錢目標。但要說只是因為你運行了例如VMware的Infrastructure 3,自我服務就會自動發生那卻未必。Kollar說,西門子就投入了「一大筆錢」用於研發虛擬伺服器和相關服務的標准服務菜單,用戶可以按需從其私有雲中定購這些服務。
謊言9:雲計算只和技術有關。的確,是技術讓雲計算成為可能,但是實現成本節約與靈活性還需要有正確的處理流程。虛擬化是雲計算的基礎,而當客戶要在各種物理設備之間遷移數據和應用時,前者是非常動態、高度變化的。
在雲中可以使用標准化流程來提高效率。Kollar說,通過利用ITIL管理框架與虛擬化技術相互結合,西門子已經把IT管理的工作量減少了25%到35%。
關於雲的真相:雲並非外賣,也絕非無憂無慮計算的神奇樂土,而是一種需要深入了解,花大力氣去正確管理的復雜資源。這里絕沒有什麼神話可言。
企業在將業務遷移到雲之前,應首先考慮下列5個問題:
1、你的雲服務商是如何定義「良好的客戶服務」的?服務本身的先進性固然重要,但是你必須弄清楚具體的某個廠商認為哪種服務才是良好的服務,以及服務中都包含了什麼,比如賠償政策、技術援助等等。
2、你對雲服務商的有形設施是否滿意?盡職調查(e-diligence)的部分內容包括檢查廠商的有形設施,注意與廠商大樓維護有關的事務,以及廠商的設備維護計劃和大樓中員工的數量等。
3、你應該清楚會出現哪種類型的服務中斷事故。有時,廠商不得不關閉部分更新或升級設備,因為那些活動會嚴重妨礙你的雲計算服務。搞清楚廠商計劃多長時間進行一次例行檢修,以及它會向用戶們提供什麼樣的預先通知。
4、雲服務商發展的速度有多快?你必須知道你的廠商是否有能力在不影響服務水準的前提下接受更多的新用戶。
5、雲服務商准備了那些後續程序?一旦服務出現中斷故障,重要的是它能多快地找出問題的根源。
標准
作為公眾,需要鑒別哪些是真雲,哪些是假雲。為此,劉鵬教授提出判斷是不是雲計算的三條參考標准,供大家參考[3]:
資源來自網路
這是雲計算的根本理念所在,即通過網路提供用戶所需的計算力、存儲空間、軟體功能和信息服務等。
點個贊,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