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Atari 2600的Atari 2600開發
Atari 2600是雅達利(Atari)在1977年10月發行的一款游戲機,在當年風行一時,成為電子游戲第二世代的代表主機。當中經典的游戲包括Adventure、碰碰彈子台、爆破彗星和Pac-Man等。
1976年Atari公司在美國推出了Atari 2600,是史上第一部真正意義上的家用游戲主機系統。 Atari 2600游戲機基本上可以稱得上是現代游戲機的始祖。 這台機器的開發開始於1971年,但是因最終無法負擔巨額的開發費用,整個公司於1976年被華納公司以2800萬美元現金收購,至1977年正式發售為止整個項目上的投資超過了1億美元。
當時一台機器的售價約合199美元,考慮到時間與消費水平等因素,比起現在索尼的PS3賣599美元一台還算便宜。僅1980年一年,Atari 2600游戲機就為華納帶來了20億美元的巨額利潤。 用現在的眼光來看Atari 2600的硬體機能實在不敢恭維,但是在當年顯然是非常強悍,早期採用1.19MHz MOS 8位元6507處理器,後期升級到2MHz 6502處理器。支持160 X 192解析度屏幕,最高128色,當然,還有主機上有128 bytes的RAM和6Kb的ROM內存。游戲盤每個售價25美元,容量4KB,不過通過技術手段可以使卡帶達到10K的容量。正是這樣的一台主機創立了現在上千億美元的家用游戲機產業。
Atari 2600確有其獨到之處。首先它所確立的以家用電視機作為顯示器從主機分離出去,以線纜連結的手柄作為控制單元成為以後絕大多數家用機(不包括便攜機)的標准系統結構模式。在這以前,所謂的家用游戲機大多自帶顯示單元,且控制器是集成在主機上的。這樣抬高了整機的價格,操縱又不方便。Atari 2600巧妙的利用了普及率極高的家用電視機即降低了成本,又得到了很好的視覺效果。另一個劃時代的創新就是可更換游戲卡帶的登場。在此之前的游戲機的游戲都是固化在ROM里的,一旦玩膩了這個游戲,其主機的使用壽命也就終止了。而Atari 2600對應的卡帶可以不停的翻新,使主機一直保持相當的吸引力。可以說憑這一點家用游戲機才真正超越了其他玩具,達到了娛樂器具的頂峰。 1976年當年Atari 2600轟動全美,銷量2500萬台,截止到1982年其普及度已達到了美國家庭3戶一台的程度,在全世界更是風靡一時。天文數字的裝機量使為Atari 2600製作軟體的廠商嘗盡了甜頭,隨便製作的低水平游戲也會被人搶購,於是顧客的怒火如火山般爆發了。1982年的聖誕節,Atari 2600的巨大市場由於劣質軟體的泛濫而崩潰了,軟硬體全面滯銷。Atari的好運走到了盡頭,誰也不知道究竟這場風暴造成了多大損失,反正美國的游戲業市場幾乎一夜之間消失了,而世界游戲業的發展也因此停滯了。
雖然Atari 2600因為軟體的惡性循環而導致強迫性退出市場(被顧客所拋棄),但家用游戲機的模式概念已成功的打入了人們的生活。游戲業因此而成熟起來。不過有趣的是繼承Atari 2600所開創的輝煌世界的已不再是Atari這些美國公司,而是日本的一家並不著名的製作紙牌的企業——任天堂。
2、雅達利2600,5200各是幾位機
在8位機 任天堂FC紅白機還沒出現的游戲界, 雅達利系列 占據著 4位機的 市場。但當時電視游戲並不普及,售價也很昂貴。
3、游戲發展國各主機原型和開發主機公司原型 泥棒公司原型是雅達利嗎
泥棒應該是NEC,因為它發售過一台外觀類似於PC-FX的主機,而這台主機是NEC研發的PCE主機的後續機種(PCE是8位機,PC-FX是32位機),而PC-FX由於當時NEC錯誤判斷局勢,認為2D游戲才是未來的主流,導致該主機完全沒有任何3D機能,但其2D機能是32位主機里最強(比土星還要強,PC-FX支持最高7層卷軸和高速動畫回放等功能),最後發售的游戲只有幾十款就退出了歷史舞台…
4、所有游戲機名稱
1977年10月發售主機:Atari 2600(雅達利2600,開發代號Stella)
主機廠商:雅達利
主機規格:
CPU:MOS 6507 運行頻率 1.19 MHZ
畫面解析度:304X192
最大發色數:128色
同屏發色數:16色
內存:128bytes
軟體載體:普通容量為4KB的卡帶
售價:$199
首批銷量:25萬台
全球累計銷量:2500萬台
游戲累計銷量:>1.2億套(900多款)
1983年7月15日
發售主機:Famicom(FC,紅白機)
主機美版名稱:Nintendo Entertainment System(NES)
主機廠商:Nintendo(任天堂)
主機規格:
CPU:摩托羅拉6502 運行頻率為 1.79MHz
畫面解析度:256X240
最大發色數:52色
同屏發色數:16色
最多活動塊數量:64個
每行最多活動塊:8個
活動塊大小:8X8或8X16象素
內存:2KB
顯存:2KB
軟體載體:普通容量為32KB的RPG—ROM卡帶
售價:14800円
1988年10月29日發售主機:Mega Drive(MD)
主機美版名稱:Genesis主機廠商:Sega(世嘉)
主機規格:
CPU:摩托羅拉M68000 運行頻率為 7.67MHz
畫面解析度:320X224
最大發色數:512色
同屏發色數:64色
最多活動塊數量:80
內存:64KB
顯存:64KB
軟體載體:最大容量為4MB的卡帶
售價:21000円
首批銷量:不明
全球累計銷量:3075萬台(美國2200萬台)
1990年11月21日
發售主機:Super Famicom(SFC,超級紅白機)
主機美版名稱:Super Nintendo Entertainment System(SNES)
主機廠商:任天堂
主機規格:
CPU:摩托羅拉65836 最高運行頻率為3.58MHz
畫面解析度:512X448
最大發色數:32768
同屏發色數:256色
最多活動塊數量:128個
每行最多活動塊:64個
活動塊大小:64X64象素
內存:128KB
顯存:128KB
軟體載體:最大容量6MB的卡帶
售價:25000円
首批銷量:30萬台
全球累計銷量:4910萬台(日本1717萬台,海外3193萬台)
1993年10月發售主機:3DO Multiplayer(3DO)主機廠商:3DO
主機規格: CPU:32位RISC(26MHz)、ARM60(12.5MHz) 畫面解析度:640X480 最大發色數:32000色 同屏發色數:1670色 描繪能力:每秒1600萬象素 內存:2MB 顯存:1MB 軟體載體:2倍速CD-Rom 售價:$699 首批銷量:第一年12。5萬台全球累計銷量
1994年11月22日發售主機:Sega Saturn(SS,世嘉土星)主機廠商:Sega(世嘉)主機規格: CPU:兩顆運行頻率為28.6MHz的日立32位SH2 畫面解析度:640X480 最大發色數:1677萬色 內存:32Mbit 軟體載體:2倍速CD-Rom 售價:44800円首批銷量:20萬台全球累計銷量:926萬台游戲累計銷量:不明首發游戲陣容:《VR戰士》
1994年12月3日發售主機:PlayStation(PS)主機廠商:Sony Computer Entertainment(SCE,索尼電腦娛樂部)
主機規格: CPU:32位RISC,運行頻率為33.8688MHz 畫面解析度:640X480 最大發色數:1677萬色 同屏發色數:4000色 多邊形處理能力:36萬/秒 內存:28Mbit 軟體載體:CD-Rom 售價:39800円首批銷量:30萬台(當月)全球累計銷量:1億台以上游戲累計銷量:15億套以上首發游戲陣容
1996年6月23日發售主機:Nintendo 64(N64)主機廠商:Nintendo(任天堂)
主機規格: CPU:64位MIPS R4300i GPU:SGI 62.5MHz RCP 畫面解析度:640X480 最大發色數:1670萬色 多邊形處理能力:15萬/秒 內存:4MB RDRAM 軟體載體:最大容量64MB的卡帶售價:25000円首批銷量:50萬台全球累計銷量:3293萬台(日本554萬台,海外2739萬台)游戲累計銷量:不明首發游戲陣容:《超級馬里奧64》
1998年11月27日發售主機:Dreamcast(DC)主機廠商:Sega(世嘉)
主機規格: CPU:128位SH4,運行頻率為206MHz 浮點運算能力:1.4GFLOPS GPU:PowerVR2 最大發色數:1677萬色 多邊形處理能力:300萬/秒 內存:16MB 顯存:8MB 軟體載體:最大容量為1.2GB的GD-Rom 售價:29800円首批銷量:15萬台全球累計銷量:1045萬台(日本225萬台,海外820萬台)
2000年3月4日發售主機:PlayStation2(PS2)主機廠商:Sony Computer Entertainment(SCE,索尼電腦娛樂部)
主機規格: CPU:128位EE,運行頻率為294.912MHz GPU:GS,主頻 147.456MHz 畫面解析度:1024X768 最大發色數:1677萬色 多邊形處理能力:7500萬/秒 內存:32MB RDRAM 顯存:4MB 軟體載體:4倍速DVD-Rom 售價:39800円首批銷量:98萬台(三日)全球累計銷量:>9000萬台(截至2005年6月)游戲累計銷量:無法計算首發游戲陣容:《山脊賽車》等
2001年9月14日發售主機:Nintendo Gamecube(NGC)主機廠商:Nintendo(任天堂)
主機規格: CPU:IBM PowerPC 750CXe 運行頻率為485MHz 浮點運算能力:10.5GFLOPS GPU:ATI Flipper 運行頻率為162MHz 最大發色數:1677萬色 多邊形處理能力:最高1200萬每秒 內存:24MB 顯存:16MB 軟體載體:特製8cm DVD,單碟最高容量1.8GB 售價:25000円首批銷量:30萬台全球累計銷量:1850萬台(截至2005年6月)游戲累計銷量:1.5929億套(截至2005年6月)首發游戲陣容:《路易的鬼屋冒險》
2001年11月15日發售主機:XBox 主機廠商:MicroSoft(微軟)
主機規格: CPU:733MHz GPU:Microsoft與nVidia共同開發的特製繪圖晶元,主頻233MHz 畫面解析度:1920X1080 多邊形處理能力:1.165億/秒 同步貼圖材質數目:4 軟體載體:DVD-Rom 內建硬碟容量:8GB 售價:$299 首批銷量:100萬台(當月)全球累計銷量:2200萬台以上(截至2005年6月)游戲累計銷量:不明首發游戲陣容:《光環》、《生或死3》
2005年11月22日發售主機:XBox 360(X360)主機廠商:Microsoft(微軟)
主機規格: CPU:3.2GHz對稱型3核心CPU GPU:10MB內藏DRAM,主頻500MHz 象素填充率:16G Sample/秒 多邊形處理能力:5億/秒 游戲畫質:所有游戲均對應wide畫面(16:9),D4(720p)以及D3(1080p) 內存:512MB 軟體載體:12倍速 DVD-Rom 內建硬碟:20GB 售價:$299.99(普通版)、$399.99(豪華版)首批銷量:尚未統計首發游戲陣容:《卡美奧 元素之力》、《哥譚賽車計劃》
之後是大家熟悉的PS3和WII 就不過多說明了!http://gamedev.csdn.net/n/20060712/92561.html
有時間去看看啊!~
以下是掌機:GAME BOY
任天堂公司出品
1989/04/21發售
尺寸:橫90X縱148X厚32(mm)
重量:300公克(包含4顆電池)
CPU:6502系
最大顯示色數:1色(單色4諧調)
畫面:160X144(dot)
使用電源:使用4顆3號鹼性電池約可連續使用35小時
主機本體顏色:灰(以後發行的薄型GB共有7色)
當初發售時日幣定價:12500
LYNX
Atari公司出品
1989/11/20發售
本體尺寸:橫110X縱275X厚43(mm)
本體重量:710公克
CPU:65C02系(脈沖周波數16MHz)
最大顯示色數:4096色中16色
畫面:160X102(dot)
使用電源:使用6顆3號鹼性電池約可連續使用4小時
主機本體顏色:黑
當初發售時日幣定價:29800
GAME GEAR
SEGA公司出品,也是俗稱的小SEGA
1990/10/06發售
本體尺寸:橫103X縱210X厚38(mm)
本體重量:570公克
CPU:Z80系(脈沖周波數3.58MHz)
最大顯示色數:4096色中32色
畫面:160X146(dot)
使用電源:使用6顆3號鹼性電池
主機本體顏色:黑
當初發售時日幣定價:19800
PC-ENGINE GT
NEC公司出品
1990/12/01發售
本體尺寸:橫185X縱108X厚46.8(mm)
本體重量:560公克
CPU:Hu65C02系(脈沖周波數7.16MHz)
最大顯示色數:512色中216色
畫面:320X224(dot)
使用電源:使用6顆3號鹼性電池
主機本體顏色:黑
當初發售時日幣定價:44800
GAME BOY COLOR
任天堂公司出品
1998/10/21發售
本體尺寸:橫78X縱133.5X厚27.4(mm)
本體重量:138公克(含電池為188公克)
CPU:???
最大顯示色數:32000色中56色
畫面:160X144(dot)
使用電源:使用2顆3號鹼性電池約可連續使用20小時
主機本體顏色:初期發售時共有6色
當初發售時日幣定價:8900
NEO GEO POCKET COLOR
SNK公司出品
1999/03/19發售
本體尺寸:橫130X縱80X厚30.5(mm)
本體重量:145公克(含電池為195公克)
CPU:???
最大顯示色數:4096色中146色
畫面:160X152(dot)
使用電源:使用2顆3號鹼性電池約可連續使用40小時
主機本體顏色:初期發售時共有6色
當初發售時日幣定價:8900
WONDER SWAN
BANDAI公司出品
1999/03/04發售
本體尺寸:橫121X縱74.3X厚24.3(mm)
本體重量:93公克(不含電池)
CPU:???
最大顯示色數:單色
畫面:???
使用電源:使用1顆3號鹼性電池約可連續使用30小時
主機本體顏色:初期發售時共有7色
當初發售時日幣定價:4800
後面的數據不是很全!其實就是GBA GBASP PSP NDS
就這樣嘍
http://www.ndsman.net/bbs/archiver/?tid-17952.html
這里有詳細介紹!~
5、游戲機的歷史(200分)如果答的好再加!!!!!!!!!!
無語 一堆復制的
你需要的列表我做好了
發給你了!
6、主機游戲的發展歷史
1958年,最初的電視游戲在這個世界上誕生了。這台「初號機」是由美國的威利.希金博薩姆製作的,顯示屏借用了某種電子儀表的屏幕。
1961年麻省理工學院(MIT)學生史蒂夫·拉塞爾(Steve Russell)設計出了Spacewar! 太空大戰,它才是真正運行在電腦上的第一款互動式游戲。這款游戲運行在PDP-1(編成數據處理器-1)上,當時電腦技術還相當有限,空間大戰必須使用新陰極射線管顯示器來顯示畫面。
1967年拉爾夫·貝爾與設計小組成功研究出第一款可以在電視機上玩的視頻互動游戲。他們先開發了一款追逐游戲,緊接著又開發了一個電視網球游戲。他們還改裝了一把玩具槍,使其能夠辨別屏幕上的光點。
1972年,雅達利公司發售了銷量達10萬套的電視游戲(不是電視游戲機),其名為「PON」,那是一個由雅達利創造的「棒」與「點」的世界。PON發售不久,便出現了再當時引起轟動的游戲 break out,一款砸方塊的游戲。
同一年,Maganavox公司的「Odyssey」(奧得賽),被拉爾夫·貝爾設計而出,成為第一款家庭游戲主機。
1975年,時代(EPOCH)公司發售日本最早的電視游戲「電子網球」。
1977 年,任天堂最初的電視游戲 TVGAME6 發表。
同一年,Atari(雅達利)發售家庭電視游戲主機Atari視頻計算機系統(VCS),隨後被命名為眾人皆知的Atari 2600。市價:249 美元
1980年,任天堂的攜帶型lsi游戲機Game&Watch 發表, 在1980年誕生Game&Watch 實質上就是一種把游戲和生活中的時鍾結合在 一起的產物。
1981 新主機 Cassette Vision 發售出名的一台主機,可以進行卡帶交換,但在當時交換卡帶重復游戲已經成為了最一般的要求。
1983 任天堂的 FC 發售 世嘉的主機 sg--1000 發售 被認為是家用機主機特徵的fc,在日本當時被稱為國民機,其普及率幾乎達到了 一家一台。同一年,世嘉的SG-1000游戲機發售.
1984年, Super Cassette Vision 發售 Cassette Vision 的強化機種。
1985 年,世嘉的第三代主機 SEGA Mark3 發售。在發售的當初,世嘉採取的媒體是一種卡片型軟體;但由於其容量上的限制最終還制定在了大容量的卡帶上。
1986年,FC磁碟機系統發售。
1987年 PCengine發售 再發售當初以其美麗的畫面,高品質的繪圖功能和有極高擴張性的 core 作為 賣點。
1988年, MD發售。 MD的發售,使得FC的霸主地位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世嘉憑著MD16bit的機能 ,而且因其一貫的街機移植風格,在當時擁有了許多固定的fans。
同一年,PC-E .ROM發售
1989年, GameBoy發售。除去黑白兩色的液晶顯示屏外,各項性能均與FC相同的攜帶型掌機。 同年Lynx發售 Lynx 是第一台使用彩色的液晶屏而發賣的掌機 。
1990年,NEO GEO發售。 NG的主機在當時就主機的性能而言,確實是最強的,但要58000日元的價格可不是什麼人都玩的起的,但可以在家裡就能玩到完全不縮水的街機作品!還是吸引了一些超級fans的支持,使得這部貴族機種堅持了10年之久。
同一年,世嘉GAME GEAR發售.游戲機採用彩色的液晶屏。但由於其耗電量太大,所以不是很成功。
PC-E GT發售。
同一年,任天堂的SUPER FAMILY COMPUTER(SFC 超任)發售。
同一年,號稱「100M」沖擊的主機發售。
1993年,世嘉的MEGA DRIVE2(MD2 黑機2型)發售.
1994 年,3DO發售。3DO 由3DO公司和松下電器共同開發的第一台32位主機,
同一年,世嘉土星發售。
索尼PLAY STATION發售,Play Station 游戲業界真正的王者。憑借著游戲機出眾的機能,把許多 從來不玩游戲的人也拉下馬了。
PC-FC發售, PC-FC PC-E的後繼機種,游戲主要著重2D。
1995年, VBBOY發售 由任天堂開發,號稱能實現完全的立體空間
1996年, N64發售 號稱64位機,事實上是32位,擁有相當多的周邊產品。
同一年,電子寵物發售。
1998年, GBC發售。GBC 是GB的後繼機種,支持最大32000色,同顯56色 。
NeoGeoPocket發售,由SNK公司出品的 NeoGeoPocket ,游戲大部分都是由SNK自己開發的。
Dreamcasta發售 ,Dreamcasta 以「網路」作為賣點的主機,由SEGA研發,性能在當時絕對強勁。2000年, PlayStation2發售。PlayStation2 搭載DVD光碟機,USBport等多種硬體的多元化主機。一個字,強。
BANDAI的WONDER SWAN COLOR(WSC 彩色天鵝)發售.
2001年, GBA發售。 GBA 好象說什麼都是多餘的,掌機中的霸者。
任天堂的NINTEDO GAMECUBE(NGC)發售. NGC 性價比相當強的一款主機,可以與GBA連動。
GP32發售,GP32 Gamepark株式會社自行開發的掌上游戲機,主機強調了奇跡般的側面效果,主機使用3.5英寸TFT-LCD液晶,解決了STN-LCD畫面暗的缺點(GBA存在這樣的問題)同時也解決了畫面殘象的問題,玩動作游戲畫面更流暢。
XBOX主機於(2001年11月15日)在美國地區領先發售;而亞洲地區的游戲大國日本則是在2002年2月22日發售。隨後又相繼登陸了北美、歐洲、澳洲;亞洲的韓國、新加坡、以及中國的香港和台灣地區。
XBOX是世界最大的電腦軟體公司微軟所開發、銷售的家用游戲主機。在游戲市場中,Xbox和新力Sony公司的PlayStation 2和任天堂公司所發行的Game Cube形成了三國鼎立局面。內裝英特爾公司製造的Pentium III基本中央處理器。也使用內建8GB容量的硬碟與DVD-ROM光碟機,內建的乙太網路連接埠,支援網路的能力,與個人電腦架構相似。控制器埠形狀與USB規格不相同。從硬體性能指標上,Xbox在「三大主機」中是最為強大的。
2003 年,GBAsp發售 GBAsp GBA的增強型,內核與GBA完全相同,所不同的是外觀和屏幕。GBAsp採用了折疊式,這樣就充分保護脆弱的屏幕,而且GBAsp還加入了背景燈,這樣在漆黑的晚上也同樣能享受娛樂的快感,此外GBAsp還加入了充電電池,這樣就保證了GBAsp的電源充足。
2004年,NDS發售。NDS 的無線網路將提供 10~30 公尺(視環境而定)的通信距離,並可使用內建麥克風,透過網際網路進行語音交談的功能。主機內建 日 英 德 法 西 意 等六國語言,並可紀錄持有者自行輸入的身份資訊。關於電力供應方面,NDS 使用可充電鋰離子電池,持續使用時間為 4~10 個小時(因軟體而異),電池完全充飽需 4 小時,提供休眠模式等相關電源管理功能,以延長持續使用時間
2004年12月20日,PSP在日本本土發售 PSP(英文全稱:Playstation Portable)是索尼推出的新一代掌上多媒體娛樂終端設備。使用6厘米直徑大小的「UMD」光碟作為游戲以及音像媒介;搭載USB介面與Memory Stick DUO記憶棒插槽,可播放MPEG4視頻文件,WMAMP3等格式的音樂文件。並支持無線聯機功能和熱點連接互聯網。被SONY定位為「21世紀的WALKMAN」的PSP_是一款隨時隨地都可以享受樂趣的攜帶型游戲機。不只玩游戲,擁有它還可以享受到欣賞影片、聽音樂、瀏覽照片等功能。
主機單價為19800日圓(含稅價為20790日圓 摺合約1500 RMB),隨機配有一個電池和電池適配器。而PSP-1000K套裝售價為24800日圓(含稅價為26040日圓 摺合約1750 RMB),額外配有PSP時尚線控、32MB Memory Stick Duo和PSP專用充電器,在首發的一個月內SCE表示將會有21款PSP游戲上市。
2006年11月11日 PS3: 是PLAYSTATION3的簡稱,由索尼集團推出的PS系列游戲主機的第三代作品,於2006年11月11日發售,有20GB和60GB硬碟兩種版本。
7、游戲機是誰發明的
一、投幣游戲機的興起
1988年,德國人斯托威克根據自動售貨機的投幣機構原理,設計了一種叫做「自動產蛋機」的機器,只要往機器里投入一枚硬幣,「自動產蛋雞」便「產」下一隻雞蛋,並伴有叫聲。人們把斯托威克發明的這台機器,看作是投幣游戲機的雛形。
但是真正用於娛樂業的游戲機,當屬本世紀初德國出現的「八音盒」游戲機。游戲者只要一投幣,音盒內的轉輪便自動旋轉,帶動一系列分布不均的孔齒敲擊不同長度的鋼片奏出音樂。
後來,著名的魔術師伯萊姆設計了投幣影像游戲機。雖說是影像,卻仍舊是機械式的,操作者投幣後可以從觀測孔看到裡面的木偶和背景移動表演。
在經濟蕭條的年代,世界各地賭博業卻異常興旺,因而許多投幣如撲克牌機(俗稱耗子機)、跑馬機、高爾夫彈珠機等比比皆是,一度取代了健康的娛樂業。直到三十年代,美國興起了對抗競技的模擬游戲,其中模擬槍戰的「獨臂強盜」游戲機大受歡迎。此後,模擬各種體育運動(比如打靶、籃球)的游戲機也相繼出現在娛樂場。
從十九世紀末到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投幣游戲機大都屬於機械或簡易電路結構,游戲者也是青年、成年人居多,場合僅限於游樂場,節目趣味性較差,而且內容單一。但與此同時,隨著全球電子技術的飛速發展,戰後的1946年出現了第一台電子計算機,其技術成就滲透到各個領域,一個娛樂業革命也在醞釀之中。
二、電子游戲機的誕生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電子計算機技術得到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先是由晶體管代替了笨重的真空管,後來出現了集成電路和大規模集成電路,使電子子計算機一代一代實現更新,同時軟體技術也發展迅速。在美國,集中了許多計算機軟體的設計人才,他們工作之餘,時常喜愛編一種能與人鬥智的「游戲」,以此來鍛煉編程的能力。這種「游戲」花樣繁多,但其特點都是利用計算機軟體事先設計好的「分析」、「判斷」能力反過來與人較量。由於不斷修改更新,使計算機的「智力」水平與人難分高低。
美國加利福尼亞電氣工程師諾蘭.布希納爾看到了這種「游戲」的前景所在。早在大學期間,布希納爾就曾經營過一家娛樂場,深諳娛樂場經營決竅。於是,1971年,布希納爾根據自己編制的「網球」游戲設計了世界上第一台商用電子游戲機。這台電子網球游戲機有著一段頗具戲劇性的經歷:布希納爾為了看看它是否被人們接受,就同附近一個娛樂場的老闆協商,把它擺在了這個娛樂場一角。沒過兩天,老闆打電話告訴他,那台所謂的「電子游戲機」壞了,讓他前去修理。布希納爾拆開了機殼,意外地發現投幣箱全被硬幣塞滿了,因而硬是撐滿了投幣器。成功激勵著布希納爾進一步研製生產電子游戲機,為此他創立了世界上第一台電子游戲公司---雅達利公司。
今天,當我們回顧電子游戲最初為什麼能吸引人,我們不難悟出這樣的道理:電子游戲滿足了人們對競爭和對抗的渴望,它總是給予競爭者以新的難題。同時,它還能為勝利者提供嶄新的畫面和音樂享受。街頭的娛樂場畢竟比不上在家裡玩起來隨便和經濟。於是,電子游戲機開始朝著「家庭化」方向發展,電子技術的突破推動了游戲機「家庭化」的發展過程,彩色電視機的普及使大型游戲機的顯像管和掃描板部分完全可以被彩色電視機取代,使得微處理機部分與顯示屏幕實現了分離。這時製成的游戲機只相當於一個信號發生器,與電視機連結後組成閉路電視系統。這種電子游戲機我們一般稱作「家庭電腦游戲機」,或者乾脆稱為「電視游戲機」。
8、有木有關於游戲機發展歷史的書?例如任天堂,索尼,世嘉and so on?
電視游戲的發展歷史
1977年夏任天堂終於推出了首個自行設計的電視游戲TVGAME-6
史前時代:1971——1983
請原諒我用這個字眼,不過對於現在的一般玩家來說,這個時代的確沒有給我們留下什麼深刻的印象,但是這個時期卻為後來電子游戲的快速發展起到了鋪墊作用。
1971年,世界上第一個業務用游戲機《電腦空間》(Computer Space)設計完成。
第一總是讓人紀念,第一也總是不那麼盡如人意。這個黑白屏幕四個按鈕的游戲雖然設計得很簡單,但是似乎不是那麼能讓人一眼就看出來究竟怎麼才能玩。連設計者Nolan Bushnell都承認,這個產品是失敗的。其後還是由這個人製作推出的《乒乓》就好了很多。不管怎麼說,這個正是這個並不太成功的產品推開了電子游戲發展歷史的大門,從此,世界上多了一個供我們消遣和思考的東西。
1972年,Atari(雅達利)公司成立
這絕對是游戲業發展歷史上值得大書特書的事件。Nolan Bushnell和他的朋友Ted Dabney合作成立的這個公司除了開發了歷史上成功運營的第一台業務用機(你要是說是街機我也不反對)Pong(乒乓);1977年,雅達利公司推出了Atari 2600型游戲主機,這是世界上第一台專門的家用游戲機,同年,Bushnell把自己的公司以2800萬美元的價格賣給了時代華納(成立之初,該公司的注冊成本僅僅是500美元)。
在這段時間內,電子游戲的中心是在美國,游戲業內的super star是雅達利。不過在隨後的80年代,日本完全占據了全世界的電子游戲市場,業界的目光也逐漸轉向了任天堂、世嘉和索尼。
1958年,最初的電視游戲在這個世界上誕生了。這台「初號機」是由美國的威利.希金博薩姆製作的,顯示屏借用了某種電子儀表的屏幕。
1961年麻省理工學院(MIT)學生史蒂夫•拉塞爾(Steve Russell)設計出了"Spacewar!" 太空大戰,它才是真正運行在電腦上的第一款互動式游戲。這款游戲運行在PDP-1(編成數據處理器-1)上,當時電腦技術還相當有限,空間大戰必須使用新陰極射線管顯示器來顯示畫面。
1967年拉爾夫•貝爾與設計小組成功研究出第一款可以在電視機上玩的視頻互動游戲。他們先開發了一款追逐游戲,緊接著又開發了一個電視網球游戲。他們還改裝了一把玩具槍,使其能夠辨別屏幕上的光點。
1972年,雅達利公司發售了銷量達10萬套的電視游戲(不是電視游戲機),其名為「PON」,那是一個由雅達利創造的「棒」與「點」的世界。PON發售不久,便出現了再當時引起轟動的游戲 break out,一款砸方塊的游戲。
同一年,Maganavox公司的「Odyssey」(奧得賽),被拉爾夫•貝爾設計而出,成為第一款家庭游戲主機。
1975年,時代(EPOCH)公司發售日本最早的電視游戲「電子網球」。
1977 年,任天堂最初的電視游戲 TVGAME6 發表。
同一年,Atari(雅達利)發售家庭電視游戲主機Atari視頻計算機系統(VCS),隨後被命名為眾人皆知的Atari 2600。市價:249 美元
1980年,任天堂的攜帶型lsi游戲機Game&Watch 發表, 在1980年誕生Game&Watch 實質上就是一種把游戲和生活中的時鍾結合在 一起的產物。
1981 新主機 Cassette Vision 發售出名的一台主機,可以進行卡帶交換,但再當時交換卡帶重復游戲已經成為了最一般的要求。
1983 任天堂的 FC 發售 世嘉的主機 sg--1000 發售 被認為是家用機主機特徵的fc,在日本當時被稱為國民機,其普及率幾乎達到了 一家一台。同一年,世嘉的SG-1000游戲機發售.
1984年, Super Cassette Vision 發售 Cassette Vision 的強化機種。
1985 年,世嘉的第三代主機 SEGA Mark3 發售 再發售的當初,世嘉採取的媒體是一種卡片型軟體;但由於其容量上的限制最終還 制定再了大容量的卡帶上。
1986年,FC磁碟機系統發售。
1987年 PCengine發售 再發售當初以其美麗的畫面,高品質的燴圖功能和有圾高擴張性的 core 作為 賣點。
1988年, MD發售。 MD的發售,使得FC的霸主地位受到了前所為有的挑戰,世嘉憑著MD16bit的機能 ,而且其其一貫的街機移植風格,再當時擁有了許多固定的fans。
同一年,PC-E .ROM發售
1989年, GameBoy發售 Lynx發售 除去黑白兩色的夜晶顯示屏外,各項性能均與FC相同的便楔式掌機。 Lynx 第一台以彩色的夜晶屏而發賣的掌機
同一年, Lynx發售 除去黑白兩色的夜晶顯示屏外,各項性能均與FC相同的便楔式掌機。 Lynx 第一台以彩色的夜晶屏而發賣的掌機
1990年,NEO GEO發售。 NG的主機再當時就主機的性能而言,確實是最強的,但要58000日元的價格可不是什麼人都玩的起的,但可以在家裡就能玩到完全不縮水的街機作品!還是吸引了一些超級fans的支持,使得這部貴族機種堅持了10年之久。
同一年,世嘉GAME GEAR發售.游戲機採用彩色的夜晶屏 但由於其耗電量太大,所以不是很成功。
PC-E GT發售。
同一年,任天堂的SUPER FAMILY COMPUTER(SFC 超任)發售。
同一年,號稱「100M」沖擊的主機發售。
1993年,世嘉的MEGA DRIVE2(MD2 黑機2型)發售.
1994 年,3DO發售。3DO 由3DO公司和松下電器共同開發的第一台32位主機,
同一年,世嘉土星發售。
索尼PLAY STATION發售,Play Station 游戲夜界真正的王者。憑借著游戲機出眾的機能,把許多 從來不玩游戲的人也拉下馬了。
PC-FC發售, PC-FC PC-E的後繼機種,游戲主要著重2D。
1995年, VBBOY發售 由任天堂開發,號稱能實現完全的立體空間
1996年, N64發售 最早的64Bit主機,擁有相當多的周邊產品。
同一年,電子寵物發售。
1998年, GBC發售。GBC 是GB的後繼機種,支持最大32000色,同顯56色 。
NeoGeoPocket發售,由SNK公司出品的 NeoGeoPocket ,游戲大部分都是由SNK自己開發的。
Dreamcasta發售 ,Dreamcasta 以「網路」作為賣點的主機,由SEGA沿發,性能再當時絕對強勁。
12月, 索尼POCKET STATION發售.
1999年,BANDAI的WONDER SWAN(WS 神奇天鵝)發售.主機的設想原於已故的設計人橫井軍平,最大的特點是橫豎都可以進行游戲。
彩色NEOGEO POCKER COLOR發售.NeoPeoColor是NGP的後繼機種,體積有所縮小,可以和DC進行對應,主要賣點是彩色化。
同一年,64DD發售。
2000年, PlayStation2發售。PlayStation2 搭載DVD光碟機,USBport等多種硬體的多元化主機。一個字,強。
BANDAI的WONDER SWAN COLOR(WSC 彩色天鵝)發售.
2001年, GBA發售。 GBA 好象說什麼都是多餘的,掌機中的霸者。
任天堂的NINTEDO GAMECUBE(NGC)發售. NGC 性價比相當強的一款主機,可以與GBA連動。
GP32發售,GP32 Gamepark株式會社自行開發的掌上游戲機,主機強調了奇跡般的側面效果,主機使用3.5英寸TFT-LCD液晶,解決了STN-LCD畫面暗的缺點(GBA存在這樣的問題)同時也解決了畫面殘象的問題,玩動作游戲畫面更流暢。
微軟的XBOX發售.
2003 年,GBAsp發售 GBAsp GBA的增強型,內核與GBA完全相同,所不同的是外觀和屏幕。GBAsp採用了折疊式,這樣就充分保護脆弱的屏幕,而且GBAsp還加入了背景燈,這樣在漆黑的晚上也同樣能享受娛樂的快感,此外GBAsp還加入了充電電池,這樣就保證了GBAsp的電源充足。
2004年,NDS發售。NDS 的無線網路將提供 10~30 公尺(視環境而定)的通信距離,並可使用內建麥克風,透過網際網路進行語音交談的功能。主機內建 日 英 德 法 西 義 等六國語言,並可紀錄持有者自行輸入的身分資訊。關於電力供應方面,NDS 使用可充電鋰離子電池,持續使用時間為 4~10 個小時(因軟體而異),電池完全充飽需時 4 小時,提供休眠模式等相關電源管理功能,以延長持續使用時間
同一年,PSP發售。主機單價為19800日圓(含稅價為20790日圓 摺合約1500 RMB),隨機配有一個電池和電池適配器。而PSP-1000K套裝售價為24800日圓(含稅價為26040日圓 摺合約1750 RMB),額外配有PSP時尚線控、32MB Memory Stick Duo和PSP專用充電器,在首發的一個月內SCE表示將會有21款PSP游戲上市。
補充
1958年誕生的第一台游戲機"Tennis for Two"
1961年 第一款互動式游戲「太空大戰」誕生
1961年麻省理工學院(MIT)學生史蒂夫•拉塞爾(Steve Russell)設計出了"Spacewar!" 太空大戰,它才是真正運行在電腦上的第一款互動式游戲。這款游戲運行在PDP-1(編成數據處理器-1)上,當時電腦技術還相當有限,空間大戰必須使用新陰極射線管顯示器來顯示畫面。
1967年拉爾夫•貝爾與設計小組成功研究出第一款可以在電視機上玩的視頻互動游戲。他們先開發了一款追逐游戲,緊接著又開發了一個電視網球游戲。他們還改裝了一把玩具槍,使其能夠辨別屏幕上的光點。
1972年 第一款家庭游戲主機「奧得賽」誕生
1972年,Maganavox公司的「Odyssey」(奧得賽),被拉爾夫•貝爾設計而出,成為第一款家庭游戲主機。
1977年 雅達利發售Atari 2600\任天堂TV-GAME 6
1977年Atari(雅達利)發售家庭電視游戲主機Atari視頻計算機系統(VCS),隨後被命名為眾人皆知的Atari 2600。市價:249 美元
同年,Nintendo(任天堂)發行他們的第一個家庭電視游戲產品,最後定名為「TV-GAME 6」。
開發電視游戲的難度高還是開發電腦游戲的難度高?成本又是哪個高?
可以肯定地告訴樓主,絕對是開發電視游戲的成本和人員高
其中的各個環節都要比開發電腦游戲復雜的多了,而到以後的次世代游戲的開發成本將會越來越高!根據英國一家名為Screen Digest的研究機構的報告,由於開發次世代主機游戲的費用與日俱增,許多軟體開發商開始採用「外部采購」的方式將部分工作承包給東歐和亞洲的公司來完成。 Screen Digest的報告把這種「外部采購」的生產方式稱為一場「無聲的革命」。根據報告的預測,這種在5年前幾乎銷聲匿跡的生產方式在今年將占據11億美圓的市場份額,到了2010年則會達到25億美圓。事實上現在已經有超過60%的開發商在不同程度上使用這種生產方式,到了2008年這個數字將上升到90%。
參考資料:
9、電視游戲機類型都有什麼?如PS2
和PS同代的有世嘉的DC(土星),和PS2同代的有微軟的XBOX(這時候世嘉已經垮了退出了主機市場),和PS3同代的有微軟的XBOX360,還有任天堂很紅火的WILL,目前基本是三分天下,這些都稱為次世代主機。比PS早的有任天堂的FC,SFC,N64,世嘉的MD,SS之類,在PS到PS3之間的有索尼自己的PSONE之類。要說掌機還有任天堂的什麼GB,GBP,GBC,GBA,GBASP,NDS,GBM,NDSL,世嘉的GG,NOMAD,SNK的NGP,萬代的WS,等等,再加現在很紅火的PSP。
10、什麼是游戲主機
PS游戲機的那個盒子就是游戲主機!還有什麼XBOX等等.
它和電腦的區別就是沒顯示器.它可以講是一個硬碟一樣的東,可以讀取游戲光碟的內容然後出入到電視上!然後你在通過游戲手柄控制
怎麼說呢?它屬不屬於電腦這有點難講,因為如果講幾十台PS2游戲幾串聯起來的話它的性能可比一台超級電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