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IDC知識 > 伺服器實現

伺服器實現

發布時間:2020-09-11 03:19:38

1、請教:一個伺服器實現的問題~~~

用tcp無法達到廣播模式效果,這個我已經嘗試過很多次,A客戶端的信息可以傳到B,但B傳不到A。而且無法像聊天室那樣兩個客戶端同時交互。
以下是我用tcp做得聊天程序,用tcp大概只能到這效果了。

import java.awt.*;
import java.awt.event.*;
import java.applet.*;
import java.net.*;
import java.io.*;
import java.util.*;

public class ChatClient extends Applet {

TextField tfName = new TextField(15); //姓名輸入文本域
Button btConnect = new Button("連接"); //連接按鈕
Button btDisconnect = new Button("斷開連接");
TextArea tfChat = new TextArea(8,27); //顯示聊天信息文本框
Button btSend = new Button("發送");
TextField tfMessage = new TextField(30); //聊天輸入
java.awt.List list1 = new java.awt.List(9); //顯示在線用戶信息

Socket socket=null; //連接埠
PrintStream ps=null; //輸出流
Listen listen=null; //監聽線程

public void init() { //Applet初始化
tfChat.setEditable(false); //設置信息顯示框為不可編輯
Panel panel1 = new Panel(); //實例化面板
Panel panel2 = new Panel();
Panel panel3 = new Panel();
tfChat.setBackground(Color.white); //設置組件背景顏色
panel1.setBackground(Color.orange);
panel2.setBackground(Color.pink);
panel3.setBackground(Color.orange);
panel1.add(new Label("姓名:")); //增加組件到面板上
panel1.add(tfName);
panel1.add(btConnect);
panel1.add(btDisconnect);
panel2.add(tfChat);
panel2.add(list1);
panel3.add(new Label("聊天信息"));
panel3.add(tfMessage);
panel3.add(btSend);
setLayout(new BorderLayout()); //設置Applet布局管理器
add(panel1, BorderLayout.NORTH); //增加面板到Applet上
add(panel2, BorderLayout.CENTER);
add(panel3, BorderLayout.SOUTH);
}

public boolean action(Event evt,Object obj){ //事件處理
try{
if(evt.target==btConnect){ //點擊連接按鈕
if (socket==null){
socket=new Socket(InetAddress.getLocalHost(),5656); //實例化一個套接字
ps=new PrintStream(socket.getOutputStream()); //獲取輸出流
StringBuffer info=new StringBuffer("INFO: ");
String userinfo=tfName.getText()+":"+InetAddress.getLocalHost().toString();
ps.println(info.append(userinfo)); //輸出信息
ps.flush();
listen=new Listen(this,tfName.getText(),socket); //實例化監聽線程
listen.start(); //啟動線程
}
}
else if(evt.target==btDisconnect){ //點擊斷開連接按鈕
disconnect(); //調用斷開連接方法
}
else if(evt.target==btSend){ //點擊發送按鈕
if(socket!=null){
StringBuffer msg=new StringBuffer("MSG: ");
String msgtxt=new String(tfMessage.getText());
ps.println(msg.append(tfMessage.getText())); //發送信息
ps.flush();
}
}
}
catch (Exception ex){
ex.printStackTrace(); //輸出錯誤信息
}
return true;
}

public void disconnect() { //斷開連接方法
if(socket!=null){
ps.println("QUIT"); //發送信息
ps.flush();
}
}

class Listen extends Thread{ //監聽伺服器傳送的信息
String name=null; //用戶名
BufferedReader reader ; //輸入流
PrintStream ps=null; //輸出流
Socket socket=null; //本地套接字
ChatClient client=null; //客戶端ChatClient實例

public Listen(ChatClient p,String n,Socket s) {
client=p;
name=n;
socket=s;

try{
reader = new BufferedReader(new InputStreamReader(s.getInputStream())); //獲取輸入流
ps=new PrintStream(s.getOutputStream()); //獲取輸出流

}
catch(IOException ex){
client.disconnect(); //出錯則斷開連接
ex.printStackTrace(); //輸出錯誤信息
}
}

public void run(){
String msg=null;
while(socket!=null){
try{
msg=reader.readLine(); //讀取伺服器端傳來信息
}
catch(IOException ex){
client.disconnect(); //出錯則斷開連接
ex.printStackTrace(); //輸出錯誤信息
}
if (msg==null) { //從伺服器傳來的信息為空則斷開此次連接
client.listen=null;
client.socket=null;
client.list1.removeAll();
return;
}
StringTokenizer st=new StringTokenizer(msg,":"); //分解字元串
String keyword=st.nextToken();

if(keyword.equals("newUser")) { //新用戶連接信息
client.list1.removeAll(); //移除原有用戶名
while(st.hasMoreTokens()) { //取得目前所有聊天室用戶名
String str=st.nextToken();
client.list1.add(str); //增加到用戶列表中
}
}
else if(keyword.equals("MSG")) { //聊天信息
String usr=st.nextToken();
client.tfChat.append(usr); //增加聊天信息到信息顯示框
client.tfChat.append(st.nextToken("\0"));
client.tfChat.append("\n");
}
else if(keyword.equals("QUIT")) { //斷天連接信息
System.out.println("Quit");
try{
client.listen=null;
client.socket.close(); //關閉埠
client.socket=null;
}
catch(IOException e){}
client.list1.removeAll(); //移除用戶列表
return;
}
}
}
}
}

import java.net.*;
import java.io.*;
import java.util.*;

public class ChatServer {

static int port=5656; //埠號
static Vector clients=new Vector(10); //存儲連接客戶信息
static ServerSocket server=null; //建立伺服器socket
static Socket socket=null; //套接字連接

public ChatServer() {
try {
System.err.println("Server start...");
server=new ServerSocket(port); //初始化伺服器套接字
while(true){
socket=server.accept(); //等待連接
System.err.println(socket.getInetAddress()+"連接\n"); //得到客戶機地址
Client client=new Client(socket); //實例化一個客戶線程
clients.addElement(client); //增加客戶線程到向量中
client.start(); //啟動線程
notifyChatRoom(); //監視聊天室連接變化
}
}
catch(Exception ex) {
ex.printStackTrace(); //輸出出錯信息
}
}

public static void notifyChatRoom() {
StringBuffer newUser=new StringBuffer("newUser");
for(int i=0;i<clients.size();i++){
Client c=(Client)clients.elementAt(i);
newUser.append(":"+c.name); //客戶端姓名字元串
}
sendClients(newUser); //發送信息到客戶端
}

public static void sendClients(StringBuffer message){
for(int i=0;i<clients.size();i++){
Client client=(Client)clients.elementAt(i); //分別得到每個客戶端的連接
client.send(message); //發送信息
}
}

public void closeAll() { //關閉所有連接
while(clients.size()>0) { //遍歷整個Vector
Client client=(Client)clients.firstElement(); //得到一個客戶端
try{
client.socket.close(); //關閉埠
}
catch(IOException ex){
ex.printStackTrace(); //輸出錯誤信息
}
clients.removeElement(client); //移出客戶端信息
}
}

public static void disconnect(Client c){ //斷開客戶端
try{
System.err.println(c.ip+"斷開連接\n");
c.send(new StringBuffer("QUIT")); //向客戶發送斷開連接信息
c.socket=null; //關閉埠
}
catch(Exception ex){
ex.printStackTrace();
}
clients.removeElement(c); //移出客戶端信息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new ChatServer(); //實例化一個ChatServer類
}

class Client extends Thread {
Socket socket; //連接埠
String name; //用戶姓名
String ip; //客戶端IP地址
BufferedReader reader ; //輸入流
PrintStream ps; //輸出流

public Client(Socket s){
socket=s;
try{
reader = new BufferedReader(new InputStreamReader(s.getInputStream())); //得到輸入流
ps=new PrintStream(s.getOutputStream()); //得到輸出流
String info=reader.readLine(); //讀取接受到的信息
StringTokenizer stinfo=new StringTokenizer(info,":"); //分解字元串
String head=stinfo.nextToken(); //獲取關鍵字
if(stinfo.hasMoreTokens())
name=stinfo.nextToken(); //獲取用戶名
if(stinfo.hasMoreTokens())
ip=stinfo.nextToken(); //獲取IP地址
}
catch(IOException ex){
ex.printStackTrace();
}
}

public void send(StringBuffer msg) {
ps.println(msg); //輸出信息
ps.flush();
}

public void run(){
while(true){
String line=null;
try{
line=reader.readLine(); //讀取數據流
}
catch(IOException ex){
ex.printStackTrace(); //輸出錯誤信息
ChatServer.disconnect(this); //斷開連接
ChatServer.notifyChatRoom(); //更新信息
return;
}

if(line==null){ //客戶離開
ChatServer.disconnect(this);
ChatServer.notifyChatRoom();
return;
}

StringTokenizer st=new StringTokenizer(line,":"); //分解字元串
String keyword=st.nextToken();

if(keyword.equals("MSG")){ //發送來的是聊天信息
StringBuffer msg=new StringBuffer("MSG:");
msg.append(name); //在信息上增加用戶名
msg.append(st.nextToken("\0"));
ChatServer.sendClients(msg); //發送聊天語句到各個客戶端
}
else if(keyword.equals("QUIT")){ //退出命令
ChatServer.disconnect(this); //斷開連接
ChatServer.notifyChatRoom(); //刷新信息
}
}
}
}
}

2、如何用Java實現Web伺服器

如何用Java實現Web伺服器 一、HTTP協議的作用原理

WWW是以Internet作為傳輸媒介的一個應用系統,WWW網上最基本的傳輸單位是Web網頁。WWW的工作基於客戶機/伺服器計算模型,由Web 瀏覽器(客戶機)和Web伺服器(伺服器)構成,兩者之間採用超文本傳送協議(HTTP)進行通信。HTTP協議是基於TCP/IP協議之上的協議,是Web瀏覽器和Web伺服器之間的應用層協議,是通用的、無狀態的、面向對象的協議。HTTP協議的作用原理包括四個步驟:

(1) 連接:Web瀏覽器與Web伺服器建立連接,打開一個稱為socket(套接字)的虛擬文件,此文件的建立標志著連接建立成功。

(2) 請求:Web瀏覽器通過socket向Web伺服器提交請求。HTTP的請求一般是GET或POST命令(POST用於FORM參數的傳遞)。GET命令的格式為:

GET 路徑/文件名 HTTP/1.0

文件名指出所訪問的文件,HTTP/1.0指出Web瀏覽器使用的HTTP版本。

(3) 應答:Web瀏覽器提交請求後,通過HTTP協議傳送給Web伺服器。Web伺服器接到後,進行事務處理,處理結果又通過HTTP傳回給Web瀏覽器,從而在Web瀏覽器上顯示出所請求的頁面。

3、兩台伺服器如何實現集群

硬體用路由器,軟體嘛,操作系統用WIN2003 server enterprise 企業版,推薦一並安裝R2升級包,所有機器組區域網,用一台千兆網卡做域控,架設流媒體伺服器,其他機做為域成員加入進來,內網IP各用各的,外網用埠映射到一個IP,用域控做網路流量負載平衡,域控機器配置要強,如果你網路流量大,建議用專業級伺服器,至強+2Gb+SCSI硬碟之類,看你環境要求了,如果必要可以上雙至強,再用一台512mb內存的p4 2.0G以上機做備份域控,這樣主域控上下線或重啟或出故障不影響域內成員正常工作,備份域控湊合就可以了

求採納

4、如何在自己的伺服器實現下載

下載服務分兩種,一種是HTTP一種是FTP

公司網站伺服器是公網伺服器么? 以供下載的文件如果是內部人員下載,用FTP吧,可以用賬號來限制,推薦SERV-U軟體,有破解的

如果是公共下載伺服器,推薦HTTP下載,一般的網頁伺服器自帶這功能,比如IIS或APACHE。把文件放到指定目錄就行了

5、客戶端/伺服器端模型的實現

為實現數據共享、數據更新的便利,系統採用了客戶端/伺服器端模型,伺服器端具有修改數據的許可權,客戶端只能瀏覽查看數據,這樣也能保證數據的安全性。

由於 MapX 本來只作為單機版的控制項,並未提供讀取網路空間數據的能力,所以客戶端/伺服器端模型必須純粹通過 VB 來實現。

圖 5. 3 文本鏈接文件和視頻鏈接文件的顯示

圖 5. 4 圖片鏈接文件的顯示

客戶端/伺服器端模型在礦山內部區域網內運行,所以必須保證區域網的暢通,各計算機能相互訪問。客戶端的數據有版本日期標志,客戶端提供了更新數據的操作介面,當伺服器端的數據更新後,客戶端將從伺服器端下載最新數據,覆蓋掉本地的數據,同時更新數據的版本標志。具體實現如下。

在伺服器端先要運行批處理命令:

net share map $ = App. path & " map" / unlimited / remark: " 礦山安全管理信息系統" 。

然後在 VB 中編碼,具體關鍵代碼如下:

Kill APPPATH & " map" & File1. List( i)

FileCopy " " & ServerName & " map $ " & File1. List( i) ,APPPATH & " tempmap "& File1. List( i)

ProgressBar1. value = ProgressBar1. value + 1

DoEvents』釋放 CPU,防止程序不響應

由於網路病毒的泛濫,很多計算機都安裝了防火牆軟體。防火牆軟體在阻止外界入侵的同時,也關閉了很多系統的網路服務。如果防火牆軟體關閉了系統的默認共享服務,則系統將出現找不到伺服器的錯誤。這時系統將採用第二種方案來傳輸數據,具體函數如下:

煤礦安全地理信息系統設計與開發

6、對於伺服器開發需要學習什麼?

伺服器所用到的知識:
TCP/UDP,最基本的
並發——你可以選擇使用select、poll,或者是多線程、多進程
如果你使用多線程,那麼就必須使用同步技術——信號量、互斥體、條件變數的一種或幾種,並且對於多線程技術,你還需要考慮使用進行線程分離與合並,
如果你使用了多進程,那麼同步技術就不是你需要考慮的了,你需要考慮的是進程相關的問題了,你是使用fork還是vfork,你該如何處理客戶端的請求,如何處理客戶端斷開連接後保證能夠處理完數據並且沒有僵屍進程產生,你還需要考慮高並發的問題
你發送接受數據的時候,採用何種方式,是阻塞的還是非阻塞的,還有連接超時、重傳等問題
你是選擇TCP還是UDP,如果選擇UDP你可得忙了,需要你自己去進行重傳驗證,模擬TCP的三次握手,保證數據不會丟失,保證數據的有序性
還有其他很多需要你考慮的,以上都是指在Linux下的C++,本人對windows C++不了解
推薦書目:UNIX高級環境編程,UNIX網路編程,卷一。C++只不過是你使用這些技術的方式,不管你使用C還是C++,你都可以使用從這兩本書中學習到很多有用的知識,但是不能保證你就可以寫出高質量的伺服器程序。

7、伺服器集群怎麼實現?

·這里是系統區,建議你發到網路區去~~~那樣你可能能得到更多網路達人的幫助

一、集群的基本概念

有一種常見的方法可以大幅提高伺服器的安全性,這就是集群。

Cluster集群技術可如下定義:一組相互獨立的伺服器在網路中表現為單一的系統,並以單一系統的模式加以管理。此單一系統為客戶工作站提供高可靠性的服務。

大多數模式下,集群中所有的計算機擁有一個共同的名稱,集群內任一系統上運行的服務可被所有的網路客戶所使用。Cluster必須可以協調管理各分離的組件的錯誤和失敗,並可透明地向Cluster中加入組件。

一個Cluster包含多台(至少二台)擁有共享數據存儲空間的伺服器。任何一台伺服器運行一個應用時,應用數據被存儲在共享的數據空間內。每台伺服器的操作系統和應用程序文件存儲在其各自的本地儲存空間上。

Cluster內各節點伺服器通過一內部區域網相互通訊。當一台節點伺服器發生故障時,這台伺服器上所運行的應用程序將在另一節點伺服器上被自動接管。當一個應用服務發生故障時,應用服務將被重新啟動或被另一台伺服器接管。當以上任一故障發生時,客戶將能很快連接到新的應用服務上。

二、集群的硬體配置

鏡像伺服器雙機

集群中鏡像伺服器雙機系統是硬體配置最簡單和價格最低廉的解決方案,通常鏡像服務的硬體配置需要兩台伺服器,在每台伺服器有獨立操作系統硬碟和數據存貯硬碟,每台伺服器有與客戶端相連的網卡,另有一對鏡像卡或完成鏡像功能的網卡。

鏡像伺服器具有配置簡單,使用方便,價格低廉諸多優點,但由於鏡像伺服器需要採用網路方式鏡像數據,通過鏡像軟體實現數據的同步,因此需要佔用網路伺服器的CPU及內存資源,鏡像伺服器的性能比單一伺服器的性能要低一些。

有一些鏡像伺服器集群系統採用內存鏡像的技術,這個技術的優點是所有的應用程序和網路操作系統在兩台伺服器上鏡像同步,當主機出現故障時,備份機可以在幾乎沒有感覺的情況下接管所有應用程序。因為兩個伺服器的內存完全一致,但當系統應用程序帶有缺陷從而導致系統宕機時,兩台伺服器會同步宕機。這也是內存鏡像卡或網卡實現數據同步,在大數據量讀寫過程中兩台伺服器在某些狀態下會產生數據不同步,因此鏡像伺服器適合那些預算較少、對集群系統要求不高的用戶。

硬體配置範例:

網路伺服器 兩台

伺服器操作系統硬碟 兩塊

伺服器數據存貯硬碟 視用戶需要確定

伺服器鏡像卡(部分軟體可使用標准網卡) 兩塊

網路服務網卡 兩塊三、雙機與磁碟陣列櫃

與鏡像伺服器雙機系統相比,雙機與磁碟陣列櫃互聯結構多出了第三方生產的磁碟陣列櫃,目前,豪威公司、精業公司等許多公司都生產有磁碟陣列櫃,在磁碟陣列櫃中安裝有磁碟陣列控制卡,陣列櫃可以直接將櫃中的硬碟配置成為邏輯盤陣。磁碟陣列櫃通過SCSI電纜與伺服器上普通SCSI卡相連,系統管理員需直接在磁碟櫃上配置磁碟陣列。

雙機與磁碟陣列櫃互聯結構不採用內存鏡像技術,因此需要有一定的切換時間(通常為60?D?D180秒),它可以有郊的避免由於應用程序自身的缺陷導致系統全部宕機,同時由於所有的數據全部存貯在中置的磁碟陣列櫃中,當工作機出現故障時,備份機接替工作機,從磁碟陣列中讀取數據,所以不會產生數據不同步的問題,由於這種方案不需要網路鏡像同步,因此這種集群方案伺服器的性能要比鏡像伺服器結構高出很多。

雙機與磁碟陣列櫃互聯結構的缺點是在系統當中存在單點錯的缺陷,所謂單點錯是指當系統中某個部件或某個應用程序出現故障時,導致所有系統全部宕機。在這個系統中磁碟陣列櫃是會導致單點錯,當磁碟陣列櫃出現邏輯或物理故障時,所有存貯的數據會全部丟失,因此,在選配這種方案時,需要選用一個品質與售後服務較好的產品。

硬體配置範例:

網路伺服器 兩台

伺服器操作系統硬碟 兩塊

第三方生產的磁碟陣列櫃 一台

磁碟櫃專用SCSI電線 兩根

磁碟陣列櫃數據存貯硬碟 視用戶需求確定

網路服務網卡 兩塊

除此之外,一些廠商還有更優秀的技術的解決方案,比如 HP.

四、HP雙機雙控容錯系統

HP NetServer為雙機雙控容錯系統提供了高品質和高可靠的硬體基礎……

HP雙機雙控容錯系統結合了HP伺服器產品的安全可靠性與Cluster技術的優點,相互配合二者的優勢。

硬體配置範例:

HP L系統的網路伺服器 兩台

伺服器操作系統硬碟 兩塊

HP硬碟存貯櫃(SS/6,RS/8,RS/12) 一台

磁碟櫃專用SCSI集群適配電纜 兩根

磁碟櫃數據存貯硬碟 視用戶需求確定

HP集群專用陣列卡 兩塊

網路服務網卡 兩塊五、HP光纖通道雙機雙控集群系統

光纖通道是一種連接標准,可以作為SCSI的一種替代解決方案,光纖技術具有高帶寬、抗電磁干擾、傳輸距離遠、質量高、擴展能力強等特性,目前在FC-AL仲裁環路上可接入126個設備。

光纖設備提供了多種增強的連接技術,大大方便了用戶使用。伺服器系統可以通過光纜遠程連接,最大可跨越10公里的距離。它允許鏡像配置,這樣可以改善系統的容錯能力。伺服器系統的規模將更加靈活多變。SCSI每條通道最多可連接15個設備,而光纖仲裁環路最多可以連接126個設備。

光纖集群系統組成:

HP光纖集群系統硬體設備包括有兩台HP伺服器(需支持光纖卡,目前有LC2000、LH3000、LH4、 LH6000、LT6000、LXr8000、LXR8500)及光纖適配卡,可以使用RS/12FC光纖磁碟陣列櫃,需另加一對或兩對網卡用於心跳檢測和與客戶端連接。在配置過程中還需另外選配光纖卡到光纖存貯設備的光纖電纜。

硬體配置:

HPL系統的網路伺服器 兩台

伺服器操作系統硬碟 兩塊

HP光纖陣列存貯櫃(RS/12FC) 一台

光纖磁碟櫃專用光纖電纜 兩根

光纖磁碟櫃數據存貯硬碟 視用戶需求確定

HP光纖適配卡 兩塊

網路服務網卡 兩塊

六、集群的軟體配置

基於NT平台的集群軟體

Microsoft的MSCS,也有許多第三方的專業軟體公司開發的集群軟體,如豪威的DATAWARE,VIN CA公司的STANDBY SERVER,NSI公司的DOUBLE-TAKE.

MS WolfPack的特點

MS WolfPack是MS Cluster server的別稱,是 微軟針對Cluster技術研製開發的雙機軟體。它集成在NT SERVER上,支持由二台機器組成的雙機系統,提供一種高可用且易管理的應用環境。

主要特點:

自動檢測和修復伺服器或應用程序的錯誤

可實現對伺服器中應用程序的切換

可通過TCP/IP連接各種客戶端,如MS-DOS、WINDOWS 3.X/9X/NT,Apple Macintosh、UNIX等

生產主機無需人工干涉即可自動恢復數據並接管任務

易管理性:

可自動審核伺服器和應用程序的工作狀態

可建立高可用性的應用程序、文件共享、列印請求等

可靈活設置應用程序和數據的恢復策略

簡單操作即可進行應用程序的離線,重新再線,伺服器間的遷移。

目前,WINDOWS 2000 Advanced Server與WINDOWS 2000 DataCenter Server都集成有更先進集群技術。

其它的網路操作系統平台上也有許多集群軟體,比如:

基於novell平台的集群軟體有Novell HA Server、Novell SFT III

基於sco UNIX平台的集群軟體有Sentinel集群軟體

基於Linux平台的集群軟體有TurboCluster

七、集群技術的發展趨勢

集群技術隨著伺服器硬體系統與網路操作系統的發展將會在可用性、高可靠性、系統冗餘等方面逐步提高。未來的集群可以依靠集群文件系統實現對系統中的所有文件、設備和網路資源的全局訪問,並且生成一個完整的系統映像。這樣,無論應用程序在集群中的哪台伺服器上,集群文件系統允許任何用戶(遠程或本地)都可以對這個軟體進行訪問。任何應用程序都可以訪問這個集群任何文件。甚至在應用程序從一個節點轉移到另一個節點的情況下,無需任何改動,應用程序就可以訪問系統上的文件。

在今天,利用伺服器的集群技術,通過周密計劃和網路維護,系統破壞的機率是非常小的。所以,企業伺服器的穩定必須使用集群技術。

8、自己如何搭建伺服器。

1、打開控制面板,選擇並進入「程序」,雙擊「打開或關閉Windows服務」,在彈出的窗口中選擇「Internet信息服務」下面所有地選項,點擊確定後,開始更新服務。

2、更新完成後,打開瀏覽器,輸入「http://localhost/」回車,如果此時出現IIS7歡迎界面,說明Web伺服器已經搭建成功。 

3、當web伺服器搭建成功後,我們下一步所要做的就是把我們開發的網站安裝到Web伺服器的目錄中。一般情況下,當Web伺服器安裝完成後,會創建路徑「%系統根目錄%inetpub/wwwroot」,將我們開發的網站COPY到該路徑下。即可實現本地訪問該網站。

4、設置防火牆,讓區域網當其它計算機也能訪問本地網站資源。具體方法:打開控制面板,選擇「系統和安全」,點擊「允許程序通過Windows防火牆」,在彈出的對話框中勾選「萬維網服務HTTP」右側的兩個復選框,最後點擊確定退出。

5、在區域網中其它計算機上,打開瀏覽器,輸入 「http://Web伺服器的IP地址/」按回車鍵,就可以訪問伺服器上的資源」。  經過以上步驟的設置,區域網中的其它用戶就可以通過瀏覽器訪問你所共享的web資源了!

(8)伺服器實現擴展資料:

入門級伺服器所連的終端比較有限(通常為20台左右),況且在穩定性、可擴展性以及容錯冗餘性能較差,僅適用於沒有大型資料庫數據交換、日常工作網路流量不大,無需長期不間斷開機的小型企業。

不過要說明的一點就是目前有的比較大型的伺服器開發、生產廠商在後面我們要講的企業級伺服器中也劃分出幾個檔次,其中最低檔的一個企業級伺服器檔次就是稱之為"入門級企業級伺服器",這里所講的入門級並不是與我們上面所講的"入門級"具有相同的含義,不過這種劃分的還是比較少。

還有一點就是,這種伺服器一般採用Intel的專用伺服器CPU晶元,是基於Intel架構(俗稱"IA結構")的,當然這並不是一種硬性的標准規定,而是由於伺服器的應用層次需要和價位的限制。

9、伺服器集群如何實現?

不難,硬體用路由器,軟體嘛,操作系統用WIN2003 server enterprise 企業版,推薦一並安裝R2升級包,所有機器組區域網,用一台千兆網卡做域控,架設流媒體伺服器,其他機做為域成員加入進來,內網IP各用各的,外網用埠映射到一個IP,用域控做網路流量負載平衡,域控機器配置要強,如果你網路流量大,建議用專業級伺服器,至強+2Gb+SCSI硬碟之類,看你環境要求了,如果必要可以上雙至強,再用一台512mb內存的p4 2.0G以上機做備份域控,這樣主域控上下線或重啟或出故障不影響域內成員正常工作,備份域控湊合就可以了,按我上面的要求就行,當然,有錢可以用好的

如果你安全性要求高,建議路由前端用普通P4+512Mb內存機器架ISA2004 server組防火牆,配置的好效果比一般的硬體防火牆要好,完全不影響網路環境運行,域內成員可以裸奔不怕毒和黑

至於域內成員機,如果僅全力供應片源,當前主流家用機型就夠用了

伺服器建議用hp 360G系列,目前價位不算高,性價比還不錯,售後很好,如果你對建網不怎麼了解,可以讓他們幫你裝,買他們的伺服器就是要利用他們的人力資源嘛

路由器可以選用飛魚星4200以上機型,電信網通雙WAN口,是可以提供150~250台機器的大型網吧專用的,內置參數非常豐富

另外再多羅嗦幾句,板卡不要買七彩虹的,我上過當,七彩虹本身是咨訊公司,沒有任何板卡生產能力,都是同德代工的,以為它的出貨量大,就選了它,結果廣告上的指標參數和實際產品根本不同,水份太多太多了,售後也很爛,特此建議……

樓下別再抄襲我了,每天都被抄走好幾個200分最佳,實在是郁悶!

10、伺服器虛擬化如何實現?

伺服器虛擬化主要分為三種:「一虛多」、「多虛一」和「多虛多」。
「一虛多」是一台伺服器虛擬成多台伺服器,即將一台物理伺服器分割成多個相互獨立、互不幹擾
的虛擬環境。
「多虛一」就是多個獨立的物理伺服器虛擬為一個邏輯伺服器,使多台伺服器相互協作,處理同一
個業務。
「多虛多」的概念,就是將多台物理伺服器虛擬成一台邏輯伺服器,然後再將其劃分為多個虛擬環
境,即多個業務在多台虛擬伺服器上運行。

與伺服器實現相關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