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阿里雲與idc機房系統部署和安全有何不同
大差不差 你主要收到品牌效應了 其他機房不比他差勁
2、什麼是公有雲和私有雲 做IDC 雲端的回答一下啊
私有雲(Private
Clouds)是為一個客戶單獨使用而構建的,因而提供對數據、安全性和服務質量的最有效控制。該公司擁有基礎設施,並可以控制在此基礎設施上部署應用程序的方式。私有雲可部署在企業數據中心的防火牆內,也可以將它們部署在一個安全的主機託管場所。
公有雲通常指第三方提供商用戶能夠使使用的雲,公有雲一般可通過
Internet
使用,可能是免費或成本低廉的。這種雲有許多實例,可在當今整個開放的公有網路中提供服務。其最大意義是能夠以低廉的價格,提供有吸引力的服務給最終用戶,創造新的業務價值,公有雲作為一個支撐平台,還能夠整合上游的服務(如增值業務,廣告)提供者和下游最終用戶,打造新的價值鏈和生態系統。
混合雲是公有雲和私有雲兩種服務方式的結合。混合雲,是目標架構中共有雲、私有雲和/或者公眾雲的結合。由於安全和控制原因,並非所有的企業信息都能放置在公有雲上,這樣大部分已經應用雲計算的企業將會使用混合雲模式。很多將選擇同時使用公有雲和私有雲,有一些也會同時建立公眾雲。
3、雲伺服器與傳統IDC伺服器有什麼區別
雲伺服器也叫雲主機,它是利用虛擬技術在集群伺服器上劃分出來一部分資源搭建而成的虛擬伺服器,集群中的每台機器都有雲主機的鏡像備份,而且實現了數據自動同步,當其中一台機器出現硬體故障時,依然不影響雲主機的正常訪問.
傳統伺服器,也就是平時所說的物理伺服器.它是完全獨立的物理設備,有獨立的內存,硬碟,帶寬以及硬體,通常配置以及帶寬會比雲主機更加充足,整體性能也更為強大.
兩者相比,雲伺服器成本更低一些,在數據安全以及穩定性方面更加有保障,一般適合於中小規模的應用或者網站.而傳統伺服器整體性能更強大,一樣可以通過做RAID的方式實現數據自動備份功能,但相對成本也會比雲服務要高.適合較大規模的應用或者網站.
4、公共雲和企業數據中心的區別
公共雲和企業對於多種數據中心原件的方式還是有所不同的,其中包括伺服器、存儲、網路、虛擬化、數據中心設施以及應用等這些方面。
1. 伺服器
公共雲的初級伺服器平台是廉價的1U無外殼伺服器或者是以整機架購買的披薩盒大小的伺服器,並不是什麼大型機、高端Unix box,也不是預融合架構平台。並且公共雲服務商不買預融合刀片伺服器。
2. 存儲架構
從這個方面來說,公共雲服務商一般不使用SAN或者其他企業常用的陣列,Paquet所,可能對於企業存儲管理者來說,最震驚的是公共雲服務商不使用RAID。這削減了25%的存儲成本。並且公共雲服務商也沒有購買在企業數據中心看來是支柱的產品。並且對於供應商,Paquet說公共雲裡面你見不到Tier 1存儲的供應商。
3. 應用
這點是指公共雲服務商說的概念和架構應用有深刻的不同。雲應用從基礎上就和傳統企業負載不同。他們向外擴展,不共享,無國籍限制而且非同步交流。對於提升的性能,雲計算設計者可以使用應用堆疊和應用貯藏,而且不用使用SSD或者快閃記憶體來提升性能。
4. 傳送和升級應用的速度
除了上文所說的不同之處,企業和雲服務商在傳送和升級應用的速度上有著不同。相對於開發者,他們的目標是更快。而公共雲服務商採用了DevOps作為修復開發和管理兩方的基本矛盾。DevOps實踐中有連接工具,使得自動化、監控和配置管理的擴展使用讓加快改變成為可能。
5、雲伺服器與傳統IDC伺服器有什麼區別?
雲伺服器與傳統IDC伺服器的區別(例如:易邁雲推出企業0元購買雲伺服器的永久性活動 )
傳統的伺服器就是實實在在看得見的硬體,有獨立的CPU、內存條、硬碟,這種伺服器浪費率很高,買一台裡面的資源用不完是浪費,不夠用也只能再買一台或采購硬體來擴展資源,總之成本高,浪費率高。 雲伺服器就是將多個傳統的伺服器連接在一起,形成一個大的超級計算機,這個超級計算機里有多個類似獨立伺服器的部分,可以根據用戶的需求提供給予其使用,彈性伸縮。
2.雲伺服器的優勢
敏捷性:部署一台雲主機,最慢的騰訊雲也只要十分鍾以內,但是如果使用物理伺服器呢,采購?放到機房,要知道時間才是最大的成本。
靈活擴展:做過架構的用戶肯定都知道,估算使用量是一件非常不靠譜的事,如果用物理伺服器,用量估算多了,這是白花錢;估算少了,不夠用,網站慢...但是雲伺服器的話,可以輕松的進行擴展,想用多少用多少,完全不用前期估算用量。
運維:當前最貴的資源是什麼?是人才,人力成本對每家企業來說都是不可忽視的一筆支出,使用雲主機可以大大的減少運維的人力成本
可靠性:物理伺服器出問題了自己修,雲伺服器可以直接遷移。
支出:雲伺服器省錢,雲是虛擬的,獨立伺服器是實體的,所以成本會更高。
6、與傳統idc相比,雲伺服器有什麼優勢
IDC是一個行業名字.雲伺服器是IDC行業的一種產品.兩者不存在對比關系.如果要對比.應該是拿雲伺服器與傳統的物理伺服器來對比.雲伺服器是在集群伺服器上劃分出來的多個類似獨立主機的部分.而且集群中的每台機器都有雲主機的鏡像備份.與傳統的物理伺服器相比.數據更加安全可靠.而且由於是虛擬的,節約了硬體成本.相對來講比物理伺服器要便宜的多.
當然,雲伺服器也有不足之處就是配置.帶寬通常比物理伺服器要低.整體性能要差一些.所以雲伺服器主要適合一些中小規模的網站或者應用.
7、雲計算和IDC的區別
一、雲計算和傳統IDC在服務類型上的區別
常用的傳統IDC服務包括實體伺服器託管和租用兩類。前者是由用戶自行購買硬體發往機房託管,期間設備的監控和管理工作均由用戶單方獨立完成,IDC數據中心提供IP接入、帶寬接入、電力供應和網路維護等,後者是由IDC數據中心租用實體設備給客戶使用,同時負責環境的穩定,用戶無需購買硬體設備。而雲計算提供的服務是從基礎設施(Iaas)到業務基礎平台(PaaS)再到應用層(SaaS)的連續的整體的全套服務。IDC數據中心將規模化的硬體伺服器整合虛擬到雲端,為用戶提供的是服務能力和IT效能。用戶無需擔心任何硬體設備的性能限制問題,例如小鳥雲的可彈性擴展資源用量來獲得具備高擴展性和高可用的計算能力。
二、雲計算和傳統IDC在資源集約化速度和規模上的區別
傳統IDC,只是在硬體伺服器的基礎進行有限的整合,例如多台虛擬機共享一台實體伺服器性能。但這種簡單的集約化受限於單台實體伺服器的資源規模,遠遠不如雲計算那樣跨實體伺服器,甚至跨數據中心的大規模有效整合。更重要的是,傳統IDC提供的資源難以承受短時間內的快速再分配。而像小鳥雲伺服器那樣,使用雲計算可以實現橫向/縱向的彈性資源擴展和快速調度。
三、雲計算和傳統IDC在資源分配時滯上的區別
眾所周知,由於部署和配置實體硬體的緣故,傳統IDC資源的交付通常需要數小時甚至數天,將增加企業承受的時間成本,以及更多的精力消耗,並且難以做到實時、快速的資源再分配,且容易造成資源閑置和浪費。雲計算,則通過更新的技術實現資源的快速再分配,可以在數分鍾甚至幾十秒內分配資源實現快速可用,並且雲端虛擬資源池中龐大的資源規模使海量資源的快速再分配得以承受,並以此有效地規避資源閑置的風險,使用小鳥雲不僅節省IT運營成本,還能提高資源的有效利用率。
四、雲計算和傳統IDC在平台運行效率上的區別
更加靈活的資源應用方式、更高的技術提升,使雲服務商擁有集合優勢創新資源利用方式,促進整個平台運作效率提升。例如,根據不同用戶需求優化伺服器設計和伺服器軟體更新、網路專線接入等。並且,和傳統IDC服務不同,雲計算使用戶從硬體設備的管理和運維工作中解脫出來,專注內部業務的開發和創新,由雲服務商負責雲平台本身的穩定。這種責任分擔模式使整個平台的運行效率獲得提升。
8、現在都說雲伺服器,到底雲伺服器與一般我們現在用的IDC有什麼區別?聽說價錢貴死了,有人來回答一下么?
就機房網路來說最明顯就是雲伺服器用的是BGP多線的機房,全國訪問流暢均衡
傳統IDC是以以單線和雙線為主
備份方面雲伺服器的每份數據都會多份副本,單份損壞可在短時間內快速恢復
IDC的話需要用戶自行搭建,使用傳統存儲設備
安全性來說雲伺服器可以有效防護DDoS攻擊,可進行流量清洗和黑洞
對於傳統IDC來說清洗和黑洞設備是需要另外購買 價格比較昂貴
就各種方面來說 雲伺服器在任何方面都比傳統IDC優勝
而且阿里雲最近也在搞團購活動 我之前也去報名參加了 還有5天的免費試用
可見誠意十足
9、伺服器和雲伺服器的優缺點!
物理伺服器 (Physical Servers )
指實實在在、存在的硬體專用獨立主機或伺服器設備,性能和穩定性都比較強,因此,價格也相對比較昂貴,需要用戶自己根據需求進行配置、管理及運維。簡單來說,物理伺服器可以把它理解為一台「電腦」,實際上所有網站的程序都在這個「電腦」上運行。
雲伺服器 (Cloud Servers)
指通過虛擬化技術將一台獨立伺服器虛擬成多個小的伺服器,每個雲伺服器的運行和管理都完全獨立,具有單獨的操作系統,可分配獨立公網IP地址、超大磁碟、操作系統Windows/Linux、內存、CPU資源等,網站運行環境和空間安全都需要用戶自己去配置,對用戶的技術能力有一定要求的。
雲伺服器是雲計算服務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面向各類互聯網用戶提供綜合業務能力的服務平台。平台整合了傳統意義上的互聯網應用三大核心要素:計算、存儲、網路,面向用戶提供公用化的互聯網基礎設施服務。
物理伺服器 VS 雲伺服器
成本優化
物理伺服器而言,無論用還是不用,設備就在那裡,成本就在那裡,照樣算錢!
雲伺服器遵循按需購買,按照使用量付費的原則,具有成本低、彈性伸縮、管理便捷等特點。
服務優化
物理伺服器服務常規指實體伺服器託管和租用兩種服務類型,實體伺服器託管是由用戶自行購買硬體發往機房託管,期間設備的監控和管理工作均由用戶單方獨立完成,IDC數據中心提供IP接入、帶寬接入、電力供應和網路維護等,租用是由IDC數據中心租用實體設備給客戶使用,同時負責環境的穩定,用戶無需購買硬體設備;
雲伺服器服務是指是從基礎設施(Iaas)到業務基礎平台(PaaS)再到應用層(SaaS)的連續的整體的全套服務,IDC數據中心將規模化的硬體伺服器整合虛擬到雲端,為用戶提供的是服務能力和IT效能。
相較傳統IDC服務模式,雲計算IDC增值服務是相關於傳統IDC增值服務的升級,是雲計算數據中心下對傳統IDC服務的升級版!雲計算IDC情況下,可獲得具備高擴展性和高可用的計算能力,用戶也再無需擔心硬體設備的性能限制等帶來的問題。
資源優化
物理伺服器,在硬體伺服器的基礎進行有限的整合,例如多台虛擬機共享一台實體伺服器性能。
雲伺服器可通過資源集約化實現的動態資源調配,雲計算可以實現橫向/縱向的彈性資源擴展和快速調度,傳統IDC提供的資源難以承受短時間內的快速再分配,且不說企業等待的時間成本,本身而言容易造成資源閑置和浪費!
雲伺服器而言,通過更新的技術實現資源的快速再分配,可以在數分鍾甚至幾十秒內分配資源實現快速可用,可以有效地規避資源閑置的風險。此外,傳統IDC遠不如雲計算IDC那樣可以跨實體伺服器,甚至實現跨數據中心的大規模有效整合。
效率優化
雲計算IDC服務相較傳統IDC服務,前者採取更加靈活的資源利用方式,通過技術提升和優化使用戶從硬體設備的管理和運維工作中解脫出來,專注內部業務的開發和創新,由雲服務商負責雲平台本身的穩定,通過這種責任分擔模式使整個平台的運行效率獲得提升!
售後優化
首先,雲伺服器歸於基本電信增值服務,所以其服務提供商需要獲得工信部的批閱以具有相應的運營資質。雲服務商對國家方針政策的了解,備案等業務流程的支持,也是確保客戶可以合法合規的運營。再者,當伺服器使用過程出現問題時,需要運營商的協助才可以解決,這種情況需要任何時候都可以找到主機商的售後支持,大多數雲服務商而言都會提供7*24小時的雲伺服器售後支持服務,這點也可以打消用戶的使用顧慮,讓用戶安心、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