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windows搭建集群伺服器
你這個需求是備份吧,Windows有兩種服務可以解決你現在的問題:
1、網路負載均衡,可以把指定的伺服器添加到負載均衡群中,並指定網路埠和協議,選擇負載均衡集群切換模式是按照一對一還是交叉負載均衡;
2、故障轉移集群,可以針對進程判斷是否啟用備份機的指定進程;
這兩個集群各有各的用途,同時對於搭建也有自己的要求,完成集群後所對應的功能也略有不同。
部署:
負載均衡不需要額外設備;
但故障轉移,需要iSCSI存儲設備支持;
用途:
負載均衡針對網路埠,重點在於均衡,可以通過交叉策略,保證a/b的訪問量一致,或者單一主機方式,保證在宕機或網線不通的情況下切換到備機;
故障轉移,可以精確監控到進程,保證進程出現故障(包括宕機)即可轉移到備機;
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看你需要什麼級別的備份,要求高的話,上故障轉移(但是要增加設備——iSCSI),要求簡單,就上負載均衡
2、伺服器集群怎麼搭建?Linux平台的?
linux伺服器集群平台的搭建比較簡單,有專門的均衡軟體,比如lvs,lvs是一個集群系統,由很多伺服器組成,可以根據需要,把它門分為三層,一層是前端機,用於均衡,相當於公平為系統分配工作,二層是伺服器群,比如web伺服器群,DNS,mail群等,這些就是接待員,把均衡器分配的工作進行處理,第三層是存儲設備,用於存儲數據,相當於檔案庫。
知道這些後,要搭建就非常容易,有現成的軟體,比如我有四台web伺服器,2台資料庫,1台前置機 ,安裝linux系統,安裝lvs軟體,比如
heartbeat-2.1.4-9.el5.i386.rpm
heartbeat-ldirectord-2.1.4-9.el5.i386.rpm
libnet-1.1.4-3.el5.i386.rpm
heartbeat-devel-2.1.4-9.el5.i386.rpm
heartbeat-pils-2.1.4-10.el5.i386.rpm
perl-MailTools-1.77-1.el5.noarch.rpm
heartbeat-gui-2.1.4-9.el5.i386.rpm
heartbeat-stonith-2.1.4-10.el5.i386.rpm
當然還需要配置,你可以自己百度有關lvs集群的詳細安裝說明。希望能幫助你。
3、兩台伺服器如何實現集群
硬體用路由器,軟體嘛,操作系統用WIN2003 server enterprise 企業版,推薦一並安裝R2升級包,所有機器組區域網,用一台千兆網卡做域控,架設流媒體伺服器,其他機做為域成員加入進來,內網IP各用各的,外網用埠映射到一個IP,用域控做網路流量負載平衡,域控機器配置要強,如果你網路流量大,建議用專業級伺服器,至強+2Gb+SCSI硬碟之類,看你環境要求了,如果必要可以上雙至強,再用一台512mb內存的p4 2.0G以上機做備份域控,這樣主域控上下線或重啟或出故障不影響域內成員正常工作,備份域控湊合就可以了
求採納
4、「網站採用的是伺服器集群建立的」是什麼意思啊
集群,英文名稱為Cluster,通俗地說,集群是這樣一種技術:它至少將兩個系統連接到一起,使兩台伺服器能夠像一台機器那樣工作或者看起來好像一台機器。採用集群系統通常是為了提高系統的穩定性和網路中心的數據處理能力及服務能力。
舉個例子來說,我們架設了一台WWW伺服器,上面構建了一個電子商務網站,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名聲越來越大,這時點擊率也就越來越高,WWW伺服器的負載也就越來越高。這種情況下,我們就必須提升WWW伺服器的能力,以滿足以益增長的服務請求。這時,我們就面臨兩種選擇:
1)升級WWW伺服器,採用更快的CPU,增加更多的內存,使其具有更強的性能;但日益增長的服務請求又會使伺服器再次過載,需要再次升級,這樣就陷入了升級的怪圈。還有,升級時還得考慮到服務如何接續,能否中止!
2)增加WWW伺服器,讓多台伺服器來完成相同的服務。
第二種方法就是伺服器集群,簡而言之,就是一組相互獨立的伺服器在網路中表現為單一的系統,並以單一系統的模式加以管理。此單一系統為客戶工作站提供高可靠性的服務。一個伺服器集群包含多台擁有共享數據存儲空間的伺服器,各伺服器之間通過內部區域網進行相互通信;當其中一台伺服器發生故障時,它所運行的應用程序將由其他的伺服器自動接管;在大多數情況下,集群中所有的計算機都擁有一個共同的名稱,集群系統內任意一台伺服器都可被所有的網路用戶所使用。在集群系統中運行的伺服器並不一定是高檔產品,但伺服器的集群卻可以提供相當高性能的不停機服務;每一台伺服器都可承擔部分計算任務,並且由於群集了多台伺服器的性能,因此,整體系統的計算能力將有所提高;同時,每台伺服器還能承擔一定的容錯任務,當其中某台伺服器出現故障時,系統可以在專用軟體的支持下將這台伺服器與系統隔離,並通過各伺服器之間的負載轉移機制實現新的負載平衡,同時向系統管理員發出報警信號。
目前,有兩種常用的伺服器集群方法,一種是將備份伺服器連接在主伺服器上,當主伺服器發生故障時,備份伺服器才投入運行,把主伺服器上所有任務接管過來。另一種方法是將多台伺服器連接,這些伺服器一起分擔同樣的應用和資料庫計算任務,改善關鍵大型應用的響應時間。同時,每台伺服器還承擔一些容錯任務,一旦某台伺服器出現故障時,系統可以在系統軟體的支持下,將這台伺服器與系統隔離,並通過各伺服器的負載轉嫁機制完成新的負載分配。PC伺服器中較為常見的是兩台伺服器的集群,UNIX系統可支持8台伺服器的集群系統,康柏的專用系統OpenVMS可支持多達96台伺服器的集群系統。
在集群系統中,所有的計算機擁有一個共同的名稱,集群內任一系統上運行的服務可被所有的網路客戶所使用。集群必須可以協調管理各分離組件的錯誤和失敗,並可透明的向集群中加入組件。用戶的公共數據被放置到了共享的磁碟櫃中,應用程序被安裝到了所有的伺服器上,也就是說,在集群上運行的應用需要在所有的伺服器上安裝一便。當集群系統在正常運轉時,應用只在一台伺服器上運行,並且只有這台伺服器才能操縱該應用在共享磁碟櫃上的數據區,其它的伺服器監控這台伺服器,只要這台伺服器上的應用停止運行(無論是硬體損壞、操作系統死機、應用軟體故障,還是人為誤操作造成的應用停止運行),其它的伺服器就會接管這台伺服器所運行的應用,並將共享磁碟櫃上的相應數據區接管過來。
5、如何創建伺服器集群,就是把幾台伺服器變成一台虛擬的伺服器
比如:weblogic 它本身帶有集群向導,你只要配置,機器ip,代理伺服器ip ,部署你的項目即可。建議你去找一個weblogic集群的詳細資料,自己在自己機器上配置一下,你就明白它的意思了。
6、怎麼把幾台電腦搭建成一個伺服器
不能組成伺服器。 首先,普通PC電腦和伺服器雖然都是電腦,但是採用的內部硬體(主板、CPU、內存、硬碟等)皆不一樣。其次,伺服器需安裝伺服器版本的系統,普通電腦一般是不支持的。最後,使用兩台並行運行,也就是常說的伺服器「集群
7、伺服器集群怎麼實現?
·這里是系統區,建議你發到網路區去~~~那樣你可能能得到更多網路達人的幫助
一、集群的基本概念
有一種常見的方法可以大幅提高伺服器的安全性,這就是集群。
Cluster集群技術可如下定義:一組相互獨立的伺服器在網路中表現為單一的系統,並以單一系統的模式加以管理。此單一系統為客戶工作站提供高可靠性的服務。
大多數模式下,集群中所有的計算機擁有一個共同的名稱,集群內任一系統上運行的服務可被所有的網路客戶所使用。Cluster必須可以協調管理各分離的組件的錯誤和失敗,並可透明地向Cluster中加入組件。
一個Cluster包含多台(至少二台)擁有共享數據存儲空間的伺服器。任何一台伺服器運行一個應用時,應用數據被存儲在共享的數據空間內。每台伺服器的操作系統和應用程序文件存儲在其各自的本地儲存空間上。
Cluster內各節點伺服器通過一內部區域網相互通訊。當一台節點伺服器發生故障時,這台伺服器上所運行的應用程序將在另一節點伺服器上被自動接管。當一個應用服務發生故障時,應用服務將被重新啟動或被另一台伺服器接管。當以上任一故障發生時,客戶將能很快連接到新的應用服務上。
二、集群的硬體配置
鏡像伺服器雙機
集群中鏡像伺服器雙機系統是硬體配置最簡單和價格最低廉的解決方案,通常鏡像服務的硬體配置需要兩台伺服器,在每台伺服器有獨立操作系統硬碟和數據存貯硬碟,每台伺服器有與客戶端相連的網卡,另有一對鏡像卡或完成鏡像功能的網卡。
鏡像伺服器具有配置簡單,使用方便,價格低廉諸多優點,但由於鏡像伺服器需要採用網路方式鏡像數據,通過鏡像軟體實現數據的同步,因此需要佔用網路伺服器的CPU及內存資源,鏡像伺服器的性能比單一伺服器的性能要低一些。
有一些鏡像伺服器集群系統採用內存鏡像的技術,這個技術的優點是所有的應用程序和網路操作系統在兩台伺服器上鏡像同步,當主機出現故障時,備份機可以在幾乎沒有感覺的情況下接管所有應用程序。因為兩個伺服器的內存完全一致,但當系統應用程序帶有缺陷從而導致系統宕機時,兩台伺服器會同步宕機。這也是內存鏡像卡或網卡實現數據同步,在大數據量讀寫過程中兩台伺服器在某些狀態下會產生數據不同步,因此鏡像伺服器適合那些預算較少、對集群系統要求不高的用戶。
硬體配置範例:
網路伺服器 兩台
伺服器操作系統硬碟 兩塊
伺服器數據存貯硬碟 視用戶需要確定
伺服器鏡像卡(部分軟體可使用標准網卡) 兩塊
網路服務網卡 兩塊三、雙機與磁碟陣列櫃
與鏡像伺服器雙機系統相比,雙機與磁碟陣列櫃互聯結構多出了第三方生產的磁碟陣列櫃,目前,豪威公司、精業公司等許多公司都生產有磁碟陣列櫃,在磁碟陣列櫃中安裝有磁碟陣列控制卡,陣列櫃可以直接將櫃中的硬碟配置成為邏輯盤陣。磁碟陣列櫃通過SCSI電纜與伺服器上普通SCSI卡相連,系統管理員需直接在磁碟櫃上配置磁碟陣列。
雙機與磁碟陣列櫃互聯結構不採用內存鏡像技術,因此需要有一定的切換時間(通常為60?D?D180秒),它可以有郊的避免由於應用程序自身的缺陷導致系統全部宕機,同時由於所有的數據全部存貯在中置的磁碟陣列櫃中,當工作機出現故障時,備份機接替工作機,從磁碟陣列中讀取數據,所以不會產生數據不同步的問題,由於這種方案不需要網路鏡像同步,因此這種集群方案伺服器的性能要比鏡像伺服器結構高出很多。
雙機與磁碟陣列櫃互聯結構的缺點是在系統當中存在單點錯的缺陷,所謂單點錯是指當系統中某個部件或某個應用程序出現故障時,導致所有系統全部宕機。在這個系統中磁碟陣列櫃是會導致單點錯,當磁碟陣列櫃出現邏輯或物理故障時,所有存貯的數據會全部丟失,因此,在選配這種方案時,需要選用一個品質與售後服務較好的產品。
硬體配置範例:
網路伺服器 兩台
伺服器操作系統硬碟 兩塊
第三方生產的磁碟陣列櫃 一台
磁碟櫃專用SCSI電線 兩根
磁碟陣列櫃數據存貯硬碟 視用戶需求確定
網路服務網卡 兩塊
除此之外,一些廠商還有更優秀的技術的解決方案,比如 HP.
四、HP雙機雙控容錯系統
HP NetServer為雙機雙控容錯系統提供了高品質和高可靠的硬體基礎……
HP雙機雙控容錯系統結合了HP伺服器產品的安全可靠性與Cluster技術的優點,相互配合二者的優勢。
硬體配置範例:
HP L系統的網路伺服器 兩台
伺服器操作系統硬碟 兩塊
HP硬碟存貯櫃(SS/6,RS/8,RS/12) 一台
磁碟櫃專用SCSI集群適配電纜 兩根
磁碟櫃數據存貯硬碟 視用戶需求確定
HP集群專用陣列卡 兩塊
網路服務網卡 兩塊五、HP光纖通道雙機雙控集群系統
光纖通道是一種連接標准,可以作為SCSI的一種替代解決方案,光纖技術具有高帶寬、抗電磁干擾、傳輸距離遠、質量高、擴展能力強等特性,目前在FC-AL仲裁環路上可接入126個設備。
光纖設備提供了多種增強的連接技術,大大方便了用戶使用。伺服器系統可以通過光纜遠程連接,最大可跨越10公里的距離。它允許鏡像配置,這樣可以改善系統的容錯能力。伺服器系統的規模將更加靈活多變。SCSI每條通道最多可連接15個設備,而光纖仲裁環路最多可以連接126個設備。
光纖集群系統組成:
HP光纖集群系統硬體設備包括有兩台HP伺服器(需支持光纖卡,目前有LC2000、LH3000、LH4、 LH6000、LT6000、LXr8000、LXR8500)及光纖適配卡,可以使用RS/12FC光纖磁碟陣列櫃,需另加一對或兩對網卡用於心跳檢測和與客戶端連接。在配置過程中還需另外選配光纖卡到光纖存貯設備的光纖電纜。
硬體配置:
HPL系統的網路伺服器 兩台
伺服器操作系統硬碟 兩塊
HP光纖陣列存貯櫃(RS/12FC) 一台
光纖磁碟櫃專用光纖電纜 兩根
光纖磁碟櫃數據存貯硬碟 視用戶需求確定
HP光纖適配卡 兩塊
網路服務網卡 兩塊
六、集群的軟體配置
基於NT平台的集群軟體
Microsoft的MSCS,也有許多第三方的專業軟體公司開發的集群軟體,如豪威的DATAWARE,VIN CA公司的STANDBY SERVER,NSI公司的DOUBLE-TAKE.
MS WolfPack的特點
MS WolfPack是MS Cluster server的別稱,是 微軟針對Cluster技術研製開發的雙機軟體。它集成在NT SERVER上,支持由二台機器組成的雙機系統,提供一種高可用且易管理的應用環境。
主要特點:
自動檢測和修復伺服器或應用程序的錯誤
可實現對伺服器中應用程序的切換
可通過TCP/IP連接各種客戶端,如MS-DOS、WINDOWS 3.X/9X/NT,Apple Macintosh、UNIX等
生產主機無需人工干涉即可自動恢復數據並接管任務
易管理性:
可自動審核伺服器和應用程序的工作狀態
可建立高可用性的應用程序、文件共享、列印請求等
可靈活設置應用程序和數據的恢復策略
簡單操作即可進行應用程序的離線,重新再線,伺服器間的遷移。
目前,WINDOWS 2000 Advanced Server與WINDOWS 2000 DataCenter Server都集成有更先進集群技術。
其它的網路操作系統平台上也有許多集群軟體,比如:
基於novell平台的集群軟體有Novell HA Server、Novell SFT III
基於sco UNIX平台的集群軟體有Sentinel集群軟體
基於Linux平台的集群軟體有TurboCluster
七、集群技術的發展趨勢
集群技術隨著伺服器硬體系統與網路操作系統的發展將會在可用性、高可靠性、系統冗餘等方面逐步提高。未來的集群可以依靠集群文件系統實現對系統中的所有文件、設備和網路資源的全局訪問,並且生成一個完整的系統映像。這樣,無論應用程序在集群中的哪台伺服器上,集群文件系統允許任何用戶(遠程或本地)都可以對這個軟體進行訪問。任何應用程序都可以訪問這個集群任何文件。甚至在應用程序從一個節點轉移到另一個節點的情況下,無需任何改動,應用程序就可以訪問系統上的文件。
在今天,利用伺服器的集群技術,通過周密計劃和網路維護,系統破壞的機率是非常小的。所以,企業伺服器的穩定必須使用集群技術。
8、如何最快搭建LINUX伺服器集群
1.2.並行技術
這是一個非常簡單的建造四節點的小集群系統的例子,它是構建在Linux操作系統上,通過MPICH軟體包實現的,希望這個小例子能讓大家對集群系統的構建有一個最基本的了解。
2.使用MPICH構建一個四節點的集群系統
這是一個非常簡單的建造四節點的小集群系統的例子,它是構建在Linux操作系統上,通過MPICH軟體包實現的,希望這個小例子能讓大家對集群系統的構建有一個最基本的了解。
2.1 所需設備
1).4台採用Pentium II處理器的PC機,每台配
置64M內存,2GB以上的硬碟,和EIDE介面的光碟驅動器。
2).5塊100M快速乙太網卡,如SMC 9332 EtherPower 10/100(其中四塊卡用於連接集群中的結點,另外一塊用於將集群中的其中的一個節點與其它網路連接。)
3).5根足夠連接集群系統中每個節點的,使用5類非屏蔽雙絞線製作的RJ45纜線
4).1個快速乙太網(100BASE-Tx)的集線器或交換機
5).1張Linux安裝盤
2.2 構建說明
對計算機硬體不熟的人,實施以下這些構建步驟會感到吃力。如果是這樣,請找一些有經驗的專業人士尋求幫助。
1. 准備好要使用的採用Pentium II處理器的PC機。確信所有的PC機都還沒有接上電源,打開PC機的機箱,在准備與網路上的其它設備連接的PC機上安裝上兩塊快速乙太網卡,在其它的 PC機上安裝上一塊快速乙太網卡。當然別忘了要加上附加的內存。確定完成後蓋上機箱,接上電源。
2. 使用4根RJ45線纜將四台PC機連到快速乙太網的集線器或交換機上。使用剩下的1根RJ45線將額外的乙太網卡(用於與其它網路相連的那塊,這樣機構就可以用上集群)連接到機構的區域網上(假定你的機構區域網也是快速乙太網),然後打開電源。
3. 使用LINUX安裝盤在每一台PC機上安裝。請確信在LINUX系統中安裝了C編譯器和C的LIB庫。當你配置TCP/IP時,建議你為四台PC分別指定為192.168.1.1、192.168.1.2、192.168.1.3、192.168.1.4。第一台PC為你的伺服器節點(擁有兩塊網卡的那台)。在這個伺服器節點上的那塊與機構區域網相連的網卡,你應該為其指定一個與機構區域網吻合的IP地址。
4.當所有PC都裝好Linux系統後,編輯每台機器的/etc/hosts文件,讓其包含以下幾行:
192.168.1.1 node1 server
192.168.1.2 node2
192.168.1.3 node3
192.168.1.4 node4
編輯每台機器的/etc/hosts.equiv文件,使其包含以下幾行:
node1
node2
node3
node4
$p#
以下的這些配置是為了讓其能使用MPICH』s p4策略去執行分布式的並行處理應用。
1. 在伺服器節點
,建一個/mirror目錄,並將其配置成為NFS伺服器,並在/etc/exports文件中增加一行:
/mirror node1(rw) node2(rw) node3(rw) node4(rw)
2. 在其他節點上,也建一個/mirror目錄,關在/etc/fstab文件中增加一行:
server:/mirror /mirror nfs rw,bg,soft 0 0
3. /mirror這個目錄從伺服器上輸出,裝載在各個客戶端,以便在各個節點間進行軟體任務的分發。
4. 在伺服器節點上,安裝MPICH。MPICH的文檔可在
5.任何一個集群用戶(你必須在每一個節點新建一個相同的用戶),必須在/mirror目錄下建一個屬於它的子目錄,如 /mirror/username,用來存放MPI程序和共享數據文件。這種情況,用戶僅僅需要在伺服器節點上編譯MPI程序,然後將編譯後的程序拷貝到在/mirror目錄下屬於它的的子目錄中,然後從他在/mirror目錄下屬於它的的子目錄下使用p4 MPI策略運行MPI程序。
2.3 MPICH安裝指南
1.如果你有gunzip,就d下載mpich.tar.gz,要不然就下載mpich.tar.Z。你可以到http://www.mcs.anl.gov/mpi/mpich/downloa下載,也可以使用匿名FTP到ftp.mcs.anl.gov的pub/mpi目錄拿。(如果你覺得這個東西太大,你可以到pub/mpi/mpisplit中取分隔成塊的幾個小包,然後用cat命令將它們合並)
2.解壓:gunzip ;c mpich.tar.gz tar xovf-(或zcat mpich.tar.Z tar xovf-)
3.進入mpich目錄
4.執行:./configure為MPICH選擇一套適合你的實際軟硬體環境的參數組,如果你對這些默認選擇的參數不滿意,可以自己進行配置(具體參見MPICH的配置文檔)。最好選擇一個指定的目錄來安裝和配置MPICH,例如:
./configure -prefix=/usr/local/mpich-1.2.0
5.執行:make >&make.log 這會花一段較長的時間,不同的硬體環境花的時間也就不同,可能從10分鍾到1個小時,甚至更多。
6.(可選)在工作站網路,或是一台單獨的工作站,編輯mpich/util/machines/machines.xxx(xxx是MPICH對你機器體系結構取的名稱,你能很容易的認出來)以反映你工作站的當地主機名。你完全可以跳過這一步。在集群中,這一步不需要。
7.(可選)編譯、運行一個簡單的測試程序:
cd examples/basic
make cpi
ln ;s ../../bin/mpirun mpirun
./mpirun ;np 4 cpi
此時,你就在你的系統上運行了一個MPI程序。
8.(可選)構建MPICH其餘的環境,為ch_p4策略使
用安全的服務會使得任何啟動速度加快,你可以執行以下命令構建:
make serv_p4
(serv_p4是一個較新的P4安全服務的版本,它包含在MPICH 1.2.0版中),nupshot程序是upshot程序的一個更快版本,但他需要tk 3.6版的源代碼。如果你有這個包,你就用以下命令可以構建它:
make nupshot
9.(可選)如果你想將MPICH安裝到一個公用的地方讓其它人使用它,你可以執行:
make install 或 bin/mpiinstall
你可以使用-prefix選項指定MPICH安裝目錄。安裝後將生成include、lib、bin、sbin、www和man目錄以及一個小小的示例目錄,
到此你可以通告所有的用戶如何編譯、執行一個MPI程序。
9、SQLSERVER怎麼搭建伺服器集群實現負載均衡
很多組織機構慢慢的在不同的伺服器和地點部署SQL Server資料庫——為各種應用和目的——開始考慮通過SQL Server集群的方式來合並。
將SQL Server實例和資料庫合並到一個中心的地點可以減低成本,尤其是維護和軟硬體許可證。此外,在合並之後,可以減低所需機器的數量,這些機器就可以用於備用。
當尋找一個備用,比如高可用性的環境,企業常常決定部署Microsoft的集群架構。我常常被問到小的集群(由較少的節點組成)SQL Server實例和作為中心解決方案的大的集群哪一種更好。在我們比較了這兩個集群架構之後,我讓你們自己做決定。
什麼是Microsoft集群伺服器
MSCS是一個Windows Server企業版中的內建功能。這個軟體支持兩個或者更多伺服器節點連接起來形成一個「集群」,來獲得更高的可用性和對數據和應用更簡便的管理。MSCS可以自動的檢查到伺服器或者應用的失效,並從中恢復。你也可以使用它來(手動)移動伺服器之間的負載來平衡利用率以及無需停機時間來調度計劃中的維護任務。
這種集群設計使用軟體「心跳」來檢測應用或者伺服器的失效。在伺服器失效的事件中,它會自動將資源(比如磁碟和IP地址)的所有權從失效的伺服器轉移到活動的伺服器。注意還有方法可以保持心跳連接的更高的可用性,比如站點全面失效的情況下。
MSCS不要求在客戶計算機上安裝任何特殊軟體,因此用戶在災難恢復的經歷依賴於客戶-伺服器應用中客戶一方的本質。客戶的重新連接常常是透明的,因為MSCS在相同的IP地址上重啟應用、文件共享等等。進一步,為了災難恢復,集群的節點可以處於分離的、遙遠的地點。
在集群伺服器上的SQL Server
SQL Server 2000可以配置為最多4個節點的集群,而SQL Server 2005可以配置為最多8個節點的集群。當一個SQL Server實例被配置為集群之後,它的磁碟資源、IP地址和服務就形成了集群組來實現災難恢復。
SQL Server 2000允許在一個集群上安裝16個實例。根據在線幫助,「SQL Server 2005在一個伺服器或者處理器上可以支持最多50個SQL Server實例,」但是,「只能使用25個硬碟驅動器符,因此如果你需要更多的實例,那麼需要預先規劃。」
注意SQL Server實例的災難恢復階段是指SQL Server服務開始所需要的時間,這可能從幾秒鍾到幾分鍾。如果你需要更高的可用性,考慮使用其他的方法,比如log shipping和資料庫鏡像。
單個的大的SQL Server集群還是小的集群
下面是大的、由更多的節點組成的集群的優點:
◆更高的可用新(更多的節點來災難恢復)。
◆更多的負載均衡選擇(更多的節點)。
◆更低廉的維護成本。
◆增長的敏捷性。多達4個或者8個節點,依賴於SQL版本。
◆增強的管理性和簡化環境(需要管理的少了)。
◆更少的停機時間(災難恢復更多的選擇)。
◆災難恢復性能不受集群中的節點數目影響。
下面是單個大的集群的缺點:
◆集群節點數目有限(如果需要第9個節點怎麼辦)。
◆在集群中SQL實例數目有限。
◆沒有對失效的防護——如果磁碟陣列失效了,就不會發生災難恢復。
◆使用災難恢復集群,無法在資料庫級別或者資料庫對象級別,比如表,創建災難恢復集群。
虛擬化和集群
虛擬機也可以參與到集群中,虛擬和物理機器可以集群在一起,不會發生問題。SQL Server實例可以在虛擬機上,但是性能可能會受用影響,這依賴於實例所消耗的資源。在虛擬機上安裝SQL Server實例之前,你需要進行壓力測試來驗證它是否可以承受必要的負載。
在這種靈活的架構中,如果虛擬機和物理機器集群在一起,你可以在虛擬機和物理機器之間對SQL Server進行負載均衡。比如,使用虛擬機上的SQL Server實例開發應用。然後在你需要對開發實例進行壓力測試的時候,將它災難恢復到集群中更強的物理機器上。
集群伺服器可以用於SQL Server的高可用性、災難恢復、可擴展性和負載均衡。單個更大的、由更多的節點組成的集群往往比小的、只有少數節點的集群更好。大個集群允許更靈活環境,為了負載均衡和維護,實例可以從一個節點移動到另外的節點。
10、如何建立伺服器集群及相關問題
集群准備工作N多,看你的具體需求而定,一般情況如下:
1、節點伺服器,域,節點伺服器必須在同一域內;
2、共享存儲,最次也得一個NAS吧;
3、節點伺服器的雙網卡,共享存儲一塊,伺服器通訊一塊;
4、域相關設置,比如集群管理帳戶等;
具體安裝比較簡單,add feature(添加功能),集群功能。
安裝後需要先驗證安裝,開始菜單--〉管理工具--〉故障轉移集群管理,驗證過程中輸入節點伺服器IP或者域名(域內DNS注冊以後)--〉運行全部測試,最後查看報告,根據報告修改、配置集群。一切正常以後,開始正式配置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