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P2P Searcher3.5 一直顯示伺服器正在連接,不知道怎麼弄。。 求大神解決
原因有兩條:
1,看一下你的網路環境,是自己家裡,還是公司,如果路由器端被禁止了BT或者p2p服務就是不可以用的。
2,有時候你搜索的關鍵字活躍度不高,就是沒有顯示,還有一個小竅門就是如果鍵入關鍵字之後沒有搜出資源你就等上一會有時候突然就冒出來了,實在沒有就退出程序重新搜。(注意要在不同的時段去試,上午,下午,晚上)。
總之,p2p searcher 是非常強大的搜索神器,不過大部分的資源下載速度不怎麼快,要配上一個會員迅雷ID. 能夠進行離線下載和高速通道下載才有比較好的效果。
2、P2P是什麼東西? 埠又是什麼? 謝謝高手
先說說我的見解,後面是別人曾經的最佳答案。
一般的文件傳輸/瀏覽網頁/下載軟體都是從你的電腦訪問伺服器,p2p技術則是伺服器只告訴你哪些人保留著這份文件,你則逐個與這些人建立連接,同時下載。好處:伺服器壓力變小,我們可以下得更快。
埠是p2p中相對比較特殊的部分,非p2p時,我們訪問網頁是連接伺服器的80埠,而p2p情況下,其他人並不開放特定埠,我們需要和他連接時,則要通過p2p協議協商,否則雙方無法連接。
P2P是英文Peer-to-Peer(對等)的簡稱,又被稱為「點對點」。「對等」技術,是一種網路新技術,依賴網路中參與者的計算能力和帶寬,而不是把依賴都聚集在較少的幾台伺服器上。P2P還是英文Point to Point (點對點)的簡稱。它是下載術語,意思是在你自己下載的同時,自己的電腦還要繼續做主機上傳,這種下載方式,人越多速度越快但缺點是對硬碟損傷比較大(在寫的同時還要讀),還有對內存佔用較多,影響整機速度。
參考資料:http://ke.baidu.com/view/3280.htm?fr=ala0_1_1
3、p2psearcher 3.5為什麼一直都是伺服器正在連接?
1.看一下你的網路環境,是自己家裡,還是公司,如果路由器端被禁止了BT或者p2p服務就是不可以用的。
2.有時候你搜索的關鍵字活躍度不高,就是沒有顯示,還有一個小竅門就是如果鍵入關鍵字之後沒有搜出資源你就等上一會有時候突然就冒出來了,實在沒有就退出程序重新搜。(注意要在不同的時段去試,上午,下午,晚上)。
總之,p2p searcher 是非常強大的搜索神器,不過大部分的資源下載速度不怎麼快,要配上一個會員迅雷ID. 能夠進行離線下載和高速通道下載才有比較好的效果。
4、P2P軟體需要伺服器的嗎
需要 提供穿透NAT的外網地址和埠
和下載資源的下載情況 才能實現資源共享
5、如何在內網內架設P2P伺服器?
MYBT3.0。搜一下,很方便,傻瓜式操作
6、如何架設自己的P2P電影伺服器
P2P目前最火的應用就是炒得沸沸揚揚的BT下載. 架設BT伺服器的軟體推薦MyBT,可以到http://bt.1he.net/mybt-server.exe下載。安裝MyBT之後需要進入後台服務和設置主目錄。MyBT預設使用c:\mybt\upload作為BT發布主目錄和上傳種子文件目錄。所有設置完成後,你可以以超級用戶身份啟動控制台窗口,成功登錄BT伺服器後,URL地址為http://localhost:6969/index.html。接下所需要做的就是上傳*.torrent文件,創建時注意將索引伺服器的地址設置為與上相同,如果你有固定IP地址的話,可以將localhost更改為IP地址即可。
7、P2P伺服器是什麼?
P2P是peer-to-peer的縮寫,peer在英語里有"(地位、能力等)同等者"、"同事"和"夥伴"等意義。這樣一來,P2P也就可以理解為"夥伴對夥伴"的意思,或稱為對等聯網。目前人們認為其在加強網路上人的交流、文件交換、分布計算等方面大有前途。 許多基於P2P技術的軟體,如BT,eMule,P2P網路電視ppstream和pplive等,說白了就是你從我這兒下載,同時我從你那下載.
速度比普通的快。
8、Client/Server模式與P2P模式的區別是什麼?畫圖表示
1 P2P的概念
P2P的全稱為peer to peer,它是近年來興起的在Internet上實施網路應用的新模式。對於P2P,目前存在著許多不盡相同的定義,其中IBM的解釋如下:
P2P系統是由若干互聯協作的計算機構成,且至少具有如下特徵之一:系統依存於邊緣化(非中央式伺服器)設備的主動協作,每個成員直接從其他成員而不是從伺服器的參與中受益;系統成員同時扮演伺服器與客戶機兩種角色;系統應用的用戶能夠意識到彼此的存在,並構成一個虛擬或實際的群體。
Internet上的傳統應用模式為Client/Server模式,而P2P則可視為是Client/Server模式的一種變更,但兩者在工作模式上有著明顯的區別。本文將在描述Client/Server及P2P工作模式的基礎上,對二者在實際應用中的各項性能進行對比。
2 Client/Server的工作模式
在基於Client/Server模式的應用系統中,伺服器是整個應用系統的資源存儲、用戶管理以及數據運算的中心,而每台客戶機也各自具有一定的處理功能,兩者相互配合共同實現完整的應用。
在Client/Server模式中,客戶機與伺服器處在完全不同的角色中,其工作模式如下:
(1) 客戶機向服務期發送請求
(2) 伺服器收到請求,對請求進行處理
(3) 伺服器將處理結果返回給客戶機
(4) 客戶機收到結果,將其以一定格式形成界面表示。
依據其工作模式可知,在Client/Server模式中,客戶機對伺服器有相當程度的依賴性,絕大部分的運算工作由伺服器完成,而客戶機則主要完成請求的傳遞以及界面的表示,伺服器與客戶機分工不同,界限明顯。
3 P2P的工作模式
與Client/Server模式相比,在實施P2P的系統中,伺服器與客戶端的界限消失或者淡化,系統中每個參與應用的節點均可以以「平等」的方式共享其他節點的共享資源,如cpu 、存儲空間等。在P2P系統中,實體一般同時扮演兩種角色:客戶機和伺服器。
從結構上看,P2P系統是分布式的,目前存在兩類P2P系統:混雜P2P系統與純粹P2P系統,前者由客戶機與中央伺服器構成,其典型案例為Napster,後者則完全由客戶機構成,其典型案例為Gnutella
。本文將以Napster及Gnutella為例,分析這兩類P2P系統的工作模式。
l Napster(混雜P2P系統)的工作模式
整個系統由客戶機與目錄伺服器(中央伺服器)構成,其工作模式如下:
⑴ 戶機向目錄伺服器發送搜索數據包,請求得到其他客戶機的網路地址。
⑵ 錄伺服器收到數據包後,將其他客戶機的地址發送給該客戶機。
⑶ 客戶機依據這些地址,向其他客戶機發送請求。
⑷ 對方收到請求後,對之進行處理,將結果返回給發送方。
與傳統的Client/Server模式相比,在非純粹的P2P系統中,中央伺服器即目錄伺服器的功能已被極大的削弱,僅為客戶機的定址提供服務,不再承擔主要的運算工作。相反的,系統中的每個客戶機均可以作為伺服器,接受其他客戶機發送的請求,為其他客戶機提供服務,整個系統對中央伺服器的依賴性明顯降低。
l Gnutella(純粹P2P系統)的工作模式
Gnutella系統完全由客戶機構成,下面將以文件下載操作為例對其工作模式進行簡單描述:
⑴ 客戶機2向所有相鄰客戶機1、4、3發送搜索數據包,請求客戶機1、4、3為其提供文件A的下載服務。
⑵ 客戶機1、4、3將客戶機2的搜索數據包轉發給各自相鄰的客戶機5、6、7,該轉發工作將在接到數據包的後續客戶機上持續進行,直至系統中所有客戶機均收到該搜索數據包。
⑶ 客戶機1、3、4、5、6、7對自身數據進行查找,擁有文件A資源的客戶機5、7向客戶機2發送響應數據包。
⑷ 客戶機2接收到響應數據包,依據規則(如:路徑最短規則),選擇叢客戶機7下載文件A。
根據以上的描述可以看出,在純粹的P2P系統中,每個客戶機自身具有發現其他客戶機的能力,客戶機不需要通過目錄伺服器就可以直接獲取其他客戶機的網路地址,從而從根本上擺脫了對中心伺服器的依賴。
4 P2P與Client/Server的性能對比
l 安全性
Client/Server模式:伺服器是整個應用系統的資源存儲、用戶管理以及數據運算中心,只需設立專職的系統管理員,管理伺服器的安全,制定對系統中所有用戶都適合的策略,就能有效地保障整個系統的安全,安全性較高。
P2P模式:每個客戶機都可以作為伺服器,即系統中的每個用戶都可以各自為政,不似Client/Server那樣要受到伺服器的約束,系統的安全管理比較困難。對於P2P,目前尚未有十分行之有效的安全解決方案。
l 資源可維護性
Client/Server模式:共享資源的管理模式為集中式,所有共享資源通常都集中存放在伺服器上,資源的查找更新較為簡單,數據的備份與恢復較易實現,資源可維護性較好。
P2P模式:系統中的任何一台客戶機上均可存在共享資源,資源的查找更新比較復雜,數據備份工作也更為困難,可維護性較差。
l 可擴充性
Client/Server模式:隨著系統的Client數量的增多,服務端所需要的資源消耗也隨之增加,從而導致伺服器性能的不斷下降,並最終制約了client的數目的增長,系統可擴充性較弱。
P2P模式:每個客戶機都具有很強的處理功能,極少依賴或不依賴中央伺服器,因此,向系統中添加客戶機,不會產生因伺服器性能下降而帶來的性能瓶頸問題,系統可擴充性強。
l 可持續性
Client/Server模式:由於大部分運算工作由服務端承擔,當服務端發生故障時,所有客戶端都無法進行正常工作,整個系統將陷於癱瘓之中。
P2P模式:每個客戶機均可作為伺服器,當某台為其他客戶機服務的伺服器故障時,其他客戶機可承擔該伺服器的角色,接管發生故障的伺服器的工作,可持續性高。
l 共享計算性能
Client/Server模式:客戶機共享伺服器的計算能力,但伺服器的計算能力是有限的,隨著客戶機數量的增加,每台客戶機分享到的計算能力也相應的減少,整個系統的性能下降。
P2P模式:每台客戶機的加入都可為系統增加一份計算能力,當越來越多的客戶機加入系統時,整個系統的共享計算性能亦會隨之增長。
l 網路通訊性能
Client/Server模式:網路通訊主要集中在客戶機與伺服器之間,客戶機與客戶機之間一般並無直接交互行為。
P2P模式:對於純粹的P2P系統,客戶機將向系統中的所有節點發送請求包,尋找提供服務的節點,而對於混雜P2P系統,客戶機也將首先訪問中央伺服器,獲取其他客戶機的地址,而後才能進行類似Client/Server模式的客戶機與伺服器的數據通訊。較之Client/Server模式,P2P模式需要佔用更多的網路帶寬,網路通訊更為頻繁。
5 結束語
由於P2P與Client/Server的工作模式不同,造成了兩者在各項性能上的較大差異。在實際應用中,可根據其各自的性能特點,結合實際情況有針對性的選擇系統的工作模式。例如:對於需要強調集中控制、集中管理以及安全性較高的系統,可採用Client/Server模式,而對於強調網路數據的直接共享以及網上直接交互的系統,則應選擇P2P模式。
9、HTTP和P2P是什麼意思?
http://www.microsoft.com/china/index.htm。它的含義如下:
1. http://:代表超文本傳輸協議,通知microsoft.com伺服器顯示Web頁,通常不用輸入;
2. www:代表一個Web(萬維網)伺服器;
3. Microsoft.com/:這是裝有網頁的伺服器的域名,或站點伺服器的名稱;
4. China/:為該伺服器上的子目錄,就好像我們的文件夾;
5. Index.htm:index.htm是文件夾中的一個HTML文件(網頁)。
P2P是peer-to-peer的縮寫,peer在英語里有"(地位、能力等)同等者"、"同事"和"夥伴"等意義。這樣一來,P2P也就可以理解為"夥伴對夥伴"的意思,或稱為對等聯網。目前人們認為其在加強網路上人的交流、文件交換、分布計算等方面大有前途.
簡單的說,P2P直接將人們聯系起來,讓人們通過互聯網直接交互。P2P使得網路上的溝通變得容易、更直接共享和交互,真正地消除中間商。P2P就是人可以直接連接到其他用戶的計算機、交換文件,而不是像過去那樣連接到伺服器去瀏覽與下載。P2P另一個重要特點是改變互聯網現在的以大網站為中心的狀態、重返"非中心化",並把權力交還給用戶。 P2P看起來似乎很新,但是正如B2C、B2B是將現實世界中很平常的東西移植到互聯網上一樣,P2P並不是什麼新東西。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每天都按照P2P模式面對面地或者通過電話交流和溝通。
即使從網路看,P2P也不是新概念,P2P是互聯網整體架構的基礎。互聯網最基本的協議TCP/IP並沒有客戶機和伺服器的概念,所有的設備都是通訊的平等的一端。在十年之前,所有的互聯網上的系統都同時具有伺服器和客戶機的功能。當然,後來發展的那些架構在TCP/IP之上的軟體的確採用了客戶機/伺服器的結構:瀏覽器和Web伺服器,郵件客戶端和郵件伺服器。但是,對於伺服器來說,它們之間仍然是對等聯網的。以email為例,互聯網上並沒有一個巨大的、唯一的郵件伺服器來處理所有的email,而是對等聯網的郵件伺服器相互協作把email傳送到相應的伺服器上去。另外用戶之間email則一直對等的聯絡渠道。
事實上,網路上現有的許多服務可以歸入P2P的行列。即時訊息系統譬如ICQ、AOL Instant Messenger、Yahoo Pager、微軟的MSN Messenger以及國內的OICQ是最流行的P2P應用。它們允許用戶互相溝通和交換信息、交換文件。用戶之間的信息交流不是直接的,需要有位於中心的伺服器來協調。但這些系統並沒有諸如搜索這種對於大量信息共享非常重要的功能,這個特徵的缺乏可能正為什麼即時訊息出現很久但是並沒有能夠產生如Napster這樣的影響的原因之一。
10、p2psearcher為什麼一直連接不上伺服器
版本號要下1.2 或者1。5版本 1.0或者1.1版本不行
版本號下正確的話 要 關閉防火牆 關閉迅雷 等1到兩分鍾 再輸入文字
還不行 換個時間段 都無法連接 那就是你那邊網路不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