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主wins伺服器是什麼?
WINS全稱Windows Internet Name Service,即Windows互聯網名稱服務。它和DNS一樣,都是用來將主機名轉換成IP地址的。但在互聯網解析主機名的是DNS,事實上WINS主要的是用在區域網內緩解網路風暴。
WINS基於計算機的NetBIOS名工作,所以要了解WINS,必須對計算機名、NetBIOS及NetBIOS名有一個初步的認識。
在微軟的系統中,任何一台計算機,不論是否聯網,都必須定義一個不超過15位的字元作為計算機名,該名在系統安裝時指定,如不指定,則由系統隨機生成。設定以後,可在我的電腦—屬性—計算機選項卡(WIN2000以上)或網上鄰居—屬性—標識選項卡中(WINME以下)查看並管理;如果該計算機處於網路環境下,則該計算機名還必須在網路中保證唯一。這個計算機名的存在,是實現NetBIOS的前提。
在區域網發展早期,為在個人機上實現網路能力,MS和IBM合作開發了一套網路協議,認為它如同計算機的BIOS一樣,將成為最基本的網路訪問介面,因此使用了NetBIOS(Network Basic Input/Output System)這個名字。MS就利用NetBIOS介面開發網路伺服器及相應的客戶軟體,後來, 打通NetBIOS和網路物理層的各種具體介面的NetBEUI(NetBIOS Extend User Interface)又開發成功,成為NetBIOS的增強版。它直接控制Token Ring(令牌環)和Ethernet(乙太網)驅動程序,使之只能運行於區域網,其缺點是不支持路由, 要在大型的或路由式的網路間通信,必須使用基於路由的傳輸機制(一般是TCP/IP)加以補充,叫做NetBIOS over TCP/IP(NetBT),意為運行於TCP/IP基礎上的NetBIOS。WIN2000以下的計算機強制使用NetBIOS名;WIN2000以上的計算機為了在網路中和WIN2000以下的計算機保持通信,保留NetBIOS名。
NetBIOS名的前15位沿用計算機名,最後增加一位字元作為後綴,用於標識某種服務或應用程序,所以對同一個計算機名,可以生成多個NetBIOS 名;而同一計算機的多個服務也可以注冊到另一個計算機的NetBIOS名上,均由該後綴加以區分。 WIN2000中專門提供文件和列印機共享的 server服務就是典型的例子,它的後綴是八進制的20。
不難看出,即使沒有WINS伺服器,只要是基於NetBIOS的主機,它們都能夠自己管理自己,其原理如下:
主機A登錄網路時,它將向網路發送注冊廣播6--10次,聲明自身的NetBIOS名稱,確保網內其他主機收到該消息,如果該名與主機B重名,主機B將發出一個包括它自己NetBIOS名稱的廣播包,要求主機A停止注冊,主機A會發出一個負的名稱注冊(negative name registration)廣播作為響應,主機A注冊失敗;如無其他主機反對,A成功注冊。
與此同時,網路上的其它主機也向A發出一個包括自己NetBIOS名稱的廣播包,聲明自己的存在。這在形式上表現為其它主機的網路鄰居窗口在刷新後會出現該主機A的NetBIOS名;而主機A的網路鄰居窗口中也出現了其它主機的NetBIOS名,也就是通常所認為的計算機名。
當主機A聯系主機B時,A廣播一個包含B主機NetBIOS名的地址請求,如果B在線,它將向主機A廣播一個包括自己IP地址的正的名稱查詢(positive name query)消息予以響應,然後A就可以利用這個地址連接到主機B;
當主機A正確關機時,自動發生名稱釋放操作,這時其它主機可以用主機A的名稱登陸網路;但主機A非正常關機時,其它主機的網路鄰居窗口中仍然會有該主機名,雙擊後會出現「找不到網路路徑」的錯誤提示:主機A已經名存實亡。
這種「無組織無紀律」的自我管理,帶來的是通信效率的大大下降:每台主機在登陸和重登陸網路的時候,都將向網路發送廣播;然後所有主機再向它發送廣播;然後主機間要求通信都以廣播的方式進行……,每台主機隨時都在大呼小叫,其巨大的數據流量將造成網路響應速度直線下降,這是最不能接受的網路問題。
所以,必須有一個「老闆」對所有主機的NetBIOS名稱和IP地址進行集中統一的管理和維護,NetBIOS客戶端通過直接與「老闆」進行名稱的注冊、更新、查詢和釋放操作,最大程度的減少了廣播流量。這個「老闆」就是WINS伺服器。
在WINS中,NetBIOS名可以被注冊為唯一的名稱,這時它對應一個IP地址;也可以映射為一個組的名稱,這時它對應多個IP地址。所以准確的說,WINS服務應該叫WINS的NetBIOS 名稱服務,正是它使NetBIOS名稱到地址的解析成為可能。
為更深刻的理解WINS,我們還要說明由NetBT規定的WINS名稱解析的四種方法(又叫nodes,節點):① nodeB:廣播的方法(broadcast);② nodeP:對等的方法(peer-to-peer),直接在WINS伺服器中查詢;③ nodeM:混合的方法(mixed),即聯合使用nodeB和nodeP,默認為B;④ nodeH:另一種混合的方法(hybrid),和nodeM一樣,但默認為nodeP。如果網路中沒有WINS伺服器,則系統默認使用B節點的方法,如前所述;如果系統中至少有一台WINS伺服器,則系統默認使用H節點的方法。
NetBIOS客戶機——即WINS客戶機向WINS伺服器注冊、更新、查詢和釋放的工作流程與DHCP的工作流程異曲同工:都是以租約的形式進行——但在表現形式上更像是老闆與員工之間簽訂用工合同的一幕。仍以客戶機A 和B為例描述如下:
一、 注冊
客戶機A一誒啟動,就向TCP/IP配置中指定的WINS伺服器發送一個名稱查詢請求(請求簽訂合同),要求注冊其NetBIOS名和IP地址,如果WINS在線,它首先檢查自己的資料庫中是否已有該NetBIOS名,如客戶機B與該名同名,則WINS以500毫秒為間隔向B發送三次名稱查詢請求,用以確定B是否仍然還在上班,如收到響應,則向A發出一個負的名稱注冊(negative name registration)。A注冊失敗;如果沒有響應,則A注冊成功,該WINS伺服器會將這一對應關系(重新)記錄在自己的資料庫中,並向該客戶機返回一個注冊成功的消息,其中包括一個指定的生存周期 TTL(Time to Live)——它的存在表明了WINS客戶機只是一個鍾點工,此時合同簽訂成功。
一旦A三次聯系WINS伺服器都失敗的話,意味著WINS伺服器宕機或不可用,這時,如果網路中再無其它的WINS伺服器存在,則又回到了無組織無紀律的洪荒狀態,WINS客戶機會按照上述「廣播」的方式來工作。
二、更新
默認情況下,WINS伺服器資料庫更新時間(合同期限)即TTL是六天,如果到時客戶機沒有發出更新請求(要求續簽合同),名稱注冊即告失效(合同終止),WINS會將該員工從花名冊上刪除,這就是TTL的作用。
所以一般來說,客戶機會在相應的TTL值過去50%也就是三天的時候向伺服器發出一次名稱刷新請求,說明自己還在任勞任怨的繼續上班,當WINS伺服器收到該請求後,即向該客戶機發出包含了一個新的TTL的名稱刷新響應,表示合同已然重簽。
三、 查詢
當A需要聯系B的時候,它首先檢查緩存,看是否有B的NetBIOS名對應IP地址的記錄,如果沒有,則向WINS伺服器發出該NetBIOS名稱的IP查詢請求,要求WINS回應其IP 地址。如果沒有任何WINS伺服器響應,或者某個WINS伺服器發出了一個「Requested Name Does Not Exist」(請求的名稱不存在)消息,客戶機即啟用廣播的方式查找,如果仍未響應,如果有事先的設置,主機A還要盡最後的努力,去查找自己的資料庫文件Lmhost,仍然無效的時候,才善罷甘休。
四、 釋放
如果WINS客戶機A停止某個注冊的網路服務或正常關機的時候,該A即針對注冊的某個服務或者A的NetBIOS名直接向WINS發出一個包括A機IP地址和NetBIOS名稱的釋放請求(要求解除合同)。WINS收到該請求後,先檢查它的資料庫,如果WINS找到了一個對應的記錄,則向A發送一個正的名稱釋放(positive name release)消息作為響應,其中包括了被釋放的NetBIOS名稱和值為0的TTL,同時在資料庫中將這條記錄標記為已經釋放,合同正式解除;
如果WINS沒有找到對應的記錄或者該NetBIOS名被 指向了另一個IP地址,那麼WINS會向A發出一個負的名稱釋放(negative name release)消息作為回應。合同無法解除。
如果A非正常關機,是不會發出名稱釋放消息的,顯然,WINS伺服器的資料庫中就會多出一條「假」記錄,當B向WINS發出A的地址請求時,WINS仍然會向B給出已不存在了的A的地址信息,當然B不可能再通過這個地址聯繫到A,最終會出現超時錯。在B的網路鄰居窗口中,A的存在僅僅證明了A「曾經來過」。
限於篇輻,WINS與DNS的集成、WINS代理以及多個WINS伺服器的管理維護和排故等WINS伺服器的高級應用只有以後再談了。
WINS是老生常談了,希望本文對老資格的網管朋友能溫故知新,對初入道的新網管朋友能有一些幫助。敬請專家指正。
2、主根伺服器和副根伺服器的用處是什麼?
根伺服器主要用來管理互聯網的主目錄,全世界只有13台。
1個為主根伺服器,放置在美國。其餘12個均為輔根伺服器,其中9個放置在美國,歐洲2個,位於英國和瑞典,亞洲1個,位於日本。所有根伺服器均由美國政府授權的互聯網域名與號碼分配機構ICANN統一管理,負責全球互聯網域名根伺服器、域名體系和IP地址等的管理。
這13台根伺服器可以指揮Firefox或互聯網 Explorer這樣的Web瀏覽器和電子郵件程序控制互聯網通信。由於根伺服器中有經美國政府批準的260個左右的互聯網後綴(如.com、.net等)和一些國家的指定符(如法國的.fr、挪威的.no等),美國政府對其管理擁有很大發言權。
訪問網址的時候,要經過一個由網址到IP的轉換過程,這個過程是通過訪問DNS,也就是域名伺服器來完成的。
由於互聯網的發展由美國開始因此美國一直保持著對互聯網域名及根伺服器的控制。
3、主DNs伺服器是什麼意思
主DNS指首選DNS。是相對輔助DNS伺服器而言。
DNS伺服器是計算機域名系統
(Domain
Name
System
或Domain
Name
Service)
的縮寫,它是由域名解析器和域名伺服器組成的。域名伺服器是指保存有該網路中所有主機的域名和對應IP地址,並具有將域名轉換為IP地址功能的伺服器。其中域名必須對應一個IP地址,而IP地址不一定有域名。
域名系統採用類似目錄樹的等級結構。
域名伺服器為客戶機/伺服器模式中的伺服器方,它主要有兩種形式:主伺服器和轉發伺服器。將域名映射為IP地址的過程就稱為「域名解析」。
4、什麼叫主域名伺服器?
主域名伺服器定義:
負責維護一個區域的所有域名信息,是特定的所有信息的權威信息源,數據可以修改。
域名伺服器:
域名伺服器是英文Domain Name Server的縮寫(簡稱DNS),是一種程序,它保存了一張域名(domain name)和與之相對應的IP地址 (IP address)的表,以解析消息的域名。
域名:
域名是Internet上某一台計算機或計算機組的名稱,用於在數據傳輸時標識計算機的電子方位(有時也指地理位置)。
其他類型的域名伺服器介紹:
輔助域名伺服器:
當主域名伺服器出現故障、關閉或負載過重時,輔助域名伺服器作為主域名伺服器的備份提供域名解析服務。輔助域名伺服器中的區域文件中的數據是從另外的一台主域名伺服器中復制過來的,是不可以修改的。
緩存域名伺服器:
從某個遠程伺服器取得每次域名伺服器的查詢回答,一旦取得一個答案就將它放在高速緩存中,以後查詢相同的信息就用高速緩存中的數據回答,緩存域名伺服器不是權威的域名伺服器,因為它提供的信息都是間接信息。
轉發域名伺服器:
負責所有非本地域名的本地查詢。轉發域名伺服器接到查詢請求後,在其緩存中查找,如找不到就將請求依次轉發到指定的域名伺服器,直到查找到結果為止,否則返回無法映射的結果。
5、手機的主伺服器是什麼?
從廣義上講,伺服器是指網路中能對其它機器提供某些服務的計算機系統(如果一個PC對外提供ftp服務,也可以叫伺服器)。
從狹義上講,伺服器是專指某些高性能計算機,能通過網路,對外提供服務。相對於普通PC來說,穩定性、安全性、性能等方面都要求更高,因此在CPU、晶元組、內存、磁碟系統、網路等硬體和普通PC有所不同。
6、什麼是主伺服器和從伺服器
什麼是妻,什麼是妾,什麼又是脾,搞清了這個,就搞清了主從了
7、全世界互聯網那13台主伺服器,指什麼?
主伺服器又叫根伺服器
根伺服器
根伺服器主要用來管理互聯網的主目錄,全世界只有13台。1個為主根伺服器,放置在美國。其餘12個均為輔根伺服器,其中9個放置在美國,歐洲2個,位於英國和瑞典,亞洲1個,位於日本。所有根伺服器均由美國政府授權的互聯網域名與號碼分配機構ICANN統一管理,負責全球互聯網域名根伺服器、域名體系和IP地址等的管理。
這13台根伺服器可以指揮Firefox或互聯網 Explorer這樣的Web瀏覽器和電子郵件程序控制互聯網通信。由於根伺服器中有經美國政府批準的260個左右的互聯網後綴(如.com、.net等)和一些國家的指定符(如法國的.fr、挪威的.no等),美國政府對其管理擁有很大發言權。
8、那個主根伺服器和副根伺服器是干什麼用的?
根伺服器
根伺服器主要用來管理互聯網的主目錄,全世界只有13台。1個為主根伺服器,放置在美國。其餘12個均為輔根伺服器,其中9個放置在美國,歐洲2個,位於英國和瑞典,亞洲1個,位於日本。所有根伺服器均由美國政府授權的互聯網域名與號碼分配機構ICANN統一管理,負責全球互聯網域名根伺服器、域名體系和IP地址等的管理。
這13台根伺服器可以指揮Firefox或互聯網 Explorer這樣的Web瀏覽器和電子郵件程序控制互聯網通信。由於根伺服器中有經美國政府批準的260個左右的互聯網後綴(如.com、.net等)和一些國家的指定符(如法國的.fr、挪威的.no等),美國政府對其管理擁有很大發言權。
訪問網址的時候,要經過一個由網址到IP的轉換過程,這個過程是通過訪問DNS,也就是域名伺服器來完成的.
由於互聯網的發展由美國開始因此美國一直保持著對互聯網域名及根伺服器的控制。
在提供域名解析的多級伺服器中,處於最頂端的是13台域名根伺服器,均由ICANN統一管理。
其中1個為主根伺服器,放置在美國弗吉尼亞州的杜勒斯,其餘12個為輔根伺服器,有9個放置在美國,歐洲有2個,分別位於英國和瑞典,亞洲有1個,位於日本。
但2005年7月1日,美國政府宣布,美國商務部將無限期保留對13台域名根伺服器的監控權。
美國控制了域名解析的根伺服器,也就控制了相應的所有域名,如果美國不想讓人訪問某些域名,就可以屏蔽掉這些域名,使它們的IP地址無法解析出來,那麼這些域名所指向的網站就相當於從互聯網的世界中消失了。
比如,2004年4月,由於「.ly」域名癱瘓,導致利比亞從互聯網上消失了3天。另外,憑借在域名管理上的特權,美國還可以對其他國家的網路使用情況進行監控,例如美國可以對某個國家的某類網站進行流量訪問統計,從中大致分析出該國熱門網站分布情況和網民的訪問喜好等。
9、主域名伺服器和輔域名伺服器區別
主域名伺服器和輔域名伺服器區別為:地址查詢不同、數據存放不同、授權不同。
一、地址查詢不同
1、主域名伺服器:主域名伺服器負責本地域名的地址查詢。
2、輔域名伺服器:輔域名伺服器負責非本地域名的地址查詢。
二、數據存放不同
1、主域名伺服器:主域名伺服器是地址數據的初始來源,並具有向任何一個甚至全部需要其數據的伺服器發布域的信息的功能。
2、輔域名伺服器:輔域名伺服器不是區域源數據存放的地方,通常從域的主DNS伺服器獲得區域數據。
三、授權不同
1、主域名伺服器:主域名伺服器對域中的域名具有最高授權。
2、輔域名伺服器:輔域名伺服器授權用於響應域名的查詢。
10、什麼是主域伺服器,什麼是從域伺服器啊,他們有什麼區別?
主域指的就是主域伺服器,從域也就是從域伺服器相當於備份的伺服器,在主域伺服器出故障的時候替代主域伺服器管理區域網的計算機~~~~域」的真正含義指的是伺服器控制網路上的計算機能否加入的計算機組合 在「域」模式下,至少有一台伺服器負責每一台聯入網路的電腦和用戶的驗證工作,相當於一個單位的門衛一樣,稱為「域控制器(Domain Controller,簡寫為DC)」。 要把一台電腦加入域,僅僅使它和伺服器在網上鄰居中能夠相互「看」到是遠遠不夠的,必須要由網路管理員進行相應的設置,把這台電腦加入到域中。這樣才能實現文件的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