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主機怎麼放光碟?
放光碟的地方叫光碟機 在主機面板上 你應該能看到的 一個小按鈕 一按他就彈出來了 把光碟放上就行了。
是不是你的機器上沒裝光碟機呢?
=========
網吧一般都沒有。
2、台式電腦的主機怎麼插光碟啊
插光碟方法如下:
1,在把光碟放入電腦的時候,通常是帶字的一面朝上,光面對著機芯。當我們將光碟印有文字的一面朝上放入光碟機的時候,若光碟沒有自動運行,可以先打開計算機窗口。
2,找到計算機窗口後,我們點擊滑鼠的左鍵,也就是將計算機點開,如圖:
3,點擊開計算機後,在計算機的頁面里找到「可移動設備」,如圖,看我用紅色圈起來的部分,裡面就有我要播放的光碟文件。
4,將滑鼠移至要播放的文件上,在要播放的光碟文件上點擊滑鼠的右鍵,然後會出現一個工具欄。在那個工具欄裡面找到「自動播放」或者是「打開自動播放」,然後點開。
5,最後,還是出現一個操作欄,如圖,直接點擊要播放的文件即可。(比如說我要播放的是一個關於PPT的光碟,那你看我就點擊了中間的那個PPT文件名)。
6,光碟正常播放開始了。
3、電腦主機上放光碟的地方叫什麼?
光碟機
延伸閱讀:光碟機,電腦用來讀寫光碟內容的機器,也是在台式機和筆記本攜帶型電腦里比較常見的一個部件。隨著多媒體的應用越來越廣泛,使得光碟機在計算機諸多配件中已經成為標准配置。光碟機可分為CD-ROM驅動器、DVD光碟機(DVD-ROM)、康寶(COMBO)、藍光光碟機(BD-ROM)和刻錄機等。
相關鏈接:http://ke.baidu.com/link?url=-h3A6nSxXttryI-
4、台式電腦主機如何放光碟,是不是所有的台式電腦都可以放。
不是所有的台式電腦都可以放光碟,需要有光碟機的台式電腦才能放光碟。
台式電腦放光碟的方法有兩種:
一、光碟一般都是放在機箱正面靠上的位置,如圖所示。點擊光碟機開關按鈕,即可打開光碟機,將光碟放入,再按一次開關即可播放。
二、
1、打開電腦,進入桌面,點擊裡面的我的電腦。
2、進入我的電腦主界面,在裡面可以看到有驅動器,那個就是光碟機的盤符。
3、然後用滑鼠雙擊它。
4、最後會彈出一個插入光碟的提示窗口,將光碟放入,輕推動光碟機盒即可。
5、怎麼給電腦主機安裝光碟機啊?
1)光碟機由數據線和電源線構成,所以你需要:
2)將光碟機裝到機箱內,並用螺絲固定
3)接入光碟機的電源線
4)接入光碟機的數據線,目前主流的光碟機數據線都是串口線,你需要將數據線接入主板的串口介面上,如下圖
6、台式機如何安裝光碟機?
1、卸下電腦主機箱上的擋板,通常在電腦機箱的右側,依靠兩個螺絲固定,用工具擰下來即可。
2、選擇光碟機數據線,一般來說是一根串口SATA的數據線。
3、光碟機後面有兩個介面,較長的是光碟機電源線介面,連接電腦電源(sata供電線),為光碟機供電。另外一個就是光碟機sata數據線介面。這里要注意連接線的安裝,不能強行按壓,防止因為反向安裝對其內部介面造成損壞。其實數據線方向錯了,也插不了。
4、下圖中可以看到主板中的SATA介面,兩個介面都是可以的,一個連接硬碟,另外一個連接光碟機。大多數情況是STAT1連接硬碟,SATA2連接光碟機。
5、sata數據線一端插入主板sata介面,另外一端插入光碟機sata介面。
6、電腦電源中找到如圖的sata供電介面,這種扁平的介面就是連接光碟機的介面。
7、把電源線和光碟機連接一起就行了。
8、連接完成以後,需要去下電腦機箱前面上方的那個塑料擋板,把光碟機插到電腦里。
9、將光碟機用螺絲固定在機箱中,然後將電源線和數據線正確鏈接起來,這樣就安裝完啦。
7、主機裝光碟的地方叫什麼名字啊
哦,那個是 光碟機 下面給你介紹一下光碟機方面的知識,不懂就要問,有什麼好說的,哪個聖人不是由不會到精通的
光碟機的工作原理
激光頭是光碟機的心臟,也是最精密的部分。它主要負責數據的讀取工作,因此在清理光碟機內部的時候要格外小心。激光頭主要包括:激光發生器(又稱激光二極體),半反光棱鏡,物鏡,透鏡以及光電二極體這幾部分。當激光頭讀取碟片上的數據時,從激光發生器發出的激光透過半反射棱鏡,匯聚在物鏡上,物鏡將激光聚焦成為極其細小的光點並打到光碟上。此時,光碟上的反射物質就會將照射過來的光線反射回去,透過物鏡,再照射到半反射棱鏡上。此時,由於棱鏡是半反射結構,因此不會讓光束完全穿透它並回到激光發生器上,而是經過反射,穿過透鏡,到達了光電二極體上面。由於光碟表面是以突起不平的點來記錄數據,所以反射回來的光線就會射向不同的方向。人們將射向不同方向的信號定義為「0」或者「1」,發光二極體接受到的是那些以「0」,「1」排列的數據,並最終將它們解析成為我們所需要的數據。 在激光頭讀取數據的整個過程中,尋跡和聚焦直接影響到光碟機的糾錯能力以及穩定性。尋跡就是保持激光頭能夠始終正確地對准記錄數據的軌道。當激光束正好與軌道重合時,尋跡誤差信號就為0,否則尋跡信號就可能為正數或者負數,激光頭會根據尋跡信號對姿態進行適當的調整。如果光碟機的尋跡性能很差,在讀盤的時候就會出現讀取數據錯誤的現象,最典型的就是在讀音軌的時候出現的跳音現象。所謂聚焦,就是指激光頭能夠精確地將光束打到碟片上並受到最強的信號。當激光束從碟片上反射回來時會同時打到4個光電二極體上。它們將信號疊加並最終形成聚焦信號。只有當聚焦准確時,這個信號才為0,否則,它就會發出信號,矯正激光頭的位置。聚焦和尋道是激光頭工作時最重要的兩項性能,我們所說的讀盤好的光碟機都是在這兩方面性能優秀的產品。目前,市面上英拓等少數高檔光碟機產品開始使用步進馬達技術,通過螺旋螺桿傳動齒輪,使得1/3定址時間從原來85ms降低到75ms以內,相對於同類48速光碟機產品82ms的定址時間而言,性能上得到明顯改善。 而且光碟機的聚焦與尋道很大程度上與碟片本身不無關系。目前市場上不論是正版盤還是盜版盤都會存在不同程度的中心點偏移以及光介質密度分布不均的情況。當光碟高速旋轉時,造成光碟強烈震動的情況,不但使得光碟機產生風噪,而且迫使激光頭以相應的頻率反復聚焦和尋跡調整,嚴重影響光碟機的讀潘小過於使用壽命。在36X-44X的光碟機產品中,普遍採用了全鋼機芯技術,通過重物懸垂實現能量的轉移。但面對每分鍾上萬轉的高速產品,全鋼機芯技術顯得有些無能為力,市場上已經推出了以ABS技術為核心的英拓等光碟機產品。ABS技術主要是通過在光碟托盤下配置一副鋼珠軸承,當光碟出現震動時,鋼珠會在離心力的作用下滾動到質量較輕的部分進行填補,以起到瞬間平衡的作用,從而改善光碟機性能。
光碟機的度盤速度
CD-ROM速度的提升發展非常快,去年24X產品還是主流,如今48X光碟機也已經逐步普及了。值得注意的是,光碟機的速度都是標稱的最快速度,這個數值是指光碟機在讀取碟片最外圈時的最快速度,而讀內圈時的速度要低於標稱值,大約在24X的水平。現在很多光碟機產品在遇到偏心盤、低反射盤時採用階梯性自動減速的方式,也就是說,從48X到32X再到24X/16X,這種被動減速方式嚴重影響主軸馬達的使用壽命。值得慶幸的是,筆者最近倒是在英拓光碟機上找到了「一指降速」的功能設置。按住前控制面板上Eject鍵2秒鍾,光碟機就會直接地從最高速自動減速到16X,避免了機芯器件不必要的磨損,延長了光碟機的使用壽命。同樣,再次按下Eject鍵2秒鍾,光碟機將恢復度盤速度,提升到48X。 此外,緩沖區大小,定址能力同樣起著非常大的作用。筆者認為,以目前的軟體應用水平而言,對光碟機速度的要求並不是很苛刻,48X光碟機產品在一段時間內完全能夠滿足使用需要。因為目前還沒有哪個軟體要求安裝時使用32X以上的光碟機產品。此外,CD-ROM作為數據的存儲介質,使用率遠遠低於硬碟,總沒有誰會將WIN98安裝在光碟上運行吧?
光碟機的容錯能力
相對於讀盤速度而言,光碟機的容錯性顯得更加重要。或者說,穩定的讀盤性能是追求讀盤速度的前提。由於光碟是移動存儲設備,並且碟片的表面沒有任何保護,因此難免會出現劃傷或沾染上雜物質情況,這些小毛病都會影響數據的讀取。為了提高光碟機的讀盤能力,廠商獻計獻策,其中,「人工智慧糾錯(AIEC)」是一項比較成熟的技術。AIEC通過對上萬張光碟的采樣測試,「記錄」下適合他們的讀盤策略,並保存在光碟機BIOS晶元中。以方便光碟機針對偏心盤、低反射盤、劃傷盤進行自動的讀盤策略的選擇。由於光碟的特徵千差萬別,所以目前市面上以英拓為首的少數光碟機產品還專門採用了可擦寫BIOS技術,使得DIYer可以通過在現方式對BIOS進行實時的修改,所以說Flash BIOS技術的採用,對於光碟機整體性能的提高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此外,一些光碟機為了提高容錯能力,提高了激光頭的功率。當光頭功率增大後,讀盤能力確實有一定的提高,但長時間「超頻」使用會使光頭老化,嚴重影響光碟機的壽命。一些光碟機在使用僅三個月後就出現了讀盤能力下降的現象,這就很可能是光頭老化的結果。這種以犧牲壽命來換取容錯性的方法是不可取的。那麼,如何判斷您購買的光碟機是否被「超頻」呢?在購買的時候,你可以讓光碟機讀一張質量稍差的碟片,如果在碟片退出後表面溫度很高,甚至燙手,那就有可能是被「超頻」了。不過也不能排除是光碟機主軸馬達發熱量大的結果。
光碟機的保養維護
大家知道,激光頭是最怕灰塵的,很多光碟機長期使用後,識盤率下降就是因為塵土過多,所以平時不要把托架留在外面,也不要在電腦周圍吸煙。而且不用光碟機時,盡量不要把光碟留在驅動器內,因為光碟機要保持「一定的隨機訪問速度」,所以碟片在其內會保持一定的轉速,這樣就加快了電機老化(特別是塑料機芯的光碟機更易損壞)。另外在關機時,如果劣質光碟留在離激光頭很近的地方,那當電機轉起來後很容易劃傷光頭。
散熱問題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定要注意電腦的通風條件及環境溫度的高低,機箱的擺放一定要保證光碟機保持在水平位置,否則光碟機高速運行時,其中的光碟將不可能保持平衡,將會對激光頭產生致命的碰撞而損壞,同時對光碟的損壞也是致命的,所以在光碟機運行時要注意聽一下發出的聲音,如果有光碟碰撞的噪音請立即調整光碟,光碟機或機箱位置。
光碟機的發展歷史
第一代光碟機:標准型
之所以管第一代光碟機叫做標准型,是因為第一代光碟機制定了很多光碟機的標准,並且沿用至今,比如一張光碟的容量為640Mb(筆者這里稱的光碟制傳統的CD-ROM),光碟機的數據傳輸率為150KB/S,這一標准也奠定了幾倍速光碟機這一光碟機獨特的叫法,比如40倍速光碟機的傳輸速度為150KB/S*40=6000KB/S。筆者手頭正好有那時的一些歷史資料,讓我們再重溫一下。
1991年,由有全球1500家軟體廠商加入的Software-Publishers-Association中的Multimdeia PC Working Group公布第一代MPC(Multimedia-Personal-Computer)規格,帶動了光碟出版品的流行。一張光碟的容量是640MB,光碟機的數據傳輸率為150KB/S(被國際電子工業聯合會定為單倍速光碟機),平均搜尋時間為1秒。隨著市場的不斷需求,硬體技術的不斷增進。1993年,第二代MPC規格問世,光碟機的速度已變成了雙倍速,傳輸率達到了300KB/S,平均搜尋時間為400ms。
400ms的平均尋道時間,300KB/S的傳輸率,640MB的容量,對於目前動輒配一個7200轉、2MB cache,30GB容量的朋友來說可能覺得第一代光碟機速度太慢,容量太小。但要知道第一代光碟機出現的時候還是大家用軟盤作為主要移動拷貝媒介,經常用10多張盤拷貝一個軟體或游戲,然後用2、30分鍾將它裝入機器內,如果其中一張盤有質量問題或拷錯了,整個工夫就白費了。那時候硬碟也只有200MB上下,400MB的硬碟要1700、1800才能買到。筆者還清晰的記得在第一次在朋友家看到他新買的光碟機時,當時的感覺就是無限的游戲和軟體,並且裝起來快截又方便。當然,不久筆者也擁有了自己的第一塊光碟機,新加坡的唯用,倍速,1000多塊。
第一代光碟機的特點是光碟機剛剛出現,制定了光碟機的很多技術標准,作為軟碟機與硬碟交換數據的替代品,增大了容量,提高了速度,極大的提高了效率。那時候國內品牌非常少,比較有代表的品牌象SONY、Philips及新加坡的一些品牌。
第二代光碟機:提速型
筆者劃分的第二代主要是指光碟機從4速發展到24速(32速)這一時間段。因為之後從32速再往高速光碟機發展過程中雖然速度也在提高,但更多的技術發展目標已不在速度上,因此劃入下一代。
光碟機發展了一段時間,由於其相對於軟盤極大的優越性逐漸普及起來,成為裝機時的標准配置。上百MB的軟體、游戲也漸漸多了起來。裝軟體還稍微好一點,裝一遍就完了,玩游戲時經常要從光碟調用數據,此時光碟機讀取速度太慢也逐漸突顯出來,有時候一個游戲走到下一關讀一下數據要讀2、3分鍾,特別是玩仙劍這樣的RPG游戲,經常要在各關之間穿梭,玩一個小時要有20分鍾用來讀盤,這誰受得了,怎麼辦?提速。
此時提速也成為各家廠商技術發展的主要目標,速度從4倍速、8倍速、一直提高到24倍速、32倍速。此時光碟機的支持格式也有發展,1995年夏,Multimdeia PC Working Group公布第三代規格標准。兼容光碟格式包括:CD-Audio、CD-Mode1/2、CD-ROM/XA、photo-CD、CD-R、Video-CD、CD-I等。
這個時間筆者的朋友換了一個ACER 16速的光碟機,使用起來確實感覺快了,還記得筆者那時候打仙劍都喜歡去他那,看著載入數據條"唰"一下的過去了,心情也愉快起來。但速度快了也並不都好,由於光碟轉速太快,噪音變大,發熱量變大。當然產品的問題還是要技術的發展來解決,光碟機也進入了第三代--發展型。
第二代光碟機的特點是光碟機逐漸普及起來,但速度慢的弱點也突出起來,提高速度成為各家製造廠商技術競爭的首要目標。光碟機支持的格式也漸漸多了起來。
市場上主流的依然是洋品牌,象Toshiba、NEC等,出現了一些國產品牌,除acer外其它還沒什麼氣候。
第三代光碟機:發展型
光碟機速度再往上提高,傳輸速度慢的問題已得到很好的解決,但速度提高後所帶來的問題卻漸漸顯現出來。高速度的旋轉會產生震動、噪音和熱能,震動也會使激光頭難以定位,尋道時間加長,並容易與激光頭發生碰撞,刮花激光頭;產生的熱能會影響光碟上的化學介質,影響激光頭的准確定位,延長尋道時間;引起的噪音會使人精神上產生不爽的效果,容易疲勞。
針對這些問題,各個不同的生產廠家也推出了相應改善的技術:NEC公司在四角上安裝懸浮式減震橡膠;Acer公司採用懸掛技術和香蕉減震支架;Lite-on採用懸浮承載技術;Asus公司採用先進的雙重動態懸掛系統……
這一階段值得一提的是很多國內廠商發展起來,以其完善的品質、低廉的價格受到消費者得青睞,成為市場的主流。
第三代的特點是速度已不是各廠商發展技術的主要目標,大家紛紛推出新技術,使光碟機讀盤更穩定,發熱量更低,工作起來更安靜,壽命更長。國內廠商發展起來,成為市場主流。
市場上洋品牌及台灣品牌份額有一定減少,許多國內品牌崛起,象奧美嘉\源興、大白鯊、美達等等。
第四代光碟機:完美型
又經過幾年的發展,光碟機的技術已經趨於成熟,各家廠商的產品雖然可能採用的技術略有不同,但產品品質卻都臻於完善,甚至說完美,表現在糾錯率更強,傳輸速度更快,工作起來更穩定、更安靜、發熱量更低。
光碟機的故障維修
故障現象:當光碟機出現問題時,一般表現為光碟機的指示燈不停地閃爍、不能讀盤或讀盤性能下降;光碟機盤符消失。光碟機讀盤時藍屏死機或顯示「無法訪問光碟,設備尚未准備好」等提示框等。
1.光碟機連接不當造成
光碟機安裝後,開機自檢,如不能檢測到光碟機,則要認真檢查光碟機排線的連接是否正確、牢靠,光碟機的供電線是否插好。如果自檢到光碟機這一項時出現畫面停止,則要看看光碟機(主、從)跳線是否無誤。
提醒:光碟機盡量不要和硬碟連在同一條數據線上。
2.內部接觸問題
如果出現光碟機卡住無法彈出的情況,可能就是光碟機內部配件之間的接觸出現問題,大家可以嘗試如下的方法解決:將光碟機從機箱卸下並使用十字螺絲刀拆開,通過緊急彈出孔彈出光碟機托盤,這樣你就可以卸掉光碟機的上蓋和前蓋。卸下上蓋後會看見光碟機的機芯,在托盤的左邊或者右邊會有一條末端連著托盤馬達的皮帶。你可以檢查此皮帶是否干凈,是否有錯位,同時也可以給此皮帶和連接馬達的末端上油。另外光碟機的托盤兩邊會有一排鋸齒,這個鋸齒是控制托盤彈出和縮回的。請你給此鋸齒上油,並看看它有沒有錯位之類的故障。如果上了油請將多餘的油擦去,然後將光碟機重新安裝好,最後再開機試試看。
提醒:不過由於這種維修比較專業,建議大家最好找專業人士修理。
3.CMOS設置的問題
如果開機自檢到光碟機這一項時出現停止或死機的話,有可能是CMOS設置中的光碟機的工作模式設置有誤所致。一般來說,只要將所有用到的IDE介面設置為「AUTO」,就可以正確地識別光碟機工作模式了。對於一些早期的主板或個別現象則需要進行設置。
4.驅動的問題
在Windows系統中,當主板驅動因病毒或誤操作而引起丟失時,會使IDE控制器不能被系統正確識別,從而引起光碟機故障,這時我們只要重新安裝主板驅動就可以了。
另外,當一個光碟機出現驅動重復或多次安裝等誤操作時會使Windows識別出多個光碟機,這會在Windows啟動時發生藍屏現象。我們只要進入Windows安全模式(點選「我的電腦→屬性→CD-ROM」)刪除多出的光碟機就解決了。
5.光碟機不支持DMA
早期的光碟機可能不支持DMA,可以將光碟機的DMA介面關閉以免造成不兼容等現象。完成設置後,按下「確定」按鈕,重新啟動電腦即可。
DMA介面光碟機與主板不兼容時,也應關閉DMA。如果你真想發揮一下光碟機DMA所帶來的性能的話,建議升級主板的BIOS或光碟機的固件(Firmware)。另外,光碟機使用久後,會出現讀盤不穩定的現象,我們可以試著關閉DMA,以降低性能,提高穩定性。
6.虛擬光碟機發生沖突
我們在安裝光碟機的同時,一般會裝個虛擬光碟機使用。但安裝虛擬光碟機後,有時會發現原來的物理光碟機「丟失」了,這是由於硬體配置文件設置的可用盤符太少了。解決方法:用Windows自帶的記事本程序打開C盤根目錄下的「Config.sys」文件,加入「LASTDRIVE=Z」,保存退出,重啟後即可解決問題。
在安裝雙光碟機的情況下安裝低版本的「虛擬光碟」後,個別情況會表現為有一個或兩個物理光碟機「丟失」!建議:換個高版本的或其它虛擬光碟機程序。
7.激光頭老化造成
排除了灰塵造成的原因,如果光碟機還不能讀盤很可能是「激光頭」老化了,這時就要調整光碟機激光頭附近的電位調節器,加大電阻改變電流的強度使發射管的功率增加,提高激光的亮度,從而提高光碟機的讀盤能力。
提醒:大家用小螺絲刀順時針調節(順時針加大功率、逆時針減小功率),以5度為步進進行調整,邊調邊試直到滿意為止。切記不可調節過度,否則可能出現激光頭功率過大而燒毀的情況.
光碟機的安裝方法
光碟驅動器(光碟機)是一個結合光學、機械及電子技術的產品。在光學和電子結合方面,激光光源來自於一個激光二極體,它可以產生波長約0.54-0.68微米的光束,經過處理後光束更集中且能精確控制,光束首先打在光碟上,再由光碟反射回來,經過光檢測器捕獲信號。光碟上有兩種狀態,即凹點和空白,它們的反射信號相反,很容易經過光檢測器識別。檢測器所得到的信息只是光碟上凹凸點的排列方式,驅動器中有專門的部件把它轉換並進行校驗,然後我們才能得到實際數據。光碟在光碟機中高速的轉動,激光頭在司服電機的控制下前後移動讀取數據。
在光碟機上,數據傳輸速度到底有多快呢?我們平常說的32速、24速等就是指光碟機的讀取速度。在制定CD-ROM標准時,把150K位元組/秒的傳輸率定為標准,後來驅動器的傳輸速率越來越快,就出現了倍速、四倍速直至現在的24倍速、32倍速或者更高,32倍速驅動器理論上的傳輸率應該是:150×32= 4,800K位元組/秒,當然在實際的情況是達不到這么高的。 除了傳輸率外,平均查找時間是衡量光碟機的另一指標,倍速光碟機的平均查找時間約為400毫秒,現在最快的光碟機平均查找時間約為120毫秒。從光碟上讀出的數據先存在緩沖區或高速緩存里,然後再以很高的速度傳輸到計算機上。多媒體計算機要求光碟機至少有64K的高速緩存,現在的光碟機一般有256K。
光碟機的安裝是比較簡單的。它和硬碟的安裝很相似。對於IDE光碟機,一個主要的問題是設置主盤和副盤,一般在光碟機上都標明了跳線方式,MA表示主盤,SL表示副盤。一般情況下,我們把光碟機設置為副盤,把它與硬碟接在同一條數據線上;在光碟機設成主盤的情況下,你可以單獨為它接一根數據線,把它連接到主板的副IDE口上。在連接數據線時,要注意介面的方向。另外有一個容易出問題的地方是CD音頻線的連接,光碟機的CD音頻介面一般有4根針,分別是左右聲道和兩個地線,R代表右聲道,L代表左聲道,G代表地線。在音效卡上也有一個類似的插座,它接收光碟機的CD音頻信號並把它放大輸出到「Speaker」孔。CD音頻線有3芯或4芯,4芯的只是多了一個地線而已。在連接音頻線時,注意光碟機和音效卡的左右聲道和地線要對應,否則可能出現問題,如放CD時只有一個喇叭響等。
8、台式電腦主機放光碟的按鈕在哪裡
在我的電腦裡面,過程圖解如下:
1,在桌面上找到我的電腦。
2,然後看到各磁碟下,點擊DVD那個盤,雙擊即可。
放光碟方法如下:
1,打開光碟機。在光碟機的盤符上點右鍵,在出現的下拉菜單上點擊「彈出」。或者直接按電腦光碟機的打開按鈕,光碟機就會自動跳出來。
2,放進光碟。把光碟放到光碟機的托盤架上,光碟的中心對准光碟機支架的中心,在中心光碟與光碟機支架相吻合的地方輕輕用力按壓,把光碟固定在光碟機的支架上。
3,關閉光碟機。在「我的電腦」光碟機的盤符上點右鍵,點擊「關閉」。如果你的電腦不支持右鍵關閉光碟機,那就按光碟機的開關,直接關閉光碟機,不建議把光碟機支架直接推進光碟機內,長時間可能造成支架傾斜。
4,找到光碟。等一會兒,等光碟機讀取光碟,這時候光碟機的盤符上一般會顯示光碟的標志,證明讀取成功。我們可以打開光碟看其中的內容了。
9、請問我的電腦主機可以裝光碟嗎?
如果主板上有空著的SATA插口,就可添加安裝。如果沒有,可以購買一個移動光碟機(或刻錄機),用U盤介面連接後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