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怎麼安裝電腦主機電源圖解
將電腦電源與電腦主板連接,只要注意電源插頭與主板插座的勾卡方向在一個面上即可。電腦主板ATX電源插座是一個24針的電源插座,在CPU附近還有一個單獨為CPU供電的電源插座,只要將這兩組主板電源插座插好,電腦就可以工作。
2、怎樣安裝電腦主機圖
很多朋友現在裝機可能都是去電腦城一談單子,錢一交,看著裝機員把機器裝好就算是完成一次裝機了。其實認真的裝好一台機器也不是一件那麼容易的事兒,感謝滄者極限網站為我們帶來這篇文章,現在很少看到這么詳細的裝機教學了,推薦大家去原網站瀏覽這篇文章為他們增加一些PV作為支持。新手教學!如何組裝一台PC主機 應該沒有人一開始就什麼都會,每個人都有剛入門的時候,自己組裝計算機其實是蠻有趣的事情,尤其是組裝的過程,把一些零組件組合在一起,插電後等待開機B一聲時的感動。記得15年前為了是玩游戲不用一直換軟碟片,第一次買的零組件是一顆20MB的Seagate硬碟,邊摸邊看書,也莫名的裝好且格式化,看著吞食天地在換地圖時沒有一點兒停頓,差點沒感動到眼淚掉下來,也開始了硬體DIY的不歸路。可能只是比較主觀的看法,DIY市場似乎有越來越走弱的感覺,大者恆大一線大廠不斷以價格戰打壓二、三線,集中商圈好象也沒有十年前各大品牌林立的光景,價格競爭的關系也只是其一,至於如何就不深入探討,似乎有點偏離了主題,如果你是新手或是剛入門的玩家這篇文章也許有那麼點幫助,至於資深老鳥們,關於錯誤或建議也請予指教。計算機主機的基本構造 計算機主機最基本的配備有主板、CPU、內存、顯示卡、電源供應器,有了這些東西,最基本你就可以開機看到BIOS,不過還需要儲存設備(硬碟、光碟、軟盤、隨身碟...等等)才有辦法執行操作系統或是應用軟體,為了讓計算機看起來像是計算機以及安全性考量,機箱是一般使用者必備的,不過此時應該有許多人納悶,討論區裡面的玩家測試幾乎都不用機箱的,嗯!那些叔叔是有練過的喔,通常是為了測試時的拆裝簡便,如果你的計算機是要跟一般正常人一樣使用,那就別省這個錢吧。如何選購適合自己的計算機? 計算機的規格相當的多,但是要如何選購?預算絕對是第一考量,依照以往的經驗,在集中市場(光華、NOVA、電子街...等等)比較便宜的主機大概是在台幣一萬元左右(不含屏幕),現在內存跟CPU降蠻多的,可能還要更低,通常這類的主機皆為內建顯示居多(可省下顯示卡的費用),可能就不考量能否玩3D的游戲,以文書、上網、一般影音為考量,其實最便宜的主機應當都是綽綽有餘,如果您想要玩3D游戲,建議不要買內建顯示的主板,可以多買一張中階或以上的顯示卡,最近才上市的8500GT大概是在三千出頭台幣就有了,一台可以玩3D游戲且還算順暢的最低預算應該是落在台幣一萬三千左右,其它的細項選購就不再這邊一一贅述,關於這部份有問題的也可以在新手發問區留言,保證可以尋求到解答。以下是參與這次組裝教學的零組件列表CPU:AMD Sempron 3000+ CPU散熱器:CPU盒裝內附原廠風扇內存:DDRII 667 1GBx2 主板:MSI K9AGM2 顯示卡:主板內建顯示硬碟:HITACHI SATAII 160G 光碟機:NEC 16X DVD-RW 電源供應器:台達350W 除了上述這些東西,你還需要一把大小長短適中且好轉的十字螺絲起子,還有平坦的桌面。
很多朋友現在裝機可能都是去電腦城一談單子,錢一交,看著裝機員把機器裝好就算是完成一次裝機了。其實認真的裝好一台機器也不是一件那麼容易的事兒,感謝滄者極限網站為我們帶來這篇文章,現在很少看到這么詳細的裝機教學了,推薦大家去原網站瀏覽這篇文章為他們增加一些PV作為支持。新手教學!如何組裝一台PC主機 應該沒有人一開始就什麼都會,每個人都有剛入門的時候,自己組裝計算機其實是蠻有趣的事情,尤其是組裝的過程,把一些零組件組合在一起,插電後等待開機B一聲時的感動。記得15年前為了是玩游戲不用一直換軟碟片,第一次買的零組件是一顆20MB的Seagate硬碟,邊摸邊看書,也莫名的裝好且格式化,看著吞食天地在換地圖時沒有一點兒停頓,差點沒感動到眼淚掉下來,也開始了硬體DIY的不歸路。可能只是比較主觀的看法,DIY市場似乎有越來越走弱的感覺,大者恆大一線大廠不斷以價格戰打壓二、三線,集中商圈好象也沒有十年前各大品牌林立的光景,價格競爭的關系也只是其一,至於如何就不深入探討,似乎有點偏離了主題,如果你是新手或是剛入門的玩家這篇文章也許有那麼點幫助,至於資深老鳥們,關於錯誤或建議也請予指教。計算機主機的基本構造 計算機主機最基本的配備有主板、CPU、內存、顯示卡、電源供應器,有了這些東西,最基本你就可以開機看到BIOS,不過還需要儲存設備(硬碟、光碟、軟盤、隨身碟...等等)才有辦法執行操作系統或是應用軟體,為了讓計算機看起來像是計算機以及安全性考量,機箱是一般使用者必備的,不過此時應該有許多人納悶,討論區裡面的玩家測試幾乎都不用機箱的,嗯!那些叔叔是有練過的喔,通常是為了測試時的拆裝簡便,如果你的計算機是要跟一般正常人一樣使用,那就別省這個錢吧。如何選購適合自己的計算機? 計算機的規格相當的多,但是要如何選購?預算絕對是第一考量,依照以往的經驗,在集中市場(光華、NOVA、電子街...等等)比較便宜的主機大概是在台幣一萬元左右(不含屏幕),現在內存跟CPU降蠻多的,可能還要更低,通常這類的主機皆為內建顯示居多(可省下顯示卡的費用),可能就不考量能否玩3D的游戲,以文書、上網、一般影音為考量,其實最便宜的主機應當都是綽綽有餘,如果您想要玩3D游戲,建議不要買內建顯示的主板,可以多買一張中階或以上的顯示卡,最近才上市的8500GT大概是在三千出頭台幣就有了,一台可以玩3D游戲且還算順暢的最低預算應該是落在台幣一萬三千左右,其它的細項選購就不再這邊一一贅述,關於這部份有問題的也可以在新手發問區留言,保證可以尋求到解答。以下是參與這次組裝教學的零組件列表CPU:AMD Sempron 3000+ CPU散熱器:CPU盒裝內附原廠風扇內存:DDRII 667 1GBx2 主板:MSI K9AGM2 顯示卡:主板內建顯示硬碟:HITACHI SATAII 160G 光碟機:NEC 16X DVD-RW 電源供應器:台達350W 除了上述這些東西,你還需要一把大小長短適中且好轉的十字螺絲起子,還有平坦的桌面。
3、怎麼組裝台式電腦主機圖解
一、准備裝機工具
裝機並不復雜,有了下面3種工具,裝起機來更是得心應手。
1.十字形螺絲刀
組裝電腦時所使用的螺絲釘都是十字形的,最好准備帶磁性的螺絲刀方便吸取。
2.尖嘴鉗子
尖嘴鉗子可以用來折斷一些材質較硬的機箱後面的擋板,也可以用來夾一些細小的螺絲、螺帽、跳線帽等小零件。
3.導熱硅脂
在安裝CPU的時候,導熱硅脂是必不可少的。用它可以填充散熱器與CPU表面的空隙,更好的幫助散熱。
二、裝機注意事項
1
1.防靜電
電腦里的配件比較嬌貴,人體帶的靜電會對它們造成很大的傷害,譬如內部短路、損壞。在組裝電腦之前,應該用手觸摸一下良好接地的導體,把人體自帶的靜電導出。或是戴上絕緣手套進行安裝。
2
2.防潮濕
如果水分附著在電腦配件的電路上,很有可能造成短路而導致配件的損壞。
3
3.防粗暴
在組裝電腦時一定要防止粗暴的動作。因為電腦配件的許多介面都有防插反的防呆式設計,如果安裝位置不到位,再加上用力過猛,就有可能引起配件的折斷或變形。
END
三、開始裝機
1
學習如何組裝電腦的第一步就是要確定自己要組裝什麼類型的電腦。您需要的是一台供孩子使用的相當便宜的電腦嗎?一台可擺放在起居室,作為媒體電腦使用的噪音較小的小型電腦?抑或是一台高端游戲用電腦?又或許您需要的是一台擁有很大的磁碟空間,可進行視頻編緝的功能強大的電腦。這些可能性不勝枚舉,而您選擇的類型將左右您隨後做出的許多決定。因此,從一開始,您就應該對電腦的用途做到心中有數。這一點非常重要。 我們假設您要組裝一台功能強大、可進行視頻編輯的電腦。您希望它擁有雙核CPU、大容量RAM,並且磁碟空間容量達到1000G。您還希望主板上裝配有 FireWire(火線)連接器。為滿足這些要求,您得尋找支持以下配置的主板:
2
至少4G的高速RAM內存
3
4個(或更多的)SATA硬碟驅動器
4、電腦主機組裝步驟是什麼?
電腦主機組裝步驟如下:
1、拆機箱包裝,打開機箱蓋子,螺絲釘什麼的准備好。
2、拆主板包裝,根據主板上螺絲孔和機箱背板上螺絲孔的分布,安裝好機箱背板上的固頂螺母和塑料卡子,保證能剛好對准主板上的相應孔。
3、拆CPU包裝,拆內存包裝,將CPU和內存事先固定在主板上(主板都裝進機箱後再裝也可以,不過不那麼方便操作)。
4、將安裝好CPU和內存的主板裝入機箱,對准螺絲孔,該穿上塑料卡子的穿上,該上螺絲釘的上螺絲釘。當然,順便得把主板附帶的不銹鋼背面介面背板安上。
5、拆硬碟包裝、拆光碟機包裝,將二者裝如機箱。之所以先裝這兩個,是因為有些大顯卡裝入機箱後會干擾硬碟和光碟機的安裝,不太方便。拆電源包裝,裝入機箱上的電源倉位,方向別整反了,裝的時候當然少不了上幾個螺絲釘。
6、拆顯卡包裝,將機箱後面需要用到的板卡插槽位的擋板取下丟垃圾桶,將顯卡裝入對應PCIE插槽,上螺絲釘。有音效卡順便也裝上。
7、接線纜。主要就是主板供電介面,注意別插反了。以及CPU附近輔助供電插口、顯卡輔助供電插口、SATA硬碟和光碟機數據線。機箱上的電源、蜂鳴器、重啟、硬碟指示燈、電源指示燈、前置USB數據線、前置音頻線等等接在主板對應針腳上,注意按主板說明書操作。線纜都接好了後,OK,萬事大吉,裝上機箱側板,主機就完工了。
5、怎麼組裝電腦主機?圖解
文字不好表達,建議直接看一段電腦組裝視頻吧。
圖文的比較多不過不夠清楚理解。組裝電腦很簡單一把螺絲刀搞定。
6、台式電腦主機箱接線圖
主機是指計算機除去輸入輸出設備以外的主要機體部分。也是用於放置主板及其他主要部件的控制箱體(容器Mainframe)。通常包括 CPU、內存、主板、光碟機、電源、以及其他輸入輸出控制器和介面。
位於主機箱內的通常稱為內設,而位於主機箱之外的通常稱為外設(如顯示器、鍵盤、滑鼠、外接硬碟、外接光碟機等)。通常,主機自身(裝上軟體後)已經是一台能夠獨立運行的計算機系統,伺服器等有專門用途的計算機通常只有主機,沒有其他外設。
(6)主機安裝圖擴展資料
主機的組成部分和功能:
1、機箱(主機的外殼,用於固定各個硬體)
2、電源(主機供電系統,用於給主機供電穩壓)
3、主板(連接主機內各個硬體的軀體)
4、cpu(主機的大腦,負責數據運算處理)
5、內存(暫時存儲電腦正在調用數據)
6、硬碟(主機的存儲設備,用於存儲數據資料)
7、音效卡(處理計算機的音頻信號,有主板集成和獨立音效卡)
8、顯卡(處理計算機的視頻信號,有核心顯卡(集成)及獨立顯卡)
9、網卡(處理計算機與計算機之間的網路信號,常見個人主機都是集成網卡,多數伺服器是獨立網卡)
10、光碟機(光碟機用於讀寫光碟數據)
11、軟碟機(軟碟機用於讀寫軟盤數據,軟盤如今已經徹底淘汰)
12、散熱器(主機內用於對高溫部件進行散熱的設備)
13、開機重啟按鈕
14、其它不常見硬體
7、電腦主機安裝方法
不是吧?!
5000元玩游戲的機怎麼裝都行吧!含不含顯示器?
INTEL套裝
I5 760
H55M-D2H 固態板
金士頓4G駭客條
希捷500G或者西數藍盤
航嘉多核DH6
光碟機都是自選建議用先鋒或SONY
顯卡:影馳GTS450 1G D5 黑將版建議選用藍寶石,迪衡恆進,影馳(備選)
機箱自選
帶19寸液晶應該是在5000范圍超也不過200元
AMD套裝
前面CPU+主板換了就好了~
CPU:X4 955
主板:MA870A-UD3全固態D3
AMD套裝是不會超5000元的
說點要點你自己參考一下,5000元來說家用機是比較高端了~
高端選擇還是建議選用INTEL
如果中端就選用AMD
既然能拿出價錢裝AMD就部要選擇X4 640之類的低端4核整台電腦性能都降下來了。
主板:1線選用鑽石、技嘉,衛星、華碩
2線選用捷波、映泰、昂達、華擎
硬碟:不要選用日立的就好了
內存:玩游戲當然用好點的內存例如:金士頓駭客條,英飛淩、海盜船,芝奇之類的內存都不
錯但是兼容性不強,威剛游戲龍都不錯的選擇至於極速龍就太昂貴了
顯卡:首選還是:藍寶石和迪蘭衡進,備選影馳(這技能影馳顯卡造工不敢恭維)
電源:航嘉電源界來說算得上不錯,不喜歡航嘉其他可以選用康舒,鑍谷...
光碟機:必選先鋒,其次SONY(由於太多冒牌了)
8、組裝電腦主機後面的線怎麼插要圖
電腦主機後面的插孔包括:鍵盤介面、滑鼠介面、USB埠、LAN介面、VGA介面、LAN介面以及音頻介面等。根據插頭,插對應介面即可。
(8)主機安裝圖擴展資料:
主要介面
硬碟介面:硬碟介面可分為IDE介面和SATA介面。在型號老些的主板上,多集成2個IDE口,通常IDE介面都位於PCI插槽下方,從空間上則垂直於內存插槽(也有橫著的)。而新型主板上,IDE介面大多縮減,甚至沒有,代之以SATA介面。
軟碟機介面:連接軟碟機所用,多位於IDE介面旁,比IDE介面略短一些,因為它是34針的,所以數據線也略窄一些。
COM介面(串口):大多數主板都提供了兩個COM介面,分別為COM1和COM2,作用是連接串列滑鼠和外置Modem等設備。COM1介面的I/O地址是03F8h-03FFh,中斷號是IRQ4;COM2介面的I/O地址是02F8h-02FFh,中斷號是IRQ3。由此可見COM2介面比COM1介面的響應具有優先權,市面上已很難找到基於該介面的產品。
PS/2介面:PS/2介面的功能比較單一,僅能用於連接鍵盤和滑鼠。一般情況下,滑鼠的介面為綠色、鍵盤的介面為紫色。PS/2介面的傳輸速率比COM介面稍快一些,但這么多年使用之後,絕大多數主板依然配備該介面,但支持該介面的滑鼠和鍵盤越來越少,大部分外設廠商也不再推出基於該介面的外設產品,更多的是推出USB介面的外設產品。不過值得一提的是,由於該介面使用非常廣泛,因此很多使用者即使在使用USB也更願意通過PS/2-USB轉接器插到PS/2上使用,外加鍵盤滑鼠每一代產品的壽命都非常長,介面依然使用效率極高,但在不久的將來,被USB介面所完全取代的可能性極高。
USB介面:USB介面是如今最為流行的介面,最大可以支持127個外設,並且可以獨立供電,其應用非常廣泛。USB介面可以從主板上獲得500mA的電流,支持熱拔插,真正做到了即插即用。一個USB介面可同時支持高速和低速USB外設的訪問,由一條四芯電纜連接,其中兩條是正負電源,另外兩條是數據傳輸線。高速外設的傳輸速率為12Mbps,低速外設的傳輸速率為1.5Mbps。此外,USB 2.0標准最高傳輸速率可達480Mbps。USB 3.0已經出現在主板中,並已開始普及。
LPT介面(並口):一般用來連接列印機或掃描儀。其默認的中斷號是IRQ7,採用25腳的DB-25接頭。並口的工作模式主要有三種:
1、SPP標准工作模式。SPP數據是半雙工單向傳輸,傳輸速率較慢,僅為15Kbps,但應用較為廣泛,一般設為默認的工作模式。
2、EPP增強型工作模式。EPP採用雙向半雙工數據傳輸,其傳輸速率比SPP高很多,可達2Mbps,已有不少外設使用此工作模式。
3、ECP擴充型工作模式。ECP採用雙向全雙工數據傳輸,傳輸速率比EPP還要高一些,但支持的設備不多。使用LPT介面的列印機與掃描儀已經基本很少了,多為使用USB介面的列印機與掃描儀。
MIDI介面:音效卡的MIDI介面和游戲桿介面是共用的。介面中的兩個針腳用來傳送MIDI信號,可連接各種MIDI設備,例如電子鍵盤等,市面上已很難找到基於該介面的產品。
SATA介面:SATA的全稱是Serial Advanced Technology Attachment(串列高級技術附件,一種基於行業標準的串列硬體驅動器介面),是由Intel、IBM、Dell、APT、Maxtor和Seagate公司共同提出的硬碟介面規范,在IDF Fall 2001大會上,Seagate宣布了Serial ATA 1.0標准,正式宣告了SATA規范的確立。SATA規范將硬碟的外部傳輸速率理論值提高到了150MB/s,比PATA標准ATA/100高出50%,比ATA/133也要高出約13%,而隨著未來後續版本的發展,SATA介面的速率還可擴展到2X和4X(300MB/s和600MB/s)。從其發展計劃來看,未來的SATA也將通過提升時鍾頻率來提高介面傳輸速率,讓硬碟也能夠超頻。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