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alpha-go的計算能力等同於多少台伺服器
找到一篇文章
這么說吧:1997年下贏國際象棋冠軍卡斯帕羅夫的「深藍」是一台超級計算機,而即將和李世石對決圍棋的AlphaGo卻是谷歌旗下公司DeepMind開發出來的人工智慧程序。強行把這二者拉在一起比較……少年我們還是來談談世界和平吧。不過AlphaGo作為程序,最終還是要運轉在計算機上才能去和人類比個高下的。所以把問題換成「即將和人類下圍棋的那台計算機到底比深藍厲害多少倍?」
我們還是能夠簡單計算一下給出大致答案的。畢竟在衡量計算機性能方面,我們已經有了一個相當統一的標准:每秒浮點運算次數,為了方便起見,我們下面一律稱之為「FLOPS」。
千萬別被「浮點運算」這個計算機術語嚇跑,說人話的話,浮點運算其實就是帶小數的四則運算,比如1.2加2.1就是一個典型的浮點運算。如果你的小學數學老師不是美國人的話,那麼我們估計這會兒你早就心算出結果是3.3了。不過這對計算機來說,這個問題沒那麼簡單。
我們知道,計算機是以0和1構成的二進制數字進行運算的,比如在基礎的二進制里,1就是1,2就變成了10,3是11,4是100……這種運算方式讓我們可以用最簡單的電路元件組裝出穩定有效的計算機器,但它也帶來一個問題:計算機能夠處理的數字只有整數。如果想不藉助任何其他的數學方法,用0和1表示一個0.1……少年我們真的還是來談談世界和平吧。
解決這個問題的辦法很簡單:0.1可以看成是1除以10的結果,我們想讓計算機計算一個帶小數點的數字,只要告訴CPU這是一個被1後面加了多少個0整除的整數就行了。不過這樣一來,計算機在處理小數點的時候,就多了好幾個運算步驟。所以進行浮點運算的速度也就成了衡量計算機性能的標准。
拿在國際象棋上擊敗人類的深藍來說,它的計算能力是11.38 GFLOPS,意思就是深藍能在每秒鍾里計算113.8億次帶小數的加減乘除。而在二戰期間幫助美國設計製造原子彈的第一台通用計算機ENIAC,它的性能只有300 FLOP。
在今天看來,深藍的性能怎麼樣?三個字:弱爆了。單就PC中使用的CPU來說,早在2006年,英特爾推出的第一代酷睿2就已經穩穩地超過了深藍。這還沒有算上顯卡里GPU帶來的效果加成,今天最普通的集成顯卡,其性能也已經超過了700 GFLOPS。如果真要在性能上比個高下,深藍這種上個世紀的超級計算機,就算組團也不一定能單挑你面前的這台筆記本電腦。
那麼今天的超級計算機已經達到了什麼樣的性能水平?我們國家的天河二號是世界最快的超級計算機,它浮點運算能力已經達到了33.86 PFLOPS。也就是說,深藍要在性能上增長到自身的30萬倍,才能和天河二號相提並論。
不過對於深藍來說,這樣的比較實在是太不公平。因為即便在當年,深藍也不是速度最快的超級計算機。相比之下,只有通過谷歌AlphaGo使用的電腦,我們才能比較出這20年裡,我們的計算機到底經過了怎樣驚人的發展。
根據谷歌團隊發表在《自然》雜志上的論文, AlphaGo最初是在谷歌的一台計算機上「訓練」人工智慧下圍棋的。按照論文里的描述,谷歌利用這台計算機,讓AlphaGo的圍棋水平提升到了與歐洲冠軍樊麾接近的地步。不過論文除了提到這台計算機裝有48個CPU和8個GPU之外,對計算機的性能連一個數字都沒有提到。好在AlphaGo是在雲計算平台上運行的,我們只要找來競爭對手的計算機數據比較,就可以了解到大概了。
比如說去年12月,阿里雲對外開放的高性能計算服務。按照阿里雲的描述,這些計算機的單機浮點運算能力是11 TFLOPS,而且同樣可以用來訓練人工智慧自行學習。如果谷歌的計算機性能與阿里雲接近的話,那麼AlphaGo所驅動的硬體,性能至少是深藍的1000倍。
但故事到這里還沒有完,AlphaGo並非只有「單機版」一個版本。為了達到更高的運算能力,谷歌還把AlphaGo接入到了1202個CPU組成的網路之中。聯網後的AlphaGo算力猛增24倍,一下子從「單機版」不到職業二段的水平,跳躍到了職業五段上下的水準。
所以AlphaGo比深藍厲害多少倍?估計這會你已經得出答案了:2.5萬倍。從這個角度,我們也能看出來,圍棋究竟是怎樣復雜的一種智力游戲,以至於計算機的性能需要20年的提高,才能在象棋上戰勝人類後,再在圍棋棋盤面前,坐到人類頂尖選手的對面。不過歸根揭底,AlphaGo最重要的成就並不是採用了性能多麼優秀的電腦,而是第一次讓程序可以以人類的方式思考、學習和提高。所以過幾天的比賽,無論誰輸誰贏,我們見證的都是一個嶄新紀元的開端。
當然別忘了關注新浪科技,我們到時候會在最前方,帶你迎接這個新紀元的第一道曙光。
2、什麼叫伺服器求答案
因此,伺服器的最大特點,就是運算能力須非常強大,在短時間內就要完成所有運算工作,即使是一部簡單的伺服器系統,至少就要有兩顆中央處理器同時工作。 伺服器也是一種高性能計算機,作為網路的節點,存儲、處理網路上80%的數據、信息,因此也被稱為網路的靈魂。做一個形象的比喻:伺服器就像是郵局的交換機,而微機、筆記本、PDA、手機等固定或移動的網路終端,就如散落在家庭、各種辦公場所、公共場所等處的電話機。我們與外界日常的生活、工作中的電話交流、溝通,必須經過交換機,才能到達目標電話;同樣如此,網路終端設備如家庭、企業中的微機上網,獲取資訊,與外界溝通、娛樂等,也必須經過伺服器,因此也可以說是伺服器在「組織」和「領導」這些設備。 它是網路上一種為客戶端計算機提供各種服務的高性能的計算機,它在網路操作系統的控制下,將與其相連的硬碟、磁帶、列印機、Modem及各種專用通訊設備提供給網路上的客戶站點共享,也能為網路用戶提供集中計算、信息發表及數據管理等服務。它的高性能主要體現在高速度的運算能力、長時間的可靠運行、強大的外部數據吞吐能力等方面。 伺服器的構成與微機基本相似,有處理器、硬碟、內存、系統匯流排等,它們是針對具體的網路應用特別制定的,因而伺服器與微機在處理能力、穩定性、可靠性、安全性、可擴展性、可管理性等方面存在差異很大。尤其是隨著信息技術的進步,網路的作用越來越明顯,對自己信息系統的數據處理能力、安全性等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如果您在進行電子商務的過程中被黑客竊走密碼、損失關鍵商業數據;如果您在自動取款機上不能正常的存取,您應該考慮在這些設備系統的幕後指揮者————伺服器,而不是埋怨工作人員的素質和其他客觀條件的限制。 此外,伺服器對外連接的設備也是重量級的,以Xeon64等級的伺服器而言,網路頻寬已發展到Gigabit Ethernet,是個人電腦的一百倍;SCSI連結也是標准配備,這也是個人電腦少有的規格;而伺服器更厲害的,就是可以連結磁碟陣列系統(RAID),一口氣可以串接八顆以上的大容量硬碟,這些配備都是個人電腦所望塵莫及,高成本的設備都是為多人的工作所設計預備的。 伺服器也不是樣樣規格都勝過一般個人電腦,伺服器的特點是擁有強大運算能力以立即處理大量資訊,並藉著昂貴周邊設備一起工作;但是伺服器的影像處理能力就不需要很強,許多系統管理者只需要類似DOS的介面軟體來操作就可以了;另外伺服器也不太需要USB來上下載一些個人化產品的資訊,所以對USB的支援也不是很強。 目前,按照體系架構來區分,伺服器主要分為兩類:ISC(精簡指令集)架構伺服器:這是使用RISC晶元並且主要採用UNIX操作系統的伺服器,如Sun公司的SPARC、HP公司的PA-RISC、DEC的Alpha晶元、SGI公司的MIPS等。 IA架構伺服器:又稱CISC(復雜指令集)架構伺服器,即通常所講的PC伺服器,它是基於PC機體系結構,使用Intel或與其兼容的處理器晶元的伺服器,如聯想的萬全系列、HP的Netserver系列伺服器等。
3、AI伺服器的優勢有哪些?
從伺服器的硬體架構來看,AI伺服器是採用異構形式的伺服器,在異構方式上可以根據應用的范圍採用不同的組合方式,如CPU+GPU、CPU+TPU、CPU+其他的加速卡等。與普通的伺服器相比較,在內存、存儲、網路方面沒有什麼差別,主要在是大數據及雲計算、人工智慧等方面需要更大的內外存,滿足各種數據的收集與整理。
我們都知道普通的伺服器是以CPU為算力的提供者,採用的是串列架構,在邏輯計算、浮點型計算等方面很擅長。因為在進行邏輯判斷時需要大量的分支跳轉處理,使得CPU的結構復雜,而算力的提升主要依靠堆砌更多的核心數來實現。
但是在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及物聯網等網路技術的應用,充斥在互聯網中的數據呈現幾何倍數的增長,這對以CPU為主要算力來源的傳統服務提出了嚴重的考驗,並且在目前CPU的製程工藝、單個CPU的核心數已經接近極限,但數據的增加卻還在持續,因此必須提升伺服器的數據處理能力。因此在這種大環境下,AI伺服器應運而生。
現在市面上的AI伺服器普遍採用CPU+GPU的形式,因為GPU與CPU不同,採用的是並行計算的模式,擅長梳理密集型的數據運算,如圖形渲染、機器學習等。在GPU上,NVIDIA具有明顯優勢,GPU的單卡核心數能達到近千個,如配置16顆NVIDIA Tesla V100 Tensor Core 32GB GPUs的核心數可過10240個,計算性能高達每秒2千萬億次。且經過市場這些年的發展,也都已經證實CPU+GPU的異構伺服器在當前環境下確實能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但是不可否認每一個產業從起步到成熟都需要經歷很多的風雨,並且在這發展過程中,競爭是一直存在的,並且能推動產業的持續發展。AI伺服器可以說是趨勢,也可以說是異軍崛起,但是AI伺服器也還有一條較長的路要走,以上就是浪潮伺服器分銷平台十次方的解答。
4、伺服器運算能力如何計算,或者說CPU的運算能力如何計算?
顯卡的好壞怎麼看的? 1、 幀率(Frames per Second) 每秒的幀數(fps)或者說幀...內部匯流排的帶寬,帶寬越大,可以提供的計算能力和數據吞吐能力也越快,是決定...
5、如何利用linux各伺服器的計算能力
由於在Windows Vista之後的版本默認並沒有提供Telnet功能。如果需要使用Telnet就必須打開此項功能。以Windows 7為例,首先打開控制面板。
2
然後在控制面板中打開「程序和功能」。
3
再在左上角點擊「打開或關閉Windows功能」。
4
在「打開或關閉Windows功能」對話框中勾選「Telnet客戶端」,點擊確定,系統會自動安裝。到此Windows終端的工作已經完成。
END
Linux伺服器開啟Telnet服務
許多Linux系統在默認情況下是不安裝Telnet服務的,如果需要使用就必須安裝此項服務。安裝的方法有很多,小編在這里只介紹yum安裝Telnet服務,它的優點是能夠自動檢查安裝包的依賴文件不用人為干預,當然前提是系統必須聯網。在提示符下輸入「yum install -y telnet-server」命令安裝Telnet服務。最後出現Complete,代表安裝完成。
使用命令「vi /etc/xinetd.d/telnet」編輯Telnet的配置文件,將disable的值改成no。
重啟啟動xinetd服務,使得telnet配置生效。
在Linux伺服器上打開Telnet協議的23埠。使用命令「vi /etc/sysconfig/iptables」添加紅框內的代碼,保存。
重新啟動iptables,使得防火牆策略生效。
在Windows上,用「telnet IP地址」命令,再輸入用戶名和密碼,就可以完成Linux伺服器的遠程登錄。
6、算力服務選擇哪家好?
算力服務選擇哪家好?
你問的是算力銀行嗎?
算力銀行,自十次方提出後,就受到很多業界人士的關注,與之相關的話題也越來越多。那麼我們如何看待算力銀行?
首先我們可以通過算力銀行的幾個特徵了解下什麼是算力銀行?
一、存本取息,提供閑散算力資源收取酬金
十次方本身是個商城交易平台,企業如果有閑置的伺服器等IT硬體資源,可以放在十次方上轉租,提供給有需求的用戶或者參與到某個算力項目中,到時可以實現租金共享或者直接兌換為算力服務。
二、定活兩便,算力提供與支出方便靈活
十次方有獨家的渠道和豐富的整合經驗,擁有大量的伺服器等IT硬體資源,可以支撐大型的算力項目。
如果企業沒有大量的硬體資源,只有算力軟體資源的話,就可以與十次方算力銀行合作輸出,避免購買硬體帶來的成本壓力。
或者企業軟硬體資源都沒有的話,企業也可通過算力銀行已有的算力項目上購買一個算力結果。
三、專屬定製,根據客戶需求定製方案
軟硬體兩種資源都沒有,算力銀行也可為企業提供高性能、高可用VIP算力輸出定製方案。
又或者用戶只需要硬體類的產品,十次方算力銀行也可提供相關配置的伺服器租賃。
四、信用無憂,平台自主風控高效安全
在提供硬體資源合作時,企業可以在十次方算力銀行中享受免押租賃、隨借隨還、數據恢復或擦除等服務。
總結來說,算力銀行是硬體平台租賃+專業軟體應用,基於P2P網路形式搭建起來的算力共享平台。通過這個平台,可開展行業應用深度合作,定製專業算力解決方案,打造全新算力輸出模式。
7、普通個人電腦能串聯為伺服器能提高計算能力嗎?
可以的。
首先,要確定計算機所使用的IP是公網IP,這樣就可以使任何一台連接到internet的計算機,都可以通過這個IP訪問到這台計算機。當然,工作家用的大部分都是通過PPPOE方式拔號上網的,需要通過一系列的IP綁定工具,例如花生殼等軟體,將每次拔號後的IP綁定,以達到實時解析的目的。但是,一般工作家用的帶寬都在2M-8M之間,這個速度只適合三四十個人同時在線,如果訪問人數再增加的話,將會導至網路堵塞而出現無法訪問。
其次就是持續運行的問題,伺服器的構造與電腦主機存在著些許不同。由於伺服器非常注重穩定性,連音效卡都是都默認關閉的,而且散熱設備也「先進」,感受過它那「直升機般的轟鳴」就知道了,運行環境也非常奢華24小時的空調、無塵、防火、防震等等。而且還支持熱插拔,主板都是6層以上PCB,電源也有冗餘的,不用關機就可以換,內存也有散熱片。但是,常用的工作家用電腦主機就不具備這些條件了,而且配置也不好,長時間工作,很可能導致CPU溫度過高、跑滿、系統
8、AI伺服器和普通伺服器區別在哪?
隨著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等技術的成熟與在各行各業的應用,在人工智慧時代,AI伺服器這個新興名詞也頻繁地出現在人們的視線范圍內,有人預測在人工智慧時代,AI伺服器將會廣泛的應用於各個行業,那麼AI伺服器與普通伺服器有什麼區別呢?為什麼AI伺服器在人工智慧時代能替代大多數的普通伺服器呢?
從伺服器的硬體架構來看,AI伺服器是採用異構形式的伺服器,在異構方式上可以根據應用的范圍採用不同的組合方式,如CPU+GPU、CPU+TPU、CPU+其他的加速卡等。與普通的伺服器相比較,在內存、存儲、網路方面沒有什麼差別,主要在是大數據及雲計算、人工智慧等方面需要更大的內外存,滿足各種數據的收集與整理。
我們都知道普通的伺服器是以CPU為算力的提供者,採用的是串列架構,在邏輯計算、浮點型計算等方面很擅長。因為在進行邏輯判斷時需要大量的分支跳轉處理,使得CPU的結構復雜,而算力的提升主要依靠堆砌更多的核心數來實現。
但是在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及物聯網等網路技術的應用,充斥在互聯網中的數據呈現幾何倍數的增長,這對以CPU為主要算力來源的傳統服務提出了嚴重的考驗,並且在目前CPU的製程工藝、單個CPU的核心數已經接近極限,但數據的增加卻還在持續,因此必須提升伺服器的數據處理能力。因此在這種大環境下,AI伺服器應運而生。
9、i7和志強伺服器的浮點運算能力的比較。
你先把同檔次比,如果E3-1230 V2 只能和I5 3450比:
支持多CPU並行處理:因為伺服器數據處理量很大,需要採用多CPU並行處理結構,即一台伺服器中安裝2、4、8等多個CPU。為了實現這樣的目的,需要在設計CUP時就加以考慮和支持,普通台式機的CPU一般不具備這樣的條件,需要注意的是,並行結構需要的CPU必須為偶數個。
2、強大的處理能力:在處理速度、多任務性能等方面都遠高於普通CPU。與普通CPU相比,其核心類型、流水線架構、指令集、介面針腳數等等都不相同,而且採用了大容量的二級甚至三級高速緩存以提高數據命中率。
3、極高的穩定性和可靠性:因為大多數的高性能伺服器都要滿足全年365天、每天24小時的滿負荷工作要求,因此穩定性和可靠性是普通台式機CPU遠遠無法相比的。
10、深圳租伺服器哪裡比較好?
伺服器的好壞直接影響網站穩定運營,選擇的時候一定要謹慎。建議多找幾家多做比較後再選擇,十次方算力平台的伺服器挺穩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