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IDC知識 > 安卓連接伺服器

安卓連接伺服器

發布時間:2020-08-24 06:39:00

1、怎樣查看安卓軟體連接到伺服器地址

root以後安裝adaway,裡面有個記錄DNS請求,然後你打開需要查看伺服器地址的那個軟體,過一會在打開adaway,你就可以看到地址了

2、安卓手機網路正常,但是打開軟體顯示連接伺服器失敗是怎麼回事???

若手機無法通過移動數據上網,建議您:
1、重啟手機;
2、從屏幕頂端向下拖動(或從下向上拖動),確定「移動數據」為開啟狀態,「WLAN」為關閉狀態;
3、進入手機設置-連接-更多網路-移動網路-移動數據(開啟)-接入點名稱-菜單鍵-重置為默認值即可(cmnet接入點所產生的流量費是否包含在套餐中請以實際開通套餐為准);
4、設置後仍無法上網,建議換機換卡測試。

3、為什麼安卓手機app無法連接到伺服器,怎麼辦?

先打開蘋果手機主屏上的「設置」應用,
在設置列表中點擊頂部的「無線區域網」一欄,
接著點擊當前已經接入的無線網路右側的嘆號圖標,
在無線區域網網路參數列表中,點擊
DNS
一欄,
隨後刪除原來的
DNS
地址,輸入新的
8.8.8.8
這個新地址,再點擊左上角的「無線區域網」返回。
接下來請打開蘋果手機的後台多任務管理界面,把
App
Store
應用商店從後台關閉。這里以
iOS7
系統為例,把
App
Store
從後台向上拖出
最後再重新打開
App
Store
應用商店,應該就可以正常訪問了

4、Android開發中客戶端和伺服器端怎麼連接

首先你除了會安卓開發外要會javaweb或php等伺服器語言。然後給伺服器編寫對資料庫的操作和給app提供操作的介面,之後你的伺服器連接資料庫,你的app通過http等協議通過介面就能實現你想要的了。大概就是這樣的流程,一般在公司中伺服器的代碼不需要你寫。具體的不是三言兩語就能做好的,網上搜搜大神們的寫案例吧。

5、Android怎麼連接Web伺服器

用代碼發http請求就抄行了。記得加網路訪問許可權。
就是java代碼
http://www.cnblogs.com/zhuawang/archive/2012/12/08/2809380.html
還可以用httpclinet這個庫,具體的百度。

6、android開發中,如何連接伺服器,從伺服器讀取到數據

答:
一,簡單應用 ,用 http 連接就可以。 就是用httpurlconnection 包就行
二,erp 應用,用 webservice,android 調用 webservice 實現連接伺服器。
三,我是.net和 java通吃,…^-^,還用一種辦法,就是用 .net framwork里的 WCF 也可以與android 通信,原理和webservice 差不多。

求加分。。。。。。。。

7、安卓客戶端如何連接上伺服器,是用ip地址鏈接么?

代表伺服器使用的是HTTP通信協議
10.0.2.2 代表伺服器的ip地址
8080 代表伺服器監聽的埠號
/article/JSONDemoServlet 是伺服器程序配置的,那裡有一個web.xml文件,裡面配置的是這個路徑和Servlet之間的映射關系,所以/article/JSONDemoServlet和目錄是沒有關系的,它只是一個字元串,起到一個索引的作用,如果不寫全是訪問不到指定的Servlet的

前三個可以說是伺服器程序的外部環境,第四個是伺服器程序的內部環境

8、安卓程序如何連接到雲伺服器,能用httpClient嗎

用httpClient或者okhttp 原理都是一樣, 發起http請求 傳遞數據, 解析結果.舉例一下httpClient的用法:
1. GET 方式傳遞參數
//先將參數放入List,再對參數進行URL編碼
List<BasicNameValuePair> params = new LinkedList<BasicNameValuePair>();
params.add(new BasicNameValuePair("param1", "數據")); //增加參數1
params.add(new BasicNameValuePair("param2", "value2"));//增加參數2
String param = URLEncodedUtils.format(params, "UTF-8");//對參數編碼
String baseUrl = "伺服器介面完整URL";
HttpGet getMethod = new HttpGet(baseUrl + "?" + param);//將URL與參數拼接
HttpClient httpClient = new DefaultHttpClient();
try {
HttpResponse response = httpClient.execute(getMethod); //發起GET請求
Log.i(TAG, "resCode = " + response.getStatusLine().getStatusCode()); //獲取響應碼
Log.i(TAG, "result = " + EntityUtils.toString(response.getEntity(), "utf-8"));//獲取伺服器響應內容
} catch (ClientProtocol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catch (IO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2. POST方式 方式傳遞參數
//和GET方式一樣,先將參數放入List
params = new LinkedList<BasicNameValuePair>();
params.add(new BasicNameValuePair("param1", "Post方法"));//增加參數1
params.add(new BasicNameValuePair("param2", "第二個參數"));//增加參數2
try {
HttpPost postMethod = new HttpPost(baseUrl);//創建一個post請求
postMethod.setEntity(new UrlEncodedFormEntity(params, "utf-8")); //將參數填入POST Entity中
HttpResponse response = httpClient.execute(postMethod); //執行POST方法
Log.i(TAG, "resCode = " + response.getStatusLine().getStatusCode()); //獲取響應碼
Log.i(TAG, "result = " + EntityUtils.toString(response.getEntity(), "utf-8")); //獲取響應內容
} catch (UnsupportedEncoding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catch (ClientProtocol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catch (IO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9、Android客戶端怎麼與伺服器資料庫連接?

不能與資料庫連接的

Android客戶端不能直接與伺服器資料庫連接。資料庫是需要非常大的內存,安裝之後有好幾G,連接資料庫要有一個像SQLServer里的webservice,這樣的一個橋梁來間接訪問。就是在伺服器運行一個服務端程序,該服務端程序通過接收來自android客戶端的指令,對資料庫進行操作。

客戶端的http請求可以通過 HttpClient類實現,在anddroid 4.0之後,客戶端的網路請求已經不被允許在主線程中運行,所以還需注意另開啟一個子線程進行網路請求。

(9)安卓連接伺服器擴展資料:

Android安全許可權機制:

Android默認設置下,所有應用都沒有許可權對其他應用、系統或用戶進行較大影響的操作。這其中包括讀寫用戶隱私數據(聯系人或電子郵件),讀寫其他應用文件,訪問網路或阻止設備待機等。安裝應用時,在檢查程序簽名提及的許可權,且經過用戶確認後,軟體包安裝器會給予應用許可權。

下載一款Android應用通常會要求如下的許可權:撥打電話、發送簡訊或彩信、修改/刪除SD卡上的內容、讀取聯系人的信息、讀取日程信的息,寫入日程數據、讀取電話狀態或識別碼、精確的(基於GPS)地理位置、模糊的(基於網路獲取)地理位置、創建藍牙連接、

還有對互聯網的完全訪問、查看網路狀態,查看WiFi狀態、避免手機待機、修改系統全局設置、讀取同步設定、開機自啟動、重啟其他應用、終止運行中的應用、設定偏好應用、震動控制、拍攝圖片等。

10、Android伺服器通信的幾種方式詳解

大 學學習網路基礎的時候老師講過,網路由下往上分為物理層、數據鏈路層、網路層、傳輸層、會話層、表示層和應用層。通過初步的了解,我知道IP協議對應於網 絡層,TCP協議對應於傳輸層,而HTTP協議對應於應用層,三者從本質上來說沒有可比性,socket則是對TCP/IP協議的封裝和應用(程序員層面 上)。也可以說,TPC/IP協議是傳輸層協議,主要解決數據如何在網路中傳輸,而HTTP是應用層協議,主要解決如何包裝數據。關於TCP/IP和 HTTP協議的關系,網路有一段比較容易理解的介紹: 「我們在傳輸數據時,可以只使用(傳輸層)TCP/IP協議,但是那樣的話,如果沒有應用層,便無法識別數據內容,如果想要使傳輸的數據有意義,則必須使 用到應用層協議,應用層協議有很多,比如HTTP、FTP、TELNET等,也可以自己定義應用層協議。WEB使用HTTP協議作應用層協議,以封裝 HTTP文本信息,然後使用TCP/IP做傳輸層協議將它發到網路上。」
而我們平時說的最多的socket是什麼呢,實際上socket是對TCP/IP協議的封裝,Socket本身並不是協議,而是一個調用介面(API), 通過Socket,我們才能使用TCP/IP協議。實際上,Socket跟TCP/IP協議沒有必然的聯系。Socket編程介面在設計的時候,就希望也 能適應其他的網路協議。所以說,Socket的出現只是使得程序員更方便地使用TCP/IP協議棧而已,是對TCP/IP協議的抽象,從而形成了我們知道 的一些最基本的函數介面,比如create、listen、connect、accept、send、read和write等等。網路有一段關於 socket和TCP/IP協議關系的說法比較容易理解:「TCP/IP只是一個協議棧,就像操作系統的運行機制一樣,必須要具體實現,同時還要提供對外 的操作介面。這個就像操作系統會提供標準的編程介面,比如win32編程介面一樣,TCP/IP也要提供可供程序員做網路開發所用的介面,這就是 Socket編程介面。」
關於TCP/IP協議的相關只是,用博大精深來講我想也不為過,單單查一下網上關於此類只是的資料和書籍文獻的數量就知道,這個我打算會買一些經典的書籍 (比如《TCP/IP詳解:卷一、卷二、卷三》)進行學習,今天就先總結一些基於基於TCP/IP協議的應用和編程介面的知識,也就是剛才說了很多的 HTTP和Socket。
CSDN上有個比較形象的描述:HTTP是轎車,提供了封裝或者顯示數據的具體形式;Socket是發動機,提供了網路通信的能力。
實際上,傳輸層的TCP是基於網路層的IP協議的,而應用層的HTTP協議又是基於傳輸層的TCP協議的,而Socket本身不算是協議,就像上面所說,它只是提供了一個針對TCP或者UDP編程的介面。
下面是一些經常在筆試或者面試中碰到的重要的概念,特在此做摘抄和總結。
一。什麼是TCP連接的三次握手
第一次握手:客戶端發送syn包(syn=j)到伺服器,並進入SYN_SEND狀態,等待伺服器確認;
第二次握手:伺服器收到syn包,必須確認客戶的SYN(ack=j+1),同時自己也發送一個SYN包(syn=k),即SYN+ACK包,此時伺服器進入SYN_RECV狀態;
第三次握手:客戶端收到伺服器的SYN+ACK包,向伺服器發送確認包ACK(ack=k+1),此包發送完畢,客戶端和伺服器進入ESTABLISHED狀態,完成三次握手。
握手過程中傳送的包里不包含數據,三次握手完畢後,客戶端與伺服器才正式開始傳送數據。理想狀態下,TCP連接一旦建立,在通信雙方中的任何一方主動關閉 連接之前,TCP 連接都將被一直保持下去。斷開連接時伺服器和客戶端均可以主動發起斷開TCP連接的請求,斷開過程需要經過「四次握手」(過程就不細寫了,就是伺服器和客 戶端交互,最終確定斷開)
二。利用Socket建立網路連接的步驟
建立Socket連接至少需要一對套接字,其中一個運行於客戶端,稱為ClientSocket ,另一個運行於伺服器端,稱為ServerSocket 。
套接字之間的連接過程分為三個步驟:伺服器監聽,客戶端請求,連接確認。
1。伺服器監聽:伺服器端套接字並不定位具體的客戶端套接字,而是處於等待連接的狀態,實時監控網路狀態,等待客戶端的連接請求。
2。客戶端請求:指客戶端的套接字提出連接請求,要連接的目標是伺服器端的套接字。為此,客戶端的套接字必須首先描述它要連接的伺服器的套接字,指出伺服器端套接字的地址和埠號,然後就向伺服器端套接字提出連接請求。
3。 連接確認:當伺服器端套接字監聽到或者說接收到客戶端套接字的連接請求時,就響應客戶端套接字的請求,建立一個新的線程,把伺服器端套接字的描述發給客戶 端,一旦客戶端確認了此描述,雙方就正式建立連接。而伺服器端套接字繼續處於監聽狀態,繼續接收其他客戶端套接字的連接請求。
三。HTTP鏈接的特點
HTTP協議即超文本傳送協議(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 ),是Web聯網的基礎,也是手機聯網常用的協議之一,HTTP協議是建立在TCP協議之上的一種應用。
HTTP連接最顯著的特點是客戶端發送的每次請求都需要伺服器回送響應,在請求結束後,會主動釋放連接。從建立連接到關閉連接的過程稱為「一次連接」。
四。TCP和UDP的區別(考得最多。。快被考爛了我覺得- -\\)
1。 TCP是面向鏈接的,雖然說網路的不安全不穩定特性決定了多少次握手都不能保證連接的可靠性,但TCP的三次握手在最低限度上(實際上也很大程度上保證 了)保證了連接的可靠性;而UDP不是面向連接的,UDP傳送數據前並不與對方建立連接,對接收到的數據也不發送確認信號,發送端不知道數據是否會正確接 收,當然也不用重發,所以說UDP是無連接的、不可靠的一種數據傳輸協議。
2。也正由於1所說的特點,使得UDP的開銷更小數據傳輸速率更高,因為不必進行收發數據的確認,所以UDP的實時性更好。
知 道了TCP和UDP的區別,就不難理解為何採用TCP傳輸協議的MSN比採用UDP的QQ傳輸文件慢了,但並不能說QQ的通信是不安全的,因為程序員可以 手動對UDP的數據收發進行驗證,比如發送方對每個數據包進行編號然後由接收方進行驗證啊什麼的,即使是這樣,UDP因為在底層協議的封裝上沒有採用類似 TCP的「三次握手」而實現了TCP所無法達到的傳輸效率。

與安卓連接伺服器相關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