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IDC知識 > 伺服器優點

伺服器優點

發布時間:2020-08-23 17:38:01

1、裸金屬伺服器有哪些優勢?

裸金屬伺服器綜合了傳統的伺服器租用,具有高性能、更靈活、安全隔離等特性。並且可以按照自己的需求量去購買,無需多花無用的錢,能夠有效的幫助企業業務的成長,對企業而言降低了生產成本,減少人工操作,提高生產效率。
裸金屬伺服器有著強大的計算性能,用戶能獨占計算資源,無虛擬化的損失,相比傳統的普通伺服器租用性能更為穩定,更安全可靠,可以實現自動化操作。對於客戶的資源獨占不用共享CPU,同時具有硬碟備份的能力。

2、伺服器和雲伺服器的優缺點!

物理伺服器 (Physical Servers )

指實實在在、存在的硬體專用獨立主機或伺服器設備,性能和穩定性都比較強,因此,價格也相對比較昂貴,需要用戶自己根據需求進行配置、管理及運維。簡單來說,物理伺服器可以把它理解為一台「電腦」,實際上所有網站的程序都在這個「電腦」上運行。

雲伺服器 (Cloud Servers)

指通過虛擬化技術將一台獨立伺服器虛擬成多個小的伺服器,每個雲伺服器的運行和管理都完全獨立,具有單獨的操作系統,可分配獨立公網IP地址、超大磁碟、操作系統Windows/Linux、內存、CPU資源等,網站運行環境和空間安全都需要用戶自己去配置,對用戶的技術能力有一定要求的。

雲伺服器是雲計算服務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面向各類互聯網用戶提供綜合業務能力的服務平台。平台整合了傳統意義上的互聯網應用三大核心要素:計算、存儲、網路,面向用戶提供公用化的互聯網基礎設施服務。

物理伺服器 VS 雲伺服器

成本優化

物理伺服器而言,無論用還是不用,設備就在那裡,成本就在那裡,照樣算錢!

雲伺服器遵循按需購買,按照使用量付費的原則,具有成本低、彈性伸縮、管理便捷等特點。

服務優化

物理伺服器服務常規指實體伺服器託管和租用兩種服務類型,實體伺服器託管是由用戶自行購買硬體發往機房託管,期間設備的監控和管理工作均由用戶單方獨立完成,IDC數據中心提供IP接入、帶寬接入、電力供應和網路維護等,租用是由IDC數據中心租用實體設備給客戶使用,同時負責環境的穩定,用戶無需購買硬體設備;

雲伺服器服務是指是從基礎設施(Iaas)到業務基礎平台(PaaS)再到應用層(SaaS)的連續的整體的全套服務,IDC數據中心將規模化的硬體伺服器整合虛擬到雲端,為用戶提供的是服務能力和IT效能。

相較傳統IDC服務模式,雲計算IDC增值服務是相關於傳統IDC增值服務的升級,是雲計算數據中心下對傳統IDC服務的升級版!雲計算IDC情況下,可獲得具備高擴展性和高可用的計算能力,用戶也再無需擔心硬體設備的性能限制等帶來的問題。

資源優化

物理伺服器,在硬體伺服器的基礎進行有限的整合,例如多台虛擬機共享一台實體伺服器性能。

雲伺服器可通過資源集約化實現的動態資源調配,雲計算可以實現橫向/縱向的彈性資源擴展和快速調度,傳統IDC提供的資源難以承受短時間內的快速再分配,且不說企業等待的時間成本,本身而言容易造成資源閑置和浪費!

雲伺服器而言,通過更新的技術實現資源的快速再分配,可以在數分鍾甚至幾十秒內分配資源實現快速可用,可以有效地規避資源閑置的風險。此外,傳統IDC遠不如雲計算IDC那樣可以跨實體伺服器,甚至實現跨數據中心的大規模有效整合。

效率優化

雲計算IDC服務相較傳統IDC服務,前者採取更加靈活的資源利用方式,通過技術提升和優化使用戶從硬體設備的管理和運維工作中解脫出來,專注內部業務的開發和創新,由雲服務商負責雲平台本身的穩定,通過這種責任分擔模式使整個平台的運行效率獲得提升!

售後優化

首先,雲伺服器歸於基本電信增值服務,所以其服務提供商需要獲得工信部的批閱以具有相應的運營資質。雲服務商對國家方針政策的了解,備案等業務流程的支持,也是確保客戶可以合法合規的運營。再者,當伺服器使用過程出現問題時,需要運營商的協助才可以解決,這種情況需要任何時候都可以找到主機商的售後支持,大多數雲服務商而言都會提供7*24小時的雲伺服器售後支持服務,這點也可以打消用戶的使用顧慮,讓用戶安心、放心!

3、請問伺服器的優點

伺服器與PC的對比 通常,從所採用的CPU(中央處理器)來看,我們把伺服器

主要分為兩類構架:
一部分是IA(Intel Architecture,Intel架構)架構伺服器,又稱CISC

(Complex Instruction Set Computer復雜指令集)架構伺服器,即通常我們所

講的PC伺服器,它是基於PC機體系結構,使用Intel或與其兼容的處理器晶元的服

務器,如聯想的萬全系列伺服器,HP公司的Netserver系列伺服器等。這類以"小

、巧、穩"為特點的IA架構伺服器憑借可靠的性能、低廉的價格,得到了更為廣泛

的應用,在互聯網和區域網內更多的完成文件服務、列印服務、通訊服務、WEB服

務、電子郵件服務、資料庫服務、應用服務等主要應用,一般應用在中小公司機

構或大企業的分支機構。目前在IA架構的伺服器中全部採用Intel(英特爾)公司生

產的CPU,從Intel生產CPU的歷史來看,可以劃分成兩大系列:早期的80x86系列

及現在的Pentium系列。早期的80x86系列可以包括:8088、8086、80286、80386

、80486。自80486之後,Intel對自己的產品進行了重新命名,並進行注冊,因此

80486以後的產品形成了Pentium(奔騰)系列的CPU。Pentium系列的CPU目前包括

:Pentium、Pentium MMX、Pentium Pro、PII、PII Xeon(至強)、PIII、PIII

Xeon、P4 Xeon、Celeron2(賽揚)等。
另一部分是比IA伺服器性能更高的伺服器,即RISC(Reced Instruction

Set Computing精簡指令集)架構伺服器,這種RISC型號的CPU一般來講在我們日

常使用的電腦中是根本看不到的,它完全採用了與普通CPU不同的結構。使用RISC

晶元並且主要採用UNIX操作系統的伺服器,如Sun公司的SPARC、HP(惠普)公司

的PA-RISC、DEC公司的Alpha晶元、SGI公司的MIPS等等。這類伺服器通常價格都

很昂貴,一般應用在證券、銀行、郵電、保險等大公司大企業,作為網路的中樞

神經,提供高性能的數據等各種服務。
目前,伺服器的市場競爭非常激烈,國外有IBM、HP(惠普)、DELL(戴爾)

、SUN等著名廠商,國內有聯想、浪潮、曙光等一線廠商都提供不同級別的伺服器

產品,滿足不同的用戶的需求。
八度網路中國伺服器供應商前十強!
域名注冊、合租空間、託管行業領軍者!
可以用他們家的產品,旗下還有中國合租網、中華合租網、1G空間站

4、雲伺服器的優點是什麼?

雲伺服器是實現軟硬體解耦的,通常是部署在慮擬化平台之上的,對外提供的是一個服務,用戶可以像使用自來水一樣方便來使用,實現一個按需收費的特點。簡單地講,雲伺服器就是虛擬的物理伺服器。其管理方式比物理伺服器更簡單高效。雲伺服器的主要優點,第一,雲伺服器部署非常快捷。第二,雲伺服器的縮放是彈性的,雲伺服器可以根據客戶的時事需求進行資源分配,這樣既靈活高效,又能做到資源不浪費。第三,雲伺服器的運維成本更低,因為雲伺服器的操作簡單,而且都是有服務來負責,只需要維護雲伺服器的內部問題。第四,出現意外可以有效的進行數據遷移。第五,價格更實惠,因為雲伺服器不需要提前定製多大的資源,根據自己實際需要的資源來付費,更人性化。

5、各類伺服器的優缺點都有哪些呢?

國內外的伺服器都是不一樣的 國內的就是需要備案使用,速度快,價格就是要相對貴一點,使用起來方便一點;國外的話就是相對國內的速度慢一點,使用不可以不備案,就看你的業務群體主要在哪裡,還有業務對伺服器的要求,詳細的就要看你自己了

6、伺服器和雲伺服器的優缺點有哪些?

雲主機是雲計算在基礎設施應用上的重要組成部分,位於雲計算產業鏈金字塔底層,產品源自雲計算平台。
優缺點還真的不好說,看一下買的時候需要注意些什麼吧!因為一般都是基本的數據來支持這個優缺點的說法的。

通用處理能力
(1)CPU運算處理能力,如整數運算和浮點數運算的運算能力等。


(2)內存處理能力,如數據的讀、寫速度等。


(3)硬碟處理能力,如隨機數據讀寫速度等。


(4)網路傳輸能力,如流出與流入流量的TCP吞吐量等。


(5)在線可用性,如主機可遠程訪問時間的比例等。


(6)對彈性主機服務,彈性(向上擴展、向下擴展)的速度等。

7、簡述伺服器的主要特點

伺服器是計算機的一種,在網路中為其它客戶機提供計算或者應用服務。具體特點如下:

1、可擴展性

伺服器必須具有一定的「可擴展性」,為了保持可擴展性,通常需要在伺服器上具備一定的可擴展空間和冗餘件(如磁碟陣列架位、PCI和內存條插槽位等)。

2、易使用性

伺服器的易使用性主要體現在伺服器是不是容易操作,用戶導航系統是不是完善,機箱設計是不是人性化,有沒有關鍵恢復功能,是否有操作系統備份,以及有沒有足夠的培訓支持等方面。 

3、可用性

可用性,即所選伺服器能滿足長期穩定工作的要求,不能經常出問題。伺服器所面對的是整個網路的用戶,而不是單個用戶,在大中型企業中,通常要求伺服器是永不中斷的。為了確保伺服器具有高的可用性,除了要求各配件質量過關,還可採取必要的技術和配置措施,如硬體冗餘等。

4、易管理性

在伺服器雖然在穩定性方面有足夠保障,但也應有必要的避免出錯的措施,以及時發現問題,而且出了故障也能及時得到維護。這不僅可減少伺服器出錯的機會,同時還可大大提高伺服器維護的效率。

(7)伺服器優點擴展資料:

伺服器按體系架構分類:

1、非x86伺服器

非x86伺服器包括大型機、小型機和UNIX伺服器,是使用RISC(精簡指令集)或EPIC(並行指令代碼) 處理器,並且主要採用UNIX和其它專用操作系統的伺服器,精簡指令集處理器主要有IBM公司的POWER和PowerPC處理器,SUN與富士通公司合作研發的SPARC處理器等。

2、x86伺服器

x86伺服器,即通常所講的PC伺服器,它是基於PC機體系結構,使用Intel或其它兼容x86指令集的處理器晶元和Windows操作系統的伺服器。價格便宜、兼容性好、穩定性較差、安全性不算太高,主要用在中小企業和非關鍵業務中。

8、伺服器的優點及技術參數?

伺服器
伺服器是指在網路環境下運行相應的應用軟體,為網上用戶提供共享信息資源和各種服務的一種高性能計算機,英文名稱叫做SERVER。
伺服器既然是一種高性能的計算機,它的構成肯定就與我們平常所用的電腦(PC)有很多相似之處,諸如有CPU(中央處理器)、內存、硬碟、各種匯流排等等,只不過它是能夠提供各種共享服務(網路、Web應用、資料庫、文件、列印等)以及其他方面的高性能應用,它的高性能主要體現在高速度的運算能力、長時間的可靠運行、強大的外部數據吞吐能力等方面, 是網路的中樞和信息化的核心。由於伺服器是針對具體的網路應用特別制定的,因而伺服器又與微機(普通PC)在處理能力、穩定性、可靠性、安全性、可擴展性、可管理性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區別。而最大的差異就是在多用戶多任務環境下的可靠性上。用PC機當作伺服器的用戶一定都曾經歷過突然的停機、意外的網路中斷、不時的丟失存儲數據等事件,這都是因為PC機的設計製造從來沒有保證過多用戶多任務環境下的可靠性,而一旦發生嚴重故障,其所帶來的經濟損失將是難以預料的。但一台伺服器所面對的是整個網路的用戶,需要7X24小時不間斷工作,所以它必須具有極高的穩定性,另一方面,為了實現高速以滿足眾多用戶的需求,伺服器通過採用對稱多處理器(SMP)安裝、插入大量的高速內存來保證工作。它的主板可以同時安裝幾個甚至幾十、上百個CPU(伺服器所用CPU也不是普通的CPU,是廠商專門為伺服器開發生產的)。內存方面當然也不一樣,無論在內存容量,還是性能、技術等方面都有根本的不同。另外,伺服器為了保證足夠的安全性,還採用了大量普通電腦沒有的技術,如冗餘技術、系統備份、在線診斷技術、故障預報警技術、內存糾錯技術、熱插拔技術和遠程診斷技術等等,使絕大多數故障能夠在不停機的情況下得到及時的修復,具有極強的可管理性(manability)。
伺服器與PC的對比 通常,從所採用的CPU(中央處理器)來看,我們把伺服器主要分為兩類構架:
一部分是IA(Intel Architecture,Intel架構)架構伺服器,又稱CISC(Complex Instruction Set Computer復雜指令集)架構伺服器,即通常我們所講的PC伺服器,它是基於PC機體系結構,使用Intel或與其兼容的處理器晶元的伺服器,如聯想的萬全系列伺服器,HP公司的Netserver系列伺服器等。這類以"小、巧、穩"為特點的IA架構伺服器憑借可靠的性能、低廉的價格,得到了更為廣泛的應用,在互聯網和區域網內更多的完成文件服務、列印服務、通訊服務、WEB服務、電子郵件服務、資料庫服務、應用服務等主要應用,一般應用在中小公司機構或大企業的分支機構。目前在IA架構的伺服器中全部採用Intel(英特爾)公司生產的CPU,從Intel生產CPU的歷史來看,可以劃分成兩大系列:早期的80x86系列及現在的Pentium系列。早期的80x86系列可以包括:8088、8086、80286、80386、80486。自80486之後,Intel對自己的產品進行了重新命名,並進行注冊,因此80486以後的產品形成了Pentium(奔騰)系列的CPU。Pentium系列的CPU目前包括:Pentium、Pentium MMX、Pentium Pro、PII、PII Xeon(至強)、PIII、PIII Xeon、P4 Xeon、Celeron2(賽揚)等。
另一部分是比IA伺服器性能更高的伺服器,即RISC(Reced Instruction Set Computing精簡指令集)架構伺服器,這種RISC型號的CPU一般來講在我們日常使用的電腦中是根本看不到的,它完全採用了與普通CPU不同的結構。使用RISC晶元並且主要採用UNIX操作系統的伺服器,如Sun公司的SPARC、HP(惠普)公司的PA-RISC、DEC公司的Alpha晶元、SGI公司的MIPS等等。這類伺服器通常價格都很昂貴,一般應用在證券、銀行、郵電、保險等大公司大企業,作為網路的中樞神經,提供高性能的數據等各種服務。
目前,伺服器的市場競爭非常激烈,國外有IBM、HP(惠普)、DELL(戴爾)、SUN等著名廠商,國內有聯想、浪潮、曙光等一線廠商都提供不同級別的伺服器產品,滿足不同的用戶的需求。

9、雲伺服器有什麼優點?

雲伺服器有什麼優點?

一,雲伺服器的穩定性很好

虛擬主機是很多用戶建站的首選方案,這種方式是很多用戶同時使用一個伺服器,因此如果一個網站受到攻擊,所有其它的網站都會受影響,所以空間的穩定性將大大降低。但是使用雲伺服器就沒有這種情況,因為雲伺服器是一種集群式伺服器。

二,響應速度更快

雲伺服器使用多線互通的的帶寬,其響應速度是非常快的。

三,更安全可靠

對用戶來說,伺服器的安全十分重要,十分擔心其出現故障,一旦出現故障,網站就無法正常運行不會正常。雲伺服器則不會出現這類情況,即使網站出現了運營的問題,也可以自動轉移到其它機器,黑客也就很難攻擊了。

四,更方便使用

對於一些中小型企業,隨著不斷擴展深入業務,後期就可能需要對網站擴容及升級。使用雲伺服器,就無需在後期對軟體和硬體進行升級。

五,使用雲主機存儲更方便

雲伺服器具有數據備份的功能,即使硬體出現問題,數據也不會受影響或丟失。使用這樣的雲伺服器,只需要在後期進行正常的維護,而這種維護是由伺服器供應商提供的,因此可以為企業節省大量人力。

10、linux伺服器的優點

Linux內核
絕大多數基於Linux內核的操作系統使用了大量的GNU軟體,包括了shell程序、工具、程序庫、編譯器及工具,還有許多其他程序,例如Emacs。正因為如此,GNU計劃的開創者理查德·馬修·斯托曼博士提議將Linux操作系統改名為GNU/Linux。但有些人只把操作系統叫做"Linux"。
基本思想
Linux的基本思想有兩點:第一,一切都是文件;第二,每個軟體都有確定的用途。其中第一條詳細來講就是系統中的所有都歸結為一個文件,包括命令、硬體和軟體設備、操作系統、進程等等對於操作系統內核而言,都被視為擁有各自特性或類型的文件。至於說Linux是基於Unix的,很大程度上也是因為這兩者的基本思想十分相近。 linux桌面
過去,Linux主要被用作伺服器的操作系統,但因它的廉價、靈活性及Unix背景使得它很合適作更廣泛的應用。傳統上有以Linux為基礎的「LAMP(Linux, Apache, MySQL, Perl/PHP/Python的組合)」經典技術組合,提供了包括操作系統、資料庫、網站伺服器、動態網頁的一整套網站架設支持。而面向更大規模級別的領域中,如資料庫中的Oracle、DB2、PostgreSQL,以及用於Apache的Tomcat JSP等都已經在Linux上有了很好的應用樣本。除了已在開發者群體中廣泛流行,它亦是現時提供網站務供應商最常使用的平台。
1、低廉性
基於其低廉成本與高度可設定性,Linux常常被應用於嵌入式系統,例如機頂盒、行動電話及行動裝置等。在行動電話上,Linux已經成為與Symbian OS、Windows Mobile系統並列的三大智能手機操作系統之一;而在移動裝置上,則成為Windows CE與Palm OS外之另一個選擇。目前流行的TiVo數位攝影機使用了經過定製化後的Linux。此外,有不少硬體式的網路防火牆及路由器,例如部分LinkSys的產品,其內部都是使用Linux來驅動、並採用了操作系統提供的防火牆及路由功能。
2、廣泛性
採用Linux的超級電腦亦愈來愈多,根據2005年11月號的TOP500超級電腦列表,顯示世上最快速的兩組超級電腦都是使用Linux作為其操作系統。而在表列的500套系統里,採用Linux為操作系統的,佔了371組(即74.2%),其中的前十位者,有7組是使用Linux的。 除了一部分專家之外,大多數人都不自己選擇每一樣組件或自行設置,而是直接使用Linux套件。 2006年開始發售的SONY PlayStation 3亦使用Linux的操作系統。之前,Sony亦曾為他們的PlayStation 2推出過一套名為PS2 Linux的DIY組件。至於游戲開發商雅達利及id Software,都有為其旗下的游戲推出過Linux桌面版本。此外,Linux Game Publishing亦有專門為Linux平台撰寫游戲,並致力於把其他在Windows平台編撰的游戲程序碼轉攜至Linux平台,及為轉攜游戲提供使用授權。 而一個打算對所有生活在發展中國家孩子提供手提電腦的名為「每個孩子皆有一部手提電腦(OLPC)」的項目,正是使用Linux作為預設的操作系統。 我們不必探討Linux源代碼的開放給我們帶來多大誘惑,我們只研究Linux對我們的生活有何幫助。我們在平時只要掌握Linux最基礎的應用,以及安裝及使用就可以了。對Linux的操作現在發展到了在命令行下操作以及像Windows的桌面系統般的應用。對Linux不是很了解的用戶可以選擇桌面型Linux安裝。 這里把對Linux的一些疑問解答從網上整理一下,貼出來,希望對那些想要了解Linux的朋友有所幫助。
3、靈活性
Linux以它的高效性和靈活性著稱。它能夠在PC計算機上實現全部的Unix特性,具有多任務、多用戶的能力。Linux是在GNU公共許可許可權下免費獲得的,是一個符合POSIX標準的操作系統。Linux操作系統軟體包不僅包括完整的Linux操作系統,而且還包括了文本編輯器、高級語言編譯器等應用軟體。它還包括帶有多個窗口管理器的X-Window圖形用戶界面,如同我們使用Windows NT一樣,允許我們使用窗口、圖標和菜單對系統進行操作。
4、倍受青睞的原因
Linux之所以受到廣大計算機愛好者的喜愛,主要原因有兩個,一是它屬於自由軟體,用戶不用支付任何費用就可以獲得它和它的源代碼,並且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對它進行必要的修改,無償對它使用,無約束地繼續傳播。另一個原因是,它具有Unix的全部功能,任何使用Unix操作系統或想要學習Unix操作系統的人都可以從Linux中獲益。 運行Linux需要的配置並不高,支持眾多的PC周邊設備,並且這樣一個功能強大的軟體完全免費,其源代碼是完全公開的,任何人都能拿來使用。說到這里,各位可能懷疑這免費後面是不是隱藏著什麼?作者會心甘情願的把它拿出來而分文不取嗎?其實,它代表著軟體開發的另一種概念:那就是基於GNU的版權制度。 版權是為了保護作者應有利益而設立的制度,但時至今日它卻對科技的發展造成了一定的阻礙。例如現在病毒的肆虐,就是因為微軟不肯將Windows的源代碼公開。殺毒軟體的廠商只好自己去鑽研OLE結構。還有,Intel為了保住自己的霸主地位,建立了一個個不許其它廠商使用的硬體規范,造成眾多開發者並不是為了提升技術而是為了兼容性而耗費資金和時間,這樣就造成了科研發展的混亂和壟斷。 為了改變這種狀況,Richard M. Stallman在1984年創立了以生產免費軟體為目的的組織--Free Software Foundation(自由軟體基金會,簡稱FSF)。他認為:各個軟體公司為了自己的利益不公開源代碼會阻礙人類文明的發展,一個真正好的軟體是為了替人解決問題,應該散發給需要的人。他開發了一個叫做GNU的計劃,第一套軟體就是GNU Emacs(UNIX平台下強大的編輯器)。任何人都能免費拿到這個軟體和它的源代碼,於是許多人自發的修改這套軟體,為它增加功能。為了明確GNU的規范,Stallman發表了GNU General Public License和GNU Library General Public License授權聲明,根據這些聲明,所有的GNU軟體都可以被任何人下載、出售、復制和修改,但必須提供程序源代碼或者讓使用者知道從哪裡獲得源代碼!但不論免費或者收費,任何得到這些軟體的使用者都有和提供者同樣的權利,可以將它們贈送或出售。由於這個授權,GNU軟體像滾雪球一樣越來越多,功能也越來越強。當然,這樣做也有不良的效果,如果開發商的利潤減少了那麼就沒有人願意真正開發軟體了,畢竟人還是要吃飯的呀。不過隨著Internet的盛行,大眾越來越容易得到各種各樣的軟體,而且大多隻為一時之需,用完之後根本不會再用,一個軟體的使用壽命就大大縮短,在這種情況下,傳統的電子出版行業應該做出相應的調整。 Linux核心程序的著作權歸Linus本人所有,其它應用程序歸各自的作者所有,但按照GNU授權,任何人都可以採取收費或免費方式來發行Linux,並在符合該授權的規范下做修改。這樣就有了一大批的免費程序移植到了Linux上,包括GNU Emacs、XFree86、Mozilla等經典軟體,並且在不斷壯大中。由於源代碼是公開的,任何一個使用Linux的人在添置了新硬體後都能自己編寫驅動程序,所以Linux對新硬體的支持已經超過了許多專業UNIX系統。Linux的成功如果沒有Internet是不可能的,因為Linux實際上是世界各地眾多程序員共同開發的結果。
5、不斷完善中
現在的Linux經過數次改版(包括核心的升級和周邊程序的完善),已經發展成了一個遵循POSIX標準的純32位多工操作系統,64位版本也在開發之中。Linux可以兼容大部分的UNIX系統,很多UNIX的程序不需要改動,或者很少的改變就可以運行於Linux環境;內置TCP/IP協議,可以直接連入Internet,作為伺服器或者終端使用;內置JAVA解釋器,可直接運行JAVA源代碼;具備程序語言開發、文字編輯和排版、資料庫處理等能力;提供X Window的圖形界面;主要用於x86系列的個人電腦,也有其它不同硬體平台的版本,支持現在流行的所有硬體設備。就性能上來說,它並不弱於Windows甚至UNIX,而且靠模擬程序還可以運行Windows應用程序。它有成千上萬的各類應用軟體,並不輸於Windows的應用軟體數量,其中也有商業公司開發的贏利性的軟體。最可貴的是:它是一個真正的UNIX系統,可以供專業用戶和想學UNIX的人在自己的個人電腦上使用。Linux是一個非常靈活的系統,相對於Windows而言也是一個比較難用的系統,就如同大多數用戶用不慣MacOS的單鍵滑鼠一樣。想要對Linux輕車熟路,你必須懂得一些相關知識,軟、硬體的配置,最好還懂點程序,因為沒有人有義務為您提供技術支援,除了和其它用戶交流之外 ,您必須要自己解決問題。當然,如果您只是作為日常應用,就不需要那麼復雜啦,Linux一樣會為您提供完美的操作環境,你所要做的就是改變使用習慣和成見。 早期的操作系統是沒有圖形界面的,自從Apple於1984年推出System 1.0開始,個人電腦才實現了真正的GUI(Graphics User Interface,圖形用戶界面),從此電腦變得更加具有親和力,也更加易於使用。Windows的圖形化開始於Windows 3.1/3.2,直到Windows 95的出現才標志著多媒體時間的到來,從此計算機變得能說會唱起來。Linux始於UNIX,卻青出於藍勝於藍,同樣擁有著不俗的圖形用戶界面,性能更穩定,也更漂亮,可以和世界上曾經出現過的,最美麗的操作系統媲美!不同於現在的XP,Linux的圖形界面是基於Console之上的,類似於Windows 95架於DOS之上,Linux下實現圖形界面的是X Window系統(區別於MS的Windows)。 X Window是一套用於UNIX的具有極大可攜性、對彩色掌握的多樣性和網路之間的操作透明性的健在式處理窗口系統。它和微軟的Windows的工作原理並不相同,不過兩者都使用圖形界面和窗口技術,從外表看來有那麼一點點相似,但又存在著巨大的不同,實際上X Window的界面更加多樣化,也更漂亮,且高效快捷。就Windows對於DOS的地位一樣,X Window一改UNIX/Linux單調的文本界面,提供了一個友善的圖形用戶界面(GUI)。 1984年在麻省理工學院(MIT)電腦科學研究室工作的Bob Scheifler正在發展分布式系統,DEC公司的Jim Gettys也在MIT進行A-thena計劃的一部分。兩者都需要一套在UNIX系統上使用的圖形界面,因此兩者開始合作研製X Window。1987年,MIT發布了第11個版本的X Window,並成立了非贏利性組織「X協會」來發展及控制X Window標准。所以現在的X Window並不完全是一個軟體,而是一個協定,定義了一個系統所必須具備的功能。任何系統能滿足這個協定及符合X協會其它的規范,便可稱為X Window,它的源代碼公開。因為X Window具有強大的與設備無關結構性,它提供了一組網路通信協議,任何硬體只要提供X協定,便可以執行應用程序顯示一群包含圖文的窗口,不需要重新編譯,這種與設備無關的特性只要是根據X Window標准所開發的應用程序均可在不同的環境下作用,這就大大減少了跨越不同平台之間的編譯工作,應用程序更加具有可移植性。 Linux上最常用的X Window是Xfree86,它是MIT的X11R5的移植版,使用Openlook窗口管理系統,所以Xfree86是免費的。Xfree86支持現行所有的PC顯示卡,但不一定支持它們的Windows加速特性,比如DirectX 9。 到目前為止,可以支持中文的Linux己不再是鳳毛麟角,而且中文應用軟體正不斷豐富著。但一些商業軟體並未完成移植,其中有諸多原因,在此不詳述

與伺服器優點相關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