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IDC知識 > 伺服器的cpu

伺服器的cpu

發布時間:2020-08-23 10:50:00

1、伺服器的CPU和電腦的CPU有什麼區別嗎?

目前使用伺服器的站長和企業也比較多,也許有人會覺得二者差不多。從表面上看,伺服器和我們日常用的PC電腦都是由CPU、內存、硬碟等部分組成,那麼,伺服器與普通電腦有什麼區別呢?

1、伺服器CPU設計的可連續運行時間長,基本都是設計為能常年連續工作的,而普通桌面級CPU是按72個小時連續工作而設計的。

2、伺服器CPU支持多路互聯,簡單的說就是1台機器可裝很多CPU,普通桌面級CPU不支持這種工作方式。

3、伺服器CPU往往首先運用先進的技術如近期才在普通桌面級CPU出現L3緩存,伺服器CPU很早就運用了。

4、內部指令集二者也會根據不同有所差異。

5、二者介面也不同,一般PC電腦放在自己家裡,拉的普通寬頻;而伺服器都放在機房,大帶寬接入。

6、性能:伺服器需要及時響應眾多客戶端的請求,並提供相應服務,PC一般只由少數人操作;尤其是網路性能,對PC來講如果不聯網,沒有網卡,PC仍是PC,而對伺服器來講沒有網卡就不是伺服器了,因為,伺服器的定義就是在網路中給其它計算機提供服務的計算機系統。

7、圖形顯示、鍵盤和滑鼠的要求:普通台式機和顯示器、鍵鼠等都是一對一的,而且,一般對顯卡性能有要求,伺服器不直接和用戶交互對顯卡性能基本無要求,一般鍵盤滑鼠顯示器是多台共用的。

8、擴展性:PC一般不需要很多外插卡,對擴展性要求不高,而伺服器一般需要考慮增加網卡、RAID卡、HBA卡等;另外,擴展性還包括,內存、硬碟等存儲位、電源,甚至是CPU的擴展,這些更是伺服器的特性。

伺服器CPU入門級的一般是對普通CPU做了伺服器化,支持多路互聯和長時間等,性能沒有提升,價格更高。高端則是運用大量的先進技術,價格貴。在機房進行伺服器租用和伺服器託管業務的伺服器CPU一般不適合家用和娛樂,由於其自身特性,價格高反而游戲等性能低,日常家用也不會連續運行一周以上吧。

2、伺服器CPU都有什麼型號?

型號很多,伺服器CPU品牌及每個品牌下的產品如下:

Intel:Intel Xeon E3-1230 v2、Intel Xeon E5-2620等

AMD:AMD 十二核皓龍 6174、AMD 皓龍 6386 SE等

IBM:IBM POWER8和IBM POWER7+等

每個品牌下都有幾十款產品,具體產品型號及信息請參考:

http://detail.zol.com.cn/servercpu/

3、伺服器CPU和家用的CPU有什麼區別

一、穩定性不同

1、伺服器CPU:伺服器CPU是為了長時間穩定工作而存在的,基本都是設計為能常年連續工作的。伺服器都是365天開機運行,只有偶爾停機維護,對穩定性要求極高。

2、家用CPU:是按72個小時連續工作而設計的,家用電腦在不使用時,還是習慣讓他保持關機狀態,每天都會關機。

二、多路互聯支持不同

1、伺服器CPU:是伺服器上的一項技術,比如伺服器主板可以同時擁有多個CPU插槽,可以同時安裝多個CPU,這個就是CPU多路互聯技術,這項技術目前只有伺服器CPU才支持

2、家用CPU:一塊主板只可以安裝一個CPU,不支持多路互聯。


三、價格不同

1、伺服器CPU:伺服器CPU針對高穩定性設計,在用料上一般都是選用優質材質,並且支持多路互聯和長時間工作,和相同性能的普通CPU比,價格自然也是更高。

2、家用CPU:家用CPU價格要遠遠低於伺服器CPU。

4、伺服器CPU主要用來做什麼的

伺服器CPU,顧名思義,就是在伺服器上使用的CPU(Center Process Unit中央處理器)。眾所周知,伺服器是網路中的重要設備,要接受少至幾十人、多至成千上萬人的訪問,因此對伺服器具有大數據量的快速吞吐、超強的穩定性、長時間運行等嚴格要求。所以說CPU是計算機的「大腦」,是衡量伺服器性能的首要指標

5、伺服器CPU是什麼

目前,伺服器CPU仍按CPU的指令系統來區分,通常分為CISC型CPU和RISC型CPU兩類,後來又出現了一種64位的VLIM(Very Long Instruction Word超長指令集架構)指令系統的CPU。 一、CISC型CPU CISC是英文ldquo;Complex Instruction Set Computerrdquo;的縮寫,中文意思是ldquo;復雜指令集rdquo;,它是指英特爾生產的x86(intel CPU的一種命名規范)系列CPU及其兼容CPU(其他廠商如AMD,VIA等生產的CPU),它基於PC機(個人電腦)體系結構。這種CPU一般都是32位的結構,所以我們也把它成為IA-32 CPU。(IA: Intel Architecture,Intel架構)。CISC型CPU目前主要有intel的伺服器CPU和AMD的伺服器CPU兩類。 二、RISC型CPU RISC是英文ldquo;Reced Instruction Set Computing rdquo; 的縮寫,中文意思是ldquo;精簡指令集rdquo;。它是在CISC(Complex Instruction Set Computer)指令系統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有人對CISC機進行測試表明,各種指令的使用頻度相當懸殊,最常使用的是一些比較簡單的指令,它們僅占指令總數的20%,但在程序中出現的頻度卻佔80%。復雜的指令系統必然增加微處理器的復雜性,使處理器的研製時間長,成本高。並且復雜指令需要復雜的操作,必然會降低計算機的速度。 基於上述原因,20世紀80年代RISC型CPU誕生了,相對於CISC型CPU ,RISC型CPU不僅精簡了指令系統,還採用了一種叫做ldquo;超標量和超流水線結構rdquo;,大大增加了並行處理能力(並行處理並行處理是指一台伺服器有多個CPU同時處理。並行處理能夠大大提升伺服器的數據處理能力。部門級、企業級的伺服器應支持CPU並行處理技術)。也就是說,架構在同等頻率下,採用RISC架構的CPU比CISC架構的CPU性能高很多,這是由CPU的技術特徵決定的。目前在中高檔伺服器中普遍採用這一指令系統的CPU,特別是高檔伺服器全都採用RISC指令系統的CPU。RISC指令系統更加適合高檔伺服器的操作系統UNIX,現在Linux也屬於類似UNIX的操作系統。RISC型CPU與Intel和AMD的CPU在軟體和硬體上都不兼容。 目前,在中高檔伺服器中採用RISC指令的CPU主要有以下幾類: (1)PowerPC處理器 (2)SPARC處理器 (3)PA-RISC處理器 (4)MIPS處理器 (5)Alpha處理器nbsp;

6、伺服器CPU選哪個?

E7-8890V4 ,單價7200美金 ,e5隻能算低端伺服器cpu,2699這種最多兩路cpu,22核心x2,也就是44核心,而8890v4可以搭建8路,單個cpu是24核心,8路就是8x24就是192核心,伺服器來說,e3 1000系列是入門級,e5 2000系列用於2U低端,e7 4000系列用...

7、伺服器cpu與一般cpu有什麼區別

一、指令集不同

1、伺服器cpu:伺服器CPU的指令是採用的RISC(精簡指令集)。這種設計的好處就是針對性更強,可以根據不同的需求進行專門的優化,能效更高。

2、普通cpu:為CISC復雜指令集,追求指令集的大而全,盡量把各種常用的功能集成到一塊,但是調用速度和命中率相比伺服器CPU較低一些。

二、緩存不同

1、伺服器cpu:伺服器CPU往往應用了最先進的工藝和技術,並且配備了一二三級緩存,運行能力更強。

2、普通cpu:配置了少量緩存,很少到三級。


三、設計不同

1、伺服器cpu:伺服器CPU介面大多為Socket 771、Socket 775、LGA 2011、LGA 1150相比普通CPU介面盡管不少相同,但實際上搭配的主板並不相同。

2、普通cpu:CPU則是按72個小時連續工作而設計的,家用電腦在不使用時,我們還是習慣讓他保持關機狀態。

8、怎麼查看伺服器CPU型號?

1、在伺服器桌面上找到此電腦或者我的電腦圖標,有的操作系統也叫計算機。單擊滑鼠右鍵選擇屬性。  

2、在頁面中找到處理器,我們會看見CPU的型號、核數、主頻信息,一般來說,核數越多、主頻越高就越快。  

3、在此電腦上點擊滑鼠右鍵,選擇管理,我們還要去查看CPU的另一個主要參數線程。  

4、在計算機管理中,找到設備管理器並用滑鼠單擊一下。  

5、在設別管理器中找到處理器,滑鼠單擊該類目展開。我們就能看見CPU的詳細信息。

6、展開後,裡面的個數就是線程數,本機的CPU是I3雙核4線程。

9、普通家用CPU和伺服器CPU有什麼區別?

一台普通的P4 3.0 和一台DELL伺服器的3.0 內存都是2G,整體性能上的主要區別有以下幾點:
1、伺服器是按24小時長時間運行機制設計的,穩定性更好,當然價格更貴。
2、關於數據匯流排,伺服器考慮得速度更快一些,一般採用SCIS或SAS。
3、伺服器具有RAID功能,支持盤陣。
如果你對做伺服器的機器要求不高,一般的PC就可以勝任;反過來,如果拿伺服器當PC用,就感覺不搭調了。

具體來說,你要知道伺服器與普通PC的區別,這要從硬體和軟體兩方面來看。
根據應用的不同兩者的差別很大,打個比方,PC就相當於什麼都會的門診醫生,但是醫術不是那麼精湛,而伺服器就應該是某個方面的專家了,處理能力越出眾,它「專」的就越厲害。
一、從硬體上看:
1.CPU
伺服器CPU的指令一般是採用的RISC(精簡指令集)。根據研究,在大多數的應用中,CPU僅僅使用了很少的幾種命令,於是研究人員就根據這種情況設計了該指令集,運用集中的各種命令組合來實現各種需求。這種設計的好處就是針對性更強,可以根據不同的需求進行專門的優化,處理效更高。相對應的則是 CISC(復雜指令集),他的特點就是盡量把各種常用的功能集成到一塊,例如我們常常聽到的MMX,SSE,SSE+,3D!NOW!等等都是這種類型的。
另外,伺服器的CPU設計一般都要考慮它的多路功能,就是多個CPU一起工作,而PC則一般只一顆CPU。
2.內存
內存在伺服器上的原則也上越快越大越好,不過它對糾錯和穩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ECC(「錯誤檢查和糾正「好象沒人這么叫的)。我們現在使用的PC上很少有人能夠用到1G的內存(玩游戲的不算),而在伺服器上,這G級的內存有時也會顯著捉襟見肘,記得去年國家發布銀河最新超級計算機時,他的內存更是達到了1個 T;相比內存的速度,人們在應用的時候更優先考慮內存的穩定和糾錯能力,只有在保證了這兩條,才能再考慮別的東西。
3.硬碟
硬碟性能無論是在PC上還是伺服器上,性能的提升一直很緩慢,個人認為,依靠機械的發展,硬碟的發展是不可能出現質的飛躍。由於使用伺服器的一般都是企業單位,裡面都是保存了大量珍貴數據,這對硬碟就提出了安全穩定的要求,硬碟上出現的相關技術也基本上圍繞這兩個要求轉。比如:數據冗餘備份,熱插拔等。另外,伺服器硬碟必須能做到24*7不間斷工作的要求。
4.主板
這個我了解的比較少,很少看到伺服器有主板的說法,不過我覺得應該提提伺服器的匯流排設計——多路,就是多個CPU如何能夠協調工作。有興趣建議你看看操作系統方面的書,看老外寫的,很好!
5.顯卡
除了圖形和3D設計,伺服器上的顯卡基本上就是你只要能接上顯示器能顯示就行!
二、接下來說說軟體,軟體就主要指操作系統,比如我們熟悉的NT,2000 SERVER,2003 SERVER,LINUX,SOLRAIS和UNIX等等,都是專門針對伺服器設計的,比如:負載均衡,多路CPU的支持

與伺服器的cpu相關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