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物流中有哪些主要的數據識別和採集技術
自動識別與數據採集(AIDC)是一項通用的技術手段,它包括不通過鍵盤而把數據直接錄入到計算機系統的方法。這包括條碼掃描,射頻識別,聲音識別及其他技術。
信息網路是現代物流的核心,當各項倉儲物流設備由機械化/人工化進入自動化階段時,如何處理設備與系統的連接及實物與信息的對應成了軟體系統需要解決的問題。這就是採用AIDC(自動識別與數據採集)技術的必要性。在物流作業中主要使用自動識別與數據採集AIDC技術中的幾個部分,條形碼列印、條形碼識別技術、無線數據傳輸和無線標簽(RFID)技術。由於條形碼技術使用成本較低,目前大量使用的是條形碼,隨著RFID技術的發展,不斷降低RFID成本,使用RFID技術的廠家會越來越多。
自動識別與數據採集技術(AIDC)主要解決的問題是實物與信息之間的匹配關系,使實物的運輸、倉儲過程,可以即時的反映到信息網路環境中,使操作者能夠迅速了解物流的全部過程,尤其是在途的情況,提高物流過程的作業效率及貨物數量的准確性。現在,RFID是自動識別與數據採集AIDC領域最熱門的技術,RFID是英文「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的縮寫。射頻技術是利用無線電波對記錄媒體進行讀寫。射頻識別的距離可達幾十厘米至幾米,且根據讀寫的方式,可以輸入數千位元組的信息,同時,還具有極高的保密性。射頻識別技術適用的領域:物料跟蹤、運載工具和貨架識別等要求非接觸數據採集和交換的場合,要求頻繁改變數據內容的場合尤為適用。如香港的車輛自動識別系統—駕易通,採用的主要技術就是射頻技術。目前香港已經有約8萬輛汽車裝上了電子標簽,裝有電子標簽的車輛通過裝有射頻掃描器的專用隧道、停車場或高速公路路口時,無需停車繳費,大大提高了行車速度,提高了效率。射頻技術在其它物品的識別及自動化管理方面也得到了較廣泛的應用。
2、數字化轉型對IDC企業的管理模式有什麼影響?
傳統IDC面對雲計算的沖擊,面臨著市場資源同質性高,缺乏競爭優勢;市場資源同質性高,缺乏競爭優勢;市場資源同質性高,缺乏競爭優勢等生存阻力。想發展必須盡量雲化轉型。
ZKEYS為IDC服務商提供雲化轉型支持,通過全棧轉雲賦能,IDC服務商不僅可以生產自有資源,將傳統業務轉雲,還可以充分利用共享資源池優勢擴充業務,打造適合市場需求的特色產品,提升產品競爭力,服務於更多的行業用戶。
3、為何採用數據採集器, 還要HPC-6000系列?
1、庫存的准確性提高
實時採集可以實現無線終端或移動計算機與倉庫數據中心之間數據實時雙向自由傳送。它保證了倉庫管理中貨物從入庫開始到產品出庫結束的整個過程,倉庫作業的各環節信息都在倉庫數據中心的准確調度、使用、處理和監控之下。庫存的准確性可以達到100%。
2、流通速度加快
由於倉庫操作的每一個環節,都沒有數據傳輸的時間延遲,倉庫中物品、人員、設備的流動不會因為信息傳遞的滯後而出現等待貨物,等待任務和設備空轉的狀態,倉庫內部的流動速度大大提高。
3、勞動強度和勞動復雜度變小,總的人員成本下降
倉庫管理員只須按照無線終端顯示的任務操作,無須擔心操作是否錯誤,在有效時間里能做更多的事情,人員效率提高。另外,實時採集可以減少登單和電腦錄入人員,人員成本下降。
4、有效庫容增加
因為實時數據交換,倉庫貨物流動速度迅速提高,使得庫位、貨位的有效利用率成倍提高。換句話說,使用實時技術後,貨物從入庫、整理、上架、出庫所花費的時間比原來要少得多,在同樣的時間里流轉的貨物就比原來更多。這樣,在沒有增加倉庫面積的情況下,貨物流通量增加了!所以,倉庫的有效庫容增加了。
5、實現無紙化操作,減少人工誤差
整個倉庫都通過實時數據採集技術來傳遞數據,訂單、調撥單、裝箱清單、送貨單和SKU等都可以與倉庫數據中心雙向交互、查詢。這就大大減少了紙面單據,避免了數據滿天飛的現象。又因為很多情況都是採用條碼掃描識別,在提高數據記錄速度的同時減少了人員操作錯誤。
6、訂單響應時間縮短
由於企業對倉庫的情況一目瞭然,在接到客戶訂單後就能夠及時響應,並通過倉庫數據中心把相關操作指令實時下發到各級倉庫操作員的無線終端里。各級人員按照系統操作指令拾取、整理、包裝相應物料,並迅速送交出庫。
7、實時更新庫存,保證帳物一致
實時數據採集保證了倉庫可以有效管控物品,並及時更新倉庫信息資料,這樣使得企業的財務帳與貨物帳對應一致,保證了企業的生產供應和客戶需求。
4、IDC伺服器託管
需要自己要備伺服器,選擇合適的機房,具體的可以到天互數據網站看看,那裡有流程,還要物料
5、下面哪一項技術可以對給定的物料識別其需求的來源
自動識別與數據採集(AIDC)是一項通用的技術手段,它包括不通過鍵盤而把數據直接錄入到計算機系統的方法。
這包括條碼掃描,射頻識別,聲音識別及其他技術。 信息網路是現代物流的核心,當各項倉儲物流設備由機械化/人工化進入自動化階段時,如
6、K3系統中 核算項目-物料 怎麼少了幾項物料屬性
庫核算。應該是物料屬性設錯了。
另外,團IDC網上有許多產品團購,便宜有口碑
7、電子商務 論文
這是我從另一位朋友那裡粘貼過來的 是他的畢業論文 你可以參考一下
電子貨幣的發展及在電子商務中的應用
摘要:隨著網路技術的發展,電子貨幣作為基於網路的支付結算工具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發展。文章從電子貨幣概念出發,不僅分析了它的發展情況,而且針對電子商務的業務流程,對其在電子商務中的應用進行了重點研究。最後提出了應用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及解決方案。
關鍵詞:電子貨幣 網路金融 電子商務
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展,與電子商務相關的電子支付工具越來越多。這些支付工具大致可以分為三類: 一類是電子貨幣類,如電子現金、電子錢包等;另一類是電子信用卡類,包括智能卡、借記卡、電話卡等;還有一類是電子支票類,如電子支票、電子匯款( EFT) 、電子劃款等。本文將針對電子支付的工具之一——電子貨幣在電子商務中的適用性進行分析與研究。
一、電子貨幣的基本概念及主要形式
1電子貨幣的基本概念。
電子貨幣作為當代最新的貨幣形式,從20 世紀70 年代產生以來,其應用形式越來越廣泛。電子貨幣是一種在網上電子信用發展起來的,以商用電子機和各類交易卡為媒介,以電子計算機技術和現代通信技術為手段,以電子脈沖進行資金傳輸和存儲的信用貨幣。通過網上銀行進行的金融電子信息交換,電子貨幣與紙幣等其他貨幣形式相比,具有保存成本低,流通費用低,標准化成本低,使用成本低等優勢。尤適宜於小金額的網上采購。電子貨幣技術解決了無形貨幣的存儲、流通、使用等方面的技術問題,具有很大的發展潛力。美國的Mark Twain 銀行是美國第一家提供電子貨幣業務的銀行,早在1996 年4 月就獲得了一萬個電子貨幣客戶。
2電子貨幣的主要形式。
電子貨幣有兩種主要形式:智能卡形式的支付卡 和數字方式的貨幣文件。前者主要用於網下的支付,後者用於網上的支付。
電子現金,它的主要用途在於取代日常小額消費的鈔票及硬幣。Mondex卡除了擁有現金的特性以外,同時還具有一個比現金更優良的特點,即是它能安全地通過電子管道(如電話、網際網路等) 來作為人對人、人對商家、人對銀行的遠距轉值。我國的電子商務正在起步,網上金融服務開展較少,電子貨幣系統的建設進展緩慢。Mondex 是目前最接近於現金的電子貨幣。
E - Cash 是由Digicash 開發的在線交易用的數字貨幣。它是一種數據形式流通的貨幣。把現金數值轉換成為一系列的加密序列數,通過這些序列數來表示現實中各種金額的幣值。用戶在開展電子現金業務的銀行開設賬戶並在賬戶內存錢後,就可以在接受電子現金的商店進行購物。
二、電子貨幣的發展
1. 電子貨幣的發展概況。
電子貨幣的產生是經濟和科技發展到一定程度的成果。電子貨幣的使用,一是可以最大限度地取代現金的發行,使得貨幣的發行費用降低;二是發行主體將由中央銀行向其他主體轉變。
目前的電子貨幣主要有銀行卡和網上電子貨幣兩種。現在,銀行卡已在人們的生活中得到了更普遍的應用。對於客戶來說,利用銀行卡購物付款、提現、存款、轉賬,方便快捷、安全高效,而且可以獲得咨詢和資金融通的便利。同時,世界上由網上電子貨幣帶動的網上金融服務正在迅速發展。據統計,網上金融業務在2004 年占傳統金融業務量的10 %~20 % ,其中美國的網上金融業務發展最快,歐洲國家也在大力發展; 在亞洲,新加坡等是發展電子貨幣的先進地區。新加坡貨幣委員會的官員稱,該國將力爭於2008年全部改用電子化貨幣,貨幣將包括一種「電子數字脈沖」,發射裝置安裝在手機、掌上電腦甚至手錶上,然後發射脈沖信號進行支付活動,屆時所有商業和服務機構都將依法接受電子貨幣。歐洲央行也指出,電子貨幣的應用范圍將越來越廣,推廣電子貨幣將成為歐洲央行未來貨幣政策的組成部分之一。
2. 我國電子貨幣的發展情況。
從總體上講,我國電子貨幣的發展情況相對於發達國家起步較晚,尚處於起步階段,網上金融服務開展較少,電子貨幣系統的建設進展緩慢。由於國情的緣故和信用概念在中國商品經濟發展初期沒有市場基礎,一直到20 世紀90 年代中後期,隨著金融體制改革的深化,銀行被推向市場,商品經濟的生存競爭意識才迫使中國的銀行界開始思考電子貨幣的發展策略。
在我國,目前發展的重點主要仍在信用卡業務上。我國的第一張銀行信用卡,是1985 年6 月由中國銀行珠海分行發行的「中銀卡」,與國外相比,銀行信用卡發展歷史很短。近年來我國銀行卡業務發展迅速,到2001 年6 月底,全國共有55 家金融機構開辦了銀行卡業務,發卡總量達3. 3 億張;銀行卡賬戶存款余額3742 億元,僅2003 年上半年交易總額達48532 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224 %;全國受理銀行卡的銀行卡的銀行網點12. 9 萬個,商戶約10 萬戶;各金融機構共安裝自動櫃員機4. 9 萬台,銷售終端33. 4 萬台。
3. 電子貨幣的發展趨勢。
目前電子貨幣的發展十分迅速。據專家預測,美國在近十年內可能有12 %~15 %的交易將以電子方式進行,並且該發展趨勢仍將不斷加快。2000 年有約10 %的人用電子貨幣進行商業交易。在我國,也有業內人士分析電子商務將會蓬勃的發展。可見,電子貨幣將會朝更便利、更安全、更規范化的方向發展,支付方式也會趨於簡單化和統一化,電子貨幣必然有更廣闊的發展前景。
三、電子貨幣在電子商務中的應用
面對已經到來的數字化時代,隨著金融電子化和Internet 的迅猛發展,網路作為一種新的貿易領域正在逐漸成為商務的一大發展趨勢。電子貨幣系統是電子商務活動的基礎,只有正確認識電子貨幣的優勢,建立和完善電子貨幣系統,才能真正開展電子商務活動。
1電子商務流程的簡單描述。
電子商務是一種採用最先進信息技術的買賣方式。整個電子商務過程並不是工業經濟階段商務活動的翻版,電子商務是將「通信服務」、「數據管理服務」、「安全服務」等三項基本服務融為一體的商業服務。在電子商務過程中,消費者和商家(即買賣雙方) 將自己的各類供求意願按照一定的格式輸入電子商務網路,電子商務網路便會根據消費者的要求,尋找相關信息並提供給消費者多種買賣選擇。一旦消費者確認,電子商務就會協助完成合同的簽定、分類、傳遞和款項收付等全套業務。同時,為保證交易過程的安全,認證機構對在互聯網上交易的買賣雙方進行認證,確認其真實身份。電子商務實質上形成了一個虛擬的市場交換場所。
2.電子貨幣與電子商務。
電子貨幣與電子商務之間有著十分密切的關系。在電子商務中,網上銀行、在線電子支付和數據加密、電子簽名等方面都發揮著重要的、不可缺少的作用。其中,作為支付工具的電子貨幣應用的深度和廣度直接影響到電子商務的發展。我們通過電子商務的流程可以看到,電子商務不僅包括商品流、信息流、物流,同時也涵蓋了資金流的范疇。在支付過程中,不可避免地需要通過網路進行貨幣支付或資金流轉,利用電子貨幣可以安全、靈活地把貨幣採用匿名的形式存儲在自己的硬碟上,並在支付過程中使用。它將消費者和商家(買賣雙方) 與銀行聯系在一起,消費者可以在有關銀行開立賬戶,在需要使用電子貨幣的時候,可以安裝相應的軟體或預存現金,但消費者與商家洽談好以後,簽定訂貨合同,就可以使用相應的電子貨幣支付所購買商品的費用。其中認證機構保證了交易過程的安全。
3.應用中出現的問題及解決方案。
電子貨幣的應用和發展使網路上現貨、現金交易成為可能,促進了企業營銷結構、營銷方式、結算方式的創新;而方便、快捷、輕松的購物方式,也將極大地刺激消費,擴大需求,給零售商帶來了無限商機;同時,由於實施開放式的網路經營,大大加劇了市場競爭,促使企業為市場提供優質價廉的商品、優質高效的服務。
在電子商務中,使用電子貨幣進行支付與傳統的貨幣支付方式相比有許多的優勢。首先,在同樣的空間內,電子貨幣可以存儲的面值是無限的;而傳統貨幣面值是有限的。其次,電子貨幣受時空的限制比較小,能夠通過通訊系統在短時間內進行遠距離傳遞。第三,電子貨幣可以採用計算機進行管理,彌補了傳統貨幣管理成本高的缺憾。第四,電子貨幣的匿名性比傳統貨幣要強,避免了面對面的交易。另外,作者還認為,電子貨幣與傳統的貨幣相比具有信息承載量比較大的優點。通過在交易過程中使用電子貨幣,商家、廠家以及消費者都能夠從中得到比傳統交易方式更多的信息。例如,商家可以在網路上迅速、及時地統計熱銷產品的銷售量,可以通過用戶注冊信息准確地看出參加瀏覽或購買的用戶資料,甚至可以通過電話、電子郵件的形式進行後續的市場調查,以便提供更加便利的服務。同時消費者也可以獲得快捷的反饋信息以及完善的售後服務。
但是,就目前而言,作為支付工具的電子貨幣應用於電子商務仍然存在一些缺陷。在這一問題上,普遍存在著很多觀點。比如,安全問題、網路基礎設施建設不完善、電子商務的發展還不很成熟、系統可靠性、安全性以及數字認證技術等,這些問題的出現都將會對電子貨幣的發展產生極大的影響。要使電子貨幣能夠迅速、健康的發展,必須盡快解決出現的這些問題。不僅要加強網路基礎設施的建設,提高互聯網路的普及率;同時要積極發展電子商務,進而帶動電子貨幣的發展;另外,也要盡快出台並且完善相應的法律、法規,給網路安全提供相應的法律保障,規范網上交易程序,正確使用數字證書。
另外,作者通過對電子貨幣的研究,認為電子貨幣的產生和應用對傳統的價值經濟學和貨幣銀行學提出了新的挑戰。未來的發展,將會由於電子貨幣的應用,使得中央銀行不能再通過調節貨幣的發行量這一手段來調節市場經濟,新的價值經濟學、貨幣銀行學將會產生,通貨膨脹、通貨緊縮也將會有新的詮釋,以適應未來網路經濟的發展。電子貨幣將會形成一門全新的學科,沖擊經濟金融界的傳統理論、理念。
四、結束語
拓展電子貨幣的業務是經濟發展的必然要求。隨著不斷加快的經濟全球化進程以及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貨幣金融體系電子化的實現將是一個必然趨勢。目前,與信息技術有關的電子商貿、電子商務、基於安全數據交換協議的各類網上購物系統、供應鏈管理以及網路營銷等活動的不斷興起,使得原先的計算機應用系統、管理系統、貿易體系結構已經跟不上時代的發展和需求。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在電子商務不斷發展的帶動下,電子貨幣也將會在社會經濟生活中得到更加全面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余旭濤,沙濟彰. 電子貨幣的技術問題. 河海大學常州分校學報,2005 (1)
2. 翟鳳榮. 電子貨幣與電子支付. 價值工程,2004 (5)
3. 白靜. 試論電子貨幣及其在我國的發展. 甘肅理論學刊,2005 (5)
4. 陳紅. 電子貨幣發展情況初探. 廣西金融研究,2004
5. 許小勇. 電子貨幣的發展及其風險防範. 浙江金融,2003 (2)
他的最後評價是良 你可以借鑒一下
8、畢業論文(設計)的目的與要求(淺析中小企業財務管理狀況) (3000字)
淺析中小企業的信息化建設_企業戰略論文
[摘要]目前,國內中小企業的信息化水平普遍低下,依然是傳統的增長模式,技術裝備、信息化水平、生產方式還比較落後。雖然眾多中小企業意識到信息化對企業發展的重要性,但中小企業進行信息化建設仍困難重重。本文分析了中小企業信息化建設現狀,在此基礎上提出信息化建設的建議。
[關鍵詞] 企業信息化;會計信息化;管理;信息
在經濟全球化和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企業信息化是帶動企業工作創新和升級,提升管理水平和競爭力的有力武器。我國企業的信息化是以ERP為主展開的,利用ERP系統,能把先進的管理思想落實到具體的生產經營管理過程中,能帶來1個企業的組織創新、流程優化和管理變革。
據統計,我國目前大約有幾千家企業系統運用ERP,主要是經濟發達地區的大型國有股份企業和合資公司,很多企業的應用主要集中在單項計算機的應用,應用水平和應用效率不高。雖然ERP實施成功率已提高到20%,但卻都以實力雄厚的大企業居多,中小企業的數量占我國企業的99%,卻只有10%左右實施了信息化,而且由於資金、技術力量、管理水平等原因,實施效果不夠理想。因此推進中小企業信息化建設,提升中小企業的整體管理水平就顯得尤為重要。
1、目前中小企業信息化建設的現狀
1.對企業信息化建設認識不足
企業信息化是1個企業提高運作效率、改善服務水平和降低運營成本的手段,是運用信息化技術對企業的研發、製造、銷售和服務,進行全面、系統和科學的管理。信息化管理沖破了人們原有的觀念,更新傳統的管理方法。按照信息化的要求,目前企業無論從觀念上還是內部組織結構和運作程序上,都有許多不適應信息化的地方,管理的不規范,成為企業推進信息化的瓶頸。因此,企業信息化必須對傳統管理進行變革,否則,信息化管理難以推進。目前,信息化建設在互聯網推動下,已成為當前和未來發展的潮流。企業信息化不是可有可無的問題,而是如何去搞,怎樣搞好,並如何加快進程的問題。但現在有許多中小企業對此認識不足,企業領導思想猶豫,認為信息化是1個很遙遠的事情,態度不很積極。有的企業認為企業當前效益好,不急於信息化;有的企業認為自己基礎差,人才缺乏,無法信息化。有了這些認識,推進信息化就缺乏力度,開發管理信息系統缺乏深度。因此,改變企業管理者的觀念,是企業信息化的前提。企業管理者要把實施信息化當作1個非常緊迫的事情,是關繫到企業生死攸關的事情,只有實現管理信息化才能保證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2.企業信息化目標不明確
信息化通過規范企業管理,加速信息的傳遞,參與企業決策,進行協同合作,以達到增強企業的競爭能力,提高經濟效益和保證企業持續發展的目標。很多中小企業認為企業信息化的目的就是為了提高勞動效率,替代手工勞動,提高信息輸出的速度,而這些只是信息化的初級階段的目標。如果按照這樣的初級目標進行信息化,勢必會造成企業資金和人力的嚴重浪費,而且會影響信息化的升級和發展。每個企業都要按照企業的經營戰略需求確定信息化的目標。企業的信息化要有長遠經營戰略。另外在具體實施時,企業還缺乏明確量化的信息化應用目標,大多數企業做得不到位,都是1些宏觀定性的目標,微觀量化的可操作的目標比較少,比如企業管理基礎問題、管理模式問題、企業庫存問題、企業生產問題、企業市場問題、企業戰略問題等,還有同指標反映企業管理狀況的目標,都沒有去作深度研究和分析,從而失去信息化管理實施的可操作性的目標。
3.企業信息化僅限於會計信息化
現在有1些中小企業已認識到信息化的價值,紛紛購置電腦,購買1些電算化軟體,就認為實施了企業信息化,其實這是非常片面的觀點。許多中小企業管理者都有這樣錯誤的觀點,把辦公自動化管理和會計信息化看作企業的信息化。會計信息化是企業信息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但並不是全部。信息化要求企業的信息系統的覆蓋面遍及整個企業和與企業有往來的各個單位。
4.企業管理落後,創新力度不夠
中小企業長期處於粗放的管理狀態,無法適應先進的信息化管理思想和方法的應用,比如ERP、供應鏈、客戶關系管理、電子商務等先進的管理思想和方法沒有好的管理環境,無法在企業生根、發芽、開花、結果。同時企業創新力度不夠,無法通過創新來提高企業落後的管理水平,來適應和滿足ERP等先進管理方法的應用。企業即使目前暫時不進行信息化管理,也要通過創新來提高企業管理水平,解決企業管理中存在的問題。企業創新力度不夠,還表現在企業領導對這個問題的認識和整個中國的大環境的問題,還沒有形成足以使企業的領導下決心去改變這種傳統的管理模式以適應新經濟環境下的發展的大環境。
2、對中小企業信息化建設的建議
企業信息化是指在企業業務流程和生產經營活動重組和優化的基礎上,利用計算機技術、網路技術和資料庫技術對企業進行集成化管理,實現企業內部、外部信息共享和信息資源的有效利用,以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和市場競爭能力。信息化是1個過程,信息化的廣度和深度將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和生產經營活動實際需求的發展而不斷發展。對於中小企業進行信息化建設應注意以下幾點。
1.從會計信息化逐步升級到企業管理信息化系統
據IT168的調查結果,企業信息化應用的比率分別是:財務管理75%,辦公自動化12%,協同管理12%,通過以上數據可以看到,高端應用普及程度較低。企業實施信息化需要有個認識的過程,逐步深入。我國企業信息化走在前頭的是會計電算化,所以許多企業都在會計領域率先實現電算化,企業可以在此基礎上,以會計電算化為切入點,然後逐漸增加其他模塊,不斷進行信息化的擴展和升級,使會計電算化成為企業管理信息系統中的1個部分,和其他系統相互配合,共同為企業的發展提供幫助,達到企業管理信息化的目的,不斷進行企業信息化建設。
2.選擇適合企業的ERP軟體
面對全球化競爭,應用ERP提升競爭力成為我國許多企業的共識。正處在發展階段的大量中小企業,需要採用先進的管理方法和工具,來支持企業的快速發展。從我國企業發展的歷史來看,現在面臨的是以ERP為代表的企業信息化應用階段。ERP作為當代企業經營和管理的先進技術、系統,在我國企業的整體發展中扮演著重要的歷史性角色。企業要選擇適用的ERP軟體,分析自己企業的特點和需求,不是越先進就越好,先進的東西不1定適合所有企業。對於規模不是很大的中小企業最好選擇中等規模的國際化軟體產品,這樣不但從成本上有1個合理的投入,關鍵是實施難度相對小很多,軟體對於企業人員的要求也不是很高,產品的功能相對比較全面,可以滿足企業管理標准化和國際化的需求。另外企業選擇的系統要有較好的擴展性,有友好的開放的技術平台,而且在整個實施過程中要與軟體企業密切合作,有好的技術支持。
3.加強數據的准備工作
很多企業認為信息化就是和軟體公司談,購買軟體就可以,而忽視基礎數據的准備工作。有人用「3分技術、7分管理、102分數據」來形容數據的重要性。有許多企業在最初實施時不以為然,但在實施過程中逐漸認識到它的重要性,因為數據不全,數據不準確,只要有1個數據出問題,就會影響全局。企業要做好標准化和物料編碼工作,這是實施信息化的1個基礎工作,要結合國家標准和企業習慣進行編寫,做到數出1家,數據共享。
4.企業信息化可以由專家引路
信息化建設和實施,是1個風險很高的項目,是1個系統工程,企業不能「閉門造車」,要藉助外腦來幫助企業做好這個項目。因此企業要引入管理咨詢。企業在沒有實施信息化系統之前,企業領導1般都心裡沒有底,沒有實施過信息系統,不可能對整個信息系統有深刻的理解,在這種情況下,企業的領導可以提出要求,至於如何做,怎樣做,可以交給有經驗專家或咨詢顧問幫助考慮。在准備階段,由專家協助企業做需求分析、信息化的管理方案、軟體選型、計算機的配置、編碼的指導、人力資金的投入計劃等項工作。在實施階段,要處理的問題更多,信息化系統是1個企業行為,要和企業文化相結合,軟體系統不是買來就能夠使用的,從基礎數據的建立開始,逐步推進系統的實施,處理異常情況,都有實際應用的問題,這時都需要有經驗的專家指導,這樣能夠縮短實施的周期,少走彎路,以便系統的成功實施。
5.做好培訓工作
要求企業對所有員工進行ERP等先進管理思想的培訓,使所有員工都能接受新思想、新方法、新觀點、新理論,進而轉化為生產力。針對不同系統的不同項目、不同人員組織培訓是極其必要的。由於培訓不足導致系統實施項目受阻、項目拖期、系統不能正常運行的經驗教訓比比皆是。培訓要貫穿整個系統實施過程,每實施1步都要進行相應內容的培訓。同時要解決在實施過程中的「夾生飯」的問題,因為隨著系統的實施,對系統的認識不斷加深,結合業務提出的新問題,都要通過培訓來解決。培訓的形式可以多種多樣,除了上課培訓,開會討論、分發學習資料組織閱讀、帶領企業有關人員到用戶走訪,了解其他企業的實施情況進行學習,都可以作為培訓的形式,應根據企業的實際靈活進行。同時可以把培訓納入到部門考核當中,對於關鍵內容組織答卷考試、評分,人事部門記錄在案,利用以上手段可以加強培訓的效果。
6.實施信息化建設要量力而行
中小企業由於資金有限和管理水平較低等原因,在信息化建設中,應結合實際,量力而行。有條件的,可以直接上ERP等管理信息系統,如有困難,也可以從解決財務管理、物資管理、銷售管理的突出問題入手,分步實施。企業信息化並不是高不可攀、神秘高深的事情,關鍵是因企制宜,對症下葯。
總之,企業要生存發展,就必須進行信息化建設,中小企業應適應新經濟時代的挑戰,及時走上信息化之路,使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主要參考文獻
[1]彭運芳.中小企業信息化建設的幾個關鍵問題[J].中國管理信息化,2005,(7):58-61.
[2]劉謙.對我國中小企業會計信息化應用的進1步思考[J].中國管理信息化,2005,(5):14-18.
[3]王釗.ERP在我國企業應用中的問題與對策[J].中國管理信息化,2005,(3):33-35.
[4]用友軟體股份有限公司.ERP應用指南[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2:150-156.
另外,團IDC網上有許多產品團購,便宜有口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