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IDC知識 > idc第三季度

idc第三季度

發布時間:2020-08-22 12:57:23

1、百度和華為合作對外界影響?

百度與華為開啟合作:

繼高通和小米之後,12月底,百度又宣布了和華為的深度合作。在這次合作中,兩家公司都顯示出極高的誠意:

百度方面派出了百度公司創始人、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李彥宏、百度搜索公司總裁向海龍、百度AI技術平台體系(AIG)總負責人王海峰,而華為方面則派出了華為消費者業務CEO余承東、華為消費者業務雲服務總裁張平安、華為消費者業務軟體工程部總裁王成錄。

雖然在發布會上並沒有公布具體的合作細節,但根據框架,雙方合作主要圍繞以下幾點展開:

一是人工智慧上的合作:比如將基於華為HiAI平台和百度PaddlePaddle深度學習框架,發揮華為NPU的優勢,共建以華為AI開放平台和百度大腦為中心的開放生態;雙方在各類智慧終端開展深度語音和圖像合作等等。

二是在AR,VR層面上的合作,雙方將以「技術革新+硬體落地」的「軟硬結合」形式共同打造AR生態

三是內容生態方面的合作:自從百度確定了以「人工智慧+信息流」為主航道的戰略方向後,信息流的價值和地位就被提到了到非常高的位置,而百度信息流在過去一年裡也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績:不但實現了200%的增長速度,根據Q3財報百度官方釋放的信息:預計今年信息流的收入應該在10億美元左右。

而百度的內容生態,將在華為手機、平板電腦、智能穿戴設備、智能家居設備等各種智能終端實現落地。

可以看出來,華為和百度的合作,並不是僅僅是產品與產品之間的合作,而是兩個巨頭生態層面的全面擁抱,百度把自己最優勢的產品,信息流和人工智慧拿出來,而華為則拿出了自己的所有的智能終端,一個是硬體和通信領域的巨頭,一個是搜索和人工智慧領域的霸主,這兩家巨頭的「生態合體」,會給整個行業,帶來什麼樣的新的變數?

先說動機:取長補短

對於企業來說,合作自然是出於「取長補短」互利雙贏的目的,但像百度和華為這樣的巨頭型公司,這種深度的全面合作,考慮的問題顯然要復雜的多的多。

對於百度來說,百度更看重華為在智能終端上的優勢:從手機、平板、再到智能硬體,包括智能家居設備,華為在這塊的優勢非常大,當然還有華為的技術實力。

根據IDC11月份發布的最新的研究報告顯示,智能手機市場在今年第二季度出現罕見萎縮後,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在今年第三季度達到3.731億部,與2016年第三季度的3.634億部相比,增長了2.7%。

換句話說,華為在全球的出貨量僅排在蘋果和三星之後,位列國產手機榜首。這意味著百度人工智慧和信息流有了大量可以落地的終端設備。

不管是人工智慧還是信息流,都是需要大量的場合和設備作為支撐,以達到「萬物互聯」的目的,百度的生態基礎,不論是信息流也好,AR也好,還是人工智慧,都是需要龐大的智能設備作為落地條件,而華為現在全球龐大的出貨量正好能夠滿足這一點。

而對於華為來說,百度的內容生態優勢和人工智慧技術是他們最為關心和感興趣的。

手機和人工智慧的融合已經是一個趨勢了,不光是語音助手,而是將人工智慧作為一個賣點,比如現在最新的榮耀V10主打的就是AI自拍和人工智慧服務,包括防閉眼解鎖,實時識別拍照物體等技術,蘋果在新一代的iphoneX中也上線了Face ID技術,可以看見的是,人工智慧技術已經成為了智能手機下一代的標配。

此外,百度在內容生態上的優勢、搜索時代的技術積累,也能很好的為華為終端設備「賦能」。不光是資訊,而是包括了圖片,短視頻,問答,直播,動態一系列的內容生態矩陣。

巨頭共建生態,為什麼說過去的玩法玩不通了

為什麼說這次百度和華為的合作意義重大,是因為現在業內普遍的合作形式,更多是集中在某個產品或業務線上,屬於單點之間的合縱連橫,而這次百度和華為是共建生態,相當於雙方把自己各自的優勢生態都拿出來,共同組建一個新的生態聯盟,這在過去是絕無僅有的。

強強聯手,一方面決定了這個生態的的壁壘足夠高:外部難以短時間內超越和模仿,另外一方面也給類似科大訊飛、曠世科技這樣的純技術公司一個警示:如果再不開放的話,很有可能會被時代的車輪拋下。

在之前《保衛科大訊飛》文章中,就提到這樣一件事:華為手機是科大訊飛最早拿下的大客戶之一。今年10月,華為發布的年度旗艦機Mate 10仍搭載了科大訊飛的語音助手。不過,自打BAT打起了爭奪戰後,華為部分機型也已搭載上了百度的免費語音技術。

科大訊飛擁有幾十年語音技術上的積累,他們的商業模式,主要是授權專利,而華為和百度的深度合作,無疑會對科大訊飛幾十年的技術優勢形成更為嚴重的挑戰和威脅。

不論是科大訊飛還是曠世科技,以賣技術專利作為盈利手段,已經不能適應了現代的商業形態,巨頭更看重生態的優勢以及彼此合作之間所產生的化學反應,這一次華為和百度的合作,就是一個非常明顯的信號。

從另外一個層面來看,軟體廠商+硬體廠商的組合,什麼樣的公司會壓力大?答案是今日頭條。

今日頭條能夠崛起的秘密,在於早些年大量通過預裝買量的手段獲取了大量的用戶,而手機是有更新換代的,現在差不多平均一年一換,而每一次更新換代,意味著就有新的用戶流失,今日頭條只能通過買量,買推薦位的方式去獲得新的用戶。 

但現在越來越多的手機廠商開始自建內容生態,比如在負一屏上有資訊,視頻,音樂……大部分是通過內容合作的方式,比如視頻和愛奇藝,資訊和百家號等等,而這次百度與華為達成的合作是生態的接入,意味著是整體層面的融合,從內容,到短視頻,到AR,再到技術,和硬體融為一體,讓內容成為硬體本身的一部分,這種趨勢對於很多軟體公司來說,其實壓力很大。 

事實上,早些年手機廠商忙著比出貨量,對於軟體重視程度不夠,像應用商店,應用工具,UI的市場,都被軟體開發者搶走了,幾年前手機廠商還抱團組了個「硬核聯盟」,就是為了聯合對抗第三方應用商店。

應用如此,內容亦如是。如果原生信息流的功能和技術足夠強大,很顯然,用戶是不會有動力再去下一個今日頭條的。

總結

換一個角度來看這次的合作,其實也能看出百度在人工智慧時代提前布局的能力和視野。

比如之前百度和高通的合作,雙方將面向全球智能手機和物聯網終端,共同推出一套完整的人工智慧語音和智能助手解決方案,是基於晶元層面的人工智慧解決方案。

比如之前和小米的合作,是看中了小米在智能家居領域的上的優勢:米家日活設備超過1000萬,平台聯網設備超過8500萬,2-5設備用戶超過500萬,通過智能家居這個載體,實現語音助手的產品服務快速落地,是一個不錯的方向。

而這次和華為的合作,則顯示了百度更大力度的開放姿態:將自己的兩大核心產品,信息流和人工智慧,全部開放給合作夥伴,實現平台級與平台級之間的深度融合,可以預見的是,隨著百度整體走向開放,百度的技術和產品將無處不在。

正如intel在過去幾十年間最大的創新就是打造了intel inside這個品牌,從而在整個PC時代將不被用戶感知的晶元,打造成品牌和口碑的保證,百度也在做類似的事情,而且速度可能比我們想像的還要快一些。

2、現在買手機買蘋果好還是安卓好?

3、清華同方電腦的計算機部

清華同方股份有限公司是由清華控股有限公司控股的高科技公司,於1997年6月成立,並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交易。其以自主核心技術為基礎,充分結合資本運作能力,創立並完善了信息技術、能源與環境、應用核電子技術、生物醫葯等四大規模性產業。
清華同方計算機產業部作為清華同方股份有限公司信息技術產業的領軍企業,以高新技術為先導,緊密依託清華大學的人才、科技優勢,堅持「發展與合作」的發展戰略,始
終專注於計算機產品及外圍設備的研發、生產、銷售和服務,成為IT產品及解決方案的專業提供商。目前,其產品線已涵蓋台式個人電腦、筆記本電腦、數碼及計算機外設產品、伺服器和行業應用解決方案等。
1997年成立以後,清華同方計算機產業本部經歷四年的奮斗即實現了超常規的發展,1997年至2001年,同方電腦銷量連續四年呈100%遞進式增長,2000年度,僅三歲的清華同方電腦在中國大陸個人電腦產銷量排名中已進入前三。2001至2003年度,同方電腦再接再厲,銷量突破百萬台大關,不僅穩固了中國市場銷售三甲的地位,而且自2002年第三季度始,榮登IDC亞太市場個人電腦銷售前八名排行榜,更於2003年第三季度,躋身亞太六強。2004年,據CCID統計,清華同方家用電腦銷量已躍升至國內第二名。
清華同方計算機產業本部穩健的成長軌跡得益於其「行勝於言」的務實管理作風,奉行「沉靜領導」格言的五位高級管理人員構成了穩固的高層領導團隊,為同方電腦日趨強大的上層建築構建起堅實的基石。總經理李健航全盤掌控和管理各業務群組的工作,明確公司發展方向,制定中長期發展目標及短期階段性目標;常務副總經理秦建斌主管生產研發、運營控制、資財管理、客戶服務及信息化建設;副總經理陸致瑛、張永路和劉東援則分別專注於市場、銷售及人力資源等工作。秉承清華大學「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校訓,清華同方電腦逐漸形成了「承擔、探索、超越,忠誠、責任與價值等同」的企業文化精髓,建立了勇於面對挑戰、勇於突破創新的員工隊伍。
近年來,同質化越來越成為國內IT產業發展的禁錮,而在「科技創新,啟迪應用」的市場研發基礎指導下,清華同方計算機產業本部在產品技術、生產規模等各方面均得到長足的拓進。

4、IDC許可證年檢材料?

IDC許可證發證機關對IDC經營許可證實行年檢制度。IDC許可證經營者應當在報告年的次年第一季度向原發證機關報送下列IDC許可證年檢材料:
(一)本年度的IDC許可證業務經營情況;網路建設、業務發展、人員及機構變動情況;服務質量情況;執行國家和電信管理機構有關規定的情況等。
(二)公司的企業法人營業執照復印件。
(三)發證機關要求報送的其它材料。

5、請問企業所得稅第一季度的報錯了,去稅局重報說不用,在第二季度調整就好,但發現調整後的利潤總額不對?

既然不需要你調整,只需要你第二季度的一定要報對。
舉例:第一季度利潤總額實際為10萬元,你錯報為9萬元,預交稅款為9*25%。
第二季度申報時累計利潤總額為20萬元,應預交稅款為20*25%-9*25%即可。
其實企業所得稅申報有一個重點,是按照年度累計額進行預交的,也就是說,你二季度累計利潤額報准-一季度預繳的,其實總額是一樣的,所以稅局說一季度不用,不知道你聽明白沒有

個人意見,僅供參考

6、2012年第三四季度IDC行業同第一二季度相比,整體虧盈情況如何?

不需要調查,就可以知道,三四季度一定比一二季度情況要好。現在IDC的需求太火了。互聯網的需求,隨著寬頻、移動互聯網的需求增長,對IDC的需求會越來越猛。

7、oppo手機是國產機嗎

OPPO手機是國產機,OPPO手機屬於OPPO廣東移動通信有限公司,位於中國東莞。由陳明永創立於2004年。

其主要的手機產品有:OPPO Reno3、OPPO R17、OPPO Find X2、OPPO Ace、OPPO Find X、OPPO R11s Plus、OPPO R9s、OPPO R9s Plus、OPPO R9、OPPO R9 Plus、OPPO R7s、OPPO N3、OPPO Find 7等等。

(7)idc第三季度擴展資料:

OPPO手機前期發展史

2008年,OPPO進入手機領域,建立OPPO Real分系列。首款功能機「笑臉手機」A103問世。

2011年,OPPO第一款智能手機X903問世,採用了國產手機少見的側滑全鍵盤設計。

2012年,OPPO Finder發布,6.65mm機身成為當時全球最薄手機。同年,Ulike 2發布,首次將手機前置攝像頭提升至500萬像素,同時搭載前置美顏技術。這一年,OPPo還發布了Find 5,率先採用1080p高清屏幕。

2013年4月,推出基於安卓 (android) 深度定製的系統ColorOS。

8、2018年華為發布了那些穿戴設備?

據郭平介紹,華為和全球領先運營商簽定了26個5G商用合同,10000多個5G基站已發往世界各地;智能手機出貨量超過2億台;華為雲已上線18大類140多個雲服務,與夥伴攜手在全球22個地理區域運營37個可用區;發布了AI戰略與全棧全場景AI解決方案,包括全球首個覆蓋全場景人工智慧的升騰系列晶元,及相應的產品和雲服務。據郭平介紹,華為和全球領先運營商簽定了26個5G商用合同,10000多個5G基站已發往世界各地;智能手機出貨量超過2億台;華為雲已上線18大類140多個雲服務,與夥伴攜手在全球22個地理區域運營37個可用區;發布了AI戰略與全棧全場景AI解決方案,包括全球首個覆蓋全場景人工智慧的升騰系列晶元,及相應的產品和雲服務。據郭平介紹,華為和全球領先運營商簽定了26個5G商用合同,10000多個5G基站已發往世界各地;智能手機出貨量超過2億台;華為雲已上線18大類140多個雲服務,與夥伴攜手在全球22個地理區域運營37個可用區;發布了AI戰略與全棧全場景AI解決方案,包括全球首個覆蓋全場景人工智慧的升騰系列晶元,及相應的產品和雲服務。據郭平介紹,華為和全球領先運營商簽定了26個5G商用合同,10000多個5G基站已發往世界各地;智能手機出貨量超過2億台;華為雲已上線18大類140多個雲服務,與夥伴攜手在全球22個地理區域運營37個可用區;發布了AI戰略與全棧全場景AI解決方案,包括全球首個覆蓋全場景人工智慧的升騰系列晶元,及相應的產品和雲服務。據郭平介紹,華為和全球領先運營商簽定了26個5G商用合同,10000多個5G基站已發往世界各地;智能手機出貨量超過2億台;華為雲已上線18大類140多個雲服務,與夥伴攜手在全球22個地理區域運營37個可用區;發布了AI戰略與全棧全場景AI解決方案,包括全球首個覆蓋全場景人工智慧的升騰系列晶元,及相應的產品和雲服務。

9、小米手環製造商提交IPO嗎?

小米緊鑼密鼓籌備上市之際,小米生態鏈企業、小米手環生產商華米科技可能更早上市。

華米科技今日遞交IPO招股書,招股書顯示,華米科技2017年前三季營收為12.96億元(約1.94億美元)。2016年同期為9.43億元,而2016年全年營收為15.56億元(2.33億美元)。

華米科技2017年前三季凈利潤為9537萬元(約1433萬美元),2016年同期虧損1904萬元,但整個2016年華米科技凈利潤為2394萬元(約359萬美元)。

近年來,華米科技也在打造自有品牌的產品,包括高圓圓代言的Amazfit手環等多款產品。不久前,華米科技推出第二代運動手錶,分別為AMAZFIT智能運動手錶2和2S尊享版。

但來自小米手環等小米相關產品在華米科技的佔比一直很高,2015年銷量為8.7億元,佔比97%,2016年為14.34億元,佔比92.1%。

截止2017年前三個季度,來自小米手環等小米系產品在華米科技中貢獻的營收為10.68億元,佔比依然高達82.4%。同期,來自自有品牌的產品營收為3423萬元,佔比為17.6%,依然處於低位水平。

華米Q3營收4.74億元 同比增長27%

華米科技2017年第一季、第二季、第三季度營收分別為3.31億、4.91億、4.74億,都低於2016年第四季度的6.12億元。

華米科技2017年第三季營收同比增長27%,但環比下降3%。

華米Q3成本3.47億元 同比增長15%

華米科技2017年第一季度、第二季度、第三季度毛利分別為2.57億元、3.64億元、3.47億元,都低於2016年第四季度的4.89億元。

華米科技2017年第三季度成本較上一季度下降5%,較上年同期增長15%。

華米Q3毛利1.26億元 毛利率27%

華米科技2017年第三季度毛利為1.26億元,毛利率為27%,從過去兩年的發展歷程看,華米科技的毛利率處於穩步提升的水平。

華米Q3運營利潤5438萬元 運營利潤率11%

華米科技2017年第一季度、第二季度、第三季度運營利潤分別為虧損542萬元、5817萬元、5438萬元,2016年第四季度運營利潤為4293萬元。華米科技第三季度運營利潤率為11%。

華米2017年第一季度、第二季度、第三季度凈利分別為-453萬元、4972萬元、4992萬元。

硬體產品主要存在三大誤區

此前,據市場調研公司IDC發布的報告顯示,華米科技在2017第一季度全球市場佔有率超越Fitbit,成全球最大可穿戴設備廠商。

黃汪分享經驗時曾表示,對於智能硬體來說,關鍵在於你的產品能否做到極致,而要做到這一點就需要至少三個條件:有錢、有人、有耐心。

黃汪指出,硬體產品主要存在三大誤區:

誤區之一,希望產品無所不能

最典型的情況是在智能手錶行業里。2013年業內普遍的觀點就是把手機晶元用來做手錶的晶元,把手機變成手錶。然而,把它定義為一個無所不能是導致產品失敗的主要原因之一。

誤區之二,產品定義的騎牆派

順著「無所不能意味著什麼都不能」的思路下來,會發現通過做減法來找到更加准確的產品定義才是關鍵。

做減法需要深度的思考、實踐和決心,因為你的確會擔心如果減去了這幾項功能消費者是否還會被打動。

華米科技在做華表AMAZFIT手錶過程中,開始是想做一個無所不能的手錶。過半年後,下定決心把產品定義調整成了一個有一些智能功能的、甚至沒有智能功能、只運行安卓的手錶。

誤區之三,戰略懶惰

硬體創業盡量離供應鏈和製造中心近一點兒;招募扎實靠譜的硬體團隊很重要,但抄襲歐美的時代過去,抄無可抄,不要再抄;建立自己挖掘消費者需求的能力,這比什麼都重要。

順為持有華米20.4%股權

華米科技曾經在2014年12月宣布過B輪融資,融資額為3500萬美元,由高榕資本領投,晨興資本、紅杉、順為跟投。

招股書顯示,華米科技CEO黃汪持股為39.4%,為華米科技最大單一股東。

順為資本持股為20.4%,為第二大股東,小米旗下基金People Better limited持股為19.3%,這意味著雷軍系一共持股達39.7%,實際持股超過黃汪。

此外,高榕資本持股為9.7%,為華米科技第四大股東。

當前順為資本合夥人程天、小米聯合創始人、副總裁劉德是華米科技的董事。

華米科技也是小米生態鏈企業中又一家在運作上市的企業,最近,一家名為萬魔聲學的小米生態鏈企業(小米耳機生產商)也在資本市場嶄露頭角。

最近,萬魔聲學旗下全資子公司愛聲聲學要買入A股公司共達電聲控股股東濰坊高科的全部股權,一旦交易完成,萬魔聲學也變相的控制了一家上市公司。

與idc第三季度相關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