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台電腦主機包括哪些硬體?
CPU、主板、內存、硬碟、顯卡、*音效卡、*網卡、光碟機、#軟碟機、電源、機箱、滑鼠、鍵盤
*:現在PC都有在主板上集成,沒有專業需要的都不裝這個;
#:軟盤已經退出我們生活,所以,這個現在的機器基本都不裝了。
2、主機裡面都有哪些硬體,都有什麼作用?
常見的多媒體電腦構成有主機、顯示器、鍵盤、滑鼠、音箱。還有列印機和掃描儀,是電腦重要的輸出、輸入設備。
主機,是電腦最主要的設備,相當於人的大腦一樣,幾乎所有的文件資料和信息都由它控制,您需要電腦完成的工作也都由它主要負責,它還要給其他的電腦設備分配工作,其他的設備因此也都叫做外圍設備。主機具體如何工作,我們在後面再詳細介紹。
顯示器,是電腦主要的輸出設備,它的重要任務是將主機的所思所想的結果展示在大家面前,它由一根視頻電纜與主機的顯示卡相連。以前,大家多用14英寸(屏幕對角線的長度,1英寸=2.56cm)的球面顯示器,由於電腦及其相關設備的飛速發展,現在15英寸的顯示器也已逐漸在退出主流地位。目前17英寸的彩顯已非常流行,成為主流配置的趨勢日趨明顯。平面直角顯示器的屏幕幾乎在一個平面上,再也不象以前的顯示器那樣中間凸起,畫面效果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時大量純平面的顯示器也已上市,這許多新型顯示器在考慮了實用的同時,也更符合綠色環保要求,使電腦用戶的視覺感觀得到最好的保護和最大的享受。
鍵盤,它的功能跟顯示器相反,負責對主機系統的「輸入」,用戶對電腦的工作要求。用戶的指令必須通過它才能告訴主機電腦的「腦」。通過它,電腦才知道要做什麼。而且目前鍵盤對電腦來說還是一個不可替代的輸入設備。
滑鼠,隨著Windows圖形操作界面的流行,很多命令和要求已基本上不需再用鍵盤輸入,只要通過操作滑鼠的左鍵或右鍵就能告訴電腦要做什麼。因此,雖然很小的滑鼠,卻給電腦使用者帶來了很大的方便和許多的樂趣。
音箱,為了適應電腦多媒體化的需要,現在,有聲有畫的多媒體電腦家族越來越壯大,為我們的工作和生活增添了很多的色彩,同時也成了吸引很多電腦愛好者的原因,主機的聲音通過音效卡傳送給音箱,再由音箱表達出來,真正把多媒體的效果體現出來。
列印機,跟電腦關系很緊密。與顯示器一樣,列印機也是一種常用的輸出設備,通過一根並口電纜與主機後面的並行口相連。列印機有三種類型:針式列印機、噴墨列印機和激光列印機,其性能是逐級遞增的。
為了更好地理解電腦是如何工作的,我們需要再花點時間重點了解一下電腦的主機。我們拆散主機,它的主要構件就是主板、內存條、硬碟驅動器、軟盤驅動器、光碟驅動器、音效卡、顯示卡及數據機。
主板,是一台主機的骨架,大多數設備都得通過它連在一起; CPU,英文名叫Central Processing Unit,意思就是中央處理器,它是主機的心臟,統一指揮調度電腦的所有工作。平常大家說的486、586、奔騰、PII、Celron就是指不同的CPU。
內存,英文名叫 Read Arandom Memory,簡稱RAM,是電腦工作過程中貯存數據信息的地方,它的單位叫做「兆」位元組,用「M」表示(1M = 1024K,1K = 1024位元組,1個漢字占兩個位元組,1M 大約相當於50萬漢字),一般大家都省略了「位元組」兩個字,只稱「兆」。現在的機器一般都安裝32M或64M的內存。
硬碟,是平時安裝各種軟體和存貯文件的地方,相當於主機的肚子,用戶的 Windows98,各種游戲軟體或是文件信函全放裡面,以前硬碟容量較少,只有幾百兆,目前一般都有 6G、8G 或 10G 以上的大容量(1G = 1024M),而且目前已經出現了20G及以上的硬碟,是真正的海量存儲器。
軟碟機,分3.5英寸和5英寸兩種,現在都沒有了,過時了
光碟機,也叫做CD-ROM驅動器,意思就是只讀光碟驅動器(只能讀,不能寫),一張 CD-ROM光碟一般能存放 650M 左右的數據,可以用來存放一些大型的軟體,假如沒有它,現在很多的大型軟體如WIN98、 Office 2000 等,用3.5英寸的軟碟機要裝多少張呢。
光碟機的一個主要性能指標是「倍速」,倍速是以每秒從光碟機讀取150K位元組為基準計算的。兩倍速即表示每秒可從光碟機讀取2x150K=300K位元組(1K=1024位元組),目前常用的光碟機已經能達到32倍速或48倍速,百倍速光碟機也快上市了。
顯示卡,是一種常見的電腦擴展卡,它負責將主機運算和處理的結果和主機的狀態告訴顯示器。
音效卡,負責將主機處理出來的聲音讓音箱(或揚聲器)「說」出來。
主機的構成和各組件的分工已經簡單介紹完了,電腦和它的一些外圍設備列印機也作了介紹,現在我們總結一下前面的內容。電腦中最主要的部件或設備是主機,用來顯示電腦的工作情況的設備是顯示器,向主機輸送命令的主要設備是鍵盤。電腦的輔助設備有:滑鼠、手寫板等。使我們能夠聽到電腦所發出的聲音的設備是音箱;我們只需通過各種電纜把它們連起來,就可以得到一台我們平時所說的完整的電腦。
3、電腦主機有那些硬體?主板和CPU的作用是?
電腦主機硬體:
一:中央處理器CPU.
二:主板 .
三:內存 .
四:硬碟 .
五:顯卡(分獨立和集成) .
六:電源.
cpu功能:
cpu有著處理指令、執行操作、控制時間、處理數據四大作用,打個比喻來說,cpu就像人的大腦,幫完成各種各樣的生理活動。因此如果沒有cpu,那麼電腦就是一堆廢物,無法工作。
主板上的主要部件為晶元組、匯流排、輸入輸出介面和電源介面。其功能在於:
1.把CPU、內存等關鍵核心部件通過匯流排和晶元組連接起來,組成電腦的核心;
2.接收電腦電源提供的電能並加以分配,向以上核心部件供電;
3.接收電源開關和操作系統來的開機信號實現開機、關機、重啟、待機和休眠等操作;
4.把硬碟、光碟機、鍵盤、滑鼠、顯示器等設備和匯流排連接起來。
4、電腦主機中硬體有哪些?
1.機箱(主機的外殼,用於固定各個硬體)台式PC主機硬體組成。
2.電源(主機供電系統,用於給主機供電穩壓)。
3.主板(連接主機內各個硬體的軀體)。
4.cpu(主機的大腦,負責數據運算處理)。
5.內存(暫時存儲電腦正在調用數據)。
6.硬碟(主機的存儲設備,用於存儲數據資料)。
7.音效卡(處理計算機的音頻信號,有主板集成和獨立音效卡)。
8.顯卡(處理計算機的視頻信號,有核心顯卡(集成)及獨立顯卡)。
9.網卡(處理計算機與計算機之間的網路信號,常見個人主機都是集成網卡,多數伺服器是獨立網卡)。
10.光碟機(光碟機用於讀寫光碟數據)。
11.散熱器(主機內用於對高溫部件進行散熱的設備)。
5、電腦的主機內都有哪些硬體
主機是指計算機除去輸入輸出設備以外的主要機體部分。
組成部分如下:
1.機箱(主機的外殼,用於固定各個硬體)台式PC主機硬體組成。
2.電源(主機供電系統,用於給主機供電穩壓)。
3.主板(連接主機內各個硬體的軀體)。
4.cpu(主機的大腦,負責數據運算處理)。
5.內存(暫時存儲電腦正在調用數據)。
6.硬碟(主機的存儲設備,用於存儲數據資料)。
7.音效卡(處理計算機的音頻信號,有主板集成和獨立音效卡)。
8.顯卡(處理計算機的視頻信號,有核心顯卡(集成)及獨立顯卡)。
9.網卡(處理計算機與計算機之間的網路信號,常見個人主機都是集成網卡,多數伺服器是獨立網卡)。
10.光碟機(光碟機用於讀寫光碟數據)。
11.軟碟機(軟碟機用於讀寫軟盤數據,軟盤如今已經徹底淘汰)。
12.散熱器(主機內用於對高溫部件進行散熱的設備)。
13.開機重啟按鈕。
14.其它不常見硬體。
6、電腦主機里的那些硬體參數都代表什麼意思
CPU 後面的型號可以看到是什麼性能的CPU 比如雙核還是四核 單核的處理速度有多快越高越好,製作工藝是什麼45納米或65納米的 越小越好,二級緩存多大 越大越好
主板是看支持什麼 板卡和相關硬體的 他是基礎 看是否能托起整個硬體系統 主要看 北橋晶元 是否支持新一代CPU 還有前端匯流排是多少 數值越大越好 還有能支持什麼內存。
顯卡 是圖形處理模塊 型號越新越好,顯存越大越好 最好是DDR3顯存 速度快
硬碟是你的存儲空間 越大存儲的東西越多 最好是SATA 3.0的 速度快 可提升系統性能
內存是運行關鍵 CPU處理的所有進程 都要從內存里調用 所以內存要大 2G以上 最好是DDR2 800MHZ的 現在是標配,比這個再高的更好 就是太貴哦
7、電腦主機裡面有那些硬體
主機硬體組成部分如下:
1.機箱(主機的外殼,用於固定各個硬體)台式PC主機硬體組成。
2.電源(主機供電系統,用於給主機供電穩壓)。
3.主板(連接主機內各個硬體的軀體)。
4.cpu(主機的大腦,負責數據運算處理)。
5.內存(暫時存儲電腦正在調用數據)。
6.硬碟(主機的存儲設備,用於存儲數據資料)。
7.音效卡(處理計算機的音頻信號,有主板集成和獨立音效卡)。
8.顯卡(處理計算機的視頻信號,有核心顯卡(集成)及獨立顯卡)。
9.網卡(處理計算機與計算機之間的網路信號,常見個人主機都是集成網卡,多數伺服器是獨立網卡)。
10.光碟機(光碟機用於讀寫光碟數據)。
11.散熱器(主機內用於對高溫部件進行散熱的設備)。
8、電腦主機里的各個硬體名稱 圖片 用途
電腦主機里主要有:電源,主板,CPU,內存,顯卡,硬碟,光碟機。
1、電源:
電腦電源是把220V交流電,轉換成直流電,並專門為電腦配件如主板、驅動器、顯卡等供電的設備,是電腦各部件供電的樞紐,是電腦的重要組成部分。
主板:
主板,又叫主機板(mainboard)、系統板(systemboard)或母板(motherboard);它安裝在機箱內,是微機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部件之一。
CPU:
中央處理器(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是一塊超大規模的集成電路,是一台計算機的運算核心(Core)和控制核心( Control Unit)。
內存:
內存是計算機中重要的部件之一,它是與CPU進行溝通的橋梁。計算機中所有程序的運行都是在內存中進行的,因此內存的性能對計算機的影響非常大。
顯卡:
顯卡(Video card,Graphics card)全稱顯示介面卡,又稱顯示適配器,是計算機最基本配置、最重要的配件之一。顯卡作為電腦主機里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電腦進行數模信號轉換的設備,承擔輸出顯示圖形的任務。
硬碟:
硬碟是電腦主要的存儲媒介之一,承擔計算機系統的最重要的數據存儲工作。
光碟機:
光碟機,電腦用來讀寫光碟內容的機器,也是在台式機和筆記本攜帶型電腦里比較常見的一個部件。
(8)主機硬體擴展資料
主機特點:
數據通信系統中的主機又不同於一般的單機系統,其主要特點是:
1、面向通信,具有通信處理的能力。在硬體方面,具有與通信控制器連接的輸入/輸出通道部件或匯流排介面。
系統軟體具有對中央處理器(CPU)硬體中斷的分析處理、輸入輸出控制和差錯恢復處理、程序的啟動和停止處理、多重處理和虛擬存儲器管理等功能。通信控製程序(即通信軟體)常與通信控制器相結合,控制用戶的聯機業務程序與遠程終端之間的數據傳輸。
2、具有資料庫管理功能。資料庫是相互關聯的數據的集合,具有數據的共享性、獨立性和最小冗餘性的特點,並對數據進行統一管理。計算機網的最重要應用之一,是網內主機之間建立地理上分散的資料庫,主機通過資料庫管理系統支持用戶訪問本地或遠地資料庫。
3、為保證高的可靠性,主機單機的可靠性要高,可設置備用機,或採取雙機工作方式。
9、台式電腦的主機硬體配置的名稱及作用
主板 CPU 顯卡 內存 硬碟 光碟機 電腦硬體常識
#1 硬體系統:
電腦的硬體系統由輸入設備、主機和輸出設備組成。外部信息經輸入設備輸入主機,由主機分析、加工、處理,再經輸出設備輸出。
#1 輸入輸出設備:
電腦只能識別二進制數字電信號,而人們習慣於接受圖文聲像信號。輸入輸出設備起著信號轉換和傳輸的作用。
我們常用鍵盤輸入文字,用麥克風輸入聲音,用數碼像機、掃描儀和攝影機輸入圖像。
常用輸出設備有顯示器、列印機和喇叭。
#1 主板:
也稱主機板,是安裝在主機機箱內的一塊矩形電路板,上面安裝有電腦的主要電路系統。主板的類型和檔次決定著整個微機系統的類型和檔次,主板的性能影響著整個微機系統的性能。
主板上安裝有控制晶元組、BIOS晶元和各種輸入輸出介面、鍵盤和面板控制開關介面、指示燈插接件、擴充插槽及直流電源供電接插件等元件。
CPU、內存條插接在主板的相應插槽(座)中,驅動器、電源等硬體連接在主板上。
主板上的介面擴充插槽用於插接各種介面卡,這些介面卡擴展了電腦的功能。常見介面卡有顯示卡、音效卡等。
#1 CPU:
CPU(中央處理器)是電腦的核心,電腦處理數據的能力和速度主要取決於CPU。
通常用位長和主頻評價CPU的能力和速度,如PⅡ300 CPU能處理位長為32位的二進制數據,主頻為300MHz。
#1 系統匯流排:
系統匯流排是連接擴充插槽的信息通路。
ISA和PCI匯流排是目前PC機常用系統匯流排,主板上相應有ISA和PCI插槽。
#1 輸入輸出介面:
簡稱I/O介面,是連接主板與輸入輸出設備的界面。主機後側的串口、並口、鍵盤介面、PS/2介面、USB介面以及主機內部的硬碟、軟碟機介面都是輸入輸出介面。
#1 串列通訊介面(RS-232-C):
簡稱串列口,是電腦與其它設備傳送信息的一種標准介面。現在的電腦至少有兩個串列口COM1和COM2。
#1 並行通訊介面:
簡稱並行口,是電腦與其它設備傳送信息的一種標准介面,這種介面將8位數據位同時並行傳送,並行口數據傳送速度較串列口快,但傳送距離較短。
並行口使用25孔D形連接器,常用於連接列印機。
#1 EIDE介面:
也稱為擴展IDE介面,主板上連接EIDE設備的介面。常見EIDE設備有硬碟和光碟機。目前較新的介面標准還有Ultra DMA/33、Ultra DMA/66。
#1 AGP:
即「加速圖形埠」,是Intel公司在1996年7月提出的顯示卡介面標准,通過主板上的AGP插槽連接AGP顯示卡。PCI匯流排的傳輸速度只能達到132MB/s,而AGP埠則能達到528MB/s,傳輸速度四倍於前者。
AGP技術使圖形顯示(特別是3D圖形)的性能有了極大的提高,使PC機在圖形處理技術上又向前邁了一大步。
#1 光碟驅動器:
讀取光碟信息的設備。是多媒體電腦不可缺少的硬體配置。
光碟存儲容量大,價格便宜,保存時間長,適宜保存大量的數據,如聲音、圖像、動畫、視頻信息、電影等多媒體信息。
光碟驅動器有三種,CD-ROM、CD-R和MO,CD-ROM是只讀光碟驅動器;CD-R只能寫入一次,以後不能改寫;MO是可寫、可讀光碟驅動器。
#1 內存儲器:
簡稱內存,用於存放當前待處理的信息和常用信息的半導體晶元。容量不大,但存取迅速。
內存包括RAM、ROM和Cache。
#1 RAM:
RAM(隨機存取存儲器)是電腦的主存儲器,人們習慣將RAM稱為內存。RAM的最大特點是關機或斷電數據便會丟失。
內存越大的電腦,能同時處理的信息量越大。
我們用刷新時間評價RAM的性能,單位為ns(納秒),刷新時間越小存取速度越快。
586電腦常用RAM有EDO RAM和SDRAM,存儲器晶元安裝在手指寬的條形電路板上,稱之為內存條。內存條安裝在主板上的內存條插槽中。
按內存條與主板的連接方式有30線、72線和168線之分。
目前裝機常用168線、刷新時間為10ns、容量為32M(或64M)的SDRAM內存條。
#1 Cache:
Cache(高速緩沖存儲器)是位於CPU與主內存間的一種容量較小但速度很高的存儲器。
由於CPU的速度遠高於主內存,CPU直接從內存中存取數據要等待一定時間周期,Cache中保存著CPU剛用過或循環使用的一部分數據,當CPU再次使用該部分數據時可從Cache中直接調用,這樣就減少了CPU的等待時間,提高了系統的效率。
Cache又分為一級Cache(L1 Cache)和二級Cache(L2 Cache),L1 Cache集成在CPU內部,L2 Cache一般是焊在主板上,常見主板上焊有256KB或512KB L2 Cache。
#1 ROM:
ROM(只讀存儲器)是一種存儲計算機指令和數據的半導體晶元,但只能從其中讀出數據而不能寫入數據,關機或斷電後ROM的數據不會丟失。
生產廠商把一些重要的不允許用戶更改的信息和程序存放在ROM中,例如存放在主板和顯示卡ROM中的BIOS程序。
#1 BIOS:
BIOS是一個程序,即微機的基本輸入輸出系統,BIOS程序的主要功能是對電腦的硬體進行管理。
BIOS程序是電腦開機運行的第一個程序。開機後BIOS程序首先檢測硬體,對系統進行初始化,然後啟動驅動器,讀入操作系統引導記錄,將系統控制權交給磁碟引導記錄,由引導記錄完成系統的啟動。電腦運行時,BIOS還配合操作系統和軟體對硬體進行操作。
BIOS程序存放在主機板上的ROM BIOS晶元中。當前586主板大多使用Flash ROM存儲BIOS程序,Flash ROM中的程序(數據)可以通過運行程序更新。
#1 CMOS:
CMOS是主板上一塊可讀寫的RAM晶元,用於保存當前系統的硬體配置信息和用戶設定的某些參數。CMOS RAM由主板上的電池供電,即使系統掉電信息也不會丟失。對CMOS中各項參數的設定和更新需要運行專門的設置程序,開機時通過特定的按鍵(一般是Del鍵)就可進入BIOS設置程序,對CMOS進行設置。CMOS設置習慣上也被叫做BIOS設置。
#1 顯示卡:
又稱顯示器適配卡,是連接主機與顯示器的介面卡。其作用是將主機的輸出信息轉換成字元、圖形和顏色等信息,傳送到顯示器上顯示。
顯示卡插在主板的ISA、PCI、AGP擴展插槽中,ISA顯示卡現已基本淘汰。
#1 音效卡:
多媒體電腦中用來處理聲音的介面卡。
音效卡可以把來自話筒、收錄音機、激光唱機等設備的語音、音樂等聲音變成數字信號交給電腦處理,並以文件形式存檔,還可以把數字信號還原成為真實的聲音輸出。音效卡尾部的介面從機箱後側伸出,上面有連接麥克風、音箱、游戲桿和MIDI設備的介面。
#1 視頻捕獲卡:
用於捕獲從電視天線、錄像機、影碟機等輸入的動態或靜態視頻影像的介面卡,是多媒體製作的重要工具。高級的視頻捕獲卡還能在捕獲影像的同時進行MPEG壓縮,製作VCD。
#1 中斷:
中斷是計算機處理特殊問題的一個過程。當在計算機執行程序的過程中,出現某個特殊情況(或稱為「事件」)時,暫時中止現行程序,轉去執行這一事件的程序,處理完畢之後再回到原來程序的中斷點繼續執行的整個過程叫做中斷。
#1 IRQ:
即「中斷請求」,是其它設備發出的請求計算機響應的信號。計算機將根據IRQ的級別和優先程度決定何時發生響應。原則上每個設備有自身的唯一的中斷請求通道,即IRQ值(又叫IRQ號),如果兩個硬體設備使用同一個中斷通道,必定會發生IRQ沖突。
#1 DMA:
即「直接內存訪問」,是計算機內的一種數據傳輸操作。整個數據傳輸操作過程在「DMA控制器」控制下進行,不通過CPU。數據傳輸過程中CPU只在數據傳輸開始和結束時作一點處理。DMA技術使計算機系統的效率大大提高。
DMA傳輸通過DMA通道進行,如軟碟機、音效卡均佔用DMA通道傳輸數據。兩個設備不能同時用同一DMA通道傳輸數據,否則會發生DMA沖突。
#1 主頻與外頻:
主頻指CPU內核工作時鍾頻率。外頻指CPU與外部(主板晶元組)交換數據、指令的工作時鍾頻率。
系統時鍾就是CPU的「外頻」,我們將系統時鍾按規定比例倍頻後所得到的時鍾信號作為CPU的內核工作時鍾(主頻)。例如某電腦使用Pentium 233 CPU,那麼這台電腦的外頻是66MHz,而它的主頻則是(66×3.5)=233MHz。
系統時鍾(外頻)是電腦系統的基本時鍾,電腦中各分系統中所有不同頻率的時鍾都與系統時鍾相關聯。如當前100 MHz 外頻系統中,系統內存工作於100 MHz (或66MHz),L2 Cache工作於100 MHz,PCI 工作於33MHz,AGP工作於66MHz。可以看出,上述頻率都與外頻有一定的比例關系。
提高系統時鍾(外頻)可以提高整個電腦的性能,但提高外頻必然將改變其它各分系統時鍾頻率,影響各分系統的實際運行情況,這一點對CPU超外頻運行時應該加以充分重視。
#1 DVD:
即數字通用光碟。DVD光碟機指讀取DVD光碟的設備。DVD碟片的容量為4.7GB,相當於CD-ROM光碟的七倍,可以存儲133分鍾電影,包含七個杜比數字化環繞音軌。DVD碟片可分為:DVD-ROM、DVD-R(可一次寫入)、DVD-RAM(可多次寫入)和DVD-RW(讀和重寫)。
目前的DVD光碟機多採用EIDE介面,能像CD-ROM光碟機一樣連接到IDE1或IDE2口上。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