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IDC知識 > 伺服器虛擬化方案

伺服器虛擬化方案

發布時間:2020-08-13 08:09:30

1、伺服器虛擬化有哪幾種方案?分別有何特點?

沒有什麼方案,就是根據使用的軟體不同劃分為三種
Citrix XenServer
微軟 Windows Server 2008 Hyper-V
VMware ESX Server 這是最常用的
如果按照伺服器虛擬個數又劃分為一虛多,多虛一等
主要看你掌握哪種軟體比較好。

2、怎麼配置伺服器的虛擬化環境

 伺服器虛擬化使得在一台伺服器上同時執行多個操作系統、提供服務成為可能,優化了企業內部資源,節省成本。

伺服器虛擬化不只是伺服器與儲存廠商提出具體的數據保護方案,現在,網路安全設備廠商也陸續推出虛擬化的相關產品。我們將告訴你在安全防護上該注意的所有事項。

伺服器虛擬化是IT基礎架構得以資源共享、共享的作法,也是未來機房的重要元素之一,然而,在整個環境移轉的過程中,稍有不慎就會造成危害。今天我們將告訴告訴你虛擬化在安全防護上應注意的事項。

全面檢查虛擬機器的安全性做法

伺服器虛擬化是構成未來新一代企業機房的重要元素之一,由於硬體效能的突飛猛進,使得在一台伺服器上同時執行多個操作系統、提供服務成為可能。然而,在整個環境移轉的過程中,有許多安全上的問題也會隨之產生,稍有不慎就會造成危害,而影響到日常的營運。

許多人認為「虛擬化是實體環境的應用延伸,對於虛擬機器的安全防護只需要採用現有的做法管理即可……」,這個觀點從某些方面來說是正確的,但實際上兩者之間仍有著諸多差異之處,如果未能及時正視這些差異,就有可能因此產生安全問題。

網路架構因虛擬化而產生質變

網路架構是伺服器虛擬化的過程中,變動最大的一環,也是最有可能產生安全問題的關鍵所在。尚未移轉到虛擬化之前,企業可以在前端的防火牆設備上訂立出多個隔離區,針對不同功能的伺服器個別套用合適的存取規則進行管理,假使日後有伺服器不幸遭到攻擊,危害通常也僅局限在單一個DMZ區之內,不容易對於所有運作中的伺服器都造成影響。

虛擬化之後,所有的虛擬機器很可能就集中連接到同一台虛擬交換器(如VMwareESX/ESXi,微軟的Hyper-V),或者由「虛擬──實體」網卡之間的橋接(如VMware Server/Workstation,微軟的Virtual Server/PC),與外部網路進行通訊。在這種架構之下,原本可以透過防火牆採取阻隔的防護就會消失不見,屆時只要一台虛擬機器發生問題,安全威脅就可以透過網路散布到其它的虛擬機器。

要解決上述問題的最簡單做法,就是在每一台虛擬機器上都安裝防毒軟體,以及其它種類的殺毒軟體。不過如此一來,卻又可能衍生出一些管理上的疑慮,例如應用程序與殺毒軟體之間的兼容性問題即同樣可能在虛擬機器的環境下發生。

此外,虛擬機器安裝殺毒軟體後的運作效能,也值得企業加以注意,過去在一台實體主機上安裝防毒軟體,幾十MB的內存使用量不會是太大的問題,但是在虛擬化的環境下,多台虛擬機器累積下來,就可能佔用到相當可觀的硬體資源,因此需要尋求其它做法加以因應解決,才能做好虛擬平台上的安全控管。

3、伺服器虛擬化的整合

首先,掌握現有業務系統對應的應用伺服器軟、硬體配置,硬體配置主要包括伺服器CPU型號及數量、內存容量、本地磁碟大小;軟體配置主要包括安裝的操作系統、Web伺服器、中間件版本以及網路配置(包括IP地址、網關、DNS伺服器)。同時還需要注意軟體許可問題,需要向軟體供應商了解遷移至虛擬機後如何重新注冊軟體許可證。最終形成信息系統的配置管理資料庫CMDB。
其次,通過監控應用伺服器的資源使用情況,了解應用伺服器的現有配置對業務系統運營的支持能力。通常可以利用監控系統例如Zoho公司的Application Manager應用監控幫助我們實現對伺服器性能信息的實時監控,為評估業務系統的硬體需求奠定基礎。
最後,梳理信息系統之間的關聯關系,隨著信息系統的數量越來越多,信息系統之間的關聯關系也變得越來越復雜。通過建立業務視圖梳理業務系統之間的關聯關系,並找出對應的配置信息,避免因為伺服器虛擬化整合破壞信息系統之間的關聯關系。 首先,如果原有的機架和塔式伺服器的使用年限較長,硬體配置相差較大,那麼建議新購刀片伺服器取代原有的伺服器。主流廠商IBM、HP以及Cisco的刀片伺服器在電源使用效率、製冷以及硬體配置方面具有巨大優勢,能夠滿足虛擬化管理程序hypervisor對硬體的要求,為實現高可用性、分布式資源調度掃清了障礙。通常虛擬化平台對伺服器的內存要求較高,建議在采購刀片伺服器時盡可能配置較多數量的內存,這樣可以在一台物理伺服器上運行更多的虛擬機。眼下,三大刀片伺服器對內存的支持都達到了512GB以上,有的甚至達到了2TB。
其次,vSphere是目前使用最為廣泛的虛擬化管理平台,目前最新的版本為vSphere 5。如果使用vSphere 5,需要注意的是其不同的軟體版本所支持的虛擬CPU(vCPU)和虛擬內存(vRAM)是不同的。例如,如果信息系統對計算能力要求相當高,那可能要考慮採用vSphere 5的企業增強版,每台虛擬機支持32路的vCPU。另外,每顆物理CPU所支持的vRAM的數量不容忽略。例如,vSphere 5企業版,每顆物理CPU支持的vRAM為64GB。如果一片刀片伺服器配置了4顆CPU,那麼在使用vSphere 5企業版的情況下,最多可以使用的物理內存為256GB。
最後,確定將採用的伺服器虛擬化整合方式。採用P2V方式,物理伺服器與虛擬伺服器之間是一一對應關系,完成虛擬化整合後,對配置進行的更改通常也較小。但是P2V不能解決軟體版本升級問題,也容易導致伺服器數量的蔓延。採用新建虛擬機方式,可以首先基於最新的操作系統、Web伺服器、中間件版本構建虛擬機,然後按照重新部署應用的方式完成信息系統的部署。這種方法的優勢在於在可以基於同一種應用類型在一台虛擬機上部署多個業務應用,同時完成軟體版本的升級。但是採用新建虛擬機的方式往往難度較大,需要確定應用的部署配置並將業務系統的關聯關系考慮在內,還要進行大量的應用部署測試等工作。如果企業自己具有信息系統開發團隊,而且開發工作也是在企業內部完成的,那麼建議採用新建虛擬機的方式。如果信息系統是由外部開發商所開發且不能提供良好的遷移技術支持,那麼為降低虛擬化整合的風險,P2V可能是唯一的可行方式。。 完成遷移測試,根據遷移測試結果,我們就可以編制相應的虛擬化整合計劃了:明確虛擬化整合涉及哪些信息系統,將採用什麼方式進行整合,需要對哪些配置信息進行修改,虛擬化整合工作將在什麼時間進行,相關的部門與人員有哪些。為確保遷移成功,避免遷移失敗,需要在完成遷移後進行業務測試並制定回退計劃。
虛擬化整合計劃經信息化主管領導審批同意後,就可以在非業務工作時間開展遷移工作了。虛擬化整合工作仍然要以信息系統作為處理單元,明確信息系統內部需要進行的配置變更以及為保證該系統正常工作在外部需要做出的其他配置更改。以通過互聯網訪問、向公眾提供查詢的某信息系統為例,我們將其中間件從物理伺服器遷移至新建的虛擬機,在應用伺服器的IP地址發生變更的情況下,通常需要修改內部域名伺服器與IP地址之間的對應關系,確保原有的域名解析為現有的IP地址。與之關聯的信息系統也要做出相應的IP地址配置調整,以確保它們之間的關聯關系沒有被破壞。 虛擬化技術是柄雙刃劍:一方面企業可以據此實現敏捷生產、精益運營和高效災備,另一方面虛擬化管理方法論、工具集和可參考最佳實踐的缺失,會讓企業深陷糟糕虛擬化管理的泥沼不能自拔。
以Vertex制葯為例。從最近的一次統計獲知,Vertex制葯共有224台物理VMware ESX主機,分為110個邏輯伺服器。而且在我們訪談的中途,Vertex的高級IT工程師ChrisPray就又從業務部門收到了增設16個邏輯伺服器的服務請求。「要知道構建虛擬主機只是第一步,遷移數百TB生產數據才叫棘手,」Chris說道,「這就是一場不停追趕的游戲,虛擬化規模擴大,實施虛擬化服務的策略和流程也隨之擴展,直到你無法控制。在Vertex是這樣,在我以前僱主那兒也是如此。」
再來說密歇根州Ionia市的Independent銀行。據其IT總監Pete Graves的介紹,眼下Independent銀行共有約500台物理和虛擬主機,其當下目標是於2011年末實現80%的伺服器虛擬化。「其實我們想達到90%」,Graves說道,「因此我們一直在密切討論如何實現這個目標,包括什麼必須做,什麼一定不能做。」
「我們制定一些參考基準以幫助我們判斷哪些設備必須要虛擬化,而另外的可以虛擬化也可暫保持現狀。然後我們統計必須要虛擬化的設備規模,並制定遷移計劃和相關進度控制目標,」Graves說道。同時他還表示,虛擬化管理策略是不斷變化的,「從來不可能按計劃完成目標,因為我們總是根據新的發現不斷改進目標,並隨之改變行動方案,「他補充道。
從這兩例我們可知,虛擬化管理有兩大棘手之處:如何保持恆定的部署速度,以及如何管理不可見的資源。

4、伺服器虛擬化方案給客戶的價值有哪些

就是虛擬化的好處唄,去百度吧 說起來太費勁太多了
1. 減少伺服器的數量,提供一種伺服器整合的方法,減少初期硬體采購成本
2. 簡化伺服器的部署、管理和維護工作,降低管理費用
3. 提高伺服器資源的利用率,提高伺服器計算能力
4. 通過降低空間、散熱以及電力消耗等途徑壓縮數據中心成本
5. 通過動態資源配置提高IT對業務的靈活適應力
6. 提高可用性,帶來具有透明負載均衡、動態遷移、故障自動隔離、系統自動重構的高可靠伺服器應用環境
7. 支持異構操作系統的整合,支持老應用的持續運行
8. 在不中斷用戶工作的情況下進行系統更新
9. 支持快速轉移和復制虛擬伺服器,提供一種簡單便捷的災難恢復解決方案

5、伺服器虛擬化,存儲虛擬化和網路虛擬化都有哪些實現方式

你可以看看正睿的伺服器虛擬化解決方案參考一下
方案名稱:伺服器虛擬化解決方案

方案地址:http://www.zrway.com/solutions/virtualization/server/

6、伺服器虛擬化的好處

所謂伺服器虛擬化,就是指將伺服器物理資源抽象成邏輯資源,讓一台伺服器變成幾百甚至上萬台虛擬伺服器,讓我們不再受限於物理資源,那麼伺服器虛擬化究竟都有什麼好處呢?

1.降低能耗

整合伺服器通過將物理伺服器變成虛擬伺服器減少物理伺服器的數量,可以在電力和冷卻成本上獲得巨大節省。據中心裡伺服器和相關硬體的數量,企業可以從減少能耗與製冷需求中獲益,從而降低IT成本。

2.節省空間

使用虛擬化技術大大節省了所佔用的空間,減少了數據中心裡伺服器和相關硬體的數量。避免過多部署在實施伺服器虛擬化之前,管理員通常需要額外部署一下伺服器來滿足不時之需。利用伺服器虛擬化,可以避免這種額外部署工作。

3.節約成本

使用虛擬化技術大大削減了采購伺服器的數量,同時相對應的佔用空間和能耗都變小了,每台伺服器大約可節約500到600美金每年。

4.提高基礎架構的利用率

通過將基礎架構資源池化並打破一個應用一台物理機的藩籬,虛擬化大幅提升了資源利用率。通過減少額外硬體的采購,企業可以獲得大幅成本節約。

5.提高穩定性

提高可用性,帶來具有透明負載均衡、動態遷移、故障自動隔離、系統自動重構的高可靠伺服器應用環境。通過將操作系統和應用從伺服器硬體設備隔離開,病毒與其他安全威脅無法感染其他應用。

6.減少宕機事件

遷移虛擬機伺服器虛擬化的一大功能是支持將運行中的虛擬機從一個主機遷移到另一個主機上,而且這個過程中不會出現宕機事件。有助於虛擬化伺服器實現比物理伺服器更長的運行時間。

7.提高靈活性

通過動態資源配置提高IT對業務的靈活適應力,支持異構操作系統的整合,支持老應用的持續運行,減少遷移成本。支持異構操作系統的整合,支持老應用的持續運行,支持快速轉移和復制虛擬伺服器,提供一種簡單便捷的災難恢復解決方案。
資訊來自網路時代

7、伺服器虛擬化的定義到底是什麼?

您使用伺服器虛擬化了嗎? 虛擬伺服器技術正是虛擬化技術的代表,它為人們帶來了前所未有的體驗。關於伺服器虛擬化的概念,各個廠商都有自己不同的定義,然而其核心思想是一致的,即它是一種方法,能夠通過區分資源的優先次序,並隨時隨地能將伺服器資源分配給最需要它們的工作負載來簡化管理和提高效率,從而減少為單個工作負載峰值而儲備的資源。用更加直白的語言來講,所謂虛擬化技術應該有兩個方向來幫助伺服器更加合理地分配資源,一種方向就是把一個物理的伺服器虛擬成若干個獨立的邏輯伺服器,使用戶可以在這些看似獨立的虛擬伺服器上運行不同的操作系統和應用,這個方向的典型代表就是分區;虛擬技術的另一個方向,就是把若干個分散的物理伺服器虛擬為一個大的邏輯伺服器,使用戶可以像使用同一台伺服器的資源一樣支配這些物理上獨立的伺服器,從而達到最大化利用資源的目的,這個方向的典型應用就是網格。 現在的虛擬伺服器技術絕不是什麼精巧的小玩意,它可以帶來實實在在的好處。一套精心設計的虛擬化解決方案的作用包括簡化IT管理、降低硬體成本、提高系統敏捷性、提高生產率等方面:合並硬體管理,降低成本;根據需求情況進行資源分配;安裝和配置新系統的時間極大縮短;應用程序以及操作系統的錯誤不至於影響系統的整體狀態;降低異質資源管理的難度;在受控環境中方便測試和查錯。 伺服器虛擬技術的產生和發展 「虛擬化」並非剛剛出現的新技術,作為計算領域的一項傳統技術,虛擬化的產生與發展可以追溯到上世紀60年代。「虛擬」一詞最早來源於光學,用於理解鏡子里的物體。之所以使用「虛擬」的概念定義一項技術,是因為人們希望虛擬機看起來和工作起來都與真正的機器一模一樣,這同時也意味著,虛擬機並不是真正的機器,但是它能像真正的機器一樣工作。 伺服器虛擬化的最初應用是將利用程度較低的伺服器硬體設備集中起來,構成由少量計算機組成的高效計算方案。從最初出現到現在,伺服器虛擬化已經發展成為一種多用途的解決方法。 近來,Intel和AMD都爭相推出al-core甚至4-core的CPU以瞄準高性能伺服器市場;同時,IBM和Sony等公司聯合推出了有多達8個處理器單元的Cell晶元,它們掀起了高性能伺服器向多核/多線程技術的轉移,可以預見4-core或者8-core SMP不久將推向市場。另一方面,隨著深亞微米技術的蓬勃發展,SoC體系結構在不久的將來將成為現實,到那時,擁有幾十億只晶體管的SoC將可能統治高性能計算領域。例如,如果技術能夠降低到35nm,製造擁有多達32/64處理器的SoC將成為可能。因此,網路伺服器必須採用多核SMP與SoC技術。這就要求網路伺服器的體系結構必須做出變革,以擁抱新的硬體技術的發展。在關注硬體技術發展的同時,必須注意到虛擬化技術的迅猛發展。Intel和AMD分別開發了VanderPool和Pacifica技術,在底層硬體上就支持虛擬化。IBM、Sun Microsystem (例如Solaris Zone)、HP(例如HP research Lab』s SoftUDC)、VMWare(例如ESX server)、Transitive和Microsoft(例如Virtual Server)等也都大力發展伺服器級的虛擬化技術,以實現對伺服器的加固,特別是提高伺服器資源的利用率、性能與故障隔離、安全性、管理性和可擴展性。因此,高性能的網路伺服器也必須充分利用虛擬化技術的重大成果,迫切需要發展新的面向虛擬化技術基於多核與SoC技術的體系結構。 進入2006年以來,伺服器虛擬化技術的隊伍大大擴充了,從處理器層面的AMD和Intel到操作系統層面的微軟的加入,從數量眾多的第三方軟體廠商的涌現到伺服器系統廠商的高調,我們看到一個趨於完整的伺服器虛擬化技術生態系統正在逐漸形成。它們在虛擬化技術方面不斷推出的新技術、新產品,對虛擬化技術在用戶端的應用,將起到很大的推動作用。 硬虛擬、軟虛擬各有所長實際上,從原理上看虛擬技術虛擬的是指令集。所有的IT設備,不管是PC、伺服器還是存儲設備,都有一個共同點:它們被設計用來完成一組特定的指令,這些指令組成一個指令集。對於虛擬技術而言,「虛擬」實際上就是指這些指令集。虛擬機有許多不同的類型,但是它們有一個共同的主題就是模擬一個指令集的概念。每個虛擬機都有一個用戶可以訪問的指令集,虛擬機通過把這些虛擬指令「映射」到計算機的實際指令集來完成工作。 當「虛擬」成為現實,它所帶來的好處也顯而易見:有利於整合伺服器資源,降低系統的總擁有成本;有利於服務那些希望使用伺服器資源,但並不希望購買伺服器的用戶;有利於提高系統的資源利用率;有利於提供對操作系統的監控,提供HA支持和資源使用的負載平衡,簡化滿足新的應用需求的工作;有利於減少操作系統對硬體平台的依賴。 鑒於伺服器在使用效率、維護難度及升級成本等方面的問題,虛擬機技術長期以來一直是一個研究熱點。在網路伺服器方面,Stanford大學提出了基於虛擬機的vMatrix伺服器以服務在線游戲。總體來說,虛擬機技術是一種通過在一組集中的計算資源上按需的為用戶構造虛擬硬體平台,並在其上運行傳統操作系統以提供應用運行環境的技術。目前主要存在兩種實現虛擬機的技術路線:物理虛擬機和軟體虛擬機。

8、伺服器虛擬化有哪幾種方案?分別有何特點?

伺服器虛擬化平台方案主要的有三種,特點分別如下:
1、思傑Citrix XenServer :XenCenter是Citrix的虛擬化圖形介面管理工具,可在同一界面,管理多台的XenServer伺服器。管理上,通常會先在XenCenter建立一個伺服器群組(Pool),然後將位於同一機房內的XenServer伺服器加入。和大多數伺服器半虛擬化產品相同的是,當數台XenServer伺服器連接到同一台共享磁碟驅動器,且將虛擬檔案放置於此的前提下,可以通過Xen-Motion這項功能,將虛擬機以手動方式在線轉移到其它的XenServer伺服器,從事主機的維護,或者降低硬體資源的消耗。

2、微軟 Windows Server 2008 Hyper-V:是以Xen的虛擬化技術為基礎開發而成的,而這個虛擬化平台目前已整合在64位的Windows Server 2008操作系統,

3、VMware ESX Server 這是最常用的:VMware ESX ServerESX Server
運行在伺服器裸機上,是基於硬體之上的架構。屬於企業級應用。用同一台伺服器底層硬體,劃分出若干虛機,集中管理,很方便的做集群,負載均衡,熱遷移等功能。
總特點:
將伺服器物理資源抽象成邏輯資源,讓一台伺服器變成幾台甚至上百台相互隔離的虛擬伺服器,或者讓幾台伺服器變成一台伺服器來用,我們不再受限於物理上的界限,而是讓CPU、內存、磁碟、I/O等硬體變成可以動態管理的「資源池」,從而提高資源的利用率,簡化系統管理,實現伺服器整合,讓IT對業務的變化更具適合!
友情提示:深圳天源騰創提供最優解決方案!

9、伺服器如何虛擬化?

簡單來說虛擬化是將硬體資源整合成一個虛擬的硬體資源池,是硬體資源的利用率更高,而且是其管理跟有效;
由兩部分組成:一個管理端,一個底層的平台;
WMware的Wsphere 管理端為Vcenter;底層平台為ESXi;
RedHat的RHEV管理為RHEV-M ,底層平台為RHEV-H;

將幾個物理其裝上虛擬化平台,然後利用管理端整合和管理,這樣就將幾個物理機虛擬成了一個虛擬池;這個過程就是虛擬話咯!呵呵···

與伺服器虛擬化方案相關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