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PS1游戲機指的是PS嗎
所謂的PS是一個系列的游戲機,全稱是PLAY STATION,簡寫作PS。是SONY開發的游戲機,目前已經發展到第三代。
第一代叫做PS1,第二代叫做PS2,第三代是PS3。你這個是PS1。後一代的主機可以玩前一代主機上的游戲,但不能反過來。
牧場物語美妙人生是PS2上的游戲,PS1是不能玩的。不知道我這么解釋你明白否?
其實PS1上也是有一款牧場物語的游戲,你願意的話可以玩玩。下邊是下載地址
http://www.emu618.com/GamesInfo_29435.aspx
下載完了刻錄成光碟,就可以放在PS1上玩了。
要聯動必須要買NGC主機,以及NGC主機上的《牧場物語——美麗人生》這款游戲,這已經是淘汰的機種了,沒有新機器,只有二手的,大概400元左右。兩款游戲聯動後會開啟一些隱藏要素,比如獲得隱藏物品,追加新的NPC角色等。我覺得這就是個噱頭,沒有什麼實質性的意義,是廠商促銷游戲的一種手段,實在沒必要為了一個游戲再投入幾百元弄那麼一套機器。
我看你有點頭腦發熱,建議你還是理性消費。
2、除了ps1,還有哪些是32位游戲機
多了
最有名的就是比PS早10天發售的世嘉土星(SEGA Saturn)。曾經有段時間銷量和PS之間不分伯仲,但後來因為大多數廠商投奔PS而缺乏軟體的支持惜敗,誕生了很多經典游戲,如《櫻花大戰》。
還有93年推出的世界上第一台32位機松下的3DO(Panasonic 3DO)。發售時定價過高使得主機一直沒普及開來,這也造成了軟體商不願意的加盟,同樣死在缺乏軟體支持。但上面誕生了一款傳奇的游戲《D之食卓》,這款恐怖游戲通過畫面和電影化鏡頭運用的手段來實現更驚人效果的作品,游戲所營造的恐怖氣氛的確是驚人的,對後來的類似生化的驚悚類游戲的影響也是深遠的。
另外還有93年雅達利推出的64位游戲機美洲豹(ATARI JAGUAR)。沒錯,你沒看錯,是64位。93年就推出了64位機這簡直不敢想像,當然失敗的也不敢想像。後來證實美洲豹只是32位機,64位只是宣傳的噱頭而已。美洲豹的問題同樣是價格過高,而且用的還是卡帶,游戲卡帶價格也很高,這樣又是我前面說的原因了。結果沒有幾個廠商願意在上面做游戲,雅達利自己做的游戲質量也不怎麼能拿的出手,這樣的主機不死才怪呢。
最後是比PS晚20發售的NEC公司的PC-FX游戲機。NEC一直都是做電腦的,對家用機界並不了解,PC-FX主機連最基本的3D機能都沒有,上面的游戲也沒幾款,也沒有什麼知名的游戲。可以算是來湊熱鬧的。
還有一個可以提一下的就是當年蘋果公司和日本萬代(BANDAI)合作開發的主機PIPIN主機。這款96年發售的主機機能甚至連早兩年發售的PS和世嘉土星都不如,最終全世界的銷量只有4萬余台。連累的BANDAI甚至解散了負責主機設計和銷售的子公司。這就叫不作就不會死。
3、游戲機ps1 和 ps2 有哪些差別??具體
PlayStation 1 - 索尼家用綜合電腦娛樂平台: 1994年日本索尼公司發布的次世代電視游戲平台。
CPU: R-3000A 32BIT RISC CPU (33.8688 MHz) (運算速度: 30MIPS)
內存: 28Mbit (主RAM16Mbit,VRAM 8BIT,聲音RAM 4Mbit),擴充記憶卡
顯視: 解象度: 256 X 244 (最大640 X 480)
最大發色數: 1677萬色
特顯機能: 放大縮小,迴旋,變形,多重卷軸,象皮泥效果等,最多一屏同顯4000個活動個色, 每秒處理36萬多邊形
聲音: PCM音源24路,信號采樣頻率44.1KHz,和CD音樂相同
周邊設備: 擴展記憶卡,滑鼠,電影卡,遠程通信端子,各種手制等
PS最大的特點(優點)是它的超群的圖象處理能力,PS加入專用的3D處理器,使圖象的運行速度高達30MIPS(百萬次計算/秒),一秒能進行36萬次多邊行演算,PS的3D晶元是標準的高級圖形工作站專用的晶元,是當時次時代機戰爭(其實好象就只有PS和SS的斗爭嘛...)中圖象能力最強的一部主機,當時的PC個人電腦也沒有那種顯視卡能比得上PS的3D晶元的,能和PS匹敵的只有工作站級的高級電腦,PS採用的工作原理也是工作站機的工作原理,就是把圖象的處理工作交給特別的"3D幾何輔助處理器"(GPU),而CPU就專心進行數據運算的本份工作
PS2的硬體規格如下:
中央處理器 128位Emotion Engine 300MHz,指令高速緩存16KB,數據高速緩存8KB+16KB(SP)
圖形處理器 Graphics Synthesizer 150MHz
內存 32MB Direct RDRAM 帶寬3.2GB/s
聲音處理單元 SPU2+CPU
外存儲器 CD-ROM/DVD-ROM
圖形系統性能 圖形晶元內DRAM匯流排帶寬 48GB/s
最大多邊形生成 7500萬多邊形/秒
圖形晶元內顯存容量 4MB(工作頻率150MHz)
最大表現色數 32bits
像素填充率 24億pix/s(Z,A),12億pix/s(Z,A,T)
最大解析度 1280X1024(VESA)
其他 支持邊緣抗鋸齒,材質貼圖,凹凸貼圖,霧化效果Alpha混合,多通道渲染,播放DVD,CD
音頻系統性能 同時發聲數 ADPCM:48通道+軟體音源
采樣率 44.1/48KHz
外形尺寸 301mmX168mmX78mm
運行溫度 5 °C-35 °C
游戲控制器及介面 2個手柄介面,2個記憶卡插口,2個USB介面,1個S400介面,PC CARD SLOT,1個AV MULTI OUT介面,1個Digital OUT介面
支持光碟格式 PS CD-ROM,PS2 CD-ROM/DVD-ROM,DVD-VIDEO,MUSIC CD
主機同捆物件 模擬手柄X 1, 專用MEMORY CARD(8MB),工具盤 X 1,AV電纜(影音一體型)X 1,電源線
重 量 約2.1KG
耗 電 約50W
這是我在網站上找的 希望對你有幫助
4、PS1上哪個游戲對PS1主機硬體要求最大
基本上全3D的游戲對硬體要求最大,也就是背景。角色都是3D的
而且在PS1晚期性能吃得比較透
像這樣的游戲並不多,我知道的有放浪冒險譚,古墓麗影3,4之類的
5、ps1是什麼意思
PSone 是日本 索尼公司 於 2000年 9月14日 發布的一款 游戲機 ,是 PlayStation 的小型化版。它以最新的 PlayStation 為基礎,進行了電源外置等改造,使得主機體積只有原來的1/3大小。PSOne還可以外接液晶顯示屏,這樣再配上車內電源的話,就可以在汽車內進行游戲。另外,索尼還發售過一款名為 Mobile Power One 的組件,它可以為PSOne主機提供一個半到三個小時的電源,這樣PSOne就可以完全當作手掌機來使用了。
6、PS1(游戲機)讀取問題.!!!!
6月13日 17:10 把PS1的AV連接線連接到電視機的3個插口處就可以啊,把連接線的一端插好在PS1的主機後面,是有個適合插連接線的插口的,而AV線的另外一端就對准電視機的3個顏色插口,紅色對准紅色插口去插,白色對准白色插口去插,而黃色就對准黃色插口去插就可以啊。其實是很簡單的操作啊。根本是不需要用到說明書的指點。。
7、PS1游戲機的功能
PS 除了玩游戲,也可以聽CD的 如果加上塊電影卡,也可以看VCD
8、索尼的ps1主機最早是什麼時候發售的啊?在中國呢?
索尼的PS是1994年12月3日在日本首發,當初選擇12月3日這個日子是為了對應PS的廣告台詞「1,2,3,所有的游戲在這里集結。」
1995年9月9日,PS在北美發售,同年在歐洲發售。日本,北美,歐洲組成了主要的游戲市場,PS從沒進入過中國,因為游戲業是靠賣游戲軟體盈利的,而我們這D版猖狂大家都知道,所以索尼就沒在中國發售PS(發售了也是虧本)。
所以我們在中國買到的PS,是別人在美日歐那裡買的,然後通過走私途徑運入中國,俗稱「水貨」。
90年代PS賣的很貴,2000左右吧記得,後來到了2000年的時候,還要1000多,畢竟我們這里的更新速度是跟不上美日歐的,2000年人家那邊PS2都發售了。我們那時候買PS當然是到游戲店裡去買的了,買的也是走私過來的水貨。
9、索尼ps1簡介
PSone 是日本 索尼公司 於 2000年 9月14日 發布的一款 游戲機 ,是 PlayStation 的小型化版。它以最新的 PlayStation 為基礎,進行了電源外置等改造,使得主機體積只有原來的1/3大小。PSOne還可以外接液晶顯示屏,這樣再配上車內電源的話,就可以在汽車內進行游戲。另外,索尼還發售過一款名為 Mobile Power One 的組件,它可以為PSOne主機提供一個半到三個小時的電源,這樣PSOne就可以完全當作手掌機來使用了。
10、linux中的PS1=%是什麼?
PS1:命令行提示符環境變數
下面是PS1變數中各特殊符號的含義:
\a 顯示系統日期,格式:星期 日期
例:PS1="\d >" 結果:六 10月 24 >
\A 顯示系統時間,格式:HH:MM
例:PS1="\A >" 結果:21:04 >
\t 顯示系統時間,格式:HH:MM:SS (24小時制)
例:PS1="\t >" 結果:21:04:32 >
\T 顯示系統時間,格式:HH:MM:SS (12小時制)
例:PS1="\T >" 結果:09:04:32 >
\h 顯示主機名稱(簡稱)
例:PS1="\h >" 結果:CentOS >
\H 顯示主機名稱(全稱)
例:PS1="\H >" 結果:CentOS.localdomain >
註:這里對主機名稱說明一下,如果查看本機主機名稱,直接執行命令"hostname",如果想修改主機名稱,則要以"root"用戶許可權,對 "/etc/sysconfig/network "文件進行修改
\u 顯示用戶名稱
例:PS1="\u >" 結果:root >
\v 顯示 bash 版本號
例:PS1="\v >" 結果:3.2.25 >
\w :完整的工作目錄名稱。根目錄會以 ~代替
例:當前路徑 /root/test
PS1="\w >" 結果:~/test >
\W :顯示以 "basename" 命令取得路徑信息的最底層目錄名稱
例:當前路徑 /root/test
PS1="\W >" 結果:test >
\# :顯示當前用戶要求系統執行的命令的序號
例:執行 PS1="\u \# >" 結果:root 1 >
再執行 ls -la 結果:root 2 >
再執行 clear 結果:root 3 >
\$ :提示字元,如果是root時,提示符為:# ,普通用戶則為:$
註:這個提示字元我試驗了,可試改過後,即使是"root"用戶,也是顯示"$",不大明白是為什麼。
這個我找到原因了,"\$"一定要寫成 "\\$" 這樣就可以了。
默認的PS1內容為: PS1='[\u@\h \W]\$ ' ,所以默認的提示符就是: [root@CentOS ~]#
如果想要永久的變更系統命令提示符,則要對 "/etc/bashrc" 進行修改,退出再進入,就不會恢復原來的了。
方法如下:執行 "cat /etc/bashrc | grep PS1",找到提示符變數設置的代碼,然後執行 "vi /etc/bashrc"對前一命令查到的代碼進行修改,並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