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DC機房有哪些級別,評估標準是什麼
一、一星級、二星級(得分率須達到90%以上)
評定標准主要包括:機房布局、公共信息符號圖形,供電設備、製冷設備、設施設備養護、服務語言、IDC機房硬體設施、光纖、承諾提供24×7(每周24小時x 7天)的網路聯接狀況監控,24×7的主機運行狀態監測,24×7系統管理和技術支持服務,24×7的客服熱線,
24×7的恆溫恆濕環境,雙路高壓供電,需要後備柴油發電機,獨立UPS 不間斷電源保障和緊急狀況下第一時間的響應與支持,需要高靈敏度的煙霧探測系統和FM200組成的消防系統等10個方面。
二、三星級(得分率須達到92%以上)
在上述的10個方面外,三星級評定標准還增加了計算機管理系統、管理制度的健全程度,機房設備、IDC設施等其他內容要求,並設置了選擇項目73項(綜合類別類21項,特色類別一20項,特色類別二16項,特色類別三16項),要求三星級IDC業機房至少需要具備其中10項。
三、四星級(得分率達到95%)
四星級的評定標准在三星級的基礎上增加了IDC業機房內外裝修、高品質的監控系統兩個必備的考核內容,並在其他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73個選擇項目中,至少要具備26項。
四、五星級(得分率達到95%)
該星級主要標准與四星級內容基本相同,但各項內容更豐富、規模程度的要求更高,服務項目設置更多,規范也更詳盡,比如73個選擇項目中,至少要具備33項。
(1)idc的布局擴展資料
分級依據:
IDC機房星級(等級)分級的依據國內標准《數據中心設計規范》(GB50174-2017)中主要從機房選址、建築結構、機房環境、安全管理及對供電電源質量要求等方面對機房分級,可分為A(容錯型)、B(冗餘型)、C(基本型)三個級別。
在美國標准TIA-942《數據中心的通信基礎設施標准》中主要是根據數據中心基礎設施的「可用性(Availability)」、「穩定性(Stability)」和「安全性(Security)」分為四個等級:TierI,TierII,TierIII,TierIV。
其中這四個等級可用性的劃分是源於美國標准TheUptime Institute,Inc.的《採用分類等級的方式定義場地基礎設施性能的工業標准》,在該標准中,美國TheUptimeInstitute依據工程需求與實踐,提出了場地基礎設施的分類等級的體系框架,
針對數據中心的關鍵設備期望達到「五個九」即99.999%的系統應用可用性的需求,提出了要與之相匹配的機房場地基礎設施(電源配電、暖通空調、以及其他的相關系統)的可用性等級指標。
2、IDC是什麼意思?
3、IDC數據機房機櫃專用PDU如何布局規劃
PDU電源插座設備布局建議考慮如下原則:
排風機安裝位置應保證其排風口高於新風入口並避免送風、排風短路。
新風管道的送風口位置應使新風與空調機回風充分混合。
配電櫃布置宜靠近末端負載以減少線纜,方便維護管理。
應有暢通的疏散通道。
設備之間走道凈寬不應小於1200mm,才可以包裝充足的安裝檢修空間。
伺服器機櫃側面可無間距排列,並櫃,以便於強、弱電線(纜)的敷設。每排機櫃之間的距離最好符合地板模數,以避免機櫃前後出現小於30Omm的補邊地板。
放置發熱量較大的伺服器如IBM690、670等伺服器機櫃時,其機櫃前面之間的凈距離不應小於2.lm,以免熱密度太高從而影響設備的散熱。
伺服器主機、存儲設備、伺服器機櫃宜分區布置,主機、存儲設備、伺服器機櫃及UPS、空調機等設備應按產品要求留出檢修空間,允許相鄰設備的維修間距部分重疊。
鑒於市場上主流伺服器及伺服器機櫃的散熱方式大多數為前後向通風方式,因此前後向通風的伺服器機櫃宜採用面對面、背靠背的布置方式。在機櫃正面布置地板送風口,使氣流形成冷熱通道,以減少前排機櫃排出的熱氣流對後排機櫃的影響,充分發揮空調系統的效能。
劃分階段進入機房的設備及預留擴充設備的相對位置,既要符合計算機系統的工藝流程,又要方便今後擴充設備的進場就位及線纜的連接。
設備較多的伺服器機房建議列頭櫃方式,使綜合布線線纜匯集到列頭櫃而不是核心櫃從而節省雙絞線與光纖,同時便於使用二級網路交換設備,也便於安裝使用服務於某列機櫃的KVM系統。
機房精密空調機在有效送風距離內,送風方向應與設備排列方向一致;採用地板下送風方式時,空調機送風方向應與地板下強、弱電線槽順向布置的方向一致,以減少空調系統的阻力、充分發揮空調系統效率。
新風機的安裝位置應保證新風是取自室外新鮮、清潔的空氣,新風人口應不影響大樓外觀,迸風口下緣距室外地坪不宜小於2m;當新鳳入口設在綠化地帶時,進風口下緣不宜小於lm,以減少塵埃污染,延緩空氣過濾器的清洗時間,延長空氣過濾器的壽命。
4、IDC機房數據中心機櫃設備如何布局
數據中心機房是多功能、多專業的系統工程,除了電子計算機系統的各類設備外,還有各類環境保障設備,只有合理的規劃設備布局,才能充分發揮各子系統的功能,便於今後的擴充,方便運維人員的管理,節省投資。在整個網路布線工程中,機櫃布線是一項非常講究的工作,它和裝衣服是完全不一樣的,不能說按照個人的喜好去布線,它有自己的規則,如果裝錯了,就不能正常的完成工作了,嚴重的還會影響整個工程的質量。
具體的如下鏈接這篇文章有,很詳細
網頁鏈接
5、IDC機房的布局重要麼?在小鄉村與大城市挖礦有區別么?
IDC機房的布局重要麼?在小鄉村與大城市挖礦有區別么?
大城市
6、IDC機房內的防火牆怎麼布置的?
硬體防火牆是放在區域網的出口上的,具體放在路由器的前後要看具體需求,一般是放前面。
在安全策略中,要寫明修改硬體防火牆配置的步驟,如哪些授權需要修改、誰能進行這樣的修改、什麼時候才能進行修改、如何記錄這些修改等。安全策略還應該寫明責任的劃分,如某人具體做修改,另一人負責記錄,第三個人來檢查和測試修改後的設置是否正確。詳盡的安全策略應該保證硬體防火牆配置的修改工作程序化,並能盡量避免因修改配置所造成的錯誤和安全漏洞。
如果有必要,管理員還可以用數據包掃描程序來確認硬體防火牆配置的正確與否,甚至可以更進一步地採用漏洞掃描程序來進行模擬攻擊,以考核硬體防火牆的能力。
軟體防火牆也是要根據具體需求,如果要求比較嚴格,建議安裝殺毒軟體企業版的網路套裝。
所謂防火牆指的是一個有軟體和硬體設備組合而成、在內部網和外部網之間、專用網與公共網之間的界面上構造的保護屏障.是一種獲取安全性方法的形象說法,它是一種計算機硬體和軟體的結合,使Internet與Intranet之間建立起一個安全網關(Security Gateway),從而保護內部網免受非法用戶的侵入,防火牆主要由服務訪問政策、驗證工具、包過濾和應用網關4個部分組成,
防火牆就是一個位於計算機和它所連接的網路之間的軟體或硬體(其中硬體防火牆用的很少只有國防部等地才用,因為它價格昂貴)。該計算機流入流出的所有網路通信均要經過此防火牆。
軟體防火牆單獨使用軟體系統來完成防火牆功能,將軟體部署在系統主機上,其安全性較硬體防火牆差,同時佔用系統資源,在一定程度上影響系統性能。其一般用於單機系統或是極少數的個人計算機,很少用於計算機網路中。
在大部分企業中,防火牆都是網路與應用服務的第一道防線。防火牆一直是構建傳統網路安全架構的首要基礎。
7、IDC是由哪些業務組成的?
IDC提供的主要業務包括主機託管(機位、機架、VIP機房出租)、資源出租(如虛擬主機業務、數據存儲服務)、系統維護(系統配置、數據備份、故障排除服務)、管理服務(如帶寬管理、流量分析、負載均衡、入侵檢測、系統漏洞診斷),以及其他支撐、運行服務等。
8、為什麼那麼多人在選擇機房的時候多會選擇idc機房
由於IDC機房有以下特點,而這些特點能滿足多數人對設備運行的環境要求,所以選擇的人也就多了。
IDC機房設計特點:
IDC機房必須體現IDC設計的原則要求,並在機房設計中加以落實和具體化。IDC設計原則並未形成統一的意見,提法不一而足,比較基本的要求是安全性、可*性(可用性)、可持續發展原則(可擴展性、靈活性、適應性)、可管理性和經濟合理等。
參照國內外IDC機房實例,IDC機房與自用型機房相比當然有不少相同之處,但本文要強調的是其不同點,即以下幾大新特點。
(一)人機分離原則(安全性)
1.機架區布置
眾多客戶托租的伺服器放在同一個機架區內,出於安全的要求,對客戶進入機架區有許多限
制,導致使用功能分區發生變化。又因安全限制措施的不同,形成各種不同平面布局方案。
以是否允許客戶進入機架區而劃分為兩大類。
(1)嚴格限制客戶進入機架區。
既不讓客戶進入機架區,又要讓客戶了解其所託租的IDC機房所能提供的標准機房環境,則要求設參觀走廊,甚至設部分透明活動地板。以及下面將分別講述的變化。
(2)允許客戶有條件地進入機架區
有條件的允許客戶進入機架區,則機架區內的伺服器要按客戶托租的范圍加以安全隔離。如把機架改為機櫃;一些大戶還要求將其使用范圍用隔離籠分隔為獨立區域(VIP房)。而且隨著客戶托租范圍的變化,還要求能靈活調整。
不管是那一種類型,機架的布置,單位面積布置的機架數成為機架設計的最重要的技術經濟指標之一。
2.增設客戶區
(1)客戶操作室。
按大、中、小客戶分別配置不同標準的客戶操作室。其配置方式與標准類似於證券交易市場分級配置的客戶室。有的甚至還配置會議室供租用。
(2)伺服器檢測室
客戶託管的伺服器在該室檢測、調試,合格後移放機架區。
(3)必要的客戶接待用房
3.監控室變化
通常把網路監控和場地監控集中在一起,以利實時有效監視控制和管理。有的出於商業形象的需要還設監視大屏幕(正投或背投)。
網管設備也配置標准機架。
(二)全系統多重冗餘
「24*7」全天候連續不間斷服務(有的提法是365*24*60*60,強調分秒不斷的連續服務)是
由IDC高品質商業化服務的定位所決定的。要求IDC機房設計採取全系統多重冗餘(N+n)原則。國外以(N+1)來表示,但從其實際內涵來看,我們提出(N+n)更為確切,N為系
統內單機總數,n為系統中允許出現故障進行在線離線檢修而不影響系統正常運行的單機台數。關鍵是允許中斷的持續時間Δ=0。
這對場地關鍵設備的選型及其配置方式都發生重大影響。發展出一系列的新技術和新產品。
(三)設計參數指標的非線性增長
1.空間利用密度高。採用密排並行疊放機架,大大提高了機房的空間利用率。通常採用19″
標准機架,高為42u(u=1.73″≈4.4cm),寬和深有多種尺寸,以適應不同伺服器和相應配
線空間的需要。以寬600mm和深800mm為例,機架佔地面積約半平方米。目前已能生
產1u伺服器,每個標准機架最多可放42個伺服器。機架再進行密集排列,其空間密度之
高可以想見,成為IDC機房的典型外觀特徵。
2.用電指標。密排並行疊放式機架,使場地用電量劇增,帶動空調負載的猛增,從而形成
總用電量的指數增長效應。
放置100個機架的IDC機房算是小規模的,用電量已比自用型中小機房有數量級的增加。難怪,一些機房專業設計單位和工程技術人員在剛接觸IDC機房設計時,直覺的反應是懷疑業主所提的用電量是否點錯了一位小數點。實際上,由於受供電現狀的限制,用戶所提的用電量與要求存放的伺服器數量不一致,且常常偏小。
3.空調指標。伺服器用電量增長,又使專用空調熱負荷劇增。與自用型機房相比,在機房空
調總熱負荷中,機架區負荷占絕對多數,以至照明熱負荷和維護結構熱耗所佔比例顯著下降。
4.綜合布線的信息點指標。高密度存放的伺服器,信息點指標為每個機架布多少個點。小型IDC機房單位面積的信息點數已比自用型機房信息點指標有兩個數量級的增加。相應地,布
線數量劇增對綜合布線方式也發生不小變化,如引起機房剖面變化,也使管線交*更為復雜。
為實現對每排機架的監視,監視點也有較大增加。
5.結構承載能力。在改建自用型機房時,由於UPS電源及蓄電池組、專用空調機組、氣體
滅火鋼瓶組等較重的設施,要對房屋主體結構承載能力作復核加固。
IDC機房的密排機架及關鍵設備量增加,需要復核加固的范圍及數量更大,問題也更突出。
這一點,對於購置房屋(包括剛建成的大廈)用作機房的業主,在選擇房屋時務必加以重視,
以收節約投資和加快建設進度之效。
(四)分布式配置
主要是為滿足IDC機房配置的伺服器規模要與客戶托租規模相適應的需要。分期主要是指
擴展,這是比較通行的辦法。
在IDC機房建設中,尤其是中小專業數據中心服務商,還突出地提出逐步達到設計規模的
要求,我們稱為分批。它帶來了一些特殊的技術要求,核心是場地關鍵設備(如電氣、空調
等)選型及布置要與機架(或確切地講為伺服器)逐步發展的動態匹配。
(五)經濟合理
經濟合理是工程的通行原則。對IDC機房要特別強調的是:
1.准確市場定位、選好目標客戶,形成鮮明特色是保證經濟合理性的前提。
2.結合國情
據介紹,美國IDC的造價約200-300美圓/平方英尺。設計標准較高。由於經濟環境、基礎設施條件、客戶群體等方面的差異,必須強調結合國情進行設計,既滿足IDC的基本要求,又不盲目追求先進,該精則精,能簡則簡,講求實效,著眼於提高核心競爭力。
3.平滑升級,保護先期投資,處理好保持技術先進性與節省全壽命總投資的關系。
4.SLA(Service Level Agreement,服務品質協議) SLA是國際通行的服務商向客戶提供服務品質的法律文件,其中明確規定達不到服務品質所承諾的經濟懲罰條款。因此,必須在確保服務品質的基礎上講求經濟合理性。要在確定設計參數指標、多重冗餘和分批實施方案時做好技術經濟多方案比較。
四、加強實測、總結
IDC機房是新一代機房,還缺乏成熟的經驗,更需要在實踐過程中加強實測,及時總結,積
累經驗,以期建立相關的設計規范和標准。例如:
通過實測和統計分析,以確定IDC機房設計參數指標。
另一方面,對IDC機房的典型問題要作探討研究,加以改進和完善。例如,由於密集機架
引起的伺服器散熱問題、更有效的氣流組織方式及相關問題;極早期消防自動報警系統效能
評價及改進;監控(包括監測、監控、監管等)系統的優化等等。
9、IDC是什麼的縮寫?什麼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