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IDC知識 > 製造業idc

製造業idc

發布時間:2020-08-11 14:48:42

1、工業大數據有什麼特點?

嘗試舉例來闡述其特點:

從我們身邊的直飲機服務故事開始(直飲機廠家的客服定期會給客戶回訪,要求更換濾芯,使直飲水保持干凈健康)。

直飲機製造商A公司的電話回訪,場景一:

掛了電話後客戶心裡想,好端端的更換什麼濾芯,又是一個坑。

難道是客戶不關心自己的健康嗎?顯然不是,因為要換濾芯這個決定客戶是被動接受,客戶手頭沒有任何的數據支持,無法做出更換的決定。一個電話就要下決心更換,支付幾百元的更換費用未免有點草率。

直飲機製造商B公司的電話回訪,場景二:

其實客戶在收到水質指標信息時,就已下更換濾芯的決定。這個決定的依據不是定期更換濾芯的時間問題,而是客戶所關心水質情況,這才是問題的核心所在。

通過場景一和場景二的對比,我們能看到客戶的滿意度截然不同。同時製造商的服務也提升了一個台階,增強了市場競爭力,二者皆大歡喜。

為什麼會有這么大的差異?背後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

我們接下來做個分析:

直飲機製造商B公司為什麼知道客戶家的直飲機水質已不達標?

直飲機製造商B公司在直飲機上增加了設備物聯功能,會將客戶直飲機的水質指標實時的發送到公司數據中心平台,公司數據中心平台對不達標的直飲機發出報警,並知會給客戶和客服人員。

  智能產品是如何通過數據中心診斷的

上述應用就是一個典型的大數據應用案例。在直飲機製造商B公司的企業運作中,廠家已實現了大數據中心的運作,能實時監控其產品的運行指標,給出產品維保的建議,更為重要的是用數據說話,讓客戶知其所以然,由此提高客戶的滿意度。

大數據給智能服務提供了一種新的服務業態,這就是大數據可以給我們帶來實質性的價值之一。

企業要構建這樣的產品監控數據中心,連接的設備不是10台、100台,可能百萬台,千萬台。要構建這樣的數據處理平台,即所謂的工業大數據平台,需要大量的技術支撐,如,設備數據傳輸、設備數據存儲、大數據分析。

因此,工業大數據並不再只是理論,也不僅是一種技術,它其實就是在我們身邊能感受到的一種服務!通過數字「01」讓服務更加貼心,也提升了企業的競爭力!新時代的智能產品也由此孕育而生。

2、製造業未來幾十年的方向是什麼?前景如何

前瞻產業研究院《2016-2021年中國農業機械製造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顯示,
工業4.0將成為傳統製造企業打造智能工廠的標桿

2014年,德國工業4.0已成為中國製造企業最為關注的焦點。其核心內容可以總結為:建設一個信息物理系統網路(Cyber-Physical System)、研究智能工廠及智能生產兩大主題、實現橫向集成、
縱向集成與端到端集成。工業4.0將成為企業提高生產效率、降低成本並實現柔性生產的關鍵。IDC預計,2015年,工業4.0概念將從領導企業向中小企
業以及從高端製造業向傳統製造業迅速傳播。中國製造企業將以工業4.0作為標桿,打造符合行業特點,符合企業自身特點的智能工廠。

製造業服務化將成為企業轉型升級的主流趨勢

在轉型升級與「兩化融合」的大背景下,中國製造企業正試圖擺脫因低端價值鏈所帶來的價格競爭,努力向價值鏈兩端延伸。研發、設計、營銷、售後、
品牌管理和知識產權管理等服務環節的投入逐年增加。IDC預測,未來一年,中國製造業與服務業間的邊界將越發模糊,兩者間的相互融合和相互依存將驅動傳統
製造向服務型製造轉型。中國製造企業需要將服務理念植入價值鏈每一個環節,以客戶需求為中心,為客戶提供端到端的服務,從而提升用戶體驗,創造源源不斷的
價值。

小型化、專業化將成為製造企業發展新特徵

當今的中國企業管理模式主要以業務為導向,依靠集中生產,規模生產來提高企業的議價能力,實現規模效益,減少企業運營成本。然而龐大的規模限制
了企業的靈活性與反應速度,面對瞬息萬變的市場環境,企業往往無法及時作出調整,從而增加了企業風險,錯過市場機遇。IDC認為,小、快、靈再加上專注與
極致才是未來中國製造企業生存與發展的出路。

3、流程製造業包括哪些行業?離散製造業包括哪些行業?

雲計算 - 可視化的邏輯進程將是一個基於分布式計算,信息存儲和集成安全性,可靠信息傳輸和快速配置的網路架構。無論雲計算的資源是基於主要供應商,還是企業本身,價廉而智能的客戶端設備將將幫助企業的雇員能在任何地點和任何時間了解需要的信息和獲取運作的進程。

虛擬運作管理應用-虛擬化的概念將從基礎設施拓展到應用領域,製造業希望不僅為本企業還包括關鍵的外部金額作夥伴能夠提供相應的流程信息,例如:

流程行業(如化工,造紙,鋼鐵等)- 流程行業的惡製造業希望能夠為一些特定地理位置的特定的工廠提供包括語言兼容性和合資企業的夥伴提供虛擬的運作管理應用。

消費品行業(如食品,保健品,服裝等)-考慮到關鍵的零售模式,消費品製造企業往往有幾百人專門是通過一些大型的零售商如沃爾瑪進行銷售的,這類型的企業希望能夠為一些特定的流程和財會制度創建虛擬的運作管理實例。

離散行業(如航空航天,汽車,設備等)-離散行業的虛擬運作管理應用的推動主要是由於特定程序/項目 /生產線等滿足敏捷製造的需要。在離散行業的製造業需要較少的垂直一體化而更多實現虛擬集成,這種概念對於離散行業的運作更重要。

高科技行業(如部件,製造服務,設備等)-高科技行業借鑒於其他三種類型的行業,如半導體,消費品(消費類電子產品),離散行業(辦公室設備/醫療/數據中心設備等)的元素的集合,這種組合以及高科技行業面向技術的特點,虛擬運作應用的實例最高也是來源於這類型的行業。

Socialytic 應用- Socialytic的概念來源於包括協作性(Collaboration的「Social」),技術和分析應用(Technology and analytic的「lytic」)的三個方面的綜合。在將來製造商將逐步意識和了解到這個概念的重要性。基於技術和分析應用的協同製造將超越只是基於記分卡的協同決策環境。這個概念在三年前首先由IDC製造觀察組織提出。

和過去信息化發展的進程類似,在70年代使用大型機,80年代使用中端設備,90年代使用客戶伺服器的架構到21世紀基於BS架構的推廣使用,製造業信息部門在未來的幾年將考慮這種雲伺服器客戶端的計算,並且開發,部署和管理架構以整合這三個方面形成製造業新的模式,並且這種新的模式為製造企業提供最佳的工作狀態。製造業信息化的目標在未來五年內是減少20%的成本,同時能夠快速為製造企業提供所需的運作決策信息。

從近期來分析,製造企業將期待更多的基於消費的成本模型,使得他們能夠擴大和恢復必要的資源,在經濟恢復的過程中獲得更多的機遇。這將是驅使製造企業在信息化在未來十年內朝上面描述三個方面為核心的信息化模型的主要投資方向的一個開始。這種成本模型的戰略將讓信息化部門通過利用先進的技術和信息模式更直接地支持新的商業模式。

以上從宏觀上分析在未來的幾年製造業信息化發展的趨勢,下面重點從特定的角度和流程分析製造業信息化在未來幾年可能的發展趨勢。

製造企業將開始從流程的角度重新審視目前的供應鏈架構,將從固定成本驅動的供應鏈網路發展為可變成本的價值網路

我們無法准確預計到目前的經濟衰退對於製造業長期的影響,也無法准確判斷這種影響是短暫還是永久的。當然經濟危機帶來負面影響的同時也迫使製造企業必須具有長遠的眼光。對於供應鏈方面,在2010年,製造企業將更多地將以固定成本驅動的供應鏈網路轉化為可變成本驅動的價值網路。很顯然,個別的市場或公司的銷售額和出貨量能否恢復到經濟衰退前的水平還是在經濟衰退後獲得更大的希望,當然這時的基準是不同的,對於這些問題的回應有很大的不確定性。這些是正常的嗎?

鑒於這種不確定性,以及現代更緊密聯系的集成的供應鏈系統已經證明了在減輕製造業在經濟衰退中有益的影響。當然我們希望現代供應鏈系統可以幫助製造企業盡快從經濟衰退中復甦。為此,我們認為現代供應鏈系統不僅幫助企業獲取最佳實踐,同時還可以充分發揮發展中地區所具有的能力(如戰略外包,共享能力,協作創新等)。

隨著企業尋求開發彈性的靈活性的供應方,並且消費需求的波動性不斷加劇,特別是企業試圖以刺激新的消費熱點推動創新,這將有可能會創建一個「反向牛鞭效應」,推動製造企業採用更復雜的銷售和運作規劃(S&OP)流程,以幫助企業更好地平衡供給和需求。

我們還注意到在庫存生產模式為主導的行業供應鏈的供應方和需求方更新的重點和清晰的介面規則。此外由於企業跨越供應/需求介面的戰略選擇導致客戶市場的細分,由於成本佔主導的關系將帶動服務為主的供應鏈模式。

這其中有一個值得關注的是固定成本和可變成本為基礎的考慮,特別是在未來的成長環境中,隨著全球經濟的恢復,製造企業將不得不重新評估他們的戰略選擇。

"動態優化"將作為未來支持供應鏈重新界定的投資主導能力

在經濟衰退和恢復的過程中,精益是製造企業特別關心的,精益的核心就是為了最大限度提高生產力和減少浪費。因此在2010年,相對2009年關注的「管理」,「優化」將成為製造企業信息化一個流行詞。從廣義的角度來看,「優化」將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庫存管理和優化以不僅能更好地控製成本而且提高服務水平

銷售和運作規劃能力,以通過更靈活的供應網路更好同步需求波動

供應和需求規劃優化,以吸引更多的切合實際的預測和客戶服務

協作創新和質量的優化,特別是在離散製造,以更好地利用狹隘的盈利機會

戰略網路優化,以提高靈活性和彈性

製造企業在變化的商業環境的快速反應能力代表了一種運作性能水平,能夠迅速實現業務的轉換並且以優化業務組合的元素一直是一流製造企業的一個最好的特點。在2010年,「優化」企業的運作能力將是製造企業的一個期望的目標,並同時體現在未來的製造企業的信息化投資方面。

製造企業將期待更好地協調與企業戰略的創新

對於如何為經濟的復甦過程中企業如何獲取更多的機遇做准備,多數製造企業的管理人員都將創新作為其中重要的一個。相對集中管理的方式,製造企業面臨的挑戰是能夠支持整體產品和市場戰略和產品各個方面針對性和有效產品生命周期管理方面的創新。

製造企業將加強「精益創新」,將主要在探索新思路和創建知識產權和領先地位的產品的「核心」創新方面。同時,他們將尋找基於現有資產和知識產權的新產品和服務的機會,同時也包括不屬於核心業務的外包活動。一個成功的製造企業在這三個戰略的組成部分將取得適當的平衡。 依靠精益思想進行創新,鼓勵企業設計具有明確的市場預期的產品,通常這些產品具有「足夠好」的預期,但不是功能強大的。這種產品主要市場來源於具有巨大市場潛力的重要的新興經濟體,並且是這種產品的特點是基於巨大銷量而非單個產品的利潤。

此外,設計為新興經濟體市場的產品由於其低成本的特點也可以被傳統的市場所接受,並可以在現有的成熟的市場開拓新的領域。這種「逆向創新」將作為開拓新市場和重整市場的一個新的途徑,為製造企業在本來已經飽和的市場發掘新的市場機遇。例如一個為在新興經濟體的偏遠農村設計的低成本的耐用的醫療器械由於其價格的優勢同樣可以在歐美及日本這樣成熟的市場獲得新的市場機會。

4、IDC市場分析報告中行業名稱的中文解釋是什麼?

媒體、政府、電信、TEM、教育、金融,
製造,服務,公用事業,交通,衛生,資源,
分布,建設。

5、現在新基建的熱捧下,會對IDC有什麼影響?

這是一個機遇也是一個挑戰,很多中小企業選擇上雲,傳統IDC管理模式逐漸淘汰。新基建帶來的機會是很大的。

6、新基建火了,IDC是不是又能迎來發展?

Zkeys系統可以幫助傳統IDC廠商在不依靠大量資金和技術權的情況下,獨立完成雲化轉型,而且耗費的時間更短,產品更穩定,在新基建快速發展的情況下,建議IDC廠商可以多了解看看,選擇合適自己的雲化平台。

7、哪些企業建立了比較大型的數據中心?他們數據中心的具體鏈接。

80%的數據中心是運營商的,即中國聯通,電信和移動
其他20%是IDC專營企業,金融,化工,政府,網際網路企業,
甚至製造行業的企業也有自己的數據中心。

伺服器功耗直接查DELL或HP吧,1U的入門級伺服器到刀片機,
IBM還有小型機,各機型的功耗都不一樣,一般一個機櫃42-48U,
現在平均電力在1.5kW到7kW左右。

這么說可能比較好理解嗎,一個機櫃佔地1平米不到的機櫃的能耗,
大概是一個家庭的用電吧。

PS:
不過為數據中心的同行做下辯解,數據中心不是高能耗企業,
而是高能源集中企業。對於企業和政府,數據處理是不可避免的。
如果伺服器分散到各企業的小辦公樓,那麼國家承受的能耗壓力會更大。

8、中國的那些企業有自己的IDC機房?如郵政、航空、電力等行業?或者製造業零售業都行?

自用IDC機房的一般是需要依存網路以及伺服器或數據比較多的
一些門戶網站或會有自建IDC機房

9、請問:中小型製造企業用什麼ERP系統?

中小型製造企業應用ERP系統主要是對采購環節的管控,庫存管理環節的管控,生產管理環節的管控,ERP對於製造業企業的作用是很大的,特別在進銷存的管控方面,其作用基本可以貫穿實現資金流全過程。企業可以藉助ERP系統,設置相應的管控基礎信息和預警機制,及時、有效控制和提醒操作人員,提高企業工作效率,對每個環節進行有效管控。選擇哪家公司的產品,推薦金蝶ERP,IDC數據:在中國中小企業應用軟體市場佔有率穩居第一,這是其連續12年蟬聯榜首。

與製造業idc相關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