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DC CDN 國內排名前5名分別是那幾家!
藍汛在美國上市,算是業內最貴,網宿在創業板上市,就那樣,帝聯被電信通收購,快網也半死不活的。世紀互聯的雲快線cdn由於種種故事,流產了。
排名不分先後,藍色洪水,網路,低廉,快速的網路哪個便宜使用。至於其他公司,我聽不懂也不發表評論。CDN公司是否正在崛起。
在蓬勃發展的微型計算機行業中,尤其是在1980年代,計算機開始在各地發展,在許多情況下幾乎不需要或不需要任何操作。
隨著信息技術(IT)的發展,運營開始變得復雜,企業逐漸認識到控制IT資源的必要性。隨著客戶機-伺服器計算的出現,微型計算機(稱為伺服器)在20世紀90年代開始在舊的機房中尋找它們的位置。
廉價網路設備的可用性,加上網路電纜的新標准,使得使用分層設計將伺服器放置在公司內部的一個房間成為可能。這是公認的在這個時候,並繼續獲得流行。
(1)idc龍頭擴展資料:
使用BGP協議還可以使網路具有高度的可伸縮性。它可以將IDC網路與其他運營商互聯,輕松實現單IP多線,讓所有互聯運營商的用戶都能快速接入。這是不匹配的雙IP雙線。
雖然BGP解決方案是最好的解決方案,但由於該解決方案需要IDC提供商在設備和帶寬方面的大量投資,且技術上更為復雜,因此目前國內對該解決方案的採用僅限於具有強大能力的專業IDC服務提供商。
上述兩種實現方法各有優缺點。雙ip雙線成本低,但網路不穩定,佔用大量伺服器資源。普通的單ip雙線只能達到一些雙線的效果,所以訪問速度不是很好,CDN方法對靜態網頁很有效,但對互動性強的網頁就不理想了。
2、SaaS平台是什麼
SaaS平台是運營saas軟體的平台。SaaS提供商為企業搭建信息化所需要的所有網路基礎設施及軟體、硬體運作平台,並負責所有前期的實施、後期的維護等一系列服務,企業無需購買軟硬體、建設機房、招聘IT人員,即可通過互聯網使用信息系統。SaaS 是一種軟體布局模型,其應用專為網路交付而設計,便於用戶通過互聯網託管、部署及接入。
SaaS提供商為企業搭建信息化所需要的所有網路基礎設施及軟體、硬體運作平台,並負責所有前期的實施、後期的維護等一系列服務,企業無需購買軟硬體、建設機房、招聘IT人員,即可通過互聯網使用信息系統。就像打開自來水龍頭就能用水一樣,企業根據實際需要,從SaaS提供商租賃軟體服務。
SaaS 是一種軟體布局模型,其應用專為網路交付而設計,便於用戶通過互聯網託管、部署及接入。 SaaS 應用軟體的價格通常為「全包」費用,囊括了通常的應用軟體許可證費、軟體維護費以及技術支持費,將其統一為每個用戶的月度租用費。 對於廣大中小型企業來說,SaaS是採用先進技術實施信息化的最好途徑。但SaaS絕不僅僅適用於中小型企業,所有規模的企業都可以從SaaS中獲利。
2008 年前,IDC 將SaaS 分為兩大組成類別:託管應用管理 (hosted AM) - 以前稱作應用服務提供 (ASP),以及「按需定製軟體」,即 SaaS 的同義詞。從 2009 年起,託管應用管理已作為IDC應用外包計劃的一部分,而按需定製軟體以及 SaaS 被視為相同的交付模式對待。
SaaS已成為軟體產業的一個重要力量。只要SaaS的品質和可信度能繼續得到證實,它的魅力就不會消退。
來自:網路
3、廣西、南寧最好的IDC、是英拓網路嗎?
客觀的說,英拓應該是廣西民營互聯網企業裡面的龍頭企業了,廣西人就是劣根,只看到別人做不到的地方,看不到別人的好的地方。英拓我從2001年開始接觸到現在,他們都是真正的做企業的人,從老闆到下面的員工,詆毀別人的人自己也將被別人詆毀。廣西這樣的氛圍這樣是比較不好的。見仁見智吧。
4、IDC行業新生龍頭有那幾家公司?實力最強是誰?
這個問題很難回答啊. 我想這么大個國家.每天都會誕生很多新興的企業吧.尤其是IDC這個專行屬業.門檻較低.全國各地這樣的公司有很多.沒有辦法去統計每個新公司的名字.也沒法去對比他們的實力.其實如果需要租用伺服器的話沒這么復雜.只要是正規的IDC公司.質量以及售後有保障就可以.現在的IDC公司運營全國多個機房.最好是根據自己選擇的機房找到該機房的運營商.這樣的話在價格以及售後上更有優勢.實力強的公司運營成本可能會高一些.那麼產品定價也就會高一些的.只選對的.不選貴的.適合自己就行.不要太在意公司
我也是從事IDC行業的.公司從事這一行業七八年時間了.以上是個人觀點.如果有需要幫忙的可以看我個人資料找我或者百度HI我
5、國內十大idc域名注冊商是哪幾位
一、老牌域名、虛機服務商:【中國萬網】
·主要業務:域名注冊、虛擬空間、企業郵箱、主機託管租用
·總體評價:非常老牌、著名的域名注冊機構和虛擬空間提供商,運營比較正規,用戶利益比較有保障。
中國萬網是中國著名的域名和網站託管服務提供商,由美國風險投資IDG和新橋集團投資,創建於1996年,是中國互聯網服務行業的旗艦。中國萬網一直專注於中國e網路體系(e-infrastructure)建設,用高性能價格比的虛擬主機技術幫助企業用最小的投資在互聯網上建立起自己的網站,進行網路營銷,實現企業e化。在國際上,中國萬網是互聯網域名體系最高管理機構ICANN認證的注冊商,在國內,萬網是CN域名最高管理機構 CNNIC認證的注冊商。經過多年耕耘,萬網已經建立起了強大的網路運行管理體系和軟體開發能力。萬網先後幫助客戶注冊中英文域名近60萬個,為十多萬家企業提供快速、穩定、安全的網站和郵箱託管服務。
二、金牌域名、郵箱服務商:【新網】
·主要業務:域名注冊、企業郵箱、虛擬空間
·總體評價:注冊用戶數量國內數一數二的域名注冊機構,實力強大,用戶利益比較有保障。
北京新網數碼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成立於1993年,是一家國際知名的專業互聯網基礎應用服務運營商;是國內首批獲得ICANN和CNNIC授權的域名注冊服務機構。新網目前在全國擁有5大區營銷中心和23家分公司,代理商遍布全國,共計8000餘家。目前新網為超過60萬家的企業客戶提供了域名注冊、虛擬主機、企業郵件等企業信息化基礎服務。
此外,新網還是中國互聯網中心頒發金牌域名注冊機構的國內核心級域名注冊服務提供商。
三、著名互聯網服務商:【新網互聯】
·主要業務:域名注冊、虛擬主機、企業郵箱
·總體評價:國內著名的互聯網服務提供商,服務力量較強。
新網互聯是北京新網互聯科技有限公司擁有的互聯網服務品牌。北京新網互聯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位於中關村高科技園區的致力於互聯網應用服務的運營商,被北京市科委授予「高新技術企業」稱號。公司擁有一支由業內資深技術專家、優秀的管理、服務人才組成的運營團隊,有著超過7年的互聯網運營服務從業經驗,成功創建並運營了擁有30萬企業用戶的系統平台。
新網互聯是中國互聯網路信息中心(CNNIC)授權的中國頂級域名注冊商,是經「信息產業部」批準的擁有獨立域名服務資質的注冊機構,持有經北京市通信管理局批准授權的互聯網運營企業證書。
四、著名域名、虛機服務商:【商務中國】
·主要業務:域名注冊、虛擬主機
·總體評價:著名的域名注冊服務商,華東地區主要的虛擬主機服務提供商。
商務中國主營業務是向企業及個人提供綜合上網服務,目標是建設成為中國領先的網路平台服務提供商,並為這目標的實現制定了可持續的企業發展綱略,組建了具有豐富網路從業經驗的現代型企業團隊
為適應不同類型、不同發展階段企業的上網要求,商務中國提供包括域名注冊、主機、企業郵局、建站利器、系統集成在內的完整的網路平台產品線。域名實時在線注冊、虛擬主機、企業郵局自動開設、自助建站系統等國際領先的自主或專有技術,使企業可以在低成本、高效率、強保障的前提下建立自己的上網平台,從而大大降低了企業信息化的門檻。
五、老牌動態域名服務商:【網域-花生殼】
·官方網址:http://www.oray.net/
·主要業務:動態域名解析服務
·總體評價:國內起步最早、影響力最大的動態域名解析服務提供商。
網域科技始創於1994年,現已發展成為一家擁有近200名具備專業素質和敬業精神的員工,年銷售和服務收入達到人民幣2億元的高新科技企業。公司總部在廣州天河工業園,在北京、上海、深圳、成都等設有分支機構。
網域科技堅持「人至上,客至尊」的企業文化和「勤奮、誠信、責任」的經營理念,努力做中國最優秀的網路產品和應用服務提供商,以優質的服務創造價值。出色的成績得到了政府、同行和用戶們的認同和肯定,現在是中國信息產業商會IT渠道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長單位,於2004年獲得了國家「雙軟企業」的認證,與此同時也入圍2004中國電腦商500強之分銷商100強企業。
六、老牌域名、虛機服務商:【35互聯-中國頻道】
·主要業務:域名注冊、虛擬主機
·總體評價:大型的老牌域名注冊服務商和虛擬主機服務提供商。
35互聯是一家服務於中國大陸及全球中小企業與商務人士的互聯網應用服務提供商,提供最為齊全的個人郵箱、企業郵箱、域名注冊、虛擬主機、獨立主機、網站建設、網站推廣及簡訊等互聯網及無線通訊應用服務。
35互聯(中國頻道)是亞洲最大的域名注冊服務提供商,它是中國首家獲國際域名注冊管理中心(ICANN)認證的國際頂級域名注冊商,也是中國互聯網路信息中心(CNNIC)首批認證的中國國家頂級域名注冊商,擁有多項具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如國內第一個域名實時注冊系統等。同時還是中國互聯網路發展狀況調查協助單位。
七、廣東大型域名注冊商:【時代互聯】
·主要業務:域名注冊、虛擬主機、企業郵箱
·總體評價:廣東地區大型的域名注冊和虛擬主機服務提供商。
珠海時代互聯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成立於2000年,是一家提供現代網路服務的綜合性跨地域集團。總部位於交通便利、風景迤邐的珠海,公司擁有極為強大的團隊。
時代互聯提供的網路服務涵蓋現代網路科技的各個方面。其數據中心、網路伺服器、網路軟體、多腳本支持虛擬空間、域名注冊和多功能郵件系統等多項技術,為企業打造卓越的電子商務平台。時代互聯專注於互聯網領域的開發與研究,是全國領先的電子商務應用系統提供商,在全國各地(包括港澳台)以及東南亞地區擁有數千家代理商和聯盟服務商。公司通過ICANN的最高認證;是首批獲得CNNIC授權的中國國家頂級域名注冊商之一 ;持有經廣東省通信管理局批准授權的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ISP;經「信息產業部」批准擁有獨立域名服務資格的注冊機構;在2003年7月成為「雙軟」認證的高新科技企業。
八、上海著名主機服務商:【中國E動網】
·主要業務:主機租用、主機託管、虛擬主機
·總體評價:上海地區著名的互聯網主機業務及相關服務提供商。
中國E動網是基於互聯網提供各類網路服務解決方案的中國頂級網路服務商
擁有多項與互聯網相關的產品與服務。為滿足不同類型企業的上網要求,中國E 動網提供包括各類域名注冊、虛擬主機、企業郵局、伺服器租用、伺服器託管、網頁製作在內的完整的網路服務產品線。擁有多項國際領先的自主或專有技術,使企業可以在低成本、高效率、強穩定的前提下應用網路服務。
中國E動網屬於歐維集團下屬上海歐網網路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和上海威多斯數碼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的商務運營平台,專注於互聯網基礎服務。獨立運營江蘇電信E動網數據中心。
九、廈門地區域名注冊服務商:【中資源】
·主要業務:域名注冊、虛擬主機
·總體評價:華東地區的域名注冊服務商。
中資源網路服務有限公司成立於1999年9月9日,是基於互聯網路提供域名注冊服務、通用網址注冊服務、虛擬主機出租、企業郵局、伺服器出租與託管、網站策劃及網站推廣等全面電子商務咨詢與解決方案的大型IT公司之一, 致力於開拓應用服務提供(ASP)市場,為企業、政府、組織及個人等提供全方位的互聯網電子商務服務。
十、北京互聯網服務商:【北京IDC】
·主要業務:域名注冊、虛擬主機、主機租用、託管
·總體評價:北京地區的互聯網服務商。
北京星緣新動力科技有限公司是北京星光集團下屬企業。星光集團公司是集科、工、貿為一體的高科技企業。擁有職工1980人,資產總額3.8 億元。集團公司以影視為龍頭。集團公司建立了一整套質量保證體系,並通過了ISO9002質量體系認證。近年來獲得的主要榮譽有:國務院命名的先進集體,北京市科技先導示範企業,北京市十大經營收入企業,北京市工業企業管理成果一等獎,北京市納稅榮譽等級A級企業。
6、國內做晶元設計的公司有哪些
福州瑞芯微、珠海全志、珠海炬力、上海晶晨、上海盈方微。目前來說,中國的IC晶元設計的公司,還不像因特爾、高通、蘋果、三星這樣有很大的名氣。
就拿平板/盒子晶元來說,國內的晶元設計公司中福州瑞芯微、珠海全志、珠海炬力、上海晶晨、上海盈方微在技術上和銷售量上國內算是都還不錯,在IC晶元業都算是第三梯隊的。
晶元設計:國內的十大晶元設計公司如下,按營收規模排序:華為海思/紫光展銳/中興微電子/華大半導體/智芯微電子/匯頂科技/士蘭微電子/大唐半導體/敦泰科技/中星微電子。
國內廠商僅有四家,北方華創、中微半導體、盛美半導體和Mattson。
(6)idc龍頭擴展資料:
晶元設計公司排名
中國前十強依次為華為海思、清華紫光展銳、中興微電子、華大半導體、智芯微電子、匯頂科技、士蘭微、大唐半導體、敦泰科技和中星微電子。
第一名:海思
海思在長時間內將是中國最大的晶元設計公司,大家用的華為手機裡面就有大量的海思處理器和海思基帶晶元,另外買的智能電視,安防系統也有海思的晶元,未來將隨著華為集團的增長而上升。世界第一名高通,2016年營收154億美元,是海思的3.5倍。
第二名:紫光展銳
展訊,銳迪科合並之後成立,目前是三星手機處理器和基帶晶元除自家產品之外的最大供應商,你買的三星手機,主要是中低端系列,裡面的晶元是紫光展銳的。
第三名:中興微電子
主要是自家的通信設備用的部分晶元,手機晶元也還是外購。
第四名:華大半導體
是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集團有限公司(CEC)整合旗下集成電路企業而組建的集團公司。在智能卡及安全晶元、智能卡應用、模擬電路、新型顯示等領域佔有較大的份額。目前華大半導體旗下已經有三個上市企業,包括A股上海貝嶺和港股公司中電控股、晶門科技。
第五名:智芯微電子
智芯微電子是國網信息產業集團全資子公司,涉及晶元感測、通信控制、用電節能三大業務方向,致力於成為以智能晶元為核心的高端產品、技術、服務和整體解決方案提供商。
第六名:匯頂科技
匯頂科技是一家上市公司,該公司在指紋識別晶元設計領域已經做到了世界第二,在全球范圍內僅次於給蘋果提供指紋識別晶元的AuthenTec。
第七名:士蘭微電子
LED照明驅動IC是其主要業務收入之一,還給家電企業提供變頻電機控制晶元。
第八名:大唐半導體
以智能終端晶元、智能安全晶元、汽車電子晶元為核心的產業布局。
第九名:敦泰科技
於2005年在美國成立,致力於人機界面解決方案的研發,為移動電子設備提供最具競爭力的電容屏觸控晶元、TFT LCD顯示驅動晶元、觸控顯示整合單晶元(支持內嵌式面板的IDC)、指紋識別晶元及壓力觸控晶元等。
第十名:中星微電子
佔領全球計算機圖像輸入晶元60%以上的市場份額。2005年,中星微電子在美國納斯達克證券市場成功上市, 2016年初,中星微推出了全球首款集成了神經網路處理器(NPU)的SVAC視頻編解碼SoC,使得智能分析結果可以與視頻數據同時編碼,形成結構化的視頻碼流。
該技術被廣泛應用於視頻監控攝像頭,開啟了安防監控智能化的新時代。
從事晶元設計業務的重點上市公司有:紫光國芯、匯頂科技、士蘭微(IDM)、大唐電信、兆易創新(存儲器)、全志科技、中穎電子(家電MCU、鋰電等)、北京君正、艾派克、富瀚微等。
以上晶元設計公司中,目前勢頭最好是的展訊跟RDA,華為海思的布局和前景最好,這三家算是國內技術、前景最好的。
中星微和炬力雖然也是第一批上市的,有些名氣,但下滑得比較厲害,前景一般。nufront算是新生勢力吧,離一線的技術和知名度還有很大一段距離。國民技術/君正之類布局太窄了。
參考資料:網路-中國芯
7、阿里巴巴概念股龍頭有哪些
阿里巴巴概念龍頭股
000156.SZ 華數傳媒
華數傳媒網路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數傳媒)是華數數字電視傳媒集團有限公司旗下專業從事數字電視網路運營與新傳媒發展的運營企業,是華數系主力上市平台之一。
在「三網融合」加速的背景下,華數傳媒擬定向增發融資7.2億元,收購華數網通信息港有限公司旗下的寬頻業務資產,正式從廣電業務向寬頻業務拓展。截至2012年12月31日,個人寬頻用戶數24.8萬戶。
2014年03月03日華數傳媒發布停牌公告,停牌源於阿里集團參股,估計阿里集團最終持股華數傳媒20%,涉及金額約10億美元
600683.SH 京投銀泰
公司所屬行業為房地產開發。主要經營范圍:房地產開發、經營及租賃;家用電器及日用進出口貿易;室內外裝潢;物品租賃;服裝加工及乾洗;汽車貨運、客運汽車出租及汽車保養等業務。公司全稱由銀泰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變更為「京投銀泰股份有限公司」,相應英文名稱變更為:「JINGTOU YINTAI CO.,LTD」。證券簡稱於2009年7月20日起由「銀泰股份」變更為「京投銀泰」,公司證券代碼不變。
002405.SZ 四維圖新
北京四維圖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四維圖新,深交所股票代碼:002405)是中國領先的數字地圖內容、車聯網及動態交通信息服務、地理位置相關的商業智能解決方案提供商,始終致力於為全球客戶提供專業化、高品質的地理信息產品和服務。
300231.SZ 銀信科技
北京銀信長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銀信科技)是一家全國性、專業化的IT運維服務整體解決方案提供商,主要面向各行業數據中心的IT基礎設施,提供IT支持與維護服務、IT專業服務、IT外包服務、系統集成服務、以及IT運維管理軟體的研發與銷售等。
300017.SZ 網宿科技
網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始創於2000年1月,是國內領先的互聯網業務平台提供商,主要向客戶提供內容分發與加速、伺服器託管與租用等互聯網業務平台解決方案,是中國最大的CDN及IDC綜合服務提供商。2009年10月,網宿科技在深交所上市。
網宿擁有中華人民共和國信息產業部頒發的跨省市經營增值電信業務(IDC、ISP)經營許可證,是亞太互聯網路信息中心APNIC會員單位(擁有AS自治域號)、中國互聯網路信息中心CNNIC會員單位(擁有AS自治域號)。2011年4月,網宿順利通過ISO9001:2008質量管理體系認證。
600787.SH 中儲股份
中儲發展股份有限公司前身是天津中儲商貿股份有限公司,1996年經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批准,通過向社會公開募集股份設立,並於1997年1月21日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交易。公司順應市場化要求,理順產權關系,明確市場定位,構架新型管理模式,充分利用資本市場通道,進行了一系列配股、收購、兼並母公司資產等資產重組和資本運作,使資源得到優化配置,表現出較高的成長性。
600570.SH 恆生電子
恆生電子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1995年2月,注冊資本為4.45536億人民幣,是上海證券交易所主板上市的高新技術企業 (股票代碼600570) 恆生電子是國家規劃布局內重點軟體企業、國家重點高新技術企業以及國家火炬計劃軟體產業基地骨幹企業,為中國十大自主品牌軟體供應商。2014年4月1日馬雲控股的浙江融信擬以現金方式受讓恆生電子的控股股東杭州恆生電子集團有限公司100%的股份,合計交易總金額約為32.99億元人民幣。
000882.SZ 華聯股份
北京華聯綜合超市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1996年6月,2001年11月29日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股票簡稱:華聯綜超,股票代碼:600361),經營超市、百貨等零售商店。
600119.SH 長江投資
07年公司已全線退出商貿領域,全力聚焦物流發展。公司現代物流業業務功能涵蓋國際貨運、公共信息平台、國內快件、倉儲配送、市內貨運等。作為上海市物流建設重點項目,公司控股的上海陸上交易中心已開工建設,常州物流基地功能繼續拓展,國際貨運營運能力提升,海運分公司分別與PIL、UASC、DSR、WANHAI等船公司建立了良好的運價平台,快件分公司則在年中獲得了TNT的銷售代理權,並拿下了UPS浙江區域班車線路的運作。公司投資控股的上海長望氣象科技,專業生產氣象儀器、半導體分立器件和納米抗菌粉體等高科技產品,在國內同行業中具有一定的優勢,特別是氣象高空數字探空儀系列,屬國家重點新產品,市場佔有率雄居全國第一。
8、金蝶是一家怎樣的公司
。。。
好的方面:
感覺這邊有的其他公司也有,所以找不到好的方面
9、信息安全概念股龍頭有哪些
衛士通(002268):作為市場公認的網路安全龍頭股,公司提供全系列的密碼產品、安全產品及安全系統。
立思辰(300010):公司從事與軍方信息安全相關業務。其全資子公司北京立思辰新技術有限公司擁有國家保密局頒發的「涉及國家秘密的計算機信息系統集成資質證書」。
北信源(300352):公司產品也廣泛被應用於政府部門、軍隊軍工企業、能源、金融等重要領域的大型國有企事業單位,目前其客戶端的用戶數量已超過千萬,管理的網路達數千個,涉及各行業上千家用戶。
藍盾股份(300297):公司擁有商用密碼產品銷售許可證、軍隊網路采購信息發布資格認證、涉密信息系統產品檢測證書七項,以及軍用信息安全產品認證證書三項。www.southmoney.com
啟明星辰(002439):公司專注於信息安全領域,目前已經形成了安全產品和安全服務兩條業務主線,可以較為完備地覆蓋客戶的網路安全需求,信息安全產品及服務國內領先。
任子行(300311):公司是國內領先的網路安全審計和監管解決方案提供廠商。公司全資子公司任網游開發的網吧計費產品「龍管家」已在全國1.77萬家網吧安裝使用。
梅泰諾(300038):互聯網安全檢測。由一支自動控制、結構工程等領域歸國博士領銜的研發團隊負責,該系統對通信塔的關鍵節點,通過感測器監控,保障通信塔安全。
10、什麼是雲計算
雲計算[1](cloud computing)是基於互聯網的相關服務的增加、使用和交付模式,通常涉及通過互聯網來提供動態易擴展且經常是虛擬化的資源。雲是網路、互聯網的一種比喻說法。過去在圖中往往用雲來表示電信網,後來也用來表示互聯網和底層基礎設施的抽象。因此,雲計算甚至可以讓你體驗每秒10萬億次的運算能力,擁有這么強大的計算能力可以模擬核爆炸、預測氣候變化和市場發展趨勢。用戶通過電腦、筆記本、手機等方式接入數據中心,按自己的需求進行運算。[2]對雲計算的定義有多種說法。對於到底什麼是雲計算,至少可以找到100種解釋。[3]目前廣為接受的是美國國家標准與技術研究院(NIST)定義:雲計算是一種按使用量付費的模式,這種模式提供可用的、便捷的、按需的網路訪問, 進入可配置的計算資源共享池(資源包括網路,伺服器,存儲,應用軟體,服務),這些資源能夠被快速提供,只需投入很少的管理工作,或與服務供應商進行很少的交互。中文名雲計算外文名Cloud Computing目錄1背景2特點3概念4簡史5演化6影響▪ 軟體開發的影響▪ 對軟體測試的影響7服務形式▪ IaaS:基礎設施即服務▪ PaaS:平台即服務▪ SaaS:軟體即服務8應用▪ 雲物聯▪ 雲安全▪ 雲存儲▪ 雲游戲▪ 雲計算與大數據9隱私10技術11相關問題12發展 1背景編輯雲計算是繼1980年代大型計算機到客戶端-伺服器的大轉變之後的又一種巨變。雲計算(Cloud Computing)是分布式計算(Distributed Computing)、並行計算(Parallel Computing)、效用計算(Utility Computing)、[4]網路存儲(Network Storage Technologies)、虛擬化(Virtualization)、負載均衡(Load Balance)等傳統計算機和網路技術發展融合的產物。2特點編輯雲計算是通過使計算分布在大量的分布式計算機上,而非本地計算機或遠程伺服器中,企業數據中心的運行將與互聯網更相似。這使得企業能夠將資源切換到需要的應用上,根據需求訪問計算機和存儲系統。好比是從古老的單台發電機模式轉向了電廠集中供電的模式。它意味著計算能力也可以作為一種商品進行流通,就像煤氣、水電一樣,取用方便,費用低廉。最大的不同在於,它是通過互聯網進行傳輸的。被普遍接受的雲計算特點如下:(1) 超大規模「雲」具有相當的規模,Google雲計算已經擁有100多萬台伺服器, Amazon、IBM、微軟、Yahoo等的「雲」均擁有幾十萬台伺服器。企業私有雲一般擁有數百上千台伺服器。「雲」能賦予用戶前所未有的計算能力。(2) 虛擬化雲計算支持用戶在任意位置、使用各種終端獲取應用服務。所請求的資源來自「雲」,而不是固定的有形的實體。應用在「雲」中某處運行,但實際上用戶無需了解、也不用擔心應用運行的具體位置。只需要一台筆記本或者一個手機,就可以通過網路服務來實現我們需要的一切,甚至包括超級計算這樣的任務。(3) 高可靠性「雲」使用了數據多副本容錯、計算節點同構可互換等措施來保障服務的高可靠性,使用雲計算比使用本地計算機可靠。(4) 通用性雲計算不針對特定的應用,在「雲」的支撐下可以構造出千變萬化的應用,同一個「雲」可以同時支撐不同的應用運行。(5) 高可擴展性「雲」的規模可以動態伸縮,滿足應用和用戶規模增長的需要。(6) 按需服務「雲」是一個龐大的資源池,你按需購買;雲可以像自來水,電,煤氣那樣計費。(7) 極其廉價由於「雲」的特殊容錯措施可以採用極其廉價的節點來構成雲,「雲」的自動化集中式管理使大量企業無需負擔日益高昂的數據中心管理成本,「雲」的通用性使資源的利用率較之傳統系統大幅提升,因此用戶可以充分享受「雲」的低成本優勢,經常只要花費幾百美元、幾天時間就能完成以前需要數萬美元、數月時間才能完成的任務。雲計算可以徹底改變人們未來的生活,但同時也要重視環境問題,這樣才能真正為人類進步做貢獻,而不是簡單的技術提升。(8) 潛在的危險性雲計算服務除了提供計算服務外,還必然提供了存儲服務。但是雲計算服務當前壟斷在私人機構(企業)手中,而他們僅僅能夠提供商業信用。對於政府機構、商業機構(特別象銀行這樣持有敏感數據的商業機構)對於選擇雲計算服務應保持足夠的警惕。一旦商業用戶大規模使用私人機構提供的雲計算服務,無論其技術優勢有多強,都不可避免地讓這些私人機構以「數據(信息)」的重要性挾制整個社會。對於信息社會而言,「信息」是至關重要的。另一方面,雲計算中的數據對於數據所有者以外的其他用戶雲計算用戶是保密的,但是對於提供雲計算的商業機構而言確實毫無秘密可言。所有這些潛在的危險,是商業機構和政府機構選擇雲計算服務、特別是國外機構提供的雲計算服務時,不得不考慮的一個重要的前提。[5]3概念編輯原文:Cloud computing is a style of computing in which dynamically scalable and often virtualized resources are provided as a service over the Internet.美國國家標准與技術研究院(NIST)定義:雲計算是一種按使用量付費的模式,這種模式提供可用的、便捷的、按需的網路訪問, 進入可配置的計算資源共享池(資源包括網路,伺服器,存儲,應用軟體,服務),這些資源能夠被快速提供,只需投入很少的管理工作,或與服務供應商進行很少的交互。XenSystem,以及在國外已經非常成熟的Intel 和IBM,各種「雲計算」的應用服務范圍正日漸擴大,影響力也無可估量。由於雲計算應用的不斷深入,以及對大數據處理需求的不斷擴大,用戶對性能強大、可用性高的4路、8路伺服器需求出現明顯提速,這一細分產品同比增速超過200%。IBM在這一領域佔有相當的優勢,更值得關注的是,浪潮僅以天梭TS850一款產品在2011實現了超過15%的市場佔有率,以不到1%的差距排名IBM,HP之後,成為中國高端伺服器三強。目前浪潮斥資近十億元研發的32路高端容錯伺服器天梭K1系統尚未面世,其巨大的市場潛力有待挖掘。原文:Cloud computing is a model for enabling ubiquitous, convenient, on-demand network access to a shared pool of configurable computing resources (e.g., networks, servers, storage, applications, and services) that can be rapidly provisioned and released with minimal management effort or service provider interaction.雲計算常與網格計算、效用計算、自主計算相混淆。網格計算:分布式計算的一種,由一群鬆散耦合的計算機組成的一個超級虛擬計算機,常用來執行一些大型任務;效用計算:IT資源的一種打包和計費方式,比如按照計算、存儲分別計量費用,像傳統的電力等公共設施一樣;自主計算:具有自我管理功能的計算機系統。事實上,許多雲計算部署依賴於計算機集群(但與網格的組成、體系結構、目的、工作方式大相徑庭),也吸收了自主計算和效用計算的特點。4簡史編輯1983年,太陽電腦(Sun Microsystems)提出「網路是電腦」(「The Network is the Computer」),2006年3月,亞馬遜(Amazon)推出彈性計算雲(Elastic Compute Cloud;EC2)服務。2006年8月9日,Google首席執行官埃里克·施密特(Eric Schmidt)在搜索引擎大會(SES San Jose 2006)首次提出「雲計算」(Cloud Computing)的概念。Google「雲端計算」源於Google工程師克里斯托弗·比希利亞所做的「Google 101」項目。2007年10月,Google與IBM開始在美國大學校園,包括卡內基梅隆大學、麻省理工學院、斯坦福大學、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及馬里蘭大學等,推廣雲計算的計劃,這項計劃希望能降低分布式計算技術在學術研究方面的成本,並為這些大學提供相關的軟硬體設備及技術支持(包括數百台個人電腦及BladeCenter與System x伺服器,這些計算平台將提供1600個處理器,支持包括Linux、Xen、Hadoop等開放源代碼平台)。而學生則可以通過網路開發各項以大規模計算為基礎的研究計劃。2008年1月30日,Google宣布在台灣啟動「雲計算學術計劃」,將與台灣台大、交大等學校合作,將這種先進的大規模、快速將雲計算技術推廣到校園。2008年2月1日,IBM(NYSE: IBM)宣布將在中國無錫太湖新城科教產業園為中國的軟體公司建立全球第一個雲計算中心(Cloud Computing Center)。2008年7月29日,雅虎、惠普和英特爾宣布一項涵蓋美國、德國和新加坡的聯合研究計劃,推出雲計算研究測試床,推進雲計算。該計劃要與合作夥伴創建6個數據中心作為研究試驗平台,每個數據中心配置1400個至4000個處理器。這些合作夥伴包括新加坡資訊通信發展管理局、德國卡爾斯魯厄大學Steinbuch計算中心、美國伊利諾伊大學香賓分校、英特爾研究院、惠普實驗室和雅虎。2008年8月3日,美國專利商標局網站信息顯示,戴爾正在申請「雲計算」(Cloud Computing)商標,此舉旨在加強對這一未來可能重塑技術架構的術語的控制權。2010年3月5日,Novell與雲安全聯盟(CSA)共同宣布一項供應商中立計劃,名為「可信任雲計算計劃(Trusted Cloud Initiative)」。2010年7月,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和包括Rackspace、AMD、Intel、戴爾等支持廠商共同宣布「OpenStack」開放源代碼計劃,微軟在2010年10月表示支持OpenStack與Windows Server 2008 R2的集成;而Ubuntu已把OpenStack加至11.04版本中。2011年2月,思科系統正式加入OpenStack,重點研製OpenStack的網路服務。5演化編輯雲計算主要經歷了四個階段才發展到現在這樣比較成熟的水平,這四個階段依次是電廠模式、效用計算、網格計算和雲計算。電廠模式階段:電廠模式就好比是利用電廠的規模效應,來降低電力的價格,並讓用戶使用起來更方便,且無需維護和購買任何發電設備。效用計算階段:在1960年左右,當時計算設備的價格是非常高昂的,遠非普通企業、學校和機構所能承受,所以很多人產生了共享計算資源的想法。1961年,人工智慧之父麥肯錫在一次會議上提出了「效用計算」這個概念,其核心借鑒了電廠模式,具體目標是整合分散在各地的伺服器、存儲系統以及應用程序來共享給多個用戶,讓用戶能夠像把燈泡插入燈座一樣來使用計算機資源,並且根據其所使用的量來付費。但由於當時整個IT產業還處於發展初期,很多強大的技術還未誕生,比如互聯網等,所以雖然這個想法一直為人稱道,但是總體而言「叫好不叫座」。網格計算階段:網格計算研究如何把一個需要非常巨大的計算能力才能解決的問題分成許多小的部分,然後把這些部分分配給許多低性能的計算機來處理,最後把這些計算結果綜合起來攻克大問題。可惜的是,由於網格計算在商業模式、技術和安全性方面的不足,使得其並沒有在工程界和商業界取得預期的成功。雲計算階段:雲計算的核心與效用計算和網格計算非常類似,也是希望IT技術能像使用電力那樣方便,並且成本低廉。但與效用計算和網格計算不同的是,現在在需求方面已經有了一定的規模,同時在技術方面也已經基本成熟了。6影響編輯軟體開發的影響雲計算環境下,軟體技術、架構將發生顯著變化。首先,所開發的軟體必須與雲相適應,能夠與虛擬化為核心的雲平台有機結合,適應運算能力、存儲能力的動態變化;二是要能夠滿足大量用戶的使用,包括數據存儲結構、處理能力;三是要互聯網化,基於互聯網提供軟體的應用;四是安全性要求更高,可以抗攻擊,並能保護私有信息;五是可工作於移動終端、手機、網路計算機等各種環境。雲計算環境下,軟體開發的環境、工作模式也將發生變化。雖然,傳統的軟體工程理論不會發生根本性的變革,但基於雲平台的開發工具、開發環境、開發平台將為敏捷開發、項目組內協同、異地開發等帶來便利。軟體開發項目組內可以利用雲平台,實現在線開發,並通過雲實現知識積累、軟體復用。雲計算環境下,軟體產品的最終表現形式更為豐富多樣。在雲平台上,軟體可以是一種服務,如SAAS,也可以就是一個Web Services,也可能是可以在線下載的應用,如蘋果的在線商店中的應用軟體,等等。[6]對軟體測試的影響在雲計算環境下,由於軟體開發工作的變化,也必然對軟體測試帶來影響和變化。軟體技術、架構發生變化,要求軟體測試的關注點也應做出相對應的調整。軟體測試在關注傳統的軟體質量的同時,還應該關注雲計算環境所提出的新的質量要求,如軟體動態適應能力、大量用戶支持能力、安全性、多平台兼容性等。雲計算環境下,軟體開發工具、環境、工作模式發生了轉變,也就要求軟體測試的工具、環境、工作模式也應發生相應的轉變。軟體測試工具也應工作於雲平台之上,測試工具的使用也應可通過雲平台來進行,而不再是傳統的本地方式;軟體測試的環境也可移植到雲平台上,通過雲構建測試環境;軟體測試也應該可以通過雲實現協同、知識共享、測試復用。軟體產品表現形式的變化,要求軟體測試可以對不同形式的產品進行測試,如Web Services的測試,互聯網應用的測試,移動智能終端內軟體的測試等。雲計算的普及和應用,還有很長的道路,社會認可、人們習慣、技術能力,甚至是社會管理制度等都應做出相應的改變,方能使雲計算真正普及。但無論怎樣,基於互聯網的應用將會逐漸滲透到每個人的生活中,對我們的服務、生活都會帶來深遠的影響。要應對這種變化,我們也很有必要討論我們業務未來的發展模式,確定我們努力的方向。[6]7服務形式編輯雲計算可以認為包括以下幾個層次的服務:基礎設施即服務(IaaS),平台即服務(PaaS)和軟體即服務(SaaS)。IaaS:基礎設施即服務IaaS(Infrastructure-as-a- Service):基礎設施即服務。消費者通過Internet可以從完善的計算機基礎設施獲得服務。PaaS:平台即服務PaaS(Platform-as-a- Service):平台即服務。PaaS實際上是指將軟體研發的平台作為一種服務,以SaaS的模式提交給用戶。因此,PaaS也是SaaS模式的一種應用。但是,PaaS的出現可以加快SaaS的發展,尤其是加快SaaS應用的開發速度。SaaS:軟體即服務SaaS(Software-as-a- Service):軟體即服務。它是一種通過Internet提供軟體的模式,用戶無需購買軟體,而是向提供商租用基於Web的軟體,來管理企業經營活動。8應用編輯雲物聯「物聯網就是物物相連的互聯網」。這有兩層意思:第一,物聯網的核心和基礎仍然是互聯網,是在互聯網基礎上的延伸和擴展的網路;第二,其用戶端延伸和擴展到了任何物品與物品之間,進行信息交換和通信。物聯網的兩種業務模式:1.MAI(M2M Application Integration), 內部MaaS;2.MaaS(M2M As A Service), MMO, Multi-Tenants(多租戶模型)。隨著物聯網業務量的增加,對數據存儲和計算量的需求將帶來對「雲計算」能力的要求:1.雲計算:從計算中心到數據中心在物聯網的初級階段,PoP即可滿足需求;2. 在物聯網高級階段,可能出現MVNO/MMO營運商(國外已存在多年),需要虛擬化雲計算技術,SOA等技術的結合實現互聯網的泛在服務:TaaS (everyTHING As A Service)。雲安全雲安全(Cloud Security)是一個從「雲計算」演變而來的新名詞。雲安全的策略構想是:使用者越多,每個使用者就越安全,因為如此龐大的用戶群,足以覆蓋互聯網的每個角落,只要某個網站被掛馬或某個新木馬病毒出現,就會立刻被截獲。「雲安全」通過網狀的大量客戶端對網路中軟體行為的異常監測,獲取互聯網中木馬、惡意程序的最新信息,推送到Server端進行自動分析和處理,再把病毒和木馬的解決方案分發到每一個客戶端。雲存儲雲存儲是在雲計算(cloud computing)概念上延伸和發展出來的一個新的概念,是指通過集群應用、網格技術或分布式文件系統等功能,將網路中大量各種不同類型的存儲設備通過應用軟體集合起來協同工作,共同對外提供數據存儲和業務訪問功能的一個系統。 當雲計算系統運算和處理的核心是大量數據的存儲和管理時,雲計算系統中就需要配置大量的存儲設備,那麼雲計算系統就轉變成為一個雲存儲系統,所以雲存儲是一個以數據存儲和管理為核心的雲計算系統。雲游戲雲游戲是以雲計算為基礎的游戲方式,在雲游戲的運行模式下,所有游戲都在伺服器端運行,並將渲染完畢後的游戲畫面壓縮後通過網路傳送給用戶。在客戶端,用戶的游戲設備不需要任何高端處理器和顯卡,只需要基本的視頻解壓能力就可以了。 就現今來說,雲游戲還並沒有成為家用機和掌機界的聯網模式,因為至今X360仍然在使用LIVE,PS是PS NETWORK ,wii是wi-fi。但是幾年後或十幾年後,雲計算取代這些東西成為其網路發展的終極方向的可能性非常大。 如果這種構想能夠成為現實,那麼主機廠商將變成網路運營商,他們不需要不斷投入巨額的新主機研發費用,而只需要拿這筆錢中的很小一部分去升級自己的伺服器就行了,但是達到的效果卻是相差無幾的。對於用戶來說,他們可以省下購買主機的開支,但是得到的確是頂尖的游戲畫面(當然對於視頻輸出方面的硬體必須過硬。)。你可以想像一台掌機和一台家用機擁有同樣的畫面,家用機和我們今天用的機頂盒一樣簡單,甚至家用機可以取代電視的機頂盒而成為次時代的電視收看方式。[7]雲計算與大數據雲計算與大數據[1]從技術上看,大數據與雲計算的關系就像一枚硬幣的正反面一樣密不可分。大數據必然無法用單台的計算機進行處理,必須採用分布式計算架構。它的特色在於對海量數據的挖掘,但它必須依託雲計算的分布式處理、分布式資料庫、雲存儲和虛擬化技術。[1]9隱私編輯雲技術要求大量用戶參與,也不可避免的出現了隱私問題。用戶參與即要收集某些用戶數據,從而引發了用戶數據安全的擔心。很多用戶擔心自己的隱私會被雲技術收集。正因如此,在加入雲計劃時很多廠商都承諾盡量避免收集到用戶隱私,即使收集到也不會泄露或使用。但不少人還是懷疑廠商的承諾,他們的懷疑也不是沒有道理的。不少知名廠商都被指責有可能泄露用戶隱私,並且泄露事件也確實時有發生。事實上,國家在大力提倡建設雲計算中心的同時,對雲技術與互聯網的安全性也高度重視。發改委等7部聯合發布《關於下一代互聯網「十二五」發展建設的意見》中強調:互聯網是與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高度相關的重大信息基礎,加強網路與信息安全保障工作,全面提升下一代互聯網安全性和可信性。加強域名伺服器、數字證書伺服器、關鍵應用伺服器等網路核心基礎設施的部署及管理;加強網路地址及域名系統的規劃和管理;推進安全等級保護、個人信息保護、風險評估、災難備份及恢復等工作,在網路規劃、建設、運營、管理、維護、廢棄等環節切實落實各項安全要求;加快發展信息安全產業,培育龍頭骨幹企業,加大人才培養和引進力度,提高信息安全技術保障和支撐能力。"10技術編輯1、編程模式2、海量數據分布存儲技術3、海量數據管理技術4、虛擬化技術5、雲計算平台管理技術11相關問題編輯數據隱私問題:如何保證存放在雲服務提供商的數據隱私不被非法利用,不僅需要技術的改進,也需要法律的進一步完善數據安全性:有些數據是企業的商業機密,數據的安全性關繫到企業的生存和發展。雲計算數據的安全性問題解決不了會影響雲計算在企業中的應用。用戶的使用習慣:如何改變用戶的使用習慣,使用戶適應網路化的軟硬體應用是長期而且艱巨的挑戰。網路傳輸問題:雲計算服務依賴網路,目前網速低且不穩定,使雲應用的性能不高。雲計算的普及依賴網路技術的發展。缺乏統一的技術標准:雲計算的美好前景讓傳統IT廠商紛紛向雲計算方向轉型。但是由於缺乏統一的技術標准,尤其是介面標准,各廠商在開發各自產品和服務的過程中各自為政,這為將來不同服務之間的互連互通帶來嚴峻挑戰。雲計算標准化體系草案形成2014[3]中國國際雲計算技術和應用展覽會3月4日在北京開幕,工信部軟體服務業司司長陳偉在會上透露,雲計算綜合標准化技術體系目前已形成草案。工信部要從五方面促進雲計算快速發展:一是要加強規劃引導和合理布局,統籌規劃全國雲計算基礎設施建設和雲計算服務產業的發展;二是要加強關鍵核心技術研發,創新雲計算服務模式,支持超大規模雲計算操作系統,核心晶元等基礎技術的研發推動產業化;三是要面向具有迫切應用需求的重點領域,以大型雲計算平台建設和重要行業試點示範、應用帶動產業鏈上下游的協調發展;四是要加強網路基礎設施建設;五是要加強標准體系建設,組織開展雲計算以及服務的標准制定工作,構建雲計算標准體系。12發展編輯近年來雲計算作為一個新的技術趨勢已經得到了快速的發展。雲計算已經徹底改變了一個前所未有的工作方式,也改變了傳統軟體工程企業。以下幾個方面可以說是雲計算目前發展最受關注的幾大方面:1、雲計算擴展投資價值雲計算簡化了軟體、業務流程和訪問服務。比以往傳統模式改變的更多,這是幫助企業操作和優化他們的投資規模。這不僅是通過降低成本,有效的商業模式,或更大的靈活性操作。有很多的企業通過雲計算優化他們的投資。在相同的條件下,企業正擴展到更多創新與他們的IT能力,這將會幫助企業帶來更多的商業機會。2、混合雲計算的出現企業使用雲計算(包括私人和公共)來補充他們的內部基礎設施和應用程序。專家預測,這些服務將優化業務流程的性能。採用雲服務是一個新開發的業務功能。在這些情況下,按比例縮小兩者的優勢將會成為一個共同的特點。3、以雲為中心的設計有越來越多將組織設計作為雲計算遷移的元素。這僅僅意味著需要優化雲的經歷是那些將優先採用雲技術的企業。這是一個趨勢,預計增長更隨著雲計算的擴展到不同的行業。4、移動雲服務未來一定是移動,這樣或那樣的方式。作為移動設備的數量上升顯著的——平板電腦、iphone和智能手機是在移動中發揮了更多的作用。許多這樣的設備被用來規模業務流程、通信等功能。讓雲計算應用在所有的員工採取「移動」的方法。更多的雲計算平台和api將成為可以是移動雲服務。5、雲安全人們擔心他們在雲端的數據安全。正因為此,用戶應該期待看到更安全的應用程序和技術上來。許多新的加密技術,安全協議,在未來會越來越多的呈現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