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伺服器進入主板陣列卡怎麼進去?
如果是INTEL的制主板 先按DEL鍵 或者F2之類的 不同品牌的主板進入BIOS的鍵可能不一樣 一般DEL都可以的 進入BIOS後 一般先要開啟主板自帶陣列的功能 一般是打開RAID選項 然後重新啟動後 就可以看到與平時不一樣的過程 一般會出現一個《CTRL+I》的組合鍵 進去後有四個選項 創建陣列 刪除陣列 等
這一般都是9R 10R的操作方法 AMD的略有不同 但大同小異
主板自帶的陣列其實比一般的陣列卡的速度還要快 但會佔用伺服器資源多些 如果夠用就使用主板自帶的吧 因為更穩定 沒有PCI-E介面松動的可能
2、伺服器里的陣列卡是干什麼用的
簡單的說主板一般帶有4-6個SATA口 而伺服器或工作站需要獨立讀獨立寫來提升速度和數據吞吐量 如三讀三寫 四讀四寫 那就需要6塊以上的硬碟 陣列卡可以簡單的理解為擴充介面。
3、伺服器都要做RAID嗎 做了RAID有什麼作用
很多的伺服器都會做raid。磁碟陣列就是由多塊磁碟通過專用的陣列卡組合成一個擁有不同功能的磁碟組。現在很多大型伺服器商的雲主機一般上都在使用磁碟陣列功能,這能更好的保障數據的安全。
RAID由一種由多塊硬碟構成的冗餘陣列。雖然RAID包含多塊硬碟,但是在操作系統下是作為一個獨立的大型存儲設備出現。利用RAID技術於存儲系統的用處主要有以下三種:
1、通過把多個磁碟組織在一起作為一個邏輯卷提供磁碟跨越功能;
2、通過把數據分成多個數據塊(Block)並行寫入/讀出多個磁碟以提高訪問磁碟的速度;
3、通過鏡像或校驗操作提供容錯能力。
最初開發RAID的主要目的是節省成本,當時幾塊小容量硬碟的價格總和要低於大容量的硬碟。目前來看RAID在節省成本方面的作用並不明顯,但是RAID可以充分發揮出多塊硬碟的優勢。
實現遠遠超出任何一塊單獨硬碟的速度和吞吐量。除了性能上的提高之外,RAID還可以提供良好的容錯能力,在任何一塊硬碟出現問題的情況下都可以繼續工作,不會受到損壞硬碟的影響。
RAID技術分為幾種不同的等級,分別可以提供不同的速度,安全性和性價比。根據實際情況選擇適當的RAID級別可以滿足用戶對存儲系統可用性、性能和容量的要求。
(3)伺服器陣列卡擴展資料:
常用的RAID級別有以下幾種:NRAID,JBOD,RAID0,RAID1,RAID0+1,RAID3,RAID5等。目前經常使用的是RAID5和RAID(0+1)。
RAID0偏效率,磁碟利用率100%。
RAID1偏安全,磁碟利用率只有50%。
raid0 就是把多個(最少2個)硬碟合並成1個邏輯盤使用,數據讀寫時對各硬碟同時操作,不同硬碟寫入不同數據,速度快。
raid1就是同時對2個硬碟讀寫(同樣的數據)。強調數據的安全性。比較浪費。
raid5也是把多個(最少3個)硬碟合並成1個邏輯盤使用,數據讀寫時會建立奇偶校驗信息,並且奇偶校驗信息和相對應的數據分別存儲於不同的磁碟上。當RAID5的一個磁碟數據發生損壞後,利用剩下的數據和相應的奇偶校驗信息去恢復被損壞的數據。相當於raid0和raid1的綜合。
raid10就是raid1+raid0,比較適合速度要求高,又要完全容錯,當然¥也很多的時候。最少需要4塊硬碟(注意:做raid10時要先作RAID1,再把數個RAID1做成RAID0,這樣比先做raid0,再做raid1有更高的可靠性)
4、伺服器里的RAID 卡是干什麼用的
RAID是英文Rendant Array of Inexpensive Disks的縮寫,中文簡稱為廉價磁碟冗餘陣列。RAID就是一種由多塊硬碟構成的冗餘陣列。雖然RAID包含多塊硬碟,但是在操作系統下是作為一個獨立的大型存儲設備出現。利用RAID技術於存儲系統的好處主要有以下三種:
通過把多個磁碟組織在一起作為一個邏輯卷提供磁碟跨越功能
通過把數據分成多個數據塊(Block)並行寫入/讀出多個磁碟以提高訪問磁碟的速度
通過鏡像或校驗操作提供容錯能力
最初開發RAID的主要目的是節省成本,當時幾塊小容量硬碟的價格總和要低於大容量的硬碟。目前來看RAID在節省成本方面的作用並不明顯,但是RAID可以充分發揮出多塊硬碟的優勢,實現遠遠超出任何一塊單獨硬碟的速度和吞吐量。除了性能上的提高之外,RAID還可以提供良好的容錯能力,在任何一塊硬碟出現問題的情況下都可以繼續工作,不會受到損壞硬碟的影響。
RAID技術分為幾種不同的等級,分別可以提供不同的速度,安全性和性價比。根據實際情況選擇適當的RAID級別可以滿足用戶對存儲系統可用性、性能和容量的要求。常用的RAID級別有以下幾種:NRAID,JBOD,RAID0,RAID1,RAID0+1,RAID3,RAID5等。目前經常使用的是RAID5和RAID(0+1)。
NRAID
NRAID即Non-RAID,所有磁碟的容量組合成一個邏輯盤,沒有數據塊分條(no block stripping)。NRAID不提供數據冗餘。要求至少一個磁碟。
JBOD
JBOD代表Just a Bunch of Drives,磁碟控制器把每個物理磁碟看作獨立的磁碟,因此每個磁碟都是獨立的邏輯盤。JBOD也不提供數據冗餘。要求至少一個磁碟。
RAID 0
RAID 0即Data Stripping(數據分條技術)。整個邏輯盤的數據是被分條(stripped)分布在多個物理磁碟上,可以並行讀/寫,提供最快的速度,但沒有冗餘能力。要求至少兩個磁碟。我們通過RAID 0可以獲得更大的單個邏輯盤的容量,且通過對多個磁碟的同時讀取獲得更高的存取速度。RAID 0首先考慮的是磁碟的速度和容量,忽略了安全,只要其中一個磁碟出了問題,那麼整個陣列的數據都會不保了。
RAID 1
RAID 1,又稱鏡像方式,也就是數據的冗餘。在整個鏡像過程中,只有一半的磁碟容量是有效的(另一半磁碟容量用來存放同樣的數據)。同RAID 0相比,RAID 1首先考慮的是安全性,容量減半、速度不變。
RAID 0+1
為了達到既高速又安全,出現了RAID 10(或者叫RAID 0+1),可以把RAID 10簡單地理解成由多個磁碟組成的RAID 0陣列再進行鏡像。
RAID 3和RAID 5
RAID 3和RAID 5都是校驗方式。RAID 3的工作方式是用一塊磁碟存放校驗數據。由於任何數據的改變都要修改相應的數據校驗信息,存放數據的磁碟有好幾個且並行工作,而存放校驗數據的磁碟只有一個,這就帶來了校驗數據存放時的瓶頸。RAID 5的工作方式是將各個磁碟生成的數據校驗切成塊,分別存放到組成陣列的各個磁碟中去,這樣就緩解了校驗數據存放時所產生的瓶頸問題,但是分割數據及控制存放都要付出速度上的代價。
按照硬碟介面的不同,RAID分為SCSI RAID,IDE RAID和SATA RAID。其中,SCSI RAID主要用於要求高性能和高可靠性的伺服器/工作站,而台式機中主要採用IDE RAID和SATA RAID。
以前RAID功能主要依靠在主板上插接RAID控制卡實現,而現在越來越多的主板都添加了板載RAID晶元直接實現RAID功能,目前主流的RAID晶元有HighPoint的HTP372和Promise的PDC20265R,而英特爾更進一步,直接在主板晶元組中支持RAID,其ICH5R南橋晶元中就內置了SATA RAID功能,這也代表著未來板載RAID的發展方向---晶元組集成RAID。
Matrix RAID:
Matrix RAID即所謂的「矩陣RAID」,是ICH6R南橋所支持的一種廉價的磁碟冗餘技術,是一種經濟性高的新穎RAID解決方案。Matrix RAID技術的原理相當簡單,只需要兩塊硬碟就能實現了RAID 0和RAID 1磁碟陣列,並且不需要添加額外的RAID控制器,這正是我們普通用戶所期望的。Matrix RAID需要硬體層和軟體層同時支持才能實現,硬體方面目前就是ICH6R南橋以及更高階的ICH6RW南橋,而Intel Application Acclerator軟體和Windows操作系統均對軟體層提供了支持。
Matrix RAID的原理就是將每個硬碟容量各分成兩部分(即:將一個硬碟虛擬成兩個子硬碟,這時子硬碟總數為4個),其中用兩個虛擬子硬碟來創建RAID0模式以提高效能,而其它兩個虛擬子硬碟則透過鏡像備份組成RAID 1用來備份數據。在Matrix RAID模式中數據存儲模式如下:兩個磁碟驅動器的第一部分被用來創建RAID 0陣列,主要用來存儲操作系統、應用程序和交換文件,這是因為磁碟開始的區域擁有較高的存取速度,Matrix RAID將RAID 0邏輯分割區置於硬碟前端(外圈)的主因,是可以讓需要效能的模塊得到最好的效能表現;而兩個磁碟驅動器的第二部分用來創建RAID1模式,主要用來存儲用戶個人的文件和數據。
例如,使用兩塊120GB的硬碟,可以將兩塊硬碟的前60GB組成120GB的邏輯分割區,然後剩下兩個60GB區塊組成一個60GB的數據備份分割區。像需要高效能、卻不需要安全性的應用,就可以安裝在RAID 0分割區,而需要安全性備分的數據,則可安裝在RAID 1分割區。換言之,使用者得到的總硬碟空間是180GB,和傳統的RAID 0+1相比,容量使用的效益非常的高,而且在容量配置上有著更高的彈性。如果發生硬碟損毀,RAID 0分割區數據自然無法復原,但是RAID 1分割區的數據卻會得到保全。
可以說,利用Matrix RAID技術,我們只需要2個硬碟就可以在獲取高效數據存取的同時又能確保數據安全性。這意味著普通用戶也可以低成本享受到RAID 0+1應用模式。
5、伺服器所用的陣列卡起什麼作用
陣列卡的全稱叫磁碟陣列卡 是用來做 RAID(廉價冗餘磁碟陣列)
磁碟陣列是一種把若干硬磁碟驅動器按照一定要求組成一個整體,整個磁碟陣列由陣列控制器管理的系統。
冗餘磁碟陣列RAID(Rendant Array of Independent Disks)技術1987年由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提出,最初的研製目的是為了組合小的廉價磁碟來代替大的昂貴磁碟,以降低大批量數據存儲的費用(當時RAID稱為ndant Array of Inexpensive Disks 廉價的磁碟陣列),同時也希望採用冗餘信息的方式,使得磁碟失效時不會使對數據的訪問受損失,從而開發出一定水平的數據保護技術。
編輯本段工作原理與特徵
RAID的基本結構特徵就是組合(Striping),捆綁2個或多個物理磁碟成組,形成一個單獨的邏輯盤。組合套(Striping Set)是指將物理磁碟組捆綁在一塊兒。在利用多個磁碟驅動器時,組合能夠提供比單個物理磁碟驅動器更好的性能提升。
數據是以塊(Chunks)的形式寫入組合套中的,塊的尺寸是一個固定的值,在捆綁過程實施前就已選定。塊尺寸和平均I/O需求的尺寸之間的關系決定了組合套的特性。總的來說,選擇塊尺寸的目的是為了最大程度地提高性能,以適應不同特點的計算環境應用。
編輯本段陣列卡種類
第一種是 IDE陣列卡 一般使用在 台式PC機中,可以支持 RAID 0、1、0+1 。
第二種是 SATA陣列卡 獨立的不多見的很多都集成在主板上!!一般也用在 台式PC機或者低端工作站中! 能夠支持 RAID 0、1、0+1、5 。
第三種是 SCSI陣列卡 使用在高端工作站或者是伺服器中,可以支持很多塊SCSI介面的硬碟。
能夠支持RAID 0、1、0+1、5 。這種陣列卡性能很好速度很快 當然價格也比較高。
第四種是 是SAS陣列卡 是SATA介面的SCSI硬碟專用卡 。
編輯本段磁碟陣列優點
磁碟陣列有許多優點:首先,提高了存儲容量;其次,多台磁碟驅動器可並行工作,提高了數據傳輸率;...
RAID技術確實提供了比通常的磁碟存儲更高的性能指標、數據完整性和數據可用性,尤其是在當今面臨的I/O總是滯後於CPU性能的瓶頸問題越來越突出的情況下,RAID解決方案能夠有效地彌補這個缺口。
6、伺服器上陣列卡的緩存有什麼用
1、「不帶電池」是指不帶陣列卡的電池。
2、陣列卡電池對陣列配置和陣列性能沒有影響,陣列配置信息在陣列中的每塊硬碟上都會有記錄,陣列性能主要與陣列級別有關。
3、陣列電池的主要作用是為了保證在伺服器突然掉電的情況下,陣列卡上512MB緩存中還未存入磁碟的數據不會丟失(此時電池會繼續為緩存提供電力)。
7、RAID卡是什麼東西? 伺服器上用的
RAID是英文Rendant Array of Independent Disks的縮寫,翻譯成中文即為獨立磁碟冗餘陣列,或簡稱磁碟陣列。簡單的說,RAID是一種把多塊獨立的硬碟(物理硬碟)按不同方式組合起來形成一個硬碟組(邏輯硬碟),從而提供比單個硬碟更高的存儲性能和提供數據冗餘的技術。組成磁碟陣列的不同方式成為RAID級別(RAID Levels)。RAID技術經過不斷的發展,現在已擁有了從 RAID 0 到 6 七種基本的RAID 級別。另外,還有一些基本RAID級別的組合形式,如RAID 10(RAID 0與RAID 1的組合),RAID 50(RAID 0與RAID 5的組合)等。不同RAID 級別代表著不同的存儲性能、數據安全性和存儲成本。
數據冗餘的功能是在用戶數據一旦發生損壞後,利用冗餘信息可以使損壞數據得以恢復,從而保障了用戶數據的安全性。在用戶看起來,組成的磁碟組就像是一個硬碟,用戶可以對它進行分區,格式化等等。總之,對磁碟陣列的操作與單個硬碟一模一樣。不同的是,磁碟陣列的存儲性能要比單個硬碟高很多,而且可以提供數據冗餘。
RAID卡就是用來實現RAID功能的板卡,通常是由I/O處理器、SCSI控制器、SCSI連接器和緩存等一系列零組件構成的。不同的RAID卡支持的RAID功能不同。支持RADI0、RAID1、RAID3、RAID4、RAID5、RAID10不等。RAID卡可以讓很多磁碟驅動器同時傳輸數據,而這些磁碟驅動器在邏輯上又是一個磁碟驅動器,所以使用RAID可以達到單個的磁碟驅動器幾倍、幾十倍甚至上百倍的速率。這也是RAID卡最初想要解決的問題。可以提供容錯功能,這是RAID卡的第二個重要功能。
8、其實伺服器的陣列卡是干什麼用的?
你好,簡單的說,就是硬碟的性能提高!磁碟陣列需要至少兩個硬碟來做的,比如80G的兩塊硬碟,組成磁碟陣列後,電腦識別到的就80G一個磁碟,而不是80G+80G=160G這樣,通常伺服器是組成這個狀態的,因為我幫人弄過伺服器,也組過磁碟陣列,這個陣列需要主板一塊晶元來完成的,需要主板的支持,普通PC上沒沒有陣列卡這個我不確定,但覺的這陣列還是主板自帶的功能比較完美,其實現在主流的主板都具有磁碟陣列功能的,不用額外去買什麼的,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