伺服器與PC主機是根本不同的。在信息系統中,伺服器主要應用於資料庫和Web服務,而PC主要應用於多媒體技術和網路終端,根本應用上的差異決定了伺服器具備比PC更強大的存儲能力、更快捷的故障恢復功能和更廣闊的擴展空間,同時伺服器還必須提供PC主機所不具備的數據備份功能。這些技術指標都是一台伺服器所必備的要素,也在一定程度上成為了區分PC與伺服器的標准。這些區別也就體現在伺服器所具備的4性(「Scalability」(可擴展性)、「Usability」(可用性)、「Managbility」(可管理性)、「Availability」(實用性))上,伺服器的這4性通常縮寫成「SUMA」,它是公認的衡量伺服器性能的標准。伺服器和PC主機之間的根本區別也可從這4性中一一體現。
首先伺服器應該是高度可擴展的,可擴展是指伺服器的硬體配置,如內存、適配器、硬碟、處理器等,可以在原有的基礎上很方便根據需要來增加。伺服器具有較多的PCI、PCI-X之類的插槽,較多的驅動器支架及較大的內存擴展能力。提供冗餘電源、冗餘風扇,使得用戶的網路擴充時,伺服器也能滿足新的需求,保護用戶的投資。在伺服器的擴展性方面現在有許多品牌都提出「按需擴展」的概念,當然這主要在中、高檔伺服器中才有。如在IBM 企業級x架構伺服器技術中所提出的「XpandOnDemand」就是這樣一種技術 。在中、低檔伺服器中通常要求主板能提供多處理器支持特性,雖然目前企業只需要用到單CPU,但最好能提供一個以上CPU插座升級餘地。對於這些小型企業和新興企業,較快的業務成長性是其突出特點,這就對其使用的伺服器的擴展性提出了特殊的要求。
伺服器的可用性其實就是要求伺服器具有高的可靠性,具有高穩定性,不要時不時死機、出故障,盡量少出現停機待修現象。伺服器因為多數情況下是要求連續工作的,所以它的可靠非常重要,在發生故障時需要一種快捷的方式來恢復服務。PC發生系統故障時,一般採用恢復注冊表、重新安裝系統等方式來排除故障並恢復系統的正常運行,數據的丟失損失也僅限於單台電腦。伺服器則完全不同,許多重要的數據都保存在伺服器上,許多網路服務都在伺服器上運行,一旦伺服器發生故障,將會丟失大量的數據,造成的損失是難以估計的。因此,對伺服器可靠性的要求是非常高的。
目前,提高可靠性的一個普遍做法是部件的冗餘配置和內存查、糾錯技術。如伺服器一般採用具有查、糾錯能力的ECC內存,IBM的伺服器有的還採用了專門的具有ChipKill超強查、糾錯能力的內存、RAID技術、熱插拔技術、冗餘電源、冗餘風扇、等方法使伺服器具備容錯能力、安全保護能力,從而提高可靠性。當然,最讓人想起的「大機箱」也是必需的,因為伺服器中的設備多,發熱多,有大的機箱才有足夠的空間散熱,確保系統的穩定性。
另外伺服器還需要具備系統、數據備份功能,所以也就至少需要提供數據存儲設備所需的介面。目前數據備份最常採用的是磁帶,而目前的磁帶機所用介面通常都是SCSI介面的,所以這就要求伺服器主板上留有SCSI介面,以備安裝磁帶機用(中、高檔伺服器通常是已自配磁帶機的),實現企業系統、數據有效備份。使企業通過最可靠的單鍵災難恢復技術,在伺服器故障發生時用最短的時間恢復整個系統,為伺服器的順利工作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當然系統、數據備份還可採用光碟庫等媒體。
伺服器的實用性是從伺服器的處理能力上來講的,多數情況下講伺服器要求具有高的運算處理能力,處理效率要高,所以所選配置通常是為伺服器專門開發的,特別是CPU和主板,要選擇伺服器專用的。伺服器是為網路上其他計算機提供服務的,由於伺服器要將其數據、硬體提供給網路共享,在運行某些應用程序時要處理大量的數據,很有可能需要同時響應幾十台、幾百台甚至上千台計算機的請求,因此伺服器的運算速度應該比普通PC快得多,帶寬也要寬許多。這時對硬碟的運行速度也就有更高的要求,所以伺服器硬碟通常要選擇SCSI介面的。容量當然是比普通PC大許多了。
目前最主要的技術是通過採用對稱多處理技術和群集技術來實現的。在匯流排帶寬技術上通常也採用了特殊的技術,當然這在中、高檔伺服器中更能體現。
伺服器的可管理性方面不僅指軟體方面,在伺服器的硬體方面同樣需要具備一定的可管理性能,如預報警功能、系統監視功能等。伺服器硬體方面的管理性能可以通過ISC(Intel Server Control,Intel伺服器控制)技術來實現。EMP(Emergency Management Port,應急管理埠)技術也是一種伺服器管理技術。這也是PC主機所不具備的。
通過以上的對比不難看出,伺服器和PC是有著嚴格界定的,而且伺服器的功能也是PC所不可能替代的。但是話又說回來,伺服器說到底其實也是一種計算機,它也是由PC主機發展過來的,在早期網路不是很普及的時候,並沒有伺服器這個名稱,當時在整個計算機領域只有大型計算機和微型計算機兩大類,只不過隨著網路,特別是區域網的發展和普及,「伺服器」這個中間層次的計算機開始得到業界的接受。
2、網站伺服器,主機,空間 有什麼區別?
1、空間就是伺服器裡面可以使用的一個地方,在這里可以放置數據和程序。最常用的就是放置網站程序和相關的所有文檔和圖片文件等等。這個放置網站文件的空間所在的伺服器會有一個電信部門分配的固定編號,也就是IP地址。一個IP地址對應的伺服器下面可能會有無數個相對獨立的空間。
2、伺服器囊括了空間,功能比空間廣闊,還具有數據運算和分析功能,其實空間和伺服器基本上可以說是一個東西的兩種說法,網站要放到網路上,就必須有域名,還需要有一個存放你的文件(包括網站的所有資源)的地方.而伺服器就是這樣一個地方,所謂所佔用的就叫做空間.
3、伺服器與電腦主機的區別
4、伺服器是不是電腦主機?有什麼作用
這個問題的起源是電腦製造商亂用名字, 最早的計算機沒有所謂『伺服器』這個稱謂。 伺服器是一個軟體概念, 通過網路向其他電腦提供信息或者服務的軟體被稱為『服務端/server' , 負責接收和很用戶交互的軟體被稱為客戶端/client, 後來因為製造廠商為了強調計算機的用途, 把那些專門用來24小時開機, 通過網路提供服務的計算機稱為伺服器/server, 中文翻譯不同但是英文裡面跟軟體的服務端是同一個單詞。 後來這種叫法傳開之後, 伺服器一般指代那些二十四不間斷工作的, 用於通過網路向個人用戶提供服務的計算機, 本質上還是計算機而已,所以任何有計算和網路功能的計算機只要上面有運行服務端軟體, 都可以被稱為』伺服器『。所以別說個人計算機, 連手機,平板按照上說的說法都是』伺服器『。
當然, 現在的專用伺服器在各個方面都做了很多特異化的設置適合於上面的使用環境, 比如雙網口, ECC校驗,雙電源或者多電源冗餘, 硬體RAID硬碟, 15000轉的SAS硬碟,高級的網路晶元(別看都是千兆網口, 伺服器專用的可以承受相當大的負載, 而一般的個人用網口沒有經過特殊設計如果經受高流量沖擊聽說甚至會起火),更快也更大的網路介面比如Infiniband和FC。 總之設計思想就是穩定和性能壓倒一切。
5、伺服器與普通電腦之間的區別是什麼?
我們平常所聽說的伺服器,有的是從軟體服務的角度說的,有的是指的真正的硬體伺服器。比如我們說配置一個
Web
伺服器,就是指在操作系統里實現網站信息發布和交互的一個服務,只要機器能跑操作系統,這個伺服器就能在這台機器上實現。有時在要求不高的情況下,我們也確實是用普通
PC
來做硬體伺服器用的。有人可能要說了,我們既然能用普通
PC
來做硬體伺服器用,那為什麼還要花那麼多錢買硬體伺服器呢?
其實,在硬體伺服器和普通
PC
之間存在著很大的不同!任何產品的功能、性能差異,都是為了滿足用戶的需求而產生的。
硬體伺服器的沒工作環境需要它長時間、高速、可靠的運行,不能輕易斷電、關機、停止服務,即使發生故障,也必須能很快恢復。所以伺服器在設計時,必須考慮整個硬體架構的高效、穩定性,比如匯流排的速度,能安裝多個
CPU,能安裝大容量的內存,支持
SCSI
高速硬碟及
Raid,支持陣列卡,支持光網卡,能支持多個
USB
設備。有的伺服器設計有雙電源,能防止電源損壞引起的當機。
伺服器的維護和我們普通的
PC
也不相同。伺服器的生產廠家都是國際上大的計算機廠家,他們對伺服器都做了個性化設計,比如伺服器的硬體狀態指示燈,只要觀察一下燈光的顏色就能判斷故障的部位。比如
BIOS,裡面的程序功能要比
PC
完善的多,可以保存硬體的活動日誌,以利於診斷故障、消除故障隱患。有的廠家的伺服器在拆機維修時,根本不需要螺絲刀,所有配件都是用塑料卡件固定的。
稍微好點的伺服器一般都需要配接外部的存儲設備,比如盤陣和
SAN
等,伺服器都有管理外部存儲的能力,以保證數據安全和可靠、穩定的協同工作。
為了提高伺服器的可用性和可靠性,伺服器還需要支持集群技術,就是多台機器協同工作,提供負載均衡,只要其中有一台伺服器正常,服務就不會停止!
伺服器的功能還有很多!這些都是它比普通
PC
好的地方,好的東西它的設計和生產就需要消耗技術和生產成本,價格自然就高。
再說到前面的軟體伺服器和硬體伺服器
2
個概念,自然用真正的硬體伺服器來提供我們的軟體服務才是最合適的,才能真正發揮服務的最大性能。哈哈~~
以後買伺服器不要可惜小錢了吧?
專業做效果圖的簡稱圖型工作站。「圖形工作站」是一種專業從事圖形、圖像(靜態)、圖像(動態)與視頻工作的高檔次專用電腦的總稱。從工作站的用途來看,無論是三維動畫、數據可視化處理乃至cad/cam和eda,都要求系統具有很強的圖形處理能力,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可以認為大部分工作站都用作圖形工作站。當然圖型工作站需要性能比較強悍的電腦來完成任務。顯卡、CPU和內存一樣都不能差。至於你說的高配這個東西真給不出具體的參數,要看你來完成那些工作的。可以流暢快地完成你的專業製作我覺得就可以了,沒有盲目追求高配置的必要。
6、伺服器可以拿來當電腦主機用嗎?
當然可以!
簡單來講,伺服器和電腦的功能是一樣的,我們也可以把伺服器稱之為電腦(PC機),只是伺服器對穩定性與安全性以及處理器數據能力有更高要求,比如我們每天瀏覽一個網站,發現這個網站每天24小時都能訪問,為什麼呢,原因在於網站伺服器不能關閉,要保證長時間穩定運行,並且要承受很多人同時訪問,因此伺服器在穩定性、質量以及性能方面要比普通電腦有更苛刻要求。
確切的來說,伺服器是能當普通電腦使用的,伺服器由於是長期不間斷運行,在散熱,外觀方面與普通PC電腦有所不同。又因其配置高,擴展性好,所以在性能方面非常優異。伺服器一般會安裝專門的伺服器級別的操作系統,然後來架設WEB服務。
其實個人PC電腦具有的功能,伺服器也具有;如果把伺服器安裝上顯卡,普通PC操作系統,在外接個顯示器,然後是可以當做普通PC機使用的,由於其硬體配置高,因此伺服器當做電腦用的話,性能會比普通電腦高很多。
如果你頭腦發燒嚴重,可以購買一台高配伺服器,然後安裝普通電腦操作系統當做普通電腦使用。
伺服器與普通電腦的區別
伺服器與普通電腦的區別也不僅僅是硬體性能指標不同,在系統方面也很不相同,一般我們電腦是使用windows XP或者windows7等系統,但伺服器一般使用windows 2000、windows 2003、windows 2008以及Linux等伺服器系統,內部界面與windows xp類似,只是裡面多了一些伺服器應用軟體。其中Linux系統更復雜,多數採用dos命令操作,這些系統化的知識這里就不細說,大家只要明白它有普通電腦的區別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