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伺服器硬碟背板介面
SCSI終結器是起阻抗匹配作用的。整條線上無論插幾只盤終結器都是需要的、有效的。
SCSI是匯流排式結構(按你的說法是 並聯,不是串聯,實際上也沒有串聯這種說法),背板上的介面壞了不會影響其他介面使用。
SAS 即不是串聯也不是並聯,是星型結果,每個介面都是獨立通道,像網路交換機。
現在明白了吧。
2、伺服器硬碟SAS介面和SATA介面哪個速度快,各有什麼優缺點?
伺服器硬碟介面速度是 SAS〉SATA
SATA:串列ATA匯流排
SAS:希捷研究出來的取代SCSI技術的介面
目前SCSI是最高級的硬碟,SAS沒有大量上市 。同ATA一樣,SCSI是一種能夠通過各自的數據信道連接多種設備的並行技術。和ATA一樣,SCSI也向串列技術方向有所發展,這就是SAS (Serial Attached SCSI)。
SAS是新一代的SCSI,其中包含了一些改進,比如更高的傳輸速度、更好的可升級性和可靠性。SAS同SATA使用了一樣的連接器類型,這意味著它在識別驅動器方面會比較困難,但是卻能夠幫助降低製造成本。
最初的SAS標准提供了300MB/s 或者3Gb/second的數據傳輸速度,SATA標準的速度則最高只 能達到150MB/s。SATA-II (也被稱為 SATA-IO)將傳輸速度提高到300MB/s,這讓它同目前的SAS更接近。
但是,計劃在明年推出的下一代SAS規范中,速 度已經提高到了600MB/s,這樣就遠遠地將SATA拋在了後面。SAS被期望最終能夠達到1200MB/s的速度
對於企業來說,所有的這些區別都讓SCSI成為一種比ATA更好的技術,一種比ATA更好 的選擇。SCSI命令的功能非常強大,並且在重要應用中應用了幾十年。
SCSI包括諸如命令排序之類的功能,這個功能讓控制器能夠按照最有效率的順序 執行命令,從而提高性能。
在SCSI系統中,處理磁碟系統和計算機之間數據流的工作是由專用的控制器完成的。在絕大部分的SATA系統中,是由CPU來 完成這一工作,這就意味著這一處理過程可能會被用於管理存儲,例如運行資料庫。
和古老的SCSI和SATA技術一樣,SAS支持磁碟的熱插拔,這對於維護可用性要求比較高的環境來說非常重要。而且SAS是一個完全的雙向系統,而SATA 則繼承了IDE的特性,是半雙向通信的系統。因此,SAS系統的吞吐量可以是類似的SATA系統兩倍。而且很少有SATA驅動器能夠達到7200RPMs。
SATA和SAS之間的另一個關鍵的不同是:費用。和ATA及SCSI相類似,SATA和SAS磁碟在價格上差別很大。SATA磁碟費用低廉,而SAS磁碟則並不便宜 。
由於SATA和SAS驅動連接器是針兼容(pin-compatible)的,它們的線纜似乎也應該是類似的。然而,SAS線纜可以有6米長,這是SATA線纜長度極限(1 米)的六倍。
如果把SCSI和SAS進行對比,除了速度上的不同之外,相比與SCSI,SAS有一個非常突出的優勢。在SCSI技術中,不同類型的設備是連接成一個鏈,所有 的設備都按照最慢的一個設備的速度運行。而在SAS技術中,情況不再是這樣。即使是不同類型的設備,每個設備都可以按照自己的速度運行。
說到多 設備連接,SAS允許多達128個設備同時連接,通過使用擴展器,這個數字可以增長到16,000,這讓SAS能夠非常容易滿足即使是最大規模的數據中心的需 求。
而且SAS磁碟可以處理多個SAS控制器的請求,這進一步增強了它的擴展能力。
3、伺服器硬碟介面有哪些種類 伺服器硬碟和普通硬碟區別
第一,HDD
for
Server和HDD
for
PC當然不一樣,Server一般採用SCSI介面硬碟(現在SAS已經取代了SCSI),而PC一般採用ATA介面硬碟(現在SATA已經取代了ATA),SCSI硬碟的優勢是對系統佔用非常小,比如說你將幾十GB的數據D盤拷貝到E盤,同時將幾十GB數據從E盤拷貝到D盤,磁碟資源應該是基本耗凈了,再同時運行CS,如果在PC上面,這兩個拷貝動作會佔用全部的CPU資源,CS根本無法運行,但是在Server上,這兩個拷貝動作幾乎不會佔用任何CPU資源,CS除了剛剛進去略慢之外,一旦讀取到了內存,可以非常正常流暢的運行
普通PC機的硬碟相比,伺服器上使用的硬碟具有如下四個特點。
1、速度快
伺服器使用的硬碟轉速快,可以達到每分鍾7200或10000轉,甚至更高;它還配置了較大(一般為2MB或4MB)的回寫式緩存;平均訪問時間比較短;外部傳輸率和內部傳輸率更高,採用Ultra
Wide
SCSI、Ultra2
Wide
SCSI、Ultra160
SCSI、Ultra320
SCSI等標準的SCSI硬碟,每秒的數據傳輸率分別可以達到40MB、80MB、160MB、320MB。
2、可靠性高
因為伺服器硬碟幾乎是24小時不停地運轉,承受著巨大的工作量。可以說,硬碟如果出了問題,後果不堪設想。所以,現在的硬碟都採用了S.M.A.R.T技術(自監測、分析和報告技術),同時硬碟廠商都採用了各自獨有的先進技術來保證數據的安全。為了避免意外的損失,伺服器硬碟一般都能承受300G到1000G的沖擊力。
3、多使用SCSI介面
多數伺服器採用了數據吞吐量大、CPU佔有率極低的SCSI硬碟。SCSI硬碟必須通過SCSI介面才能使用,有的伺服器主板集成了SCSI介面,有的安有專用的SCSI介面卡,一塊SCSI介面卡可以接7個SCSI設備,這是IDE介面所不能比擬的。
4、可支持熱插拔
熱插拔(Hot
Swap)是一些伺服器支持的硬碟安裝方式,可以在伺服器不停機的情況下,拔出或插入一塊硬碟,操作系統自動識別硬碟的改動。這種技術對於24小時不間斷運行的伺服器來說,是非常必要的。v
4、伺服器硬碟常見介面有哪些?分別有什麼區別?
並口和串口 硬碟線是很寬就的就並口,紅色一小根的就是串口。串口速度快,緩存也比並口高,通常是8M,現在都是用串口2.0了 在電腦上看是STAT 並口是IDE
5、伺服器硬碟和普通硬碟有什麼區別?
1、伺服器硬碟速度快
伺服器硬碟轉速相對較快,每分鍾可達7200或10000轉,甚至更高;伺服器硬碟一般配置了較大(一般為2MB或4MB)的回寫式緩存;平均訪問時間比較短;外部傳輸率和內部傳輸率更高。
2、伺服器硬碟可靠性高
伺服器基本是24小時不停運作的,承受著巨大的工作量。因此,伺服器硬碟必須具備很高的可靠性,以此支持支撐伺服器的不間斷運作。現在的伺服器硬碟大部分都採用了S.M.A.R.T技術(自監測、分析和報告技術),同時硬碟廠商都採用了各自獨有的先進技術來保證數據的安全。
3、伺服器硬碟大多使用SCSI介面
多數伺服器採用了數據吞吐量大、CPU佔有率極低的SCSI介面硬碟。SCSI硬碟必須通過SCSI介面才能使用,有的伺服器主板集成了SCSI介面,有的安有專用的SCSI介面卡,一塊SCSI介面卡可以接7個SCSI設備,這是IDE介面無法匹敵的。
4、伺服器硬碟可支持熱插拔
熱插拔(Hot Swap)是一些伺服器支持的硬碟安裝方式,可以在伺服器不停機的情況下,拔出或插入一塊硬碟,操作系統自動識別硬碟的改動。這種技術對於24小時不間斷運行的伺服器來說,是非常必要的。
5、伺服器硬碟在安全性、抗震性等方面比普通硬碟好
機械硬碟與固態硬碟優缺點對比
1、數據存儲速度:從PConline評測室的評測數據來看,固態硬碟相對機械硬碟性能提升2倍多。
2、功耗:固態硬碟的功耗上也要低於機械硬碟。
3、重量:固態硬碟在重量方面更輕,與常規1.8英寸硬碟相比,重量輕20-30克。
4、噪音:由於固硬屬於無機械部件及快閃記憶體晶元,所以具有了發熱量小、散熱快等特點,而且沒有機械馬達和風扇,工作噪音值為0分貝。機械硬碟就要遜色很多。
5、價格:截至目前(2018/11/20),品牌的128Gb 固態硬碟為150元左右。而1Tb 的機械硬碟價格才280左右。固態硬碟比起機械硬碟價格較為昂貴,性價比較低。
6、容量:固態硬碟目前最大容量為4t 3.5寸
7、使用壽命:SLC只有10萬次的讀寫壽命,成本低廉的MLC,讀寫壽命僅有1萬次。因此相對於固態硬碟,機械硬碟壽命更長。
目前伺服器市場上採用的硬碟主要有三種:SATA硬碟、SCSI硬碟以及SAS硬碟。
其中SATA硬碟主要應用在低端伺服器領域,而SCSI和SAS硬碟則面向中高端伺服器。
多數伺服器採用了數據吞吐量大、CPU佔有率極低的SCSI硬碟。SCSI硬碟的外部傳輸率和內部傳輸率比普通硬碟高出不少,它一般會採用Ultra160 SCSI、Ultra320 SCSI等標准,每秒的數據傳輸率分別可以達到160MB、320MB,目前主流的SCSI硬碟都採用了Ultra320 SCSI標准。
SCSI硬碟必須通過SCSI介面才能使用,有的伺服器主板集成了SCSI介面,有的安有專用的SCSI介面卡,一塊SCSI介面卡可以接7個SCSI設備,這也是普通硬碟介面所不能比擬的。
總的來說,對於伺服器硬碟來說,一旦損壞,將給企業帶來不可估量的損失。因此,伺服器硬碟在安全性、抗震性等方面比普通硬碟做的更好,另外還有熱插拔、速度等方面的優勢,這也是為什麼相同容量的伺服器硬碟要比普通硬碟貴不少的原因。
6、伺服器硬碟SAS介面和SATA介面哪個速度快,它們分別有什麼優缺點?
SATA:串列ATA匯流排
SAS:希捷研究出來的取代SCSI技術的介面
目前SCSI是最高級的硬碟,SAS沒有大量上市 。同ATA一樣,SCSI是一種能夠通過各自的數據信道連接多種設備的並行技術。和ATA一樣,SCSI也向串列技術方向有所發展,這就是SAS (Serial Attached SCSI)。
最初的SAS標准提供了300MB/s 或者3Gb/second的數據傳輸速度,SATA標準的速度則最高只 能達到150MB/s。SATA-II (也被稱為 SATA-IO)將傳輸速度提高到300MB/s,這讓它同目前的SAS更接近。
SAS被期望最終能夠達到1200MB/s的速度對於企業來說,所有的這些區別都讓SCSI成為一種比ATA更好的技術,一種比ATA更好 的選擇。SCSI命令的功能非常強大,並且在重要應用中應用了幾十年。
SCSI包括諸如命令排序之類的功能,這個功能讓控制器能夠按照最有效率的順序 執行命令,從而提高性能。
在SCSI系統中,SAS支持磁碟的熱插拔,這對於維護可用性要求比較高的環境來說非常重要。而且SAS是一個完全的雙向系統,而SATA 則繼承了IDE的特性,是半雙向通信的系統。因此,SAS系統的吞吐量可以是類似的SATA系統兩倍。而且很少有SATA驅動器能夠達到7200RPMs。
SATA和SAS之間的另一個關鍵的不同是:費用。和ATA及SCSI相類似,SATA和SAS磁碟在價格上差別很大。SATA磁碟費用低廉,而SAS磁碟則並不便宜 。
7、在哪裡看伺服器硬碟介面型號?
伺服器硬碟介面主要分為以下幾種:
SATA介面
SATA介面又被稱之為「串列介面」,所以現在採用SATA介面的硬碟都被習慣的叫做串口硬碟。SATA介面發展至今主要有3種規格,其中目前普遍使用的是SATA-2規格,傳輸速度可達3GB/秒。SATA-3介面除了將傳輸速率提高到了6GB/秒之外,還對諸多數據類型提供了讀取優化設置。
SCSI介面
SCSI介面的伺服器硬碟是現在多數伺服器中採用的一種,它具有數據吞吐量大、CPU佔有率極低的特點:用於連接SCSI介面硬碟的SCSI控制器上有一個相當於CPU功能的控制晶元,能夠替代CPU處理大部分工作;現在普遍採用的Ultra 320標準的SCSI介面硬碟,數據傳輸率可達320MB/秒。SCSI對磁碟冗餘陣列(RAID)的良好支持,可以滿足有大數據存儲的企業環境,同時數據安全性也有保障;再者,SCSI硬碟的轉速早已高達15000rpm,這讓企業數據中心的處理性能得到了保障;再次,其較低的CPU佔用率以及多任務的並行處理特性,都可為成長型企業環境提供較強力的數據處理及存儲支持。
SAS介面
「SAS」就是串列連接SCSI的意思,簡單理解就是SCSI介面技術的升級改良,目的就是進一步改進SCSI技術的效能、可用性和擴充性。更好的空間佔用特點使得這種介面的硬碟可以廣泛部署在刀片伺服器中。
比起同容量的Ultra 320 SCSI硬碟,SAS 硬碟要貴一些,這主要還是緣由其更好的擴展性、兼容性以及更可靠的容錯能力。而從從伺服器市場來看,國內外主力伺服器廠商都已經紛紛推出採用SAS硬碟的機型,只是具體產品的應用和市場狀況有所不同。比如定位於部門級應用的惠普 ProLiant DL380 G5、適用於流媒體服務及電子商務的IBM System x3650 M2 等,都提供了SAS硬碟的全面支持。
SCSI 性能良好,但傳統的SCSI正接近實際服務周期的尾聲。在目前的SCSI 電纜條件下,320 MBps SCSI 並行介面的速度已無法加快。相比之下,SATA 驅動器的速度即將達到600 MBps,SAS 驅動器的速度有望達到 1200 MBps。SATA 驅動器還能在 SAS 介面中運行,因此這兩種驅動器能在同一存儲系統中聯合使用。擴展性和數據傳輸性能都將超越SCSI。隨著硬體的更新,SCSI 將會被 SAS/SATA驅動器有序替代,速度更快,連接性能更好。
光纖介面
光纖通道(FC,Fibre Channel)是一種為提高多硬碟存儲系統的速度和靈活性才開發的介面,其可大大提高多硬碟系統的通信速度。對於大型的ERP系統,或是在線實時交易系統等需要更大傳輸量、更快反應速度的應用環境而言,此類介面的伺服器硬碟是最好的選擇;當然其產品價格自然也就更高於前面幾種。
8、伺服器硬碟分類有哪些?
伺服器硬碟按照介面分類可分為以下幾種,目前基本採用的是希捷企業級機械硬碟作為伺服器專用的存儲硬碟:
1、SAS 該盤分為兩種協議,即SAS1.0及SAS 2.0介面,SAS1.0介面傳輸帶寬為3.0GB/s轉速有7.2kr 10kr 15kr。該盤現已被SAS2.0介面盤取代,該盤尺寸有2.5寸及3.5寸兩種。
SAS2.0介面傳輸帶寬為6.0GB/s轉速有10kr 15kr,常見容量為73.6G 146G 300G 600G 900G。常見轉速:15000轉/分
2、SCSi傳統伺服器老傳輸介面,轉速為10kr 15kr。但是由於受到線纜及其陣列卡和傳輸協議的限制,該碟片有固定的插法,例如要順著末端介面開始插塊硬碟,沒有插硬碟的地方要插硬碟終結器等。該盤現已經完全停止發售。
9、伺服器用硬碟的介面分類有哪些,各有什麼特點?
現在的硬碟從介面方面分,可分為IDE硬碟與SCSI硬碟(目前還有一些支持PCMCIA介面、IEEE 1394介面、SATA介面、USB介面和FC-AL(FibreChannel-Arbitrated Loop)光纖通道介面的產品,但相對來說非常少);IDE硬碟即我們日常所用的硬碟,它由於價格便宜而性能也不差,因此在PC上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目前個人電腦上使用的硬碟絕大多數均為此類型硬碟。另一類硬碟就是SCSI硬碟了(SCSI即Small Computer System Interface小型計算機系統介面),由於其性能好,因此在伺服器上普遍均採用此類硬碟產品,但同時它的價格也不菲,所以在普通PC上不常看到SCSI的蹤影。
同普通PC機的硬碟相比,伺服器上使用的硬碟具有如下四個特點。
1、速度快
伺服器使用的硬碟轉速快,可以達到每分鍾7200或10000轉,甚至更高;它還配置了較大(一般為2MB或4MB)的回寫式緩存;平均訪問時間比較短;外部傳輸率和內部傳輸率更高,採用Ultra Wide SCSI、Ultra2 Wide SCSI、Ultra160 SCSI、Ultra320 SCSI等標準的SCSI硬碟,每秒的數據傳輸率分別可以達到40MB、80MB、160MB、320MB。
2、可靠性高
因為伺服器硬碟幾乎是24小時不停地運轉,承受著巨大的工作量。可以說,硬碟如果出了問題,後果不堪設想。所以,現在的硬碟都採用了S.M.A.R.T技術(自監測、分析和報告技術),同時硬碟廠商都採用了各自獨有的先進技術來保證數據的安全。為了避免意外的損失,伺服器硬碟一般都能承受300G到1000G的沖擊力。
3、多使用SCSI介面
多數伺服器採用了數據吞吐量大、CPU佔有率極低的SCSI硬碟。SCSI硬碟必須通過SCSI介面才能使用,有的伺服器主板集成了SCSI介面,有的安有專用的SCSI介面卡,一塊SCSI介面卡可以接7個SCSI設備,這是IDE介面所不能比擬的。
4、可支持熱插拔
熱插拔(Hot Swap)是一些伺服器支持的硬碟安裝方式,可以在伺服器不停機的情況下,拔出或插入一塊硬碟,操作系統自動識別硬碟的改動。這種技術對於24小時不間斷運行的伺服器來說,是非常必要的。
主軸轉速
主軸轉速是一個在硬碟的所有指標中除了容量之外,最應該引人注目的性能參數,也是決定硬碟內部傳輸速度和持續傳輸速度的第一決定因素。如今硬碟的轉速多為5400rpm、7200rpm、10000rpm和15000rpm。從目前的情況來看,10000rpm的SCSI硬碟具有性價比高的優勢,是目前硬碟的主流,而7200rpm及其以下級別的硬碟在逐步淡出硬碟市場。
內部傳輸率
內部傳輸率的高低才是評價一個硬碟整體性能的決定性因素。硬碟數據傳輸率分為內外部傳輸率;通常稱外部傳輸率也為突發數據傳輸率(Burstdata Transfer Rate)或介面傳輸率,指從硬碟的緩存中向外輸出數據的速度。
目前採用Ultra 160 SCSI技術的外部傳輸率已經達到了160MB/s;內部傳輸率也稱最大或最小持續傳輸率(Sustained Transfer Rate),是指硬碟在碟片上讀寫數據的速度,現在的主流硬碟大多在30MB/s到60MB/s之間。由於硬碟的內部傳輸率要小於外部傳輸率,所以只有內部傳輸率才可以作為衡量硬碟性能的真正標准。
10、伺服器硬碟好像有一個什麼介面專門的介面是什麼介面?
sata和pa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