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IDC知識 > 沈撫IDC雲計算中心項目

沈撫IDC雲計算中心項目

發布時間:2020-12-31 20:56:48

1、全國有哪些城市有雲計算中心項目

微軟:上海 IBM:無錫 百度來:山西陽泉 騰訊自:天津 阿里巴巴:杭州、北京
雲計算(英語:Cloud Computing),是一種基於互聯網的計算方式,通過這種方式,共享的軟硬體資源和信息可以按需提供給計算機和其他設備。典型的雲計算提供商往往提供通用的網路業務應用,可以通過瀏覽器等軟體或者其他Web服務來訪問,而軟體和數據都存儲在伺服器上。雲計算服務通常提供通用的通過瀏覽器訪問的在線商業應用,軟體和數據可存儲在數據中心。

2、雲計算數據中心與IDC的差異到底在哪

傳統IDC多數是支撐電信運營商數據業務,並有明確的跨網和區域性限制;而雲計算所需要的數據中心來源於互聯網,但又向集成化平台演進,有別於傳統
數據中心基礎設施和信息系統軟硬體分離的局面,雲計算的數據中心從基礎設施到計算與應用是連續和整體的。簡單而言:IDC機房還是進行託管,使用的還是機
房中的主機資源;雲計算數據中心提供給用戶的是服務能力或者說IT效能。
二者從提供的服務最能說明差異。IDC常見的有兩類,一類是託管型服務。即伺服器由客戶自行購買安裝,期間對設備的監控和管理工作也由客戶自行完
成。數據中心主要提供IP接入,帶寬接入和電力供應等服務。即提供伺服器運行的物理環境,簡寫為:提供IP+寬頻+電力;另一類是數據中心不僅提供管理服
務,也向客戶提供伺服器和存儲,客戶無需自行購買設備就可以使用數據中心所提供的存儲空間和計算環境。同時,相關IT咨詢服務也可以幫助客戶選擇最適合的
IT解決方案以優化IT管理結構。即:伺服器/存儲+咨詢+自動化的管理和監控+IP/帶寬/VPN +電力 .

而雲計算數據中心中託管的不再是客戶的設備,它是計算能力和IT可用性。簡化為:IT效能託管+伺服器/存儲+咨詢+自動化的管理和監控+IP/帶寬/VPN +電力 .

3、雲計算數據中心建設需融合哪些技術?

1、雲計算數據中心的構成

雲計算數據中心本質上由雲計算平台和雲計算服務構成。雲計算服務包括通過各種通信手段提供給用戶的應用、軟體、工具以及計算資源服務等;雲計算

平台包括用來支撐這些服務的安全可靠和高效運營的軟硬體平台。通過雲計算平台將一個或多個數據中心的軟硬體整合起來,形成一種分層的虛擬計算資源池,並提

供可動態調配和平滑擴展的計算、存儲和網路通信能力,用以支撐雲計算服務的實現。

雲計算平台是雲計算中心的內部支撐,處於雲計算技術體系的核心。它以數據為中心,以虛擬化和調度技術為手段,通過建立物理的、可縮放的、可調配

的、可綁定的計算資源池,整合分布在網路上的伺服器集群、存儲群等,結合可動態分配和平滑擴展資源的能力,提供安全可靠的各種應用數據服務。

2、雲計算數據中心的實施過程

雲計算數據中心的實施不是一個簡單的軟硬體集成項目,在實施之前需要謹慎評估和整體規劃,充分考慮雲計算數據中心的管理模式,並將未來的運營模式納入到整體規劃中,這樣才可以充分發揮雲計算平台作用。

結合對雲計算中心用戶需求的調研和國外的實施經驗,目前雲計算數據中心基礎架構實施主要分為以下5個階段:

1)規劃階段:要將雲計算中心建設作為戰略問題來對待,管理高層要給予極大的重視和支持,並明確每一階段所要實現的目標,從業務創新和IT服務轉型的高度進行規劃和部署。

2)准備階段:根據本行業特性,充分了解用戶採用雲計算數據中心想要獲得的服務與應用需求,並對雲計算平台進行充分的評估,選擇合適的技術架構。同時充分考慮系統擴展和遷移的可操作性,保證基礎設施平台技術的連續性和核心業務的連續性。

3)實施階段:資源虛擬化是雲計算中心的基礎,通過構建支持異構平台的虛擬化平台,可以滿足安全性、可靠性、擴展性和靈活性等各方面的服務要求。

4)深化階段:在實現平台架構虛擬化的基礎上,還要實現各種資源調度和分配的自動化,為全面管理和自助服務打好基礎。

5)應用和管理階段:雲計算的基本特徵是開放性,雲計算平台應能提供標準的API實現與現有應用兼容。所有的應用移植是漸進過程,雲計算基礎架構要很好的支撐核心應用,而並不僅僅是新增的需求。同時,雲計算平台建設是個閉環的過程,需要進行不斷地改進。

3、雲計算數據中心的關鍵技術

雲計算數據中心的建設融合了很多新的技術,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虛擬化技術

虛擬化技術的應用領域涉及伺服器、存儲、網路、應用和桌面等多個方面,不同類型的虛擬化技術從不同角度解決不同的系統性能問題。

伺服器虛擬化對伺服器資源進行快速劃分和動態部署,從而降低了系統的復雜度,消除了設備無序蔓延,並達到減少運營成本、提高資產利用率的目的。

存儲虛擬化將存儲資源集中到一個大容量的資源池並進行統一管理,實現無需中斷應用即可改變存儲系統和數據遷移,提高了整個系統的動態適應能力。

網路虛擬化通過將一個物理網路節點虛擬成多個節點以及將多台交換機整合成一台虛擬的交換機來增加連接數量並降低網路復雜度,實現網路的容量優化。

應用虛擬化通過將資源動態分配到最需要的地方來幫助改進服務交付能力,並提高了應用的可用性和性能。

雲計算數據中心基於上述虛擬化技術實現了跨越IT架構的全系統虛擬化,對所有資源進行統一管理、調配和監控,在無需擴展重要物理資源的前提下,

簡單而有效地將大量分散的、沒有得到充分利用的物理資源整合成單一的大型虛擬資源,並使其能長時間高效運行,從而能源效率和資源利用率達到最大化。

2)彈性伸縮和動態調配

彈性伸縮可以從縱向和橫向兩個方面考慮。縱向伸縮性是指在同一個邏輯單元內增加資源來提高處理能力,如:在現有伺服器上增加CPU或在現有的RAID/SAN存儲中增加硬碟等;橫向伸縮性是指增加更多邏輯單元的資源,並整合成如同一個單元在工作。

動態調配是根據需求的變化,對計算資源自動地進行分配和管理,實現高度「彈性」的縮放和優化使用,而使用者不介入具體操作流程。

3)高效、可靠的數據傳輸交換和事件處理

數據傳輸交換和事件處理系統是雲計算中心的消息和數據傳輸交換樞紐,不能僅採用組播協議來追求速度,也不能僅採用TCP來追求可靠性,而需要結

合多種協議的優勢,有效控制分布在網路上的眾多組件之間的數據流向,保證數據通道的暢通性、信息交換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同時,為了滿足系統應用的多樣性和

業務實時性要求,設計中也要考慮點對點、點對多點、多點對多點等多種連接方式。

4、雲計算中心是什麼意思?數據中心呢?

雲計算更多地是指一項劃時代的新技術,而雲計算中心則是實體,它是一個國家超級計算能力的體現。雲計算中心本質上就是一個超級計算中心:提供通信和社交應用、提供軟體即服務、提供平台即服務、提供基礎設施即服務。

5、雲計算中心中的IDC中心和EDC中心的區別

數據中心從建設用途上可分為IDC和EDC兩類。IDC(Internet Data Center)指提供互聯網服務的數據中心,通常以第三方託管形式出現,平台雲應用雲大量部署;EDC(Enterprise Data Center)企業級數據中心,EDC指企業自建自行運維。穩定性要求較高,多採用相對成熟的技術。

另外,這兩類數據中心在投資主體上有很大的區別。IDC投資主體以中國聯通、中國電信各地分公司和第三方民營企業等為主,以盈利為目的,服務於市場用戶。EDC投資主體以電商、金融、IT行業規模企業為主,如阿里巴巴、百度等。企業以自用為主,不以盈利為主要目的。

6、雲計算數據中心的雲計算簡介

雲計算是繼1980年代大型計算機到客戶端-伺服器的大轉變之後的又一種巨變。雲計算的出現並非回偶然,早在上答世紀60年代,麥卡錫就提出了把計算能力作為一種像水和電一樣的公用事業提供給用戶的理念,這成為雲計算思想的起源。在20世紀80年代網格計算、90年代公用計算,21世紀初虛擬化技術、SOA、SaaS應用的支撐下,雲計算作為一種新興的資源使用和交付模式逐漸為學界和產業界所認知。中國物聯網校企聯盟評價雲計算為「信息時代商業模式上的創新」。

7、IDC機房和雲計算數據中心有哪些區別?

互聯網數據中心(Internet Data Center)簡稱IDC,就是電信部門利用已有的互聯網通信線路、帶寬資源,建立標准化的電信專業級機房環境,為企業、政府提供伺服器託管、租用以及相關增值等方面的全方位服務。
雲計算只是一個形式上的概念,也是由軟硬體結合實施的

8、呼和浩特雲計算產業基地的首批項目

中國電信雲計算內蒙古信息園總投資估算120億元,佔地1500畝,基地集雲計算中心回、IDC數據答中心、呼叫中心等。
中國移動呼和浩特數據中心項目佔地1600畝,採用模塊擴展的思路,融合先進的製冷、供電技術,建立低耗能、低排放、高效率的運營模式,前兩期投資大約為120個億。
中國聯通呼和浩特基地總投資123億元,佔地973畝,將建設中國聯通集團EDC數據災備中心、IDC數據運營中心、雲計算中心等。
寬頻資本雲計算創業產業園項目投資81.5億元,建設內容有雲數據存儲加工中心、雲計算伺服器及配套設備生產基地及雲計算科研創新與人才培養基地等。
內蒙古京能盛樂熱電冷聯供機組項目、內蒙古電力集團電力保障項目將為雲計算基地提供有力的配套保障。

與沈撫IDC雲計算中心項目相關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