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伺服器的RAID是什麼意思
RAID是英文Rendant Array of Inexpensive Disks的縮寫,中文簡稱為廉價磁碟冗餘陣列。就是一種由多塊硬碟構成的冗餘陣列。雖然RAID包含多塊硬碟,但是在操作系統下是作為一個獨立的大型存儲設備出現。利用RAID技術於存儲系統的好處主要有以下三種:
通過把多個磁碟組織在一起作為一個邏輯卷提供磁碟跨越功能
通過把數據分成多個數據塊(Block)並行寫入/讀出多個磁碟以提高訪問磁碟的速度
通過鏡像或校驗操作提供容錯能力
最初開發RAID的主要目的是節省成本,當時幾塊小容量硬碟的價格總和要低於大容量的硬碟。目前來看RAID在節省成本方面的作用並不明顯,但是RAID可以充分發揮出多塊硬碟的優勢,實現遠遠超出任何一塊單獨硬碟的速度和吞吐量。除了性能上的提高之外,RAID還可以提供良好的容錯能力,在任何一塊硬碟出現問題的情況下都可以繼續工作,不會受到損壞硬碟的影響。
RAID技術分為幾種不同的等級,分別可以提供不同的速度,安全性和性價比。根據實際情況選擇適當的RAID級別可以滿足用戶對存儲系統可用性、性能和容量的要求。常用的RAID級別有以下幾種:NRAID,JBOD,RAID0,RAID1,RAID0+1,RAID3,RAID5等。目前經常使用的是RAID5和RAID(0+1)。
NRAID
NRAID即Non-RAID,所有磁碟的容量組合成一個邏輯盤,沒有數據塊分條(no block stripping)。NRAID不提供數據冗餘。要求至少一個磁碟。
JBOD
JBOD代表Just a Bunch of Drives,磁碟控制器把每個物理磁碟看作獨立的磁碟,因此每個磁碟都是獨立的邏輯盤。JBOD也不提供數據冗餘。要求至少一個磁碟。
RAID 0
RAID 0即Data Stripping(數據分條技術)。整個邏輯盤的數據是被分條(stripped)分布在多個物理磁碟上,可以並行讀/寫,提供最快的速度,但沒有冗餘能力。要求至少兩個磁碟。我們通過RAID 0可以獲得更大的單個邏輯盤的容量,且通過對多個磁碟的同時讀取獲得更高的存取速度。RAID 0首先考慮的是磁碟的速度和容量,忽略了安全,只要其中一個磁碟出了問題,那麼整個陣列的數據都會不保了。
RAID 1
RAID 1,又稱鏡像方式,也就是數據的冗餘。在整個鏡像過程中,只有一半的磁碟容量是有效的(另一半磁碟容量用來存放同樣的數據)。同RAID 0相比,RAID 1首先考慮的是安全性,容量減半、速度不變。
RAID 0+1
為了達到既高速又安全,出現了RAID 10(或者叫RAID 0+1),可以把RAID 10簡單地理解成由多個磁碟組成的RAID 0陣列再進行鏡像。
RAID 3和RAID 5
RAID 3和RAID 5都是校驗方式。RAID 3的工作方式是用一塊磁碟存放校驗數據。由於任何數據的改變都要修改相應的數據校驗信息,存放數據的磁碟有好幾個且並行工作,而存放校驗數據的磁碟只有一個,這就帶來了校驗數據存放時的瓶頸。RAID 5的工作方式是將各個磁碟生成的數據校驗切成塊,分別存放到組成陣列的各個磁碟中去,這樣就緩解了校驗數據存放時所產生的瓶頸問題,但是分割數據及控制存放都要付出速度上的代價。
按照硬碟介面的不同,RAID分為SCSI RAID,IDE RAID和SATA RAID。其中,SCSI RAID主要用於要求高性能和高可靠性的伺服器/工作站,而台式機中主要採用IDE RAID和SATA RAID。
以前RAID功能主要依靠在主板上插接RAID控制卡實現,而現在越來越多的主板都添加了板載RAID晶元直接實現RAID功能,目前主流的RAID晶元有HighPoint的HTP372和Promise的PDC20265R,而英特爾更進一步,直接在主板晶元組中支持RAID,其ICH5R南橋晶元中就內置了SATA RAID功能,這也代表著未來板載RAID的發展方向---晶元組集成RAID。
Matrix RAID:
Matrix RAID即所謂的「矩陣RAID」,是ICH6R南橋所支持的一種廉價的磁碟冗餘技術,是一種經濟性高的新穎RAID解決方案。Matrix RAID技術的原理相當簡單,只需要兩塊硬碟就能實現了RAID 0和RAID 1磁碟陣列,並且不需要添加額外的RAID控制器,這正是我們普通用戶所期望的。Matrix RAID需要硬體層和軟體層同時支持才能實現,硬體方面目前就是ICH6R南橋以及更高階的ICH6RW南橋,而Intel Application Acclerator軟體和Windows操作系統均對軟體層提供了支持。
Matrix RAID的原理就是將每個硬碟容量各分成兩部分(即:將一個硬碟虛擬成兩個子硬碟,這時子硬碟總數為4個),其中用兩個虛擬子硬碟來創建RAID0模式以提高效能,而其它兩個虛擬子硬碟則透過鏡像備份組成RAID 1用來備份數據。在Matrix RAID模式中數據存儲模式如下:兩個磁碟驅動器的第一部分被用來創建RAID 0陣列,主要用來存儲操作系統、應用程序和交換文件,這是因為磁碟開始的區域擁有較高的存取速度,Matrix RAID將RAID 0邏輯分割區置於硬碟前端(外圈)的主因,是可以讓需要效能的模塊得到最好的效能表現;而兩個磁碟驅動器的第二部分用來創建RAID1模式,主要用來存儲用戶個人的文件和數據。
例如,使用兩塊120GB的硬碟,可以將兩塊硬碟的前60GB組成120GB的邏輯分割區,然後剩下兩個60GB區塊組成一個60GB的數據備份分割區。像需要高效能、卻不需要安全性的應用,就可以安裝在RAID 0分割區,而需要安全性備分的數據,則可安裝在RAID 1分割區。換言之,使用者得到的總硬碟空間是180GB,和傳統的RAID 0+1相比,容量使用的效益非常的高,而且在容量配置上有著更高的彈性。如果發生硬碟損毀,RAID 0分割區數據自然無法復原,但是RAID 1分割區的數據卻會得到保全。
可以說,利用Matrix RAID技術,我們只需要2個硬碟就可以在獲取高效數據存取的同時又能確保數據安全性。這意味著普通用戶也可以低成本享受到RAID 0+1應用模式。
2、伺服器都要做RAID嗎 做了RAID有什麼具體作用好處
一半的伺服器都會做,RAID的作用是提升硬碟讀寫速度,還能互相備份數據,保護數據安全
採納哦
3、存儲伺服器和磁碟陣列有什麼區別
1、性質不同:
磁碟陣列是一種方法,存儲伺服器是物理設備。獨立磁碟冗餘陣列(RAID)是把相同的數據存儲在多個硬碟的不同的地方的方法。存儲伺服器是指為特定目標而設計,因此配置方式也不同。它可能是擁有一點額外的存儲,也可能擁有很大的存儲空間的伺服器。
2、用途不同:
存儲伺服器用於提供存儲數據的服務。RAID技術用於高了數據存取速度、實現了對數據的冗餘保護。
3、組成不同:
磁碟陣列通過把數據放在多個硬碟上,輸入輸出操作能以平衡的方式交疊,改良性能。因為多個硬碟增加了平均故障間隔時間(MTBF),儲存冗餘數據也增加了容錯。
存儲伺服器通常是獨立的單元。有的時候它們會被設計成4U機架式。或者也可以由兩個箱子組成一個存儲單元以及一個位於附近的伺服器。
4、什麼是伺服器陣列?是否就是伺服器集群?RAID 0是什麼?RAID 1是什麼?RAID 0+1又是什麼?求詳解
磁碟陣列(Rendant Arrays of Inexpensive Disks,RAID),有「價格便宜且多餘的磁碟陣列」之意。原理是利用數組方式來作磁碟組,配合數據分散排列的設計,提升數據的安全性。磁碟陣列是由很多便宜、容量較小、穩定性較高、速度較慢磁碟,組合成一個大型的磁碟組,利用個別磁碟提供數據所產生加成效果提升整個磁碟系統效能。同時利用這項技術,將數據切割成許多區段,分別存放在各個硬碟上。磁碟陣列還能利用同位檢查(Parity Check)的觀念,在數組中任一顆硬碟故障時,仍可讀出數據,在數據重構時,將數據經計算後重新置入新硬碟中。RAID技術主要包含RAID 0~RAID 7等數個規范,它們的側重點各不相同,常見的規范有如下幾種: RAID 0:RAID 0連續以位或位元組為單位分割數據,並行讀/寫於多個磁碟上,因此具有很高的數據傳輸率,但它沒有數據冗餘,因此並不能算是真正的RAID結構。RAID 0隻是單純地提高性能,並沒有為數據的可靠性提供保證,而且其中的一個磁碟失效將影響到所有數據。因此,RAID 0不能應用於數據安全性要求高的場合。 RAID 1:它是通過磁碟數據鏡像實現數據冗餘,在成對的獨立磁碟上產生互 為備份的數據。當原始數據繁忙時,可直接從鏡像拷貝中讀取數據,因此RAID 1可以提高讀取性能。RAID 1是磁碟陣列中單位成本最高的,但提供了很高的數據安全性和可用性。當一個磁碟失效時,系統可以自動切換到鏡像磁碟上讀寫,而不需要重組失效的數據。 RAID 0+1: 也被稱為RAID 10標准,實際是將RAID 0和RAID 1標准結合的產物,在連續地以位或位元組為單位分割數據並且並行讀/寫多個磁碟的同時,為每一塊磁碟作磁碟鏡像進行冗餘。它的優點是同時擁有RAID 0的超凡速度和RAID 1的數據高可靠性,但是CPU佔用率同樣也更高,而且磁碟的利用率比較低。 RAID 2:將數據條塊化地分布於不同的硬碟上,條塊單位為位或位元組,並使用稱為「加重平均糾錯碼(海明碼)」的編碼技術來提供錯誤檢查及恢復。這種編碼技術需要多個磁碟存放檢查及恢復信息,使得RAID 2技術實施更復雜,因此在商業環境中很少使用。 RAID 3:它同RAID 2非常類似,都是將數據條塊化分布於不同的硬碟上,區別在於RAID 3使用簡單的奇偶校驗,並用單塊磁碟存放奇偶校驗信息。如果一塊磁碟失效,奇偶盤及其他數據盤可以重新產生數據;如果奇偶盤失效則不影響數據使用。RAID 3對於大量的連續數據可提供很好的傳輸率,但對於隨機數據來說,奇偶盤會成為寫操作的瓶頸。 RAID 4:RAID 4同樣也將數據條塊化並分布於不同的磁碟上,但條塊單位為塊或記錄。RAID 4使用一塊磁碟作為奇偶校驗盤,每次寫操作都需要訪問奇偶盤,這時奇偶校驗盤會成為寫操作的瓶頸,因此RAID 4在商業環境中也很少使用。 RAID 5:RAID 5不單獨指定的奇偶盤,而是在所有磁碟上交叉地存取數據及奇偶校驗信息。在RAID 5上,讀/寫指針可同時對陣列設備進行操作,提供了更高的數據流量。RAID 5更適合於小數據塊和隨機讀寫的數據。RAID 3與RAID 5相比,最主要的區別在於RAID 3每進行一次數據傳輸就需涉及到所有的陣列盤;而對於RAID 5來說,大部分數據傳輸只對一塊磁碟操作,並可進行並行操作。在RAID 5中有「寫損失」,即每一次寫操作將產生四個實際的讀/寫操作,其中兩次讀舊的數據及奇偶信息,兩次寫新的數據及奇偶信息。 RAID 6:與RAID 5相比,RAID 6增加了第二個獨立的奇偶校驗信息塊。兩個獨立的奇偶系統使用不同的演算法,數據的可靠性非常高,即使兩塊磁碟同時失效也不會影響數據的使用。但RAID 6需要分配給奇偶校驗信息更大的磁碟空間,相對於RAID 5有更大的「寫損失」,因此「寫性能」非常差。較差的性能和復雜的實施方式使得RAID 6很少得到實際應用。 RAID 7:這是一種新的RAID標准,其自身帶有智能化實時操作系統和用於存儲管理的軟體工具,可完全獨立於主機運行,不佔用主機CPU資源。RAID 7可以看作是一種存儲計算機(Storage Computer),它與其他RAID標准有明顯區別。除了以上的各種標准(如表1),我們可以如RAID 0+1那樣結合多種RAID規范來構築所需的RAID陣列,例如RAID 5+3(RAID 53)就是一種應用較為廣泛的陣列形式。用戶一般可以通過靈活配置磁碟陣列來獲得更加符合其要求的磁碟存儲系統。 RAID 5E(RAID 5 Enhencement): RAID 5E是在 RAID 5級別基礎上的改進,與RAID 5類似,數據的校驗信息均勻分布在各硬碟上,但是,在每個硬碟上都保留了一部分未使用的空間,這部分空間沒有進行條帶化,最多允許兩塊物理硬碟出現故障。看起來,RAID 5E和RAID 5加一塊熱備盤好象差不多,其實由於RAID 5E是把數據分布在所有的硬碟上,性能會與RAID5 加一塊熱備盤要好。當一塊硬碟出現故障時,有故障硬碟上的數據會被壓縮到其它硬碟上未使用的空間,邏輯盤保持RAID 5級別。 RAID 5EE: 與RAID 5E相比,RAID 5EE的數據分布更有效率,每個硬碟的一部分空間被用作分布的熱備盤,它們是陣列的一部分,當陣列中一個物理硬碟出現故障時,數據重建的速度會更快。 開始時RAID方案主要針對SCSI硬碟系統,系統成本比較昂貴。1993年,HighPoint公司推出了第一款IDE-RAID控制晶元,能夠利用相對廉價的IDE硬碟來組建RAID系統,從而大大降低了RAID的「門檻」。從此,個人用戶也開始關注這項技術,因為硬碟是現代個人計算機中發展最為「緩慢」和最缺少安全性的設備,而用戶存儲在其中的數據卻常常遠超計算機的本身價格。在花費相對較少的情況下,RAID技術可以使個人用戶也享受到成倍的磁碟速度提升和更高的數據安全性,現在個人電腦市場上的IDE-RAID控制晶元主要出自HighPoint和Promise公司,此外還有一部分來自AMI公司。 面向個人用戶的IDE-RAID晶元一般只提供了RAID 0、RAID 1和RAID 0+1(RAID 10)等RAID規范的支持,雖然它們在技術上無法與商用系統相提並論,但是對普通用戶來說其提供的速度提升和安全保證已經足夠了。隨著硬碟介面傳輸率的不斷提高,IDE-RAID晶元也不斷地更新換代,晶元市場上的主流晶元已經全部支持ATA 100標准,而HighPoint公司新推出的HPT 372晶元和Promise最新的PDC20276晶元,甚至已經可以支持ATA 133標準的IDE硬碟。在主板廠商競爭加劇、個人電腦用戶要求逐漸提高的今天,在主板上板載RAID晶元的廠商已經不在少數,用戶完全可以不用購置RAID卡,直接組建自己的磁碟陣列,感受磁碟狂飆的速度。 RAID 50:RAID50是RAID5與RAID0的結合。此配置在RAID5的子磁碟組的每個磁碟上進行包括奇偶信息在內的數據的剝離。每個RAID5子磁碟組要求三個硬碟。RAID50具備更高的容錯能力,因為它允許某個組內有一個磁碟出現故障,而不會造成數據丟失。而且因為奇偶位分部於RAID5子磁碟組上,故重建速度有很大提高。優勢:更高的容錯能力,具備更快數據讀取速率的潛力。需要注意的是:磁碟故障會影響吞吐量。故障後重建信息的時間比鏡像配置情況下要長。
5、伺服器上的raid1 raid5,什麼意思啊!
raid:價格便宜且多餘的磁碟陣列」之意。
舉例,伺服器上有很顆硬碟,如果單獨一個硬碟壞了,就會影響系統運行,甚至數據丟失。那麼就採用raid來保護系統和數據。
通俗的講就是幾塊硬碟做成一個大型的磁碟組,利用個別磁碟提供數據所產生加成效果提升整個磁碟系統效能。同時利用這項技術,將數據切割成許多區段,分別存放在各個硬碟上。磁碟陣列還能利用同位檢查的觀念,在數組中任一顆硬碟故障時,仍可讀出數據,在數據重構時,將數據經計算後重新置入新硬碟中。
raid1,就是簡稱的鏡像,有兩份一模一樣的數據在。最少是兩個硬碟組成,
raid5,是目前最流行的容錯機制,最少是3顆硬碟組成。
6、伺服器都要做RAID嗎 做了RAID有什麼作用
很多的伺服器都會做raid。磁碟陣列就是由多塊磁碟通過專用的陣列卡組合成一個擁有不同功能的磁碟組。現在很多大型伺服器商的雲主機一般上都在使用磁碟陣列功能,這能更好的保障數據的安全。
RAID由一種由多塊硬碟構成的冗餘陣列。雖然RAID包含多塊硬碟,但是在操作系統下是作為一個獨立的大型存儲設備出現。利用RAID技術於存儲系統的用處主要有以下三種:
1、通過把多個磁碟組織在一起作為一個邏輯卷提供磁碟跨越功能;
2、通過把數據分成多個數據塊(Block)並行寫入/讀出多個磁碟以提高訪問磁碟的速度;
3、通過鏡像或校驗操作提供容錯能力。
最初開發RAID的主要目的是節省成本,當時幾塊小容量硬碟的價格總和要低於大容量的硬碟。目前來看RAID在節省成本方面的作用並不明顯,但是RAID可以充分發揮出多塊硬碟的優勢。
實現遠遠超出任何一塊單獨硬碟的速度和吞吐量。除了性能上的提高之外,RAID還可以提供良好的容錯能力,在任何一塊硬碟出現問題的情況下都可以繼續工作,不會受到損壞硬碟的影響。
RAID技術分為幾種不同的等級,分別可以提供不同的速度,安全性和性價比。根據實際情況選擇適當的RAID級別可以滿足用戶對存儲系統可用性、性能和容量的要求。
(6)什麼是伺服器raid擴展資料:
常用的RAID級別有以下幾種:NRAID,JBOD,RAID0,RAID1,RAID0+1,RAID3,RAID5等。目前經常使用的是RAID5和RAID(0+1)。
RAID0偏效率,磁碟利用率100%。
RAID1偏安全,磁碟利用率只有50%。
raid0 就是把多個(最少2個)硬碟合並成1個邏輯盤使用,數據讀寫時對各硬碟同時操作,不同硬碟寫入不同數據,速度快。
raid1就是同時對2個硬碟讀寫(同樣的數據)。強調數據的安全性。比較浪費。
raid5也是把多個(最少3個)硬碟合並成1個邏輯盤使用,數據讀寫時會建立奇偶校驗信息,並且奇偶校驗信息和相對應的數據分別存儲於不同的磁碟上。當RAID5的一個磁碟數據發生損壞後,利用剩下的數據和相應的奇偶校驗信息去恢復被損壞的數據。相當於raid0和raid1的綜合。
raid10就是raid1+raid0,比較適合速度要求高,又要完全容錯,當然¥也很多的時候。最少需要4塊硬碟(注意:做raid10時要先作RAID1,再把數個RAID1做成RAID0,這樣比先做raid0,再做raid1有更高的可靠性)
7、伺服器RAID0,RAID1是什麼意思?
RAID 1是將一個兩塊硬碟所構成RAID磁碟陣列,其容量僅等於一塊硬碟的容量,因為另一塊只是當作數據「鏡像」。
RAID 0是將兩塊以上的硬碟合並成一塊,數據連續地分割在每塊盤上。並不是真正的RAID結構,沒有數據冗餘,沒有數據校驗的磁碟陳列。
RAID 1通過磁碟數據鏡像實現數據冗餘,在成對的獨立磁碟上產生互 為備份的數據。原始數據繁忙時,可直接從鏡像拷貝中讀取數據,因此RAID 1可以提高讀取性能。
RAID 0是代表了所有RAID級別中最高的存儲性能。RAID 0提高存儲性能的原理是把連續的數據分散到多個磁碟上存取,這樣,系統有數據請求就可以被多個磁碟並行的執行,每個磁碟執行屬於它自己的那部分數據請求。
(7)什麼是伺服器raid擴展資料
RAID 1磁碟陣列顯然是最可靠的一種陣列,因為它總是保持一份完整的數據備份。性能沒有RAID 0磁碟陣列那樣好,但其數據讀取確實較單一硬碟來的快,因為數據會從兩塊硬碟中較快的一塊中讀出。
RAID 1磁碟陣列的寫入速度通常較慢,因為數據得分別寫入兩塊硬碟中並做比較。RAID 1磁碟陣列一般支持「熱交換」,就是說陣列中硬碟的移除或替換可以在系統運行時進行,無須中斷退出系統。
RAID 0在提高性能的同時,並沒有提供數據保護功能,只要任何一塊硬碟損壞就會丟失所有數據。因此RAID 0 不可應用於需要數據高可用性的關鍵領域。
8、請問伺服器的RAID最好用什麼?
磁碟陣列伺服器.
RAID 0:將多個較小的磁碟合並成一個大的磁碟,不具有冗餘,並行I/O,速度最快。RAID 0亦稱為帶區集。它是將多個 磁碟並列起來,成為一個大硬碟。在存放數據時,其將數據按磁碟的個數來進行分段,然後同時將這些數據寫進這些盤中。 所以,在所有的級別中,RAID 0的速度是最快的。但是RAID 0沒有冗餘功能的,如果一個磁碟(物理)損壞,則所有的數 據都無法使用。
RAID 1:兩組相同的磁碟系統互作鏡像,速度沒有提高,但是允許單個磁碟錯,可靠性最好。RAID 1就是鏡像。其原理為 在主硬碟上存放數據的同時也在鏡像硬碟上寫一樣的數據。當主硬碟(物理)損壞時,鏡像硬碟則代替主硬碟的工作。因 為有鏡像硬碟做數據備份,所以RAID 1的數據安全性在所有的RAID級別上來說是最好的。但是其磁碟的利用率卻只有50%, 是所有RAID上磁碟利用率最低的一個級別。
RAID Level 3 RAID 3存放數據的原理和RAID0、RAID1不同。RAID 3是以一個硬碟來存放數據的奇偶校驗位,數據則分段存儲於其餘硬碟 中。它象RAID 0一樣以並行的方式來存放數,但速度沒有RAID 0快。如果數據盤(物理)損壞,只要將壞硬碟換掉,RAID
控制系統則會根據校驗盤的數據校驗位在新盤中重建壞盤上的數據。不過,如果校驗盤(物理)損壞的話,則全部數據都 無法使用。利用單獨的校驗盤來保護數據雖然沒有鏡像的安全性高,但是硬碟利用率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為n-1。
RAID 5:向陣列中的磁碟寫數據,奇偶校驗數據存放在陣列中的各個盤上,允許單個磁碟出錯。RAID 5也是以數據的校驗 位來保證數據的安全,但它不是以單獨硬碟來存放數據的校驗位,而是將數據段的校驗位交互存放於各個硬碟上。這樣, 任何一個硬碟損壞,都可以根據其它硬碟上的校驗位來重建損壞的數據。硬碟的利用率為n-1。 如果經費充足,還是建議買三塊硬碟組raid1,數據的安全性最好,不會出現一塊硬碟壞了,數據也用不成了。
9、伺服器的RAID最好用什麼?
磁碟陣列伺服器.
RAID 0:將多個較小的磁碟合並成一個大的磁碟,不具有冗餘,並行I/O,速度最快。RAID 0亦稱為帶區集。它是將多個 磁碟並列起來,成為一個大硬碟。在存放數據時,其將數據按磁碟的個數來進行分段,然後同時將這些數據寫進這些盤中。 所以,在所有的級別中,RAID 0的速度是最快的。但是RAID 0沒有冗餘功能的,如果一個磁碟(物理)損壞,則所有的數 據都無法使用。
RAID 1:兩組相同的磁碟系統互作鏡像,速度沒有提高,但是允許單個磁碟錯,可靠性最好。RAID 1就是鏡像。其原理為 在主硬碟上存放數據的同時也在鏡像硬碟上寫一樣的數據。當主硬碟(物理)損壞時,鏡像硬碟則代替主硬碟的工作。因 為有鏡像硬碟做數據備份,所以RAID 1的數據安全性在所有的RAID級別上來說是最好的。但是其磁碟的利用率卻只有50%, 是所有RAID上磁碟利用率最低的一個級別。
RAID Level 3 RAID 3存放數據的原理和RAID0、RAID1不同。RAID 3是以一個硬碟來存放數據的奇偶校驗位,數據則分段存儲於其餘硬碟 中。它象RAID 0一樣以並行的方式來存放數,但速度沒有RAID 0快。如果數據盤(物理)損壞,只要將壞硬碟換掉,RAID
控制系統則會根據校驗盤的數據校驗位在新盤中重建壞盤上的數據。不過,如果校驗盤(物理)損壞的話,則全部數據都 無法使用。利用單獨的校驗盤來保護數據雖然沒有鏡像的安全性高,但是硬碟利用率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為n-1。
RAID 5:向陣列中的磁碟寫數據,奇偶校驗數據存放在陣列中的各個盤上,允許單個磁碟出錯。RAID 5也是以數據的校驗 位來保證數據的安全,但它不是以單獨硬碟來存放數據的校驗位,而是將數據段的校驗位交互存放於各個硬碟上。這樣, 任何一個硬碟損壞,都可以根據其它硬碟上的校驗位來重建損壞的數據。硬碟的利用率為n-1。 如果經費充足,還是建議買三塊硬碟組raid1,數據的安全性最好,不會出現一塊硬碟壞了,數據也用不成了。
10、RAID卡是什麼東西? 伺服器上用的
RAID是英文Rendant Array of Independent Disks的縮寫,翻譯成中文即為獨立磁碟冗餘陣列,或簡稱磁碟陣列。簡單的說,RAID是一種把多塊獨立的硬碟(物理硬碟)按不同方式組合起來形成一個硬碟組(邏輯硬碟),從而提供比單個硬碟更高的存儲性能和提供數據冗餘的技術。組成磁碟陣列的不同方式成為RAID級別(RAID Levels)。RAID技術經過不斷的發展,現在已擁有了從 RAID 0 到 6 七種基本的RAID 級別。另外,還有一些基本RAID級別的組合形式,如RAID 10(RAID 0與RAID 1的組合),RAID 50(RAID 0與RAID 5的組合)等。不同RAID 級別代表著不同的存儲性能、數據安全性和存儲成本。
數據冗餘的功能是在用戶數據一旦發生損壞後,利用冗餘信息可以使損壞數據得以恢復,從而保障了用戶數據的安全性。在用戶看起來,組成的磁碟組就像是一個硬碟,用戶可以對它進行分區,格式化等等。總之,對磁碟陣列的操作與單個硬碟一模一樣。不同的是,磁碟陣列的存儲性能要比單個硬碟高很多,而且可以提供數據冗餘。
RAID卡就是用來實現RAID功能的板卡,通常是由I/O處理器、SCSI控制器、SCSI連接器和緩存等一系列零組件構成的。不同的RAID卡支持的RAID功能不同。支持RADI0、RAID1、RAID3、RAID4、RAID5、RAID10不等。RAID卡可以讓很多磁碟驅動器同時傳輸數據,而這些磁碟驅動器在邏輯上又是一個磁碟驅動器,所以使用RAID可以達到單個的磁碟驅動器幾倍、幾十倍甚至上百倍的速率。這也是RAID卡最初想要解決的問題。可以提供容錯功能,這是RAID卡的第二個重要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