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DC機房是什麼意思
指電信部門利用已有的互聯網通信線路、帶寬資源,建立標准化的電信專業級機房環境,為企業、政府提供伺服器託管、租用以及相關增值等方面的全方位服務。
數據中心是全球協作的特定設備網路,用來在internet網路基礎設施上傳遞、加速、展示、計算、存儲數據信息。
一般它包含冗餘和備用電源,冗餘數據通信連接,環境控制(例如空調、滅火器)和各種安全設備。大型數據中心消耗的電約與一個小城鎮工業業務規模一樣多。
(1)idc機房工業40擴展資料
idc機房功能
IDC主機託管主要應用范圍是網站發布、虛擬主機和電子商務等。比如網站發布,單位通過託管主機,從電信部門分配到互聯網靜態IP地址後,即可發布自己的www站點,將自己的產品或服務通過互聯網廣泛宣傳;
虛擬主機是單位通過託管主機,將自己主機的海量硬碟空間出租,為其他客戶提供虛擬主機服務,使自己成為ICP服務提供商;電子商務是指單位通過託管主機,建立自己的電子商務系統,通過這個商業平台來為供應商、批發商、經銷商和最終用戶提供完善的服務。
IDC即互聯網數據中心。它是伴隨著互聯網不斷發展的需求而迅速發展起來的,成為了新世紀中國互聯網產業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環。它為互聯網內容提供商(ICP)、企業、媒體和各類網站提供大規模、高質量、安全可靠的專業化伺服器託管、空間租用、網路批發帶寬以及ASP、EC等業務。
IDC是對入駐(Hosting)企業、商戶或網站伺服器群託管的場所;是各種模式電子商務賴以安全運作的基礎設施,也是支持企業及其商業聯盟其分銷商、供應商、客戶等實施價值鏈管理的平台。
2、IDC機房裡,濕度保證在40%與60%間,40%60%是什麼濕度?
一般而言,電腦工作要求的濕度范圍為35-80%,其中最佳濕度范圍為45-60%。如果濕度過高,會引起看不見的小水滴附著於電腦部件的表面,使電路工作性能降低,甚至出現短路而燒毀某些部件,而列印機也常常因為紙張吸濕而變軟,極易出現卡紙現象。更為嚴重的是,電腦部件吸進濕空氣後,會使磁碟驅動器的金屬部件生銹、霉爛而損壞,印刷線路板的絕緣性能也會因此變差。除此之外,濕度過高還會降低磁性材料的導磁性,易造成存儲器讀寫錯誤;電腦內部的接插件也易導致接觸不良。濕度過低對電腦的影響也很嚴重。空氣乾燥時,電腦元件易吸附灰塵,磁碟出現讀寫錯誤的機率增大,甚至會導致磁碟或磁頭的損傷。此外,低濕度不利電腦內部隨機動態存儲器關機後存儲電量的釋放,易產生靜電,同時,列印機的色帶也容易乾燥,從而降低色帶和列印
3、數據中心也就是IDC機房將來的業務發展何去何從??
(一)信息化成為數據中心機房產業發展的機遇
近年來,各國紛紛推出了新的信息產業發展戰略。美國注重各種智能系統和先進通信技術的發展,如「智慧地球」等;日本推出「i-Japan」戰略,韓國政府出台韓國未來IT戰略,英國提出「數字英國」計劃,均將信息技術與傳統工業的融合應用作為未來發展的重點。「我國數據中心機房產業在經歷了2010年的低開高走後,今後幾年對於產業發展而言將是極為重要的一段時期。十二五規劃的頒布以及其它一系列政策的實施,將進一步推動數據中心行業的高速成長。
十二五規劃使得各個主要行業的信息化建設進一步高速發展,而其中數據中心的應用將持續發展,將從早先的概念普及和實驗開始逐步進入市場主流。」鄧白氏研究公司劉亮說。
(二)技術的創新和融合特徵更加顯著
當前,數據中心的技術發展集中表現為技術群的協同發展,例如以虛擬化、雲計算等技術為代表的信息技術群帶來了產業的革命,已滲透到數據中心各個學科和領域。數據中心的技術創新腳步越來越快,從事數據中心相關研究的專家們加緊研發各種先進的產品和技術,這些新產品和技術或者要解決數據中心面臨的實際問題,或者致力於讓系統工作得更加穩定。目前,國際上普遍認為未來數據中心應具備如下幾個特點:
1. 靈活性
靈活性將成為未來數據中心的重要指標之一,同時也是用戶業務變更過程中的必然需求。數據中心用戶在擴展、增加業務時,必然要對IT資源做出動態調整。虛擬化技術是實現業務靈活性的重要手段,使用較少的硬體和電力能耗,而能實現更大處理能力。
2. 綠色節能
能耗是數據中心主要的運維成本,建設綠色數據中心,可以達到節省運維成本、提高數據中心容量、提高電源系統的可靠性及可擴展的靈活性等效果。理想狀態下,通過虛擬化、刀片伺服器、水冷方式等多種降耗方式,在滿足同等IT設備供電情況下,綠色數據中心可以降低空調能耗20%-45%。因此,綠色數據中心是數據中心發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3. 模塊化
未來數據中心將更多的呈現出模塊化的特徵。數據中心採用模塊化方式構建將更靈活,更適應未來數據中心發展的需要。我們完全沒有必要再將數據中心看成一個單一整體,我們可以將數據中心按應用、服務類型和資源耗費率將數據中心分成多個功能區域。各個功能區域在不影響其他區域運行的情況下,可以動態升級和維護。比如:按照密度可以分為高密度區和普通密度區,在高密度區,地板承重、冷卻系統及電源供給配置都更高,可以滿足更高要求的數據中心服務需求。當然,還有很多其他分類方式。
4. 整合
整合將是數據中心領域需關注的重要管理手段。用戶可以通過重新設置伺服器,提高伺服器利用效率或者採用新型刀片伺服器等多種方式提升數據中心的利用效率。用戶也可以通過採用虛擬化技術及關閉高能耗、低效率數據中心等手段整合數據中心資源。
5. 自動化
數據中心還應當具備快速服務交付能力,實現可視性、可控性的自動化管理;同時,能夠提供更高的效率、更經濟的成本和更快的響應速度,使用戶能夠輕松應對服務變化和發展的需要。減少人工干預,從而有效避免人為錯誤導致的斷電和其他問題的發生。
6. 穩定和安全
早期的機房基礎設施無法從中斷事故中快速恢復,同時,網路攻擊和網路病毒也給安全製造了諸多的麻煩。系統穩定和安全必將成為未來數據中心的基本屬性。
7. 虛擬化和雲計算
虛擬化是數據中心發展的重要技術之一。虛擬化的優勢在於有效地提高了數據中心的利用效率,降低了投資成本,整合、優化了現有
伺服器的資源和性能,可以靈活、動態地滿足業務發展的需要。虛擬化讓數據中心所承載的基礎設施資源可以像水、像電一樣隨意取用。與虛擬化緊密相連的商業模式是雲計算,雲計算的核心就是虛擬化資源共享。
(三)商業模式創新成為產業發展的新引擎
雲計算有可能成為未來數據中心產業新的重要的商業模式之一。北京雲計算中心主任曾宇認為,未來的雲計算中心將會使用戶能夠以較低廉的費用,隨時隨地按需使用其資源,而不需要購買或擁有復雜的軟硬體系統。曾主任進一步講到,中國的雲計算發展經過2008和2009年概念普及階段,已進入落地階段。雲計算的發展已經獲得國家層面的關注,未來一定會有更多的企業開始嘗試雲計算。
近年來,國內意識超前的相關服務企業和國外成熟的數據中心專業服務商將目光投向了國內市場,催生了為數不多的幾家商業化數據中心服務提供商,建成或正在建設商業化的數據中心,提供基礎設施外包、運維外包等專業化的數據中心服務,使國內數據中心需求單位有了尋求市場化支撐的可能,而且在銀行、保險、證券等企業也產生了外包模式的案例,這為數據中心第三方服務市場帶來歷史性發展機遇。我們對數據中心第三方服務市場進行的調研顯示,以北京為核心的華北市場和以上海為核心的華東市場發展較為顯著,2009年分別有25.54億以及28.03億的規模,合計佔2009年市場份額的47.3%。分布行業中,金融和電信是第三方服務的主要市場,2009年兩者分別有24.64億以及29.50億的市場規模,合計占市場的47.9%。
對於各行業數據中心的建設,選擇外包,自建,還是共建,專家們表達了不同的觀點。中國華融資產管理公司信息科技部總經理艾軍更強調專業化與社會化的保障機制。他認為「社會是分工的」這是工業化社會的的必然,把工作交給合適的人去做,外包是一種理性選擇。況且,數據中心也不僅僅是信息技術的應用,還包含供電、溫控、消防、安全控制等綜合性的,需要24小時無間斷的保證。每個銀行都去維持這樣的高可用性的輔助環節,是低效率的。交給專業機構來做會更有效,從長遠來看,有利於持續發展。
民族證券總工程師馬光悌總工程師則主張自建,量身定做。因為這樣做的優點是,免去維護上的麻煩,升級上的困難,而且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用自己設計的工具來實現,當然也是存在缺點的,就是需要花費大量精力。
中信控股有限責任公司信息技術部副總經理劉永濤認為「自建」還是「外包」,取決於企業自身根據業務應用和信息安全的要求的詳細定位,並結合自身對成本、能力、效率方面的要求做各方面的考慮。他認為二者相結合的模式是最理想的選擇,這種組合將帶來「同類最佳」效果。
(四)各主要公司兼並重組步伐加快
自2009年以來,世界各大IT企業為應對金融危機紛紛通過並購重組戰略整合優勢資源,開拓新興市場,實施產品多元化發展策略,從而提升行業地位和自身的競爭力。例如IBM通過戰略投資開拓新興國家市場,高度關注雲計算領域,同時收購有助其軟體業務增長的知名公司;英特爾成立新的能源系統集團,鎖定智能建築、智能電網等新業務;艾默生電氣斥資12億美元收購網路設備技術提供商AVOCENT,全面補強艾默生電氣旗下的數據中心業務部門;更早時期,施耐德電氣公司對美國電力轉換公司(APC)總金額約達61億美元的收購案,也給行業帶來了強大的沖擊,以UPS起家的APC公司也成為了施耐德全球戰略與整體架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來自法國的羅格朗公司也在最近開始產品的整合,並全面進入國內數據中心市場。可以預見,未來5年隨著國內、國際經濟形勢的不斷變化,這種發展態勢仍會繼續,各大跨國IT企業將繼續利用其已有資源積極開展並購,拓展業務領域和市場空間。
(五)綠色IT將成為產業未來發展重點
隨著環保意識的不斷增強,各國政府也紛紛推出綠色IT的戰略。日本政府在「數字日本創新計劃」中提出要開發和實施無所不在的綠色ICT,加速推動低碳革命;韓國政府在「綠色IT國家戰略」中提出加大研發投入以實現低碳工作環境;歐盟也制定出各種運用ICT實現節能減排的政策框架。
受政策激勵和引導,各主要IT公司都在積極設計和改進IT技術。IBM宣布其「綠色創新工程」進入第二階段,在全球推出模塊化、高能
效的數據中心設計,能夠削減多達50%的能源消耗;惠普持續研究動態智能散熱等各層面的節能技術;艾默生則一直堅持其能效邏輯理念,讓用
戶對自己的機房能耗進行量化,進而更有針對性的實施數據中心節能增效方案。
三 對數據中心機房產業發展前景的思考
通過上面的分析,並汲取各方看法,我們大致可以判斷出目前影響國內數據中心機房產業發展的幾個因素:首先是國家投資的帶動。中國今天的發展是靠投資拉動的經濟模式,國家投資對整個市場的發展是不可小視的,無論是四萬億投資還是兩化融合。2009年兩化融合的重點實驗區廣州、上海、深圳都無一例外的提出了如何利用信息化進行改變。這樣建設和大規模的投資必將帶動整個數據中心的應用和發展。另一方面去年十月份,發改委和工信部聯合推出了深圳、無錫、北京、上海這些城市進行雲計算應用和產業示範。這些政策導向對市場發展來說是營造了一個非常好的環境。
其次,行業本身的應用。自國家提出關於鋼鐵、汽車、製造等十一個重點產業的振興規劃,這些行業都提到了保增長手段就包括創新業務模式改變傳統IT應用的模式。
業務本身的需求也起到了推動作用。用戶業務的快速發展對後台的支撐系統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戰。
還有就是技術層面的推動。最新的冷卻技術、更高效快捷的管理系統、快速發展的節能降耗需求都已逐步深入到國內數據中心機房的設計、建設和使用過程中,這些技術和理念將引領數據中心市場的發展。
面對這些機遇與挑戰,我們應該有更加冷靜的認識和思考。一、可以看出我國數據中心機房產業的投資熱度持續高漲但同時也存在過熱的苗頭,政府在這方面應加強產業統籌的引導,遏制低水平的重復建設;二、在大型數據中心項目不斷上馬的情況下,無論是設備還是人員都在極具的膨脹,如何對這些人員和設備進行有效的管理,也是需要業內人員給與高度關注的話題。面對更大更復雜的系統時,顯然依靠傳統的手段是很難解決的,這需要我們探索出更科學的管理模式。三、數據中心做為一個龐大的系統工程,目前還存在規劃設計水平不高,能耗成本居高不下的問題。未來的數據中心應該擁有一個科學合理的空間布局,形成集中化、智能化、模塊化的共享基礎設施和信息資源的平台,實現綠色節能,高效運營。四、面對新的商業模式和技術需求,數據中心的建設方(包括各IT廠商及服務商)則需要建立完善的服務機制,提高安全保障。
今年是我國「十二五」計劃的開局之年,是國民經濟各項建設的關鍵時期。對於數據中心機房產業從業者而言,面對機遇與挑戰,應當肩負起更多的責任,堅持科學的發展理念,正視自身的優勢和不足,為取得新的突破、獲得新增長而共同努力,使數據中心機房產業早日從百舸爭流的信息化大潮中脫穎而出。
4、數據中心機房建設一平方成本需要多少錢?
關於數據中心成本,本章將分別從建設期的一次性投入成本和運行維護期的長期運營成本兩個方面進行論述。
7.1一次性投入成本分析
數據中心的一次性投入成本主要發生在建設期。其建設方式可分為新建和改建兩種。
7.1.1.新建數據中心
新建數據中心是指企業在自己擁有的土地上,依照數據中心等級標准,建設專用建築物和附屬設施,並形成一個功能完善的數據中心園區。
新建數據中心項目的一次性投入成本是指數據中心開發建設過程中企業需要投入的一次性費用,一般分為開發成本和開發期間費用,參見表7-1。
表7-1新建數據中心項目成本費用
7.1.2.改建數據中心
改建數據中心是指將現有不符合數據中心要求的建築物全部改建或部分改建,使其成為符合數據中心要求的建築物。改建數據中心項目成本費用參見表7-2。改建數據中心一般分為:
(1)使用方購買需要改建的建築物,並且按照數據中心等級標準的要求進行整體改造。
(2)使用方在某一建築物內,將選定的區域按照數據中心等級標準的要求進行改造。
表7-2改建數據中心項目成本費用
7.2長期運營成本分析
數據中心長期運營成本是數據中心在運營維護期間發生的各類費用,可以歸納為以下幾個大類。
1.房屋建築物和土地成本攤銷或租金
自建數據中心的土地成本攤銷,自建或改建建築物的成本攤銷及裝修費折舊均應計入數據中心長期運營成本。
數據中心場地如果採用租賃方式,每期支付給租賃方的租金費用(含物業費)應計入數據中心長期運營成本。攤銷和折舊方法參見國家相關財務制度。
2.設備折舊或租金
設備購買成本折舊均應計入數據中心長期運營成本。
數據中心設備如果採用租賃方式,每期支付給租賃方的租金費用應計入數據中心長期運營成本。攤銷和折舊方法參見國家相關財務制度。
3.水電費用
數據中心運營產生的水電費用在長期運營成本中所佔比率較大,尤其是電力費用一般在運營成本中所佔比率約為40%,大型或超大型數據中心的電力費用所佔比例更高,一般會達到長期運營成本的60%左右。因此,數據中心在運營期間如何有效節約電力成本是數據中心綠色節能的關鍵所在。
4.網路通訊費用
數據中心網路通信費用包括電話通信費、互聯網通信費和專線通信費等。由於對通信線路帶寬需求的增加,數據中心網路通信成本呈明顯上升趨勢。
5.管理費用
管理費用包括日常辦公管理費用和人力資源成本。
數據中心日常辦公管理費用包括交通費、差旅費、會議費和辦公設備購置費等。
數據中心人員分為兩大類:一類人員負責數據中心IT設施、環境的管理和維護;另一類人員負責數據中心的物業管理和維護。人力資源成本中應包含以上所有人員的薪酬開支等。
6.保險費用
數據中心保險費用包括財產一切險和公共責任險。保險費率取決於投保設備的狀況和投保金額。詳細內容可查閱保險業相關規定。
7.維修費用
數據中心基礎設施日常維修保養費用包含數據中心建築物及大型機電設備的日常維修和保養費用。如果配有柴油發電機,柴油費用可一同計入。
8.相關稅費
相關稅費是指數據中心運營期間可能涉及到的各種稅費。例如,自有數據中心應繳納的房產稅和城鎮土地使用稅等。
9.財務費用
數據中心運營期間涉及的利息凈支出、匯兌凈損失、金融機構手續費,以及企業籌集資金發生的其他財務費用等。
7.3數據中心建設及運營案例介紹
7.3.1.項目概況
某企業因自身業務發展需要,通過招標出讓方式購置工業用地建設數據中心。本項目建築總面積約15000m2,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主體建築為4層。項目建設期為20062007年,2008年初正式投入使用,符合TIA942的Tier3標准。
7.3.2.主要技術經濟指標
(1)建設用地:約20畝。
(2)總建築面積:約15000m2。其中:
①機房部分建築面積:約9600m2,承重1000kg/m2;
②動力中心部分建築面積:約3150m2,承重2000kg/m2;
③辦公相關建築面積:約2250m2,承重300kg/m2;
(3)主要設備如下:
①冷水機組1200RT,5台;
②柴油機組1600kW,8台;
③精密空調,200台;
④UPS及蓄電池400kVA,50台;
⑤數據中心供電裝機總容量:24000kVA;
(4)其他說明:
①大市政配套費用及相關增容費用不包括在本案例中。
②所有采購的設備均在國內生產,其中部分重要設備為國際品牌。
③本案例未計入IT設備投入及網路通信費用。
7.3.3.一次性投入成本情況
該新建數據中心項目建設一次性投入成本匯總表,參見表7-3。
表7-3一次性投入成本匯總
7.3.4.長期運營成本情況
該新建數據中心2008年及2009年主要運營成本一覽表,見表7-4。
表7-4主要運營成本一覽表
5、在IDC機房當中,那個幾A,如4A,5A都代表什麼意思?
代表機房的等級:
就拿我們公司上海幾個機房打個比方吧:
像我們外高橋機房是4A就表示四星級 ,
南匯機房上有5個A就表示5星級機房。
6、IDC機房有哪些級別,評估標準是什麼
一、一星級、二星級(得分率須達到90%以上)
評定標准主要包括:機房布局、公共信息符號圖形,供電設備、製冷設備、設施設備養護、服務語言、IDC機房硬體設施、光纖、承諾提供24×7(每周24小時x 7天)的網路聯接狀況監控,24×7的主機運行狀態監測,24×7系統管理和技術支持服務,24×7的客服熱線,
24×7的恆溫恆濕環境,雙路高壓供電,需要後備柴油發電機,獨立UPS 不間斷電源保障和緊急狀況下第一時間的響應與支持,需要高靈敏度的煙霧探測系統和FM200組成的消防系統等10個方面。
二、三星級(得分率須達到92%以上)
在上述的10個方面外,三星級評定標准還增加了計算機管理系統、管理制度的健全程度,機房設備、IDC設施等其他內容要求,並設置了選擇項目73項(綜合類別類21項,特色類別一20項,特色類別二16項,特色類別三16項),要求三星級IDC業機房至少需要具備其中10項。
三、四星級(得分率達到95%)
四星級的評定標准在三星級的基礎上增加了IDC業機房內外裝修、高品質的監控系統兩個必備的考核內容,並在其他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73個選擇項目中,至少要具備26項。
四、五星級(得分率達到95%)
該星級主要標准與四星級內容基本相同,但各項內容更豐富、規模程度的要求更高,服務項目設置更多,規范也更詳盡,比如73個選擇項目中,至少要具備33項。
(6)idc機房工業40擴展資料
分級依據:
IDC機房星級(等級)分級的依據國內標准《數據中心設計規范》(GB50174-2017)中主要從機房選址、建築結構、機房環境、安全管理及對供電電源質量要求等方面對機房分級,可分為A(容錯型)、B(冗餘型)、C(基本型)三個級別。
在美國標准TIA-942《數據中心的通信基礎設施標准》中主要是根據數據中心基礎設施的「可用性(Availability)」、「穩定性(Stability)」和「安全性(Security)」分為四個等級:TierI,TierII,TierIII,TierIV。
其中這四個等級可用性的劃分是源於美國標准TheUptime Institute,Inc.的《採用分類等級的方式定義場地基礎設施性能的工業標准》,在該標准中,美國TheUptimeInstitute依據工程需求與實踐,提出了場地基礎設施的分類等級的體系框架,
針對數據中心的關鍵設備期望達到「五個九」即99.999%的系統應用可用性的需求,提出了要與之相匹配的機房場地基礎設施(電源配電、暖通空調、以及其他的相關系統)的可用性等級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