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台伺服器所使用的就是內網地址。把2個域名都解析到公網地址,然後在路由器裡面設置埠轉發。用埠區別2台伺服器,訪問的時候域名後面跟埠號。每個伺服器搭建的流程不一樣,我是用的小鳥雲伺服器。
2、微軟的伺服器用的是什麼系統?windows 還是 linux?
微軟自己的伺服器全是 Windows Server 。但 Windows Server 在大型機和大規模集群上面跑不了。所以估計部分機器只能用 UNIX 類系統。記住了:在可口可樂,如果你拿著一瓶百事,你會被立即開除。
一下內容可能需要你有一定的知識才能看懂。
說什麼一個收費一個免費都是胡扯。Linux/GNU 的 Free 是自由,而不是免費。商用要看軟體協議,免費不免費也要看軟體協議。Linux 的操作系統,有的收費,有的不收費。因為他的軟體協議是保護你的自由,而不是保護你的錢包。所以有人說 Windows 比 Linux 便宜完全可能,說 Linux 比 Windows 便宜也絕對沒錯。因為看你用的是什麼,怎麼用。Linux 的開源使得大家修改他很容易,而且 GPL 協議使得用戶也可以獲得改進內容再改進再發布。從而使得很多 GPL 協議的軟體,會被發展的很大,Linux 內核也因此兼容很多的硬體。病毒在 Windows 的最大問題其實是 Windows 的許可權限制太松,導致病毒可以肆意的傳播破壞。UNIX 類系統(包括 MAC )的許可權管理延續 UNIX 的多用戶多終端的管理理念,從開始就管理的很嚴格。如果不是這個問題,微軟也不會一邊挨罵一邊加入 UAC 了。
操作系統的安全不是系統的問題,也不是用戶的事情,而是管理員。但管理員的層次又很是問題。所以,一個默認就很安全的系統和一個默認就很不安全的系統交給同一個水平的管理員,就能體現出差別。但另一個問題是,合格的 Linux 管理員太少,其實連合格 Windows 管理員都不是很多,所以當只能用 Windows ,而且只能用很爛的管理員管理Windows 時,問題就出現了。完整的生態系統要看是什麼系統,你肯定不是高端計算機應用領域的人,所以 Windows 的生態適合你。有的時候,簡單是一種負擔。
Windows Server 不可能運行在 IBM 的 Power 、ORACLE 的 sparc 等架構上。Windows 只能運行在 x86 的系統上。如果微軟用了大型機且非 x86 架構,那麼就會出現自己的程序運行不了的情況。
同時 Windows HPC 版好像 CPU 支持不是很多,在超多 CPU 上面,Windows HPC 版就不能用了。bind 這東西完全可以用超大規模的負載均衡實現,不是我說的這兩個情況。但 bing 的前端防火牆可能是 Linux 的(但這是機房公司的機器,不是微軟的)。
大型機和集群是計算機啊,一般辦公機也是計算機啊,你難道認為有了大型機,這個公司就不在需要台式機筆記本了?
聽說微軟的編譯伺服器用的是 UNIX 。但這是聽說,因為微軟的所有對外伺服器,都是 Windows 。但並不代表微軟內部伺服器不用 UNIX 類系統。
微軟沒必要沒義務告訴外人他的計算機是怎麼用的。所以大家現在都是猜的。
對於微軟的狀況來說,現在完全用自己的產品是完全可行的。但可能會有部分地方用自己的東西會導致性能、效果、功能的降低或者欠缺。畢竟 UNIX 系統作出來的時候,微軟公司還沒成立呢。所以微軟用部分非自己產品完全是可能的。當然這種情況肯定會越來越少。超級計算機雖然還是 UNIX 類系統的天下,但至少魔方已經可以跑 Windows HPC (傳說現在跑的是 SUSE Linux,只有跑分的時候用的是 Windows HPC 版)。
3、微軟把伺服器建在海底,這是因為什麼?
很多人都有了解到微軟公司會將自己的伺服器建設在海底,這樣很多人都非常的不理解為何微軟公司會將自己的伺服器建立在海底,到底是有著怎樣的目的,甚至是有著怎樣的好處。對於軟體公司的伺服器來說,能夠在用到最小的資金建設最有利自己發展的途徑也是非常必要的,微軟公司之所以將伺服器建設在海底,也是為了能夠讓自己的佔用面積建設到最小,從而能夠讓伺服器擁有更好的發展狀態。
伺服器在工作的過程當中難免會有一定的熱量產生,所以很多時候能夠讓伺服器熱量保持在一定的狀態,也會對軟體的工作有一定的幫助。當然,在海底溫度是有一定保障的,所以很多時候將微軟建立在海底也是為了能夠讓自己的伺服器減少最大的熱量產生,這樣既能夠讓伺服器本身得到最好的應用,又能夠讓散熱功能逐漸形成。所以微軟公司將伺服器建設在海底也是有著自己的一定道理。
伺服器無論建立在何種地方,都會對周圍環境產生一定的影響,能夠將伺服器建立在不會對人類生存有一定影響且並不會產生更多影響的情況下才是最好的選擇。建立在海底也是為了能夠讓自己的產生以及自己的存在減少到最小,任何產業,任何行業都需要考慮到其生存的條件是否能夠幫助人類生存,且是否會影響人類的生存,能夠降到最低的影響才是最好的建設。
能夠在創作優勢的同時將不利放到最小狀態,才能夠讓自己的產業發展的更加迅速,當然也更加需要看其發展的狀態是否優秀,以及建立在某個地方是否會對產業帶來某些影響。
4、微軟在中國沒有伺服器嗎?為什麼有些人說沒有?那微軟中國是幹嘛的
沒有服務抄器,這個是國襲家安全問題,就是現在基本在國內的微軟分部還時常被公安機關國防等清查。直接把伺服器放國內肯定是不讓的,這個就像是華為要在美國賣手機,美國法院第一條就是不通過,直接提問如何相信你們不是間諜,你們的手機是否會向中國提供情報。所以不是公司問題而是國家問題。
5、微軟為何將數據中心建在海底?
2018年6月1日,微軟將一個長約12米,直徑接近3米的膠囊狀數據中心沉入蘇格蘭水域。
這個在海底嗡嗡作響的數據中心一共裝載了864台伺服器,可以存儲約500萬部電影。它將為蘇格蘭群島的沿海地區提供高速的雲計算能力和互聯網連接。
微軟表示,將數據中心沉入海底主要是出於對成本的考慮。
為了維持機房適宜的溫度,避免上千台伺服器宕機,科技公司往往要支付巨額的空調費用。因此,越來越多公司將數據中心建在人煙稀少的高緯度地區,希望利用外部空氣來降低冷卻成本。此外,土地租金、人力和水電等成本都讓人頭疼。
相比之下,有著較低溫度的海底就像是一個天然冰箱。
為了保證數據中心可以在水下順利運作,微軟特意跟一家經驗豐富的海洋工程公司合作,將一些潛艇的技術用於維持冷卻溫度。而從投入生產到最終下水只花了不到90天,時間成本也大大降低。
項目經理稱,全世界一半以上的人口都住在距離海岸120英里的地方,在附近水域放置數據中心,可以以短距離為沿海地區的居民提供更快速流暢的互聯網體驗。
環保也是一個大亮點。這次放置數據中心的地方,是位於英國蘇格蘭東北部的奧克尼群島。風能、太陽能和潮汐能等可再生能源包攬了島上的1萬名居民用電。
這最初只是一位微軟員工異想天開的想法。這位員工受埋在海底的電纜和光纖啟發,開始好奇將數據中心搬到水下可不可行。
2014年,這個想法正式立項投入研究,並在2015年8月建成概念原型,在美國加州的海岸附近進行了長達3個月的測試。
第一階段的測試證明了水下數據中心的概念可行,而現階段的重點是要從環境和經濟上研究是否可行。
在接下來的12個月里,微軟將從功耗、內部濕度和溫度等多個方面來監測和記錄數據中心的運作。會不會給海洋環境帶來污染的問題,也需要進一步觀察。
微軟還為這個蘇格蘭海底的數據中心立下了目標,希望它能實現5年內無需人為協助運作。而在數據中心的使用壽命結束後會進行回收以減少浪費。
6、為什麼微軟把伺服器沉入海底,而華為卻把伺服器埋在深山?eimkt
微軟這個主要還是解決伺服器的散熱問題,節省成本。山洞裡面溫度夜很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