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公信.中國這個平台怎麼樣?聽說還和中國互聯網路中心合作?
這個平台是2017年發布的,與中國互聯網路信息中心(CNNIC)合作,開展全國統一社會信用代碼域版名化和中權文域名創新應用的示範平台。為150多萬家企業提供了以「企業全稱.中國」為標准入口,在樹立企業品牌公信力的信息展示服務。
對於企業來說免費入駐,多一個流量入口。
對個人來說可以查詢產品備案,公司、網站信息是挺不錯的,集這些於一身
2、中文域名是騙局嗎?
如果是小型企業沒有多大必要注冊中文域名,中文域名的好處就是防止同一個拼音標識有不同的中文商標而導致沖突。但是目前中文域名還不是應用廣泛,很多瀏覽器根本不支持,像IE這種萬能的瀏覽器偶爾也會有打不開的現象。在為網站做推廣上,中文域名也不是很理想。所以在目前英文域名應用已經深入人心的情況下,沒必要申請多餘的中文域名。
3、中國國防部.com中文域名被搶注,這都可以嗎?
可以啊,它是政府機構用.gov .com的是公司的域名,國防部不可能注冊的
4、搶注著名企業的中文域名(比如:海爾.cn)合法嗎?
下面回答太長了,我給你提供些法律規定,便於一目瞭然:
一、最高法院的司法解釋
第五條 被告的行為被證明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應當認定其具有惡意: (一)為商業目的將他人馳名商標注冊為域名的; (二)為商業目的注冊、使用與原告的注冊商標、域名等相同或近似的域名,故意造成與原告提供的產品、服務或者原告網站的混淆,誤導網路用戶訪問其網站或其他在線站點的 ; (三)曾要約高價出售、出租或者以其他方式轉讓該域名獲取不正當利益的; (四)注冊域名後自己並不使用也未准備使用,而有意阻止權利人注冊該域名的; (五)具有其他惡意情形的
二、域名中心的解決辦法
第八條 符合下列條件的,投訴應當得到支持: (一)被投訴的域名與投訴人享有民事權益的名稱或者標志相同,或者具有足以導致混淆的近似性; (二)被投訴的域名持有人對域名或者其主要部分不享有合法權益; (三)被投訴的域名持有人對域名的注冊或者使用具有惡意。 第九條 被投訴的域名持有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其行為構成惡意注冊或者使用域名: (一)注冊或受讓域名的目的是為了向作為民事權益所有人的投訴人或其競爭對手出售、出租或者以其他方式轉讓該域名,以獲取不正當利益; (二)多次將他人享有合法權益的名稱或者標志注冊為自己的域名,以阻止他人以域名的形式在互聯網上使用其享有合法權益的名稱或者標志; (三)注冊或者受讓域名是為了損害投訴人的聲譽,破壞投訴人正常的業務活動,或者混淆與投訴人之間的區別,誤導公眾; (四)其他惡意的情形。
第十條 被投訴人在接到爭議解決機構送達的投訴書之前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表明其對該域名享有合法權益: (一)被投訴人在提供商品或服務的過程中已善意地使用該域名或與該域名相對應的名稱; (二)被投訴人雖未獲得商品商標或有關服務商標,但所持有的域名已經獲得一定的知名度; (三)被投訴人合理地使用或非商業性地合法使用該域名,不存在為獲取商業利益而誤導消費者的意圖
應該可以明白了,一般來說惡意注冊的可能信被認定的較多,所以該行為最好別做。
5、百度支持中文域名嗎?
不支持,目前國內的搜索引擎沒有收錄,只有谷歌收錄了中文域名。
6、物聯網域名中的中文域名到底怎麼看?
隨著物聯網的發展,圍繞其所展開的有關於安全的爭論已日漸引起重視。
目前,黑客們已經將相當多的注意力放到了數以十億美元計的物聯網新系統、設備和感測器連接等方面,黑客每年針對物聯網的攻擊面仍舊在繼續擴大。與此同時,無論是在工作還是生活中,物聯網設備正在日漸流行,而當這些缺乏安全連接的設備不斷被添加到企業和家庭環境中,有關物聯網安全的問題變得更加受關注。
在不久前的一篇關於討論物聯網安全的文章中曾經提到:「消費者和供應商並不關心物聯網設備及連接的安全問題。」而這一啟示對整個物聯網安全具有重大意義。
而除此之外,美國國家情報局官員又提出了物聯網更為嚴峻的安全問題:那就是,物聯網安全將涉及恐怖主義、大規模殺傷性武器以國家安全等因素。而這是必須要引起關注的。
具體而言,目前的物聯網設備廣泛連接於自動汽車、家庭中的智能家居以及一系列辦公場所之中,而其通過網路所傳輸的信息則將會面臨數據隱私泄露、以及數據服務等安全問題,另外,這些信息也極有可能被國外的非法途徑所獲取。
美國國家情報局官員在一份報告中表示:未來,情報機構可能會使用針對物聯網的識別、監測、監控、位置跟蹤、以及訪問網路或用戶的憑證。因為,黑客和恐怖分子極有可能利用利用這些安全漏洞實施間諜活動。
鑒於大多數物聯網設備在設計和部署之初都是以最小的安全需求進行的測試,隨著網路攻擊的復雜性越來越嚴重,可能將導致廣泛的民用基礎設施以及政府系統漏洞被不斷利用。而這些看似很小的安全問題將對國家的網路防禦和間諜情報技術構成威脅與挑戰。而從另一方面而言,這些漏洞也可以反過來為政府情報機構所利用。
不得不承認的一個事實是,隨著連接到網路的物聯網設備和系統的快速增長,物聯網的發展的確提供了更大的監測面和數據採集的機會與數據源。
安全研究人員認為,面對這些對安全缺乏關注的消費者和設備製造商,針對物聯網安全的挑戰在於:其涉及物聯網設備和收集個人數據的公司以及服務提供商等多方面的復雜的問題。因為, 消費者更感興趣的是物聯網設備能夠給他們所帶來的便利,而系統和設備製造商則更對設備本身性能的關心高於安全性,因為後者極有可能要付出極高的成本。但是,在開發過程中需要包括安全功能已越來越多的達成共識。
在此基礎之上進行延伸,物聯網並不是未來面臨巨大網路安全威脅的唯一一個關注點。在其他的科技新興領域,諸如人工智慧(AI)、增強現實(AR)和虛擬現實(VR)中,都存在開放性的安全漏洞,而這些漏洞同樣可以被其他國家或非政府組織加以利用。
特別是對於人工智慧而言,其所創造的增加了自主決策的創新功能將對的網路攻擊形成巨大威脅。例如,其完全有可能利用虛假數據和意想不到的演算法等,對諸如股票自動交易系統等進行操作,進而造成巨大的股市大幅波動。
雖然人工智慧等新興技術用於民用工業及國家安全方面會帶來極大的效率和性能優勢,但從網路安全防禦方面而言,AI系統是具備易受一系列難以預測的、甚至難以理解的顛覆性和欺騙性策略影響的。 而這樣的影響一旦發生,其將對諸多國家關鍵基礎設施以及國家網路安全造成難以估量的威脅與損失。
中英文的物聯網域名形式除了為達到人物交互的方便,還有另一層重大意義:如果只採用數字解析,這串數字背後代表的屬性和含義將具有不確定性,比如在防偽追溯中,數字代碼之外的所有物品基本信息實際上由物品擁有者自己的伺服器提供,那麼改變伺服器數據存儲的信息就能改變物品,而採用逐節點加密傳輸解析的域名在物品屬性方面就通過全球解析網路進行了確定。關於這點,凡是接到通過VoIP實現的騷擾電話都會有記憶,在網路世界裡一串IP電話號碼騷擾過每一部電話機,甚至淪為非法組織宣傳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