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國外伺服器openshift搭建網站
#安裝抄ppa
sudo apt-get install python-software-properties software-properties-common
sudo add-apt-repository ppa:ondrej/php-5.5
sudo apt-get update
#刪除php5
sudo apt-get purge php4-fpm php4-mysql php4-common
sudo apt-get --purge autoremove
#安裝php5
sudo apt-get install php5.5-fpm php5.5-mysql php5.5-common php5.5-curl
#把nginx *.conf 里的fastcgi_pass配置改成:
fastcgi_pass unix:/run/php/php5.5-fpm.sock;
#重啟nginx
sudo service nginx reload
#完成.
2、國外流媒體伺服器如何搭建
比特捷通過對已有的流媒體行業客戶的了解發現,大部分流媒體運營公司起初會優先考慮自行采購海外伺服器資源的方式,而這種方式卻會存在一些潛在的問題:
1、 單一伺服器無法承擔大量並發數據流的負載。流媒體是一個特殊的網路應用系統,它與一般Web應用不同,其最大特點就是需要高速處理並發視頻流數據。流媒體系統對伺服器I/O通道吞吐率要求是極為嚴格的,其數據流量是非常巨大的。流媒體系統對於視頻點播並發流的負載要求非常強大,單一伺服器無法承擔大量並發數據流的負載。
2、 備份伺服器資源未能充分利用,導致浪費。與傳統的文件數據不同,媒體數據流一旦開始傳輸,就必須以穩定的速率傳送到客戶端,以保證其平滑地回放,視頻、音頻數據流都不能有停滯和間斷。鑒於流媒體服務以上特性,伺服器穩定性尤為重要。單台伺服器的設置,不可避免會出現「單點故障」,需要進行伺服器「容錯」。為實現容錯,往往在主伺服器旁安置一台或多台備份伺服器。但這樣做,平時只有一台伺服器工作,其他伺服器處於空閑狀態,無法利用所有伺服器的處理資源,投資得不到充分利用。
3、 擴容性低,系統性能無法保障。隨著業務的發展,伺服器上所要處理的數據量不斷增大,同時並發連接數量會越來越多。若處理資源不夠,在未超出系統容量時,往往是客戶的請求回應越來越慢,可容納的同時連接數量逐漸減小,系統性能嚴重下降。當超出系統容量後,系統出現故障導致服務中斷。為應對日益增多的業務量,系統的可擴展性尤為重要。
3、如何搭建境外搭建伺服器學習英文
工作關系,
我也偶爾需要使用VPN更換一下IP,
這時候我一般是用雙魚IP轉換器,
是碰巧在網上找到的,
給我的感覺是比較簡單.
4、請教:國外空間搭建代理伺服器
Squid是Linux下最為流行的代理伺服器軟體,它功能強大,支持對HTTP、FTP、Gopher、SSL、WAIS等協議的代理; 設置簡單,只需對配置文件稍稍改動就可使代理伺服器運轉起來。此外,Squid具有頁面緩存功能,它接受用戶的下載申請,並自動處理所下載的數據。 前期准備 Squid對硬體的要求是: 內存不應小於128M,硬碟轉速越快越好,最好使用伺服器專用SCSI硬碟,對CPU的要求不高,400MHz以上即可。筆者所管理的代理伺服器是Inter2150,安裝了Red Hat Linux 7.2,安裝時就帶有Squid。有兩塊網卡,一塊eth0配外部地址(比如211.88.99.66),一塊eth1配內網地址(比如192.168.5.1)。如果安裝了Gnome或其他圖形界面,就可以在netconfig中給兩塊網卡配置IP地址,不然的話,可在/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路徑下更改文件ifcfg-eth0和ifcfg-eth1。 首先編輯ifcfg-eht0,有以下幾項: DEVICE=eth0 (表示用哪塊網卡) IPADDR=211.88.99.66 (設置該網卡的IP地址) NETMASK=255.255.255.252 (設置子網掩碼) 同樣編輯ifcfg-eth1,然後運行命令network restart就可以使配置生效了。對eth0、eth1進行配置後,可以用ifconfig命令來查看是不是配置成功。 如果伺服器只有一張網卡,也不用擔心,Linux可以在一塊網卡上綁定多個IP地址。在圖形界面下配置很簡單,不贅述。如果在文本狀態下配置,可以將ifcfg-eth0復制並命名為ifcfg-eth0:1,把它完全當成兩塊網卡來配就可以了。 Squid的安裝 1. 安裝Linux 安裝Linux在硬碟分區時要注意,最好不要讓系統自己分區,而是手動分區。通常,在Linux系統中有且僅有一個交換分區(在文件系統形式中選擇Linux swap),它用做虛擬內存,建議將交換分區的大小設置為內存的兩倍。當硬碟的大小超過了8G,要再建立一個128M(稍稍大一點,不會出錯)的boot分區,這是為了避免將系統內核文件放到1024磁軌以外,如果將boot作為root分區的一個子目錄,內核文件就會安裝在root分區的任何地方。因為要用做代理伺服器,建議再分一個分區「var」,作為Squid的緩沖區,所以根據磁碟大小盡量分配大一點,最後將硬碟的剩餘空間全部分給root分區。 2. 安裝Squid 新手安裝Squid,建議在安裝Linux時就選中Squid,它並不是默認選中項,而且也不在選擇的大類中,要在詳細列表中查找。如果沒有安裝,又不想重裝系統,可以從 下載Squid軟體。 Squid代理伺服器的設置 安裝好Squid後幾乎就可以用了,用編輯器打開/etc/squid/squid.conf文件(以root登錄),Squid的配置文件共有125個配置項,但是一般來說,只要修改幾個配置項即可。找到「http_access deny all」並改為「http_access allow all」令所有的電腦都能通過代理服務訪問互聯網資源。其實只要修改該項,Squid服務就可以啟動了。 為了更好地控制代理伺服器的行為,還有幾個可配置項需要考慮: 1. cache_mem: 設置代理服務使用的內存大小,一般推薦為物理內存的三分之一。 2. cache_dir:設定緩存的位置、大小。一般格式如下: cache_dir /var/spool/squid/cache 100 16 256 cache_dir指定cache目錄的路徑,默認為/var/spool/squid/cache。 /var/spool/squid/cache代表緩存的位置,使用squid -z指令會在這個目錄下建立存儲交換文件(swap files)的目錄。100表示緩存最大為100M,16和256代表一級和二級目錄數。實際使用時,100M是不夠的,如果硬碟夠大,可以增加存儲空間,比如:cache_dir /var/spool/squid/cache 2000 16 256。 3. http_port:代理服務使用的埠號,默認為3128,可以使用其他的埠,注意將前面的注釋符號「#」去掉。另外,使用埠不能和其他的服務重復,如果使用1024以下的埠,Squid必須以root身份運行。 4. maximum_object_size: 指定Squid可以接收的最大對象的大小。Squid預設值為4M,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進行設定。 啟動Squid Squid可以設置為自動啟動。運行命令setup,在System services選項中選中Squid。設置後每次重新開機,都會自動執行Squid。 如果是第一次啟動,要建立/var/spool/squid下的暫存資料目錄,先輸入squid -z,再啟動Squid(直接運行Squid即可)。 啟動Squid後,在另一台Windows電腦上(以Internet Explorer 5.0為例)運行IE,單擊「工具」,接著單擊「Internet選項」,再單擊「連接」選項卡,選擇「區域網設置」。在「區域網設置」窗口中的「地址」處填上Squid伺服器的IP地址,在「埠」處填上「3218」(Squid軟體默認代理的埠號),確定後退出。接下來,隨意瀏覽一些網站檢查Squid的運行情況,也可以查看logs下的access.log和cache.log,看看代理是否運行正常。
5、如何在一台國外伺服器上搭建多個VPS,還有配置 是怎樣的啊?
主要看您網站對資源的要求,理論上是無限制的,但是有的站點很吃資源這樣就掛不到好多
6、海外伺服器搭建網站速度怎麼樣呢?
如果是針對國內用戶,用海外的伺服器可能會影響瀏覽體驗,不過也不是很明顯,加個CDN就可以改善。
7、請問下我如果搭建一個論壇,把伺服器放在國外的話,可以嗎
可以放
沒權利封